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90854U - 红外电子锁 - Google Patents

红外电子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90854U
CN204590854U CN201520026942.7U CN201520026942U CN204590854U CN 204590854 U CN204590854 U CN 204590854U CN 201520026942 U CN201520026942 U CN 201520026942U CN 204590854 U CN204590854 U CN 204590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push rod
electronic lock
wind whee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269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ngyid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ngyid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ngyid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ngyid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269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90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90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908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电子锁。本实用新型包括门锁钩和壳体,壳体上设置有风车轮、动作拉杆、短推杆、行程开关和电磁铁,电磁铁、风车轮、动作拉杆和短推杆联动,电磁铁固定于壳体上,内设有可伸缩的动铁芯和套接于动铁芯用于动铁芯复位的复位弹簧,动作拉杆和风车轮均通过铆钉可转动的连接于壳体上,风车轮包括至少一个叶片,叶片上设有轮槽,门锁钩可嵌入轮槽内,红外电子锁还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发射器设有三个红外发射头,且第一红外发射头与第三红外发射头分别与第二红外发射头形成一夹角。本实用新型通过三路红外线全面覆盖箱体内部,来探测物品的有无及是否有存取物品的动作,降低安全隐患,为盗窃事件提供证据。

Description

红外电子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外电子锁。
背景技术
锁在居家和办公场合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锁具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现代的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一大批如声控锁、磁控锁、密码锁、遥控锁,指纹锁等先进的电子锁。
电子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使用非机械钥匙如密码、随机码、二维码、指纹设别、虹膜设别、磁卡、射频卡、TM卡等作为用户识别ID而实现锁的开闭,是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由于其具有安全性, 便利性和技术先进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储物箱和储物柜中。
传统的电子锁,当用户识别ID不匹配时无法开启储物箱,用户识别ID匹配时开启储物箱,只能为储物箱的基本安全保驾护航,无法检测储物箱内是否有物品及是否有存储物品的动作,这样当储物箱内的物品被人通过破译用户识别ID成功打开箱门而盗走时,电子锁无法记录,无法为盗窃事件提供证据,因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线电子锁,其可以通过三路红外线覆盖整个箱体,探测箱体内物品的有无及是否有存取物品的动作,降低安全隐患,为盗窃事件提供证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电子锁,包括门锁钩和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风车轮、动作拉杆、短推杆、行程开关和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风车轮、动作拉杆和短推杆联动,所述电磁铁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内设有可伸缩的动铁芯和套接于动铁芯用于动铁芯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动作拉杆通过铆钉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动作拉杆一端为圆柱状且能与所述动铁芯抵接,受所述电磁铁的作用力转动,另一端为弧状且设有能与所述风车轮活动接触,所述风车轮通过铆钉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风车轮包括均设于铆钉圆周方向上的的至少一个叶片,所述叶片上设有轮槽,所述门锁钩可嵌入所述轮槽内,所述红外电子锁还包括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发射器设有三个红外发射头,第一红外发射头与第三红外发射头相对第二红外发射头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头与第三红外发射头分别与第二红外发射头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依据箱体大小确定,使三个所述红外发射头发射的三路红外线能全部覆盖箱体内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夹角为10°。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动作拉杆弧状端设有一上凸台,所述叶片末端为弧状设有下凸台,所述上凸台与下凸台能上下卡合,使得所述动作拉杆和风车轮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为所述短推杆提供辅助作用力的长推杆,所述长推杆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部,另一端外侧套设有第二推杆弹簧,所述长推杆与所述短推杆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短推杆远离所述风车轮的一侧。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红外电子锁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行程开关的触片与所述短推杆接触,在红外电子锁处于开锁状态时,所述行程开关的触片与所述短推杆断开。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叶片为四个。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门锁钩安装于箱门上,所述壳体安装于箱体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可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也可独立安装于箱体内。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电磁铁的牵引力大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门锁钩、壳体、风车轮、动作拉杆、短推杆、长推杆均由粉末合金材料冲压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红外线电子锁,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电子锁包括设有三个红外发射头的红外发射器,当电子锁处于开锁状态时,红外发射器发出三路红外线,两边的两路红外线与中间的一路红外线形成一定的夹角,通过三路红外线覆盖整个箱体,从而探测箱体内物品的有无及是否有存取物品的动作,降低安全隐患,为盗窃事件提供证据。
2、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机械部分包括联动的风车轮、动作拉杆、短推杆、电磁铁等,开门时通过电磁铁带动动作拉杆转动,使动作拉杆与风车轮脱离接触,然后风车轮在短推杆上的第一推杆弹簧的作用下转动,同时门锁钩离开轮槽,箱门打开,锁门时,门锁钩嵌入风车轮的轮槽内,被牢牢咬合,且相对于单纯依靠电磁铁的吸力和推力来实现电子锁的开关要牢固,能防暴防撬防震动,提高了电子锁的安全性。
3、壳体上还设有套设有第二推杆弹簧的长推杆,开关箱门时长推杆作用于箱门,为短推杆提供辅助作用力,更快的实现箱门的开关。
4、设置有触片和行程开关,短推杆微小的行程变化即将被行程开关记录,不但避免了机械开锁信息无记录的问题,更大大提升了机械开锁安全性的保证,确保了电子锁的安全使用。
5、采用电磁铁来带动动作拉杆转动,相比传统电机推动结构更稳定,耐磨损,精度不易降低,且降低开模费用。
6、电磁铁的牵引力大于复位弹簧的弹力,因而能带动风车轮转动实现开锁,当电子锁处于锁止状态时,若电子锁的电子部分被不法破坏,电磁铁因无法通电而不能提供吸力,复位弹簧无法复位,动作拉杆不会转动,因而箱门也无法打开,进一步增加了电子锁的安全性。
7、红外线发射器可安装在壳体上与壳体成一体,也可独立安装在箱体内,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安装,灵活方便。
8、红外电子锁的主要部件,如风车轮、动作拉杆等采用粉末合金材料冲压制成,具有硬度高、强度大、耐磨性好、摩擦阻力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红外电子锁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红外电子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红外电子锁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红外电子锁的红外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红外电子锁的上锁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红外电子锁的开锁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电子锁的主视图和俯视图。一种红外电子锁100,包括门锁钩101和壳体102,门锁钩101安装于箱门上,壳体102安装于箱体上。壳体102上设置有风车轮103、动作拉杆104、短推杆105、行程开关106和电磁铁107,电磁铁107、风车轮103、动作拉杆104和短推杆105联动。
电磁铁107固定于壳体102上,内设有可伸缩的动铁芯171和套接于动铁芯171用于动铁芯171复位的复位弹簧172,电磁铁107的牵引力大于复位弹簧172的弹力。
动作拉杆104通过铆钉可转动的连接于壳体102上,动作拉杆104一端为圆柱状且能与动铁芯171抵接,受电磁铁107的作用力转动,另一端为弧状且设有能与风车轮103活动接触,风车轮103通过铆钉可转动的连接于壳体102上,风车轮103包括均设于铆钉圆周方向上的的至少一个叶片131,本实施例中,叶片131为四个。叶片131上设有轮槽132,门锁钩101可嵌入轮槽132内。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电子锁的红外发射器109的结构示意图。红外电子锁100还包括红外发射器109,红外发射器109设有三个红外发射头191,第一红外发射头191与第三红外发射头191相对第二红外发射头191对称设置,且第一红外发射头191与第三红外发射头191分别与第二红外发射头191形成一夹角192,夹角192依据箱体大小确定,使三个红外发射头191发射的三路红外线能全部覆盖箱体内部,本实施例中,夹角192为10°。当箱门打开时,红外发射器109发出三路红外线,两边的两路红外线与中间的一路红外线形成一定的夹角192,通过三路红外线覆盖整个箱体,从而探测箱体内物品的有无及是否有存取物品的动作,降低安全隐患,为盗窃事件提供证据。
动作拉杆104弧状端设有一上凸台141,叶片131末端为弧状设有下凸台133,上凸台141与下凸台133能上下卡合,使得动作拉杆104和风车轮103紧密连接。
壳体102上还设置有为短推杆105提供辅助作用力的长推杆108,长推杆108一端伸出壳体102外部,另一端外侧套设有第二推杆弹簧181,长推杆108与短推杆105平行设置,且位于短推杆105远离风车轮103的一侧,开关箱门时长推杆108作用于箱门,为短推杆105提供辅助作用力,更快的实现箱门的开关。
在红外电子锁100处于锁止状态时,行程开关106的触片与短推杆105接触,在红外电子锁100处于开锁状态时,行程开关106的触片与短推杆105断开。通过触片和行程开关106,短推杆105微小的行程变化即将被行程开关106记录,不但避免了机械开锁信息无记录的问题,更大大提升了机械开锁安全性的保证,确保了电子锁的安全使用。
红外线发射器可安装在壳体102上与壳体102成一体,也可独立安装在箱体内,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安装,灵活方便。
门锁钩101、壳体102、风车轮103、动作拉杆104、短推杆105、长推杆均由粉末合金材料冲压制成。具有硬度高、强度大、耐磨性好、摩擦阻力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红外电子锁的整体性能。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电子锁的开锁过程示意图。电磁铁107通电后产生吸力,由于电磁铁107的吸力大于复位弹簧172的弹力,复位弹簧171被压缩,同时带动动作拉杆104和风车轮103逆时针转动,动作拉杆104由于转动而与风车轮103的叶片131脱离接触,短推杆105在第一推杆弹簧151的弹力作用下同时推动门锁钩101和风车轮103,使得门锁钩101脱离叶片131的轮槽132而被弹出,从而箱门打开,此过程中,长推杆108在第二推杆弹簧181的弹力作用下推动箱门,使箱门更易开启。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电子锁的上锁过程示意图。外力推动箱门,当门锁钩101碰触到风车轮103和短推杆105时,在门锁钩101的作用力下,风车轮103受力后顺时针转动同时推动动作拉杆104转动,短推杆105受力后后退并压缩第一推杆弹簧151,当门锁钩101推到位时,风车轮103叶片131上的下凸台133与动作拉杆104的上凸台141相互上下卡合,使得动作拉杆104和风车轮103紧密连接。
门锁钩101也嵌入轮槽132内,当外力消失时,短推杆105上的第一推杆弹簧151的弹力传至门锁钩101、风车轮103、动作拉杆104的相互作用面,使电子锁保持到锁止状态,此过程中,长推杆108在第二推杆弹簧181的弹力作用下为短推杆105提供辅助弹力,使得箱门更易锁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红外电子锁,包括门锁钩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风车轮、动作拉杆、短推杆、行程开关和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风车轮、动作拉杆和短推杆联动,所述电磁铁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内设有可伸缩的动铁芯和套接于动铁芯用于动铁芯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动作拉杆通过铆钉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动作拉杆一端为圆柱状且能与所述动铁芯抵接,受所述电磁铁的作用力转动,另一端为弧状且设有能与所述风车轮活动接触,所述风车轮通过铆钉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风车轮包括均设于铆钉圆周方向上的的至少一个叶片,所述叶片上设有轮槽,所述门锁钩可嵌入所述轮槽内,所述红外电子锁还包括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发射器设有三个红外发射头,第一红外发射头与第三红外发射头相对第二红外发射头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头与第三红外发射头分别与第二红外发射头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依据箱体大小确定,使三个所述红外发射头发射的三路红外线能全部覆盖箱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拉杆弧状端设有一上凸台,所述叶片末端为弧状设有下凸台,所述上凸台与下凸台能上下卡合,使得所述动作拉杆和风车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为所述短推杆提供辅助作用力的长推杆,所述长推杆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部,另一端外侧套设有第二推杆弹簧,所述长推杆与所述短推杆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短推杆远离所述风车轮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在红外电子锁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行程开关的触片与所述短推杆接触,在红外电子锁处于开锁状态时,所述行程开关的触片与所述短推杆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为四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钩安装于箱门上,所述壳体安装于箱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可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也可独立安装于箱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的牵引力大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钩、壳体、风车轮、动作拉杆、短推杆、长推杆均由粉末合金材料冲压制成。
CN201520026942.7U 2015-01-15 2015-01-15 红外电子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90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6942.7U CN204590854U (zh) 2015-01-15 2015-01-15 红外电子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6942.7U CN204590854U (zh) 2015-01-15 2015-01-15 红外电子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90854U true CN204590854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27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2694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90854U (zh) 2015-01-15 2015-01-15 红外电子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9085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2496A (zh) * 2015-01-15 2015-05-13 深圳市恒益达实业有限公司 红外电子锁
CN107448064A (zh) * 2016-05-30 2017-12-08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磁式解锁装置
CN107472719A (zh) * 2017-08-18 2017-12-15 杨月权 一种集成电路板放置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2496A (zh) * 2015-01-15 2015-05-13 深圳市恒益达实业有限公司 红外电子锁
CN104612496B (zh) * 2015-01-15 2019-11-26 深圳市恒益达实业有限公司 红外电子锁
CN107448064A (zh) * 2016-05-30 2017-12-08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磁式解锁装置
CN107448064B (zh) * 2016-05-30 2024-01-12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磁式解锁装置
CN107472719A (zh) * 2017-08-18 2017-12-15 杨月权 一种集成电路板放置装置
CN107472719B (zh) * 2017-08-18 2019-07-23 吉林省小鸡奔奔教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路板放置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90838U (zh) 新型电子锁
CN202266115U (zh) 电子智能防盗门
CN204590854U (zh) 红外电子锁
CN202209129U (zh) 一种智能防盗门
CN204531692U (zh) 叶片电子锁和电子钥匙
CN108060837A (zh) 一种含有具备三种状态的电磁铁的电子柜锁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12496A (zh) 红外电子锁
CN204663193U (zh) 双驱动电子锁
CN204645883U (zh) 智能计量锁装置
CN106013993A (zh) 一种智能指纹密码锁
CN201411973Y (zh) 金库密码锁的改良构造
CN205012802U (zh) 一种槽轮开闭锁机构
CN205314720U (zh) 一种带电磁阀的保险柜锁
CN201953196U (zh) 三保险手铐
CN107965206B (zh) 一种锁的安全装置
CN209603668U (zh) 一种挂锁
CN202945879U (zh) 双插防盗锁
CN202194458U (zh) 一种嵌入式设防智能锁
CN201874328U (zh) 弹子锁自动报警装置
CN201190468Y (zh) Id数码锁的复位装置
CN105239825A (zh) 一种磁力驱动防盗门锁
CN205370132U (zh) 用于实现半自动开锁的锁栓
CN205243197U (zh) 一种多功能新型球形锁
CN203806042U (zh) 一种自行车密码车头牌照锁
CN202347944U (zh) 机械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A6 building, industrial zone, auxiliary Town, Pinghu Town,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ENGYIDA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streets in the town of Henggang Lu Nan Xiang ban Da Kang Zi No. 13 under the community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ENGYIDA INDUSTR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