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61504U - 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61504U CN204661504U CN201520301002.4U CN201520301002U CN204661504U CN 204661504 U CN204661504 U CN 204661504U CN 201520301002 U CN201520301002 U CN 201520301002U CN 204661504 U CN204661504 U CN 2046615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nd
- dividing plate
- diversion trench
- buried
- microkine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壳体的内部依污水的流向以隔板A、隔板B、隔板C、隔板D顺序地形成隔油浮渣池A、厌氧池B、兼氧池C、好氧池D和沉淀消毒池E这五个腔室;隔油浮渣池A、厌氧池B和沉淀消毒池E的腔内分别设有导流槽,厌氧池B的中部设有填料,兼氧池C和好氧池D的下部设有填料和曝气管路,沉淀消毒池E的腔内还设有消毒装置;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污水回流管、污泥回流管和输气装置等,整体结构紧凑而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便于埋地,可大量减少管网的投资与建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且效率高的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分散农村生活污水面源排放引起的污染日益严重。在城市污水管网难以到达的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到屋外或者排进收纳水体,导致农村环境出现脏乱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且考虑到管网投资与建设因素,目前针对分散的、河网密布的地区,基本都是采用单户或多户收集处理模式;对排放点之间相距不超过30米的,还可以进行相对集中收集处理。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些专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一体化设备出现,这些设备的污水处理工艺也基本相同,典型基本都为收集、沉淀、厌氧、兼氧、好氧、二沉、消毒等,但是这些或一体化或分体的污水处理设备,在设计上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有的存在较多的过水管路,使污水运行时容易产生死区,不利于污水处理;或过水管路不多,使污水处理的时间量不够,效率低;或设备处理水腔多,成本高,占地面积也大,埋设不便;现阶段缺少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效率高的污水埋地处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污水处理方案,即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壳体的内部依污水的流向以隔板A、隔板B、隔板C、隔板D顺序地形成隔油浮渣池A、厌氧池B、兼氧池C、好氧池D和沉淀消毒池E这五个腔室;
隔油浮渣池A的腔内设有导流槽A,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导流槽A相通;所述隔板A的上部开有过水孔;
厌氧池B的腔内设有导流槽B,所述隔板A的过水孔通向所述导流槽B;所述导流槽B贯穿位于所述厌氧池B中部的厌氧池填料;所述隔板B的上部设有过水孔;
兼氧池C的下部设有兼氧池填料和兼氧池曝气管路;所述隔板C的下部设有通水孔;
好氧池D的下部设有好氧池填料和好氧池曝气管路,所述隔板D的上部设有过水孔;
沉淀消毒池E的腔内设有导流槽E和消毒装置,所述隔板D的过水孔通向所述导流槽E;所述消毒装置与所述出水管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污水回流管、污泥回流管和输气装置;其中:污水回流管设置在好氧池D内并通过管路通向所述厌氧池B;污泥回流管设置在沉淀消毒池E内并通过管路通向所述隔油浮渣池A;输气装置包括泵、进气管和分别以阀门连接的各输气管;部分输气管与兼氧池曝气管路和好氧池曝气管路分别相连,部分输气管分别伸入污水回流管内和污泥回流管内,组成气提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消毒装置包括消毒杯和消毒槽;消毒杯置于溢流堰内,溢流堰、出水管设于消毒槽中;其中:所述溢流堰上部为四周封闭的溢流槽,下部为溢流管;所述溢流槽的入水侧槽壁呈锯齿形或波浪形;所述消毒杯下部的圆周面上分别对应地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通过旋转杯身可相应地改变通过所述消毒杯的进水量和出水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兼氧池曝气管路和好氧池曝气管路中的曝气管均呈封闭式结构沿池底部分布;管子面对池底的一面设置若干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斜向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孔斜向外开口,倾斜角在15-8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曝气管的位置设于池壁与池中央的中心线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厌氧池中设有用于阻止所述厌氧池填料上浮的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兼氧池C和好氧池D的顶部均设有格栅压板;格栅压板上的格栅板的格栅间距小于填料尺寸,且格栅压板上还设置取料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槽A、导流槽B、导流槽E均由直边和弧形面二部分密闭组成;其弧形面的底部位置处设有向外翻起的裙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槽A、导流槽B、导流槽E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其中:
所述导流槽A的直边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直边上的开孔后固定;
所述导流槽B的直边与所述隔板A相连或为隔板A的一部分;
所述导流槽E的直边与所述隔板D相连或为隔板D的一部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人孔;所述人孔的开口高度可调节,便于应对不同的埋深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四侧中央向外呈鼓出状,防止受压时向内变形损坏到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由复合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抗腐蚀和变形。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占地面积较小的设备壳体,壳体中靠隔板形成5个水处理腔,没有过水管,只通过隔板上的开口来形成污水的上下折流行进,因此可以延长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时间,有效地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并且污水流经各区域时不会产生有死水区域。
2、本实用新型隔油浮渣池中的导流槽,能在实现油水分离的同时,也将浮油控制在一定的水面面域内,方便后续清理以及对污泥的抽吸。
3、本实用新型厌氧池中的导流槽,能减少厌氧池的死水区域,同时也增加了污水与厌氧微生物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
4、本实用新型沉淀消毒池中的导流槽,有利于对池内污泥的沉降;消毒装置则可实现对污水排放前的有效消毒。
5、本实用新型格栅压板上的取料窗,方便对水腔中微生物的挂膜及生长情况观察;配合人孔方便后期的检修管理。
6、本实用新型输气装置为一体设计,气压利用率高,可避免气孔堵塞;曝气管上的气孔斜向吹气,池内曝气区增大,曝气的氧转移率增高。
7、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紧凑而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便于埋地,可大量减少管网的投资与建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图1隔油浮渣池A中的导流槽A的俯视图。
图2b是图2a的主视图。
图3a是图1沉淀消毒池E中的溢流堰的俯视图。
图3b是图3a的主视图。
图4是图1沉淀消毒池E中的消毒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沉淀消毒池E中的消毒装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兼氧池C和好氧池D的顶部的格栅压板的俯视图。
图7是图1输气装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图1兼氧池C与好氧池D中的曝气管路的主视图。
图8b是图8a的俯视图
图9是图1污泥回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污水回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1隔油浮渣池A;102厌氧池B;103兼氧池C;104好氧池D;105沉淀消毒池E;
1壳体;2进水管;3导流槽A;4隔板A;5导流槽B;6隔板B;7兼氧池曝气管路;8好氧池曝气管路;9污水回流管;10隔板C;
11隔板D;12导流槽E;13污泥回流系统;14厌氧池填料;15人孔;16输气装置;17消毒杯;18溢流堰;19消毒槽;20出水管;
21压板;22兼氧池填料;23格栅压板;24好氧池填料;
3-1导流槽A的半圆弧面;3-2导流槽A的直边;7-1兼氧池曝气输入管;7-2兼氧池曝气管;8-1好氧池曝气输入管;8-2好氧池曝气管;
16-1进气管;16-2进气总阀;16-3输气管;16-4输气管;16-5输气管;16-6输气管;16-7阀门;
17-1消毒杯帽;17-2消毒杯身;17-3进出水孔;
18-1消毒杯垫;18-2溢流口;18-3溢流槽;18-4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壳体1由具有一定抗腐和硬度的复合材料制成的、上下合扣安装的长方体形,里面依污水的流向,以隔板A 4、隔板B 6、隔板C 10、隔板D 11顺序地形成隔油浮渣池A 101、厌氧池B 102、兼氧池C 103、好氧池D104和沉淀消毒池E 105这五个腔室。现对每个腔室的结构说明如下:
隔油浮渣池A 101:其腔内设有导流槽A 3。导流槽A 3的位置结构参见图3a和图3b,由直边3-2和弧形面3-1二部分密闭组成了导流用的长槽,横截面为半圆形,这样空间占用率为最大;导流槽A 3的直边3-2与壳体1的壳壁相连,进水管2穿过直边3-2上部的开孔后,由一螺纹圈盖旋转固定在壳体壁上;弧形面3-1的底部位置处设有向外翻起的裙边,利于进一步的导流以及后面的清理、污泥抽吸等;隔油浮渣池A 101中的污水通过隔板A4上部的过水孔进入到厌氧池B 102。
厌氧池B 102:其腔内设有导流槽B 5。隔板A4的过水孔与导流槽B 5相通;导流槽B 5的形状与导流槽A 3相同,但长度是贯穿位于厌氧池B中部的厌氧池填料14;厌氧池填料14为微生物载体的立体网状结构填料,上有压板21压住,下有导流槽B 5底部外翻的裙边托住;导流槽B 5的直边与隔板A 4相连,或者也可以直接利用隔板A 4作为导流槽B 5的直边部分,然后与圆弧面密闭相连形成;厌氧池B 102中的污水通过隔板B6上部的过水孔进入到兼氧池C103。
兼氧池C 103的下部设有悬浮的兼氧池填料22和兼氧池曝气管路7;污水通过隔板C10下部的通水孔进入到好氧池D 104。
好氧池D 104的下部设有悬浮的好氧池填料24和好氧池曝气管路8,污水通过隔板D11上部的过水孔进入到沉淀消毒池E 105。
沉淀消毒池E 105的腔内设有导流槽E 12和消毒装置。导流槽E 12与隔板D 11的过水孔相通,其形状也与导流槽A 3相同,直边与隔板D11相连,或者也可以直接利用隔板D 11作为导流槽E 12的直边部分,然后与圆弧面密闭相连形成;消毒装置与出水管20相通,污水经消毒处理后由出水管20排到壳体1外部。
如图5所示,消毒装置包括消毒杯17、溢流堰18和消毒槽19。消毒杯17置于溢流堰18的消毒杯垫18-1上;溢流堰18、出水管20均设置在消毒槽19中;
如图3a和图3b所示,溢流堰18上部为四周封闭的溢流槽18-3,下部为溢流管18-4;溢流槽18-3的入水侧槽壁呈锯齿形或波浪形;
如图4所示,消毒杯17包括消毒杯帽17-1、消毒杯身17-2和进出水孔17-3;进水孔和出水孔的数量设置不同,或进水孔和出水孔的孔径大小不同,这样当旋转杯体时,改变相对应的进水孔和出水孔的位置,从而实现不同的进水量和出水量,达到调节污水停滞消毒杯里的处理时间。
如图8a和图8b所示,兼氧池曝气管路7和好氧池曝气管路8中的曝气管7-2和8-2均呈封闭式结构沿池底部分布,位置大致处于池壁与池中央的中心线处;在管子面对池底的一面设置着等距排布的若干排气孔;为了增大曝气氧转移率,所有的排气孔均是斜向外开口,倾斜角处于15-80度之间,这样可吹气向池底边角落,整个水池曝气充分。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还包括污水回流管9(图10)、污泥回流管13(图9)和输气装置16(图7);
污水回流管9设置在好氧池D 104内并通过管路通向厌氧池B 102;污泥回流管13设置在沉淀消毒池E 105内并通过管路通向隔油浮渣池A101;
如图7所示,输气装置16包括泵、进气管16-1、进气总阀16-2和带有阀门16-7的各输气管;其中:
输气管16-6和兼氧池曝气输入管7-1相通(图8a);
输气管16-5和好氧池曝气输入管8-1相通(图8a);
输气管16-4伸入到污水回流管9内(图10);
输气管16-3伸入到污泥回流管13内(图9;
如图6所示,兼氧池C 103和好氧池D 104的顶部均设有格栅压板23。格栅压板23上的格栅板23-1的格栅间距小于填料的尺寸,便于观察水腔中微生物的挂膜及生长情况;在格栅压板23上还可设置开合的取料窗23-2。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用于地埋,因此在壳体1的顶部设有二个人孔15,便于后期的检修;人孔15的开口高度可调节,便于应对不同的埋深;壳体1的四侧中央向外呈鼓出状,以防埋地后的受压向内变形,从而损坏到腔体内部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的污水流动路径整体呈现S型,具体说明经过如下:
生活污水经进水管2进入壳体1,经过导流槽A 3的油水分离后,油类物质浮于表面,污水进入隔油浮渣池A 101的池体下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水逐渐增加,达到一定高度后,污水通过上部开孔的隔板A 4进入厌氧池B 102的导流槽B 5,通过导流槽B 5的导流,污水进入厌氧池B 102的底部,并积累水量后,逐渐淹没厌氧池内的填料,填料内的厌氧微生物滋生,并对污水进行处理。当厌氧池B 102内的污水达到一定高度后,污水通过上部开孔的隔板B 6进入兼氧池C 103,并与兼氧池C 103内的填料接触;通过兼氧池曝气管路7提供的氧气,兼氧池C 103内的填料会出现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通过兼氧池C 103的填料后,通过下方开孔的隔板C 10进入到好氧池D 104,并与好氧池D 104内的填料接触;通过好氧池曝气管路8提供的氧气,好氧池D 104的填料内慢慢出现好氧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经好氧池D 104处理的部分污水通过污水回流管9回流至厌氧池B 102;好氧池D 104内的污水达到一定高度后,污水会通过上部开孔的隔板D 11进入沉淀消毒池E 105,通过导流槽E 12进入沉淀消毒池E 105的池底;污水所带的污泥会在沉淀消毒池E 105的底部沉淀,然后经过污泥回流管13回到隔油浮渣池A 101的导流槽A 3,然后积累在隔油浮渣池A 101的底部,在一定时间后进行抽吸运走处理;而污水则经过溢流堰18-3后进入消毒杯进水孔17-3,与消毒杯杯身17-2中的消毒药剂接触后,流出消毒杯17,通过18-2溢流堰出水口进入18-4溢流管后进入消毒槽19,在消毒槽19停留一定时间后,经出水管20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使用时埋于土壤中,其上部覆盖有土壤层,因此本体内部产生的臭气经过土壤层时,土壤层内的微生物可以有效分解引起臭气原因的气体成分,不会导致周围产生恶臭。
最后,还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2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依污水的流向以隔板A(4)、隔板B(6)、隔板C(10)、隔板D(11)顺序地形成隔油浮渣池A(101)、厌氧池B(102)、兼氧池C(103)、好氧池D(104)和沉淀消毒池E(105)这五个腔室;
隔油浮渣池A(101)的腔内设有导流槽A(3),所述进水管(2)与所述导流槽A(3)相通;所述隔板A(4)的上部开有过水孔;
厌氧池B(102)的腔内设有导流槽B(5),所述隔板A(4)的过水孔通向所述导流槽B(5);所述导流槽B(5)贯穿位于所述厌氧池B(102)中部的厌氧池填料(14);所述隔板B(6)的上部设有过水孔;
兼氧池C(103)的下部设有兼氧池填料(22)和兼氧池曝气管路(7);所述隔板C(10)的下部设有通水孔;
好氧池D(104)的下部设有好氧池填料(24)和好氧池曝气管路(8),所述隔板D(11)的上部设有过水孔;
沉淀消毒池E(105)的腔内设有导流槽E(12)和消毒装置,所述隔板D(11)的过水孔通向所述导流槽E(12);所述消毒装置与所述出水管(20)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水回流管(9)、污泥回流管(13)和输气装置(16);
污水回流管(9)设置在好氧池D(104)内并通过管路通向所述厌氧池B(102);
污泥回流管(13)设置在沉淀消毒池E(105)内并通过管路通向所述隔油浮渣池A(101);
输气装置(16)包括泵、进气管(16-1)和分别以阀门(16-7)连接的各输气管(16-3、16-4、16-5、16-6);所述输气管(16-6)和所述兼氧池曝气管路(7)相接,所述输气管(16-5)和所述好氧池曝气 管路(8)相连,所述输气管(16-4)伸入到所述污水回流管(9)内,所述输气管(16-3)伸入到所述污泥回流管(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装置包括消毒杯(17)和消毒槽(19);所述消毒杯(17)置于溢流堰(18)内,溢流堰(18)、出水管(20)设于消毒槽(19)中;
所述溢流堰(18)上部为四周封闭的溢流槽(18-3),下部为溢流管(18-4);所述溢流槽(18-3)的入水侧槽壁呈锯齿形或波浪形;
所述消毒杯(17)下部的圆周面上分别对应地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通过旋转杯身可相应地改变通过所述消毒杯(17)的进水量和出水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兼氧池曝气管路(7)和好氧池曝气管路(8)中的曝气管(7-2、8-2)均呈封闭式结构沿池底部分布;管子面对池底的一面设置若干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斜向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斜向外开口,倾斜角在15-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7-2、8-2)的位置设于池壁与池中央的中心线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B(102)中设有用于阻止所述厌氧池填料(14)上浮的压板(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兼氧池C(103)和好氧池D(104)的顶部均设有格栅压板(23);格栅压板(23)上的格栅板(23-1)的格栅间距小于填料尺寸,且格栅压板(23)上还设置取料窗(23-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A(3)、导流槽B(5)、导流槽E(12)均由直边和弧形面二部分密闭组成;其弧形面的底部位置处设有向外 翻起的裙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A(3)、导流槽B(5)、导流槽E(12)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其中:
所述导流槽A(3)的直边(3-2)与所述壳体(1)相连;所述进水管(2)穿过所述直边(3-2)上的开孔后固定;
所述导流槽B(5)的直边与所述隔板A(4)相连或为隔板A(4)的一部分;
所述导流槽E(12)的直边与所述隔板D(11)相连或为隔板D(11)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人孔(15);所述人孔(15)的开口高度可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四侧中央向外呈鼓出状,防止受压时向内变形损坏到腔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由复合材料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01002.4U CN204661504U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01002.4U CN204661504U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61504U true CN204661504U (zh) | 2015-09-23 |
Family
ID=5413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01002.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61504U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6150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36568A (zh) * | 2016-06-22 | 2016-09-14 | 无锡市远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净化槽 |
-
2015
- 2015-05-11 CN CN201520301002.4U patent/CN20466150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36568A (zh) * | 2016-06-22 | 2016-09-14 | 无锡市远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净化槽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29060A (zh) | 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5502833A (zh) | 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 |
CN204474503U (zh) | 一种农村污水滴滤生态渠处理系统 | |
CN205222962U (zh) |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110818199A (zh) | 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低能耗一体化处理设备 | |
CN205152009U (zh) | 一种绿色生态四格化粪池 | |
CN104710092A (zh) | 塑钢沼气化粪箱 | |
CN203683326U (zh) | 一种厨卫排水处理装置 | |
CN210559663U (zh) | 一种风帽驱动好氧反应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1111596U (zh) | 地上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4661504U (zh) | 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0862147A (zh) | 一种渗滤液厌氧uasb处理系统的脉冲布水装置 | |
CN204550348U (zh) | 高集成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4752476U (zh) | 一种大型污水处理站的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5170620U (zh) | 一种地埋式生物膜a/o工艺污水处理槽 | |
CN211035627U (zh) |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低能耗一体化处理设备 | |
CN203474531U (zh) | 餐厨污水及粪便污水厌氧处理化粪池 | |
CN203683322U (zh) | 一种卫生间污水处理装置 | |
CN110921998A (zh) | 一种外加生态过滤装置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设备 | |
CN207511923U (zh) | 一种无动力脉冲式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 | |
CN205473194U (zh) | 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5442781U (zh) | 用于水解处理的高效布水装置 | |
CN204569670U (zh) | 污水处理排泥装置 | |
CN210595696U (zh) | 一种分段式陶粒固定床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
CN103739166A (zh) | 一种厨卫排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24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