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36211U - 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36211U
CN204636211U CN201520337687.8U CN201520337687U CN204636211U CN 204636211 U CN204636211 U CN 204636211U CN 201520337687 U CN201520337687 U CN 201520337687U CN 204636211 U CN204636211 U CN 204636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t
dirt bucket
lid
novel dust
valv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376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亮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unju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unju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unju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unju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376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36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36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362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其包括:尘盖;安全阀组件,其与尘盖固定连接,该安全阀组件上设置有至少两凸出部;尘桶,其内设置有至少两板体,板体上开设有L形的卡口,凸出部与该卡口卡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摈弃了传统的尘盖尘桶连接方式,利用了其内的安全阀组件来达到与尘桶的连接目的,连接上更为高效且使用更为方便。

Description

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尘桶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尘桶是一种吸尘器中使用很普遍的部件,其通常由尘盖、安全阀和尘桶所组成。目前,对于尘桶和尘盖的连接,通常都是在尘桶和尘盖上设置螺纹,然后通过螺纹将尘盖旋紧在尘桶上。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连接方式也逐渐凸现出了其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在拆装尘桶和尘盖或者拆装安全阀时,必须要旋开尘盖才可以,拆装一般会比较影响时间,并且如果长时间不拆装后,用户还需要花很大力气才能旋开,给使用上带来了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拆装效率、使用更为方便的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其包括:
尘盖;
安全阀组件,其与尘盖固定连接,该安全阀组件上设置有至少两凸出部;
尘桶,其内设置有至少两板体,板体上开设有L形的卡口,凸出部与该卡口卡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将尘盖与安全阀组件固定连接,并在安全阀组件设置凸出部、尘桶内设置具有L形卡口的板体,安装时,将凸出部卡入L形卡口内,当凸出部进入卡口的槽底后,旋转尘盖和安全阀组件,使得凸出部以逆时针或者顺时针的旋转方式卡入卡口内,完成尘盖与尘桶的连接。
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摈弃了传统的尘盖尘桶连接方式,利用了其内的安全阀组件来达到与尘桶的连接目的,连接上更为高效且使用更为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相对位置上的两个卡口的设置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从相对方向上卡住凸出部,使得连接更为稳固。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卡口的一端为开口、相对的另一端形成圆弧形槽底。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便于卡接凸出部并且使得连接更为稳固。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凸出部为卡柱。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适应圆弧形槽体的形状。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卡口的折弯处为斜坡过渡。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便于凸出部进入卡口的槽体。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板体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板体,其与板体构成围挡,该围挡内形成容置腔,安全阀组件的主体部分安装于该容置腔内。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便于安全阀组件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的结构拆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中所涉及的尘桶和安全阀组件的结构拆分图。
其中,1.尘盖 2.安全阀组件 21.凸出部 3.尘桶 31.板体 32.卡口 321.开口 322.圆弧形槽底 323.折弯处 33.第二板体 34.容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的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其包括:尘盖1;安全阀组件2,其与尘盖1通过螺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该安全阀组件2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凸出部21;尘桶3,其内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板体31,该板体31上开设有L形的卡口32,凸出部21与该卡口32卡接配合。其中,凸出部21和板体31的数量还可以根据需要作出调整,如均布设置的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
本结构将尘盖与安全阀组件固定连接,并在安全阀组件设置凸出部、尘桶内设置具有L形卡口的板体,安装时,将凸出部卡入L形卡口内,当凸出部进入卡口的槽底后,旋转尘盖和安全阀组件,使得凸出部以逆时针或者顺时针的旋转方式卡入卡口内,完成尘盖与尘桶的连接。因此,本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摈弃了传统的尘盖尘桶连接方式,利用了其内的安全阀组件来达到与尘桶的连接目的,连接上更为高效且使用更为方便。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相对位置上的两个卡口32的设置方向相反。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从相对方向上卡住凸出部,使得连接更为稳固。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卡口32的一端为开口321、相对的另一端形成圆弧形槽底322。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便于卡接凸出部并且使得连接更为稳固。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凸出部21为卡柱。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适应圆弧形槽体的形状。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卡口32的折弯处323为斜坡过渡。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便于凸出部进入卡口的槽体。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板体31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板体33,其与板体31构成围挡,该围挡内形成容置腔34,安全阀组件2的主体部分安装于该容置腔34内。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便于安全阀组件的安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尘盖;
安全阀组件,其与所述尘盖固定连接,所述安全阀组件上设置有至少两凸出部;
尘桶,其内设置有至少两板体,所述板体上开设有L形的卡口,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卡口卡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位置上的两个所述卡口的设置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的一端为开口、相对的另一端形成圆弧形槽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卡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的折弯处为斜坡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板体,其与所述板体构成围挡,所述围挡内形成容置腔,所述安全阀组件的主体部分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
CN201520337687.8U 2015-05-22 2015-05-22 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36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37687.8U CN204636211U (zh) 2015-05-22 2015-05-22 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37687.8U CN204636211U (zh) 2015-05-22 2015-05-22 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36211U true CN204636211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88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3768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36211U (zh) 2015-05-22 2015-05-22 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36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7395A (zh) 一种z型连接件
CN204312410U (zh) 增压泵、净水器和增压泵的减震圈安装结构
CN204636211U (zh) 新型尘盖尘桶连接结构
CN20414458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的锁持结构
CN205004861U (zh) 一种带加强结构的电动机端盖
CN203847682U (zh) 一种挡位弹簧手握式旋片
CN204754179U (zh) 一种脚手架连接结构
CN203967339U (zh) 一种出线口可转动的插座
CN203415743U (zh) 一种led错位插座面板
CN204497690U (zh) 一种实用性强的配线收纳盒
CN204784046U (zh) 一种方便安装、提升零件外观感知质量的卡扣结构
CN103982640B (zh) 一种档位弹簧手握式旋片
CN205297784U (zh) 一种滤芯盖
CN204858060U (zh) 一种下连片
CN203052944U (zh) 一种出水口的水塞机构
CN204239498U (zh) 一种轮盘
CN204167209U (zh) 一种继电器用壳体
CN203953273U (zh) 一种电饭锅
CN203049840U (zh) 淋浴房型材端头用r型封盖
CN202737007U (zh) 一种电池卡槽
CN204030130U (zh) 组合式插座
CN204580896U (zh) 一种开水煲用加热盘固定片
CN204703633U (zh) 用于高压电气柜的旋转锁
CN203967470U (zh) 套体式碳刷
CN205013913U (zh) 一种紧固圈用法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