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68799U - 一种新型导流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导流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68799U
CN204668799U CN201520411616.8U CN201520411616U CN204668799U CN 204668799 U CN204668799 U CN 204668799U CN 201520411616 U CN201520411616 U CN 201520411616U CN 204668799 U CN204668799 U CN 204668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sleeve
quiet
diversion rod
hole
pressed sli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116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健
陈惠�
田慧
王常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SHANDONG ZHANGQIU POWER SUPPLY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SHANDONG ZHANGQIU POWER SUPPLY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SHANDONG ZHANGQIU POWER SUPPLY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SHANDONG ZHANGQIU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116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68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68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687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导流夹具,其上、下槽板连于侧板,侧板上设导槽,压紧滑块与导槽配合,导流杆上端连压紧滑块,静绝缘套筒设于下槽板的通孔内,导流杆与静绝缘套筒螺纹配合,下端穿出静绝缘套筒后连接手柄,静绝缘套筒的下端插入动绝缘套筒,动绝缘套筒可与压紧滑块同步上下移动。其不受空载限制,采地电位作业时,克服了设备净空距离狭小无法实现带电处理发热的问题,不再需要转移负荷,避免了多次倒闸操作,采用导槽导引压紧滑块移动,使压紧滑块的上下移动不易偏移,动绝缘套筒实时与导流杆的下移同步始终使导流杆处于其绝缘保护中,提高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导流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中分流夹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对导致节点发热的线夹压板进行分流以完成应急处理操作的新型导流夹具。
背景技术
对输变电设备进行节点发热处理时,采用的带电作业方法为等电位或者地电位方法。采用前种方法作业,需要对发热节点进行螺栓紧固、更换、接触面打磨处理等操纵步骤,处理效果较为彻底,但是必须以设备空载为前置条件。采用地电位方法作业,目前仅能采用螺栓紧固器对发热螺栓进行紧固处理。对于接触面氧化出现的发热效果处理则不明显。当重要设备出现发热情况,负荷无法转移时,采用上述两种处理方法处理的操作难度较大且效果均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线夹压板分流的新型导流夹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导流夹具,包括U型槽结构的导流体、压紧滑块、导流杆、静绝缘套筒、动绝缘套筒及端盖。
所述导流体包括上槽板、下槽板及两个侧板;所述上槽板与所述下槽板上下平行设置并置于两侧板之间,使所述上、下槽板的左端通过螺栓对应连接于所述侧板的上、下端。
在两个所述侧板上对应设置垂直延伸的导槽。
于所述压紧滑块左端的前、后侧面上对应设置柱型滑轨,使所述柱型滑轨与所述侧板上导槽对应配合。
所述导流杆垂向设置且上端过盈装配于轴承的内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设于所述压紧滑块的下端凸台上的盲孔过盈装配。
在所述下槽板上设置轴向垂直的通孔,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上端外壁螺纹装配于该通孔内;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下端相对所述下槽板垂直向下延伸。
所述导流杆与所述静绝缘套筒的筒腔螺纹配合且下端穿出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下端后连接手柄。
在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下端外壁上设置径向延伸的凸缘。
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下端插入所述动绝缘套筒的筒腔内且动绝缘套筒的筒腔与所述静绝缘套筒下端的凸缘型面接触配合。
所述静绝缘套筒与所述动绝缘套筒装配后同轴,所述静绝缘套筒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动绝缘套筒的轴向长度。
在所述动绝缘套筒的下端设置与其筒腔同轴的通孔。
所述手柄的上端穿入所述动绝缘套筒下端的通孔后与所述导流杆固定连接。
在应用时,夹持钳口为所述上槽板下端面与所述压紧滑块上端面之间形成的槽口,所以在初始位置即所述导流杆上移至最顶端时,需确保上槽板下端面与压紧滑块上端面之间的垂直间距小于线夹压板的垂直厚度。其通过握持静绝缘套筒,同时配合旋转手柄,使所述导流杆相对所述静绝缘套筒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压紧滑块上下移动。于此同时,所述动绝缘套筒依靠自身重力会同步与所述压紧滑块下移,而始终将所述导流杆下端包围在其内部,即始终使导流杆处于与外界的绝缘隔离状态,提高使用操作的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手柄上端设置柱型凸台与所述导流杆下端连接,所述手柄柱型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动绝缘套筒下端通孔的孔径。这样,在整个调节过程及夹紧状态下导流杆下端均处于静绝缘套筒及动绝缘套筒的内部,始终绝缘保证了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手柄上端设置柱型凸台与所述导流杆下端连接;所述手柄上的柱型凸台与所述动绝缘套筒下端通孔之间采过盈配合。这样在通过手柄使所述导流杆旋转下移时,所述动绝缘套筒亦会一起旋转下移。
进一步,所述手柄上端设置柱型凸台与所述导流杆下端连接;所述柱型凸台的外形呈六边形;对应地,所述动绝缘套筒下端通孔为六边形通孔;所述手柄上的柱型凸台与所述动绝缘套筒下端通孔之间采型面接触配合。这样在通过手柄使所述导流杆旋转下移时,所述动绝缘套筒亦会一起旋转下移。
因为在上槽板与压紧滑块形成的夹持钳口部分,真正与线夹压板接触的位置是右侧槽口部分,所以为了保证夹紧作用力垂直分力的最大化,进一步地,使所述导流杆的上端连接于所述压紧滑块之下端面的右半部中心位置。
因上槽板及压紧滑块与线夹压板之间的接触面为平面,所以需保证上槽板下端面与压紧滑块上端面之间的水平度一致。上槽板装配后为固定部件,其水平度通过确保其与侧板的装配完成,而所述压紧滑块装配后为活动部件,故而需进一步地:使各所述的侧板上设置所述导槽的数目为两个或者三个,且各导槽相互平行;所述压紧滑块上柱型滑轨的数目与所述导槽的数目一致,且使所述柱型滑轨与所述导槽之间的配合为面接触配合。两导槽或三导槽的装配形式,能够保证压紧滑块在上下移动时不易发生偏移,特别是结合了面接触装配特征后,使得压紧滑块上下移动时发生偏移可能或者说偏移量进一步减小,进一步提升夹紧效果及导联效果。
进一步,所述静绝缘套筒的轴向长度为所述动绝缘套筒轴向长度的3至6倍。所述静绝缘套筒位于所述动绝缘套筒外的部分形成握持部,其与手柄结合操作,使得操作更方便快捷、安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受空载限制,采用地电位作业方式时,克服了设备净空距离狭小无法实现带电处理发热的问题,扩大了带电作业的范围;
进行操作时不必安装绝缘平台等进出电场工具,使用便捷;
同时不再需要转移负荷,避免了多次倒闸操作,安装操作简单,不要求具有太强的操作技能;
在地电位条件下操作避免了操作人员与带电体直接接触,提高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
采用导槽导引压紧滑块移动,使压紧滑块的上下移动不易偏移;
静绝缘套筒上端处于动绝缘套筒外的部分形成握持部,配合手柄一齐使用,使得操作快捷、安全;
动绝缘套筒与手柄在旋转使压紧滑块下移时,会同步移动而始终确保导流杆处于绝缘状态,保证了使用操作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紧滑块处于上端时的主视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紧滑块处于下端时的主视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槽板,2下槽板,3侧板,31导槽、4压紧滑块,5导流杆,6静绝缘套筒,7动绝缘套筒,8手柄,9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便结合附图对其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凡是所涉及的“沉孔”、“沉腔”,均默认为其内直径大于对应的通孔或者筒腔的内直径。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导流夹具:
其包括U型槽结构的导流体、压紧滑块4、导流杆5、静绝缘套筒6、动绝缘套筒7及端盖9。
所述导流体包括上槽板1、下槽板2及两个侧板3。所述上槽板1与所述下槽板2上下平行设置并置于两侧板3之间,使所述上、下槽板1、2的左端通过螺栓对应连接于所述侧板3的上、下端。在两个所述的侧板3上对应设置垂直延伸的导槽31。于所述压紧滑块4左端的前、后侧面上对应设置柱型滑轨,使所述柱型滑轨与所述侧板3上导槽31对应配合。
所述导流杆5垂向设置且上端过盈装配于轴承的内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设于所述压紧滑块4的下端凸台上的盲孔过盈装配。
在所述下槽板2上设置轴向垂直的通孔,所述静绝缘套筒6的上端外壁螺纹装配于该通孔内。所述静绝缘套筒6的下端相对所述下槽板2下端面垂直向下延伸。
所述导流杆5与所述静绝缘套筒6的筒腔螺纹配合且下端穿出所述静绝缘套筒6的下端后连接绝缘材质的手柄8。
在所述静绝缘套筒6的下端外壁上设置径向延伸的凸缘。该凸缘可以为环状凸缘或者环转的间断式凸缘,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该凸缘应有足够的轴向长度,以确保其对动绝缘套筒7上下滑移形成好的导向,最大限度减小动绝缘套筒7轴线在动作过程中相对静绝缘套筒6轴线的偏移量。可以将该凸缘的周面设为正六棱柱,对应地动绝缘套筒7的筒腔为正六棱柱腔,二者之间采型面接触配合。
所述静绝缘套筒6的下端插入所述动绝缘套筒7的筒腔内且动绝缘套筒7的筒腔与所述静绝缘套筒6下端的凸缘型面接触配合。根据图1、图3所示的装配关系可知,静绝缘套筒6下端凸缘的径向尺寸必然小于下槽板2上通孔的孔径。
所述静绝缘套筒6与所述动绝缘套筒7装配后同轴,所述静绝缘套筒6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动绝缘套筒7的轴向长度。静绝缘套筒6露于绝缘套筒7筒腔外部分形成握持部。最好使所述静绝缘套筒6的轴向长度为所述动绝缘套筒7轴向长度的3至6倍。所述静绝缘套筒6位于所述动绝缘套筒7外的部分形成握持部,其与手柄8结合操作,使得操作更方便快捷、安全。
在所述动绝缘套筒7的下端设置与其筒腔同轴的通孔。
所述手柄8的上端穿入所述动绝缘套筒7下端的通孔后与所述导流杆5固定连接。具体为:
方式一,所述手柄3上端设置柱型凸台与所述导流杆5下端连接,所述手柄8柱型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动绝缘套筒7下端通孔的孔径。这样,在通过手柄8使所述导流杆5旋转下移时,所述动绝缘套筒7靠自身重力亦会一起旋转下移而且始终准确地将手柄8上端柱型凸台置于其通孔内。
方式二,所述手柄8上端设置柱型凸台与所述导流杆5下端连接;所述手柄8上的柱型凸台与所述动绝缘套筒7下端通孔之间采过盈配合。这样在通过手柄8使所述导流杆5旋转下移时,所述动绝缘套筒7亦会一起旋转下移。
方式三,所述手柄8上端设置柱型凸台与所述导流杆5下端连接;所述柱型凸台的外形呈六边形;对应地,所述动绝缘套筒7下端通孔为六边形通孔;所述手柄8上的柱型凸台与所述动绝缘套筒7下端通孔之间采型面接触配合。这样在通过手柄8使所述导流杆5旋转下移时,所述动绝缘套筒7亦会一起旋转下移。
在应用时,夹持钳口为所述上槽板1下端面与所述压紧滑块4上端面之间形成的槽口,所以在初始位置即所述导流杆5上移至最顶端时,需确保上槽板1下端面与压紧滑块4上端面之间的垂直间距小于线夹压板的垂直厚度。其通过握持静绝缘套筒6,同时配合旋转手柄8,使所述导流杆5相对所述静绝缘套筒6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压紧滑块4上下移动。于此同时,所述动绝缘套筒7会同步与所述压紧滑块4下移,而始终将所述导流杆5下端包围在其内部,即始终使导流杆5处于与外界的绝缘隔离状态,提高使用操作的安全性。
因为在上槽板1与压紧滑块4形成的夹持钳口部分,真正与线夹压板接触的位置是右侧槽口部分,所以为了保证夹紧作用力垂直分力的最大化,进一步地,使所述导流杆5的上端连接于所述压紧滑块4之下端面的右半部中心位置。
因上槽板1及压紧滑块4与线夹压板之间的接触面为平面,所以需保证上槽板1下端面与压紧滑块4上端面之间的水平度一致。上槽板1装配后为固定部件,其水平度通过确保其与侧板3的装配完成(相对于侧板3与上、下槽板1、2的左端面配合,使其与前后侧面配合能够削弱悬臂梁结构影响,利于保证装配后上槽板1水平度的恒定),而所述压紧滑块4装配后为活动部件,需进一步地使各所述的侧板3上设置所述导槽31的数目为两个(或者三个),且各导槽31相互平行。所述压紧滑块4上柱型滑轨的数目与所述导槽31的数目一致,且使所述柱型滑轨与所述导槽31之间的配合为面接触配合。两导槽(或三导槽)的装配形式,能够保证压紧滑块4在上下移动时不易发生偏移,特别是结合了面接触装配特征后,使得压紧滑块4上下移动时发生偏移可能或者说偏移量进一步减小,进一步提升夹紧效果及导联效果。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Claims (7)

1.一种新型导流夹具,其特征是:
包括U型槽结构的导流体、压紧滑块、导流杆、静绝缘套筒、动绝缘套筒及端盖;
所述导流体包括上槽板、下槽板及两个侧板;所述上槽板与所述下槽板上下平行设置并置于两侧板之间,使所述上、下槽板的左端通过螺栓对应连接于所述侧板的上、下端;
在两个所述侧板上对应设置垂直延伸的导槽;
于所述压紧滑块左端的前、后侧面上对应设置柱型滑轨,使所述柱型滑轨与所述侧板上导槽对应配合;
所述导流杆垂向设置且上端过盈装配于轴承的内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设于所述压紧滑块的下端凸台上的盲孔过盈装配;
在所述下槽板上设置轴向垂直的通孔,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上端外壁螺纹装配于该通孔内;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下端相对所述下槽板垂直向下延伸;
所述导流杆与所述静绝缘套筒的筒腔螺纹配合且下端穿出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下端后连接手柄;
在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下端外壁上设置径向延伸的凸缘;
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下端插入所述动绝缘套筒的筒腔内且动绝缘套筒的筒腔与所述静绝缘套筒下端的凸缘型面接触配合;
所述静绝缘套筒与所述动绝缘套筒装配后同轴,所述静绝缘套筒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动绝缘套筒的轴向长度;
在所述动绝缘套筒的下端设置与其筒腔同轴的通孔;
所述手柄的上端穿入所述动绝缘套筒下端的通孔后与所述导流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流夹具,其特征是:
所述手柄上端设置柱型凸台与所述导流杆下端连接;
所述手柄柱型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动绝缘套筒下端通孔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流夹具,其特征是:
所述手柄上端设置柱型凸台与所述导流杆下端连接;
所述手柄上的柱型凸台与所述动绝缘套筒下端通孔之间采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流夹具,其特征是:
所述手柄上端设置柱型凸台与所述导流杆下端连接;
所述柱型凸台的外形呈六边形;对应地,
所述动绝缘套筒下端通孔为六边形通孔;
所述手柄上的柱型凸台与所述动绝缘套筒下端通孔之间采型面接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导流夹具,其特征是:所述导流杆的上端连接于所述压紧滑块之下端面的右半部中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导流夹具,其特征是:
所述侧板上设置导槽的数目为两个或者三个,且各导槽相互平行;
所述压紧滑块上柱型滑轨的数目与所述导槽的数目一致,且使所述柱型滑轨与所述导槽之间的配合为面接触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导流夹具,其特征是:所述静绝缘套筒的轴向长度为所述动绝缘套筒轴向长度的3至6倍。
CN201520411616.8U 2015-06-15 2015-06-15 一种新型导流夹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68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1616.8U CN204668799U (zh) 2015-06-15 2015-06-15 一种新型导流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1616.8U CN204668799U (zh) 2015-06-15 2015-06-15 一种新型导流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68799U true CN204668799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39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1161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68799U (zh) 2015-06-15 2015-06-15 一种新型导流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687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1147A (zh) * 2016-10-13 2017-02-2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章丘市供电公司 用于线夹压板分流的导流夹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1147A (zh) * 2016-10-13 2017-02-2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章丘市供电公司 用于线夹压板分流的导流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1207A (zh) 对线夹压板分流用的导流夹具
CN204668799U (zh) 一种新型导流夹具
CN104167617A (zh) Kyn28型开关柜的母线静触头接地装置
WO2012083333A3 (de) Schleifleitung und tragschiene für einen über eine schleifleitung versorgten wagen
CN104714154A (zh) 绝缘杆耐压试验测试装置及定位方法
CN204668801U (zh) 对线夹压板分流用的导流夹具
CN203092571U (zh) 夹爪
CN204471223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轴承夹持钳
CN204793770U (zh) 一种分流导流器
CN204441765U (zh) 一种高压隔离开关触头拆装工具
CN103996982A (zh) 一种高压熔断器取装工具
CN203774469U (zh) 一种便携式高压电器通用组合操作工具
CN203760989U (zh) 引流搭接板固定装置
CN203942178U (zh) 一种高压熔断器取装工具
CN202026029U (zh) 导线分流夹具
CN103015784B (zh) 输电铁塔组件的调整装置
CN204575803U (zh) 一种超声局放分析专用电力试验操作杆
CN106785515A (zh) 适用于机械手作业的接地线线夹
CN203972739U (zh) 一种锻造操作机钳头夹紧机构
CN204167519U (zh) 闭锁式导线接地线夹
CN208178975U (zh) 一种柱塞式斜楔夹紧装置
CN204178940U (zh) 便携式组合操作杆
CN205122917U (zh) 一种可自动断电的插排
CN104901208A (zh) 一种分流导流器
CN104078879A (zh) 一种输电线路带电状态下的检修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