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91392U - 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发动机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发动机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91392U
CN204591392U CN201520320585.5U CN201520320585U CN204591392U CN 204591392 U CN204591392 U CN 204591392U CN 201520320585 U CN201520320585 U CN 201520320585U CN 204591392 U CN204591392 U CN 204591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ing arm
elastic component
cam
tappet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205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辉
孙军
缪红燕
江旭光
姜春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205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91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91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9139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发动机及汽车,其中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包括:气门;摇臂,所述摇臂上设有滚子,所述摇臂能够绕所述滚子转动,所述摇臂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挺柱和所述气门连接;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挺柱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弹簧座连接;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摇臂以所述第一凸轮为支点做杠杆运动,压缩所述挺柱;当压缩所述挺柱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在设定距离内被压缩,从而使得所述气门的升程可在所述设定距离内连续改变,所述设定距离为所述气门的可变最大升程。本实用新型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结构简单,运动件少。

Description

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发动机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发动机及汽车。
背景技术
发动机配气机构(内燃机配气机构)是按照发动机每一气缸内所进行的工作循环和点火顺序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各气缸的进、排气门,使新鲜的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空气(柴油机)得以及时进入气缸,废气得以及时从气缸排出。在压缩与做功行程中,关闭气门保证燃烧室的密封。
而控制发动机充量交换过程的气门,其特征参数主要有三个:气门开启相位、气门开启持续角度(气门保持开启持续的曲轴转角)和气门升程。这三个特性参数对发动机的性能、油耗、和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将气门开启相位和气门开启持续角度统称为气门正时。随着发动机转角和负荷的改变,对这些特性参数的最佳选择是不同的。为了提高功率,要提早开启、推迟关闭进气门,并提高进气门的升程;为了提高低速扭矩,要提早关闭进气门;为了改善启动性能并提高怠速稳定性,则要推迟开启进气门,减少气门叠开角。
在传统的发动机中,由于这三个特性参数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不能改变,往往将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都设计成高速全负荷工况,以便取得最大的标定功率。近年来由于更注重油耗和排放,所以将气门正时和升程设计成可变的,以满足各种工况的需求。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行程的配气技术已是现代发动机领域必不可少的技术要求,无论从发动机的动力特性,经济油耗特性,还是排放特性的控制和优化方面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际上已有少数汽车厂商实现了这种气门升程可变的技术,比如日产的VVEL,以及BMW的Valvetronic技术等。但是,BMW的Valvetronic技术运动件较多,结构复杂,限制了发动机的最高转速;VVEL的缺点是,由于利用偏心结构来变换升程,所以在运转时配气机构振动增大,增加整个发动机的振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气门升程可变的技术,结构复杂、运动件较多、增加整个发动机的振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包括:
气门;
摇臂,所述摇臂上设有滚子,所述摇臂能够绕所述滚子转动,所述摇臂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挺柱和所述气门连接;
所述气门和所述挺柱之间还设有能够使所述气门回位的第一弹性件;
所述摇臂能够在第一凸轮的驱动下顶压所述挺柱,使所述气门打开;
所述摇臂位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挺柱之间,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滚子相抵;
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挺柱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弹簧座连接;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摇臂以所述第一凸轮为支点做杠杆运动,压缩所述挺柱;
当压缩所述挺柱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在设定距离内被压缩,从而使得所述气门的升程可在所述设定距离内连续改变,所述设定距离为所述气门的可变最大升程;
在所述第二弹性件被压缩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无压缩量。
可选的,所述摇臂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和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摇臂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通过轴连接,所述轴与所述摇臂的滚子的中轴线平行;
电机,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与所述转盘的侧壁相抵,能够驱动所述转盘转动;
所述转盘转动能够使所述摇臂以所述第一凸轮为支点做杠杆运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摇臂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通过轴连接,
所述轴与所述摇臂的滚子的中轴线平行;
电机,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凸轮的侧壁相抵,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凸轮转动;
所述第二凸轮转动能够使所述摇臂以所述第一凸轮为支点做杠杆运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摇臂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通过轴连接,所述轴与所述摇臂的滚子的中轴线平行;
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转盘的侧壁相抵,能够驱动所述转盘转动;
电机,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凸轮的侧壁相抵,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凸轮转动;
所述转盘转动能够使所述摇臂以所述第一凸轮为支点做杠杆运动。
可选的,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
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可选的,所述弹簧座包括:
柱体;
所述柱体面向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挺柱和所述第一凸起之间;
所述柱体面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气门之间。
可选的,所述转盘为扇形盘,所述扇形盘的圆心和所述摇臂的滚子在同一轴线上。
可选的,所述摇臂和所述挺柱铰接或抵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发动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气门的打开需要通过摇臂驱动,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驱动机构使摇臂的位置发生改变,在第一弹性件和挺柱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驱动机构使摇臂以第一凸轮为支点做杠杆运动,压缩所述挺柱;当压缩所述挺柱时,第二弹性件能够在设定距离内被压缩,从而使得气门的升程可在设定距离内连续改变,其中设定距离为气门的可变最大升程,即,气门的升程可以在设定距离内变化。本实用新型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结构简单,运动件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变气门升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变气门升程装置中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变气门升程装置中弹簧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变气门升程装置中弹簧座与气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气门升程可变的技术中,BMW的Valvetronic技术运动件较多,结构复杂,限制了发动机的最高转速;VVEL的缺点是,由于利用偏心结构来变换升程,所以在运转时配气机构振动增大,增加整个发动机的振动。
配气机构中的气门传动组一般由摇臂、摇臂轴、推杆、挺柱、凸轮轴和正时齿轮组成。
当气缸的工作循环需要将气门打开进行换气时,曲轴通过传动机构(如正时齿轮)驱动凸轮轴旋转,使凸轮轴上的基圆部分通过摇臂上的滚子推动摇臂摆转,摇臂的另一端便顶压挺柱,挺柱顶压弹簧,使弹簧进一步压缩,向下推开气门。当凸轮的桃尖部分转过滚子以后,便逐渐减小了对挺柱的推力,气门在弹簧张力的作用下开度逐渐减小,直至最后关闭。
可见,气门传动组中的摇臂的作用是将凸轮施加给摇臂力作用到气门杆端,以推开气门。本实用新型为改变气门升程,通过采用驱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摇臂以凸轮为支点做杠杆运动,压缩所述挺柱,从而使得所述气门的升程可连续改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包括气门100,及能够驱动气门100打开的摇臂200,摇臂200通过设于凸轮轴(图未示出)上的第一凸轮800驱动,摇臂200位于第一凸轮800和挺柱500之间;摇臂200为滚子摇臂,摇臂200包括:位于长度方向一端的挺柱端201和位于长度方向另一端的挺杆端203及位于两端之间的滚子202,摇臂200绕滚子202转动,滚子202和第一凸轮800相抵;其中摇臂200的挺柱端201通过挺柱500和气门100连接,挺柱500为机械挺柱或液压挺柱,摇臂200的挺柱端201和挺柱500铰接或抵接,本实施例中为抵接。
气门100和挺柱500之间还设有第一弹性件400,第一弹性件400功用是克服在气门100关闭过程中气门100及传动件的惯性力,防止各传动件之间的惯性的作用产生间隙,防止气门在发动机震动时发生跳动,破坏其密封性;同时,第一弹性件400还能起到让气门100在打开后再回位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00为弹簧,但不限于弹簧,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它能够使气门回位的弹性件。
为了使得气门100的升程可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弹性件400和所述挺柱500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401,第二弹性件401也为弹簧,但不限于弹簧,可以是其它能够被压缩且且能够回位的弹性件;第二弹性件401和第一弹性件400通过弹簧座300连接;同时,第二弹性件401还需配合驱动机构103才能使得气门100的升程可变,摇臂200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连接驱动机构103,本实施例中,摇臂200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挺杆端203和驱动机构103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3也可以与摇臂200长度方向的挺柱端201连接。
驱动机构103使摇臂200以第一凸轮800为支点做杠杆运动,使得挺柱500被压缩;当挺柱500被压缩时,第二弹性件401能够在设定距离L内被压缩,从而使得气门100的升程可在设定距离L内连续改变,其中设定距离L为气门100的可变最大升程,在第二弹性件401被压缩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400无压缩量。本实用新型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结构简单,运动件少。
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103包括:与摇臂200的挺杆端203连接的转盘600;参考图2,转盘600为一扇形盘,包括:转盘本体601,位于转盘本体601圆心位置处的中轴602,及设于转盘本体601扇形面上的轴603,转盘600通过中轴602固定在变速箱盖体上,转盘本体601通过和摇臂200长度方向的挺杆端203通过轴603连接,轴603与摇臂200的滚子202的中轴线平行,摇臂200能够绕轴603转动;转盘600的转动通过电机700驱动,电机700可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可精确控制转盘600的转动,转盘600转动使摇臂200以第一凸轮800为支点做杠杆运动;电机700上具有输出轴701,输出轴701为齿形结构;转盘600的侧壁604也为齿形结构,输出轴701和转盘600的侧壁604相抵,并通过齿啮合来传递力,进而驱动转盘600转动从而带动摇臂200以所述第一凸轮800为支点做杠杆运动。
其中,转盘600的半径由电机700与转盘600传动比及电机700驱动扭矩等因素决定;电机700和发动机ECU通信连接,发动机ECU会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状态来控制电机700的启动或关闭。
需说明的是,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气门正时(气门开启、关闭的时刻)不能发生改变,若发生改变将对发动机的性能、油耗、和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参考图3,并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转盘600上的中轴602和摇臂200上的滚子202在同一轴线上。这样设置后,在调节摇臂200时,摇臂200挺杆端200沿着与扇形盘600相同的弧线移动,这样摇臂200的滚子202与第一凸轮800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气门正时就不会被提前或滞后,即气门正时不会发生变化。
上面描述了,摇臂200的挺杆端203会在转盘600的转动下做弧线移动,由于摇臂200会以第一凸轮800做支点,电机700驱动转盘600转动时,第一凸轮800不转动,那么挺杆端203的位置发生改变后,滚子202和第一凸轮800相抵,摇臂200做杠杆运动,摇臂200的挺柱端201的位置会做相应的改变,挺柱端201的力是作用在挺柱500上的,挺柱500被顶压,进而挺柱500会顶压气门100。
当电机700的输出轴701带动转盘600转动时,转盘600上的轴603会带动摇臂600的挺杆端203做弧形运动,运动方向为远离气门100,则,摇臂600的滚子202位置保持不动,摇臂201做杠杆运动,摇臂200的挺柱端201会朝向气门方向运动,则,摇臂201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挺柱端201会顶压挺柱500,继而,第二弹性件401能够被压缩设定距离L,L为可变气门最大升程。
由于气门100的升程和第一凸轮800能够转过的角度有关;例如,气门100从开启到关闭,第一凸轮800转过的角度为凸轮包角,记为α,气门100的升程为L1。而本实施例中,当需要调整气门100的升程时,此时,第一凸轮800不运动,第一弹性件400也不会被压缩,驱动机构103使摇臂200以第一凸轮800为支点做杠杆运动,使得挺柱500被压缩;当挺柱500被压缩时,第二弹性件401能够在设定距离L内被压缩,从而使得气门100的升程可在设定距离L内连续改变,其中设定距离L为气门的可变最大升程;若没有第二弹性件401和驱动机构103,则,第一凸轮转过α,气门从开启到关闭,气门的升程为L1且不可变,在增加了第二弹性件401和驱动机构103后,气门100的原有升程L1可以在设定距离0-L内变化。
需说明的是,当第二弹性件401被压缩设定距离L后,第一凸轮800再次压缩摇臂200,摇臂200的挺柱端201会再次压缩第二弹性件401,在这一过程,挺柱端201顶压挺柱500时,摇臂200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为缓冲摇臂200顶压挺柱500所受到的冲击,第二弹性件401会设置一定的缓冲长度L2(L2为第二弹性件401的长度减去设定距离L);此时,第一凸轮800需要转过一定的角度来压缩缓冲长度L2,这一过程会占用一定的凸轮包角(气门从开启到关闭,凸轮转过的角度),记为α,这会影响气门正时,为保证气门正时,在开启和关闭气门阶段的凸轮包角各增加α。
参考图4,弹簧座300包括:柱体301,柱体301面向第二弹性件401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302,第二弹性件401位于挺柱500和第一凸起302之间;柱体301面向第一弹性件400的一端设有第二凸起303,第一弹性件400位于第二凸起303和气门100之间,由于挺柱端201将第二弹性件401压缩后,完成气门升程的调整后,第一凸轮800才会运动,向摇臂200作用的力才会压缩第一弹性件400;因此,在第一凸轮800未运动前,即调整气门100升程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400不能被压缩,为防止第二弹性件401在压缩时,第一弹性件400也会被压缩,在装配第一弹性件400时,会增加第一弹性件400的预紧力,所增加的这部分预紧力就是为了抵消挺柱端201压缩第二弹性件401时作用在第一弹性件400上的力,即,在调整气门升程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400无压缩量。
参考图5,其中,气门100由气门头部和杆部101组成,气门100的杆部101通过气门锁夹102与弹簧座300连接,气门100头部的形状有平顶、球面顶和喇叭顶等,本实施例中为喇叭顶状;气门100头部还设有气门弹簧座900,气门弹簧座900上设有供气门100的杆部101穿过的孔,第一弹性件400位于第二凸起303和气门弹簧座900之间;当第一弹性件400被压缩时,气门弹簧座900起到支撑第一弹性件400的作用,弹簧座300朝向气门100方向运动,与弹簧座300相连的气门100的杆部101会向下移动,从而,气门100的头部会偏离气门弹簧座900,气门100被打开。
参考图1,气门升程改变的过程如下:
最小升程改变量:
摇臂200的挺杆端203处于最低位置(摇臂200处于装配状态,此时,第二弹性件401和第一弹性件400均无压缩量),此时,电机700不工作,第一凸轮800从基圆部分转至桃尖部分驱动摇臂200;摇臂200的挺柱端201顶压挺柱500,挺柱500顶压第二弹性件401,第二弹性件401被完全压缩,然后第一弹性件400被压缩,从而气门100打开;此时,气门的升程是L1,升程的改变量为0,是最小的;第一凸轮800从桃尖部分转至基圆部分,摇臂200回位,第一弹性件400回位后,第二弹性件401再回位。
最大升程改变量:
参考图1,发动机ECU检测到发动机运转状态需要较大的气门升程,此时,电机700的输出轴701驱动转盘600朝向B方向转动,带动挺杆端203也朝向B方向转动(B方向为远离气门100的方向),使得摇臂200运动至最高位置,以第一凸轮800为支点,挺柱端201顶压挺柱500,第二弹性件401能够被压缩最大距离L;此时,第一凸轮800从基圆部分转至桃尖部分驱动摇臂200;摇臂200的挺柱端201顶压挺柱500,挺柱500压缩第二弹性件401,由于第二弹性件401已被完全压缩,所以第一弹性件400被压缩,从而气门100打开;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没有第二弹性件401的情况下,挺柱直接压缩第一弹性件400,气门被打开,升程不可变;而增加了第二弹性件401后,第二弹性件401被压缩设定距离L后,第一凸轮800再次通过挺柱500压缩第一弹性件400;当第一凸轮800从桃尖部分转至基圆部分,由于摇臂200通过轴603和转盘600转动连接,那么挺柱500在第一弹性件400和第二弹性件401的弹力下顶压摇臂200的挺柱端201,摇臂200的挺杆端203绕轴603转动,使得摇臂200回位,第一弹性件400回位后,第二弹性件401再回位,第二弹性件401回位的距离为L,相当于这一过程气门100的升程改变了L,升程改变量为最大。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气门可变升程最大为L,发动机ECU可根据发动机运行状态调整电机的转动量,调整摇臂的挺杆端的位置,继而调整第二弹性件的压缩距离,从而调整气门的升程。也即,本实施例中,气门的升程可在0-L之间连续改变。通过连续调节发动机气门升程,提高了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配气效率,使发动机既能在低转速时扭矩充沛,又能在高转速时输出更大功率。
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气门打开或关闭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气缸的工作循环需要将气门100打开进行换气时:
当需要的气门升程改变较小时,电机不工作,曲轴(图未示出)通过传动机构(如正时齿轮)驱动凸轮轴(图未示出)旋转,使凸轮轴上的第一凸轮800在滚子202上从基圆部分转至桃尖部分,摇臂200的挺柱端201压缩挺柱500,挺柱500顶压第二弹性件401,待第二弹性件401完全压缩后,压缩第一弹性件400,气门100被打开,向气缸中输入空气;当第一凸轮800在滚子202上从桃尖部分转至基圆部分,挺柱端2010逐渐减小了对挺柱500的推力,气门100在第一弹性件400张力的作用下开度逐渐减小,直至最后关闭。
当需要的气门升程改变较大时,发动机ECU控制电机700开启,电机700的输出轴701驱动转盘600朝向B方向转动,带动挺杆端203也朝向B方向转动,使得摇臂200运动至最高位置,以第一凸轮800为支点,挺柱端201顶压挺柱500,第二弹性件401能够被压缩最大距离L,升程改变量最大;此时,第一凸轮800从基圆部分转至桃尖部分驱动摇臂200;摇臂200的挺柱端201顶压挺柱500,挺柱500压缩第二弹性件401,由于第二弹性件401已被完全压缩,所以第一弹性件400被压缩,从而气门100打开,向气缸中输入空气;当第一凸轮800在滚子202上从桃尖部分转至基圆部分,挺柱端201逐渐减小了对挺柱500的推力,气门100在第一弹性件400张力的作用下开度逐渐减小,直至最后关闭。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3包括:与摇臂200的挺杆端203连接的转盘600及驱动转盘600转动的电机700;通过转盘600的转动实现了摇臂200以所述第一凸轮800为支点做杠杆运动,并在第二弹性件401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气门100的升程可以改变;驱动机构的结构不限于此,只要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摇臂200做杠杆运动即可,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与摇臂200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通过轴连接的第二凸轮(图未示出),所述轴与摇臂200滚子的中轴线平行,电机上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凸轮的侧壁相抵,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凸轮转动,第二凸轮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使得摇臂以第一凸轮800为支点做杠杆运动;或者,驱动机构包括:与摇臂200其中一端连接通过轴连接的转盘(和上述实施例中的转盘600结构相同),轴与所述摇臂200的滚子的中轴线平行,转盘通过第二凸轮驱动,第二凸轮与所述转盘的侧壁相抵,能够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电机上的输出轴与第二凸轮的侧壁相抵,能够驱动第二凸轮转动,即,第二凸轮的转动通过电机驱动,从而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从而摇臂200以第一凸轮800为支点做杠杆运动。
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3通过驱动摇臂200的挺杆端203,使得摇臂200以第一凸轮800为支点做杠杆运动,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可驱动摇臂的挺柱端,通过顶压挺柱端,也使摇臂以第一凸轮800为支点做杠杆运动,使得气门升程发生改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发动机。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包括:
气门;
摇臂,所述摇臂上设有滚子,所述摇臂能够绕所述滚子转动,所述摇臂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挺柱和所述气门连接;
所述气门和所述挺柱之间还设有能够使所述气门回位的第一弹性件;
所述摇臂能够在第一凸轮的驱动下顶压所述挺柱,使所述气门打开;
所述摇臂位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挺柱之间,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滚子相抵;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挺柱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弹簧座连接;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摇臂以所述第一凸轮为支点做杠杆运动,压缩所述挺柱;
当压缩所述挺柱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在设定距离内被压缩,从而使得所述气门的升程可在所述设定距离内连续改变,所述设定距离为所述气门的可变最大升程;
在所述第二弹性件被压缩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无压缩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和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摇臂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通过轴连接,所述轴与所述摇臂的滚子的中轴线平行;
电机,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与所述转盘的侧壁相抵,能够驱动所述转盘转动;
所述转盘转动能够使所述摇臂以所述第一凸轮为支点做杠杆运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摇臂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通过轴连接,
所述轴与所述摇臂的滚子的中轴线平行;
电机,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凸轮的侧壁相抵,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凸轮转动;
所述第二凸轮转动能够使所述摇臂以所述第一凸轮为支点做杠杆运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摇臂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通过轴连接,所述轴与所述摇臂的滚子的中轴线平行;
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转盘的侧壁相抵,能够驱动所述转盘转动;
电机,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凸轮的侧壁相抵,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凸轮转动;
所述转盘转动能够使所述摇臂以所述第一凸轮为支点做杠杆运动。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包括:
柱体;
所述柱体面向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挺柱和所述第一凸起之间;
所述柱体面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气门之间。
9.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为扇形盘,所述扇形盘的圆心和所述摇臂的滚子在同一轴线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和所述挺柱铰接或抵接。
1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
12.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动机。
CN201520320585.5U 2015-05-18 2015-05-18 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发动机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91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20585.5U CN204591392U (zh) 2015-05-18 2015-05-18 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发动机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20585.5U CN204591392U (zh) 2015-05-18 2015-05-18 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发动机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91392U true CN204591392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27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2058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91392U (zh) 2015-05-18 2015-05-18 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发动机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9139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6980A (zh) * 2016-03-24 2016-06-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摇臂式气门磨损试验装置
CN110056630A (zh) * 2019-05-07 2019-07-26 尹谷林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110159385A (zh) * 2019-06-26 2019-08-23 吉林大学 一种发动机气门正时和升程同时可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6980A (zh) * 2016-03-24 2016-06-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摇臂式气门磨损试验装置
CN110056630A (zh) * 2019-05-07 2019-07-26 尹谷林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110159385A (zh) * 2019-06-26 2019-08-23 吉林大学 一种发动机气门正时和升程同时可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59385B (zh) * 2019-06-26 2023-07-18 吉林大学 一种发动机气门正时和升程同时可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5150B (zh) 多缸内燃机气门驱动装置
CN101429882B (zh)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装置
CN101539042B (zh) 一种可实现无级调节的气门升程控制机构
JPS6148614B2 (zh)
US8695544B2 (en) High expansion rati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679207B1 (en) Engine valve actuation system
US7475659B2 (en) Device combustion engine
CN204591392U (zh) 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发动机及汽车
CN101446218B (zh) 一种新型的可变升程配气系统
CN101539041A (zh) 一种新型的无级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US20050087159A1 (en) Engine valve actuation system
CN202100332U (zh) 一种发动机气门升程和开启持续角连续控制机构
WO201318960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dual-fuel engine
CN104121054A (zh) 一种活塞式发动机气门正时及可变升程驱动系统
CN201874632U (zh) 包含变速摆机构的全可变气门正时机构
CN105909332A (zh) 无极可变升程气门摇臂机构及相应气门装置
CN105626183A (zh) 发动机气门致动系统
CN202866918U (zh) 一种发动机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CN102966391B (zh) 双凸轮控制的摇臂机构
US7159550B2 (en) Variable valve trai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622431B2 (ja) エンジンの可変動弁装置
CN201284673Y (zh) 机械分配式的两模式发动机气门正时可变系统
CN102678215A (zh) 全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简化机构
WO2011054249A1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门升程两级可调的配气方法及装置
JP6714933B2 (ja) 内燃エンジンの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