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53171U - 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 Google Patents

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53171U
CN204653171U CN201520341029.6U CN201520341029U CN204653171U CN 204653171 U CN204653171 U CN 204653171U CN 201520341029 U CN201520341029 U CN 201520341029U CN 204653171 U CN204653171 U CN 204653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arc
flexible piece
drive unit
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410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鑫
虎保鹏
张江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3410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53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53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5317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温棚框架,包括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驱动装置、柔性件及用于与固定第二薄膜的薄膜拖动件,通过结构简单的薄膜拖动件、柔性件与薄膜固定梁的弧形下弦梁上的固定槽的配合,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实现第二薄膜的打开与收起,同时第二薄膜是在薄膜拖动件的带动下自然弯曲折叠在一起,进而避免第二薄膜的磨损,保证了薄膜使用寿命不会因磨损而降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温室大棚。

Description

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现有的薄膜温室为设有三面土墙的薄膜温室(俗称阳光温室)或双层充气型拱形薄膜温室。
虽然阳光温室普及面广、保温蓄热性能较好,但因其工程周期长、土地利用率低、通风性能差等固有弊病,须有更先进的温室所替代。充气型拱形薄膜温室由于无法设置开启装置、密封要求高、很难进行内部通风等弊病,因此很少被推广。没有顶部开启装置的拱形温室,较难排除聚集在顶部的污浊空气,无法实现热压自然通风。
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1220344283.8、名称为驼峰式双层钢骨架内保温薄膜温室的中国专利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温室由钢骨架与保温材料、卷膜、卷被机构组成,骨架由外层骨架与内层骨架组合而成,其中外层骨架的顶部设有凸起的驼峰式拱梁,驼峰式拱梁的底部设有卷曲薄膜的卷膜机构,外层骨架侧部设有部卷膜机构,内层骨架的顶部设有保温被,卷被机构,保温被下面设有覆盖薄膜、薄膜卷膜机构,内层骨架的侧部设有薄膜卷膜机构、裙部薄膜,根据温室内部气候的需要,方便的开或关闭设定的保温膜或保温被。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设置多个卷膜机构、卷被机构,致使整个温室的结构变得复杂,增加了建设成本;使用卷膜机构进行卷膜的过程中,会磨损或者损坏薄膜,降低薄膜使用寿命,进而增加温室的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保证薄膜使用寿命的温棚框架。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保证薄膜使用寿命的温室大棚。
一种温棚框架,包括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驱动装置、柔性件及用于与固定第二薄膜的薄膜拖动件,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平行设置,驱动装置与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固定连接,薄膜固定梁包括弧形上弦梁、弧形下弦梁、卡簧、支撑筋,弧形上弦梁、弧形下弦梁通过支撑筋相对固定,弧形上弦梁位于弧形下弦梁上方;弧形上弦梁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延伸方向与弧形上弦梁两端延伸的方向相同,通过卡簧将部分第一薄膜卡入在弧形上弦梁的固定槽中,以将第一层薄膜固定在弧形上弦梁上;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延伸方向与弧形下弦梁两端延伸的方向相同,驱动装置固定在其中一个弧形下弦梁上,且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两个弧形下弦梁垂直,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固定连接,且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能够相对转动,每个弧形下弦梁的固定槽中安装薄膜拖动件,且薄膜拖动件在固定槽中能够滑动,薄膜拖动件上设置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每个弧形下弦梁上远离驱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柔性件导向件,柔性件的数量与柔性件导向件的数量相对应,柔性件的一端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后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的位于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中的部分与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柔性件的另一端穿过柔性件导向件换向后再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二通孔,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二通孔的柔性件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的两端的缠绕方向相反,驱动装置的转轴端在旋转的过程中卷、放柔性件的两端,以使薄膜拖动件在每个弧形下弦梁的固定槽中滑动,以使薄膜拖动件带动第二薄膜展开或折起。
优选的,温棚框架还包括弦梁固定件,弦梁固定件与弧形下弦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弦梁固定件与弧形下弦梁垂直;柔性件导向件包括定滑轮、固定件,固定件穿过定滑轮的轴孔后,固定件的两端与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柔性件通过定滑轮导向后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
优选的,薄膜拖动件包括滑动件、弧形卡套,滑动件包括滑动底座及设置在滑动底座上的与弧形卡套相配合的弧形凸起部,以通过弧形卡套与弧形凸起部相配合将部分第二薄膜与薄膜拖动件固定。
优选的,滑动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平行的卡槽,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上的固定槽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从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的两长边向下弯折延伸预定高度的两侧壁后,再从两侧壁的自由端相对弯折后延伸的两卡持壁,两卡持壁之间具有间隙,固定槽的两个卡持壁对应的卡入滑动底座的两侧的卡槽中,弧形凸起部位于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的下方。
一种温室大棚,包括温棚框架、第一薄膜、第二薄膜及与温棚框架连接的后墙,温棚框架包括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驱动装置、柔性件及用于与固定第二薄膜的薄膜拖动件,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平行设置,驱动装置与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固定连接,薄膜固定梁包括弧形上弦梁、弧形下弦梁、卡簧、支撑筋,弧形上弦梁、弧形下弦梁通过支撑筋相对固定,弧形上弦梁位于弧形下弦梁上方;弧形上弦梁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延伸方向与弧形上弦梁两端延伸的方向相同,通过卡簧将部分第一薄膜卡入在弧形上弦梁的固定槽中,以将第一层薄膜固定在弧形上弦梁上;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延伸方向与弧形下弦梁两端延伸的方向相同,驱动装置固定在其中一个弧形下弦梁上,且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两个弧形下弦梁垂直,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固定连接,且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能够相对转动,每个弧形下弦梁的固定槽中安装薄膜拖动件,且薄膜拖动件在固定槽中能够滑动,薄膜拖动件上设置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每个弧形下弦梁上远离驱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柔性件导向件,柔性件的数量与柔性件导向件的数量相对应,柔性件的一端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后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的位于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中的部分与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柔性件的另一端穿过柔性件导向件换向后再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二通孔,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二通孔的柔性件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的两端的缠绕方向相反,驱动装置的转轴端在旋转的过程中卷、放柔性件的两端,以使薄膜拖动件在每个弧形下弦梁的固定槽中滑动,以使薄膜拖动件带动第二薄膜展开或折起。
优选的,温棚框架还包括弦梁固定件,弦梁固定件与弧形下弦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弦梁固定件与弧形下弦梁垂直;柔性件导向件包括定滑轮、固定件,固定件穿过定滑轮的轴孔后,固定件的两端与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柔性件通过定滑轮导向后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
优选的,薄膜拖动件包括滑动件、弧形卡套,滑动件包括滑动底座及设置在滑动底座上的与弧形卡套相配合的弧形凸起部,以通过弧形卡套与弧形凸起部相配合将部分第二薄膜与薄膜拖动件固定。
优选的,滑动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平行的卡槽,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上的固定槽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从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的两长边向下弯折延伸预定高度的两侧壁后,再从两侧壁的自由端相对弯折后延伸的两卡持壁,两卡持壁之间具有间隙,固定槽的两个卡持壁对应的卡入滑动底座的两侧的卡槽中,弧形凸起部位于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的下方。
优选的,后墙包括保温墙、设置在温室大棚内的蓄热装置及风机,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墙体及设置在蓄热墙体内的传热管,传热管的一端与风机的排气口连接,传热管的另一端与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连通,风机的进气口将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内的热空气吸入,并通过风机的排气口将热空气连续不断的输送至传热管中,传热管将热空气的热量传递给蓄热墙体,以实现蓄热。
优选的,薄膜固定梁中的弧形上弦梁、弧形下弦梁的一端与保温墙固定连接,薄膜固定梁中的弧形上弦梁、弧形下弦梁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驱动装置靠近保温墙;传热管为蛇形管,蓄热墙体与保温墙的形状相对应,蓄热墙体与保温墙相接触,蓄热墙体采用蓄热砖砌成,保温墙为彩钢复合板;温室大棚还包括处理装置、设置在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传感器,处理装置与温度传感器及风机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受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并产生对应的温度信号,处理装置用于采集温度传感器产生的温度信号,并根据采集的温度信号产生对应的当前温度值,并将产生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的基准温度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风机工作,处理装置在比较出当前温度值不小于预设的基准温度值时,控制风机开始工作。
上述温室大棚及温棚框架,第一薄膜与弧形上弦梁固定,驱动装置固定在其中一个弧形下弦梁上,且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两个弧形下弦梁垂直,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固定连接,且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能够相对转动,每个弧形下弦梁的固定槽中安装薄膜拖动件,每个弧形下弦梁上远离驱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柔性件导向件,柔性件的一端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后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的位于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中的部分与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柔性件的另一端穿过柔性件导向件换向后再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二通孔,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二通孔的柔性件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的两端的缠绕方向相反,驱动装置的转轴端在旋转的过程中卷、放柔性件的两端,薄膜拖动件在每个弧形下弦梁的固定槽中滑动,以使薄膜拖动件带动第二薄膜展开或折起,如此通过结构简单的薄膜拖动件、柔性件与弧形下弦梁上的固定槽的配合,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实现第二薄膜的打开与收起,同时第二薄膜是在薄膜拖动件的带动下自然弯曲折叠在一起,进而避免第二薄膜的磨损,保证了薄膜使用寿命不会因磨损而降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中温棚框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图1中薄膜拖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温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温室大棚10、温棚框架20、薄膜固定梁21、弧形上弦梁210、固定槽2100、弧形下弦梁211、固定槽2110、柔性件导向件2111、定滑轮21110、固定件21111、支撑筋213、驱动装置22、转轴端220、柔性件23、薄膜拖动件24、第一通孔240、第二通孔241、滑动件242、滑动底座2420、弧形凸起部2421、卡槽2422、弧形卡套243、弦梁固定件25、后墙30、保温墙31、蓄热装置32、蓄热墙体320、传热管321、风机33、第一薄膜40、第二薄膜50、处理装置60、温度传感器7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及图2,温室大棚10温棚框架20、第一薄膜40、第二薄膜50及与温棚框架20连接的后墙30。
温棚框架20包括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21、驱动装置22、柔性件23及用于与固定第二薄膜50的薄膜拖动件24,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21平行设置,驱动装置22与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21固定连接,薄膜固定梁21包括弧形上弦梁210、弧形下弦梁211、卡簧(图中未示出)、支撑筋213,弧形上弦梁210、弧形下弦梁211通过支撑筋213相对固定,弧形上弦梁210位于弧形下弦梁211上方;弧形上弦梁210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槽2100,固定槽2100的延伸方向与弧形上弦梁210两端延伸的方向相同,通过卡簧将部分第一薄膜40卡入在弧形上弦梁210的固定槽2100中,以将第一层薄膜50固定在弧形上弦梁210上;弧形下弦梁211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槽2110,固定槽2110的延伸方向与弧形下弦梁211两端延伸的方向相同,驱动装置22固定在其中一个弧形下弦梁211上,且驱动装置22的转轴端220与两个弧形下弦梁211垂直,驱动装置22的转轴端220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211固定连接,且驱动装置22的转轴端220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211能够相对转动,每个弧形下弦梁211的固定槽2110中安装薄膜拖动件24,且薄膜拖动件24在固定槽2110中能够滑动,薄膜拖动件24上设置第一通孔240、第二通孔241,每个弧形下弦梁211上远离驱动装置22的一端设置有柔性件导向件2111,柔性件23的数量与柔性件导向件2111的数量相对应,柔性件23的一端穿过薄膜拖动件24的第一通孔240后与驱动装置22的转轴端220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23的位于薄膜拖动件24的第一通孔240中的部分与薄膜拖动件24的第一通孔240的内壁固定连接,柔性件23的另一端穿过柔性件导向件2111换向后再穿过薄膜拖动件24的第二通孔241,穿过薄膜拖动件24的第二通孔241的柔性件23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22的转轴端220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23的两端的缠绕方向相反,驱动装置22的转轴端220在旋转的过程中卷、放柔性件23的两端,以使薄膜拖动件24在每个弧形下弦梁211的固定槽2110中滑动,以使薄膜拖动件24带动第二薄膜50展开或折起。其中,薄膜拖动件2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来设计,仅将与驱动装置22最近的薄膜拖动件24的第一通孔240的内壁与柔性件23固定连接,如此,通过与驱动装置22最近的薄膜拖动件24推动其他薄膜拖动件24向远离驱动装置22的方向运动,以折起;与驱动装置22最近的薄膜拖动件24向靠近驱动装置22 的方向运动时,与驱动装置22最近的薄膜拖动件24拖动第二薄膜50、其他薄膜拖动件24引导第二薄膜50以使第二薄膜50展开。
后墙30包括保温墙31、设置在温室大棚10内的蓄热装置32及风机33,蓄热装置32包括蓄热墙体320及设置在蓄热墙体320内的传热管321,传热管321的一端与风机33的排气口连接,传热管321的另一端与温室大棚10连通,风机33的进气口将温室大棚10内的热空气吸入,并通过风机33的排气口将热空气连续不断的输送至传热管321中,传热管321将热空气的热量传递给蓄热墙体320,以实现蓄热。其中,薄膜固定梁21中的弧形上弦梁210、弧形下弦梁211的一端与保温墙31固定连接,薄膜固定梁21中的弧形上弦梁210、弧形下弦梁211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驱动装置22靠近保温墙31。传热管321可为蛇形管,蓄热墙体320与保温墙31的形状相对应,蓄热墙体320与保温墙31相接触,蓄热墙体320采用蓄热砖砌成,保温墙31可以为彩钢复合板;温室大棚10还包括处理装置60、设置在温室大棚10内的温度传感器70,处理装置60与温度传感器70及风机33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70用于感受温室大棚10内的温度,并产生对应的温度信号,处理装置60用于采集温度传感器70产生的温度信号,并根据采集的温度信号产生对应的当前温度值,并将产生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的基准温度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风机33工作。例如,处理装置60在比较出当前温度值小于预设的基准温度值时,控制风机进入待机状态;处理装置60在比较出当前温度值不小于预设的基准温度值时,控制风机33开始工作,以将温室大棚10内的热空气输送到蓄热墙体320内的传热管321后,再从传热管321的另一端排出到温室大棚10内,如此实现温室大棚10内的热空气持续的将热量传送给蓄热墙体320。为了提高传热管321内的热空气在传热管321的滞留时间,风机33的进气口的内径、传热管321的与风机33的排气口连接的一端的内径大于传热管321的另一端的内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温棚框架20还包括弦梁固定件25,弦梁固定件25与弧形下弦梁2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弦梁固定件25与弧形下弦梁211垂直;柔性件导向件2111包括定滑轮21110、固定件21111,固定件21111穿过定滑轮21110的轴孔后,固定件21111的两端与弧形下弦梁2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柔性件23通过定滑轮21110导向后与驱动装置22的转轴端220缠绕固定连接;请参看图3,薄膜拖动件24包括滑动件242、弧形卡套243,滑动件242包括滑动底座2420及设置在滑动底座2420上的与弧形卡套243相配合的弧形凸起部2421,以通过弧形卡套243与弧形凸起部2421相配合将部分第二薄膜50与薄膜拖动件24固定,其中,滑动底座2420的两侧设置有平行的卡槽2422,弧形下弦梁211的下表面上的固定槽2110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从弧形下弦梁211的下表面的两长边向下弯折延伸预定高度的两侧壁后,再从两侧壁的自由端相对弯折后延伸的两卡持壁,两卡持壁之间具有间隙,固定槽2110的两个卡持壁对应的卡入滑动底座2420的两侧的卡槽2422中,弧形凸起部2421位于弧形下弦梁211的下表面的下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请同时参看图4,弧形上弦梁210、弧形下弦梁211可以做成半圆形,驱动装置22设置在弧形下弦梁211的中部。

Claims (10)

1.一种温棚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驱动装置、柔性件及用于与固定第二薄膜的薄膜拖动件,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平行设置,驱动装置与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固定连接,薄膜固定梁包括弧形上弦梁、弧形下弦梁、卡簧、支撑筋,弧形上弦梁、弧形下弦梁通过支撑筋相对固定,弧形上弦梁位于弧形下弦梁上方;弧形上弦梁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延伸方向与弧形上弦梁两端延伸的方向相同,通过卡簧将部分第一薄膜卡入在弧形上弦梁的固定槽中,以将第一层薄膜固定在弧形上弦梁上;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延伸方向与弧形下弦梁两端延伸的方向相同,驱动装置固定在其中一个弧形下弦梁上,且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两个弧形下弦梁垂直,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固定连接,且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能够相对转动,每个弧形下弦梁的固定槽中安装薄膜拖动件,且薄膜拖动件在固定槽中能够滑动,薄膜拖动件上设置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每个弧形下弦梁上远离驱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柔性件导向件,柔性件的数量与柔性件导向件的数量相对应,柔性件的一端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后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的位于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中的部分与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柔性件的另一端穿过柔性件导向件换向后再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二通孔,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二通孔的柔性件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的两端的缠绕方向相反,驱动装置的转轴端在旋转的过程中卷、放柔性件的两端,以使薄膜拖动件在每个弧形下弦梁的固定槽中滑动,以使薄膜拖动件带动第二薄膜展开或折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棚框架,其特征在于:温棚框架还包括弦梁固定件,弦梁固定件与弧形下弦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弦梁固定件与弧形下弦梁垂直;柔性件导向件包括定滑轮、固定件,固定件穿过定滑轮的轴孔后,固定件的两端与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柔性件通过定滑轮导向后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棚框架,其特征在于:薄膜拖动件包括滑动件、弧形卡套,滑动件包括滑动底座及设置在滑动底座上的与弧形卡套相配合的弧形凸起部,以通过弧形卡套与弧形凸起部相配合将部分第二薄膜与薄膜拖动件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棚框架,其特征在于:滑动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平行的卡槽,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上的固定槽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从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的两长边向下弯折延伸预定高度的两侧壁后,再从两侧壁的自由端相对弯折后延伸的两卡持壁,两卡持壁之间具有间隙,固定槽的两个卡持壁对应的卡入滑动底座的两侧的卡槽中,弧形凸起部位于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的下方。
5.一种温室大棚,包括温棚框架、第一薄膜、第二薄膜及与温棚框架连接的后墙,温棚框架包括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驱动装置、柔性件及用于与固定第二薄膜的薄膜拖动件,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平行设置,驱动装置与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固定连接,薄膜固定梁包括弧形上弦梁、弧形下弦梁、卡簧、支撑筋,弧形上弦梁、弧形下弦梁通过支撑筋相对固定,弧形上弦梁位于弧形下弦梁上方;弧形上弦梁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延伸方向与弧形上弦梁两端延伸的方向相同,通过卡簧将部分第一薄膜卡入在弧形上弦梁的固定槽中,以将第一层薄膜固定在弧形上弦梁上;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延伸方向与弧形下弦梁两端延伸的方向相同,驱动装置固定在其中一个弧形下弦梁上,且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两个弧形下弦梁垂直,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固定连接,且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能够相对转动,每个弧形下弦梁的固定槽中安装薄膜拖动件,且薄膜拖动件在固定槽中能够滑动,薄膜拖动件上设置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每个弧形下弦梁上远离驱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柔性件导向件,柔性件的数量与柔性件导向件的数量相对应,柔性件的一端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后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的位于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中的部分与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柔性件的另一端穿过柔性件导向件换向后再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二通孔,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二通孔的柔性件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的两端的缠绕方向相反,驱动装置的转轴端在旋转的过程中卷、放柔性件的两端,以使薄膜拖动件在每个弧形下弦梁的固定槽中滑动,以使薄膜拖动件带动第二薄膜展开或折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温棚框架还包括弦梁固定件,弦梁固定件与弧形下弦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弦梁固定件与弧形下弦梁垂直;柔性件导向件包括定滑轮、固定件,固定件穿过定滑轮的轴孔后,固定件的两端与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柔性件通过定滑轮导向后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薄膜拖动件包括滑动件、弧形卡套,滑动件包括滑动底座及设置在滑动底座上的与弧形卡套相配合的弧形凸起部,以通过弧形卡套与弧形凸起部相配合将部分第二薄膜与薄膜拖动件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滑动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平行的卡槽,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上的固定槽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从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的两长边向下弯折延伸预定高度的两侧壁后,再从两侧壁的自由端相对弯折后延伸的两卡持壁,两卡持壁之间具有间隙,固定槽的两个卡持壁对应的卡入滑动底座的两侧的卡槽中,弧形凸起部位于弧形下弦梁的下表面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后墙包括保温墙、设置在温室大棚内的蓄热装置及风机,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墙体及设置在蓄热墙体内的传热管,传热管的一端与风机的排气口连接,传热管的另一端与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连通,风机的进气口将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内的热空气吸入,并通过风机的排气口将热空气连续不断的输送至传热管中,传热管将热空气的热量传递给蓄热墙体,以实现蓄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薄膜固定梁中的弧形上弦梁、弧形下弦梁的一端与保温墙固定连接,薄膜固定梁中的弧形上弦梁、弧形下弦梁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驱动装置靠近保温墙;传热管为蛇形管,蓄热墙体与保温墙的形状相对应,蓄热墙体与保温墙相接触,蓄热墙体采用蓄热砖砌成,保温墙为彩钢复合板;温室大棚还包括处理装置、设置在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传感器,处理装置与温度传感器及风机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受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并产生对应的温度信号,处理装置用于采集温度传感器产生的温度信号,并根据采集的温度信号产生对应的当前温度值,并将产生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的基准温度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风机工作,处理装置在比较出当前温度值不小于预设的基准温度值时,控制风机开始工作。
CN201520341029.6U 2015-05-25 2015-05-25 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53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41029.6U CN204653171U (zh) 2015-05-25 2015-05-25 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41029.6U CN204653171U (zh) 2015-05-25 2015-05-25 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53171U true CN204653171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23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41029.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53171U (zh) 2015-05-25 2015-05-25 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531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3871A (zh) * 2015-05-25 2015-08-05 金鑫 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CN108045749A (zh) * 2017-11-30 2018-05-18 沈阳航天新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大型设备的被动式遮蔽系统
CN109197266A (zh) * 2018-09-10 2019-01-15 巢湖市聚汇遮阳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遮阳网安装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3871A (zh) * 2015-05-25 2015-08-05 金鑫 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CN104813871B (zh) * 2015-05-25 2017-05-24 宁夏新起点现代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CN108045749A (zh) * 2017-11-30 2018-05-18 沈阳航天新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大型设备的被动式遮蔽系统
CN109197266A (zh) * 2018-09-10 2019-01-15 巢湖市聚汇遮阳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遮阳网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3871A (zh) 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CN205658089U (zh) 一种新型自动化全日光培养室
CN204653171U (zh) 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CN203692050U (zh) 一种新型温室大棚
CN204069942U (zh) 用于周年栽培叶菜类蔬菜的温室
CN206525247U (zh) 温室大棚
CN106922437A (zh) 新型越冬大棚
CN103190312B (zh) 高寒地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
CN104737854A (zh) 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
CN205584914U (zh) 一种爬升式温室侧面遮阳及保温装置
CN206564950U (zh) 新型越冬大棚
CN203523438U (zh) 一种高效育苗大棚
AU2020102923A4 (en) A Dendrobium planting greenhouse with automatic defogging function
CN109258238A (zh) 一种温室大棚保温被用收卷装置
CN202799776U (zh) 一种温室大棚
CN205682007U (zh) 新型冬季育苗大棚
CN203985284U (zh) 一种蔬菜大棚遮阳布收放机构
CN205648530U (zh) 一种双拱实用连栋温室大棚
CN214430512U (zh) 一种房建绿化屋顶
CN108633630A (zh) 一种种植香菇的温控大棚
CN204837282U (zh) 温室大棚薄膜收卷装置
CN204047374U (zh) 一种新型蔬菜大棚
CN204203818U (zh) 远程温室环境调节系统
CN207054229U (zh) 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CN207054228U (zh) 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5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