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81842U - 播种机 - Google Patents

播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81842U
CN204681842U CN201520403706.2U CN201520403706U CN204681842U CN 204681842 U CN204681842 U CN 204681842U CN 201520403706 U CN201520403706 U CN 201520403706U CN 204681842 U CN204681842 U CN 204681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se plate
panel
frame
cucko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037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尚田
张松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4037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81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81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818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播种机,包括育秧盆以及一个支架,支架上可放置一个以上的育秧盆,且支架的上方设置有布谷架,布谷架与支架之间通过二根以上的连接杆连接,且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连接杆可以绕其支点转动,每一育秧盆的上方设有底板以及位于底板上方的面板,底板固定在布谷架上,且底板上设有多条第一槽,面板可以相对于底板在平行于底板的方向上移动,并且面板上设有多条第二槽,在垂直于底板的方向上,第一槽与第二槽重叠。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播种机布谷种后并使用育秧盆培育的秧苗布置整齐,有利于提高布谷种、插秧的工作效率,且可以减小布谷种的劳动量。

Description

播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器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布谷种的播种机。
背景技术
秧苗培育是农业种植的重要工作,秧苗通常需要在温度、湿度恒定的环境下进行培育,因此秧苗培育的工作通常是在室内或者大棚内进行。培育秧苗时,首先需要在育秧盆内播撒谷种,然后用泥土将谷种覆盖并浇水,待谷种在合适的环境下发芽并长大至一定尺寸后,即可以作为插秧使用的秧苗。
由于播撒谷种时通常是人手随意播撒,谷种在育秧盆内分布分散并且没有规律,导致培育的秧苗在育秧盆内也是没有规律地布置,不利于在插秧时将秧苗取出,影响插秧的工作效率。此外,随着农业技术的工业化发展,插秧自动化也越来越普及,如使用自动插秧设备进行插秧,则往往需要培育的秧苗布置整齐,以便于农机快速、准确地将秧苗取出并插秧。
此外,如需要培育的秧苗数量较多,人手播撒秧苗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育秧的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提高农业种植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培育后的秧苗布置整齐且可以提高插秧效率的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秧苗培育工作效率的播种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播种机包括育秧盆以及一个支架,支架上可放置一个以上的育秧盆,且支架的上方设置有布谷架,布谷架与支架之间通过二根以上的连接杆连接,且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连接杆可以绕其支点转动,每一育秧盆的上方设有底板以及位于底板上方的面板,底板固定在布谷架上,且底板上设有多条第一槽,面板可以相对于底板在平行于底板的方向上移动,并且面板上设有多条第二槽,在垂直于底板的方向上,第一槽与第二槽重叠,且每一第一槽的宽度与每一第二槽的宽度相等。
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育秧盆上设有面板以及底板,且面板与底板上分别设有第一槽与第二槽。播撒谷种前,将面板的第一槽与底板的第二槽错开,然后将谷种播撒在布谷架上,使用毛刷等将谷种扫到第一槽内。由于第一槽与第二槽错开,谷种不会穿过第二槽掉落在育秧盆上。然后,推动面板在底板上移动,让第一槽与第二槽重叠,此时谷种将穿过第二槽掉落到育秧盆内。
由于谷种时穿过条状的第二槽落入育秧盆内,谷种整齐地布置在育秧盆上,便于插秧时将秧苗取出。并且,播撒谷种时将谷种播撒在布谷架上,可以使用毛刷等将谷种带入第一槽内,减少播撒谷种的工作量,提高育秧的工作效率。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布谷架包括一个底架,底架设有至少一根推杆,推杆的端部延伸到底板的端部外。
由此可见,通过推杆可以带动布谷架的移动,便于将育秧盆放置在支架上,也便于将育秧盆从支架上取下。
进一步的方案是,推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推杆平行地设置在底架的两侧,底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支杆,每一支杆的外侧设有一根角铁,面板的端部夹持在支杆与角铁之间。
可见,由于面板夹持在支杆与角铁之间,带动面板相对于角铁的滑动可以带动面板相对于底板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实现第一槽与第二槽的错位与重叠。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角铁与连接杆铰接,且连接杆位于角铁的外侧。这样,角铁不影响连接杆的转动,确保底架顺畅地推起或者放下。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布谷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块挡板,每一挡板位于两根支杆之间,且挡板与面板固定连接。
可见,在布谷架设置两块挡板可以避免播撒谷种时谷种散落在布谷架外,且挡板与面板固定连接便于人们通过挡板带动面板的移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面板上设有至少一条压条,压条抵压在面板的上方。
由此可见,使用压条将面板抵压在底板上,有利于面板与底板之间的邻接,避免面板与底板之间存在过大的间隙而导致谷种夹持在面板与底板之间。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支架包括一个可转动的支撑架以及转动架,转动架上设有转轴,转轴支承在支撑架上。
可见,支架上端的转动架可以绕转轴在支撑架上转动,从而实现布谷架的倾斜,以便于从布谷架的一侧将谷种播撒在面板上。此外,转动架可以绕转轴以任意方向转动,也就是转动架可以在支架两端的任一端翘起,便于播撒谷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布谷架撑起后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与多个育秧盆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与多个育秧盆的局部结构分解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布谷架与育秧盆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面板、底板与育秧盆的结构分解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架与底板的布局结构分解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面板、底架与角铁的局部结构分解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布谷架的结构分解放大图。
图10是图9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布谷架的结构放大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播种机用于播撒谷种以便于培育秧苗,参见图1,播种机具有支架10以及位于支架10上方的布谷架20,布谷架20可以相对于支架10转动,如图1所示的状态,布谷架20紧贴在支架10的上方。布谷架20可以相对于支架10向上运动,如图2所示,布谷架20向上运动,且布谷架20与支架10之间形成间隙。
支架10包括多根支脚11,多根支脚11形成一个支撑架17,并且支架10的上端设有转动架12,转动架12与布谷架10之间通过四根连接杆27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7的第一端28通过销钉固定在布谷架20的一侧,连接杆27的第二端29通过另一根销钉固定在转动架12的一侧。布谷架20转动时,连接杆27绕自身的支点转动,即绕第一端28的销钉以及第二端29的销钉转动。本实施例中,四根连接杆27分别设置在布谷架20的两侧,且每一侧的两根连接杆27分别位于布谷架20的两端。实际应用时,布谷架20与支架10之间还可以通过两根或者六根以上的连接杆27连接。
在转动架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抵接块16,布谷架20被撑起后,如图2所示的状态下,连接杆27可以抵接在抵接块16上,从而将连接杆27固定,避免布谷架20向下运动。
参见图3,支架10的上方放置有多个育秧盆31,多个育秧盆31放置在转动架12的上方。为了确保多个育秧盆31的定位,在转动架12的上方设置多个圆柱形的限位凸柱15,如图4所示,多个限位凸柱15自支架10的上表面向上凸起。这样,育秧盆31放置在支架10上时,通过多个限位凸柱15与育秧盆31的周壁邻接来实现育秧盆31的定位。可选地,育秧盆31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9,以促使秧苗的生长。
本实施例中,支架10上一共放置有六个育秧盆31,且多个育秧盆31两排三列地布置。在支架10的宽度方向上,转动架12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板13,且转动架12的中部也设有一条平行于限位板13的限位板14,每一个育秧盆31的两侧分别抵接在限位板13与限位板14之间,从而实现育秧盆31在支架10宽度方向上的定位。在支架10的长度方向上,则通过设置在转动架12上表面上的限位凸柱15对育秧盆31的两端进行限位,从而确保播撒在布谷架20上的谷种完全落入育秧盆31内。
并且,支架10的支撑架17上设有一个安装槽19,支架10上端的转动架12外设有转轴26,转轴26可以支承在安装槽19内。这样,转动架12可以绕转轴26相对于支撑架17转动。为了固定转动架12,在支架10上还设有支撑杆18,支撑杆18的下端铰接在支脚11上,支撑杆18的上端设有槽口,转动架12的侧壁外还设有支撑柱32,支撑杆18上端的槽口可以扣合在支撑柱32上,从而将转动架12固定。
参见图5,布谷架20包括一个底架21,四根连接杆27的第一端均固定在底架21的侧壁。参见图6,多个育秧盆31分别位于底架21的下方,并且每一个育秧盆31内放置有泥土,以便于谷种在泥土内发芽。在育秧盆31底板的上方设有面板37以及底板33,底板33靠近育秧盆31底板的一侧,因此,在垂直于底板33的方向上,面板37位于底板33的上方。在播种机使用状态下,面板37也是位于底板33的上方。
底板33包括多根条状的杆,相邻的两根杆之间形成第一槽35,因此第一槽35相互之间平行布置。面板37也包括多根条状的杆,且相邻的两根杆之间形成第二槽38,本实施例中,第一槽35与第二槽38相互平行,并且第一槽35的宽度与第二槽38的宽度相等。
在垂直于底板33的方向上,第一槽35与第二槽38可以相互错开,也可以相互重叠。在第一槽35与第二槽38相互错开的情况下,第二槽38的下端被第一槽35所封闭,谷种落入第二槽38内但无法穿过第一槽35。当面板37被推动并相对于底板33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后,第一槽35与第二槽38重叠,谷种可以穿过第一槽35并落入位于育秧盆31的泥土内。
如图7所示,底架21包括两根支杆23以及位于底架21中部的支杆24,底板33的两端34的杆分别焊接在支杆23上,且底板33的中部设有缺口36,缺口36上方的杆焊接支杆24上,从而将底板33固定在底架21上。
参见图8,底架21设有两根推杆22,如图5所示,两根推杆22分别位于底架21的端部,并且每一根推杆22均为支杆23向一侧延伸而成的部分。此外,每一根推杆22的端部均延伸到底板33的端部外,也就是推杆22位于底板33的外侧。通过推动推杆22带动底架21相对于支架10转动,从而带动布谷架20转动。
参见图9与图10,在底架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角铁51,每一根角铁51固定在支杆23的外侧。并且,连接杆27的第一端通过销钉穿过角铁51的侧壁以及支杆23的侧壁,且连接杆27与角铁51铰接,并位于角铁51的外侧。因此角铁51随底架21被推起或者放下,连接杆27可以相对于角铁51运动,且角铁51不影响连接杆27的转动。
此外,角铁51的上壁与支杆23的上壁之间具有间隙,面板37的端部位于该间隙内,也就是面板37的端部被夹持在角铁51与支杆23之间。优选地,在支杆23上设置一个腰型的限位孔40,在支杆23上设置可以插入到限位孔40内的限位凸起26,限位凸起26可以在限位孔40内滑动。
当面板37相对于底架21滑动时,通过限位凸起26与限位孔40的配合,限制面板37在水平方向上的滑动距离,从而避免面板37从底架21上滑落。此外,通过设置长度合适的限位孔40,还可以实现面板37与底板33之间的定位。例如,限位凸起26在限位孔40的第一端时,面板37的第二槽38与底板33的第一槽35相互错开,谷种不能落入育秧盆31内;当限位凸起26在限位孔40的第二端时,面板37的第二槽38与底板33的第一槽35在垂直于底板33的方向上重叠,谷种可以落入育秧盆31内。
当然,限位孔40可以设置在支杆23上,而将限位凸起26设置在面板37上,这样也可以实现面板37与底架21之间的限位。
在两根支杆23之间设有挡板52,挡板52分别位于支杆23的两端,优选地,挡板52与面板37固定连接,当面板37在底架21上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时,挡板52也跟随面板37在底架21上移动。挡板52位于底架21的上方,并且挡板52自面板37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优选地,挡板52的上端高于面板37的上端,因此,在垂直方向上,挡板52的上边缘为布谷架的最高位置。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块面板37通过铁片30焊接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将六块面板37固定连接形成一块面积较大的面板。当然,多块面板37之间也可以通过螺栓、铆钉、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并且,多块面板37固定连接后,还可以与挡板52焊接在一起,由此在底架21上滑动。
多块面板37通过铁片30焊接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矩形,在面板37端部的上方设置限位杆50,从图2可见,两根限位杆50分别位底架21两侧的上方。此外,每一根限位杆50分别位于一根角铁51的上方,且每一根限位杆50的两端固定在挡板52的外侧。这样,限位杆50可以随挡板52一并在底架21上滑动。由于角铁51的上壁抵压在面板37的端部,因此限位杆50的下端与面板37的上端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角铁51的上壁插入该间隙内,并扣合在面板37上。
优选地,在垂直于面板37的方向上,面板37的上表面低于限位杆50、挡板52的上端,这样,谷种播撒在面板37后,由于限位杆50与挡板52的上端较高,避免布谷从布谷架20上洒落在地面,剩余的谷种可以重复利用。
参见图11,为了将面板37固定在挡板52之间,在面板37上设置多根压条55、56以及57,压条55位于多块面板37的正中间,并且抵压在相邻的两块面板37之间。优选地,压条55焊接在面板37上。两根压条56与压条55平行,并且两根压条56分别位于压条55的两侧,优选地,压条56为可以移动的压条,即在面板37的上方移动,以便于将谷种推向面板37的第二槽38内。两根压条57分别位于压条56的端部,并且位于限位杆50、压条55、56的上方,用于将限位杆50、压条55固定。
使用布谷架播撒谷种时,首先将布谷架20放下,将布谷架20紧贴在转动架12上,并且推动挡板52使面板37的第二槽38与底板33的第一槽35错开,在垂直于底板33的方向上,第二槽38的下端被底板33所封闭。然后,将支架10的支撑杆18放下,支架10的转动架12可以绕转轴26转动,这样,可以让转动架12倾斜,布谷架20也随转动架12一并倾斜。此时,将谷种从布谷架20一端倒入面板37上,由于布谷架20随转动架12一并倾斜,谷种将在重力作用下从布谷架20的一端滑落至布谷架20的另一端。
接着,使用支撑杆18将转动架12支撑起,让转动架12处于水平状态,将布谷架20推起,如图2所示的状态。然后将育秧盆31放置在支架10上,并且通过限位凸柱15实现对多个育秧盆31进行定位。此时,使用毛刷在面板37上轻轻扫过即可以将谷种均匀地扫入第二槽38内。
然后,推动挡板52并由此带动面板37在相对于底架21移动,在垂直于底板33的方向上,第一槽35与第二槽38重叠,谷种从第二槽38穿过第一槽35并掉落到育秧盆31的泥土内。由于谷种穿过第一槽35落入育秧盆31内,因此落入育秧盆31的谷种成直线的整齐排列,有利于取秧工作,提高插秧的工作效率。
播撒谷种后,推动挡板52并带动面板37移动,使得第一槽35与第二槽38错开,再次将布谷架20推起,即可以将育秧盆31从支架10上取下,将育秧盆31放置在合适的环境中培育秧苗。
布谷架20上剩余的谷种可以在下次布谷时再次使用,不会导致谷种的浪费。并且,由于播撒谷种时只需要将谷种倒入布谷架20的面板37上,然后使用毛刷等将谷种带入第二槽38内,播撒谷种的劳动量大大减小,也可以提高播撒谷种的工作效率。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实际应用时还可有更多的改变,例如,在支架的上端设置轨道,面板的端部插入到轨道内,也可以实现面板相对于支架的滑动,这样的改变并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面板与底板形状的改变、面板第二槽与底板第一槽数量的改变、支架形状的改变等变化也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播种机,包括
育秧盆;
其特征在于:
所述播种机包括一个支架,所述支架上可放置一个以上的所述育秧盆,且所述支架的上方设置有布谷架,所述布谷架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二根以上的连接杆连接,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连接杆可以绕其支点转动;
每一所述育秧盆的上方设有底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面板,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布谷架上,且所述底板上设有多条第一槽,所述面板可以相对于所述底板在平行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面板上设有多条第二槽,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二槽重叠,且每一所述第一槽的宽度与每一所述第二槽的宽度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谷架包括一个底架,所述底架设有至少一根推杆,所述推杆的端部延伸到所述底板的端部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推杆平行地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两侧;
所述底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支杆,每一所述支杆的外侧设有一根角铁,所述面板的端部夹持在所述支杆与所述角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铁与所述连接杆铰接,且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角铁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谷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块挡板,每一所述挡板位于两根所述支杆之间,且所述挡板与所述面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的端部设有限位孔,所述支架上设有可以在所述限位孔内滑动的限位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上设有至少一条压条,所述压条抵压在所述面板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一个可转动的支撑架以及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支承在所述支撑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还设有一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铰接在所述支架的支脚上,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槽口,所述槽口扣合在所述转动架侧壁的支撑柱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上设有多个限位凸柱,每一所述限位凸柱自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向上凸起,所述育秧盆的周壁与所述限位凸柱邻接。
CN201520403706.2U 2015-06-12 2015-06-12 播种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81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3706.2U CN204681842U (zh) 2015-06-12 2015-06-12 播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3706.2U CN204681842U (zh) 2015-06-12 2015-06-12 播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81842U true CN204681842U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22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0370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81842U (zh) 2015-06-12 2015-06-12 播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81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85667U (zh) 伞形旋转式立体栽培装置
CN105875242A (zh) 一种伸缩式植物种植架
KR102077224B1 (ko) 생산량 증대를 위한 체인 컨베이어식 무인자동 작물재배장치
CN205546706U (zh) 一种高架穴盘草莓育苗装置
CN204681842U (zh) 播种机
KR20140140223A (ko) 과채류 재배 및 육묘가 가능한 고설 베드 장치
CN211482130U (zh) 一种幼苗培育装置
CN102845249A (zh) 伞形旋转式立体栽培装置
CN209134777U (zh) 一种农业用开沟器
KR20190005411A (ko) 빗살형 프레임과 섬유베드를 활용한 수경 재배대
CN104855008A (zh) 播种机
CN207927376U (zh) 一种牧草育苗装置
JP7034358B1 (ja) 植物栽培装置
CN206506999U (zh) 一种新型铁皮石斛种苗培育架
CN213245893U (zh) 一种可调控生长因子的立体绿化展览装置
CN214015194U (zh) 一种基于园林幼苗的室内培养装置
CN211210754U (zh) 一种园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
KR102214546B1 (ko) 육묘 재배장치
CN202285668U (zh) 伞形立体栽培装置
CN102835271A (zh) 伞形立体栽培装置
CN206101017U (zh) 一种名贵中药材培植架
CN210808464U (zh) 一种火龙果种苗种植架
CN215380162U (zh) 一种具有自动施肥结构的立体绿化箱组
CN216451870U (zh) 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
CN212116495U (zh) 一种食用菌种植放置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Termination date: 201606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