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49778U - 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49778U
CN204649778U CN201520177233.9U CN201520177233U CN204649778U CN 204649778 U CN204649778 U CN 204649778U CN 201520177233 U CN201520177233 U CN 201520177233U CN 204649778 U CN204649778 U CN 204649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gate
measured
controlled switch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772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Qingd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Qingd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Qingd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5201772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49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49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49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解决了现有测量方式中测量使用三相异频电源体积较大灵活性不足、试验效率低的技术问题,特别适用于电网输电线路参数测量。本实用新型使用单相异频电源作为外部电源,同时使用电压互感器PT1、PT2、PT3、大电流互感器CT1、CT2、CT3、小微电流互感器CT4、CT5、CT6和12只交流接触器K1-K12构成电路结构,12只接触器在外部逻辑控制下,可完成全部试验过程所需的试验接线切换,而无需人工干预。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网的高速发展,新建高压输电线路越来越多,路线参数需要进行测定以作为计算系统短路电流、继电保护整定、推算潮流分布和选择运行方式等的依据。输电线路参数的获得即可通过理论计算,也可通过现场试验测定。但由于理论计算中各种条件假设造成的计算偏差,理论计算不能取代现场试验测定。利用现场试验进行线路参数测定的一般方法是通过外部电源向三相线路注入电流,利用测得的电压和电流计算获得相应线路参数值。为减少外部电磁干扰对线路参数测试结果影响,采用与工频50Hz具有明显差异(例如40Hz和60Hz)的三相异频电源作为外部激励电源进行线路参数测试可有效避开其它线路工频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的影响,该方法从而获得了广泛应用。
在中国专利文献203630241U中公开了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试与测试接线切换一体化装置,通过将接触器、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互感器与三相电源及上位机相连接,实现保证安全且自动切换接线的目的。但是,由于该方案中使用三相异频电源进行参数测试,而三相异频电源除对外提供异频电流外,还需能够接纳现场测试中遇到的幅值较大的工频感应电流,造成其额定容量较大,从而导致其体积较大,灵活性不足。同时,由于线路参数测试项目的多样性,各表计间的连接复杂,测量不同的参数时需改变测量接线及仪表接线,测试试验繁琐,试验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测量方式中测量使用异频电源体积较大灵活性不足、试验效率低的问题,从而提出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包括:单相异频电源,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一端通过电流互感器CT1和可控开关K1连接待测线路的A相接线端;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一端还连接可控开关K11的一端,所述可控开关K11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可控开关K8、K9、K10分别与电流互感器CT4、CT5、CT6的输入端连接,电流互感器CT4的输出端通过可控开关K12连接待测线路的A相接线端,所述电流互感器CT5、CT6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待测线路的B相接线端和C相接线端。
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二端分别通过可控开关K5、K6、K7连接电流互感器CT4、CT5、CT6的输入端。
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二端还分别通过可控开关K2、K3连接电流互感器CT2、CT3的输入端,所述电流互感器CT2、CT3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待测线路的B相接线端和C相接线端。
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电压互感器PT1,在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二端和待测线路的B相接线端之间设置有电压互感器PT2,在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二端和待测线路的C相接线端之间设置有电压互感器PT3。
优选地,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一端通过可控开关K4接地。
优选地,所述可控开关K1-K12为交流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与试验接线控制器连接,所述试验接线控制器为高速单片机或DSP。
优选地,所述电流互感器CT1、CT2、CT3为大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线路中较大的感性电流;所述电流互感器CT4、CT5、CT6为小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幅值较小的容性电流。
优选地,所述可控开关K1、K5、K6、K7、K11、K12为常闭开关。
优选地,所述可控开关K2、K3、K4、K8、K9、K10为常开开关。
优选地,所述可控开关K1-K12通过试验接线控制器自动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测量接线以及仪表接线一次完成,利用外部逻辑自动控制继电器,从而测量不同的参数时不需改变接线结构,测试试验简单,试验效率高。外部电源采用单相异频电源解决了现有测量方式中测量使用三相异频电源体积较大灵活性不足、试验效率低的技术问题,特别适用于电网输电线路参数测量。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框内为本实用新型的试验接线电路,其中A、B、C表示三相架空线路的引入端,CT表示电流互感器、PT表示电压互感器,用K表示接触器,作为可控开关使用。AC表示外部接入的单相异频电源。
本实施例中的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包括单相异频电源AC,该单相异频电源具有两个输出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输出交流电源。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一端通过电流互感器CT1和可控开关K1连接待测线路的A相接线端;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一端还连接可控开关K11的一端,所述可控开关K11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可控开关K8、K9、K10分别与电流互感器CT4、CT5、CT6的输入端连接,电流互感器CT4的输出端通过可控开关K12连接待测线路的A相接线端,所述电流互感器CT5、CT6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待测线路的B相接线端和C相接线端。
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二端分别通过可控开关K5、K6、K7连接电流互感器CT4、CT5、CT6的输入端。
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二端还分别通过可控开关K2、K3连接电流互感器CT2、CT3的输入端,所述电流互感器CT2、CT3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待测线路的B相接线端和C相接线端。
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电压互感器PT1,在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二端和待测线路的B相接线端之间设置有电压互感器PT2,在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二端和待测线路的C相接线端之间设置有电压互感器PT3。
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一端通过可控开关K4接地。为了提高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架空线路至少一侧处于接地状态。
所述可控开关K1-K12为交流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与接线实验控制器连接。此处的接线实验控制器可以控制上述K1-K12的自动切换,无需人为控制。
所述电流互感器CT1、CT2、CT3为大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线路中较大的感性电流;所述电流互感器CT4、CT5、CT6为小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幅值较小的容性电流。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控开关K1、K5、K6、K7、K11、K12选择为常闭开关。所述可控开关K2、K3、K4、K8、K9、K10为常开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共使用3只电压互感器PT,3只大电流互感器CT,3只小微电流互感器CT,12只接触器,测量接线以及仪表接线一次完成,利用外部逻辑自动控制继电器,从而测量不同的参数时不需改变接线结构,测试试验简单,试验效率高。试验接线控制器可利用高速单片机或DSP输出继电器逻辑动作,自动完成试验接线的切换,从而无需任何人工干预,实现自动分部测量。外部电源采用单相异频电源解决了现有测量方式中测量使用三相异频电源体积较大灵活性不足、试验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使用单相异频电源需要多次人工接线和多次切换的问题,一次接线即可,通过控制器来控制开关自动切换,进行参数测量。
利用单相异频电源通过分部测量线路参数各分量,然后对各分量合成的办法,理论上也可获得与三相异频电源测量同等的测量精度。本实用新型利用接触器在试验接线控制器的控制,试验接线控制器可利用高速单片机或DSP输出继电器逻辑动作,自动完成试验接线的切换,从而无需任何人工干预,实现自动分部测量。
一种采用单相异频电源完成三相架空线路参数测试的步骤为:一是线路对侧末端A相、B相和C相短路接地,完成线路电阻和感抗的测量;二是线路对侧末端开路,首端接外施电源,进行线路容抗测量。
在第一步线路电阻和感抗的测量中,至少需要进行3次试验接线切换,从而获得对应条件下的线路电压或电流。首先是B和C相线路对侧末端短路、首端开路条件下,A相线路施加电压,测量A相电流及B与C相线路的感应电压,得到第一组计算条件。然后是保持连接于A相的电源不动,B相线路接地短路,重新测量三相电压与电流,得到第二组计算条件;第三是A、B相接线保持不动,C相线路接地短路,重新测量三相电压与电流,得出第三组计算条件。
在第二步线路容抗的测量中,也需要至少3次试验接线切换。在线路对侧接地刀闸断开的前提下,首先在首端对三相线路施加同一电压,测量三相线路电压与电流,获得第一组计算条件;然后,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断开C相线路与电源的连接,将其短路接地。重新测量三相线路电压与电流,获得第二组计算条件;最后A相与C相接线保持不动,断开B相与电源的连接,将其接地短路。重新测量三相线路电压与电流,可获得第三组计算条件。通过上述2大步6小步的接线切换及相应试验即可获得计算三相线路参数所需的原始数据。
将上述切换过程应用于实施例1中的试验接线电路中。如图1所示,自动切换电路中可控开关的初始状态设置为可控开关K1、K11、K12闭合,可控开关K2、K3、K4闭合,可控开关K5、K6、K7闭合,可控开关K8、K9、K10断开。
线路阻抗和感抗电阻测量,步骤如下:
S11:将可控开关K1、K2、K3、K4、K5、K6、K7、K11、K12闭合,将可控开关K8、K9、K10断开。
S12:将可控开关K5、K6、K7断开,将可控开关K2、K3断开,升压,利用电压互感器PT1、PT2、PT3测量电压值,用电流互感器CT1测量电流值,降压回零。
S13:将可控开关K2闭合,升压,用电压互感器PT1、PT3测量电压值,利用电流互感器CT1、CT2测量电流值。
S14:将可控开关K3闭合,升压,用电压互感器PT1测量电压值,利用电流互感器CT1、CT2、CT3测量电流值。
S15:恢复初始状态。即可控开关K1、K11、K12闭合,可控开关K2、K3、K4闭合,可控开关K5、K6、K7闭合,可控开关K8、K9、K10断开。
线间容抗和对地容抗测量,步骤如下:
S21:将可控开关K1、K2、K3、K4,K5、K6、K7断开,将可控开关K8、K9、K10闭合;加压,利用电流互感器CT4、CT5、CT6测量线路电流,电压互感器PT1、PT2、PT3测量电压。
S22:将可控开关K6闭合,K9断开;加压,利用电流互感器CT4、CT5、CT6测量线路电流,电压互感器PT1、PT2、PT3测量电压,降压回零。
S23:将可控开关K7闭合,K10断开;加压,利用电流互感器CT4、CT5、CT6测量线路电流,电压互感器PT1、PT2、PT3测量电压,降压回零。
S24:将可控开关K1、K2、K3、K4、K5、K6、K7、K11、K12闭合,将可控开关K8、K9、K10断开,恢复初始状态。
通过上述六组计算条件即可获得计算三相线路参数所需的原始数据。上述可控开关K1-K12可选择交流接触器,通过接线实验控制器来自动控制其开断,无需手动接线和切换,从而降低对手工操作的技术要求,提高试验速度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利用接线试验控制器实现对接触器的控制从而自动完成试验接线的切换,无需任何人工干预,测量不同的参数时不需改变测量接线及仪表接线,简化了测试试验,有效缩短了试验时间,提高了试验效率。外部电源采用单相异频电源,体积较小,灵活性高,特别适用于电网输电线路参数测量,有效提高采用单相异频电源进行架空线路参数测量的效率和可靠性,具有较强的使用推广价值。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相异频电源,
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一端通过电流互感器CT1和可控开关K1连接待测线路的A相接线端;
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一端还连接可控开关K11的一端,所述可控开关K11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可控开关K8、K9、K10分别与电流互感器CT4、CT5、CT6的输入端连接,电流互感器CT4的输出端通过可控开关K12连接待测线路的A相接线端,所述电流互感器CT5、CT6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待测线路的B相接线端和C相接线端;
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二端分别通过可控开关K5、K6、K7连接电流互感器CT4、CT5、CT6的输入端;
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二端还分别通过可控开关K2、K3连接电流互感器CT2、CT3的输入端,所述电流互感器CT2、CT3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待测线路的B相接线端和C相接线端;
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电压互感器PT1,在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二端和待测线路的B相接线端之间设置有电压互感器PT2,在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二端和待测线路的C相接线端之间设置有电压互感器PT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相异频电源的第一端通过可控开关K4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K1-K12为交流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与试验接线控制器连接,所述试验接线控制器为高速单片机或DSP。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CT1、CT2、CT3为大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线路中较大的感性电流;所述电流互感器CT4、CT5、CT6为小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幅值较小的容性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K1、K5、K6、K7、K11、K12为常闭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K2、K3、K4、K8、K9、K10为常开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K1-K12通过试验接线控制器自动切换。
CN201520177233.9U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 Active CN204649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7233.9U CN204649778U (zh)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7233.9U CN204649778U (zh)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49778U true CN204649778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102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77233.9U Active CN204649778U (zh)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497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8021A (zh) * 2015-03-27 2015-07-2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及其测量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8021A (zh) * 2015-03-27 2015-07-2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及其测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8021B (zh) 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及其测量方法
CN103078316B (zh) 一种电网电压扰动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11126B (zh) 基于单相逆变电源的柔性切换系统的切换方法
CN103837765A (zh) 能馈型变流器功率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CN103915852A (zh) 一种基于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柔性切换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CN105720595A (zh) 一种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装置
CN108736495A (zh) 一种新型换相开关装置
Litrán et al.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alysis of a control strategy for a hybrid active filter
CN107634527A (zh) 一种治理配变台区三相不平衡的调节系统
CN103675535A (zh) 高压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试与测试接线切换一体化装置
CN205229411U (zh) 一种开关元件负载特性试验台
CN205583705U (zh) 一种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装置的主回路
CN204886200U (zh) 一种配电变压器三相不平衡电流检测补偿装置
CN204649778U (zh) 一种用于线路参数测量的试验接线电路
Mohammed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UPQC and L-UPQC based on a novel voltage detection algorithm
CN103956738B (zh) 一种兼具apf与svg功能的电池储能系统控制方法
CN103312188A (zh) 用于电力电子装置中电抗器性能测试的电源及其测试方法
CN203630241U (zh) 高压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试与测试接线切换一体化装置
CN203504183U (zh) 手动换相开关系统
CN105717361B (zh) 一种测量线间容抗和对地容抗的方法
CN104242326A (zh) 三相负荷平衡器
CN105896553A (zh) 一种智能三相分相无功补偿装置
CN204732875U (zh) 一种缺相保护装置
CN202817886U (zh) 不间断电源
CN207051354U (zh) 一种信号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Shoushan

Inventor after: Tan Bo

Inventor after: Liu Peng

Inventor after: Yin Yujuan

Inventor after: Lei Min

Inventor after: Sun Zhaochang

Inventor after: Cheng Mouquan

Inventor after: Zhong Liqiang

Inventor before: Jia Xu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