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37223U - 一种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37223U
CN204637223U CN201520318233.6U CN201520318233U CN204637223U CN 204637223 U CN204637223 U CN 204637223U CN 201520318233 U CN201520318233 U CN 201520318233U CN 204637223 U CN204637223 U CN 204637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uff
endo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182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3182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37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37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37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该气管导管包括管体、套囊、充气导管以及压力充气阀;套囊设置在靠近管体第一端开口处;套囊与压力充气阀通过充气导管连通,供气装置通过压力充气阀和充气导管给套囊充气;该气管导管还包括套囊压力指示装置,用于指示套囊压力。本实用新型通过套囊压力指示装置能简单、迅速的将套囊压力调整在20cmH2O~30cmH2O的安全范围,避免因套囊压力不达标造成漏气,影响通气效果,或者因套囊压力超标影响气管粘膜血液灌注,导致局部缺血等问题,这样使整个麻醉过程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导管,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建立人工气道型机械通气是全麻手术及救治呼吸衰竭等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而在建立人工气道型机械通气中,对导管套囊的科学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套囊管理对保证有效通气量、防止机械通气时气道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误吸、防止气体由上呼吸道反流、防止气道黏膜损伤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导管套囊压力成为套囊管理的核心点。
目前,临床麻醉工作中,全麻气管插入气管导管后,都是由麻醉医生凭经验为气管导管套囊充气的,即套囊压力都是根据麻醉医生的经验和感觉决定的,过于依赖人为因素。全麻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充气不足会导致漏气,影响通气效果,甚至出现口腔内分泌物、胃内返流物进入气道;而套囊压力过高可影响气管粘膜血液灌注,导致局部缺血,甚至诱发溃疡、出血及坏死,严重者可导致气管食管瘘,拔除气管导管后24h内患者出现咽喉痛、声音嘶哑、痰中带血的发生率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气管导管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在麻醉医生给气管导管的套囊进行充气时,给予有效提示、指导,使套囊内压力保持在可有效封闭气道的范围内;防止因套囊内压力不足或者是压力过大给患者带来危险与伤害;提高医疗领域治疗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包括管体、套囊、充气导管以及压力充气阀;套囊设置在靠近管体第一端开口处;套囊与压力充气阀通过充气导管连通,供气装置通过压力充气阀和充气导管给套囊充气;所述气管导管还包括套囊压力指示装置,用于指示套囊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充气导管的出气口分别和套囊压力指示装置、套囊连通,供气装置通过压力充气阀和充气导管给套囊压力指示装置和套囊同时充气,使套囊压力指示装置和套囊具有相同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所述套囊压力指示装置包括突出端,突出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力指示部、第二压力指示部和第三压力指示部,第一压力指示部指示套囊压力不达标,第二压力指示部指示套囊压力达标,第三压力指示部指示套囊压力超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套囊压力不达标时的压力为小于20cmH2O,套囊压力达标时的压力为20cmH2O~30cmH2O,套囊压力超标时的压力为大于30cmH2O。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第一压力指示部的外表面为白色,第二压力指示部的外表面为绿色,第三压力指示部的外表面为红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所述套囊压力指示装置为弹簧压力感应器,用于感应套囊压力的大小、驱动突出端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所述管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加强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加强丝沿管体的内表面螺旋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所述气管导管还包括吸痰导管,吸痰导管与气管导管一体连接;吸痰导管的吸痰口设置在套囊和管体第一端开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在吸痰导管的出痰口和吸痰口之间设置有负压吸引口,通过按压负压吸引口来吸痰;吸痰导管还包括出痰口封盖和负压吸引口封盖,出痰口封盖用于开闭出痰口,负压吸引口封盖用来开闭负压吸引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套囊压力指示装置能简单、迅速的将套囊压力调整在20cmH2O~30cmH2O的安全范围,避免因套囊压力不达标造成漏气,影响通气效果,或者因套囊压力超标影响气管粘膜血液灌注,导致局部缺血等问题,这样使整个麻醉过程更加安全;吸痰导管的设置既保证气道供养的连续性,又使得手术室空气环境更加优质;不仅让患者治疗的过程更安全卫生,而且可以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管导管的套囊压力指示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体  2、管体第一端  3、充气导管  4、套囊  5、压力充气阀6、套囊压力指示装置  7、吸痰口  8、吸痰导管  9、负压吸引口  11、出痰口  12、出气口  13、进气口  60、突出端  61、第一压力指示部  62、第二压力指示部  63、第三压力指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实施例一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该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套囊4、充气导管3以及压力充气阀5;其中,套囊4设置在靠近管体第一端2开口处;套囊4与压力充气阀5是通过充气导管3互相连通的,进而,医护人员可以使用供气装置,例如:打气针筒,通过压力充气阀5和充气导管3给套囊4充气。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还包括套囊压力指示装置6,用于指示套囊压力。
管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为管体深入人体气道的一端,第二端为管体位于人体气道外部的一端。套囊包括底端和顶端,底端比顶端离管体的第一端更近,顶端比底端离管体的第二端更近。
套囊设置在靠近管体第一端开口处是指:套囊的底端和管体的第一端开口的距离为1cm-4cm。
压力充气阀5具体地起到中间连接体的作用,供气装置通过压力充气阀5给套囊4充气。压力充气阀5包括出气端口,出气端口通过充气导管3与套囊4连通,压力充气阀5还包括进气端口,供气装置对准进气端口。压力充气阀5还包括第一管道、密封阀门和弹簧,密封阀门和弹簧设置在第一管道内,第一管道具有第一内径和第二内径。当密封阀门位于第一管道的第一内径处时,密封阀门的尺寸和第一管道的第一内径匹配,使压力充气阀不能进气和出气;当密封阀门位于第一管道的第二内径处时,密封阀门的尺寸小于第一管道的第二内径,使密封阀门与第一管道的第二内径之间具有缝隙、压力充气阀能够进气和出气。当人工施力后,气体通过进气端口把密封阀门从第一管道的第一内径处推到第一管道的第二内径处,气体经由密封阀门与第一管道的第二内径之间的缝隙进入充气导管,进而给套囊充气;充气结束时,撤去供气装置,密封阀门在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从第一管道的第二内径处推到第一管道的第一内径处,将进气端口牢牢封住,防止套囊漏气。
本实施例中,当医护人员需要使用气管导管给患者进行全麻时,这时一般需要使用供气装置通过压力充气阀5和充气导管3给套囊4充气;随着不断充气,套囊4内的压力不断变化、增大;随着压力的变化,套囊压力指示装置6就会指示出套囊4内的压力大小情况。套囊压力指示装置6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可视、可感知的判断充气是否合格、达标的依据,避免了因套囊4压力不足导致的漏气,影响通气效果,甚至出现口腔内分泌物、胃内返流物进入气道的风险;防止套囊4压力过高可能导致的局部缺血、出血及坏死、气管食管瘘等危险的出现。
本实施例中的充气导管3的出气口12分别和套囊压力指示装置6、套囊4连通,供气装置通过压力充气阀5和充气导管3给套囊压力指示装置6和套囊4同时充气,使套囊压力指示装置6和套囊4具有相同的压力。因为套囊压力指示装置6内的压力大小与套囊4内的压力大小相等,所以医护人员就可以通过查看套囊压力指示装置6压力的大小知道套囊4内的压力大小是否符合需要,达到要求,克服了医生只能凭感觉和经验来判断套囊是否充气适当的盲目性。
进一步地,套囊压力指示装置6包括突出端60,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管导管的套囊压力指示装置的放大示意图。突出端60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力指示部61、第二压力指示部62和第三压力指示部63,第一压力指示部61指示套囊压力不达标,第二压力指示部62指示套囊压力达标,第三压力指示部63指示套囊压力超标。通过套囊压力指示装置6的突出端60的状态,医生就可以知道套囊4内压力是否符合标准。当突出端60处在第二压力指示部时,说明套囊内压力是达标的。此时,套囊4内的压力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也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
套囊4压力不达标时的压力为小于20cmH2O,套囊4压力达标时的压力为20cmH2O~30cmH2O,套囊4压力超标时的压力为大于30cmH2O。套囊4内压力为20cmH2O~30cmH2O时,既能够阻断气管导管与气管壁间的漏气,又不会对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压力指示部61的外表面为白色,第二压力指示部62的外表面为绿色,第三压力指示部63的外表面为红色。
当突出端60可见部分只有白色时,说明套囊压力小于20cmH2O,需要继续给套囊4充气;当突出端60可见部分有白色和绿色时,说明套囊压力在20cmH2O~30cmH2O之间,此时套囊4的压力是适合的,不用再继续充气;当突出端60可见部分有白色、绿色以及红色时,说明套囊压力超过30cmH2O。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套囊压力指示装置6可以是一个弹簧压力感应器,用于感应套囊内4内压力的大小、驱动突出端移动。
弹簧压力感应器还包括第二管道和弹簧部,突出端60和弹簧部设置在第二管道内,突出端60可以在第二管道内往复移动。当弹簧压力感应器内没有压力时,突出端60位于第二管道内部;当弹簧压力感应器内有压力时,突出端60向右移动,如图2中箭头方向所示。当医生给气管导管充气时,因为气压的推动,弹簧压力感应器的弹簧部被推动,向右移动,如图2中箭头方向所示。进而,弹簧部推动突出端6向右突出移动。随着弹簧压力感应器内压力的逐渐增大,第一压力指示部61最先出现在第二管道外部,接着第二压力指示部62出现在第二管道外部,最后第三压力指示部63出现在第二管道外部,从而显露出不同的指示部颜色,进而达到指示套囊4内压力的目的。第一压力指示部61离弹簧部的距离最远、第二压力指示部62离弹簧部的距离居中、第三压力指示部63离弹簧部的距离最近。
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的管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加强丝(图中未示出),加强丝对管体1起到了支撑作用,加强了管体1的直径方向的强度,保持管体通道的畅通。
较佳的,加强丝沿管体1的内表面螺旋设置,螺旋方式可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还包括吸痰导管8,吸痰导管8与气管导管一体连接;吸痰导管的吸痰口7设置在套囊4和管体第一端开口2之间,如图1所示。实践表明在麻醉过程中,人体气道内,在套囊的上部,积痰或者分泌物很少;积痰或者分泌物主要是集中在管体第一端2开口处与套囊4之间,因此吸痰口7这样的位置设置更加有利于吸引气道内的分泌物。
吸痰导管8内外贯通,可充分吸引气道内的分泌物,亦可避免平时吸痰时,吸痰管反复进出对气道的损伤。吸痰时,无需断开呼吸回路,能保证气道供氧的连续性。
在吸痰导管8的出痰口11和吸痰口7之间设置有负压吸引口9,通过按压负压吸引口来吸痰;吸痰导管8还包括出痰口封盖和负压吸引口封盖(图中未示出),出痰口封盖用于开闭出痰口,负压吸引口封盖用来开闭负压吸引口。
在需要吸痰时,打开负压吸引口9的封盖和出痰口11的封盖,然后对负压吸引口9进行按压,进行吸痰。在不需要吸痰时,将负压吸引口9的封盖和出痰口11的封盖盖上。保持吸痰导管8的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封盖可以是与吸痰导管8的负压吸引口9和出痰口11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单独的成盖的,这个可以根据情况决定,并不是唯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并想到。
在这里,吸痰导管8的孔径是医学通用的标准孔径,有利于直接吸引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
同时,吸痰导管8使得在吸入麻醉时,可以在不断开呼吸回路的情况下吸痰,能大大减少吸入麻醉药对手术室的空气污染,对医务人员有了很大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通过套囊压力指示装置能简单、迅速的将气囊压力调整在20cmH2O~30cmH2O的安全范围,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整个麻醉过程更加安全,更好的保护患者。与此同时,吸痰导管8的出痰口11和负压吸引口9的设置,更好的避免平时吸痰时,吸痰管反复进出对气道的损伤。吸痰时,无需断开呼吸回路,能保证气道供氧的连续性。吸入麻醉时,不断开呼吸回路的情况下吸痰,能大大减少吸入麻醉药对手术室的空气污染,对医务人员有了很大的保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包括管体、套囊、充气导管以及压力充气阀;
套囊设置在靠近管体第一端开口处;
套囊与压力充气阀通过充气导管连通,供气装置通过压力充气阀和充气导管给套囊充气;
所述气管导管还包括套囊压力指示装置,用于指示套囊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充气导管的出气口分别和套囊压力指示装置、套囊连通,供气装置通过压力充气阀和充气导管给套囊压力指示装置和套囊同时充气,使套囊压力指示装置和套囊具有相同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囊压力指示装置包括突出端,突出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力指示部、第二压力指示部和第三压力指示部,第一压力指示部指示套囊压力不达标,第二压力指示部指示套囊压力达标,第三压力指示部指示套囊压力超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套囊压力不达标时的压力为小于20cmH2O,套囊压力达标时的压力为20cmH2O~30cmH2O,套囊压力超标时的压力为大于30cmH2O。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压力指示部的外表面为白色,第二压力指示部的外表面为绿色,第三压力指示部的外表面为红色。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囊压力指示装置为弹簧压力感应器,用于感应套囊压力的大小、驱动突出端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加强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加强丝沿管体的内表面螺旋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还包括吸痰导管,吸痰导管与气管导管一体连接;
吸痰导管的吸痰口设置在套囊和管体第一端开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在吸痰导管的出痰口和吸痰口之间设置有负压吸引口,通过按压负压吸引口来吸痰;
吸痰导管还包括出痰口封盖和负压吸引口封盖,出痰口封盖用于开闭出痰口,负压吸引口封盖用来开闭负压吸引口。
CN201520318233.6U 2015-05-15 2015-05-15 一种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 Active CN204637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18233.6U CN204637223U (zh) 2015-05-15 2015-05-15 一种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18233.6U CN204637223U (zh) 2015-05-15 2015-05-15 一种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37223U true CN204637223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90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18233.6U Active CN204637223U (zh) 2015-05-15 2015-05-15 一种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3722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4715A (zh) * 2017-06-20 2017-09-19 江苏台源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
CN111494782A (zh) * 2020-06-08 2020-08-07 句容市人民医院 一种气囊压力监测式导尿管及其监测方法
WO2022246584A1 (en) * 2021-05-24 2022-12-01 Covidien Lp Cuff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4715A (zh) * 2017-06-20 2017-09-19 江苏台源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
CN111494782A (zh) * 2020-06-08 2020-08-07 句容市人民医院 一种气囊压力监测式导尿管及其监测方法
WO2022246584A1 (en) * 2021-05-24 2022-12-01 Covidien Lp Cuff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19041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气管插管
CN108498928A (zh) 一种可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支气管堵塞的气管插管套件
CN207654507U (zh) 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
CN204637223U (zh) 一种能够指示套囊压力的气管导管
CN202961429U (zh) 双囊气管插管
CN107174715A (zh) 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
CN210020745U (zh) 一种具有标准气囊的气管插管
CN203763606U (zh) 一种插管型联合喉罩
CN201832255U (zh) 食道堵塞喉罩
CN209048833U (zh) T型多功能气管套管堵管装置
CN201775850U (zh) 并列双套囊防感染长期留置气管插管
CN2857966Y (zh) 新型的单腔喉罩
CN209696012U (zh) 一种麻醉科用多功能气管导管
CN203447602U (zh) 一种气管插管
CN202179726U (zh) 密闭式吸痰装置
CN208959124U (zh) 多功能气管导管接头装置
CN202355672U (zh) 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
CN201939842U (zh) 多功能气管鞘管
CN206792778U (zh) 一种经气管切开造口行支气管镜治疗的面罩
CN206138542U (zh) 一种可气管表面麻醉功能的气管插管
CN203342155U (zh) 防微误吸双套囊气管导管
CN205434623U (zh) 一种带多腔抽液的气管插管
CN202920763U (zh) 气管插管
CN206045126U (zh) 防喷溅气管导管
CN204723553U (zh) 一种单肺通气气管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