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81937U - 一种中医的艾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的艾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81937U
CN204581937U CN201520269917.1U CN201520269917U CN204581937U CN 204581937 U CN204581937 U CN 204581937U CN 201520269917 U CN201520269917 U CN 201520269917U CN 204581937 U CN204581937 U CN 204581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hoop
fixedly connected
moxa roll
bar
spring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699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祥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2699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81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81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819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中医的艾灸装置,包括弹性水平头箍(1),L型杆(2),弹性套箍(3),吊杆(5),旋转轴(6),保护套(7),灭火套(8),弹性垂直头箍(9),宽松紧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为一个3/4圆形的开口弹性钢圈,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两端固定所述宽松紧带(10),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垂直头箍(9),所述弹性垂直头箍(9)为半圆形的弹性钢圈,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前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L型杆(2),旋转轴(6)分别铰接所述吊杆(5)和所述L型杆(2);所述吊杆(5)固定所述弹性套箍(3),L型杆(2)的形状为L形的杆子,包括上部杆(2.1),下部杆(2.2),中心轴(2.3),圆孔(2.4);所述上部杆(2.1)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2.3),所述下部杆(2.2)中心有所述圆孔(2.4),所述中心轴(2.3)插入所述圆孔(2.4);保护套(7)包括保护罩(7.1),固定杆(7.2),灰挡(7.3),所述保护罩(7.1)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杆(7.2),所述保护罩(7.1)下面固定连接所述灰挡(7.3);所述固定杆(7.2)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套箍(3);所述灭火套(8)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

Description

一种中医的艾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保健品的使用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中医的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又称熏艾是传统中医的一种诊疗方法,其中以艾条的使用最为广泛,现有技术也有很多装置比如艾灸盒,使得艾灸使用起来更方便。但是对于鼻炎患者,一般中医都需要对鼻子周围的穴位,如迎香穴 的艾灸,这部分的穴位靠近鼻子和眼睛,如果使用艾灸盒,很不方便。所以只能用手持点燃的艾条放在鼻子两侧,这样使用艾条有几点不足之处。
第一,由于艾灸的时间比较长,使用者双手持点燃的艾条放在鼻子两侧会非常费力。
第二,由于艾条的燃烧的位置靠近人的面部,所以艾条很容易灼伤皮肤,甚至眼睛。
第三,由于使用者有手持艾条,所以当艾条燃烧到最后一部分,就必须熄灭,也就是说最后一部分艾条就因为无法使用而浪费了。
第四,在艾灸过程中因事而需要中断艾灸,熄灭艾条的方法通常是用水浇或者插入烟灰缸中。这两种方法都有弊端:用水浇,那再次点燃艾条,就会因为潮湿而不易点燃。插入烟灰缸中,因为艾条比较粗,要将艾条掐灭,会有很多未燃烧完毕的艾条的残渣落入烟灰缸中,这些残渣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会影响其他人。
第五,艾条燃烧时,会有烟灰落下,这些烟灰很可能落到使用者的面部,而且万一正在燃烧的烟灰掉落就有烧伤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作用是:
第一,在对鼻子两侧的迎香穴 进行艾灸的过程中,不需要手持艾条,可以解放双手。
第二,放置艾条不会灼伤皮肤。
第三,可以使得艾条燃烧到最后,不会浪费艾条。
第四,在艾灸过程中因事而需要中断艾灸,熄灭艾条,不会浪费艾条,而且不影响第二次使用。
第五,防止艾条燃烧时的烟灰落在使用者的面部。
本发明是一种中医的艾灸装置,也可以说是一种艾灸装置,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弹性水平头箍(1),L型杆(2),弹性套箍(3),吊杆(5),旋转轴(6),保护套(7),灭火套(8),弹性垂直头箍(9),宽松紧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为一个3/4圆形的开口弹性钢圈,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两端固定所述宽松紧带(10),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垂直头箍(9),所述弹性垂直头箍(9)为半圆形的弹性钢圈,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前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L型杆(2),旋转轴(6)分别铰接所述吊杆(5)和所述L型杆(2);所述吊杆(5)固定所述弹性套箍(3),所述弹性套箍(3)的侧面为螺旋形的圆弧形镂空;L型杆(2)的形状为L形的杆子,包括上部杆(2.1),下部杆(2.2),中心轴(2.3),圆孔(2.4);所述上部杆(2.1)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2.3),所述下部杆(2.2)中心有所述圆孔(2.4),所述中心轴(2.3)插入所述圆孔(2.4);所述中心轴(2.3)为上下两个圆柱体的底面固定连接,其中上面的圆柱体比下面的圆柱体的半径小0.20cm-0.25cm;保护套(7)包括保护罩(7.1),固定杆(7.2),灰挡(7.3),所述保护罩(7.1)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杆(7.2),所述保护罩(7.1)下面固定连接所述灰挡(7.3);所述固定杆(7.2)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套箍(3);所述灭火套(8)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开口端的面积大于封闭端的面积,横截面为圆形,侧表面为向内凹的圆弧线围绕中心线旋转构成的曲面的空心物体。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节约艾条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箍(3)是开口圆环,且由弹性钢制成。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改进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7.1)是耐热的聚乙烯材料制成。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无需手持艾条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7.1)上分布了若干个小孔,且由耐热聚乙烯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可以说是一种使用卫生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7.2)和所述灰挡(7.3)的长度相等,且长度为5cm—7cm。
 本发明还可以说是一种不浪费艾条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挡(7.3)截面为圆弧形。
本发明还可以说是一种针对鼻炎患者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箍(3)是侧面分布了若干个小孔。
本发明还可以说是一种针对鼻子两侧穴位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箍(3)包括套箍(3.1),弹性钢片(3.2);所述套箍(3.1)是闭口圆环,所述套箍(3.1)的内壁设置了3个所述弹性钢片(3.2),所述弹性钢片(3.2)形状为梯形,长底边固定在所述套箍(3.1)的内壁,所述弹性钢片(3.2)的短底边指向套箍(3.1)的圆心,且不与所述套箍(3.1)的内壁固定,所述弹性钢片(3.2)为弧形凸起。
本发明还可以说是一种针对耳门穴等穴位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箍(3)包括套箍(3.1),弹性钢片(3.2);所述套箍(3.1)是闭口圆环,所述套箍(3.1)的内壁设置了3个所述弹性钢片(3.2),所述弹性钢片(3.2)形状为梯形,长底边固定在所述套箍(3.1)的内壁,所述弹性钢片(3.2)的短底边指向套箍(3.1)的圆心,且不与所述套箍(3.1)的内壁固定。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改进的节约艾条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杆(2)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套箍(3)。
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弹性套箍(3)是闭口圆环,且由弹性钢制成。
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灭火套(8)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方式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方式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方式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方式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方式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方式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方式六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实施方式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方式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方式九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实施方式十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实施方式十一的灭火套(8)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方式十二的灭火套(8)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方式十三的弹性套箍(3)的剖面图。
图16为实施方式十四的弹性套箍(3)的俯视图。
参见图1-14,1为弹性水平头箍,2为L型杆,3为弹性套箍,4为艾条,5为吊杆,6为旋转轴,7为保护套,8为灭火套,9为弹性垂直头箍,10为宽松紧带;2.1为上部杆,2.2为下部杆,2.3为中心轴,2.4为圆孔,3.1为套箍,3.2为弹性钢片,7.1为保护面,7.2为固定杆,7.3为灰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步骤1,将两根艾条(4)分别插入鼻子两侧的两个弹性套箍(3)中。
步骤2,点燃艾条(4)。
步骤3,弹性水平头箍(1)箍到头顶,这样就可以将本发明固定在头部。
步骤4,当艾条(4)燃烧了一段后,就将艾条(4)向鼻子两侧的方向推进一段距离,使得使用者能感觉到热流又不至于很烫。
步骤5,在艾灸过程中因事而需要中断艾灸,用灭火套(8)套住艾条(4)的燃烧面,熄灭艾条(4)。
其中步骤1和步骤2的两个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先后次序。
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2,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为一个3/4圆形的开口弹性钢圈,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使得弹性水平头箍(1)能卡住头部,能够固定在头上,而且由于是开口弹性钢圈所以能适应不同的头围。
L型杆(2)的形状为L形的杆子,这样L型杆(2)的水平杆子的长度可以使得艾条(4)离鼻子两侧的迎香穴有一定距离,这样就有调节燃烧的艾条(2)与穴位的距离的调节空间。为什么需要调节燃烧的艾条(2)与穴位的距离?原因有两个,第一,每个人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所以燃烧的艾条(2)与穴位的距离,每个人都不一样,一般的距离范围在12 cm—5cm,这也要调节艾条(2)与穴位的距离。第二,艾条(2)在燃烧的时候,艾条(2)燃烧了一段后,艾条(2)与穴位的距离就变化了,这也要调节艾条(2)与穴位的距离。
弹性套箍(3)的作用是固定艾条(2),又因为艾条(2)与穴位的距离需要经常调节,所以,弹性套箍(3)既要能固定艾条(2),又可以抽动艾条(2),所以所述弹性套箍(3)是闭口圆环,这样可以固定艾条(2),所述弹性套箍(3)由弹性钢制成,又方便抽动艾条(2)。
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前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L型杆(2),所述L型杆(2)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套箍(3),这样设计的作用是,用弹性套箍(3)固定艾条(4),用L型杆(2)将弹性套箍(3)固定在弹性水平头箍(1)上,最后将弹性水平头箍(1)戴在头上,这样就固定了艾条(4)。
实施方式二,参见图3,实施方式一本发明固定头部只有弹性水平头箍(1)的弹力,而实施方式二中,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为一个3/4圆形的开口弹性钢圈,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两端固定所述宽松紧带(10)。这样除了弹性水平头箍(1)的弹力,还有宽松紧带(10)的弹力,所以实施方式二固定头部的方式更稳定。
实施方式三,参见图4,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垂直头箍(9),所述弹性垂直头箍(9)为半圆形的弹性钢圈。由于艾条(4)固定在弹性水平头箍(1)的前端,所以前端的荷载比较大,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可能会因为荷载不平衡,而从前端倾斜,甚至滑落。
实施方式四,参见图5,实施方式一中的弹性套箍(3)的半径是固定的,只能固定粗细相同的艾条(4),但是艾条(4)的品牌,厂家不同,艾条(4)的粗细也不同,所以所述弹性套箍(3)是开口圆环,且由弹性钢制成。这样即便是粗细不同的艾条(4),也可以通过调整弹性套箍(3)开口的大小,从而达到调整弹性套箍(3)的半径的目的,最终能适应不同粗细的艾条(4)。
实施方式五,参见图6,由于在针对鼻炎患者进行艾灸治疗时,有时也需要对四白穴进行艾灸,由于四白穴位于眼睛下面与迎香穴有一定距离,艾条(4)的燃烧点无法靠近四白穴。
在实施方式五中,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L型杆(2),旋转轴(6)分别铰接所述吊杆(5)和所述L型杆(2),所述吊杆(5)固定所述弹性套箍(3),这样设计的作用是,每个人的头型都不同,而弹性水平头箍(1)是同一型号的,所以旋转轴(6)分别铰接所述吊杆(5)和所述L型杆(2),这样艾条(4)就可以上下旋转调整方向,这样就可以对四白穴更好地进行艾灸。
实施方式六,参见图7-8,实施方式一、二、三、四和五中,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L型杆(2),所述L型杆(2)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套箍(3),这样艾条(4)虽然固定了,但是无法对于不同头型的使用者,其穴位的位置也不一样,艾条(4)就不能准确的对准穴位。虽然在实施方式五中,艾条(4)就可以上下旋转调整方向,但是这样依然不够,还需要艾条(4)能够左右旋转,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艾灸。
在实施方式六中,L型杆(2)的形状为L形的杆子,包括上部杆(2.1),下部杆(2.2),中心轴(2.3),圆孔(2.4);所述上部杆(2.1)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2.3),所述下部杆(2.2)中心有所述圆孔(2.4),所述中心轴(2.3)插入所述圆孔(2.4);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上部杆(2.1)固定,下部杆(2.2)可以绕中心轴(2.3)左右旋转,也就是说艾条(4)可以绕中心轴(2.3)左右旋转,这样就可以适应不同头型的人穴位的位置。
所述中心轴(2.3)为上下两个圆柱体的底面固定连接,其中上面的圆柱体比下面的圆柱体的半径小0.20cm-0.25cm。这样设计的作用是,比较大的圆柱体卡住下部杆(2.2)以及固定在下部杆(2.2)上的部件。
实施方式七,参见图9,在实施方式一到六中,由于艾条的燃烧的位置靠近人的面部,所以艾条(4)很容易灼伤皮肤,甚至眼睛。为了解决这个缺陷,实施方式四中,所述保护罩(7.1)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杆(7.2),所述固定杆(7.2)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套箍(3)。这样保护罩(7.1)可以防止艾条(4)灼伤皮肤。所述保护罩(7.1)上分布了若干个小孔,可以通风,并且将热量传递到穴位上,而保护罩(7.1)由耐热聚乙烯材料制成,是为了使用者在调整艾条(4)和穴位的距离时,如果碰到了皮肤,也能起到保护作用,使得皮肤不至于被灼伤。
实施方式八,参见图10,艾条(4)燃烧时,会有烟灰落下,这些烟灰很可能落到使用者的肩膀上,而且万一正在燃烧的烟灰掉落就有烧伤的可能性。而在实施方式一到五中,并没任何措施解决这个缺陷。在实施方式六中,所述保护罩(7.1)下面固定连接所述灰挡(7.3);所述固定杆(7.2)和所述灰挡(7.3)的长度相等,且长度为5cm—7cm。这样能保证艾条(4)燃烧时烟灰会落到灰挡(7.3)上,因为艾条(4)的位置是根据人的头型、穴位以及艾条(4)燃烧的位置而调整,所以艾条(4)不一定是水平放置的,所述灰挡(7.3)截面为圆弧形,这样设计可以使得烟灰在圆弧形凹陷处,圆弧形两边都一定高度,可以挡在烟灰会从两侧滑落。
实施方式九,参见图11,在实施方式一到八中,艾条(4)在燃烧的时候,最后在弹性套箍(3)内的艾条(4),可能会因为缺氧,而不能燃烧完全,产生浪费。实施方式七中,所述弹性套箍(3)是侧面分布了若干个小孔。这样设计是为了通风,使得艾条(4)能尽量燃烧完全。
实施方式十,参见图12,所述弹性套箍(3)的侧面为螺旋形的圆弧形镂空。这样设计比实施方式九的通风效果更好,这是因为艾条(4)的位置不一定是水平放置的,再加上空气流动的影响,使得艾条(4)燃烧时,燃烧面一般不是横截面,而多数都是斜截面。艾条(4)的斜截面的燃烧面和非燃烧面的分界线类似于螺旋形的圆弧形,这样就和所述弹性套箍(3)的侧面为螺旋形的圆弧形镂空相似,氧气也能顺着螺旋形的圆弧形镂空流动在艾条(4)的斜截面的燃烧面和非燃烧面的分界线附近,促进艾条(4)燃烧。
实施方式十一,参见图13,所述灭火套(8)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体。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在艾灸过程中因事而需要中断艾灸,可以用灭火套(8)罩住艾条(4)的燃烧面,将艾条(4)熄灭,又不会浪费艾条(4),而且不影响第二次使用艾条(4)。
实施方式十二,参见图14,由于艾条(4)的规格和品牌不同,所以横截面半径大小也不一样。为了能适应更多的规格的艾条(4),在实施方式十中,所述灭火套(8)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开口端的面积大于封闭端的面积,这样的好处在于,第一,大的开口端能罩住大小规格不同的艾条(4)。第二,封闭端的面积比较小,也可以使得灭火套(8)内部的空气比较少,有利于尽快将艾条(4)熄灭。
灭火套(8)横截面为圆形,侧表面为向内凹的圆弧线围绕中心线旋转构成的曲面的空心物体。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当灭火套(8)套住艾条(4)的燃烧面时,与直线相比,向内凹的圆弧线与艾条(4)的接触面更大,所以封闭性更好,就能更好地阻隔空气进入灭火套(8)内,有利于尽快将艾条(4)熄灭。
当然,横截面为异形的艾条(4)(比如方形,花形),不适应本发明的灭火套(8)。
实施方式十三,参见图15,所述弹性套箍(3)包括套箍(3.1),弹性钢片(3.2);所述套箍(3.1)是闭口圆环,所述套箍(3.1)的内壁设置了3个所述弹性钢片(3.2),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使得弹性钢片(3.2)与艾条(4)接触,而不是套箍(3.1)与艾条(4)接触,由于弹性钢片(3.2)有3个,这样可以减少接触面积,易于燃烧。弹性钢片(3.2)是有弹性的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艾条(4)。所述弹性钢片(3.2)形状为梯形,长底边固定在所述套箍(3.1)的内壁,这样可以使得弹性钢片(3.2)固定更牢固,相比短底边而言。所述弹性钢片(3.2)的短底边指向套箍(3.1)的圆心,且不与所述套箍(3.1)的内壁固定。这样设计可增加弹性钢片(3.2)的弹性,使得艾条(4)能被弹性钢片(3.2)卡住。弹性钢片(3.2)的短底边与艾条(4)的接触面积更小,相比长底边而言。
实施方式十四,参见图16,所述弹性套箍(3)包括套箍(3.1),弹性钢片(3.2);所述套箍(3.1)是闭口圆环,所述套箍(3.1)的内壁设置了3个所述弹性钢片(3.2),所述弹性钢片(3.2)形状为梯形,长底边固定在所述套箍(3.1)的内壁,所述弹性钢片(3.2)的短底边指向套箍(3.1)的圆心,且不与所述套箍(3.1)的内壁固定,所述弹性钢片(3.2)为弧形凸起。相比实施方式十一而言,所述弹性钢片(3.2)为弧形凸起,虽然弹性钢片(3.2)与与艾条(4)的接触面积更大,但是弹性钢片(3.2)的弹性更强,使得艾条(4)能更好得被弹性钢片(3.2)卡住。
实施方式十五,前述实施方式一到十四,可以在合理范围内组合使用。
本发明适用于艾条,对于其他的艾粒等制品不适用。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作用是:
第一,实施方式一中的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为一个3/4圆形的开口弹性钢圈,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两端固定所述宽松紧带(10)。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垂直头箍(9),在对鼻子两侧的迎香穴进行艾灸的过程中,不需要手持艾条,可以解放双手。
第二,实施方式七中所述保护罩(7.1)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杆(7.2),所述保护罩(7.1)下面固定连接所述灰挡(7.3);所述固定杆(7.2)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套箍(3);所述保护罩(7.1)上分布了若干个小孔,且由耐热聚乙烯材料制成。这样艾灸过程中,艾条不会灼伤皮肤。
第三,实施方式九中所述弹性套箍(3)是侧面分布了若干个小孔。实施方式十中所述弹性套箍(3)的侧面为螺旋形的圆弧形镂空。这样可以使得艾条燃烧到最后,不会浪费艾条。
第四,实施方式十中所述灭火套(8)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体。实施方式十二中,所述灭火套(8)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开口端的面积大于封闭端的面积,横截面为圆形,侧表面为向内凹的圆弧线围绕中心线旋转构成的曲面的空心物体。这样在艾灸过程中因事而需要中断艾灸,熄灭艾条,不会浪费艾条(4),而且不影响第二次使用。
第五,实施方式八中所述保护罩(7.1)下面固定连接所述灰挡(7.3)。这样可以防止艾条(4)燃烧时,会有烟灰落到使用者的面部。

Claims (1)

1.一种中医的艾灸装置,包括弹性水平头箍(1),L型杆(2),弹性套箍(3),吊杆(5),旋转轴(6),保护套(7),灭火套(8),弹性垂直头箍(9),宽松紧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为一个3/4圆形的开口弹性钢圈,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两端固定所述宽松紧带(10),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垂直头箍(9),所述弹性垂直头箍(9)为半圆形的弹性钢圈,所述弹性水平头箍(1)的前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L型杆(2),旋转轴(6)分别铰接所述吊杆(5)和所述L型杆(2);所述吊杆(5)固定所述弹性套箍(3),L型杆(2)的形状为L形的杆子,包括上部杆(2.1),下部杆(2.2),中心轴(2.3),圆孔(2.4);所述上部杆(2.1)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2.3),所述下部杆(2.2)中心有所述圆孔(2.4),所述中心轴(2.3)插入所述圆孔(2.4);保护套(7)包括保护罩(7.1),固定杆(7.2),灰挡(7.3),所述保护罩(7.1)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杆(7.2),所述保护罩(7.1)下面固定连接所述灰挡(7.3);所述固定杆(7.2)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套箍(3);所述灭火套(8)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
CN201520269917.1U 2015-04-29 2015-04-29 一种中医的艾灸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81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9917.1U CN204581937U (zh) 2015-04-29 2015-04-29 一种中医的艾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9917.1U CN204581937U (zh) 2015-04-29 2015-04-29 一种中医的艾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81937U true CN204581937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18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6991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81937U (zh) 2015-04-29 2015-04-29 一种中医的艾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81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8172A (zh) 一种中医的艾灸装置
CN204636969U (zh) 艾灸器
CN204581937U (zh) 一种中医的艾灸装置
CN204562885U (zh) 一种医用的艾灸装置
CN104771311A (zh) 一种医用的艾灸装置
CN207412388U (zh) 一种艾灸仪器
CN209108062U (zh) 一种可调节温度的密封式艾灸装置
CN207562106U (zh) 一种温度可调的密封式艾灸器
CN106994099A (zh) 一种艾灸仪器
CN214343397U (zh) 一种肩颈艾灸仪
CN210872985U (zh) 一种人体任脉艾灸装置
CN207871136U (zh) 一种多入式艾灸点火器
KR200451852Y1 (ko) 호호부는 쑥뜸기
CN201469652U (zh) 热灸装置
CN214129444U (zh) 家用艾灸棒
CN2827290Y (zh) 帽式无烟艾炷
CN205598215U (zh) 一种可调式艾灸器
CN204501620U (zh) 一种负压自控针灸器
CN219461898U (zh) 灸耳仪
CN217186978U (zh) 一种安全熄灭艾条存放装置
CN210872984U (zh) 一种艾灸盒
CN205515528U (zh) 一种带双耳灭火功能的艾灰缸
CN106806128A (zh) 一种多功能艾灸床
CN208492676U (zh) 一种无烟艾灸仪
CN201642840U (zh) 新型灸疗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