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80832U - 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80832U
CN204680832U CN201520303484.7U CN201520303484U CN204680832U CN 204680832 U CN204680832 U CN 204680832U CN 201520303484 U CN201520303484 U CN 201520303484U CN 204680832 U CN204680832 U CN 204680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push rod
kato
inner space
bending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034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再先
王宪明
潘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nkcon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nkcon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nkcon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nkcon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034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80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80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8083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包括具有一内部空间的连接器本体、用于放置电子卡的卡托以及滑设在该内部空间中推杆,连接器本体于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一个在推杆向内移动时将容纳在该内部空间中的卡托推出的退卡机构,卡托包括一卡合部,推杆包括在卡托推入内部空间时与卡合部配合卡接并锁紧卡托的弹性卡合配合部。与现有技术对比,电子卡连接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使用到的零件数量更少,提高了电子卡连接器的组装效率,且整体厚度更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电子卡连接器。与现有技术对比,移动终端的整体厚度得到缩减,有利于移动终端的超薄设计。

Description

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电子卡连接器,也称卡座,是SIM卡或者TF卡等电子卡安装于手机上的必备部件,电子卡连接器对手机的超薄设计有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电子卡连接器的结构更加紧凑,操作更加便捷。
目前,市场上的PIN-PUSH型结构电子卡连接器相对来说实现了操作便捷的要求,但是结构相对来说不是特别紧凑。主要体现为:锁卡托结构和顶出结构都是由不同的零件构成。通常都是顶出机构由推杆等零件共同实现,而锁卡托结构由锁卡弹片实现,这样使得电子卡连接器的组装工艺更加复杂,外形尺寸更大,不利于电子卡连接器的制造效率的提升以及手机的超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卡连接器需要单独设计锁卡机构,内部的零件过多,整体厚度较大,以致手机厚度过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卡连接器,包括具有一内部空间的连接器本体、用于放置电子卡的卡托以及滑设在该内部空间中推杆,所述连接器本体于所述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推杆向内移动时将容纳在该内部空间中的所述卡托推出的退卡机构,其中,所述卡托包括一卡合部,所述推杆包括一个在所述卡托推入所述内部空间时与所述卡合部配合卡接并锁紧所述卡托的弹性卡合配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屏蔽壳和下屏蔽壳,所述上屏蔽壳内设置有具有上导电端子的上绝缘座,所述下屏蔽壳内设置有具有下导电端子的下绝缘座,所述上绝缘座和所述下绝缘座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卡托包括遮板和与所述遮板连接的卡托架,所述卡托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所述卡合部;所述卡托架具有在其置入所述内部空间后朝向所述下绝缘座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卡托架的第一表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一芯片卡的第一卡槽,所述卡托架的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存储卡的第二卡槽和用于放置第二芯片卡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三卡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还包括一个在受顶推时使所述推杆向内移动的顶出部以及一个在所述推杆向内移动时驱动所述退卡机构将所述卡托推出所述内部空间的转接部,所述顶出部设置在所述推杆的外端上,所述转接部设置在所述推杆的内端上并与所述退卡机构连接,所述弹性卡合配合部位于所述推杆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包括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平行并相间设置的第二板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第三板体;所述转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内端上,所述顶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外端上,所述弹性卡合配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合配合部包括与所述卡合部相配合的卡接部分以及用于使所述卡接部分与所述卡合部相卡接的弹性变形部分;所述弹性变形部分包括一个从所述第二板体的内端向该第二板体的外端并向外成弧形弯曲的弧形段和一个从所述弧形段向外弯折形成的第一弯折段,所述卡接部分包括一个从所述第一弯折段向外弯折形成的第二弯折段以及一个从所述第二弯折段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三弯折段;所述卡合部为开设在所述卡托架侧壁上的凹槽,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三弯折段交接处形成有用于在插入所述凹槽内的凸尖。
进一步地,所述内部空间中固设有一个自锁限位块,所述自锁限位块包括一个在所述推杆锁紧所述卡托时置入所述第三弯折段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并限制所述第三弯折段的外端向所述第二板体移动的止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部为开设在所述第一板体上并靠近该第一板体内端的插入口;所述退卡机构包括固设在所述上绝缘座上的转轴和中部枢接在所述转轴上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卡托架相抵接,另一端插设在所述插入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顶出部包括一个从所述第二板体的外端向外并向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内端方向弯折形成的第四弯折段以及一个从所述第四弯折段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五弯折段,所述五弯折段的外端面用于供一顶针顶推;所述第二板体的所述第五弯折段的内侧表面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外端面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推杆脱离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第一行程限位部以及在所述推杆滑动时限制所述推杆在高度方向上窜动的第二行程限位部,所述第一行程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行程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电子卡连接器。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卡连接器,采用推杆对卡托锁紧和推出,卡托包括一卡合部,推杆包括在卡托推入内部空间时与卡合部配合卡接并将卡托锁紧的弹性卡合配合部,这样,仅通过推杆和退卡机构的配合便能实现卡托的锁合与顶出,电子卡连接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使用到的零件数量更少,提高了电子卡连接器的组装效率,且整体厚度更薄。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由于电子卡连接器的厚度减小,使得移动终端的整体厚度得到缩减,有利于移动终端的超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卡连接器中卡托处开锁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卡连接器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卡连接器中卡托处开锁状态,且省略下屏蔽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卡连接器中卡托处锁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卡连接器中卡托处锁合状态,且省略下屏蔽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托与第一芯片卡处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托与第一芯片卡处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托与存储卡处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托与存储卡处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托与第二芯片卡处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托与第二芯片卡处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具有一内部空间1a的连接器本体1、用于放置电子卡200的卡托2以及推杆3,连接器本体1于内部空间1a中设置有一个在推杆3向内移动时将容纳在该内部空间1a中的卡托2推出的退卡机构11,推杆3滑设在内部空间1a中,其中,卡托2包括一卡合部21,推杆3包括在卡托2推入内部空间1a时与卡合部21配合卡接并锁紧卡托2的弹性卡合配合部34。
上述的电子卡连接器100,采用推杆3对卡托2锁紧和推出,卡托2包括一卡合部21,推杆3包括在卡托2推入内部空间1a时与卡合部21配合卡接并将卡托2锁紧的弹性卡合配合部34,这样,电子卡连接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使用到的零件数量更少,提高了电子卡连接器100的组装效率,且整体厚度更薄。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前”“后”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连接器本体1、推杆3和卡托2。
连接器本体1,参见图1至图5,该连接器本体1包括一个金属壳体,壳体大致成方形盒状,该壳体由上屏蔽壳12和下屏蔽壳15扣合连接而成。从图1、图2和图4可以看出,在上屏蔽壳1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一个上绝缘座13,该上绝缘座13的内表面上一体成型有上导电端子14,该上导电端子14包括若干个朝下屏蔽壳15伸出的接触区域,在卡托2推入连接器本体1后,上导电端子14的接触区域与放置在卡托2内朝上导电端子14一侧的电子卡200表面的金属触点抵接,实现信号的传输。在下屏蔽壳1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一个下绝缘座16,该下绝缘座16的内表面上也一体成型有下导电端子17,该下导电端子17包括若干个朝上屏蔽壳12伸出的接触区域,用于来读取与放置在卡托2内朝下导电端子17一侧的电子卡200的信息。该上绝缘座13和该下绝缘座16之间界定出一内部空间1a,在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与内部空间1a连通的一个开口1b,卡托2通过开口1b进入和退出该内部空间1a。
参见图1、图3和图5,卡托2沿一第一方向D1插入该内部空间1a内,在上绝缘座13的表面上形成有一滑槽13a,推杆3滑设在滑槽13a内并位于卡托2的一侧且可沿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方向前后移动。从图3和图5可以看出,退卡机构11位于壳体的后端,该退卡机构11包括固定安装在上绝缘座13上的转轴111和中部枢接在转轴111上的转动件112,转动件112的左端用于与卡托2相抵接,右端与推杆3连接。在卡托2推入内部空间1a时,卡托2沿一第一方向D1由后向前移动(即向内移动),当转动件112的左端与卡托2抵接后,推动该转动件112左端绕转轴111向后转动,同时转动件112的右端由后向前推动推杆3,以使推杆3压紧卡托2;卡托2退出时,推动推杆3向外移动,进而带动转动件112转动以退出卡托2。
推杆3,采用不锈钢片冲压成型而成,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推杆3为三折结构,截面形状大致为U字形,包括第一板体31、与第一板体31平行并相间设置的第二板体32以及第三板体33(当然,推杆3也可以仅采用一个板体或其他数量的板体形成),第三板体33大致呈水平地设置在内部空间1a中,第三板体33的相对两侧分别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底面边缘连接。在第一板体31的内端上设置有一个转接部35,该转接部35与退卡机构11的转动件112连接,在第二板体32的外端上设置有一个顶出部36,在第二板体32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一个弹性卡合配合部34。
当然,也可以将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水平地设置在内部空间1a中,推杆3的端面呈为C字形,弹性卡合配合部34设置在第三板体33上。
弹性卡合配合部34,用于在卡托2推入内部空间1a时锁紧该卡托2,弹性卡合配合部34包括与卡合部21相配合的卡接部分342以及用于使卡接部分342与卡合部21相卡接的弹性变形部分341。弹性变形部分341包括一个从第二板体32的内端向该第二板体32的外端并向外成弧形弯曲(该处的“向外成弧形弯”方向为图6中第二板体32的右侧方向)的弧形段3411和一个从弧形段3411向外弯折形成的第一弯折段3412,卡接部分342包括一个从第一弯折段3412向外弯折形成的第二弯折段3421以及一个从第二弯折段3421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三弯折段3422。第二弯折段3421与所述第三弯折段3422交接处形成有在卡托2推入该内部空间1a后抵顶在该卡托2侧壁上的凸尖。参见图6,在卡托2推入后,凸尖的表面抵顶在卡托2侧壁上,随着凸尖置入卡托2的卡合部21后,第二弯折段3421的表面与卡托2的卡合部21表面以及凸尖的表面与卡合部21表面分别抵接,从而将卡托2固定,第一弯折段3412能进一步提高第二弯折段3421的形变能力以便于第二弯折段3421退处该卡合部21,第三弯折段3422可以在卡托2插入时受卡托2的后端面的挤推后向右移动,以便卡托2的插入。这样,在提供较大的卡托2锁合力的同时,不影响卡托2的取出,不仅能使电子卡连接器100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且卡托2的抽取更加便捷,方便使用。
当然,卡接部分342中弯折段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可根据需要对弯折段的数量进行增减。
顶出部36,用于在其被顶推时使推杆3向内移动,顶出部36包括一个从第二板体32的外端向外并向远离第二板体32的内端方向弯折形成的第四弯折段361以及一个从第四弯折段361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五弯折段362。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五弯折段362的抗压强度,第二板体32的第五弯折段362的内侧表面与第一板体31的外端面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32的第五弯折段362与第一板体31垂直设置,第一板体31的外端具有用于提高顶出部36强度的支撑壁311,支撑壁311由第一板体31的顶面边缘向第二板体32延伸形成,支撑壁311的外端面抵接在第五弯折段362的内侧表面上。这样,通过第一板体31的外端面和支撑壁311的外端面分别与第五弯折段362的内侧表面抵接,形成十字互顶结构,提高了第五弯折段362的抗压强度,避免了顶出部36因受压而变形的情形。在第五弯折段362的外侧表面开设有一个锥形沉孔37,以供顶针施力时快速定位。
转接部35,用于在推杆3向内移动时驱动退卡机构11将卡托2推出内部空间1a,转接部35为开设在第一板体31底面靠近其内端的插入口351,退卡机构11的转动件112右端插设在该插入口351内以使两者连接(或者是以现有的一切能够实现两者活动连接的方式相连),并能相互推动。
当然,插入口351也可以在第一板体31上靠近其内端边缘位置。
为了防止推杆3脱离该内部空间1a,第一板体31的顶面上设有用于防止推杆3脱离连接器本体1壳体的第一行程限位部38,从图1、图4和图6上可以看出,第一行程限位部38为凸设在第一板体31顶面两个第一凸台381,两个第一凸台381在第一板体31的长度方向上相间设置,参见图2,在上绝缘座13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32,各第一凸台381分别插入对应的限位槽132内,这样,在推杆3前后移动时,通过限位槽132能防止推杆3脱离该内部空间1a。
当然,第一行程限位部38也可以是开设在第一板体31顶面的凹槽,在上绝缘座13上设置有与凹槽配合限位的凸起。
为了使推杆3在移动时更加平稳,在第二板体32的顶面上设有用于限制推杆3在高度方向上窜动的第二行程限位部39,从图1、图4和图6上可以看出,第二行程限位部39为凸设在第二板体32顶面两个第二凸台391,该第二凸台391具有两个相对称的斜面,在上屏蔽壳12表面于滑槽13a的中段位置形成有一弹性压片121,弹性压片121的底端面抵接在该第二凸台391的表面上,并将该推杆3压紧在下绝缘座16上,这样,能够在推杆3的高度方向上对其限制,推杆3移动时,弹性压片121的底端面由第二凸台391的其中一个斜面上移动至另一斜面上,在移动过程中对第二凸台391进行顶压,避免了移动过程中推杆3的上下窜动,使推杆3在移动时更加平稳。
为了避免在电子卡连接器100跌落过程中卡托2掉出连接器本体1,在上绝缘座13上安装有一个自锁限位块133,从图3和图5可以看出,自锁限位块133包括一个止位部133a,在推杆3锁紧卡托2时,止位部133a置入第三弯折段3422与第二板体32之间并限制第三弯折段3422的外端向第二板体32移动。该止位部133a大致为Z字形结构,止位部133a的左侧具有一个与第三弯折段3422的外端配合滑动的斜面。这样,在推杆3未移动时,止位部133a能够阻止第三弯折段3422外端向右移动,在推杆3的弹性卡合配合部34与第二板体32之间始终保持有干涉量,可有效的防止在电子卡连接器100跌落过程中卡托2掉出连接器本体1。在推杆3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止位部133a随着推杆3向内移动而退出第三弯折段3422与第二板体32之间,在左右方向的干涉量消失后,随着推杆3进一步的移动,第三弯折段3422的外端向右移动,卡接部分342退出卡托2的卡合部21。
卡托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参见图7至图12,卡托2包括遮板22和与遮板22连接的卡托架20,卡托架20用于安装放置电子卡200,遮板22在卡托架20进入内部空间1a后闭合该连接器本体1的开口1b,在遮板22上于锥形沉孔37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顶针穿过的一个顶针孔22a。卡托架2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卡合部21,该卡合部21为开设在卡托架20侧壁上的凹槽211,凹槽211的形状与推杆3的卡接部分342相适配。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卡200为第一芯片卡201、第二芯片卡203或存储卡202,在本实施例中,卡托架20具有在其置入内部空间1a后朝向下绝缘座16的第一表面2a和与第一表面2a相对的第二表面2b,卡托架20的第一表面2a上开设有用于放置一第一芯片卡201的第一卡槽23,卡托架20的第二表面2b上开设有用于放置一存储卡202的第二卡槽24和用于放置一第二芯片卡203的第三卡槽25,第二卡槽24与第三卡槽25连通。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托2为三选二式结构,即可以单独安置第一芯片卡201、第二芯片卡203或存储卡202,也可以选择安置第一芯片卡201和第二芯片卡203或者第一芯片卡201和存储卡202。其中第一芯片卡201为micro sim卡,第二芯片卡203为nano sim卡,存储卡202为T-flash卡。图7和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托2安置有micro sim卡,图9和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托2安置有T-flash卡,图11和图1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托2安置有nano sim卡。
第一卡槽23分别与第二卡槽24和第三卡槽25连通,第一卡槽23的内壁上凸设有多个分隔板26,多个分隔板26沿卡托架20的周向相间设置,在第一芯片卡201放入第一卡槽23后,各分隔板26靠近第一卡槽23的一面与第一芯片卡201的底面接触,并对第一芯片卡201进行支撑;在存储卡202放入第二卡槽24后,各分隔板26靠近第二卡槽24的一面与存储卡202的底面接触,并对存储卡202进行支撑。第三卡槽25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1上的两个内壁上分别朝该第三卡槽25的中心凸设有用于支撑第二芯片卡203的一个支撑板27。
当然,第一卡槽23与第二卡槽24和第三卡槽25也可以不连通,通过分隔板26将第一卡槽23与第二卡槽24以及第一卡槽23和第三卡槽25分开。
卡托架20上设置有卡合部21的一侧具有一个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插入面2c,从图7和图8可以看出,第一芯片卡201从由向左经该插入面2c插入第一卡槽23内,卡托架20上设置有当第一芯片卡201由插入面2c进入第一卡槽23内后将第一芯片卡201压紧在各分隔板26上以防止第一芯片卡201脱出该第一卡槽23的止位结构28。第一卡槽23于第一方向D1上的两个内壁上分别朝该第一卡槽23的中心凸设有一个压板281,两个压板281形成的止位结构28。从图9至图12可以看出,第一芯片卡201在插入后被各压板281和各分隔板26压紧固定在第一卡槽23内,在第一芯片卡201固定后,将卡托2翻转并在第二卡槽24内由上自下放入存储卡202或在第三卡槽25内由上自下放入第二芯片卡203。
为了便于第一芯片的取出,卡托架20于第一表面2a上向下凹陷形成有用于朝插入面2c将第一芯片由第一卡槽23内拨出的取卡缺口29,取卡缺口29与第第一卡槽23连通。
为了防止第一芯片的误装,第一芯片卡201为矩形,第一芯片卡201的一脚部被截去以形成防止误装的切口形状,第一卡槽23具有与第一芯片卡201相适配的形状。在存储卡202和第二芯片卡203上也形成防止误装的切口形状,且对应的第三卡槽25和第三卡槽25具有适配的形状。
为便于卡托2的取出,卡托架20于第二表面2b上靠近遮板22的一侧向下凹陷形成有用于将卡托2由连接器本体1a中抠出的抠手区2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电子卡连接器100。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以及具有通信功能的平板电脑、笔记本等。
上述的移动终端,由于电子卡连接器100的厚度减小,以致移动终端的整体厚度得到缩减,有利于移动终端的超薄设计。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具有一内部空间的连接器本体、用于放置电子卡的卡托以及滑设在该内部空间中推杆,所述连接器本体于所述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推杆向内移动时将容纳在该内部空间中的所述卡托推出的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包括一卡合部,所述推杆包括一个在所述卡托推入所述内部空间时与所述卡合部配合卡接并锁紧所述卡托的弹性卡合配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屏蔽壳和下屏蔽壳,所述上屏蔽壳内设置有具有上导电端子的上绝缘座,所述下屏蔽壳内设置有具有下导电端子的下绝缘座,所述上绝缘座和所述下绝缘座围合形成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卡托包括遮板和与所述遮板连接的卡托架,所述卡托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所述卡合部;所述卡托架具有在其置入所述内部空间后朝向所述下绝缘座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卡托架的第一表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一芯片卡的第一卡槽,所述卡托架的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存储卡的第二卡槽和用于放置第二芯片卡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三卡槽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还包括一个在其受顶推时使所述推杆向内移动的顶出部以及一个在所述推杆向内移动时驱动所述退卡机构将所述卡托推出所述内部空间的转接部,所述顶出部设置在所述推杆的外端上,所述转接部设置在所述推杆的内端上并与所述退卡机构连接,所述弹性卡合配合部位于所述推杆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包括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平行并相间设置的第二板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第三板体;所述转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内端上,所述顶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外端上,所述弹性卡合配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合配合部包括与所述卡合部相配合的卡接部分以及用于使所述卡接部分与所述卡合部相卡接的弹性变形部分;所述弹性变形部分包括一个从所述第二板体的内端向该第二板体的外端并向外成弧形弯曲的弧形段和一个从所述弧形段向外弯折形成的第一弯折段,所述卡接部分包括一个从所述第一弯折段向外弯折形成的第二弯折段以及一个从所述第二弯折段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三弯折段;所述卡合部为开设在所述卡托架侧壁上的凹槽,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三弯折段交接处形成有用于在插入所述凹槽内的凸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空间中固设有一个自锁限位块,所述自锁限位块包括一个在所述推杆锁紧所述卡托时置入所述第三弯折段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并限制所述第三弯折段的外端向所述第二板体移动的止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为开设在所述第一板体上并靠近该第一板体内端的插入口;所述退卡机构包括固设在所述上绝缘座上的转轴和中部枢接在所述转轴上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卡托架相抵接,另一端插设在所述插入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部包括一个从所述第二板体的外端向外并向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内端方向弯折形成的第四弯折段以及一个从所述第四弯折段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五弯折段,所述五弯折段的外端面用于供一顶针顶推;所述第二板体的所述第五弯折段的内侧表面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外端面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推杆脱离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第一行程限位部以及在所述推杆滑动时限制所述推杆在高度方向上窜动的第二行程限位部,所述第一行程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行程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
CN201520303484.7U 2015-05-12 2015-05-12 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80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3484.7U CN204680832U (zh) 2015-05-12 2015-05-12 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3484.7U CN204680832U (zh) 2015-05-12 2015-05-12 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80832U true CN204680832U (zh) 2015-09-30

Family

ID=54180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0348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80832U (zh) 2015-05-12 2015-05-12 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808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8318A (zh) * 2015-05-12 2015-08-26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
CN106936015A (zh) * 2017-04-13 2017-07-07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防水连接器及其组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8318A (zh) * 2015-05-12 2015-08-26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
CN104868318B (zh) * 2015-05-12 2017-11-28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
CN106936015A (zh) * 2017-04-13 2017-07-07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防水连接器及其组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8318A (zh) 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
CN205141266U (zh) 卡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2042644U (zh) 卡连接器
CN201708286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3242877U (zh) 二合一卡座连接器
CN204680832U (zh) 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
CN202166922U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弹出机构
CN104868302A (zh) 用于电子卡连接器的推杆
EP3048677B1 (en) Card holder and mobile terminal
CN206259515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4668607U (zh) 用于电子卡连接器的推杆
CN204088820U (zh) 一种双层抽屉式的卡座
CN111431548B (zh) 弹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02121120U (zh) 电子卡连接器
US8465325B1 (en) Connector
EP2816675B1 (en) Fool-proof structure of common card slot space
CN202084730U (zh) 卡连接器
CN211150873U (zh) 一种信息通讯用终端的连接器
CN202009088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8537605U (zh) 一种电表壳体及电表
CN201667405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6775554U (zh)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手机卡托
CN219626919U (zh) 一种sim卡座及移动终端
CN216450861U (zh) 用于电子卡的卡盖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7634389B (zh) 电子卡连接器及卡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