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88242U - 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88242U
CN204688242U CN201520266299.5U CN201520266299U CN204688242U CN 204688242 U CN204688242 U CN 204688242U CN 201520266299 U CN201520266299 U CN 201520266299U CN 204688242 U CN204688242 U CN 204688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ower compartment
headstock
compartment
guiding headst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662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那景新
贺午阳
袁正
秦国峰
刘玉
杨丹瑒
刘伟涛
陶士振
张师源
白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202662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88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88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882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由导向车头(1)和一组或多组动力车厢对组(2)构成,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均由两段单体车厢构成;导向车头(1)为双桥结构,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有两个车桥,分别布置在两段单体车厢的正中位置,导向车头前桥(4)为转向桥,导向车头后桥(5)为驱动桥,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的两个车桥中,至少有一个为驱动桥;导向车头(1)与动力车厢对组(2)之间、两组相邻动力车厢对组(2)之间通过单个普通牵引铰盘(9)连接,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中间通过上铰盘(10)、下铰盘(11)连接;动力车厢对组结构成中心对称可双向行驶。该结构长度可根据不同运输量的需求进行调整,转弯通道圆宽度大幅减小,且转弯时车轮行驶轨迹一致。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列车和动车组结构设计领域,设计一种新型纯电动公路列车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对于国内人口密集的城市,出行高峰期的交通负担极大。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输效率降低,使得人们花费在道路上的时间成本大幅提高。
为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近年来,我国已在多个城市开始实行BRT快速公交系统。通过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实现类轨道交通模式的无轨运营,其较大的运载量和较高的运行速度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最具备大运载量优势的公共交通车辆类型当属列车类型。轻轨和地铁的应用普及极大程度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由于其行驶线路固定,避免了公交车会遇到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其运载量的优势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地铁采用电力牵引,其动力模式为分布式,使每节车厢都有各自的动力驱动,即动车组。相较于动力集中式,动力分散式能够避免经常的推拉运作,在提高牵引效率的同时,也有益于提高牵引构件的使用寿命。但地铁和轻轨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类型,轨道的建设有一定的额外成本,且轨道线路固定,一经废弃不能再被其他道路车辆使用。因此,若能将地铁、轻轨的动车组结构应用到BRT公交车中,城市无轨交通的运载能力和运行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省去了轨道的建设成本,道路资源也可以持续利用。
由于大运载量的要求,现在BRT公交车基本选用铰接客车。目前国内BRT公交车规格多采用18米单铰接客车。铰接客车的最大特点是车身长度较长,长车身带来的最大缺点就是转弯时所需的通道圆宽度增大,占用的道路面积较大。并且由于整车长度较长,转向轮转角过大,一定程度增加驾驶员操作难度。
针对以上的事实和设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列车由导向车头和一组或多组动力车厢对组构成。每组动力车厢对组均有各自的动力驱动,便于组合成长度不同的列车,使整车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动力车厢对组的数目来调整载客量,提高运行效率。列车通过导向车头实现转向,导向车头前桥为转向桥,其余车桥均为 驱动桥。实用新型中,通过特殊的车桥位置的设计,使列车在转向时,各个车厢能够保证相同的行驶轨迹,降低驾驶员的驾驶难度。同时大幅度减小转弯通道圆的宽度,在运载量大幅提升的优势下,规避了传统BRT铰接客车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铰接客车的结构。该结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运输量的需求进行调整,在实现运载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转弯通道圆宽度相较传统BRT铰接客车大幅减小,且转弯时车轮行驶轨迹一致。所有车厢都有各自的动力驱动,适应长车身所需的较大驱动力。
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列车结构由导向车头1和一组或多组动力车厢对组2构成,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均由两段单体车厢构成;导向车头1为双桥结构,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有两个车桥,分别布置在两段单体车厢的正中位置,导向车头前桥4为转向桥,导向车头后桥5为驱动桥,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的两个车桥中,至少有一个为驱动桥;导向车头1与动力车厢对组2之间、两组相邻动力车厢对组2之间通过单个普通牵引铰盘9连接,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中间通过上铰盘10、下铰盘11连接;动力车厢对组结构成中心对称可双向行驶。
电池组集中布置在导向车头1的前桥4和后桥5之间;电池组立式布置,在导向车头的前、后桥之间,上方和下方各开设一个通风口,通过空气对流辅助电池组良好散热。
所述的导向车头1的后悬部分与相连车厢贯通,形成乘客舱。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可选择轮边驱动以降低地板高度,也可以选择车桥驱动降低成本。
所述的导向车头1的车门7开设在导向车头1的右侧围的后方位置,动力车厢对组2的车门8交替开设在动力车厢对组2的左右侧围,同侧相邻车门间距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相比轻轨等轨道列车,省去了铺设轨道的成本,且行驶道路的选择更为灵活,某些路段可与其他车辆共用道路;而相比传统铰接客车,运载量大幅增加。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列车结构在转弯时,除与导向车头相连的车厢有小幅度内摆,后续车厢的行驶轨迹能够保证完全相同。即转弯时只要导向车头通过,后续车厢对组均能通过弯道,使得驾驶员的操作难度大幅降低。
3、转弯通道圆宽度大幅减小,相较于目前常用的三轴式铰接客车参考SX6180E发动 机后置18.5米铰接车),转弯通道圆宽度减小约2.7米。在运载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大幅减少对道路的占用面积,节约道路资源。
4、电池组集中布置在导向车头的前桥和后桥之间。此位置可看作简支梁,电池组布置在这里更加稳定。集中布置的设计方便了电池的充能和更换,即通过更换导向车头来更换电池。
5、本实用新型中的列车结构的每个动力车厢对组都有自己的动力驱动,导向车头不需要提供较大的牵引力,提高牵引效率的同时,延长牵引构件的使用寿命。且车厢对组自带动力的设计,使其便于组合成长度不同的列车,列车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动力车厢对组的数目来调整载客量,满足不同乘员量对公共车辆运载能力的要求。
6、动力车厢对组可双向行驶,车辆需要调转行驶方向时,只需将导向车头与车厢分离,导向车头单独调头行至原车尾,与原尾部车厢相连,即可实现反向行驶,避免了由于列车长度过长可能导致的调头困难。导向车头相较于传统单铰接客车的主车部分,长度较小,转向时更为灵活。
7、动力车厢对组无需做调头时的大角度回转,使得铰盘的转角较小,列车的软篷长度可以适当减小,车厢长度可以相应地增加,进而增大运载空间。同时铰盘和软蓬的制造成本也有所降低。
8、动力车厢对组中间通过双铰盘连接,保证列车结构稳定。铰盘连接处允许水平方向左右摆动,但垂直方向上不能运动,避免了铰盘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延长铰盘的使用寿命。
9、导向车头配有不同容量的电池组,与变化的列车长度和运载量相适应。高峰期应用大容量电池组以提供足够的动力,非高峰期用小容量电池组有益于减轻重量并减小对空间的占用。电池组采用立式布置,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减小电池组的占用面积。在导向车头的前后桥之间,上方和下方各开设一个通风口,通过空气对流辅助电池组良好散热,省去了风扇等散热装置的成本。
10、同侧相邻车门间距相同,方便站台配合车门间距等距建设。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BRT铰接式客车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路列车右侧车身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路列车左侧车身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路列车的一组动力车厢对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路列车车门位置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路列车的转弯通道圆R=12.50米)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路列车的弯道通过R=20.00米)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路列车涉及的主要尺寸参数示意图;
其中:1、导向车头2、动力车厢对组3、软篷4、导向车头前桥5、导向车头后桥6、动力车厢对组车桥7、导向车头车门8、动力车厢对组车门9、单个普通牵引铰盘10.上铰盘11、下铰盘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列车结构由导向车头1和一组或多组动力车厢对组2构成,其中,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均由两段单体车厢构成。导向车头1与动力车厢对组2之间、两组相邻动力车厢对组2之间通过单个普通牵引铰盘9连接,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中间通过上铰盘10、下铰盘11连接,这样使铰盘连接处允许水平方向左右摆动,但垂直方向上不能运动。列车铰接处覆有软蓬3。
导向车头1为双桥结构,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有两个车桥,分别布置在两段单体车厢的正中位置。导向车头前桥4为转向桥,其余车桥为驱动桥或支撑桥。转弯时,与导向车头相连的车厢有小幅度内摆,但后续车厢的行驶轨迹能保证完全相同,降低驾驶员操作难度的同时,很大程度减小了转弯通道圆的宽度,缩减了对道路的占用面积。
转弯通道圆宽度的具体数值确定如下:
本方案中所使用的主要尺寸参数如图8所示,其中:L1为导向车头前悬长度,L2为导向车头前轮轴与后轮轴之间的距离,L3为导向车头后轮轴到相邻铰盘中心的距离,L4为动力车厢对组轮轴到相邻铰盘中心的距离,W是整车宽度。
本方案基于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以车辆通道圆的外圆半径12.50米作为车身最外点的参考转弯半径R。参考现有铰接式客车的尺寸参数,本方案中,车身主要尺寸参数如下单位:米):导向车头前悬长度L1=1.50,导向车头前轴与后轴的轴距L2=3.50,导向车头后轮轴到相邻铰盘中心距离L3=3.00,动力车厢对组轮轴到相邻铰盘中心的距离L4=4.00,整车宽度W=2.50。
该公路列车的转弯情况如附图6所示,导向车头转向轮、驱动轮以及动力车厢对组所有驱动轮都应绕同一中心点O转动。R为车身最外点在地面上的投影形成的外圆周轨迹半径,r为车身最内点在地面上的投影形成的内圆周轨迹半径,R与r的差值即为所要求得的车辆转弯时的通道圆宽度A,即A=R-r。
根据图6中的转弯通道圆示意图所示的几何关系,可以计算出内圆周半径r的值,从而求得转弯通道圆宽度A。
最小转弯半径r的求解如下: 
根据铰接客车转弯时的行驶轨迹要求,建立几何关系如下:
R 2 = ( L 1 + L 2 ) 2 + ( L OE + W 2 ) 2
L OP 1 2 = L 3 2 + L OE 2
L OP 2 2 = L 4 2 + ( r + W 2 ) 2
L OP 1 = L OP 2
其中,R—车身最外点参考转弯半径,O—转向中心点,P1—连接导向车头与动力车厢对组的铰盘中心点,—转向中心到铰盘中心P1的距离,P2—连接相邻两车厢的铰盘中心点,—转向中心到铰盘中心P2的距离,E—导向车头后轮轴中点,LOE—转向中心到导向车头后轮轴中点的距离,W—整车宽度,L1—导向车头前悬长度,L2—导向车头前轮轴与后轮轴之间的距离,L3—导向车头后轮轴到相邻铰盘中心的距离,L4—动力车厢对组轮轴到相邻铰盘中心的距离。
计算得到r=8.61米。
转弯通道圆宽度A=R-r,计算得:A=12.50-8.61=3.89米。
同时可得到转向桥轮轴中点的最大偏转角α约为19°。
参考SX6180E发动机后置18.5米铰接车,其转弯通道圆宽度A为6.63米,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铰接客车结构,在车身长度大幅增加的同时,转弯通道圆宽度减小约2.74米,减小率约为41%,既实现了运载量的提高,也达到了节约道路资源的目的。
另,考虑到该铰接客车在转弯时,导向车头与车厢、车厢与车厢之间存在水平转角,即车辆转弯时,车厢中心线绕铰接点相对导向车头或前车厢)中心线转过一个角度,因此还需计算出车辆转弯时,导向车头与车厢、车厢与车厢之间的最大夹角,以便确定对铰盘的摆角要求及软蓬的合适长度。
根据图6中的转弯通道圆示意图所示的几何关系,可以计算出:
①导向车头与车厢之间的最大夹角β1
β 1 = arctan L 3 L OE + arctan ( 2 L 4 2 r + W )
算得β1约为38°
②车厢与车厢之间的最大夹角β2
β 2 = 2 arctan ( 2 L 4 2 r + W )
算得β2约为44°
其中,L3—导向车头后轮轴到相邻铰盘中心的距离,L4—动力车厢对组轮轴到相邻铰盘中心的距离,W—整车宽度,r—车身最内点在地面上的投影形成的内圆周轨迹半径,LOE—转向中心到导向车头后轮轴中点的距离。
为保证转弯时软蓬的变形在合理范围之内,相邻车厢不发生干涉,规定转弯时软篷受压的一侧最短可压缩至0.20米,按几何关系可以计算出软篷长度约为1.24米。公路列车导向车头长度为7.38米,每组动力车厢对组长度为14.76米,所有软篷长度均为1.24米,导向车头到第一个铰接盘中心的长度为8.00米,两个相邻的单铰接盘中心的间距为16.00米,同侧相邻两车门间距为4.00米,整车长度为7.38+16.00n)米,n为动力车厢对组数。
以上结果是在列车极限调头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以车辆通道圆的外圆半径12.50米作为车身最外点的参考转弯半径R。但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列车结构,动力车厢对组可以双向行驶,完成调头动作的只有导向车头,不存在列车整体的调头动作,因此列车只需完成正常行驶中的道路转弯即可。通常的城市道路的弯道,转弯半径可达到以上计算标准的二倍,列车转弯时铰盘连接处的夹角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铰盘摆角较小,连接处的软篷长度缩短,车厢的长度相应增长,乘客空间增加。
按照图7所示的几何关系,若按照转弯半径R′=20.00米计算,列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16.67米。此时的导向车头与车厢的夹角β′1以及车厢与车厢夹角β′2计算如下:
β 1 ′ = arctan L 3 L OE + arctan ( 2 L 4 2 r ′ + W )
β 2 ′ = 2 arctan ( 2 L 4 2 r ′ + W )
得β′1约为22°,β′2约为25°,相较于β1和β2分别减小了42%和43%。所需铰盘摆角也随之减小,铰盘的制造成本也相应降低。
若要满足转弯时软蓬的变形在合理范围之内,相邻车厢不发生干涉,同样规定转弯时软篷受压的一侧最短可压缩至0.20米,此时,软篷的长度可缩短至0.76米,平均每段软篷的长度减小了0.48米,约39%,导向车头长度变为7.62米,每组动力车厢对组长度增加至15.24米,相应的,每段单体车厢增加了0.48米长的乘坐空间。软蓬的制造成本也会有所降低。
电池组立式集中布置在导向车头1的前桥4和后桥5之间。电池组立式布置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减小电池组的占地面积。导向车头可制造多个,配有不同容量电池组,根据动力车厢对组的数目,选择配有合适电池容量的导向车头。即在交通高峰期,动力车厢对组较多,列车长度较长时,选择配备大容量电池组的导向车头,以提供足够的动力;非高峰期,整车长度较短时,选择配备小容量电池组的导向车头,有利于减轻重量和增大运载空间。电池的更换通过直接更换导向车头实现。在导向车头的前、后桥之间,上方和下方各开设一个通风口,通过空气对流辅助电池组良好散热。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列车长度,来实现大运载量的目标,因此车辆所需牵引力将会增大。若完全依靠导向车头产生牵引力,牵引负担将会加重,且牵引效率也会降低。为适应这一特点,采用动力分布式,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的两个车桥中至少有一个为驱动桥,保证在行驶过程中,每个动力车厢对组都能有自己的动力驱动,这样导向车头只需要提供导向作用,无需再提供较大的牵引力,提高牵引效率的同时,延长牵引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车厢对组自带动力,便于组合成长度不同的列车,使列车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动力车厢对组2的数目来调整载客量,满足不同乘客数量对公共车辆运载能力的要求。驱动系统布置形式可选择轮边驱动以降低地板高度,也可以选择车桥驱动降低成本。
如图5所示的各车门位置的俯视图,导向车头1的车门7开设在导向车头1的右侧围的后方位置,动力车厢对组2的车门8交替开设在动力车厢对组2的左右侧围,动力车厢对组结构成中心对称,同侧相邻两车门间距S为8.00米,同段车厢两车门纵向间距D为5.00米。动力车厢对组可以双向行驶。列车需要调转行驶方向时,只需将导向车头与车厢分离,导向车头单独调头行至原车尾,与原尾部车厢相连,即可实现反向行驶,避免了由于整车长度过长可能导致的调头困难。同时,由于动力车厢对组无需做调头时的大角度回转,使得铰盘的转角较小,列车的软篷长度可以适当减小,车厢长度可以相应地增加,进而增大运载空间。同侧车门纵向间距相同,方便站台配合车门间距等距建设。

Claims (5)

1.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列车结构由导向车头(1)和一组或多组动力车厢对组(2)构成,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均由两段单体车厢构成;导向车头(1)为双桥结构,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有两个车桥,分别布置在两段单体车厢的正中位置,导向车头前桥(4)为转向桥,导向车头后桥(5)为驱动桥,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的两个车桥中,至少有一个为驱动桥;导向车头(1)与动力车厢对组(2)之间、两组相邻动力车厢对组(2)之间通过单铰盘(9)连接,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中间通过上铰盘(10)、下铰盘(11)连接;动力车厢对组结构成中心对称可双向行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池组集中布置在导向车头(1)的前桥(4)和后桥(5)之间;电池组立式布置,在导向车头的前、后桥之间,上方和下方各开设一个通风口,通过空气对流辅助电池组良好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车头(1)的后悬部分与相连车厢贯通,形成乘客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其特征在于:驱动系统布置形式可选择轮边驱动以降低地板高度,也可以选择车桥驱动降低成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车头(1)的车门(7)开设在导向车头(1)的右侧围的后方位置,动力车厢对组(2)的车门(8)交替开设在动力车厢对组(2)的左右侧围,同侧相邻车门间距相同。
CN201520266299.5U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88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6299.5U CN204688242U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6299.5U CN204688242U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88242U true CN204688242U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28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6629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88242U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88242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3219A (zh) * 2015-04-28 2015-07-15 吉林大学 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
CN105235758A (zh) * 2015-11-20 2016-01-13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分散型轨迹跟随的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
CN105459994A (zh) * 2015-11-20 2016-04-06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驻车制动系统
CN105549584A (zh) * 2015-11-30 2016-05-04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自导向循迹运行的列车
CN106428294A (zh) * 2016-09-26 2017-02-22 原平市丰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零偏差无轨列车
CN113291325A (zh) * 2021-07-28 2021-08-24 深圳市永达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安全门的监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3219A (zh) * 2015-04-28 2015-07-15 吉林大学 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
CN105235758A (zh) * 2015-11-20 2016-01-13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分散型轨迹跟随的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
CN105459994A (zh) * 2015-11-20 2016-04-06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驻车制动系统
CN105235758B (zh) * 2015-11-20 2017-11-21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分散型轨迹跟随的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
CN105549584A (zh) * 2015-11-30 2016-05-04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自导向循迹运行的列车
CN105549584B (zh) * 2015-11-30 2018-11-09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自导向循迹运行的列车
CN106428294A (zh) * 2016-09-26 2017-02-22 原平市丰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零偏差无轨列车
CN113291325A (zh) * 2021-07-28 2021-08-24 深圳市永达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安全门的监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88242U (zh) 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
CN104773219B (zh) 一种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
CN204956499U (zh) 一种橡胶轮胎低地板转向架
WO2016138809A1 (zh) 汽车、单轮组/双轮组无轨列车及其循迹转向控制方法
CN105172935B (zh) 电动汽车
CN203684757U (zh) 垂直升降平面移动停车库
CN105197047A (zh) 一种橡胶轮胎低地板转向架
CN201161630Y (zh) 主动摇臂式可变菱形四轮月球车移动系统
CN205150024U (zh) 电动汽车
CN203681649U (zh) 一种四轮异步逆相位转向铰接式客车结构
CN103790414A (zh) 垂直升降平面移动停车库
CN102587237A (zh) 考虑大型车转弯特性的右转弯车道设计方法
CN204775219U (zh) 一种节能型双轨双车交通工具
CN103085898B (zh) 中轮转向铰接式brt公交车
CN104553645A (zh)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CN112678068B (zh) 一种车辆的转向控制方法和转向控制系统
CN207972683U (zh) 一种无轨公路列车结构
CN201573646U (zh) 高架软轨交通系统
CN103241246A (zh) 一种城市有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CN108248705B (zh) 一种无轨公路列车结构及其双向行驶方法
CN103231744A (zh) 四轴单铰链铰接式客车结构
CN107985099A (zh) 一种无轨电车
CN201665155U (zh) 一种车辆底盘
CN204726252U (zh) 一种代步电动汽车
CN202439691U (zh) 一种城市有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