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15112U -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15112U
CN204615112U CN201520090709.5U CN201520090709U CN204615112U CN 204615112 U CN204615112 U CN 204615112U CN 201520090709 U CN201520090709 U CN 201520090709U CN 204615112 U CN204615112 U CN 204615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nector
electric wire
public connector
addi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907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风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 Meitong Technew SA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Xin Meitong Technew SA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 Meitong Technew SA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Xin Meitong Technew SA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5200907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15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15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15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包括:插头,包括第一壳体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的第一公连接器,所述第一壳体第二端安装有电线,所述电线与所述第一公连接器电连接;转接头,包括第二壳体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的第一母连接器,所述第一母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公连接器适配,所述第二壳体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公连接器,所述第一母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公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相异;以及挠性连接件,为一扁平带状或弧形铰链状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连接,所述插头和所述转接头分别具有一待位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和一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转接头翻转于所述插头一侧。

Description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插头,特别是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充电与信号传输同步连接的电线转换头组合。
背景技术
当今信息时代的电子设备,尤其是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MP3、平板电脑等,需要频繁借助连接线与电脑、充电器等进行连接,完成充电以及信号传输、同步的任务。但便携电子设备的接口有多种,并不统一,例如苹果手机与安卓手机的接口就完全不同。所以消费者往往要准备两种甚至更多种连接电线。而该多个连接电线不易于携带和收纳,且容易丢失或遗忘,造成使用上的不便。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将多个不同的接口通过多条电线连接在一个USB通用接口的结构解决上述问题,虽然该结构解决了容易丢失或遗忘的部分问题,但该结构的多条电线并列设置,电线之间容易缠绕,且占用体积较大,携带和收纳仍然不很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使得同一根连接线的电子设备端拥有两种或多种连接器,以适配不同的电子设备接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其中,包括:
插头,包括第一壳体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的第一公连接器,所述第一壳体第二端安装有电线,所述电线与所述第一公连接器电连接;
转接头,包括第二壳体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的第一母连接器,所述第一母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公连接器适配,所述第二壳体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公连接器,所述第一母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公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相异;以及
挠性连接件,为一扁平带状或弧形铰链状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连接,所述插头和所述转接头分别具有一待位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和一第二工作位置。
上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中,所述挠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一体结构件。
上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中,所述挠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粘结或注塑连接件。
上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中,所述挠性连接件为硅胶材料件,包括顺序连接为一体的第一连接端、本体部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上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均为一连接平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和第二壳体第一端的一侧宽边上的凹槽,所述连接平面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上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为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表面上的环形凹槽,所述连接管套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上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外还包覆有金属外壳。
上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中,还包括:
至少一个附加转接头,包括附加壳体和安装在所述附加壳体两端的附加母连接器和附加公连接器,所述附加母连接器与所述附加公连接器电连接,所述附加母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或所述附加公连接器适配;
至少一个附加挠性连接件,为一扁平带状或弧形铰链状结构,用于连接所述转接头和所述附加转接头,或者用于所述附加转接头之间的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其中,包括:
插头,包括第一壳体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的第一公连接器,所述第一壳体第二端安装有电线,所述电线与所述第一公连接器连接;
转接头,包括第二壳体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的第一母连接器,所述第一母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公连接器适配,所述第二壳体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公连接器,所述第一母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公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相异;以及
刚性连接件,为一扁平带状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或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或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对应于该铰接端设置有用于所述连接件插入或拔出的滑动槽,所述插头和所述转接头分别具有一待位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和一第二工作位置。
上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所述连接件均为金属材料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一根电线同时适用于多种电子设备的连接,以实现充电以及信号传送等功能。且携带方便,不易丢失和缠绕。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工作位置);
图2为图1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待位位置);
图3为图1的又一状态示意图(第二工作位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工作位置);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待位位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拆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插头
11  第一壳体
12  第一公连接器
13  第一壳体第一端
14  第一壳体第二端
15  第一连接部
2  转接头
21  第二壳体
22  第一母连接器
23  第二公连接器
24  第二壳体第一端
25  第二壳体第二端
26  第二连接部
3  挠性连接件
31  第一连接端
32  本体部
33  第二连接端
4  电线
5  金属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参见图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工作位置);图2为图1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待位位置);图3为图1的又一状态示意图(第二工作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电线4转换头组合,包括:
插头1,包括第一壳体11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13的第一公连接器12,所述第一壳体第二端14安装有电线4,所述电线4与所述第一公连接器12电连接;
转接头2,包括第二壳体21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24的第一母连接器22,所述第一母连接器22与所述第一公连接器12适配,所述第二壳体第二端25设置有第二公连接器23,所述第一母连接器22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23电连接,所述第一公连接器12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23相异;以及
挠性连接件3,为一扁平带状或弧形铰链状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13和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24连接,所述插头1和所述转接头2在该挠性连接件3的连接下分别具有一待位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和一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待位位置时,该挠性连接件3处于伸张状态,所述插头1和转接头2顺序排列,转接头2通过该挠性连接件3与插头1连接(参见图2),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公连接器12插入所述第一母连接器22内(参见图1),此时插头1的第二公连接器23有效,可连接相应的电子设备接口,进行充电或信息传送、同步操作,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转接头2翻转于所述插头1一侧(参见图3),此时该挠性连接件3充当连接铰链,转接头2的第一公连接器12有效,可连接相应的电子设备接口,进行充电或信息传送、同步操作。其中,第一公连接器12例如是安卓设备的接头,第二公连接器23例如是苹果设备的接头。
其中,所述挠性连接件3与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优选为一体结构件。所述挠性连接件3与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可为粘结或注塑连接。该挠性连接件3通过胶水粘接、直接注塑等方式,与转换头和插头1牢固结合。本实施例中,所述挠性连接件3优选为硅胶材料件,包括顺序连接为一体的第一连接端31、本体部32和第二连接端33,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上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端31和第二连接端33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26。
其中,参见图4及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工作位置),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待位位置)。所述第一连接端31和第二连接端33均为一连接平面,图4中的本体部32为一弧面,可进一步增强其伸缩性能,图5中的本体部32为一平面,所述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26分别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第一端13和第二壳体21第一端24的一侧宽边上的凹槽,所述连接平面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参见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拆分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31和第二连接端33分别为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26分别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的外表面上的环形凹槽,所述连接管套装箍入在所述环形凹槽内,将转换头与插头1连为一个整体。
参见图5,所述第一壳体11和/或所述第二壳体21外还可包覆有金属外壳5,紧紧抱住转换头和插头1外壳以及挠性连接件3两端的连接部分,挠性连接件3仅外露中间的带状本体部32,使得结构更加牢固,外形更加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级联第三个或更多的转换头。具体包括:
至少一个附加转接头,包括附加壳体和安装在所述附加壳体两端的附加母连接器和附加公连接器,所述附加母连接器与所述附加公连接器电连接,所述附加母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23或所述附加公连接器适配;
至少一个附加挠性连接件,为一扁平带状或弧形铰链状结构,用于连接所述转接头2和所述附加转接头,或者用于所述附加转接头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连接件也可为刚性连接件,具体包括:
插头1,包括第一壳体11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13的第一公连接器12,所述第一壳体第二端14安装有电线4,所述电线4与所述第一公连接器12连接;
转接头2,包括第二壳体21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24的第一母连接器22,所述第一母连接器22与所述第一公连接器12适配,所述第二壳体第二端25设置有第二公连接器23,所述第一母连接器22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23连接,所述第一公连接器12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23相异;以及
刚性连接件,为一扁平带状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13或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24的宽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24或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13铰接,所述第一壳体11或所述第二壳体21内对应于该铰接端设置有用于所述连接件插入或拔出的滑动槽,所述插头1和所述转接头2分别具有一待位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和一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待位位置时,所述插头1和转接头2通过该刚性连接件顺序连接,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公连接器12插入所述第一母连接器22内,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转接头2通过该铰接端翻转于所述插头1一侧。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21和所述刚性连接件均为金属件。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头,包括第一壳体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的第一公连接器,所述第一壳体第二端安装有电线,所述电线与所述第一公连接器电连接;
转接头,包括第二壳体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的第一母连接器,所述第一母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公连接器适配,所述第二壳体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公连接器,所述第一母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公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相异;以及
挠性连接件,为一扁平带状或弧形铰链状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连接,所述插头和所述转接头分别具有一待位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和一第二工作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一体结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粘结或注塑连接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连接件为硅胶材料件,包括顺序连接为一体的第一连接端、本体部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均为一连接平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和第二壳体第一端的一侧宽边上的凹槽,所述连接平面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为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表面上的环形凹槽,所述连接管套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外还包覆有金属外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附加转接头,包括附加壳体和安装在所述附加壳体两端的附加母连接器和附加公连接器,所述附加母连接器与所述附加公连接器电连接,所述附加母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或所述附加公连接器适配;
至少一个附加挠性连接件,为一扁平带状或弧形铰链状结构,用于连接所述转接头和所述附加转接头,或者用于所述附加转接头之间的连接。
9.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头,包括第一壳体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的第一公连接器,所述第一壳体第二端安装有电线,所述电线与所述第一公连接器连接;
转接头,包括第二壳体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的第一母连接器,所述第一母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公连接器适配,所述第二壳体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公连接器,所述第一母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公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公连接器相异;以及
刚性连接件,为一扁平带状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或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第一端或所述第一壳体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对应于该铰接端设置有用于所述连接件插入或拔出的滑动槽,所述插头和所述转接头分别具有一待位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和一第二工作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线转换头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所述连接件均为金属材料件。
CN201520090709.5U 2015-02-06 2015-02-06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 Active CN204615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0709.5U CN204615112U (zh) 2015-02-06 2015-02-06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0709.5U CN204615112U (zh) 2015-02-06 2015-02-06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15112U true CN204615112U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67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90709.5U Active CN204615112U (zh) 2015-02-06 2015-02-06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151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4046A1 (zh) * 2015-02-06 2016-08-11 深圳市信美通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4046A1 (zh) * 2015-02-06 2016-08-11 深圳市信美通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
CN105990773A (zh) * 2015-02-06 2016-10-05 深圳市信美通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
US9935391B2 (en) 2015-02-06 2018-04-03 Shenzhen Sinotek Technology Co., Ltd. Wire adapter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8200545B2 (en) Multipurpose accessory for portable multimedia device
CN102437490A (zh) 微型通用串行总线适配器
CN108021020A (zh) 智能手表
EP2685340B1 (en) Data line
CN205355473U (zh) 一种二合一旋转插头式连接器及数据线
CN204615112U (zh)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
CN203951009U (zh) 五合一usb转换器
CN105742917A (zh) 多供电插头致能充电装置
CN105990773A (zh)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
CN207764571U (zh) 智能手表
CN203398474U (zh) 多功能usb 连接线
CN203521826U (zh) 多功能数据充电线
CN201927758U (zh) 转接器
US8007321B1 (en) Earphone adapter
CN209119515U (zh) 一种一拖二数据线
CN208508141U (zh) 滑扣耳机数据一体线
CN202550254U (zh) 具有一体式端子的通信产品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结构
CN205565240U (zh) 一种三合一数据线
CN203911081U (zh) 多接头数据线
CN203339446U (zh) 一种移动电源转接头
CN111244707A (zh) Usb手链
CN205017537U (zh) 一种接口转接器及包括所述接口转接器的耳机
CN203135158U (zh) 多用电连接器
CN202651442U (zh) 一种无壳usb母座结构
CN208015029U (zh) Usb与type-c的转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