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87272U - 多功能智能救生衣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智能救生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87272U
CN204587272U CN201420736050.1U CN201420736050U CN204587272U CN 204587272 U CN204587272 U CN 204587272U CN 201420736050 U CN201420736050 U CN 201420736050U CN 204587272 U CN204587272 U CN 204587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et body
pressure gas
lift
steel cylinder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360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陆叶
何冰
程金达
赵梦茹
张韫玉
韦凤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4207360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87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87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872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救生衣,包括救生衣体、气囊、压强检测装置、高压储气钢瓶装置、警报系统、嘴吹气装置、工具包、救生腰带、挂钩,气囊位于救生衣体的内部,高压储气瓶装置位于救生衣体右侧的下方,压强检测装置位于高压储气钢瓶之上,警报系统与救生衣体、气囊连接,气囊分别与高压储气钢瓶装置、嘴吹气装置连通,所述救生腰带与救生衣体中部连接,挂钩与救生衣体右侧部连接,工具包位于救生衣体左侧的上方。本实用新型能解决救生衣体积大、穿着麻烦、使用不灵活、不能自动充气和自动警报、易造成溺水事故、不易进行水上救护的不足,提高水上作业的作战能力。

Description

多功能智能救生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救生衣。
背景技术
目前,从事水上活动的人口渐多,诸如湖区,海岸区域的水中休闲娱乐活动以及以捕鱼为生的渔民等。既然在水域活动,就有可能会发生对生命的潜在威胁,因此人们通常会穿上救生衣,在不慎落水时可以利用救生衣的浮力帮助逃离危险。
但救生衣体积大、穿着麻烦、使用不灵活、不能自动充气和自动警报,易造成溺水事故,不易进行水上救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救生衣,能解决救生衣体积大、穿着麻烦、使用不灵活、不能自动充气和自动警报、易造成溺水事故、不易进行水上救护的不足,提高水上作业的作战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救生衣,包括救生衣体、气囊、压强检测装置、高压储气钢瓶装置、警报系统、嘴吹气装置、工具包、救生腰带、挂钩,气囊位于救生衣体的内部,高压储气瓶装置位于救生衣体右侧的下方,压强检测装置位于高压储气钢瓶之上,警报系统与救生衣体、气囊连接,气囊分别与高压储气钢瓶装置、嘴吹气装置连通,所述救生腰带与救生衣体中部连接,挂钩与救生衣体右侧部连接,工具包位于救生衣体左侧的上方。
其中,所述救生衣体为夹克背心形状,所述气囊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气囊,两个气囊位于夹克背心内部,两个气囊存储有二氧化碳气体,用于提供浮力,两个气囊分别与高压储气钢瓶装置、嘴吹气装置连通,气囊的颜色采用橘黄色,用于警示,救生衣体靠拉链和调节带固定在使用者身上,方便救生衣体的迅速穿戴,且不影响救援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压强检测装置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击针簧、窝槽、钢珠、击针、长条孔、凹部、密封圈、内出气孔、外出气孔,所述外套筒套在内套筒上,外套筒上的凹部与内套筒上的长条孔接触,使外套筒只能上下运动,稳定状态时,钢珠位于外套筒窝槽的正下方,钢珠的一半卡在击针凹槽内,另一半卡在内套筒的圆孔中,击针簧顶部与外套筒接触,使击针簧呈半压缩状态,击针不能下击,所述密封圈位于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其目的是保证内套筒、外套筒所包含的空间内空气不漏气,外出气孔位于外套筒上,内出气孔位于内套筒上,所述内套筒为高压储气钢瓶的顶部,压强检测装置与高压储气钢瓶形成一个整体。
其中,所述高压储气钢瓶装置包括手动充气阀、高压储气钢瓶,所述手动充气阀固定在高压储气钢瓶,所述高压储气钢瓶上端和下端下为半球体,中间为圆柱体,所述半球体的半径为1厘米,圆柱体底面圆半径为1厘米,圆柱体高4厘米,里面的气体能溶于水,在温度25℃下,溶解度为0.144g/100g水,在20℃时,将二氧化碳加压到5.73Pa能变成无色液体,在-56.6℃、5.27Pa时变为固体,气态与液态体积比为500:1。
其中,所述警报系统包括手动警报系统、智能警报系统。
其中,所述手动警报系统包括若干个发光二极管、振荡电路、电源装置、手动发电装置,所述若干个发光二极管通过导线串联,导线与电源装置相连接,若干个发光二极管连接振荡电路,使发光二极管产生闪烁,电源装置设有电源开关,电源装置连接手动发电装置,以随时获得电力,持续提供发光所需的电力,若干个发光二极管通过粘扣带固定在救生衣体上。
其中,所述智能警报系统包括两个磁块、磁感应开关、放大电路、扬声器,两个磁块分别置于气囊内壁,磁感应开关位于两个磁块缝隙之间,磁感应开关连接放大电路输入端,放大电路输出端连接扬声器,不报警时,两个磁块靠磁力处于闭合状态,当气囊膨胀时,气囊内壁向两侧分开,带动两个磁块向两侧移动,导致两个磁块分开,磁场消失,磁感应开关闭合,放大电路带动扬声器发出声响。
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能解决救生衣体积大、穿着麻烦、使用不灵活、不能自动充气和自动警报、易造成溺水事故、不易进行水上救护的不足,提高水上作业的安全性和作战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救生衣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动警报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压储气钢瓶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充气阀与高压储气钢瓶结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充气阀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嘴吹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压强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放大电路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振荡电路的示意图。
图中:1、救生衣体;2、发光二极管;3、导线;5、电源装置;6、握把;7、粘扣带;8、开关;9、手动发电装置;10、高压储气钢瓶;11、手拉绳;12、复位弹簧;13、阀门压杆;14、保险卡;15、转动支撑轴;16、密封击针;17、救生衣连接孔;18、阀体;19、连接螺纹;26、密封圈;27、护套;28、顶针套;29、顶针弹簧;30、顶针;31、密封圈;32、吹气阀座;33、吹气管道;34、带瓣;36、密封圈;36-1、密封圈;37、外套筒;38、内套筒;39、窝槽;40、钢珠;41、击针;42、内出气孔;42-1、外出气孔;43、长条孔;44、凹部;45、击针簧;46、磁感应开关;47、扬声器;48、电阻;49、三极管;E、电源;50、振荡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救生衣,由救生衣体、气囊、压强检测装置、高压储气钢瓶装置、警报系统、嘴吹气装置、工具包、救生腰带、挂钩组成,气囊位于救生衣体的内部,高压储气瓶装置位于救生衣体右侧的下方,压强检测装置位于高压储气钢瓶之上,警报系统与救生衣体、气囊连接,气囊分别与高压储气钢瓶装置、嘴吹气装置连通,所述救生腰带与救生衣体中部连接,挂钩与救生衣体右侧部连接,工具包位于救生衣体左侧的上方。
所述救生衣体为夹克背心形状,所述气囊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气囊,两个气囊位于夹克背心内部,两个气囊存储有二氧化碳气体,用于提供浮力,两个气囊分别与高压储气钢瓶装置、嘴吹气装置连通,气囊的颜色采用橘黄色,用于警示,救生衣体靠拉链和调节带固定在使用者身上,方便救生衣体的迅速穿戴,且不影响救援工作效率。
所述压强检测装置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击针簧、窝槽、钢珠、击针、长条孔、凹部、密封圈、内出气孔、外出气孔,所述外套筒套在内套筒上,外套筒上的凹部与内套筒上的长条孔接触,使外套筒只能上下运动,稳定状态时,钢珠位于外套筒窝槽的正下方,钢珠的一半卡在击针凹槽内,另一半卡在内套筒的圆孔中,击针簧顶部与外套筒接触,使击针簧呈半压缩状态,击针不能下击,所述密封圈位于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其目的是保证内套筒、外套筒所包含的空间内空气不漏气,外出气孔位于外套筒上,内出气孔位于内套筒上。
所述高压储气钢瓶装置包括手动充气阀、高压储气钢瓶,所述手动充气阀固定在高压储气钢瓶,所述高压储气钢瓶上端和下端下为半球体,中间为圆柱体,所述半球体的半径为1厘米,圆柱体底面圆半径为1厘米,圆柱体高4厘米,里面的气体能溶于水,在温度25℃下,溶解度为0.144g/100g水,在20℃时,将二氧化碳加压到5.73Pa能变成无色液体,在-56.6℃、5.27Pa时变为固体,气态与液态体积比为500:1。
所述警报系统包括手动警报系统、智能警报系统。
所述手动警报系统包括若干个发光二极管、振荡电路、电源装置、手动发电装置,所述若干个发光二极管通过导线串联,导线与电源装置相连接,若干个发光二极管连接振荡电路,使发光二极管产生闪烁,电源装置设有电源开关,电源装置连接手动发电装置,以随时获得电力,持续提供发光所需的电力,若干个发光二极管通过粘扣带固定在救生衣体上。
所述智能警报系统包括两个磁块、磁感应开关、放大电路、扬声器,两个磁块分别置于气囊内壁,磁感应开关位于两个磁块缝隙之间,磁感应开关连接放大电路输入端,放大电路输出端连接扬声器,不报警时,两个磁块靠磁力处于闭合状态,当气囊膨胀时,气囊内壁向两侧分开,带动两个磁块向两侧移动,导致两个磁块分开,磁场消失,磁感应开关闭合,放大电路带动扬声器发出声响。
工具包内含破冰锤、求救哨。
所述手动发电装置包括握把、连杆、摇杆、棘爪、棘轮、大齿轮、小齿轮、微型发电机,握把与连杆铰接,连杆与摇杆一端铰接,摇杆另一端与棘轮同轴,棘爪位于摇杆中部且与摇杆铰接,棘爪端部置于棘轮边缘,所述棘轮与大齿轮连成一体且同轴,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小齿轮与微型发电机轴连接。当握把转动时带动摇杆转动推动棘爪,棘爪推动棘轮,棘轮带动大齿轮旋转,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旋转,小齿轮带动微型发电机发出电能供电源装置。
实施时,拉绳栓系在阀门压杆的末端,阀门压杆用转动支撑轴定位于阀体的上端,不使用救生衣时用保险卡将阀门压杆固定在阀体内,阀体的另一侧设有双层救生衣连接孔,阀体的上端设有与高压储气钢瓶连接孔,用连接螺纹与高压储气钢瓶紧密配合锁定。阀体内装有复位弹簧和密封击针,在密封击针上装有密封圈。
在发生危机救生时将保险卡摘掉,松动手拉绳,将阀门压杆打开提升,在阀门的压力下复位弹簧下压,密封击针下压将高压储气钢瓶上的密封物击破,高压储气钢瓶内的液化二氧化碳迅速变为气态,直接向气囊充气,五秒钟内将气囊充满。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7)

1.一种多功能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衣体、气囊、压强检测装置、高压储气钢瓶装置、警报系统、嘴吹气装置、工具包、救生腰带、挂钩,气囊位于救生衣体的内部,高压储气瓶装置位于救生衣体右侧的下方,压强检测装置位于高压储气钢瓶之上,警报系统与救生衣体、气囊连接,气囊分别与高压储气钢瓶装置、嘴吹气装置连通,所述救生腰带与救生衣体中部连接,挂钩与救生衣体右侧部连接,工具包位于救生衣体左侧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衣体为夹克背心形状,所述气囊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气囊,两个气囊位于夹克背心内部,两个气囊存储有二氧化碳气体,用于提供浮力,两个气囊分别与高压储气钢瓶装置、嘴吹气装置连通,气囊的颜色采用橘黄色,用于警示,救生衣体靠拉链和调节带固定在使用者身上,方便救生衣体的迅速穿戴,且不影响救援工作效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强检测装置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击针簧、窝槽、钢珠、击针、长条孔、凹部、密封圈、内出气孔、外出气孔,所述外套筒套在内套筒上,外套筒上的凹部与内套筒上的长条孔接触,使外套筒只能上下运动,稳定状态时,钢珠位于外套筒窝槽的正下方,钢珠的一半卡在击针凹槽内,另一半卡在内套筒的圆孔中,击针簧顶部与外套筒接触,使击针簧呈半压缩状态,击针不能下击,所述密封圈位于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其目的是保证内套筒、外套筒所包含的空间内空气不漏气,外出气孔位于外套筒上,内出气孔位于内套筒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储气钢瓶装置包括手动充气阀、高压储气钢瓶,所述手动充气阀固定在高压储气钢瓶,所述高压储气钢瓶上端和下端下为半球体,中间为圆柱体,所述半球体的半径为1厘米,圆柱体底面圆半径为1厘米,圆柱体高4厘米,里面的气体能溶于水,在温度25℃下,溶解度为0.144g/100g水,在20℃时,将二氧化碳加压到5.73Pa能变成无色液体,在-56.6℃、5.27Pa时变为固体,气态与液态体积比为50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系统包括手动警报系统、智能警报系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警报系统包括若干个发光二极管、振荡电路、电源装置、手动发电装置,所述若干个发光二极管通过导线串联,导线与电源装置相连接,若干个发光二极管连接振荡电路,使发光二极管产生闪烁,电源装置设有电源开关,电源装置连接手动发电装置,以随时获得电力,持续提供发光所需的电力,若干个发光二极管通过粘扣带固定在救生衣体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警报系统包括两个磁块、磁感应开关、放大电路、扬声器,两个磁块分别置于气囊内壁,磁感应开关位于两个磁块缝隙之间,磁感应开关连接放大电路输入端,放大电路输出端连接扬声器,不报警时,两个磁块靠磁力处于闭合状态,当气囊膨胀时,气囊内壁向两侧分开,带动两个磁块向两侧移动,导致两个磁块分开,磁场消失,磁感应开关闭合,放大电路带动扬声器发出声响。
CN201420736050.1U 2014-11-26 2014-11-26 多功能智能救生衣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87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36050.1U CN204587272U (zh) 2014-11-26 2014-11-26 多功能智能救生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36050.1U CN204587272U (zh) 2014-11-26 2014-11-26 多功能智能救生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87272U true CN204587272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23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3605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87272U (zh) 2014-11-26 2014-11-26 多功能智能救生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872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3303A (zh) * 2014-11-26 2015-03-25 湖南中医药大学 多功能智能救生衣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3303A (zh) * 2014-11-26 2015-03-25 湖南中医药大学 多功能智能救生衣
CN104443303B (zh) * 2014-11-26 2020-04-24 湖南中医药大学 多功能智能救生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3303A (zh) 多功能智能救生衣
CN203832732U (zh) 智能救生泳衣
CN104960649A (zh) 一种全自动多功能防溺水背心
CN107215440A (zh) 一种防溺水救生器
CN203889032U (zh) 一种便携式救生棒
CN203428010U (zh) 落水救生气囊
AU2014207253A1 (en) Safety device
AU2014207252A1 (en) Safety device and adapter therefor
CN203593149U (zh) 一种可佩戴式快速即时充气的救生圈
CN204587272U (zh) 多功能智能救生衣
CN111846158A (zh) 一种轻便式防溺水智能救生系统
CN101774427A (zh) 一种求救信号物及其装置
CN202923868U (zh) 水下浮升器
CN206050019U (zh) 一种救生绳索装置及救生衣、水上救生设备
CN100572189C (zh) 水中应急充气式自救装置
CN205022830U (zh) 手腕式充气救生设备
CN205022831U (zh) 便捷式自动充气防溺手环
CN202163605U (zh) 快速充气腰带式水中应急救生圈
CN105539778A (zh) 一种便捷式水中急救设备
CN205418032U (zh) 一种溺水救援装置
RU8616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игнальное
CN205022833U (zh) 一种手腕式安全浮
CN204937436U (zh) 一种防溺水手环
CN202529129U (zh) 微型救生包
CN202226034U (zh) 一种救生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