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07691U - 一种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07691U
CN204607691U CN201520277709.6U CN201520277709U CN204607691U CN 204607691 U CN204607691 U CN 204607691U CN 201520277709 U CN201520277709 U CN 201520277709U CN 204607691 U CN204607691 U CN 204607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idation pond
filter element
water
height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777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Fu Laiming Energy-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Protec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Fu Laiming Energy-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Protec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Fu Laiming Energy-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Protec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Fu Laiming Energy-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Protec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777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07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07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07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第一氧化池、第二氧化池以及整流槽,整流槽设置在第一氧化池与第二氧化池之间;第一氧化池的上部设有第一进水口,其下部设有与整流槽的内部相通的第一出水口;第二氧化池的上部设有第二出水口,其中部设有与整流槽的内部相通的第二进水口;第一氧化池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过滤部件;第一过滤部件的材质为弹性立体填料,第二过滤部件的材质为组合填料。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精简;过滤部件、进水口以及出水口的位置设计,使得污水的流向呈S形,延长了污水与过滤部件的接触时间,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采用弹性立体填料以及组合填料,运用两种不同的填料弥补了微生物吸附不相同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生活水平的迅速发展状况下,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也越来越多,生活污水的排放渗入地表下对我们的生活饮用水造成很大的污染,因此,对于水质的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首要工作。
水源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失的能量,大力发展生活污水处理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我们想有个健康安全的水源的唯一途径。目前中国污水处理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1)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尚跟不上用水规模的迅速扩张,管网、污泥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2)我国污水处理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处理设施的负荷率低。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接触曝气法”、“固着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技术实质是在生物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的特点,池内的生物固体浓度(5~10g/l)高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可达2.0~3.0kgBOD5/m3.d),另外接触氧化工艺不需要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较活性污泥法简单,对水量水质的波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目前,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采用的生物接触氧化池为单反应池,接触时间短,BOD5、COD、氨氮的去除处理效果差,不能满足处理要求,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精简、能高效去除污水中的BOD5、COD以及氨氮等物质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重大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精简且能高效去除污水中的BOD5、COD以及氨氮等物质的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本体;
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氧化池、第二氧化池以及整流槽,所述整流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氧化池与所述第二氧化池之间;所述第一氧化池的上部设有第一进水口,其下部设有与所述整流槽的内部相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氧化池的上部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出水口,其中部设有与所述整流槽的内部相通的第二进水口;
所述第一氧化池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过滤部件,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与所述第一氧化池在水平横截面上的尺寸相同,其高度为所述第一氧化池的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的下端面到所述第一氧化池的内部底面的垂直距离比所述第一出水口到所述第一氧化池的内部底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大5-50cm;
所述第二氧化池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过滤部件,所述第二过滤部件与所述第二氧化池在水平横截面上的尺寸相同,其高度为所述第二氧化池的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所述第二进水口的尺寸为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尺寸的0.6-0.9倍;
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的材质为弹性立体填料,所述第二过滤部件的材质为组合填料。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氧化池、第二氧化池以及整流槽的高度相同。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的高度为所述第一氧化池的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二过滤部件的高度为所述第二氧化池的高度的三分之二。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的下端面到所述第一氧化池的内部底面的垂直距离比所述第一出水口到所述第一氧化池的内部底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大10cm;所述第二进水口到所述第二氧化池的内部底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过滤部件的上端面到所述第二氧化池的内部底面的最小垂直距离。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口的尺寸为所述第一出水口的0.8倍。
为了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整流槽的内部相通的通孔。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通孔为方形或者圆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第一氧化池、第二氧化池以及整流槽,整体结构精简;第一氧化池与第二氧化池中分别设有第一过滤部件和第二过滤部件,再加上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的位置设计,使得污水的流向呈S形,大大延长了污水与过滤部件的接触时间和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第一过滤部件的材质为弹性立体填料,第二过滤部件的材质为组合填料,运用两种不同的填料弥补了微生物吸附不相同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氧化池、第二氧化池以及整流槽的高度相同,整体结构安装方便,结构美观。
(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过滤部件与第二过滤部件的高度分别为第一氧化池和第二氧化池的高度的三分之二,结构合理,安装方便,且能充分满足现实工艺的需求。
(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过滤部件的下端面到第一氧化池的内部底面的垂直距离比第一出水口到第一氧化池的内部底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大10cm,所述第二进水口到所述第二氧化池的内部底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过滤部件的上端面到所述第二氧化池的内部底面的最小垂直距离,确保尽可能地延长污水与过滤部件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5)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进水口的尺寸为第一出水口的0.8倍,使得经过第一氧化池处理后的污水在整流槽中停留短暂的时间,以便对其做进一步处理后再进入第二氧化池中进行处理,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6)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盖体,盖体设置在本体的上端开口处,盖体上设有与整流槽的内部相通的通孔,盖体的设计可以隔绝污水处理环境中的其他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通孔的设计,便于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向整流槽中加入其他化学物质,方便操作;通孔设计为方孔或者圆孔,既方便加工,又具有美观效果。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的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详见图1,其中箭头方向为污水的流向,具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氧化池1、第二氧化池2以及整流槽3,整体结构精简。
所述第一氧化池1、第二氧化池2以及整流槽3的高度相同,且所述整流槽3设置在所述第一氧化池1与所述第二氧化池2之间。
所述第一氧化池1的上部设有第一进水口11,其下部设有与所述整流槽3的内部相通的第一出水口12;所述第一氧化池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过滤部件13,所述第一过滤部件13的材质为弹性立体填料,其上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物质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所述第一过滤部件13与所述第一氧化池1在水平横截面上的尺寸相同,其高度h1为所述第一氧化池1的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最好是三分之二,结构合理,安装方便,且能充分满足现实工艺的需求;所述第一过滤部件13的下端面到所述第一氧化池1的内部底面的垂直距离d1比所述第一出水口12到所述第一氧化池1的内部底面的最大垂直距离d大5-50cm,最好是10cm,确保尽可能地延长污水与第一过滤部件上的微生物的接触时间,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所述第二氧化池2的上部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1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出水口21,其中部设有与所述整流槽3的内部相通的第二进水口22;所述第二氧化池2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过滤部件23,所述第二过滤部件23的材质为组合填料,其上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物质也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运用两种不同的填料弥补了微生物吸附不相同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所述第二过滤部件23与所述第二氧化池2在水平横截面上的尺寸相同,其高度h2为所述第二氧化池2的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最好是三分之二,结构合理,安装方便,且能充分满足现实工艺的需求;所述第二进水口22的尺寸为所述第一出水口12的尺寸的0.6-0.9倍,最好是0.8倍,使得经过第一氧化池处理后的污水在整流槽中停留短暂的时间,以便对其做进一步处理后再进入第二氧化池中进行处理,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所述第二进水口22到所述第二氧化池2的内部底面的最小垂直距离d2大于所述第二过滤部件23的上端面到所述第二氧化池2的内部底面的最小垂直距离d3,确保尽可能地延长污水与第二过滤部件上的微生物的接触时间,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所述本体的上端开口处还设有盖体4,盖体的设计可以隔绝污水处理环境中的其他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所述盖体4上设有与所述整流槽3的内部相通的通孔41,通孔的设计,便于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向整流槽中加入其他化学物质,比如絮凝剂等,方便操作;所述通孔41为方形或者圆形,通孔设计为方孔或者圆孔,既方便加工,又具有美观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通孔41上方增加一个塞子或盖子,将其与外界隔离,起到密封作用。
实施例2:
针对于某中医院的调节池内的污水,其水质为:CODCr为400mg/L,BOD5为215mg/L,SS为350mg/L,pH为8,NH3-N为38mg/L,大肠菌群为19020个/L。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处理后,水的水质为:CODCr为70mg/L,BOD5为40mg/L,SS为32mg/L,pH为6.87,NH3-N为10mg/L,大肠菌群为600个/L.。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来处理此污水,处理后水的水质为:CODCr为37.4mg/L,BOD5为7.38mg/L,SS为8.7mg/L,pH为6.87,NH3-N为6.65mg/L,大肠菌群为460个/L,达到了排放标准。
以上两种污水的处理过程中,污水均以27m3/h的速度通过污水处理装置。
实施例3:
针对于某妇幼保健院的调节池内的污水,其水质为:CODCr为300mg/L,BOD5为205mg/L,SS为290mg/L,pH为8.5,NH3-N为34mg/L,大肠菌群为18700个/L。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处理后,水的水质为:CODCr为85mg/L,BOD5为45mg/L,SS为30mg/L,pH为6.7,NH3-N为15mg/L,大肠菌群为570个/L。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来处理,处理后的水的水质为:CODCr为39mg/L,BOD5为11mg/L,SS为10mg/L,pH为7.3,NH3-N为7.75mg/L,大肠菌群为440个/L,达到排放标准。
以上两种污水的处理过程中,污水均以28m3/h的速度通过污水处理装置。
实施例4:
针对于某妇幼保健院的调节池内的污水,其水质为:CODCr为320mg/L,BOD5为210mg/L,SS为278mg/L,pH为8.9,NH3-N为40mg/L,大肠菌群为19100个/L。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处理后,水的水质为:CODCr为102mg/L,BOD5为47mg/L,SS为30mg/L,pH为6.87,NH3-N为11mg/L,大肠菌群为900个/L。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来处理,处理后的水的水质为:CODCr为36.5/L,BOD5为12.2mg/L,SS为8mg/L,pH为7.6,NH3-N为7.85mg/L,大肠菌群为430个/L,达到排放标准。
以上两种污水的处理过程中,污水均以30m3/h的速度通过污水处理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
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氧化池(1)、第二氧化池(2)以及整流槽(3),所述整流槽(3)设置在所述第一氧化池(1)与所述第二氧化池(2)之间;所述第一氧化池(1)的上部设有第一进水口(11),其下部设有与所述整流槽(3)的内部相通的第一出水口(12);所述第二氧化池(2)的上部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1)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出水口(21),其中部设有与所述整流槽(3)的内部相通的第二进水口(22);
所述第一氧化池(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过滤部件(13),所述第一过滤部件(13)与所述第一氧化池(1)在水平横截面上的尺寸相同,其高度(h1)为所述第一氧化池(1)的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所述第一过滤部件(13)的下端面到所述第一氧化池(1)的内部底面的垂直距离(d1)比所述第一出水口(12)到所述第一氧化池(1)的内部底面的最大垂直距离(d)大5-50cm;
所述第二氧化池(2)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过滤部件(23),所述第二过滤部件(23)与所述第二氧化池(2)在水平横截面上的尺寸相同,其高度(h2)为所述第二氧化池(2)的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所述第二进水口(22)的尺寸为所述第一出水口(12)的尺寸的0.6-0.9倍;
所述第一过滤部件(13)的材质为弹性立体填料,所述第二过滤部件(23)的材质为组合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氧化池(1)、第二氧化池(2)以及整流槽(3)的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13)的高度(h1)为所述第一氧化池(1)的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二过滤部件(23)的高度(h2)为所述第二氧化池(2)的高度的三分之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13)的下端面到所述第一氧化池(1)的内部底面的垂直距离(d1)比所述第一出水口(12)到所述第一氧化池(1)的内部底面的最大垂直距离(d)大10cm;所述第二进水口(22)到所述第二氧化池(2)的内部底面的最小垂直距离(d2)大于所述第二过滤部件(23)的上端面到所述第二氧化池(2)的内部底面的最小垂直距离(d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口(22)的尺寸为所述第一出水口(12)的0.8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体(4),所述盖体(4)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盖体(4)上设有与所述整流槽(3)的内部相通的通孔(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1)为方形或者圆形。
CN201520277709.6U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 Active CN204607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77709.6U CN204607691U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77709.6U CN204607691U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07691U true CN204607691U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60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77709.6U Active CN204607691U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07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02825B (zh)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CN103319056B (zh) 一种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CN105731724A (zh) 一种海上平台高盐生活污水处理回用方法
CN205676312U (zh) 一种海上平台高盐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设备
CN102329043B (zh) 利用水解池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
CN102267785B (zh) 以微污染水体为水源的再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5800881A (zh) 气提回流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3820588U (zh) 一种处置养殖场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设备
CN104609663B (zh) 紫外辐照-生物膜氧化联合处理市政污水的装置和方法
CN205011585U (zh) 新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CN204607691U (zh) 一种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
CN205328834U (zh) 一种一体化水处理玻璃钢化粪池
CN104773927B (zh) 一种乡镇污水处理系统
WO2020103270A1 (zh) 三相高效补氧人工湿地系统
CN202148236U (zh) 以微污染水体为水源的再生水处理装置
CN205011586U (zh) 城市医院智能污水处理系统
CN204454727U (zh) 水体净化系统
CN209178185U (zh) 一种厌氧、好氧、气提回流污水处理装置
CN203212428U (zh) 用于难降解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的一体化装置
CN207986957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2016935U (zh) 一种含腈废水脱氮处理装置
CN105174436A (zh) 一种生物膜曝气反应器
CN205387499U (zh) 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生物滤池脱氮装置
CN204474411U (zh) 一种低氧曝气膜污水处理装置
CN205328819U (zh) 一种低能耗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