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67196U - 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67196U
CN204667196U CN201520324011.5U CN201520324011U CN204667196U CN 204667196 U CN204667196 U CN 204667196U CN 201520324011 U CN201520324011 U CN 201520324011U CN 204667196 U CN204667196 U CN 204667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movable platform
control end
outside surface
controll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240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240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67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67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67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机器人,涉及机械控制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使其便于操控。主要技术方案为:机器人包括:基体、活动平台、调控机构、第一触控端及第二触控端。调控机构将活动平台组装在基体上方,用于驱动调控活动平台相对基体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运动。第一触控端使调控机构执行驱动活动平台做的第一方向运动,第一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活动平台的第一外表面上。第二触控端使调控机构执行驱动活动平台做第二方向运动,第二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活动平台的第二外表面上。第一外表面为朝向第二方向的外表面,第二外表面为朝向第一方向的外表面。活动平台的运动方向与按压方向同向,便于用户将手指从第一触控端和第二触控端上分离操控。

Description

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在不断进行着智能化、便利化的进程。
目前的机器人可进行移动、转动等复杂动作,以实现伸长、摆头的功能。现有的机器人种类繁多,主要有工业上的机器人,如喷漆机器人、组装焊接机器人。也有民用机器人,如点菜机器人、投影机器人等。其中,在机器人内部预先安装有控制程序,机器人可根据预先安装的控制程序进行工作。另外,在一些机器人上还配置有一控制触摸屏,控制触摸屏位于机器顶部位置,用户能够通过触摸屏对机器人的运行进行操控。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操控人员在通过控制触摸屏控制机器人顶部做伸长的运动过程中,用户手指的用力方向与机器人顶部的运动方向相反,用户不便于及时将手指从触摸屏上分离,使机器人的操控较为不便;此外,需要从触摸屏或操纵盒选择与需要运动的方向相应的按钮,操作不够直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主要目的在于使其便于操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
基体;
活动平台;
调控机构,将所述活动平台组装在所述基体上方,用于驱动调控所述活动平台相对所述基体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运动;
第一触控端,与所述调控机构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一触控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机构,使所述调控机构执行驱动所述活动平台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的第一外表面上;
第二触控端,与所述调控机构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二触控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机构,使所述调控机构执行驱动所述活动平台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的第二外表面上;其中,
所述第一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机器人,其中所述调控机构包括驱动机构以及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工作的电场传感模块;
所述第一触控端与所述电场传感器电连接,作为所述电场传感器的第一电极端,所述第一触控端为呈贴片状的导电体,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的第一外表面上;
所述第二触控端与所述电场传感器电连接,作为所述电场传感器的第二电极端,所述第二触控端为呈贴片状的导电体,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的第二外表面上。
可选的,前述的机器人,其中所述调控机构还包括阈值计时器;
所述阈值计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电场传感模块,用于判定所述电场传感模块从所述第一触控端获取的第一触控信号、从所述第二触控端获取第二触控信号的连续持续时间,当持续时间到达阈值后,将第一触控信号或第二触控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机构。
可选的,前述的机器人,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分别为使所述活动平台靠近、远离所述基体移动的方向;
所述第一触控端、所述第二触控端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平台的一侧位置处。
可选的,前述的机器人,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分别为使所述活动平台相对所述基体正方向(低头)、反方向(仰头)的俯仰角转动方向;
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平台的前端上;
所述第一触控端、所述第二触控端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平台的前端位置处,所述活动平台的前端为朝向用户的端部。
可选的,前述的机器人,其中还包括:
第三触控端以及第四触控端;
所述活动平台以一轴线做正方向、反方向的俯仰角转动;
所述活动平台包括位于所述轴线两侧的前端以及后端;
所述第三触控端与所述调控机构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三触控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机构,使所述调控机构执行驱动所述活动平台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三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后端的第三外表面上;
所述第四触控端与所述调控机构电连接,用于获取第四触控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机构,使所述调控机构执行驱动所述活动平台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四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后端的第四外表面上;
所述第三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外表面,所述第四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外表面;
所述第三触控端、所述第四触控端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平台的后端位置处。
可选的,前述的机器人,其中所述活动平台上安装有投影装置、显示装置或摄像装置。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机器人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机器人的调控机构用于驱动调控所述活动平台相对所述基体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运动。第一触控端用于采集第一触控信号并发送至调控机构,调控机构根据第一触控信号驱动活动平台相对基体做第一方向运动。第二触控端用于采集第二触控信号并发送至调控机构,调控机构根据第二触控信号驱动活动平台相对基体做第二方向运动。将第一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上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外表面上,将第二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上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外表面上,用户在按压第一触控端的触控面使活动平台做第一方向的运动、按压第二触控端的触控面使活动平台做第二方向的运动时,活动平台的运动方向能够与用户按压的用力方向均同向,与用户自然意图一致,也便于用户将手指从第一触控端和第二触控端上分离,使活动平台停止运动,以便于用户操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内部结构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器人的操控较为不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机器人,以使其便于操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包括:
基体;
活动平台;
调控机构,将所述活动平台组装在所述基体上方,用于驱动调控所述活动平台相对所述基体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运动;
第一触控端,与所述调控机构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一触控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机构,使所述调控机构执行驱动所述活动平台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的第一外表面上;
第二触控端,与所述调控机构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二触控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机构,使所述调控机构执行驱动所述活动平台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的第二外表面上;其中,
所述第一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机器人的调控机构用于驱动调控所述活动平台相对所述基体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运动。第一触控端用于采集第一触控信号并发送至调控机构,调控机构根据第一触控信号驱动活动平台相对基体做第一方向运动。第二触控端用于采集第二触控信号并发送至调控机构,调控机构根据第二触控信号驱动活动平台相对基体做第二方向运动。将第一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上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外表面上,将第二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上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外表面上,用户在按压第一触控端的触控面使活动平台做第一方向的运动、按压第二触控端的触控面使活动平台做第二方向的运动时,活动平台的运动方向能够与用户按压的用力方向均同向,与用户自然意图一致,也便于用户将手指从第一触控端和第二触控端上分离,使活动平台停止运动,以便于用户操控。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器人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机器人,其包括:基体1、活动平台2、调控机构3、第一触控端4以及第二触控端5。所述调控机构3将所述活动平台2组装在所述基体1上方,用于驱动调控所述活动平台2相对所述基体1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运动。所述第一触控端4与所述调控机构3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一触控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机构3,使所述调控机构3执行驱动所述活动平台2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触控端4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2的第一外表面21上。所述第二触控端5与所述调控机构3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二触控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机构3,使所述调控机构3执行驱动所述活动平台2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触控端5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2的第二外表面22上。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21为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22为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外表面。具体的,所述第一外表面可为所述活动平台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可为所述活动平台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方向可为向上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向下的方向。
具体使用过程为:
当用户需要将活动平台相对基体做第一方向运动时,用户可按压第一外表面上的第一触控端的触控面,通过调控机构调节,活动平台做第一方向的运动,由于第一外表面朝向第二方向,用户按压的方向与活动平台运动的方向一致,用户停止用力后手指便可从第一触控端上分离,使活动平台停止运动。
当用户需要将活动平台相对基体做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运动时,用户可按压第二外表面上的第二触控端的触控面,通过调控机构调节,活动平台做第二方向的运动,由于第二外表面朝向第一方向,用户按压的方向与活动平台运动的方向一致,用户停止用力后手指便可从第二触控端上分离,使活动平台停止运动。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的调控机构用于驱动调控所述活动平台相对所述基体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运动。第一触控端用于采集第一触控信号并发送至调控机构,调控机构根据第一触控信号驱动活动平台相对基体做第一方向运动。第二触控端用于采集第二触控信号并发送至调控机构,调控机构根据第二触控信号驱动活动平台相对基体做第二方向运动。将第一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上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外表面上,将第二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上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外表面上,用户在按压第一触控端的触控面使活动平台做第一方向的运动、按压第二触控端的触控面使活动平台做第二方向的运动时,活动平台的运动方向能够与用户按压的用力方向均同向,与用户自然意图一致,也便于用户将手指从第一触控端和第二触控端上分离,使活动平台停止运动,以便于用户操控。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端、所述第二触控端可采用按钮、触控屏等作为触控端,但是在组装环节,由于按钮或触控屏的体积较大,会占用活动平台表面位置处较大的空间位置。为了节约表面空间,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机器人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调控机构包括驱动机构31以及控制所述驱动机构31工作的电场传感模块32。所述第一触控端4与所述电场传感器32电连接,作为所述电场传感器32的第一电极端,所述第一触控端4为呈贴片状的导电体,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的第一外表面上。所述第二触控端5与所述电场传感器32电连接,作为所述电场传感器32的第二电极端,所述第二触控端5为呈贴片状导电体,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的第二外表面上。所述电场传感模块可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内。第一触控端、第二触控端均制作为金属片的形状,贴合或嵌入在活动平台的外表面上,可减小在活动平台外表面上占用的空间。同时,作为贴片状的第一触控端、第二触控端还容易制作作为箭头、符号、文字等形状,便于用户了解其功能,且制作成本较为低廉。
进一步的,为了减少机器人的误操作率,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机器人,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调控机构还包括阈值计时器33。所述阈值计时器33分别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1与所述电场传感模块32,用于判定所述电场传感模块32从所述第一触控端4获取的第一触控信号、从所述第二触控端5获取第二触控信号的连续持续时间,当持续时间到达阈值后,将第一触控信号或第二触控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机构31。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人可能出于复杂环境中,机器人的第一触控端或第二触控端很可能会短时间的被误碰,使机器人执行不需要的运动。在机器人内部增生阈值计时器,用户需要按压第一触控端或第二触控端一定时间后,调控机构才会执行相应的命令动作,可减少机器人的误操作。
在具体实施当中,机器人的自由度可能会有多种方式,如以下两种方式,但不仅局限于下述方式:
第一种: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机器人,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分别为使所述活动平台靠近、远离所述基体移动的方向。所述第一触控端、所述第二触控端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平台的一侧位置处。
第二种:如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机器人,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分别为使所述活动平台相对所述基体正方向(低头)、反方向(仰头)的俯仰角转动方向。所述第一外表面21、所述第二外表面22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平台2的前端2a上。所述第一触控端4、所述第二触控端5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平台2的前端2a位置处,所述活动平台2的前端2a为朝向用户的端部。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当所述第一方向A为正方向转动方向时候,所述第二方向B为反方向转动方向。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机器人,其中还包括:第三触控端7以及第四触控端8。所述活动平台2以一轴线2c做正方向、反方向的俯仰角转动。所述活动平台2包括位于所述轴线2c两侧的前端2a以及后端2b。所述第三触控端7与所述调控机构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三触控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机构,使所述调控机构执行驱动所述活动平台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第一方向A运动,所述第三触控端7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2后端2b的第三外表面23上。所述第四触控端8与所述调控机构电连接,用于获取第四触控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机构,使所述调控机构执行驱动所述活动平台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第二方向B运动,所述第四触控端8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2后端2b的第四外表面24上。所述第三外表面23为朝向所述第二方向B的外表面,所述第四外表面24为朝向所述第一方向A的外表面。所述第三触控端7、所述第四触控端8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平台2的后端2b位置处。其中,图4中给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为逆时针转动方向,第二方向为顺时针转动方向。
用户在使用当中,可控制活动平台前端第一外表面(上表面)的第一触控端或活动平台后端第三外表面(下表面)的第三触控端控制活动平台做正方向(逆时针)转动,控制制活动平台前端第二外表面(下表面)的第二触控端或活动平台后端第四外表面(上表面)的第四触控端控制活动平台做反方向(顺时针)转动。
在具体实施当中,所述前端与后端可由一体成型,构成一圆盘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第四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使得所述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三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可应用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尤其是在民用中,例如,上述的机器人,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活动平台上安装有投影装置6、显示装置或摄像装置。将机器人作为投影机器人、显示机器人或摄影机器人等。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
活动平台;
调控机构,将所述活动平台组装在所述基体上方,用于驱动调控所述活动平台相对所述基体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运动;
第一触控端,与所述调控机构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一触控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机构,使所述调控机构执行驱动所述活动平台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的第一外表面上;
第二触控端,与所述调控机构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二触控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机构,使所述调控机构执行驱动所述活动平台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的第二外表面上;其中,
所述第一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控机构包括驱动机构以及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工作的电场传感模块;
所述第一触控端与所述电场传感器电连接,作为所述电场传感器的第一电极端,所述第一触控端为呈贴片状的导电体,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的第一外表面上;
所述第二触控端与所述电场传感器电连接,作为所述电场传感器的第二电极端,所述第二触控端为呈贴片状的导电体,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的第二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控机构还包括阈值计时器;
所述阈值计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电场传感模块,用于判定所述电场传感模块从所述第一触控端获取的第一触控信号、从所述第二触控端获取第二触控信号的连续持续时间,当持续时间到达阈值后,将第一触控信号或第二触控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分别为使所述活动平台靠近、远离所述基体移动的方向;
所述第一触控端、所述第二触控端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平台的一侧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分别为使所述活动平台相对所述基体正方向、反方向的俯仰角转动方向;
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平台的前端上;所述第一触控端、所述第二触控端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平台的前端位置处,所述活动平台的前端为朝向用户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触控端以及第四触控端;
所述活动平台以一轴线做正方向、反方向的俯仰角转动;
所述活动平台包括位于所述轴线两侧的前端以及后端;
所述第三触控端与所述调控机构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三触控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机构,使所述调控机构执行驱动所述活动平台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三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后端的第三外表面上;
所述第四触控端与所述调控机构电连接,用于获取第四触控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控机构,使所述调控机构执行驱动所述活动平台做至少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一组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四触控端的触控面设置在所述活动平台后端的第四外表面上;
所述第三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外表面,所述第四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外表面;
所述第三触控端、所述第四触控端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平台的后端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平台上安装有投影装置、显示装置或摄像装置。
CN201520324011.5U 2015-05-19 2015-05-19 机器人 Active CN204667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24011.5U CN204667196U (zh) 2015-05-19 2015-05-19 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24011.5U CN204667196U (zh) 2015-05-19 2015-05-19 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67196U true CN204667196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37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24011.5U Active CN204667196U (zh) 2015-05-19 2015-05-19 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671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3011A (zh) * 2019-07-15 2019-11-0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目云台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3011A (zh) * 2019-07-15 2019-11-0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目云台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413011B (zh) * 2019-07-15 2022-04-2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目云台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17371B2 (en) Control unit with touchscreen keys
DE102016208811B3 (de) Mobile Sicherheits-Grundsteuervorrichtung mit einer Kodiervorrichtung für ein mobiles Endgerät mit Multi-Touchscreen
CN106681354B (zh) 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1007651B2 (en) Haptic controller with touch-sensitive control knob
CN103345312B (zh) 以智能终端同时作为主机、鼠标和触摸板的系统及方法
CN102566886A (zh) 一种通过重力感应切换智能终端屏幕内容的方法
CN103279206A (zh) 一种具有手势感测示教器的机器人控制系统
CN102436308A (zh) 触摸屏虚拟按键实体化映射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触摸屏游戏手机
CN203805555U (zh) 智能健康笔结构
EP3239942A1 (en) Touch control type object grabbing machine
CN102221979A (zh) 触摸屏界面显示的控制方法
CN105589636A (zh) 用于在触摸屏上实现虚拟指针控制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204667196U (zh) 机器人
CN103576958A (zh) 触控装置功能键处理方法以及其具功能键的触控装置
CN105204865A (zh) 实现当前窗口关闭的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和电脑终端
CN203147977U (zh) 汽车出风口智能触摸控制装置
CN204452753U (zh) 自行车的接触式操作装置
CN206674011U (zh) 一种后壳具有触摸板操作功能的智能手机
CN208759586U (zh) 一种可移动的教育教学机器人
JP3211484U (ja) 触感型コントローラー
CN10426789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203276186U (zh) 一种穿戴式遥控器
CN203133793U (zh) 一种带辅助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手持终端
CN202404523U (zh) 一种动作控制装置
CN205864489U (zh) 一种具有压力触控传感器及平移传感器的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