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55154U - 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 - Google Patents

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55154U
CN204655154U CN201520068197.2U CN201520068197U CN204655154U CN 204655154 U CN204655154 U CN 204655154U CN 201520068197 U CN201520068197 U CN 201520068197U CN 204655154 U CN204655154 U CN 204655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hole
access division
column
extern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681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振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shim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林振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振义 filed Critical 林振义
Priority to CN2015200681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55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55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551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该植牙基台套件可活动地结合于至少一植牙体上,该植牙基台套件包括有至少一柱状体、至少一牙冠单元及至少一扣合件。该柱状体包括有一第一耦接部、一穿设孔及一第一卡接部,该牙冠单元包括有一第一套入孔及一第二套入孔,该扣合件包括有一第二卡接部,该第二卡接部与该柱状体的第一卡接部可互相卡合;该螺丝可活动地穿越该穿设孔而使该外螺纹部与该植牙体的内螺纹部相结合,并使该螺丝抵顶于该穿设孔内,该柱状体的第一卡接部可分离地置于该第一套入孔内,该扣合件可分离地置于该第二套入孔内,该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可在该第一套入孔内、第二套入孔内分解或结合。

Description

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牙科植牙所需的植牙基台套件,特别是关于一种以扣入式(Snap-on typed)使用于牙科植牙时所需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
背景技术
人们每天依赖牙齿进行饮食、咀嚼,以便维持生命。然而,每日使用后加上疏于保养、清洁,很容易造成蛀牙、掉牙的状况;因此,随着科技的发达,需要植牙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牙科诊所也如雨后春笋般,越开越多。
植牙于1970年代开始在美国兴盛;植牙的原理,是以外科手术将植牙体(或称”人造牙根”)植入牙床下的颚骨组织中。由于颚骨的骨骼具有自然整合特性,因此当该植牙体被植入后,骨骼自然生长而包围该植牙体,使得植牙体得以固定。此外,植入的植牙体为钛合金材质,十分坚固,因此可以抵抗咀嚼食物所产生的强大应力。
在植牙时,该植牙体上会被连接一植牙基台(abutment),该植牙基台上再覆以陶瓷或金属制造的牙冠,才算完成整个的植牙过程。如此一来,该植牙基台被安装设置于该牙冠与该植牙体之间,使得该植牙体与人体口腔内的颚骨相固设、连接,该牙冠则通过该植牙基台而牢牢地设置在该植牙体上,进而使得该牙冠、植牙基台及植牙体均可以稳固地附着在人的口腔内,用以咀嚼食物,并取代真正的牙齿。
传统上,该植牙基台与该牙冠之间,一般不是通过牙科黏胶而连接(cementretain typed),就是通过螺丝而紧锁、固定(screw retain typed)。如此一来,当该牙冠若有外形轮廓或尺寸需要重制、修正或切除、磨掉的状况时,便不容易再将该牙冠从植牙基台上拿起、拔除。
此外,牙冠与植牙基台的尺寸都很小,大约只有3~7mm的大小,而人类手指头的直径却有10~15mm这么粗,因此,牙医师以手拿取该牙冠、植牙基台,或是将该牙冠安装在该植牙基台上,且需要调整、改变该牙冠或该植牙基台的安装角度或植牙角度的时候,并不容易进行,因此常常发生牙冠、植牙基台掉落在病患口腔的状况;非常不理想。
再来,上述使用cement retain type黏胶方式来黏接该牙冠与植牙基台的状况,一般在黏接之后,该黏胶容易自该牙冠的底部(植牙基台与牙龈的交界处)溢出,进而黏住牙龈的表面,因此,牙医师得要浪费多余的时间来清除、处理溢出的黏胶。
还有,传统假牙被安装在牙科病患口腔内以后,因为植牙基台以及假牙的牙冠都是外来物,当被安装在植牙体上时,其承受啮咀、咬合力量后比较不具有缓冲力,因此,牙科病患使用假牙进行啮咀时感觉很假,没有如同真牙一般的弹性;这会造成病患对植牙的排斥,以及心理预期上的落差。最后,植牙完成后,口水容易渗入牙冠或植牙体周边的微小隙缝,造成细菌滋生或发臭的状况,或者是牙龈、牙肉萎缩而使植牙基台(abutment)外露出金属暗黑色的外观,也会影响美观。
因此,如何让牙科医师可以方便、顺利地将牙冠安装在植牙基台上,减少植牙后口水渗入牙冠或植牙体周边的微小隙缝的状况、牙龈萎缩而露出植牙基台金属原色(暗黑色)的状况,并消除cement retain type的黏胶溢出而毡黏到牙龈的状况,同时也方便牙科医师调整、改变该牙冠的植入、安装角度;当有需要将该牙冠取出重制、修正或切除、磨掉的状况时,也可以方便地将该牙冠从植牙基台上拿起、拔除,甚至使植牙完成后的假牙具备类似真牙(仿真效果)的咬合感受,这是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亟待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植牙时,可以让牙科医师方便、顺利地将牙冠安装在植牙基台上。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植牙时,可以让牙科医师重新将该牙冠拿掉、拔除,使该牙冠顺利地与该植牙基台分离。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消除牙科黏胶因为溢出而沾黏到牙龈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是为了让植牙完成后,病患可以感受到类似真牙咬合、啮咀的仿真效果,而且植牙后降低口水渗入牙冠或植牙体周边的微小隙缝、牙龈萎缩而露出植牙基台金属原色的困扰。
为了解决上述及其他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该植牙基台套件可活动地结合于至少一植牙体的上,该植牙体包括有一内螺纹部,该植牙基台套件包括有至少一螺丝、至少一柱状体、至少一牙冠单元及至少一扣合件。该螺丝包括有一外螺纹部,该外螺纹部与该植牙体的内螺纹部可互相结合;该柱状体包括有一第一耦接部、一穿设孔及一第一卡接部,该第一耦接部及该第一卡接部分别位于该柱状体的相异两端,该第一耦接部可分离地与该植牙体相结合或耦接,该穿设孔穿越该柱状体;该牙冠单元包括有一第一套入孔及一第二套入孔,该第一套入孔及该第二套入孔互相连接,且分别导通至该牙冠单元的相异两端;该扣合件包括有一第二卡接部,该第二卡接部与该柱状体的第一卡接部可互相卡合;其中,该螺丝可活动地穿越该穿设孔而使该外螺纹部与该植牙体的内螺纹部相结合,并使该螺丝抵顶于该穿设孔内,该柱状体的第一卡接部可分离地置于该第一套入孔内,该扣合件可分离地置于该第二套入孔内,该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可在该第一套入孔内、第二套入孔内分解或结合。
如上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中,该穿设孔沿该柱状体的轴向或沿该第一耦接部的轴向而穿越该柱状体。
如上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中,该植牙体包括有一第二耦接部,该柱状体的第一耦接部与该植牙体的第二耦接部互相插接或分离。
如上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中,该第一套入孔的轴向与该第二套入孔的轴向夹有一角度。
如上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中,该扣合件位于该第二套入孔内呈紧配合状态;或者,该扣合件可选择性地固设或抵顶于该第一套入孔内或第二套入孔内。
如上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中,该第二套入孔的直径大于该第一套入孔的直径;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该第一卡接部与该第二卡接部互相结合时,该扣合件抵顶于该第一套入孔的端部周边。
如上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中,该第二套入孔的直径小于该第一套入孔的直径;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该第一卡接部与该第二卡接部互相结合时,该扣合件抵顶于该第一套入孔的端部周边。
如上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中,该第一卡接部位于该柱状体的轴向端部或径向侧边。
如上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中,该植牙基台套件更包括有一垫圈,该垫圈可活动地设置于该第二套入孔内。
如上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中,该第一卡接部为凸出结构且该第二卡接部为凹入结构,或者,该第一卡接部为凹入结构且该第二卡接部为凸出结构。
如上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中,该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互相结合时,该扣合件包覆该柱状体的端部。
如上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中,该植牙体、螺丝、柱状体、牙冠单元及扣合件的数目为多个;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相异牙冠单元之间选择性地设置有至少一桥接体,该桥接体连接于该牙冠单元的侧边。
如上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中,该第二卡接部位于该扣合件的轴向端部或径向侧边。
如上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中,该牙冠单元下缘抵接或抵顶该植牙体。
如上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中,该柱状体周边设置有至少一可分离设置或一体成型的密封垫,当该柱状体的第一耦接部与该植牙体相结合或耦接时,该密封垫抵顶周边的牙龈;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柱状体周边包括有至少一安置部,该安置部托抵或容置该密封垫。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无需利用传统的黏胶来黏住牙冠与植牙基台,即可利用扣合、卡合的方式来将牙冠单元安装在植牙基台(即柱状体)上;不用黏胶,代表着安装作业较为快速、简便,而且不会有黏胶溢流而沾黏住牙龈的困扰,十分方便。此外,如果需要重新取出或重新制作新的牙冠单元时,也可以简易地将该牙冠单元与该柱状体互相分离。还有,该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更可以选择性地加装垫圈,使病人在植牙完成后可以具有仿真牙的效果,进而使牙科病患轻易地接受,而且,植牙后口水比较不会渗入牙冠或植牙体周边的微小隙缝,当牙龈萎缩时也不致于露出植牙基台的金属原色,影响美观。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图1F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使用动作示意图;
图2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8A~图8C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9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植牙基台套件;11-螺丝;118-外螺纹部;12-柱状体;121-第一耦接部;122-穿设孔;123-第一卡接部;124-安置部;14-扣合件;143-第二卡接部;16-牙冠单元;161-第一套入孔;162-第二套入孔;17-垫圈;18-密封垫;81-牙龈;82-牙槽骨;83-固定胶;84-桥接体;9-植牙体;91-第二耦接部;98-内螺纹部;A1、A2、A3、A4-轴向;D1、D2-直径;S-间隙;H1-高度;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A~图1F,图1A~图1F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使用动作示意图。如图1A所示,一植牙体9已被埋设于口腔内的牙龈81及牙槽骨82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1,可被结合于一植牙体9上。该植牙体9包括有一内螺纹部98。该植牙基台套件1包括有一螺丝11、一柱状体12、一牙冠单元16及一扣合件14。该螺丝11包括有一外螺纹部118,该外螺纹部118与该植牙体9的内螺纹部98可以通过旋转锁紧的方式而互相结合或分离;该柱状体12包括有一第一耦接部121、一穿设孔122及一第一卡接部123,该第一耦接部121位于该柱状体12的下端部,该第一卡接部123位于该柱状体12的上端部(如图1A所示,该第一卡接部123设置于该柱状体12的径向侧边以及轴向端部的附近),该穿设孔122沿着该柱状体12的轴向A1而垂直地贯通或穿越该柱状体12;因此,该第一耦接部121及该第一卡接部123分别位于该柱状体12的相异两端部。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耦接部121的轴向A2于垂直方向设置,该穿设孔122则沿该第一耦接部121的轴向A2的方向而穿越该柱状体12;此外,该柱状体12的轴向A1亦沿垂直方向设置。再来,当该柱状体12向下移动时,该第一耦接部121即可与该植牙体9选择性地互相结合耦接或者互相分离。该植牙体9包括有一第二耦接部91,该第二耦接部91呈凹入式结构。在此,该柱状体12与该植牙体9互相结合或分离,可以是通过该柱状体12的第一耦接部121与该植牙体9的第二耦接部91互相插接或分离,而达到选择性结合的目的。
该牙冠单元16包括有一第一套入孔161及一第二套入孔162,该第一套入孔161在下,该第二套入孔162在上,该第一套入孔161及该第二套入孔162互相连接,而且分别导通至该牙冠单元16的相异两端(亦即,该第一套入孔161由该牙冠单元16内部向下导通至牙冠单元16的外部,该第二套入孔162由该牙冠单元16内部向上导通至牙冠单元16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套入孔161、第二套入孔162均沿着垂直的方向而设置,且该第二套入孔162的直径D2大于该第一套入孔161的直径D1。该扣合件14的下方(轴向端部之处)则包括有一第二卡接部143,该第二卡接部143为凸出的结构,且,该柱状体12的第一卡接部123为凹入的结构;因此,该扣合件14的第二卡接部143与该柱状体12的第一卡接部123的形状互相对应,所以该第一卡接部123与该第二卡接部143可以互相卡合。
将该螺丝11向下移动,使该螺丝11可活动地穿越该穿设孔122,进而使该外螺纹部118与该植牙体9的内螺纹部98相结合。如图1B所示,当该柱状体12下端的第一耦接部121插入该植牙体9的第二耦接部91后,即可将该螺丝11向下移动,用以穿设、插入至该柱状体12的穿设孔122内,使该螺丝11抵顶、设置于该穿设孔122内,此时再将该螺丝11旋转锁紧,使该螺丝11的外螺纹部118与该植牙体9的内螺纹部98互相结合,达到紧锁固定的效果。此一植牙体9上方结合柱状体12的方式,即是牙科常见的螺丝固定式(Screw Retained type)。
如图1B与图1C所示,可将该扣合件14由上而下置于该牙冠单元16的第二套入孔162内,然后再将该牙冠单元16向下移动(如图1D所示),使扣合件14的第二卡接部143与该柱状体12的第一卡接部123互相结合、卡合;当该第一卡接部123与该第二卡接部143互相结合时,该扣合件14会抵顶于该第一套入孔161的上端部周边。在较佳实施例中,该扣合件14在该第二套入孔162内,呈紧配合(过盈配合)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扣合件14也可以通过卡合、黏合、耦接…等不同的固定方式,而被固设或抵顶于该第一套入孔161或第二套入孔162内。如此一来,通过该扣合件14抵顶于该牙冠单元16内的第一套入孔161、第二套入孔162,并使该第二卡接部143与该柱状体12的第一卡接部123互相卡合,即可使该牙冠单元16与该柱状体12互相结合。换句话说,该柱状体12的第一卡接部123可分离地置于该第一套入孔161内,并与该扣合件14的第二卡接部143互相分离或结合,即可使该牙冠单元16与该柱状体12相分解或结合。在此,该第一卡接部123、第二卡接部143是同时在该第一套入孔161内、第二套入孔162内分解或结合,而且,该第一卡接部123、第二卡接部143互相结合时,该扣合件14会包覆该柱状体12的上端部。
当进行至图1D时,该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1的牙冠单元16即已具有牙齿冠部的形状,可以让牙科病患拥有临时假牙,达到美观或用以啮咀软性食物的功能。此外,牙科医师无需利用传统的黏胶来黏住牙冠与基台,即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牙冠单元16内的扣合件14来扣住(Snap-on)下方的柱状体12(即传统的牙科基台,或jig、abutment),方便、顺利地将牙冠单元16安装在植牙基台(即本实用新型的柱状体12)上;在此,不使用黏胶,即代表着安装作业较为快速、简便,而且不会有黏胶溢流而沾黏住牙龈81的困扰,十分方便。另外,如果因为该牙冠单元16尺寸不合、该螺丝11与该植牙体9互相松动、病患口腔条件变差或者是牙龈81轮廓改变,而需要重新取出该牙冠单元16或重新制作新的牙冠单元16时,只需要将该扣合件14取出,即可简易地将该牙冠单元16分离、取出,使该牙冠单元16与该柱状体12互相分离。
再来,为了使该牙冠单元16在牙科病患的口腔内具有仿真的感觉(类似真牙的感觉),如图1E与图1F所示,还可以在该牙冠单元16的第二套入孔162内设置一垫圈17(例如O形环,O-ring),该垫圈17是可分离、可取出的形式,其可以是橡胶、树脂或塑胶等软体、弹性材质制成,因此牙科医师可以视需求而使用或安装;一般而言,该垫圈17较佳为软性或弹性材质。安装该垫圈17时,先将该垫圈17装入该第二套入孔162内,使该垫圈17的下方抵顶该扣合件14,再将一固定胶83(例如牙科树脂或牙科黏胶)封住该垫圈17的上方,防止该垫圈17与该牙冠单元16互相脱落、分离。如此一来,当牙科病患以该牙冠单元16啮咀软性食物时,通过该垫圈17的弹性,该牙冠单元16在承受啮咀压力时即可微微向下移动(往牙龈81的方向微幅移动),产生类似于人类真牙在咬合食物时的状况与感觉。
另外,在图1A~图1F的实施例中,牙冠单元16的第二套入孔162直径D2大于该第一套入孔161的直径D1。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套入孔162的直径D2也可以小于该第一套入孔161的直径D1,如此,当该第一卡接部123与该第二卡接部143互相结合时,该扣合件14即可抵顶于该第一套入孔161的端部周边(图未绘示)。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2,图2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卡接部123为凸出结构,且该一卡接部123设置于该柱状体12的径向侧边。该第二卡接部143为凹入的结构,且设置于该扣合件14下端的内部。该第一卡接部123的轮廓与该第二卡接部143的轮廓相同而吻合,因可互相卡扣而结合,以使该扣合件14与该柱状体12互相结合或分离。此外,该第二卡接部143的设置位置,距离该扣合件14的最下缘有一高度H1,亦即,该第二卡接部143可设置于该扣合件14的不同高度H1,用以配合市售多种不同构型、不同设计的柱状体12(即植牙基台、jig或abutment)。在此,当该高度H1为0时,即成为第一实施例(图1A)的构型。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3,图3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卡接部123为凹入结构,且该一卡接部123设置于该柱状体12的径向侧边。该第二卡接部143为凸出的结构,且设置于该扣合件14下端的内部。因此该第一卡接部123与该第二卡接部143形状吻合而可互相卡扣、结合。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4,图4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卡接部123的剖面呈三角形的凹入结构,该第二卡接部143的剖面呈三角形的凸出结构(taper-type),因此该第一卡接部123与该第二卡接部143形状吻合而可互相卡扣、结合。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5,图5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卡接部123的剖面呈三角形的凸出结构(taper-type),该第二卡接部143的剖面呈三角形的凹入结构,因此该第一卡接部123与该第二卡接部143形状吻合而可互相卡扣、结合。
<第六实施例>
请参阅图6,图6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牙冠单元16,其第一套入孔161的轴向A3与该第二套入孔162的轴向A4夹有一角度θ,因此,该牙冠单元16及该扣合件14均以垂直方式设置,但该扣合件14下方的柱状体12却以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来与该牙冠单元16互相结合。此一状况适用于植牙平面非呈水平,或是植牙位置非处于骨脊(ridge)位置的状况。
<第七实施例>
请参阅图7,图7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柱状体12的轴向A1呈倾斜设置,该第一耦接部121的轴向A2则呈垂直方向设置,因此,该穿设孔122沿该第一耦接部121轴向A2的方向(即垂直方向)而穿越该柱状体12,使得该穿设孔122从该柱状体12的径向侧边(柱状体12的左边)穿出。如图7所示,当该螺丝11将该柱状体12固锁至该植牙体9时,该柱状体12的外观上即呈倾斜状,故可允许该牙冠单元16以倾斜的方式结合在该柱状体12的上;如此一来,该牙冠单元16在该牙龈81与牙槽骨82的上,亦呈现倾斜状设置。
<第八实施例>
请参阅图8A~图8C,图8A~图8C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8A及其放大图所示,该柱状体(12)周边设置有密封垫(18),当该柱状体(12)的第一耦接部(121)与该植牙体(9)相结合或耦接时(亦即该柱状体12与该植牙体9互相结合时),该密封垫(18)即可抵顶周边的牙龈(81),防止食物或残馇进入植牙体9、牙槽骨82或牙龈81周边的间隙S内,导致食物残馇堆积、腐臭、甚至引发蛀牙。在本实施例中,该密封垫18为可分离式的结构,其较佳的例子为O形环(O-ring);再来,该柱状体(12)的径向测边包括有一安置部(124),该安置部(124)为内凹形式,因此可以容置该密封垫(18),防止该密封垫18脱落、掉落或分离。
此外,如图8B所示,该穿置部124也可以是凸出的形式。如此一来,当该密封垫18由上而下套入至该柱状体12的周边时,即可被该安置部124托抵,使该安置部124抵顶于该密封垫18的下方,进而让该密封垫18固定于特定位置或特定高度上。
还有,如图8C所示,该密封垫18与该柱状体1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如此一来,可以方便牙科医师直接使用该具有密封垫18的柱状体12,减少再安装、再安置该密封垫18的步骤(如图8A、8B的实施例所示),因此具有较为简便的功能。
<第九实施例>
请参阅图9,图9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牙冠单元(16)最下缘,直接抵接于或抵顶该植牙体(9)。如此一来,当牙龈81萎缩或者厚度变薄时,该柱状体12不会外露,因此,从牙冠单元16的外部就不会看见该柱状体12(一般而言,该柱状体12、植牙基台、abutment为金属制,呈现黑色)的原始颜色,因此具有美观的效果。
<第十实施例>
请参阅图10,图10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上述第一至第九实施例,均是使用于单颗植牙的状况。本实施例则是介绍该植牙基台套件1使用于两颗植牙的状况,如图10所示,该植牙基台套件1可以包括有两个植牙体9、两个螺丝11、两个柱状体12、两个牙冠单元16及两个扣合件14,且,两个牙冠单元16互相邻接。在此,个别植牙体9、螺丝11、柱状体12、牙冠单元16、扣合件14的结合方式或相对应的空间关系,可以使用前述的任一种结合方式,故不再赘述。
另外,当病患需使用多颗植牙(超出三颗以上)的状况,亦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1,亦即,如图10所示,将多个牙冠单元16互相依顺序逐一连接,即可将该植牙基台套件1使用于种植多颗牙齿的状况。
<第十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1,图11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还可以制作成「牙桥」的形式;如图11所示,该植牙基台套件1包括有两牙冠单元16,两牙冠单元16之间设置一桥接体84,使该桥接体84连接于两牙冠单元16的左、右侧边。一般而言,该桥接体84的轮廓大致上与真牙的外形轮廓相仿或类似。如此,本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1亦可以达到前述功效。
<第十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2,图12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牙桥」所涵盖的缺牙范围更大,因此,可以在两牙冠单元16之间设置多个桥接体84,且,多个桥接体84依序逐一相接,如此一来,该植牙基台套件1即可适用于大范围缺牙的状况。
<第十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3,图13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3所示,当缺牙的范围更大,例如半口无牙或全口无牙的状况,仅使用两个植牙体9、两个螺丝11、两个柱状体12、两个牙冠单元16及两个扣合件14,可能不足以支撑全口、半口的咬合力量或啮咀力量。因此,本实施例可以使用多个植牙体9、多个螺丝11、多个柱状体12、多个牙冠单元16及多个扣合件14(本实施例绘示出三个,用以示意),并选择性地在相邻两牙冠单元16之间设置至少一桥接体84。其中,该桥接体84设置的位置或数目考量,可以依照病患牙槽骨82密度分布的不同或形状轮廓分布的不同,而将该植牙体9植入在密度较高、骨量较多的部位;亦即,本实施例的植牙基台套件1可以配合植牙体9植入的位置,而相对应地设置不同尺寸、不同宽窄或不同数目的桥接体84,以满足不同状况的口腔条件。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1,无需利用传统的黏胶来黏住牙冠与植牙基台,即可利用扣合、卡合的方式来将牙冠单元16安装在植牙基台(即柱状体12)上;不用黏胶,代表着安装作业较为快速、简便,而且不会有黏胶溢流而沾黏住牙龈81的困扰,十分方便。此外,如果需要重新取出或重新制作新的牙冠单元16时,也可以简易地将该牙冠单元16与该柱状体12互相分离。还有,该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1更可以选择性地加装垫圈17,使病人在植牙完成后可以具有仿真牙的效果,因此牙科病患的接受度较高;而且,病患在植牙后口水比较不会渗入牙冠或植牙体周边的微小隙缝,当牙龈萎缩时也不致于露出植牙基台的金属原色,影响美观。最后,该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1可以适用于单颗植牙、多颗植牙、牙桥、全口无牙或半口无牙的植牙状况,非常具有应用潜力。
本实用新型以实施例说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专利权利范围。其专利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及其等同领域而定。凡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专利精神或范围内,所作的更动或润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设计,且应包含在下述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能够活动地结合于至少一植牙体(9)上,该植牙体(9)包括有一内螺纹部(98),该植牙基台套件(1)包括:
至少一螺丝(11),包括有一外螺纹部(118),该外螺纹部(118)与该植牙体(9)的内螺纹部(98)能够互相结合;
至少一柱状体(12),包括有一第一耦接部(121)、一穿设孔(122)及一第一卡接部(123),该第一耦接部(121)及该第一卡接部(123)分别位于该柱状体(12)的相异两端,该第一耦接部(121)能够分离地与该植牙体(9)相结合或耦接,该穿设孔(122)穿越该柱状体(12);
至少一牙冠单元(16),包括有一第一套入孔(161)及一第二套入孔(162),该第一套入孔(161)及该第二套入孔(162)互相连接,且分别导通至该牙冠单元(16)的相异两端;
至少一扣合件(14),包括有一第二卡接部(143),该第二卡接部(143)与该柱状体(12)的第一卡接部(123)能够互相卡合;
其中,该螺丝(11)能够活动地穿越该穿设孔(122)而使该外螺纹部(118)与该植牙体(9)的内螺纹部(98)相结合,并使该螺丝(11)抵顶于该穿设孔(122)内,该柱状体(12)的第一卡接部(123)能够分离地置于该第一套入孔(161)内,该扣合件(14)能够分离地置于该第二套入孔(162)内,该第一卡接部(123)、第二卡接部(143)能够在该第一套入孔(161)内、第二套入孔(162)内分解或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穿设孔(122)沿该柱状体(12)的轴向(A1)或沿该第一耦接部(121)的轴向(A2)而穿越该柱状体(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入孔(161)的轴向(A3)与该第二套入孔(162)的轴向(A4)夹有一角度(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该扣合件(14)位于该第二套入孔(162)内呈紧配合状态,或者该扣合件(14)能够选择性地被固设或抵顶于该第一套入孔(161)内或第二套入孔(162)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套入孔(162)的直径(D2)大于该第一套入孔(161)的直径(D1),当该第一卡接部(123)与该第二卡接部(143)互相结合时,该扣合件(14)抵顶于该第一套入孔(161)的端部周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套入孔(162)的直径(D2)小于该第一套入孔(161)的直径(D1),当该第一卡接部(123)与该第二卡接部(143)互相结合时,该扣合件(14)抵顶于该第一套入孔(161)的端部周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该植牙基台套件(1)更包括有一垫圈(17),该垫圈(17)能够活动地设置于该第二套入孔(162)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接部(123)、第二卡接部(143)互相结合时,该扣合件(14)包覆该柱状体(12)的端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该植牙体(9)、螺丝(11)、柱状体(12)、牙冠单元(16)及扣合件(14)的数目为多个,相异牙冠单元(16)之间选择性地设置有至少一桥接体(84),该桥接体(84)连接于该牙冠单元(16)的侧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牙冠单元(16)下缘抵接或抵顶该植牙体(9)。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该柱状体(12)周边设置有至少一能够分离设置或一体成型的密封垫(18),当该柱状体(12)的第一耦接部(121)与该植牙体(9)相结合或耦接时,该密封垫(18)抵顶周边的牙龈(81)。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柱状体(12)周边包括有至少一安置部(124),该安置部(124)托抵或容置该密封垫(18)。
CN201520068197.2U 2015-01-30 2015-01-30 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55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8197.2U CN204655154U (zh) 2015-01-30 2015-01-30 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8197.2U CN204655154U (zh) 2015-01-30 2015-01-30 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55154U true CN204655154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25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6819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55154U (zh) 2015-01-30 2015-01-30 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5515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7277A (zh) * 2015-03-30 2016-10-12 李世镐 连接螺栓锁紧用具
CN108888370A (zh) * 2018-07-19 2018-11-27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设置有多段螺纹的牙种植体
CN109009507A (zh) * 2018-08-07 2018-12-1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氧化锆基台
CN112515793A (zh) * 2019-09-19 2021-03-19 张家昌 植牙套件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7277A (zh) * 2015-03-30 2016-10-12 李世镐 连接螺栓锁紧用具
CN108888370A (zh) * 2018-07-19 2018-11-27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设置有多段螺纹的牙种植体
CN108888370B (zh) * 2018-07-19 2020-11-24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设置有多段螺纹的牙种植体
CN109009507A (zh) * 2018-08-07 2018-12-1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氧化锆基台
CN109009507B (zh) * 2018-08-07 2023-08-0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氧化锆基台
CN112515793A (zh) * 2019-09-19 2021-03-19 张家昌 植牙套件
CN112515793B (zh) * 2019-09-19 2024-04-12 张家昌 植牙套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9275B2 (en) Temporary abutment with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features and provisionalization features
US7018207B2 (en) Dental implant analog having retention groove for soft tissue modeling
US20210212804A1 (en) Overdenture and Dental Implant Framework
US7632095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dental prosthesis
EP2699194B1 (en) Healing abutment system for bone contouring
KR101539089B1 (ko) 3d 프린터를 이용한 치과용 임플란트 보철물 제조 방법
CN204655154U (zh) 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
WO2011112454A4 (en) Custom linkable imaging and multifunctional tray
US8764445B1 (en) Dental appliance
Faria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ccuracy of different transfer impression techniques for multiple implants
CN113262061A (zh) 种植牙愈合扫描多功能基台及其操作方法和专用携带器
KR101571759B1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 장치
US1044901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a dental implant
de Faria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ccuracy of different transfer impression techniques for multiple implants
TWM501836U (zh) 扣入式植牙基台套件
US20240008961A1 (en) Protective shield for dental implant
WO2021046629A1 (en) Custom abutment system for a dental implant and a dental prosthesis
KR20140030369A (ko) 임플란트 보철 부품세트 및 그를 이용한 인공치관의 제작방법
KR102383540B1 (ko) 크라운과 힐링 어버트먼트에 체결 가능한 임플란트용 인서트 유지 보호캡
CN216148247U (zh) 种植牙愈合扫描多功能基台
Vinayagavel et al. Cusil like denture-case report
Li et al. A Novel Functional Pressure Impression Procedure for Distal-Extension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AU2015201244B2 (en) Temporary abutment with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features and provisionalization features
KR200425035Y1 (ko) 의치(義齒)의 의치근(義齒根)개량구조
KR101375157B1 (ko) 견치용 힐링 어버트먼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02

Address after: Taiwan, Chiayi, China

Patentee after: Huang Yicuan

Address before: Taichung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Lin Zheny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06

Address after: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Co-patentee after: Cai Songqi

Patentee after: Lin Zhen Yi

Co-patentee after: Zheng Wenzheng

Address before: Taiwan, Chiayi, China

Patentee before: Huang Yi Cu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31

Address after: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Zhishimei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Co-patentee before: Cai Songqi

Patentee before: Lin Zhenyi

Co-patentee before: Zheng Wenzh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