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29676U - 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29676U
CN204629676U CN201520309367.1U CN201520309367U CN204629676U CN 204629676 U CN204629676 U CN 204629676U CN 201520309367 U CN201520309367 U CN 201520309367U CN 204629676 U CN204629676 U CN 204629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channel
urceolus
heating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heat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093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柳
叶沼汝
王国栋
方永祥
虞华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oliwei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M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M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M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093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29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29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296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本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于箱体内的至少一个电磁加热室,其中:所述电磁加热室包括外筒以及包覆设置在外筒外的磁场屏蔽层,在外筒上开设有总进水口和总出水口,在外筒内设有第一加热通道和第二加热通道,所述第一加热通道、第二加热通道的进水口分别与总进水口串联,且第一加热通道、第二加热通道的出水口交汇于总出水口;在外筒内还设置有与各加热通道对应设置并对其内部水流进行加热的至少一个电磁加热线圈;在箱体内设有与电磁加热室相连并与外界相通的至少一个暖气片。本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具有安全可靠、加热充分、供暖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特别是一种采用电磁加热方式的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冬季采暖是人们普遍的生活需求,室内供暖装置被广泛应用在包括办公楼、酒店、餐馆、民房在内的许多场合。近年来,冬季频现持续低温,室内温度远没有达到生产以及居民居住生活的要求。
在我国现有的室内供暖方式中,室内供暖装置普遍采用的是燃气、燃煤壁挂炉采暖方式,其运行成本低,但存在污染环境、安全可靠性低、供暖效率低下等问题。此外,部分室内供暖装置采用的是分散式家庭空调采暖方式或者电采暖方式进行供暖,分散式家庭空调存在能耗高的问题,而电采暖虽然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但电热管长期在高温状态下会老化,安全性较低,能耗较高。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室内供暖装置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安全可靠、加热充分、供暖效率高的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可靠、加热充分、供暖效率高的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于箱体内的至少一个电磁加热室,其中:
所述电磁加热室包括外筒以及包覆设置在外筒外的磁场屏蔽层,在外筒上开设有总进水口和总出水口,在外筒内设有第一加热通道和第二加热通道,所述第一加热通道、第二加热通道的进水口分别与总进水口串联,且第一加热通道、第二加热通道的出水口交汇于总出水口;
在外筒内还设置有与各加热通道对应设置并对其内部水流进行加热的至少一个电磁加热线圈;
在箱体内设有与电磁加热室相连并与外界相通的至少一个暖气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热通道由联通设置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构成,所述第二加热通道由联通设置的第三子通道和第四子通道构成,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四子通道轴向平行设置于外筒内,所述第二子通道、第三子通道同侧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子通道垂直,所述第二子通道、第三子通道的进水口分别与总进水口串联,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四子通道的出水口交汇于总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在外筒内插固有加热内管,所述电磁加热线圈数量为一个且缠绕包覆设置在加热内管的外周侧面上,并在电磁加热线圈的外侧面上罩设有安全内胆,所述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第三子通道、第四子通道依次设置于安全内胆的外周侧面与外筒的内侧壁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热通道由依次联通设置的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第三子通道构成,所述第二加热通道由依次联通设置的第四子通道、第五子通道、第六子通道构成,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六子通道的进水口分别与总进水口串联,所述第三子通道、第四子通道的出水口通过第七子通道交汇于总出水口,所述第一子通道、第三子通道、第四子通道、第六子通道、第七子通道轴向平行设置于外筒内,所述第二子通道、第五子通道同侧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子通道垂直,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六子通道、第七子通道内的水流流向一致,所述第三子通道、第四子通道内的水流流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在外筒中部插固有加热内管且在加热内管外围环绕设有呈中空设置的安全内胆,所述电磁加热线圈数量为一个且密封安装于安全内胆内,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六子通道设于安全内胆的外周侧面与外筒的内侧壁之间,所述第三子通道、第四子通道设于加热内管的外周侧面与安全内胆的内周侧面之间,所述第七子通道开设于加热内管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热通道由依次联通设置的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第三子通道、第四子通道构成,所述第二加热通道由依次联通设置的第五子通道、第六子通道、第七子通道、第八子通道构成,所述第四子通道、第五子通道的进水口通过第九子通道分别与总进水口串联,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八子通道的出水口交汇于总出水口,所述第一子通道、第三子通道、第六子通道、第八子通道、第九子通道轴向平行设置于外筒内,所述第二子通道、第七子通道同侧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子通道垂直,所述第四子通道、第五子通道同侧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子通道垂直,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八子通道、第九子通道内的水流流向一致,所述第三子通道、第六子通道内的水流流向一致,所述第二子通道、第四子通道内的水流流向一致,所述第五子通道、第七子通道内的水流流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在外筒中部插固有加热内管,所述电磁加热线圈数量为一个且缠绕包覆设置在加热内管的外周侧面上,并在电磁加热线圈的外侧面上罩设有安全内胆,在安全内胆外围环绕设有辅助内胆,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八子通道设于辅助内胆的外周侧面与外筒的内侧壁之间,所述第三子通道、第六子通道设于安全内胆的外周侧面与辅助内胆的内周侧面之间,所述第九子通道开设于加热内管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在加热内管的外周侧面上紧密包覆设有保温隔热层,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缠绕包覆在保温隔热层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场屏蔽层包括外绝缘层和包覆设置在外筒外的内屏蔽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磁场屏蔽层外包覆设置有保温密封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加热室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各个电磁加热室串联,所述暖气片的数量为多个,各暖气片串联且位于首端的暖气片与位于末端的电磁加热室的总出水口相连,在箱体内设有水塔,所述水塔的出口处与位于首端的电磁加热室的总进水口联通,所述水塔的入口处与位于末端的暖气片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第一加热通道和/或第二加热通道内设有水位探测器,在箱体上设有与电磁加热室对应设置并用于显示电磁加热室内部水位的至少一个玻璃管液位计,所述玻璃管液位计与对应的水位探测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塔设置在箱体内部后段,所述电磁加热室设置在箱体内部前段,在箱体面部顶端设有控制面板,在水塔与位于首端的电磁加热室的总进水口之间设有进水电磁阀,在位于末端的电磁加热室的总出水口与对应暖气片之间设有出水电磁阀,所述进水电磁阀、出水电磁阀均与控制面板电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在加热通道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控制面板电气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在箱体内固设有与控制面板电气连接的系统控制器,在系统控制器与电磁加热室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热板,在控制面板上设有急停开关和电源开关。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1、本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采用电磁加热供暖方式,在能量利用率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供暖速度更快,同时对环境无污染,磁场屏蔽层包覆在外筒上,用以屏蔽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的高频交变磁场,防止箱体出现感应发热的现象,基本不存在漏电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能。
2、采用了先分流电磁加热再汇总送出的方式进行供水,在同一电磁加热室内部设置了至少两个加热通道进行供水和加热,使得整体水的流量更大,各个支流的水流受热更加均匀,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有效增加了水流携带的热量,加热更加充分,大幅提升了供暖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磁加热室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电磁加热室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电磁加热室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系统示意图。
图中,10、箱体;20、电磁加热室;21、外筒;211、总进水口;212、总出水口;22、磁场屏蔽层;231、第一加热通道;232、第二加热通道;24、电磁加热线圈;25、加热内管;26、安全内胆;27、辅助内胆;281、保温隔热层;282、保温密封层;291、第一子通道;292、第二子通道;293、第三子通道;294、第四子通道;295、第五子通道;296、第六子通道;297、第七子通道;298、第八子通道;299、第九子通道;30、暖气片;40、水塔;50、进水泵;60、玻璃管液位计;70、控制面板;71、急停开关;72、电源开关;81、进水电磁阀;82、出水电磁阀;90、系统控制器;100、绝缘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其采用电磁加热方式对室内进行供暖,合理利用了可再生能源,适用于办公楼、酒店、餐馆、民房在内的许多场合,能很好地满足生产和居民生活需求。
现有的室内供暖装置普遍采用的是燃气、燃煤壁挂炉采暖方式,其运行成本低,但存在污染环境、安全可靠性低、供暖效率低下等问题;部分室内供暖装置采用的是分散式家庭空调采暖方式或者电采暖方式进行供暖,分散式家庭空调存在能耗高的问题,而电采暖供暖装置的电热管长期在高温状态下会老化,安全性较低,能耗较高。因此,设计一种比较合理的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如图1至图6所示,本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包括箱体10以及设于箱体10内的至少一个电磁加热室20,其中:
电磁加热室20包括外筒21以及包覆设置在外筒21外的磁场屏蔽层22,在外筒21上开设有总进水口211和总出水口212,在外筒21内设有第一加热通道231和第二加热通道232,第一加热通道231、第二加热通道232的进水口分别与总进水口211串联,且第一加热通道231、第二加热通道232的出水口交汇于总出水口212;
在外筒21内还设置有与各加热通道对应设置并对其内部水流进行加热的至少一个电磁加热线圈24;
在箱体10内设有与电磁加热室20相连并与外界相通的至少一个暖气片30。
优选上述暖气片30设置在箱体10内并在箱体10上开设用于室内供暖的通风口,布局紧凑,使得供暖装置体积小,提高空间利用率且整体造型美观。
本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在初始状态下,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对室内进行供暖,未经过加热的水由总进水口211通入至少两个加热通道内,同时对电磁加热线圈24进行通电,由于涡流效应,加热通道内产生热量并对储存的水进行加热,电磁加热室20(即加热通道)内产生的热水通过总出水口212输送到暖气片30,经过暖气片30将合适的温度送出外界,构成室内温差,最终进行热循环使整个室内温度均匀上升。
本实用新型中在同一电磁加热室20内部设置了至少两个加热通道进行供水和加热,使得整体水的流量更大,各个支流的水流受热更加均匀,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有效增加了水流携带的热量,加热更加充分,大幅提升了供暖的效率。
本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的供暖方式相比燃气、燃煤壁挂炉采暖方式、分散式家庭空调采暖方式,在能量利用率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至少节能45%,并且供暖速度更快,同时对环境无污染;相比电加热室内供暖装置,在使用寿命方面,电磁加热线圈24的寿命远大于电热管的寿命;在安全性方面,磁场屏蔽层22包覆在外筒21壁上,用以屏蔽电磁加热线圈24产生的高频交变磁场,防止箱体10出现感应发热的现象,基本不存在漏电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对降低能耗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具体的,本案中提供了三种实施例如下但实际使用中并不仅限于这三种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本案中的第一加热通道231由联通设置的第一子通道291和第二子通道292构成,第二加热通道232由联通设置的第三子通道293和第四子通道294构成,第一子通道291、第四子通道294轴向平行设置于外筒21内,第二子通道292、第三子通道293同侧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子通道291垂直,第二子通道292、第三子通道293的进水口分别与总进水口211串联,第一子通道291、第四子通道294的出水口交汇于总出水口212。
在该实施例中,外筒21的总进水口211送入的水流先经过第二子通道292、第三子通道293分流至对应的第一子通道291、第四子通道294内,加热后的水流再由第一子通道291、第四子通道294的出水口交汇于总出水口212并卸出外筒21。本实用新型采用至少两个L形的加热通道设置,结构设计简单,水流流动顺畅,相比单个加热通道加热效率更高,且保证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在外筒21内插固有加热内管25,电磁加热线圈24数量为一个且缠绕包覆设置在加热内管25的外周侧面上,并在电磁加热线圈24的外侧面上罩设有安全内胆26,上述实施例一的第一子通道291、第二子通道292、第三子通道293、第四子通道294依次设置于安全内胆26的外周侧面与外筒21的内侧壁之间。优选加热内管25位于电磁加热室20的中部位置,加热内管25两端联通并和外筒21一起组成加热室。
加热内管25便于安装、拆卸及更换,使得加热通道内的水流动顺畅,而安全内胆26包裹电磁加热线圈24和加热内管25,阻隔电磁加热线圈24和加热通道,防止漏水漏电。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第一加热通道231由依次联通设置的第一子通道291、第二子通道292、第三子通道293构成,第二加热通道232由依次联通设置的第四子通道294、第五子通道295、第六子通道296构成,第一子通道291、第六子通道296的进水口分别与总进水口211串联,第三子通道293、第四子通道294的出水口通过第七子通道297交汇于总出水口212,第一子通道291、第三子通道293、第四子通道294、第六子通道296、第七子通道297轴向平行设置于外筒21内,第二子通道292、第五子通道295同侧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子通道291垂直,第一子通道291、第六子通道296、第七子通道297内的水流流向一致,第三子通道293、第四子通道294内的水流流向一致。
进一步的,在外筒21中部插固有加热内管25且在加热内管25外围环绕设有呈中空设置的安全内胆26,电磁加热线圈24数量为一个且密封安装于安全内胆26内,第一子通道291、第六子通道296设于安全内胆26的外周侧面与外筒21的内侧壁之间,第三子通道293、第四子通道294设于加热内管25的外周侧面与安全内胆26的内周侧面之间,第七子通道297开设于加热内管25中部。
在该实施例中,外筒21的总进水口211送入的水流被分流,其中一条水流依次流入第一子通道291、第二子通道292、第三子通道293并被加热,还有一条水流依次流入第六子通道296、第五子通道295、第四子通道294并被加热,加热后的水流再由第三子通道293、第四子通道294的出水口先交汇于第七子通道297再汇总于总出水口212并卸出外筒21。在该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采用较L形加热通道更加弯曲的加热通道结构设置,使得水流流动顺畅,外筒21内的热量分布比较均匀,加热时间长,水流吸收热量更多,加热效率进一步得到了提升,提高了工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第七子通道297可以属于第一加热通道231或者第二加热通道232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供暖装置的一部分。此外,安全内胆26密封包裹电磁加热线圈24,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用于阻隔电磁加热线圈24和加热通道,防止漏水漏电。
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第一加热通道231由依次联通设置的第一子通道291、第二子通道292、第三子通道293、第四子通道294构成,第二加热通道232由依次联通设置的第五子通道295、第六子通道296、第七子通道297、第八子通道298构成,第四子通道294、第五子通道295的进水口通过第九子通道299分别与总进水口211串联,第一子通道291、第八子通道298的出水口交汇于总出水口212,第一子通道291、第三子通道293、第六子通道296、第八子通道298、第九子通道299轴向平行设置于外筒21内,第二子通道292、第七子通道297同侧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子通道291垂直,第四子通道294、第五子通道295同侧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子通道291垂直,第一子通道291、第八子通道298、第九子通道299内的水流流向一致,第三子通道293、第六子通道296内的水流流向一致,第二子通道292、第四子通道294内的水流流向一致,第五子通道295、第七子通道297内的水流流向一致。
进一步的,在外筒21中部插固有加热内管25,电磁加热线圈24数量为一个且缠绕包覆设置在加热内管25的外周侧面上,并在电磁加热线圈24的外侧面上罩设有安全内胆26,在安全内胆26外围环绕设有辅助内胆27,第一子通道291、第八子通道298设于辅助内胆27的外周侧面与外筒21的内侧壁之间,第三子通道293、第六子通道296设于安全内胆26的外周侧面与辅助内胆27的内周侧面之间,第九子通道299开设于加热内管25中部。
在该实施例中,外筒21的总进水口211送入的水流先汇总至第九子通道299,然后由第九子通道299将水流分流(此时水流已开始加热),其中一条水流依次流入第四子通道294、第三子通道293、第二子通道292、第一子通道291并被继续加热,还有一条水流依次流入第五子通道295、第六子通道296、第七子通道297、第八子通道298并被继续加热,加热后的水流再由第以子通道、第八子通道298的出水口汇总于总出水口212并卸出外筒21。
在该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采用实施例二的弯曲加热通道更加弯曲的加热通道结构设置,水流流动顺畅,外筒21内的热量分布由外至内递增,内部加热效果更佳,加热时间更长,水流吸收热量更多,加热效率进一步得到了提升,提高了工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第九子通道299可以属于第一加热通道231或者第二加热通道232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供暖装置的一部分。此外,辅助内胆27的设置方便分流,使得水流能更加充分的吸收热量。安全内胆26包覆电磁加热线圈24,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用于阻隔电磁加热线圈24和加热通道,防止漏水漏电。
更进一步的,针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三,在加热内管25的外周侧面上紧密包覆设有保温隔热层281,电磁加热线圈24缠绕包覆在对应的保温隔热层281外。针对实施例二,上述的保温隔热层281密封填充于电磁加热线圈24和安全内胆26之间。
保温隔热层281由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电磁加热线圈24有序缠绕在包裹着保温隔热层281的加热内管25上,对加热通道内的水进行高频率的电磁加热,加热效果佳,长期使用下来不易老化,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磁场屏蔽层22包括外绝缘层和包覆设置在外筒21外的内屏蔽层。顾名思义,内屏蔽层由磁场屏蔽材料制成,外绝缘层由高性能的绝缘材料制成,这样的结构设计布局更加合理,能很好地屏蔽电磁加热室20内部的高频交变磁场,并进一步防止外部供暖装置箱体10出现感应发热的现象。
进一步的,在磁场屏蔽层22外包覆设置有保温密封层282。保温密封层282由保温隔热材料制成,对电磁加热室20进行保温密封,防止热量散失,减少能量损耗。
在本案中,电磁加热线圈24外也可以包覆严密的绝缘材料,加上磁场屏蔽层22的设置,本电磁加热室20基本不存在漏电的可能性。
优选地,电磁加热室20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各个电磁加热室20串联,各暖气片30串联且位于首端的暖气片30与位于末端的电磁加热室20的总出水口212相连,在箱体10内设有水塔40,水塔40的出口处与位于首端的电磁加热室20的总进水口211联通,水塔40的入口处与位于末端的暖气片30相连。
进一步的,可以在各个加热通道与水塔40之间均设有进水泵50,在给水泵的带动作用下,水塔40内的水经过管路进入电磁加热室20并对加热通道进行补水,加热通道产生的热水通过管路被输送到暖气片30内供暖,暖气片30内的水通过管道输到水塔40中进行回收,并循环利用,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循环使用且对环境无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技术方案为本案中电磁加热室20和暖气片30的优化排列方案,即各个电磁加热室20串联、同一支线上的各个暖气片30串联,这样对室内供暖能更加迅速。本实用新型的中电磁加热室20和暖气片30的布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变,而不局限于上述的技术方案,灵活性大且通用性广。
优选地,在第一加热通道231和/或第二加热通道232内设有水位探测器,在箱体10上设有与电磁加热室20对应设置并用于显示电磁加热室20内部水位的至少一个玻璃管液位计60,玻璃管液位计60与对应的水位探测器相连。
水位探测器能对加热室内的水位进行实时监控;而玻璃管液位计60是一种直读式液位测量仪表,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一般贮液设备中的液体位置的现场检测,其结构简单,测量准确,是传统的现场液位测量工具;玻璃管液位计60的设置大大方便了供暖装置的操作。
进一步的,水塔40设置在箱体10内部后段,电磁加热室20设置在箱体10内部前段,在箱体10面部顶端设有控制面板70,在水塔40与位于首端的电磁加热室20的总进水口211之间设有进水电磁阀81,在位于末端的电磁加热室20的总出水口212与对应暖气片30之间设有出水电磁阀82,进水电磁阀81、出水电磁阀82均与控制面板70电气连接。
优选可以将电磁加热室20的底部与箱体10底部的角钢焊接从而将加热室固定于箱体10上,加工方便且加热室工作平稳。优选加热室的外筒21竖直焊接在箱体10内部前段,使得水流输送更加方便且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整体箱体10以及内部结构布局合理、紧凑,使得箱体10体积小,通过设置控制面板70可以对内部各个水路的打开和闭合进行调节,进而实现自动化控制,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再进一步的,在加热通道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控制面板70电气连接的温度传感器。适应性在控制面板70上设有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加热后的水温,便于对加热室的水温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进一步优选地,在箱体10内固设有与控制面板70电气连接的系统控制器90,在系统控制器90与电磁加热室20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热板100,在控制面板70上设有急停开关71和电源开关72。
控制面板70和箱体10内部的系统控制器90相连,用于实时监控,显示热水温度和工作状态;系统控制器90可用螺丝固定在绝缘隔热板100上,主要包括智能PLC控制器、电源总控制开关保险等;急停开关71和电源开关72可以设置于控制面板70的右侧,用于开启和急停室内供暖装置,安全可靠;绝缘隔热板100的设置使得系统控制器90工作平稳,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打开电源开关72,接通电源,点击控制面板70上的启动键,该室内供暖装置开始进入自动运行状态,水位探测器探测电磁加热室20中的水位是否达到设定值,如水位太低,水位探测器将信号传输给系统控制器90,系统控制器90再给予给水泵和进水电磁阀81信号(可以将本案中进水泵50替换为其他动力源),进水电磁阀81(常闭的)接通,在给水泵的作用下,水塔40内的水经过管路和进水电磁阀81进入电磁加热室20进行补水;
水位达到设定值之后,停止补水,系统控制器90开始控制电磁加热线圈24对电磁加热室20(即加热通道)内的水进行加热;
当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水温达到设定温度,将信号传输给系统控制器90,系统控制器90再给予出水电磁阀82信号,出水电磁阀82(常闭的)接通,电磁加热室20(即加热通道)内产生的热水通过管路和出水电磁阀82被输送到暖气片30内并对室内供暖,暖气片30内的水通过管道输到水塔40中进行回收,并循环利用;
当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水温达到设定温度上限值时,系统控制器90控制电磁加热线圈24停止加热,进行过热保护;当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电磁加热线圈24又会重新开始加热;
工作完成后点击控制面板70上的停止按钮,关闭电源开关72,一个工作周期结束。
本案中的各个零部件均内置于箱体10内,采用箱体10一体化的设计,供暖装置体积小且不占地,自动化程度高。本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可采用液晶触屏进行显示和控制,各项参数实时监控,方便操作人员能随时观察其工作状态,人机交互一键式操作,全自动运行,更加直观简捷。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设于箱体内的至少一个电磁加热室,其中:
所述电磁加热室包括外筒以及包覆设置在外筒外的磁场屏蔽层,在外筒上开设有总进水口和总出水口,在外筒内设有第一加热通道和第二加热通道,所述第一加热通道、第二加热通道的进水口分别与总进水口串联,且第一加热通道、第二加热通道的出水口交汇于总出水口;
在外筒内还设置有与各加热通道对应设置并对其内部水流进行加热的至少一个电磁加热线圈;
在箱体内设有与电磁加热室相连并与外界相通的至少一个暖气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通道由联通设置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构成,所述第二加热通道由联通设置的第三子通道和第四子通道构成,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四子通道轴向平行设置于外筒内,所述第二子通道、第三子通道同侧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子通道垂直,所述第二子通道、第三子通道的进水口分别与总进水口串联,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四子通道的出水口交汇于总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筒内插固有加热内管,所述电磁加热线圈数量为一个且缠绕包覆设置在加热内管的外周侧面上,并在电磁加热线圈的外侧面上罩设有安全内胆,所述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第三子通道、第四子通道依次设置于安全内胆的外周侧面与外筒的内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通道由依次联通设置的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第三子通道构成,所述第二加热通道由依次联通设置的第四子通道、第五子通道、第六子通道构成,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六子通道的进水口分别与总进水口串联,所述第三子通道、第四子通道的出水口通过第七子通道交汇于总出水口,所述第一子通道、第三子通道、第四子通道、第六子通道、第七子通道轴向平行设置于外筒内,所述第二子通道、第五子通道同侧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子通道垂直,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六子通道、第七子通道内的水流流向一致,所述第三子通道、第四子通道内的水流流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筒中部插固有加热内管且在加热内管外围环绕设有呈中空设置的安全内胆,所述电磁加热线圈数量为一个且密封安装于安全内胆内,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六子通道设于安全内胆的外周侧面与外筒的内侧壁之间,所述第三子通道、第四子通道设于加热内管的外周侧面与安全内胆的内周侧面之间,所述第七子通道开设于加热内管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通道由依次联通设置的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第三子通道、第四子通道构成,所述第二加热通道由依次联通设置的第五子通道、第六子通道、第七子通道、第八子通道构成,所述第四子通道、第五子通道的进水口通过第九子通道分别与总进水口串联,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八子通道的出水口交汇于总出水口,所述第一子通道、第三子通道、第六子通道、第八子通道、第九子通道轴向平行设置于外筒内,所述第二子通道、第七子通道同侧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子通道垂直,所述第四子通道、第五子通道同侧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子通道垂直,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八子通道、第九子通道内的水流流向一致,所述第三子通道、第六子通道内的水流流向一致,所述第二子通道、第四子通道内的水流流向一致,所述第五子通道、第七子通道内的水流流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筒中部插固有加热内管,所述电磁加热线圈数量为一个且缠绕包覆设置在加热内管的外周侧面上,并在电磁加热线圈的外侧面上罩设有安全内胆,在安全内胆外围环绕设有辅助内胆,所述第一子通道、第八子通道设于辅助内胆的外周侧面与外筒的内侧壁之间,所述第三子通道、第六子通道设于安全内胆的外周侧面与辅助内胆的内周侧面之间,所述第九子通道开设于加热内管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或5或7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加热内管的外周侧面上紧密包覆设有保温隔热层,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缠绕包覆在保温隔热层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室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各个电磁加热室串联,所述暖气片的数量为多个,各暖气片串联且位于首端的暖气片与位于末端的电磁加热室的总出水口相连,在箱体内设有水塔,所述水塔的出口处与位于首端的电磁加热室的总进水口联通,所述水塔的入口处与位于末端的暖气片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塔设置在箱体内部后段,所述电磁加热室设置在箱体内部前段,在箱体面部顶端设有控制面板,在水塔与位于首端的电磁加热室的总进水口之间设有进水电磁阀,在位于末端的电磁加热室的总出水口与对应暖气片之间设有出水电磁阀,所述进水电磁阀、出水电磁阀均与控制面板电气连接。
CN201520309367.1U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29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9367.1U CN204629676U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9367.1U CN204629676U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29676U true CN204629676U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48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0936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29676U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296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6562A (zh) * 2015-05-13 2015-09-09 宁波格林美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6562A (zh) * 2015-05-13 2015-09-09 宁波格林美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83132U (zh) 智能水表供水管路漏水报警系统
CN104896562A (zh) 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CN203116283U (zh) Pvc手套电磁加热专用装置
CN103062903A (zh) 远程控制智能光波加热热水器
CN204494578U (zh) 一种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CN204629676U (zh) 一种改进型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CN2911502Y (zh) 高频电磁感应供暖装置
CN207784766U (zh) 一种冷暖床垫
CN202914959U (zh) 户外管路防冻伴热系统
CN104713153A (zh) 一种智能室内供暖装置
CN205191703U (zh) 一种相变蓄热的取暖器
CN106524488A (zh) 多功能电采暖炉
CN203867522U (zh) 油井出口电磁加热器
CN104180416B (zh) 生活区临建房冬季供暖系统
CN214333050U (zh) 一种新型节能电壁挂炉
CN205282941U (zh) 一种高压配电散热柜
CN208353747U (zh) 一种电气电子工程控制柜
CN209623091U (zh) 一种具有自感应加水功能的储水式电热器
CN1693809A (zh) 一种电热采暖机
CN204786904U (zh) 一种用于户式中央空调的水箱
CN103075129A (zh) 一种煤层气井口管道加热控制系统
CN205619417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电磁采暖装置
CN203478423U (zh) 自动排气装置
CN203100190U (zh) 远程控制智能光波加热热水器
CN202734237U (zh) 智能防冻热风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02

Address after: 315300 Cixi City, Ningbo Province, Henghe City Ma weir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after: NINGBO BOLIWEI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300 Cixi City, Ningbo Province, Henghe City Ma weir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GMF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