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95453U - 智能佩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佩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95453U
CN204595453U CN201520171378.8U CN201520171378U CN204595453U CN 204595453 U CN204595453 U CN 204595453U CN 201520171378 U CN201520171378 U CN 201520171378U CN 204595453 U CN204595453 U CN 204595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body cover
wearable device
intelligent wearable
displa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713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蒲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IANLUO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rolit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lit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Aerolit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5201713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95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95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95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佩戴装置,属于电子产品领域,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外壳以及用于把所述智能佩戴装置佩戴到人体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主体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主体外壳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嵌入有显示部件,所述主体外壳上与所述显示部件对应处设置有通孔;所述主体外壳内还设置有主板以及电池,所述主板分别与所述显示部件和所述电池电连接。本智能佩戴装置通过把智能佩戴装置的主体外壳设置为一体成型的方式,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佩戴装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够有效的防止外部的液体或者灰尘进入到主体外壳内部,改善了现有采用这种分离式结构的智能佩戴装置的密封性不好,易造成灰尘或者液体进入到主体外壳内部的问题。

Description

智能佩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佩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佩戴装置通常都包括主体外壳以及主体外壳后盖两个分离的部分,而智能佩戴装置的功能元件都放置于主体外壳内,然后通过主体外壳后盖把主体外壳给密封住,再通过螺丝来固定连接主体外壳和主体外壳后盖,使得现有采用这种分离式结构的智能佩戴装置的密封性不好,易造成灰尘或者液体进入到主体外壳内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佩戴装置,以改善现有采用这种分离式结构的智能佩戴装置的密封性不好,易造成灰尘或者液体进入到主体外壳内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佩戴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外壳以及用于把所述智能佩戴装置佩戴到人体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主体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主体外壳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嵌入有显示部件,所述主体外壳上与所述显示部件对应处设置有通孔;所述主体外壳内还设置有主板以及电池,所述主板分别与所述显示部件和所述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外壳内设置有探针,所述探针与所述显示部件和所述通孔位置均对应。当本智能佩戴装置的使用者对本智能佩戴装置拆机时,由于主体外壳的一体成型的结构,需要先把显示部件先从主体外壳上拆卸下来。当所述主体外壳内未设置探针时,需要使用尖锐的物体从通孔内伸入,把显示部件从主体外壳的开口处顶出来,但是,如果尖锐的物体伸入主体外壳内部时,如果没有控制好伸入方向,容易接触到主板,从而导致主板上的原件受到损坏。
当在所述主体外壳内设置有探针,且所述探针与所述显示部件和所述通孔位置均对应时,只需用尖锐的物体去顶触探针,使探针沿着既定的方向向显示部件方向移动,进而把显示部件从主体外壳上拆下下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部件靠近所述探针的一面设置有橡胶层。当使用尖锐的物体去顶触显示部件时,如果用力过大,易导致尖锐的物体损坏显示部件,当在所述显示部件靠近所述探针的一面设置橡胶层后,尖锐的物体不会直接顶触到显示部件,而是通过顶触橡胶层,使橡胶层去顶触显示部件,使显示部件能够受力均匀,且在拆机过程中不易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佩戴装置还包括通孔密封件,所述通孔密封件与所述通孔可拆卸连接。当给所述通孔可拆卸连接通孔密封件后,能够有效的避免外部的灰尘或者液体通过通孔进入到主体外壳的内部,对内部的电池和主板造成损坏,从而进一步的加强了本只能佩戴装置的密封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孔密封件为第一圆柱体密封件,所述第一圆柱体密封件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通孔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孔密封件为第二圆柱体密封件,所述第二圆柱体密封件外侧沿所述第二圆柱体密封件环向设置有凸起,所述通孔内侧沿所述通孔环向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匹配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表带,所述表带与所述主体外壳卡接。当所述固定件为表带时,所述表带的一端与所述主体外壳连接,另一端也与所述主体外壳连接,从而使得本智能佩戴装置能够佩戴在手腕上。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部件为触控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佩戴装置,通过把智能佩戴装置的主体外壳设置为一体成型的方式,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佩戴装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够有效的防止外部的液体或者灰尘进入到主体外壳内部,从而改善了现有采用这种分离式结构的智能佩戴装置的密封性不好,易造成灰尘或者液体进入到主体外壳内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佩戴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记:
主体外壳101,触控面板102,橡胶层103,主板104,电池105,通孔106;
表带201;
探针3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a、图1b,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佩戴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外壳101。在实践过程中,为了使主体外壳101有较好的密封性,主体外壳101需要一体成型,而主体外壳101的实际形状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为圆柱体、长方体等规则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非规则的形状。例如,当本智能佩戴装置作为智能手表时,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为了便于佩戴到手臂上,可以把主体外壳101设置为正方体。
当然,为了实现佩戴功能,所述智能佩戴装置还包括用于把所述智能佩戴装置佩戴到人体上的固定件。而在实践过程中,当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佩戴装置所佩戴的位置不同时,所述固定件的实施方式也不同,例如,当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佩戴装置用作智能手表时,较佳的,所述固定件可以为表带201,所述表带201与所述主体外壳101卡接。当所述固定件为表带201时,所述表带201的一端与所述主体外壳101连接,另一端也与所述主体外壳101连接,从而使得本智能佩戴装置能够佩戴在手腕上。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经过很多次的取下和佩戴的操作,固定件容易被磨损,而为了便于对所述磨损的固定件进行更换或者维修,较佳的,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主体外壳101可拆卸连接。
当然,为了使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佩戴装置能够正常的使用,所述主体外壳101内还设置有主板104以及电池105,所述主板104分别与所述显示部件和所述电池105电连接。
为了便于在主体外壳101上设置显示部件,在所述主体外壳101上设置有开口,则在所述开口嵌入有显示部件。而为了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佩戴装置进行拆卸,所述主体外壳101上与所述显示部件对应处设置有通孔106。当在所述主体外壳101上与所述显示部件对应处设置通孔106后,使用者可以使用尖锐的物体从所述通孔106伸入到主体外壳101内部,进而顶触到显示部件位于所述主体外壳101内部的一面,再通过加大顶触的力,从而使得显示部件从主体外壳101上被顶触下来,进而使得使用者可以把主体外壳101内的部件拆卸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践过程中,通孔106的位置设置需要与显示部件的位置对应,使得伸入通孔106的尖锐物体能够顶触到显示部件。例如,当主体外壳101为正方体时,在正方体的主体外壳101上,设置显示部件的面和设置通孔106的面需要平行。
为了进一步的便于使用者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佩戴装置进行拆机,所述主体外壳101内设置有探针301,所述探针301与所述显示部件和所述通孔106位置均对应。当本智能佩戴装置的使用者对本智能佩戴装置拆机时,由于主体外壳101的一体成型的结构,需要先把显示部件先从主体外壳101上拆卸下来。当所述主体外壳101内未设置探针时,需要使用尖锐的物体从通孔106内伸入,把显示部件从主体外壳101的开口处顶出来,但是,如果尖锐的物体伸入主体外壳101内部时,如果没有控制好伸入方向,容易接触到主板104,从而导致主板104上的电路元件受到损坏。
当在所述主体外壳101内设置有探针301,且所述探针301与所述显示部件和所述通孔106位置均对应时,只需用尖锐的物体去顶触探针301,使探针310沿着既定的方向向显示部件方向移动,进而把显示部件从主体外壳101上拆下下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显示部件靠近所述探针301的一面设置有橡胶层103。当使用尖锐的物体去顶触显示部件时,如果用力过大,易导致尖锐的物体损坏显示部件,当在所述显示部件靠近所述探针301的一面设置橡胶层103后,尖锐的物体不会直接顶触到显示部件,而是通过顶触橡胶层103,使橡胶层103去顶触显示部件,使显示部件能够受力均匀,且在拆机过程中不易损坏。
而当在正常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佩戴装置的过程中,液体或者灰尘可能会从通孔106进入到主体外壳101内,进而损坏主板104。而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所述智能佩戴装置还包括通孔密封件,所述通孔密封件与所述通孔106可拆卸连接。当给所述通孔106可拆卸连接通孔密封件后,能够有效的避免外部的灰尘或者液体通过通孔106进入到主体外壳101的内部,对内部的电池105和主板104造成损坏,从而进一步的加强了本只能佩戴装置的密封性。
在实践过程中,作为一种通孔密封件与通孔的可拆卸连接实施方式,所述通孔密封件为第一圆柱体密封件,所述第一圆柱体密封件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通孔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此外,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孔密封件为第二圆柱体密封件,所述第二圆柱体密封件外侧沿所述第二圆柱体密封件环向设置有凸起,所述通孔内侧沿所述通孔环向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匹配的凹槽。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践过程中,显示部件的实施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如果显示部件仅仅作为屏幕显示,则显示部件可以为液晶显示屏,而如果需要使显示部件具有输入功能,进而控制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佩戴装置进行相应的操作,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显示部件为触控面板10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佩戴装置,通过把智能佩戴装置的主体外壳101设置为一体成型的方式,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佩戴装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够有效的防止外部的液体或者灰尘进入到主体外壳内部,从而改善了现有采用这种分离式结构的智能佩戴装置的密封性不好,易造成灰尘或者液体进入到主体外壳内部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智能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外壳以及用于把所述智能佩戴装置佩戴到人体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主体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主体外壳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嵌入有显示部件,所述主体外壳上与所述显示部件对应处设置有通孔;所述主体外壳内还设置有主板以及电池,所述主板分别与所述显示部件和所述电池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内设置有探针,所述探针与所述显示部件和所述通孔位置均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件靠近所述探针的一面设置有橡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佩戴装置还包括通孔密封件,所述通孔密封件与所述通孔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密封件为第一圆柱体密封件,所述第一圆柱体密封件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通孔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密封件为第二圆柱体密封件,所述第二圆柱体密封件外侧沿所述 第二圆柱体密封件环向设置有凸起,所述通孔内侧沿所述通孔环向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匹配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表带,所述表带与所述主体外壳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智能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件为触控面板。
CN201520171378.8U 2015-03-25 2015-03-25 智能佩戴装置 Active CN204595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1378.8U CN204595453U (zh) 2015-03-25 2015-03-25 智能佩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1378.8U CN204595453U (zh) 2015-03-25 2015-03-25 智能佩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95453U true CN204595453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31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71378.8U Active CN204595453U (zh) 2015-03-25 2015-03-25 智能佩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95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67993U (zh) 贴膜装置
EP4221483A3 (en) Display device
CN203854878U (zh) 平板电子设备贴膜装置及平板电子设备的保护贴膜
CN204256602U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CN204595453U (zh) 智能佩戴装置
CN203688335U (zh) 一种手机保护壳的强度测试装置
CN204242144U (zh) 一种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205539238U (zh) 一种可兼容快速充电器的智能检测设备
CN203775544U (zh) 控制器
CN205573169U (zh) 一种易撕定位保护膜
CN204631843U (zh) 一种新型的节电式触摸屏
CN203259741U (zh) 一种检测线路结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03588136U (zh) 一种状态提醒显示器
CN205122661U (zh) 一种无线动态信号分析仪
CN205808460U (zh) 一种微电子胶管监测装置
CN104135568A (zh) 重力传感器模拟光距离感应器的方法及手机
CN205333760U (zh) 一种基于快速充电器的智能测试板
CN206058040U (zh) 能够隐藏接口的电子设备
CN205539237U (zh) 一种可兼容快速充电器的智能检测仪
CN103902497A (zh) 矿用通风计算器
CN201812273U (zh) 可快捷输入的电子白板
CN204206245U (zh) 一种手机玻璃后壳倒扣装置
CN202851893U (zh) 齿轮箱
CN202025297U (zh) 指套触摸笔
CN203984466U (zh) 可更换式手机后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06

Address after: 310000 Binjiang District, Zhejiang, South Ring Road, No. 3766, No.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LIANLUO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three, No. 1980,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park, Longhua New District special zone, Guangdong, Shenzhen, B101

Patentee before: Aerolit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f Shen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