CN204698726U - 解剖根形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修复体 - Google Patents
解剖根形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修复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98726U CN204698726U CN201520353957.4U CN201520353957U CN204698726U CN 204698726 U CN204698726 U CN 204698726U CN 201520353957 U CN201520353957 U CN 201520353957U CN 204698726 U CN204698726 U CN 2046987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implant portion
- shape
- implantation body
- putting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剖根形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修复体。其中,解剖根形种植体包括:植体部,植体部具有基台放置孔,基台放置孔的周壁与植体部的外周所形成的壁厚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小壁厚,基台放置孔的由植体部的顶面所截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第一形状,第一形状的面积大于位于该第一形状内的第一圆形的面积,第一圆形的圆心为植体部的顶面的中心,半径为中心到植体部的外周的最小距离减去预设的最小壁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解剖根形种植体与现有基台配合造成强度下降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医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解剖根形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修复体。
背景技术
目前已商品化的种植系统中种植体与基台连接面的几何形状有多种,其横截面均为圆形。
种植体与基台的连接形式有外连接和内连接等。
其中,外连接的种类根据其截面几何结构大致可分为两种:外六角、嵌合式(spline)。外六角结构是指种植体上端向外凸出成六角面,此类种植体是由Branemark系统连接和转动扭矩扳手的机械结构衍变而来。外六角具有较好的抵抗侧向力和抗旋转作用,可引导修复体精确就位。但外六角连接结构是一种纯粹的应力锁结式连接,所有力均通过固定螺钉传递,需要一定的预载荷才能拧紧,持续的咬合侧向力所致的弯曲负荷会导致其松动和疲劳性折断,同时外六角增加了修复体颌龈高度,上部结构需要更大的空间。具有套叠螺钉结构的三种种植系统中固定基台的螺钉为“弱连接”,可“安全折断”。
其缺点是:过度载荷所致的弯曲变形和种植体-基台连接的不密合是外连接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应选择配合精度高的种植体系统,对外连接设计的修复尽量连成整体,同时要缩减修复体的宽度,减低修复体的牙尖斜度避免过大侧向力。
内连接是种植体冠方向内凹入式结构,根据其基本几何形状可分为圆柱状、圆锥状。其主要特点是降低了修复组件的垂直高度,有利于美学修复;种植体内壁提供了高强度的支持,缓冲了振动,分散了侧向载荷,维持了界面稳定连接,同时精密配合的连接界面隔绝了微生物的侵入。通过一定锥度的界面接触,提供机械连接的自锁作用,获得较好的抗旋转能力。自锁锥度在工程学上是一种常见的利用摩擦力使金属部件连接的方式,具有理想的连接稳定效果。
具有锥度连接(Ankylos)的种植体-基台连接面在任一方向上的动度都小于具有外六角连接(Branemark)的种植体-基台连接面,且无任何旋转。而且具有锥度连接(Ankylos)的种植体-基台连接面能有效的分散应力更好的维持基台的稳定性。
缺点:内六角的疲劳部位多发生在基台和固定处,而种植体完好,通过更换基台,可重新修复;而外六角结构疲劳部位多发生在种植体,一旦折断则无法修复。
内连接系统的缺点:①种植体在连接部侧壁厚度变薄,强度减弱;②后期安装时调整修复体角度的难度较大。
1)、目前已商品化的主流种植体为圆柱形螺纹或圆锥形螺纹种植体,在长期交变应力与扭矩的作用下容易松动;
2)、非解剖型种植体的直线轴线设计容易导致种植体植入骨床后与邻牙接触,出现继发不良反应;
3)、非解剖型种植体的植入时间需等待牙缺失事件发生数月牙槽骨愈合后才能进行,治疗期相对较长;
4)、上颌后牙牙根邻近“上颌窦”,下颌后牙牙根邻近“下牙槽神经管“,二解剖标志形状复杂,位置因人而异,若按照传统的待拔牙窝愈合后再植入种植体,则需要重新判断“上颌窦”或“下牙槽神经管“的位置,甚至需要上颌窦提升术或下颌骨劈开术避开这些解剖位置,对患者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如若在拔除上颌或下颌后牙的同时植入与牙根外形一致的种植体,则使过程变得简单、安全很多。
现有圆形基台与不规则形状的解剖根形种植体不适配的问题;后牙多根种植体做成整体无法直接植入及装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剖根形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修复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解剖根形种植体与现有基台配合造成强度下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解剖根形种植体,包括:植体部,植体部具有基台放置孔,基台放置孔的周壁与植体部的外周所形成的壁厚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小壁厚,基台放置孔的由植体部的顶面所截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第一形状,第一形状的面积大于位于该第一形状内的第一圆形的面积,第一圆形的圆心为植体部的顶面的中心,半径为中心到植体部的外周的最小距离减去预设的最小壁厚。
进一步地,基台放置孔沿植体部的深度方向基台放置孔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预设的最小壁厚为0.5mm至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牙修复体,包括:解剖根形种植体,解剖根形种植体用于植入牙槽骨内,解剖根形种植体为上述的解剖根形种植体;基台,基台用于连接牙冠和解剖根形种植体,基台具有放置在解剖根形种植体的基台放置孔内,并与基台放置孔的周壁贴合的根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根连接结构与基台放置孔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基台还包括冠连接结构,冠连接结构位于根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且与根连接结构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冠连接结构与根连接结构的连接位置与植体部的第一端的端面平齐,以形成转换平台。
进一步地,根连接结构的外周面沿长度方向具有锥度,锥度的取值范围为0.1°至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牙修复体,牙修复体包括多个种植体,各种植体均包括植体部,多个植体部用于在牙槽骨内形成牙根,植体部具有基台放置孔,基台具有与多个植体部连接的根连接结构,根连接结构包括:嵌入枝,嵌入枝伸入其中一个植体部的基台放置孔内;贴合底面,贴合底面与另外的植体部的顶面对应贴合在贴合底面上;连接孔,连接孔由基台的顶面至贴合底面贯穿根连接结构,且与贴合底面相应的植体部内的螺纹孔的轴线与连接孔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植体部内的螺纹孔位于基台放置孔的下方,基台通过连接件与植体部连接。
进一步地,与嵌入枝配合的植体部的基台放置孔的周壁与植体部的外周所形成的壁厚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小壁厚,基台放置孔的由植体部的顶面所截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第一形状,第一形状的面积大于位于该第一形状内的第一圆形的面积,第一圆形的圆心为植体部顶面的的中心,半径为中心到最小壁厚处的预设的最小距离。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植体部的各处的壁厚较为均匀可以保证最小壁厚,进而保证植体部的承力能力,基台放置孔的面积较大,可以放置较粗的基台,提高承力能力。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牙修复体植入牙槽骨内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多牙根的牙修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牙根的牙修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牙根牙修复体的解剖根形种植体的顶面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多牙根的牙修复体的基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多牙根的牙修复体的基台与解剖根形种植体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多牙根的牙修复体的基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解剖根形种植体;11、植体部;111、基台放置孔;111a、第一形状;111b、第一圆形;112、转换平台;20、基台;21、根连接结构;211、嵌入枝;212、贴合底面;213、连接孔;22、冠连接结构;30、牙冠;81、牙槽骨;82、牙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解剖根形种植体包括植体部11,植体部11具有基台放置孔111,基台放置孔111的周壁与植体部11的外周所形成的壁厚大于或等于最小壁厚,基台放置孔111的由植体部11的顶面所截的横截面形状为第一形状111a,第一形状111a的面积大于第一圆形111b的面积,第一圆形111b的圆心为植体部11的顶面的中心,半径为中心到植体部11的外周的最小距离减去最小壁厚。采用此结构的解剖根形种植体可以均衡解剖根形种植体的受力,提高承力能力。
植体部11的顶面的中心的确定方法为,做植体部11的顶面的外接矩形,并以此外接矩形的中心为植体部11的顶面的中心。
进行牙修复时,若植入解剖根形种植体10,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造解剖根形种植体10,其制造过程为,对无保留价值待拔除的患牙拍CT、CBCT,根据CT、CBCT数获取牙根三维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解剖型牙根、基台20和牙冠30结构采用EBM、LBM、CAM等技术快速制作钛金属或全瓷解剖型牙根种植体。由于该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形状是依据不同的患者的具体牙窝形状制造的,所以其为不规则形状。
牙修复体在使用时需要承受剪力、扭矩等多种作用力,受力比较复杂,一体式的牙修复体若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则需整体修复,这就需要重新进行手术,修复时间长,成本高。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牙修复体通常分为牙根种植体、基台20和牙冠30。其中,牙根种植体植入牙窝中用于与牙槽骨81连接。基台20固定设置在牙根种植体上,用于连接牙根种植体与牙冠30,基台20与牙根种植体有两种连接形式,一种为基台20与牙根种植体一体成型,另一种为基台20与牙根种植体可拆卸地连接,例如,在牙根种植体上设置孔将基台20放置在孔内,并通过螺钉等紧固连接。牙冠30固定设置在基台20上。这种结构的牙修复体比较容易更换,当基台20或牙冠30损坏时可以仅更换损坏的部分,这样占用时间短,成本低。
对于分体式的牙修复体而言,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而现有技术中用于安装基台20的孔通常为圆形,基台20与解剖根形种植体10连接的部分通常为圆柱形或圆锥形。这就造成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各处壁厚不一致,有的地方壁厚大,有的地方壁厚小,局限了基台20面积,降低了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承力能力。若要保证解剖根形种植体10有较好的承力效果,则只能将孔径减小,这就使得基台20与解剖根形种植体10连接的部分较细,基台20承力能力不足,成为整个牙修复体承力的薄弱点。
为了能够实现较好的修复效果,提高牙修复体的耐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剖根形种植体10,该解剖根形种植体10包括植体部11,植体部11具有基台放置孔111,基台放置孔111的周壁与植体部11的外周所形成的壁厚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小壁厚,基台放置孔111的由植体部11的顶面所截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第一形状111a,第一形状111a的面积大于位于该第一形状111a内的第一圆形111b的面积,第一圆形111b的圆心为植体部11的顶面的中心,半径为中心到植体部11的外周的最小距离减去预设的最小壁厚。此种结构的基台放置孔111能够保证植体部11的各处的壁厚均不小于最小壁厚的情况下,植体部11与相连接的基台20之间的承力面积更大,承力能力比较好,无承力薄弱点,可靠性更好。
最小壁厚值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确定具体数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最小壁厚的取值范围为0.5mm至1.5mm。
现有技术中采用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开孔时,确定最小壁厚后,形成的圆形的放置孔,由于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外周形状不规则,故而形成圆形的放置孔后,壁厚不均,容易在植体部11的最小壁厚处形成受力薄弱点,而圆形的放置孔受最小壁厚的限制其面积较小,承力能力不强。
本实施例中,确定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外周形状后,根据需修复的位置和使用需求查找文献或根据经验可以选定植体部11的最小壁厚,植体部11的顶面中心到植体部11的外周的各处的距离存在最小距离,该最小距离减去最小壁厚即是第一圆形111b的半径。形成第一圆形111b后,壁厚大于最小壁厚的位置可以去薄,以扩大基台放置孔111的面积,提高承载能力,只要保证植体部11的各处的壁厚大于或等于最小壁厚即可。由此形成的基台放置孔111的面积比第一圆形111b大,可以承载更大的力,而且保证植体部11的承载能力。基台放置孔11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结构而成为任何形状,只要保证第一形状111a的面积大于第一圆形111b的面积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基台放置孔111沿植体部11的深度方向基台放置孔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也即,沿植体部11的深度方向基台放置孔111的周壁呈一定锥度。
优选地,沿基台放置孔111的深度方向,同一横截面上的植体部11的壁厚一致,也即同一横截面上的植体部11的基台放置孔111的横截面形状与植体部11外周壁的横截面形状相似(此处的相似是指基台放置孔111的横截面形状与植体部11外周壁的横截面形状为相似形)。这样就能够保证解剖根形种植体10整体的结构强度比较均匀,承力能力比较好,无承力薄弱点,可靠性更好。
若该解剖根形种植体10通过螺钉等件与基台20连接,则需在解剖根形种植体10内加工螺纹孔。螺纹孔的位置应在基台放置孔111的下方。由于这种结构中力的传递和承载主要依靠基台20与解剖根形种植体10,而非连接用的螺钉,因此,螺钉孔可以较细,因而设置螺纹孔也不会影响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牙修复体,该牙修复体包括解剖根形种植体10、基台20和牙冠30。其中,该解剖根形种植体10为上述的解剖根形种植体10,其具有植体部11,植体部11上设置有基台放置孔111,基台20放置在基台放置孔111内,牙冠30放置在基台20上,以构成牙修复体。
基台20用于连接牙冠30和植体部11,基台20具有放置在基台放置孔111内,并与基台放置孔111的周壁贴合的根连接结构21。也即,基台20的根连接结构21放置在基体放置孔内后,同一横截面上,基台20的根连接结构21的横截面形状与植体部11的基台放置孔111的横截面形状一致,以保证根连接结构21与植体部11的基台放置孔111配合可靠,可以有效传递力,承载咬合力,同时防止圆形基台20与圆孔配合在咬合时可能产生的扭转,防止旋脱。
为了能够与牙冠30连接,基台20还包括冠连接结构22,冠连接结构22位于根连接结构21的第一端,根连接结构21的第二端插入基台放置孔111内。为了保证结构强度,冠连接结构22与根连接结构21一体成型。
若基台20与一个种植体配合时,基台20的根连接结构21可以与基台放置孔111过盈配合,这样可以不在基台20上钻孔,保证基台20的结构强度更好,进行修复时的工序更少,可以减少治疗周期,提高效率。
当然,基台20的根连接结构21也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件与种植体连接,若通过螺钉等进行连接,则需要在种植体上开设螺纹孔,螺纹孔位于基台放置孔111的下方,在基台20上开设贯穿基台20的通孔供螺钉穿过,螺钉穿过通孔后和螺纹孔配合以固定基台20。
为了防止细菌在牙修复体的缝隙内滋生,保证口腔健康,植体部11的顶面为平面,基台20放置在基体放置孔内后,基台20的冠连接结构22与根连接结构21的连接位置形成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的平面与植体部11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并形成转换平台112。这样当牙修复体种植完成后,上皮与牙龈结缔组织会沿该转换平台112向内收敛生长并将植体部11与牙槽骨81之间的缝隙、植体部11与基台20之间的缝隙封堵起来,以防止细菌在缝隙里滋生,保证口腔清洁和健康。
转换平台112可将原来集中于种植体颈部与骨皮质之间的应力向中央转移至种植体和基桩平台的接触面上,从而使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皮质的应力减小,但会导致种植体中央螺丝的应力增大。
在传统平齐对接的种植体系统中,连接面的微间隙和微动度常常导致种植体-基台20连接面处的牙龈组织发炎,进而导致牙龈下骨组织的炎性浸润,最终发生种植体颈部周围的骨吸收。有限元研究表明平齐对接颈部形态的种植体,在二期手术连接基台20后,种植体颈部周围牙槽骨81开始重建和吸收,并于1年后达到种植体-基台20连接面下方1~1.5mm处。既往以为代表的种植体系统,在修复后的牙槽嵴顶必然会出现骨吸收,其吸收量不等且在第1年最为明显,这一吸收甚至被认为不可避免,并被列入到种植成功的标准之一。
Degidi等建立了平台转换种植动物实验模型,将相同的种植体配以不同直径的愈合基台20种植在犬的上、下颌后牙区,愈合基台20直径与种植体直径匹配者为正常对照组,愈合基台20直径小于种植体直径者为模拟平台转换组,进行常规非潜入式种植。分别于术后7、14、28天后取出标本,特殊染色,分析软硬组织愈合情况。结果发现,对照组发生了软硬组织的高度丢失,而模拟平台转换组几乎没有发生,也就是说愈合1个月时传统方法的种植体已发生了牙槽骨81和牙龈82的退缩,而平台转换组仍能保持很好的高度。
有学者报告采用平台转换方式修复后软组织将紧紧包绕种植体基台20在种植体顶部平台内形成袖口,使上皮袖口稳定,细菌不易越过种植体平台而沿颈部向下侵入导致颈部骨吸收,进一步可防止种植体负重后的边缘骨吸收,提高种植修复的长期效果。
平台转换方法用小直径的基台20远离了骨组织,可避免骨的应力集中,使骨吸收现象得以减轻或消除。平台转换的设计中,略窄的基台20颈部可以包绕厚的软组织层,一方面避免了基台20颈部透金属色的问题,另一方面阻止了食物堆积在种植体-基台20连接面,防止细菌浸润到软组织和软组织下的骨组织,进而导致骨吸收的发生。
参见图2所示,冠连接结构22的最底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根连接结构21的顶部(根连接结构21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
根连接结构21的外周面沿长度方向具有锥度,锥度的取值范围为0.1°至20°。根连接结构21的锥度可以根据Morse锥度选取,这样当基台20受扭矩转动时与基台放置孔111的配合会更加紧固。
若牙修复体所要修复的是后牙,而后牙具有多个牙根,且多个牙根相互岔开,若将多个牙根做成一个整体,一方面不方便种植,另一方面需要制造一个较大的创口才能将牙根种植至牙槽骨81上,这样对患者创伤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修复体,牙修复体包括多个植体部11,多个植体部11用于在牙骨内形成牙根,各植体部11之间相互不连接,并分别放置到牙骨内可以减小创口面积。植体部11具有基台放置孔111,基台20具有与多个植体部11连接的根连接结构21,根连接结构21包括嵌入枝211、贴合底面212和连接孔213。通过基台20将多个植体部11连接。嵌入枝211伸入其中一个植体部11的基台放置孔111内,该嵌入枝211最好与横截面积最大的植体部11连接,这样可以将嵌入枝211的横截面积做大,以保证承力能力。贴合底面212与另外的植体部11的顶面贴合,且贴合底面212与相应的植体部11的顶面贴合,连接孔213由基台20的顶面至贴合底面212贯穿根连接结构21,且与贴合底面212相应的植体部11内的螺纹孔的轴线与连接孔213的轴线重合。贴合底面212用于与其它的植体部11的顶面贴合,然后通过连接件将基台20与植体部11连接,实现一个基台20将多个植体部11连接。
植体部11内的螺纹孔位于基台放置孔111的下方,基台20通过连接件与植体部11连接。
优选地,与嵌入枝211配合的植体部11的基台放置孔111的周壁与植体部11的外周所形成的壁厚大于或等于最小壁厚,基台放置孔111的由植体部11的顶面所截的横截面形状为第一形状111a,第一形状111a的面积大于第一圆形111b的面积,第一圆形111b的圆心为植体部11的顶面的中心,半径为中心到最小壁厚处的最小距离。
基台20的根连接结构21与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外形适配。
基台20的冠连接结构22的底部边缘与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顶面的边缘的距离为0mm~5mm。
基台20的冠连接结构22的高度为0.1mm~5mm。
基台20的根连接结构21的高度为0.1mm~20mm。
后牙的2~3个牙根分别通过单独的解剖根形种植体10形成,各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上表面均为水平,选择一个粗大的“牙根”安装基台20的嵌入枝211,该基台20所带的贴合底面212与其余牙根表面接触,通过连接螺钉与这些牙根连接。
基台20的根连接结构21的底部与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基台放置孔111的底部间留有0.5~2mm。
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底部可截短0.1~2mm,或圆钝化处理,以避免应力集中。
经过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证明该基台20优于传统圆形基台20。以前牙为例,同样留出种植体最薄壁1.4mm的情况下,适配性的基台20(卵圆形)比圆形基台20接触面积增大40%,所承受应力减少30%。承受的应力小,基台20折断的风险降低。
参见图4,确定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植体部11的外周形状后,植体部11的顶面的中心到植体部11的外周各处的距离可以确定,由于要保证植体部11的承力能力,因而可以确定植体部11的最小壁厚,以中心到植体部11的外周最小的距离减去最小壁厚即得到第一圆形111b的半径,以中心为圆心即可得到第一圆形111b。得到第一圆形111b后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基台放置孔111的横截面形状,只要保证基台放置孔111的横截面形状,也即第一形状111a的面积大于第一圆形111b即可。这样可以减少植体部11各处壁厚的不均匀性,也能够保证植体部11的承力需求,同时可以加大基台20与植体部11的接触面积,提高承力能力。
牙修复体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外周形状和植体部11的顶面的中心的位置,并确定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最小壁厚,植体部11的顶面的中心为植体部11的外接矩形的中心;
以中心为圆心,以中心到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外周的最小距离减去最小壁厚为半径,在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顶面确定第一圆形111b;
在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顶面确定第一形状111b,第一形状111b为基台放置孔111由顶面所截的横截面形状,使基台放置孔111的周壁与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外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最小壁厚;
选定基台放置孔111的深度及锥度,并根据第一形状111b确定基台放置孔111;
根据基台放置孔111确定基台20的根连接结构21的外周形状,使根连接结构21的外周与基台放置孔111的周壁贴合。
通过上述的牙修复体制造方法确定的牙修复体承力能力好,使用寿命长。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基台的根连接结构的轮廓与不规则形的解剖根形种植体轮廓更相近,周围剩余的种植体壁厚更均匀;
异形适配性基台与传统圆形基台相比,前者由于形状的适配性,可以做比较粗大的基台,从而降低基台折断的风险;圆形基台由于其外形与种植体外形不适配,做粗大了会有余留种植体壁过薄甚至穿透的风险;
基台与传统圆形基台相比,前者有抗旋转作用,可以防止由于各向咀嚼力的作用引发的基台旋转脱落。
基台与传统圆形基台相比,前者位置精确度更高,能更精确定位修复体的位置;
异形适配性基台底部与种植体内壁间留有0.5~2mm距离,为基台在咬合力下沉留出空间;
前后牙解剖形牙根种植体底部不一定完全与原有牙根形态一致,底部可截短0.1~2mm,或圆钝化处理,以减小种植体底部骨质的应力集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解剖根形种植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植体部(11),所述植体部(11)具有基台放置孔(111),所述基台放置孔(111)的周壁与植体部(11)的外周所形成的壁厚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小壁厚,所述基台放置孔(111)的由所述植体部(11)的顶面所截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第一形状(111a),所述第一形状(111a)的面积大于位于该第一形状(111a)内的第一圆形(111b)的面积,所述第一圆形(111b)的圆心为所述植体部(11)的顶面的中心,半径为所述中心到所述植体部(11)的外周的最小距离减去预设的最小壁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剖根形种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放置孔(111)沿所述植体部(11)的深度方向所述基台放置孔(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剖根形种植体,其特征在于,预设的所述最小壁厚为0.5mm至1.5mm。
4.一种牙修复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解剖根形种植体(10),所述解剖根形种植体(10)用于植入牙槽骨(81)内,所述解剖根形种植体(10)为权利要求1至3中所述的解剖根形种植体(10);
基台(20),所述基台(20)用于连接牙冠(30)和所述解剖根形种植体(10),所述基台(20)具有放置在所述解剖根形种植体(10)的基台放置孔(111)内,并与所述基台放置孔(111)的周壁贴合的根连接结构(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根连接结构(21)与所述基台放置孔(111)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20)还包括冠连接结构(22),所述冠连接结构(22)位于所述根连接结构(21)的第一端,且与所述根连接结构(21)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牙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冠连接结构(22)与所述根连接结构(21)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植体部(11)的第一端的端面平齐,以形成转换平台(11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根连接结构(21)的外周面沿长度方向具有锥度,所述锥度的取值范围为0.1°至20°。
9.一种牙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牙修复体包括多个种植体,各所述种植体均包括植体部(11),所述多个植体部(11)用于在牙槽骨内形成牙根,所述植体部(11)具有基台放置孔(111),基台(20)具有与所述多个植体部(11)连接的根连接结构(21),根连接结构(21)包括:
嵌入枝(211),所述嵌入枝(211)伸入其中一个所述植体部(11)的所述基台放置孔(111)内;
贴合底面(212),所述贴合底面(212)与另外的植体部(11)的顶面对应贴合在贴合底面上;
连接孔(213),所述连接孔(213)由所述基台(20)的顶面至所述贴合底面(212)贯穿所述根连接结构(21),且与所述贴合底面(212)相应的植体部(11)内的螺纹孔的轴线与所述连接孔(213)的轴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牙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体部(11)内的螺纹孔位于所述基台放置孔(111)的下方,所述基台(20)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植体部(11)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牙修复体,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嵌入枝(211)配合的植体部(11)的基台放置孔(111)的周壁与植体部(11)的外周所形成的壁厚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小壁厚,所述基台放置孔(111)的由所述植体部(11)的顶面所截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第一形状(111a),所述第一形状(111a)的面积大于位于该第一形状(111a)内的第一圆形(111b)的面积,所述第一圆形(111b)的圆心为植体部(11)顶面的的中心,半径为所述中心到最小壁厚处的预设的最小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53957.4U CN204698726U (zh) | 2015-05-27 | 2015-05-27 | 解剖根形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修复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53957.4U CN204698726U (zh) | 2015-05-27 | 2015-05-27 | 解剖根形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修复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98726U true CN204698726U (zh) | 2015-10-14 |
Family
ID=54278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53957.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98726U (zh) | 2015-05-27 | 2015-05-27 | 解剖根形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修复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9872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25241A (zh) * | 2015-05-27 | 2015-08-12 | 孙冬磊 | 解剖根形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修复体、牙修复体制造方法 |
CN110996840A (zh) * | 2017-08-23 | 2020-04-10 | 牙科材料工贸有限公司 | 牙科工具、假体部件以及工具和部件的组装 |
-
2015
- 2015-05-27 CN CN201520353957.4U patent/CN20469872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25241A (zh) * | 2015-05-27 | 2015-08-12 | 孙冬磊 | 解剖根形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修复体、牙修复体制造方法 |
CN110996840A (zh) * | 2017-08-23 | 2020-04-10 | 牙科材料工贸有限公司 | 牙科工具、假体部件以及工具和部件的组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40325122A1 (en) | Asymmetric Zygomatic Dental Implant With Partial Micro Thread/Groove | |
US5628630A (en) | Design process for skeletal implants to optimize cellular response | |
US9833300B2 (en) | Dental implant system | |
US5954504A (en) | Design process for skeletal implants to optimize cellular response | |
CN102908200B (zh) | 牙科用种植体 | |
CN102160821B (zh) | 一种具有适宜初期载荷刺激的口腔种植体 | |
EP2696797B1 (en) | Dental Implant | |
CN106377329B (zh) | 个性化多牙根磨牙种植体 | |
CN104825241B (zh) | 解剖根形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修复体、牙修复体制造方法 | |
EP3391850B1 (en) | Fixture element | |
KR101126525B1 (ko) | 픽스츄어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04698726U (zh) | 解剖根形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修复体 | |
US9226804B2 (en) | Fixture and a fixture set and a method | |
CN202892117U (zh) | 拟自然牙根的多牙根种植体 | |
CN109106458A (zh) | 一种牙种植体系统 | |
TW202002912A (zh) | 牙科植入物 | |
CN205054475U (zh) | 一种高稳定的种植牙结构 | |
CN205386193U (zh) | 埋入型种植体 | |
KR101191257B1 (ko) | 치과용 임플란트 픽스츄어 | |
CN215994322U (zh) | 一种一段式平台转移种植体 | |
CN117959019A (zh) | 一种内部跨上皮基台 | |
KR20230145309A (ko) | 치과용 임플란트 픽스츄어 | |
CN114699193A (zh) | 一种种植牙用的可切削基台 | |
IL229758A (en) | Dental implant | |
WO2011056323A2 (en) | Variably mountable implant with stepped socke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