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88186U - 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88186U
CN204688186U CN201520337524.XU CN201520337524U CN204688186U CN 204688186 U CN204688186 U CN 204688186U CN 201520337524 U CN201520337524 U CN 201520337524U CN 204688186 U CN204688186 U CN 204688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ing parts
engagement piece
pedestal
adapter assembly
bindiny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3752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征文
钟知仁
张小健
袁家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3752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88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88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88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包括两适配组件,两适配组件相对地设置于婴儿车车架的两侧,各适配组件包括设置于车架的基座及连接于基座的连接件,各连接件可相对对应的基座动作从而使各适配组件于一第一连接状态与一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各所述适配组件于第一连接状态下,两适配组件间具有第一承载宽度;各所述适配组件于第二连接状态下,两适配组件间具有第二承载宽度,其中第一承载宽度大于第二承载宽度。通过驱使连接件相对基座动作,可以使两适配组件在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从而利用第一承载宽度与第二承载宽度使连接机构适配于宽度不同的座椅、汽车椅等婴儿承载装置。

Description

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婴儿车是拥有儿童的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其在结构上一般包括车架及安装于车架上的婴儿座椅,儿童乘坐于婴儿座椅内,家长可以方便的将其推动到不同地点,省时省力,同时儿童也能具有安全、舒适的感受。当儿童乘坐汽车外出时,由于其身材小无法使用普通安全带,需在汽车座位上安装一婴儿安全座椅(以下简称汽车椅),从而保证其安全。下车时,为了不惊扰儿童,常常需要将汽车椅连通儿童一起提出,而取出后的汽车椅无法推行,携带较为不便。虽然现有的许多婴儿车的座椅可以从车架上拆卸取走,但是由于常规尺寸的汽车椅宽度相对小于座椅的宽度,因此汽车椅也难以安装到车架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安装于车架并可调节宽度的连接机构,使车架上可安装座椅或汽车椅等不同的儿童承载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于车架并可调节宽度的连接机构,使车架上可安装座椅或汽车椅等不同的儿童承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包括两适配组件,两所述适配组件相对地设置于婴儿车车架的两侧,各所述适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基座及连接于所述基座的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可相对对应的所述基座动作从而使各所述适配组件于一第一连接状态与一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下,两所述适配组件间具有第一承载宽度;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两所述适配组件间具有第二承载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承载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承载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车架的两侧分别设置了两个所述适配组件,所述适配组件包括所述基座及连接于所述基座的所述连接件。当所述连接件相对对应的所述基座动作而使两所述适配组件处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时,两所述适配组件之间具有较大的所述承载第一宽度,所述婴儿车上可以安装宽度较大的儿童承载装置如普通儿童座椅;当所述连接件相对对应的所述基座动作而使两所述适配组件处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时,两所述适配组件之间具有较小的所述第二承载宽度,所述婴儿车上可以安装组装宽度较小的儿童承载装置如儿童汽车椅。适配组件的安装使得婴儿车在结构上更加灵活多变,适用范围更广,更具实用性与经济性。
较佳地,各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卡合端与第二卡合端;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一卡合端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合端上方,两所述适配组件的两所述第一卡合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承载宽度;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二卡合端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合端上方,两所述适配组件的两所述第二卡合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承载宽度。
具体地,各所述适配组件还包括卡合件及与所述卡合件连接的释锁件,所述卡合件锁定对应的所述连接件,所述释锁件驱使对应的所述卡合件释锁而使所述适配组件可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
更具体地,各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车架,各所述连接件枢接于对应的所述基座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基座的枢转轴线沿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合端位于所述连接件相对靠近所述车架外侧的一端,所述第二卡合端位于所述连接件相对靠近所述车架内侧的一端;各所述连接件相对对应的所述基座枢转使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
详细地,各所述基座包括一连接柱,各所述连接件包括转动地套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柱上的转动基部及连接于所述转动基部的第一翼部与第二翼部,所述第二翼部相对对应的所述第一翼部更靠近所述车架的内侧,所述第一翼部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基部固定,所述第一翼部的另一端沿所述转动基部的径向向外延伸并形成所述第一卡合端,所述第二翼部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基部固定,所述第二翼部的另一端沿所述转动基部的径向向外延伸并形成所述第二卡合端。
更详细地,各所述连接柱沿轴向开设具有开口的滑槽,且所述连接柱的侧壁开设与所述滑槽连通的通槽,所述转动基部开设与所述通槽对应的定位孔,各所述卡合件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通槽,所述卡合件的一端伸出所述连接柱并卡合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孔从而将所述连接件卡止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或第二连接状态,所述卡合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滑槽内,各所述释锁件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槽内,所述释锁件顶推所述卡合件缩入所述连接柱内而脱离所述定位孔。
进一步地,各所述连接柱的侧壁开设相对的两所述通槽,各所述转动基部对应开设两所述定位孔,两所述卡合件分别设置于两所述通槽,两所述卡合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两所述卡合件使两所述卡合件分别卡于两所述定位孔内。
更详细地,各所述适配组件还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柱并将所述转动基部限制于所述连接柱。
更具体地,各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车架,各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于对应的所述基座的第一连接件及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枢转轴线沿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为所述第一卡合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枢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卡合端;各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枢转使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
详细地,各所述卡合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件贴靠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并具有卡勾部,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所述卡勾部卡扣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合端上边缘。
更详细地,各所述卡合件的一端设置所述卡勾部,所述卡合件的另一端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卡合件之间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卡勾部卡扣于所述第一卡合端。
进一步地,各所述释锁件凸起地固定于对应的所述卡勾部的外侧。
较佳地,各所述连接件滑动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基座,各所述连接件相对对应的所述基座滑动使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所述基座与对应的连接件中的一者设有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下,所述基座与对应的连接件中的另一者定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两所述适配组件的两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承载宽度;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所述基座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中的另一者定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两所述适配组件的两所述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变小并形成所述第二承载宽度。
具体地,各所述基座包括向所述车架内侧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件的下端沿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滑动地套接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
更具体地,所述基座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中的一者设有所述第一定位部及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基座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中的另一者滑动设置有卡合件,各所述卡合件卡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部时,各所述适配组件处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各所述卡合件卡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部时,各所述适配组件处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
详细地,各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车架且所述连接部朝内的一端开设有滑槽,各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具有滑动容纳对应的所述连接部的套接孔,所述套接孔的内壁设置作为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定位孔及作为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更靠近所述车架的内侧,各所述卡合件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槽且所述卡合件的一端具有滑动穿出所述连接部之外的定位凸,所述定位凸选择地卡入所述第一定位孔或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更详细地,各所述卡合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顶推所述卡合件使所述定位凸卡入所述第一定位孔或所述第二定位孔。
更详细地,各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车架固定的固定部及与所述固定部固定并相对所述固定部扩张的限位部,所述滑槽设于所述限位部,各所述连接件的下端滑动套于对应的所述限位部,且所述连接件设有向所述套接孔内伸入的限位肋,所述限位肋套于所述固定部并位于所述限位部的外侧。
进一步地,各所述限位部与对应的所述限位肋之间设置驱动弹性件。
详细地,各所述基座的一端与所述车架固定,所述基座的另一端设置作为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定位孔及作为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更靠近所述车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相邻的两侧面呈由上而下逐渐远离地倾斜,各所述卡合件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并具有选择地卡入所述第一定位孔或所述第二定位孔内的卡合凸。
更详细地,所述卡合凸的下端呈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侧面配合的斜面状。
更详细地,各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面,各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具有中空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朝外的一侧开口并滑动套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地,各所述连接件设有位于对应的所述套接部上方的滑槽,各所述卡合件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槽,所述卡合凸向下穿入所述套接部内,各所述连接件上固定有遮盖对应的所述滑槽的饰盖,所述饰盖与对应的所述卡合件之间设置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顶推所述卡合件使所述卡合凸卡入所述第一定位孔或所述第二定位孔。
进一步地,各所述适配组件还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穿过对应的所述套接部并固定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以将所述套接部限制于所述连接部。
更具体地,所述车架包括沿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倾斜设置的两推手杆,各所述基座包括所述连接部及滑动套设于所述推手杆的滑套,所述连接部呈沿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杆状结构,各所述滑套于对应的所述推手杆上滑动时驱使各所述连接件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上滑动。
详细地,各所述基座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滑套的内驱动部与外驱动部,所述内驱动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套内侧并向所述车架内侧凸出,所述外驱动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套外侧并向所述车架外侧凸出,其中所述外驱动部作为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内驱动部作为所述第二定位部,各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滑动地穿设于对应的所述滑套及所述推手杆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具有位于所述滑套外侧的定位部,所述滑套滑动时藉由所述内驱动部或所述外驱动部驱使所述连接件滑动。
更详细地,所述滑套的外侧开设第一长形槽,所述滑套的内侧开设与所述第一长形对应的第二长形槽;所述外驱动部呈U形的凸起结构并围设于所述第一长形槽的下端且U形的开口朝上;所述内驱动部呈U形的凸起结构并围设于所述第二长形槽的上端且U形的开口朝下。
进一步地,所述内驱动部的顶端呈可将对应的所述连接件向所述车架内侧顶推的斜面状;所述外驱动部的顶端呈可将对应的所述定位部向所述车架外侧顶推的斜面状。
更详细地,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座与卡合件,所述卡合件下端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滑槽,对应的所述连接座由开口处滑动进出所述容纳滑槽,所述连接座滑动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所述驱动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座连接,两所述适配组件的两所述卡合件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承载宽度或所述第二承载宽度。
具体地,各所述基座的下端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端,各所述连接件滑动地安装至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部或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连接件滑动地从所述第一定位部或所述第二定位部脱离而从所述基座上拆卸。
更具体地,各所述基座上并排地设置有作为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卡合槽与作为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卡合槽,所述第一卡合槽相对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合槽更靠近所述车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卡合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合槽的一端分别开口,各所述连接件的下端由开口处滑入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合槽或所述第二卡合槽内。
详细地,各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一卡合件,所述卡合件设于所述第一卡合槽及所述第二卡合槽的下方并具有两个分别滑动伸入所述第一卡合槽与所述第二卡合槽内的卡合凸,各所述连接件下端开设与所述卡合凸对应的定位孔。
更详细地,所述第一卡合槽与所述第二卡合槽均呈底部较大而顶部较小的T形,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具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合槽及所述第二卡合槽配合并呈T形结构的安装部,所述定位孔开设于所述安装部。
更详细地,各所述卡合件与对应的所述基座之间设置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顶推对应的所述卡合件使所述卡合凸卡入所述定位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一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适配组件上连接座椅后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车架一侧的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适配组件除连接柱外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适配组件解锁原理的剖面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中适配组件上连接汽车椅后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两个适配组件分别处于两种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第二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一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第三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一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第三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第三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两适配组件于车架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5是第四实施例中适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第四实施例中适配组件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第四实施例中适配组件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5中饰盖移除后的示意图。
图19是第四实施例中适配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0是第四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一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21是第四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一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23是第五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24是第五实施例中适配组件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第五实施例中适配组件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第五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一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一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28是第六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29是第六实施例中推手杆上外定位孔的位置示意图。
图30是第六实施例中适配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1是第六实施例中适配组件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包括两适配组件1,两适配组件1相对地设置于婴儿车车架9的两侧。各适配组件1包括设置于车架9的基座11及连接于基座11的连接件12,各连接件12可相对基座11动作从而使各适配组件1于一第一连接状态与一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各适配组件1在第一连接状态下,两适配组件间具有第一承载宽度;各适配组件1在第二连接状态下,两适配组件间具有第二承载宽度,其中第一承载宽度大于第二承载宽度。藉由两适配组件1于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婴儿车的车架9上可安装不同宽度的儿童承载装置,例如图2所示的婴儿车座椅a,或者图7所示的汽车椅b。
结合图3与图4所示,具体地,基座11固定于车架9,连接件12枢接于基座11,连接件12相对基座11枢转使适配组件1于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本实施例中基座11包括一向车架9内侧凸出的连接柱110,连接柱110沿轴向开设一圆柱形的滑槽110a。滑槽110a具有朝向车架9内侧的开口,连接柱110的侧壁还开设有两个相对的通槽110b(图中只显示一个),两通槽110b分别与滑槽110a连通。连接件12包括转动地套于连接柱110上的转动基部121及连接于转动基部121的第一翼部122与第二翼部123,第二翼部123相对第一翼部122更靠近车架9的内侧。第一翼部122与第二翼部123具有不同的卡合结构。第一翼部122的一端与转动基部121固定,第一翼部122的另一端沿转动基部121的径向向外延伸并形成第一卡合端122a。第二翼部123的一端与转动基部121固定,第二翼部123的另一端沿转动基部121的径向向外延伸并形成第二卡合端123a。第一卡合端122a相对第二卡合端123a更靠近车架9的外侧。由于连接柱110向车架9内侧凸出而转动基部121套于连接柱110,因此连接件12与基座11的枢转轴线沿车架9的左右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车架9的左右方向大致垂直于婴儿车行进的前后方向。
再结合图5,转动基部121的侧壁开设与两通槽110b分别对应的两定位孔121a,两通槽110b内分别滑动设置有卡合件13,卡合件13的一端由通槽110b伸出连接柱110并卡合于对应的定位孔121a,通过两个卡合件13对两定位孔121a的卡合,可以使连接件12固定于基座11。卡合件13的另一端位于滑槽110a内,滑槽110a内滑动设置有释锁件14,释锁件14顶推卡合件13缩入连接柱110内并脱离定位孔121a从而实现释锁,使连接件12可自由转动,即适配组件1可于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间自由切换。
具体地,两卡合件13呈L形结构,其较长一端开设有沿车架9的左右方向贯穿并沿车架9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槽130,长槽130靠内的一侧设置有斜面131,两卡合件13在连接柱110内呈部分交叠设置,每一卡合件13的较长一端的端面与另一卡合件13的较短一端的端面相对。两个卡合件13之间设置有两弹性件15,弹性件15的一端弹性抵顶于一卡合件13较长一端的端面,弹性件15的另一端弹性抵顶于另一卡合件13较短一端的端面。在弹性件15的弹力作用下,两卡合件13能够维持分别卡入两定位孔121a的状态从而将连接件12卡止于第一连接状态或第二连接状态。
释锁件14靠外的一端呈圆柱结构,而深入连接柱110之内的一端为呈扁平状结构的推动端141,推动端141插入交叠的两个长槽130之内,且推动端141的末端设置成与长槽130内的斜面131配合的斜面状,向内按压释锁件14时,推动端141通过斜面131配合将两个卡合件13向连接柱110内部顶推。
本实施例中适配组件1还包括一限位件16,限位件16固定于连接柱110并将转动基部121限制于连接柱110。限位件16具体的是圆形结构,转动基部121为内外两层的圆筒结构,限位件16通过抵顶于转动基部121内层的圆筒而限制转动基部121。限位件16的中间开孔以供释锁件14穿出。
当第一卡合端122a朝上而第二卡合端123a朝下,即第一卡合端122a位于第二卡合端123a上方,如图1所示时,适配组件1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此时两适配组件1的两第一卡合端122a之间形成较大的第一承载宽度,由于两第一卡合端122a间的距离相对较大,因此可以安装座椅a等较宽的儿童承载装置,如图2所示。
需要更换承载装置时,向内按压释锁件14,推动端141通过斜面配合将两个卡合件13向内部顶推并缩入连接柱110内而脱离转动基部121,连接件12可相对连接柱110自由转动。当转过180度后,第二卡合端123a朝上而第一卡合端122a朝下,即第二卡合端123a位于第一卡合端122a上方,如图6所示,此时适配组件1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两适配组件1的两第二卡合端123a之间形成较小的第二承载宽度,由于两第二卡合端123a间的距离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安装汽车椅b等较小的儿童承载装置,如图7所示。
图8与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同样包括设置于车架9两侧的两个适配组件2,适配组件2也包括设置于车架9的基座21及枢接于基座21的连接件。适配组件2可以在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在第一连接状态下,两适配组件2间具有较大的第一承载宽度;在第二连接状态下,两适配组件2间具有较小的第二承载宽度。
具体地,基座21固定于车架9,连接件包括固定于基座21的第一连接件221及枢接于第一连接件221的第二连接件222,其中第二连接件222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件221的长度,第二连接件222与第一连接件221的枢转轴线沿车架9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连接件221的上端向上凸起并形成第一卡合端221a,第二连接件22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221的下端枢接,第二连接件222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卡合端222a。第二连接件222可相对枢转到第一连接件221的下方,也可向上枢转并贴靠到第一连接件221上,贴靠后第二连接件222的位置相对同侧的第一连接件221更靠近车架9的内侧。
适配组件2还包括卡合件23及弹性件24,卡合件23的一端滑动设置于第二连接件222内,卡合件23的另一端具有卡勾部231,卡勾部231露出于第二连接件222与第一连接件221贴靠的一侧。第二连接件222贴靠于第一连接件221时,卡勾部231卡扣于第一卡合端221a上边缘从而使第二连接件222固定于第一连接件221,即将连接件222卡止于第二连接状态。弹性件24设置于第二连接件222之内并弹性抵顶于第二连接件222与卡合件23之间,弹性件24顶推卡合件23,使卡勾部231保持卡扣于第一卡合端221a上边缘的状态。卡勾部231外侧具有凸起的释锁件232,以方便将卡勾部231提起而实现释锁,使适配组件2可于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间自由切换。
第二连接件222位于第一连接件221下方,即第一卡合端221a位于第二卡合端上方222a时,适配组件2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此时两个适配组件2的两第一卡合端221a之间形成第一承载宽度,即两第一卡合端221a之间的距离较大,可以安装座椅等较宽的儿童承载装置。
需要更换承载装置时,将第二连接件222向上枢转到贴靠于第一连接件221,使卡勾部231卡扣于第一卡合端221a上边缘,此时第二卡合端222a位于第一卡合端221a上方,适配组件2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两个适配组件2的两第二卡合端222a之间形成第二承载宽度,即两第二卡合端222a间的距离较小,可以安装汽车椅等较小的儿童承载装置。如果需要回到第一连接状态,只需使用操作部232向上提起卡勾部231,便可以使第二连接件222脱离第一连接件221。
图10至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车架9两侧的适配组件3也包括基座及连接件32,与以上两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32不再与基座枢接,而是滑动地设置于基座,且连接件32相对基座滑动使适配组件3于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基座与连接件32中的一者设有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基座与连接件32中的另一者滑动地设置有卡合件33,卡合件33卡于第一定位部时,适配组件3处于第一连接状态,卡合件33卡于第二定位部时,适配组件3处于第二连接状态。
基座包括向车架9内侧凸出的连接部31。连接部31包括与车架9固定的固定部311及与固定部311固定并相对固定部311扩张的限位部312。具体的,固定部311及限位部312都呈圆柱体结构,其中限位部312的直径大于限位部312的直径,且固定部311与限位部312是一体成型结构。限位部312开设有滑槽312a,滑槽312a朝内的一端具有开口312b。连接件32的下端具有滑动容纳连接部31的套接孔321,连接件32经由套接孔321滑动套设于连接部31,且连接件32的下端设有向套接孔321内伸入的环形的限位肋322,限位肋322套于固定部311并位于限位部312的外侧,通过限位肋322与限位部312的相互抵顶,可以确保连接件32可以在连接部31上滑动但不会从连接部31上脱落。
套接孔321的内壁凹陷地设置作为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定位孔321a及作为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定位孔321b,第一定位孔321a相对第二定位孔321b更靠近车架9的内侧。卡合件33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滑槽312a内且卡合件33的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定位凸331,限位部312的侧壁开设有与定位凸331对应并供定位凸331穿出的孔,定位凸331可选择地穿出限位部312之外并卡入第一定位孔321a或第二定位孔321b内。
适配组件3还包括复位弹性件34及驱动弹性件35。其中复位弹性件34设置于滑槽312a内,其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于限位部312及卡合件33,使定位凸331具有向上顶出的趋势而保持卡于第一定位孔321a或第二定位孔321b内的状态。驱动弹性件35设置于限位部312与限位肋322之间,当定位凸331未卡入第一定位孔321a或第二定位孔321b时,驱动弹性件35顶推限位肋322使连接件32向车架9外侧的方向移动。
卡合件33朝内的一端,即露出于滑槽312a的开口的一端,具有一操作部332,通过向下按压操作部332,可使卡合件33压缩复位弹性件34而向下滑动,定位凸331缩入限位部312内而失去对连接件32的卡合作用,连接件32可自由滑动。
如图10与图11所示,当定位凸331卡于第一定位孔321a时,连接件32定位于第一定位部,适配组件3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此时两适配组件3的两连接件32的上端之间形成较大的第一承载宽度,即两连接件32的距离较远,可以安装座椅等较宽的儿童承载装置。
如图12与图13所示,需要更换承载装置时,按压操作部332解锁,然后向车架9内侧的方向拉动连接件32,当第二定位孔321b的位置与定位凸331的位置相对后,复位弹性件34推动卡合件33上滑,定位凸331穿出限位部312并卡入到第二定位孔321b内。此时连接件32定位于第二定位部,适配组件3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两适配组件3的两连接件32的上端之间形成较小的第二承载宽度,即两连接件32的距离较近,可以安装汽车椅等较小的儿童承载装置。
图14至图2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适配组件4的基座41固定于车架9,连接件42滑动地设置于基座41,连接件42相对基座41滑动使适配组件4于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本实施例中适配组件4还包括卡合件43、弹性件44、饰盖45及限位件46。
结合图14至图16,基座41的下端固定于车架9,基座41的上端具有朝车架9内侧凸出的连接部411,基座41的上端边缘凸出地形成有位于连接部411上方的承载肋部412,连接部411的顶面凹陷地形成有作为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定位孔411a及作为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定位孔411b,第一定位孔411a相对第二定位孔411b更靠近车架9的外侧,且第一定位孔411a与第二定位孔411b相邻的两侧面呈由上而下逐渐远离地倾斜状。
结合图17至图19,连接件42包括本体421及固定于本体421下端的套接部422,本体421与套接部422之间具有内凹的间隙423,该间隙423恰好容纳承载肋部412插入。套接部422朝向车架9外侧的一侧开口并沿车架9的左右方向滑动套于连接部411,连接件42的本体421承载于承载肋部412,套接部422可相对连接部411来回滑动。
本体421开设有位于套接部422上方的滑槽421a,滑槽421a上端及朝内的一侧及开口,卡合件43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滑槽421a内且卡合件43下端具有卡合凸431,本体421的下端开设位于滑槽421a内的孔421b,使卡合凸431能够穿过本体421后插入到套接部422内。卡合凸431的下端呈与第一定位孔411a及第二定位孔411b侧面配合的斜面状。连接件42相对基座41滑动时,卡合凸431选择地卡入第一定位孔411a或第二定位孔411b内。饰盖45固定于本体421上并遮盖滑槽421a,弹性件44设置于饰盖45与卡合件43之间,弹性件44向下顶推卡合件43,使卡合凸431保持卡入第一定位孔411a或第二定位孔411b内的状态。
如图20所示,当连接件42相对基座41滑动到靠外侧的位置时,卡合凸431卡合于第一定位孔411a,即连接件42定位于第一定位部,适配组件4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此时两适配组件4的两连接件42的上端之间形成较大的第一承载宽度,即两连接件42的距离较远,可以安装座椅等较宽的儿童承载装置。
如图21所示,需要更换承载装置时,直接向内拉动连接件42,由于第一定位孔411a与第二定位孔411b相邻的侧面是斜面,且卡合凸431末端也是斜面状,通过斜面相互作用,能够将卡合件43顶起并压缩弹性件44,直至卡合件43的位置与第二定位孔411b相对时,弹性件44向下顶推卡合件43使卡合凸431卡入第二定位孔411b内,此时连接件42定位于第二定位部,适配组件4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两适配组件4的两连接件42的上端之间形成较小的第二承载宽度,即两连接件42的距离较近,可以安装汽车椅等较小的儿童承载装置。
套接部422朝内的一端开设有一孔422a,限位件46为螺丝,限位件46穿过套接部422后固定于连接部411,限位件46末端较大的一端(螺丝头)可抵顶于孔422a的边缘,从而限制连接件42在基座41上的滑动行程,防止连接件42从基座41上脱落。
图22至图2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三、第四实施例的相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适配组件5的基座51也是固定于车架(未图示),连接件52也是滑动地设置于基座51,连接件52相对基座51滑动使适配组件5于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而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2并不会被限制于基座51上,基座51上设置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连接件52可以滑动地安装至第一定位部或第二定位部,连接件52也可以滑动地从第一定位部或第二定位部脱离而从基座51上拆卸。适配组件5还包括有卡合件53与弹性件54。
如图22、图24所示,基座51包括固定座511及连接座512,固定座511与车架(图未示,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固定,连接座512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座511上端,连接座512顶面并排地设置作为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卡合槽512a与作为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卡合槽512b。第一卡合槽512a与第二卡合槽512b沿车架左右方向并排,且沿车架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卡合槽512a与第二卡合槽512b均呈底部较大而顶部较小的T形,且第一卡合槽512a与第二卡合槽512b的一端分别开口,其中第一卡合槽512a相对第二卡合槽512b更靠近车架的外侧。卡合件53滑动设置于连接座512并位于第一卡合槽512a与第二卡合槽512b下方,卡合件53的上端具有两个可分别滑动向上伸入第一卡合槽512a与第二卡合槽512b内的卡合凸531,第一卡合槽512a与第二卡合槽512b的底部有允许卡合凸531穿过的孔。
再结合图25与图26所示,连接件52的下端具有与第一卡合槽512a及第二卡合槽512b配合并呈T形结构的安装部521,安装部521的端面开设有与卡合凸531对应的定位孔521a。安装部521可由开口处滑入第一卡合槽512a或第二卡合槽512b内,卡合凸531卡入定位孔521a内从而将连接件52定位于第一卡合槽512a或第二卡合槽512b内。弹性件54设置于卡合件53与连接座512之间,弹性件54向上顶推卡合件53使卡合凸531保持卡于定位孔521a内的状态。卡合件53的外侧具有凸出的操作部532,通过按压该操作部532,可以使卡合件53下滑,卡合凸531脱离定位孔521a,连接件52便可以自由滑动。
如图22所示,当连接件52卡于第一卡合槽512a时,连接件52定位于第一定位部,适配组件5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此时两适配组件5的两连接件52的上端之间形成较大的第一承载宽度,即两连接件52的距离较宽,可以安装座椅等较宽的儿童承载装置。
如图23所示,需要更换承载装置时,按压操作部532使卡合凸531脱离定位孔521a,将连接件52从第一卡合槽512a的开口滑出,再由第二卡合槽512b的开口滑入到第二卡合槽512b内,当定位孔521a的位置与卡合凸531位置相对后,弹性件54顶起卡合件53,卡合凸531卡入定位孔521a将连接件52定位在第二卡合槽512b内。此时连接件52定位于第二定位部,适配组件5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两适配组件5的两连接件52的上端之间形成较小的第二承载宽度,即两连接件52距离较近,可以安装汽车椅等较小的儿童承载装置。
图27至图3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车架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适配组件6,适配组件6包括基座61与连接件62,连接件62滑动设置于基座61,连接件62可相对基座61滑动从而使适配组件6于一第一连接状态与一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第一连接状态下,两适配组件6的两连接件62的上端之间具有较大的第一承载宽度;第二连接状态下,两适配组件6的两连接件62的上端之间具有较小的第二承载宽度。具体地,车架9包括沿车架9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倾斜设置的推手杆91,推手杆91的外侧与内侧分别开设有相对的外定位孔911与内定位孔(未图示)。
基座61包括连接部610与滑动套设于推手杆91的滑套611。连接部610向车架9内侧凸出并呈沿车架9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杆状结构。滑套611的外侧与内侧分别开设相对的第一长形槽611a与第二长形槽(未图示)。基座61还包括固定于滑套611内侧并向车架9内侧凸出的内驱动部612与固定于滑套611外侧并向车架9外侧凸出的外驱动部613,其中外驱动部613作为第一定位部,内驱动部612作为第二定位部。外驱动部613呈U形的凸起结构并围设于第一长形槽611a的下端且U形的开口朝上;内驱动部612呈U形的凸起结构并围设于第二长形槽的上端且U形的开口朝下。滑套611与内驱动部612及外驱动部613是一体成型结构。
连接件62包括连接座621、卡合件622与驱动件623,卡合件622下端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滑槽622a,连接座621由开口处插入容纳滑槽622a,连接座621的下端具有套设孔621b以沿车架9的左右方向滑动套设于连接部610,卡合件622能够连接到连接座621上并在车架9的左右方向上滑动或从连接座621上拆卸。
连接座621具有向车架9外侧凸起的连接柱621a,连接柱621a可通过内定位孔插入或退出推手杆91。驱动件623沿车架9的左右方向滑动地穿设于滑套611及推手杆91,驱动件623朝内的一端穿入推手杆91并与连接柱621a固定,驱动件623朝外的一端具有位于滑套611外侧的定位部623a。
具体地,内驱动部612的顶端呈可将连接件62向车架9内侧顶推的斜面状;613外驱动部的顶端呈可将定位部623a向车架9外侧顶推的斜面状。
如图27所示,当滑套611在推手杆91上滑动到一较高位置时,定位部623a抵顶于外驱动部613,即驱动件623的位置相对靠外,由于连接柱621a与驱动件623固定,连接件62也在连接部610上处于靠外的位置。此时连接件62定位于第一定位部,适配组件6处于第一连接状态,两适配组件6的两卡合件622的上端之间形成较大的第一承载宽度,即两卡合件622间相距较远,可以安装座椅等较宽的儿童承载装置。
如图28所示,需要更换承载装置时,在推手杆91上往下拉动滑套611使滑套611滑落到一较低位置,滑套611内侧的内驱动部612顶推连接件62在连接部610上向内滑动到靠内的位置,同时定位部623a脱离外驱动部613。此时连接件62定位于第二定位部,适配组件6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两适配组件6的两卡合件622的上端之间形成较小的第二承载宽度,即两卡合件622相距较近,可以安装汽车椅等较小的儿童承载装置。
结合图27、28,需要重新安装座椅等较宽的儿童承载装置时,在推手杆91上往上拉动滑套611使滑套611重新回到较高位置,该过程中外驱动部613凭借其末端的斜面状结构顶推定位部623a,使驱动件623向外滑动,并通过连接柱621a带动连接件62向外滑动,适配组件6回到第一连接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623例如包括华司。
以上各个实施例中提及的弹性件均可以是弹簧。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问题是使车架能够适应于宽度不同的儿童承载装置,至于座椅连接机构具体是如何实现与儿童承载装置的连接,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因此未作介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车架的两侧分别设置了两个适配组件,适配组件包括基座及连接于基座的连接件。当连接件相对对应的基座动作而使两适配组件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两适配组件之间具有较大的承载第一宽度,婴儿车上可以安装宽度较大的儿童承载装置如普通儿童座椅;当连接件相对对应的基座动作而使两适配组件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两适配组件之间具有较小的第二承载宽度,婴儿车上可以安装组装宽度较小的儿童承载装置如儿童汽车椅。适配组件的安装使得婴儿车在结构上更加灵活多变,适用范围更广,更具实用性与经济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34)

1.一种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适配组件,两所述适配组件相对地设置于婴儿车车架的两侧,各所述适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基座及连接于所述基座的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可相对对应的所述基座动作从而使各所述适配组件于一第一连接状态与一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下,两所述适配组件间具有第一承载宽度;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两所述适配组件间具有第二承载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承载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承载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卡合端与第二卡合端;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一卡合端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合端上方,两所述适配组件的两所述第一卡合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承载宽度;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二卡合端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合端上方,两所述适配组件的两所述第二卡合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承载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适配组件还包括卡合件及与所述卡合件连接的释锁件,所述卡合件锁定对应的所述连接件,所述释锁件驱使对应的所述卡合件释锁而使所述适配组件可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车架,各所述连接件枢接于对应的所述基座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基座的枢转轴线沿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合端位于所述连接件相对靠近所述车架外侧的一端,所述第二卡合端位于所述连接件相对靠近所述车架内侧的一端;各所述连接件相对对应的所述基座枢转使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包括一连接柱,各所述连接件包括转动地套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柱上的转动基部及连接于所述转动基部的第一翼部与第二翼部,所述第二翼部相对对应的所述第一翼部更靠近所述车架的内侧,所述第一翼部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基部固定,所述第一翼部的另一端沿所述转动基部的径向向外延伸并形成所述第一卡合端,所述第二翼部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基部固定,所述第二翼部的另一端沿所述转动基部的径向向外延伸并形成所述第二卡合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柱沿轴向开设具有开口的滑槽,且所述连接柱的侧壁开设与所述滑槽连通的通槽,所述转动基部开设与所述通槽对应的定位孔,各所述卡合件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通槽,所述卡合件的一端伸出所述连接柱并卡合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孔从而将所述连接件卡止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或第二连接状态,所述卡合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滑槽内,各所述释锁件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槽内,所述释锁件顶推所述卡合件缩入所述连接柱内而脱离所述定位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柱的侧壁开设相对的两所述通槽,各所述转动基部对应开设两所述定位孔,两所述卡合件分别设置于两所述通槽,两所述卡合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两所述卡合件使两所述卡合件分别卡于两所述定位孔内。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适配组件还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柱并将所述转动基部限制于所述连接柱。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车架,各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于对应的所述基座的第一连接件及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枢转轴线沿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为所述第一卡合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枢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卡合端;各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枢转使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卡合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件贴靠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并具有卡勾部,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所述卡勾部卡扣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合端上边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卡合件的一端设置所述卡勾部,所述卡合件的另一端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卡合件之间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卡勾部卡扣于所述第一卡合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释锁件凸起地固定于对应的所述卡勾部的外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件滑动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基座,各所述连接件相对对应的所述基座滑动使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间切换,所述基座与对应的连接件中的一者设有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下,所述基座与对应的连接件中的另一者定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两所述适配组件的两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承载宽度;各所述适配组件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所述基座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中的另一者定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两所述适配组件的两所述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变小并形成所述第二承载宽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包括向所述车架内侧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件的下端沿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滑动地套接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中的一者设有所述第一定位部及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基座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中的另一者滑动设置有卡合件,各所述卡合件卡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部时,各所述适配组件处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各所述卡合件卡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部时,各所述适配组件处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车架且所述连接部朝内的一端开设有滑槽,各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具有滑动容纳对应的所述连接部的套接孔,所述套接孔的内壁设置作为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定位孔及作为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更靠近所述车架的内侧,各所述卡合件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槽且所述卡合件的一端具有滑动穿出所述连接部之外的定位凸,所述定位凸选择地卡入所述第一定位孔或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卡合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顶推所述卡合件使所述定位凸卡入所述第一定位孔或所述第二定位孔。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车架固定的固定部及与所述固定部固定并相对所述固定部扩张的限位部,所述滑槽设于所述限位部,各所述连接件的下端滑动套于对应的所述限位部,且所述连接件设有向所述套接孔内伸入的限位肋,所述限位肋套于所述固定部并位于所述限位部的外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限位部与对应的所述限位肋之间设置驱动弹性件。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的一端与所述车架固定,所述基座的另一端设置作为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定位孔及作为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更靠近所述车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相邻的两侧面呈由上而下逐渐远离地倾斜,各所述卡合件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并具有选择地卡入所述第一定位孔或所述第二定位孔内的卡合凸。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凸的下端呈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侧面配合的斜面状。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面,各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具有中空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朝外的一侧开口并滑动套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件设有位于对应的所述套接部上方的滑槽,各所述卡合件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槽,所述卡合凸向下穿入所述套接部内,各所述连接件上固定有遮盖对应的所述滑槽的饰盖,所述饰盖与对应的所述卡合件之间设置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顶推所述卡合件使所述卡合凸卡入所述第一定位孔或所述第二定位孔。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适配组件还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穿过对应的所述套接部并固定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以将所述套接部限制于所述连接部。
2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沿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倾斜设置的两推手杆,各所述基座包括所述连接部及滑动套设于所述推手杆的滑套,所述连接部呈沿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杆状结构,各所述滑套于对应的所述推手杆上滑动时驱使各所述连接件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上滑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滑套的内驱动部与外驱动部,所述内驱动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套内侧并向所述车架内侧凸出,所述外驱动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套外侧并向所述车架外侧凸出,其中所述外驱动部作为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内驱动部作为所述第二定位部,各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滑动地穿设于对应的所述滑套及所述推手杆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具有位于所述滑套外侧的定位部,所述滑套滑动时藉由所述内驱动部或所述外驱动部驱使所述连接件滑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的外侧开设第一长形槽,所述滑套的内侧开设与所述第一长形对应的第二长形槽;所述外驱动部呈U形的凸起结构并围设于所述第一长形槽的下端且U形的开口朝上;所述内驱动部呈U形的凸起结构并围设于所述第二长形槽的上端且U形的开口朝下。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驱动部的顶端呈可将对应的所述连接件向所述车架内侧顶推的斜面状;所述外驱动部的顶端呈可将对应的所述定位部向所述车架外侧顶推的斜面状。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座与卡合件,所述卡合件下端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滑槽,对应的所述连接座由开口处滑动进出所述容纳滑槽,所述连接座滑动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所述驱动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座连接,两所述适配组件的两所述卡合件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承载宽度或所述第二承载宽度。
3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的下端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端,各所述连接件滑动地安装至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部或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连接件滑动地从所述第一定位部或所述第二定位部脱离而从所述基座上拆卸。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上并排地设置有作为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卡合槽与作为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卡合槽,所述第一卡合槽相对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合槽更靠近所述车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卡合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合槽的一端分别开口,各所述连接件的下端由开口处滑入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合槽或所述第二卡合槽内。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一卡合件,所述卡合件设于所述第一卡合槽及所述第二卡合槽的下方并具有两个分别滑动伸入所述第一卡合槽与所述第二卡合槽内的卡合凸,各所述连接件下端开设与所述卡合凸对应的定位孔。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槽与所述第二卡合槽均呈底部较大而顶部较小的T形,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具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合槽及所述第二卡合槽配合并呈T形结构的安装部,所述定位孔开设于所述安装部。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卡合件与对应的所述基座之间设置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顶推对应的所述卡合件使所述卡合凸卡入所述定位孔。
CN201520337524.XU 2015-05-22 2015-05-22 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 Active CN204688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37524.XU CN204688186U (zh) 2015-05-22 2015-05-22 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37524.XU CN204688186U (zh) 2015-05-22 2015-05-22 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88186U true CN204688186U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28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37524.XU Active CN204688186U (zh) 2015-05-22 2015-05-22 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8818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4506A (zh) * 2016-04-13 2017-10-24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座椅组及婴儿车
CN113306621A (zh) * 2021-06-28 2021-08-27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推车的适配器及儿童推车
TWI799033B (zh) * 2021-01-04 2023-04-11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車架結構及兒童車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4506A (zh) * 2016-04-13 2017-10-24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座椅组及婴儿车
CN107284506B (zh) * 2016-04-13 2019-11-19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座椅组及婴儿车
TWI799033B (zh) * 2021-01-04 2023-04-11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車架結構及兒童車
TWI823791B (zh) * 2021-01-04 2023-11-21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車架結構及兒童車
US11840272B2 (en) 2021-01-04 2023-12-12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Frame structure and baby stroller
CN113306621A (zh) * 2021-06-28 2021-08-27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推车的适配器及儿童推车
CN113306621B (zh) * 2021-06-28 2022-08-02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推车的适配器及儿童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88186U (zh) 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
US8919809B2 (en) Child stroller and stroller frame thereof
CN102582479A (zh) 支撑装置
CN204670787U (zh) 一种可折叠多用婴儿提篮
CN203186144U (zh) Isofix扣接头的伸缩调整机构
CN204077432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支撑脚结构
CN203879149U (zh) 用于抽屉柜的儿童锁及抽屉柜
CN201626464U (zh) 童车以及与儿童汽车座的组合体
CN102689645A (zh) 婴儿车及其车架收合机构
CN207106576U (zh) 一种折叠婴儿推车座椅
CN205327145U (zh) 一种童车座椅拆卸机构
CN102525188B (zh) 一种婴幼儿座椅中椅体与支架的可拆卸连接机构
CN201192995Y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双锁止滑轨
CN205344759U (zh) 一种b柱饰板及汽车
CN203739939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2566487U (zh) 头盔面罩的固定连接结构
CN105383541A (zh) 顶篷及具有该顶篷的婴儿载具
CN204821660U (zh) 新型推车二次折叠机构
CN208463422U (zh) 婴儿床支撑架及其锁定机构
CN103332227B (zh) 货车的栏杆结构
CN203637903U (zh) 折叠锁杆及儿童推车
CN204037627U (zh) 一种多方位无障碍双胞胎婴儿手推车
CN105857120A (zh) 一种具有可拼接座椅的房车
CN204222936U (zh) 儿童推车车架收和结构
CN204488895U (zh) 一种婴儿推车的前扶手解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