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7292U - 开关结构及具有其的手电筒 - Google Patents

开关结构及具有其的手电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77292U
CN204577292U CN201520344064.3U CN201520344064U CN204577292U CN 204577292 U CN204577292 U CN 204577292U CN 201520344064 U CN201520344064 U CN 201520344064U CN 204577292 U CN204577292 U CN 204577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onstruction
conductive
stroke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440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志彬
于国新
梁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xtorch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xtorch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xtorch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xtorch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440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77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77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77292U/zh
Priority to US15/156,918 priority patent/US9890939B2/en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F21V23/041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used with 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21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used with 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the switch being part of, or disposed on the tail cap portion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L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BEING PORTABLE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ATION
    • F21L4/00Electric lighting devices with self-contained electric batteries o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214Hand-held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271Bases, casings, or covers structurally combining a switch and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01H1/245Spring wir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01H1/2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with spring blade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6Casing of switch constituted by a handle serving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by the handle of a vacuum clea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结构及具有其的手电筒。该开关结构包括:开关壳;控制部,控制部设置在开关壳内;移动部,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开关壳内,移动部具有使控制部输出第一模式控制信号的第一行程和使控制部输出第二模式控制信号的第二行程,第二行程由第一行程和处于第一行程之后的后继行程组成。该开关结构可以方便地切换不同的照明模式。

Description

开关结构及具有其的手电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开关结构及具有其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
现今手电越来越重视在战术领域的使用。两方在黑暗中对抗时,将光柱直射对方的眼睛,使得对方便无法辨别我方的准确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对抗取胜的几率。军警人员突击入室时,可以持续照射或爆闪照射,以控制对方。在这紧急的情况下,需要一支能够单手实现简单操作、能瞬间进入点射(持续照射)或者爆闪模式的战术手电。而若要实现此功能需要一个可靠的、能够一键进入爆闪模式或点射模式的机械开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结构及具有其的手电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电筒不能方便地切换不同的照明模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关结构,包括:开关壳;控制部,控制部设置在开关壳内;移动部,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开关壳内,移动部具有使控制部输出第一模式控制信号的第一行程和使控制部输出第二模式控制信号的第二行程,第二行程由第一行程和处于第一行程之后的后继行程组成。
进一步地,控制部包括控制电路,移动部移动第一行程时,控制部的控制电路通过移动部接通,并输出第一模式控制信号;移动部在预设时间内移动到第二行程时,控制部的控制电路通过移动部经过预定通断过程,并输出第二模式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预定通断过程为接通——断开——接通。
进一步地,控制部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连接的导电体,移动部包括:导电开关柱,导电开关柱可移动地设置在开关壳内,导电开关柱的第一端具有导电头;绝缘圈,绝缘圈固定设置在导电开关柱上,且位于导电头后,移动部移动第一行程时,导电头与导电体接触并使控制电路输出第一模式控制信号,移动部移动第二行程时,导电头、绝缘圈和导电开关柱依次与导电体接触并使控制电路输出第二模式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导电开关柱的第一端设置有安装孔,导电头为导电螺钉,导电螺钉安装在安装孔内,绝缘圈套设在导电螺钉上,且位于导电螺钉帽与导电开关柱之间。
进一步地,电路板具有供移动部通过的通孔,导电体的一部分凸出通孔的周壁。
进一步地,导电体为导电弹线或电流针或导电片。
进一步地,控制部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的控制电路连接的弹片,弹片具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固定端、与控制电路连接的常闭触点和自由状态下与控制电路分离的常开触点,常闭触点与常开触点位于电路板的两侧,且均与固定端连接,移动部包括:导电开关柱,导电开关柱可移动地设置在开关壳内,导电开关柱移动第一行程时,导电开关柱与常开触点接触,并使控制部输出第一模式控制信号;导电开关柱移动第二行程时,弹片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处于第一状态时,常开触点与导电开关柱接触,常闭触点与控制电路接触,处于第二状态时,常开触点受导电开关柱驱动向控制电路靠近且与控制电路间未接触,常闭触点受驱与控制电路分离,处于第三状态时,常开触点与控制电路接触,常闭触点与控制电路分离。
进一步地,开关结构还包括弹性回复件,弹性回复件设置在移动部与开关壳之间,并驱动移动部回复至初始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手电筒,包括光源和开关结构,开关结构为上述的开关结构,光源至少具有持续照射的第一状态和依照预定频率亮灭的第二状态,开关结构与光源电连接,开关结构输出第一模式控制信号时,光源处于第一状态,开关结构输出第二模式控制信号时,光源处于第二状态。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开关结构包括:开关壳;控制部,控制部设置在开关壳内;移动部,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开关壳内,移动部具有使控制部输出第一模式控制信号的第一行程和使控制部输出第二模式控制信号的第二行程,第二行程由第一行程和处于第一行程之后的后继行程组成。该开关结构可以方便简单地切换模式,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控制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控制部的后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控制部的侧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控制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控制部的俯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侧视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开关壳;11、主盖;111、按钮孔;12、安装台;121、承载台;13、胶帽;14、密封圈;16、固定圈;20、控制部;21、电路板;211、通孔;221、导电弹线;222、电流针;23、弹片;231、固定端;232、常闭触点;233、常开触点;30、移动部;31、导电开关柱;311、安装孔;32、导电头;33、绝缘圈;40、弹性回复件;70、光源;80、电源;91、第一信号;92、第二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战用手电筒为满足使用需求,通常至少需要具备点射模式和爆闪模式。其中,点射模式是指光源70保持点亮状态,持续照明。爆闪模式是指光源70以一定的频率进行亮灭切换。这一切换频率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的手电筒的爆闪模式的切换频率为9Hz至12Hz(在其它实施例中,切换频率不一定会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自由设定)。当然,这种手电筒不仅可以用作对战,还应用至日常生活使用或其它需要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手电筒还可以具有其它的照明模式,例如,可以设置多个不同切换频率的爆闪模式。
在第一实施例中,手电筒至少包括壳体、光源70、电源80和开关结构。
壳体用于承载其它部件。
光源70设置在壳体上,其至少具有持续照射的第一状态和依照预定频率亮灭的第二状态。该第一状态即为点射模式,第二状态即为爆闪模式。
电源80设置在壳体内,并通过开关结构与光源70连接。
开关结构与光源70电连接,开关结构控制向光源70输入的电流,以控制光源70按照需要的模式照射。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结构可以输出第一模式控制信号和第二模式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模式控制信号时,光源70处于第一状态,开关结构输出第二模式控制信号时,光源70处于第二状态。
参见图11,在本实施例中,手电筒的原理为,电源80通过开关结构与光源70接通,当通过第一信号91接通时进入点射模式,当通过第二信号92接通时进入爆闪模式。
具体地,参见图1和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结构包括开关壳10、控制部20和移动部30。
其中,开关壳10用于与手电筒的壳体连接,同时还用于承载开关部的其它结构。开关壳包括与手电筒的壳体配合的主盖11、设置在主盖11内的安装台12、和设置在主盖11的按钮孔111内并从按钮孔111内伸出的胶帽13等。胶帽13通过固定圈16固定在主盖11上。
参见图1,主盖11的内腔与安装台12螺纹连接,安装台12与手电筒的壳体一体结构。安装台12与主盖1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4。安装台12具有向内凸出的承载台121。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台12可以是与手电筒的壳体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单独加工的分体结构。
控制部20设置在开关壳10内,用于根据移动部30的位置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部20包括电路板21和设置在电路板21上并与电路板21上的控制电路连接的导电体。
电路板21设置在承载台121的远离按钮孔111的一侧。电路板21具有供移动部30通过的通孔211,导电体的一部分凸出通孔211的周壁,以便能够与移动部30形成良好且可靠的接触。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或其它可编程控制芯片以及其它元件。
移动部30可移动地设置在开关壳10内,使用者按压移动部30即可驱动移动部30移动,移动部30移动不同的行程即可控制手电筒的光源70实现不同的照射模式。
移动部30包括导电开关柱31和绝缘圈33。
导电开关柱31的第一端具有与控制部20接触的导电头32,导电开关柱31的第二端从按钮孔111内伸出,胶帽13覆盖在导电开关柱31的第二端。导电开关柱31具有限位凸缘,限位凸缘与固定圈16配合限定导电开关柱31的位置,当导电开关柱31的限位凸缘与固定圈16接触时,导电开关柱31处于初始位置。
绝缘圈33固定设置在导电开关柱31上,且位于导电头32后。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开关柱31的第一端设置有安装孔311,导电头32为导电螺钉,导电螺钉安装在安装孔311内,绝缘圈33套设在导电螺钉上,且位于导电螺钉帽与导电开关柱31之间。
工作时,移动部30具有与控制部20接触并使控制部20输出第一模式控制信号的第一行程和与控制部20接触并使控制部20输出第二模式控制信号的第二行程,第二行程由第一行程和处于第一行程之后的后继行程组成,也即移动部30从初始位置运动至与控制部20首次连通的位置形成该第一行程。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照明需求按压移动部30移动不同的行程,实现一键控制手电筒实现需要的照明模式,操作简单,快速且可靠。
移动部30移动第一行程时,控制部20的控制电路通过移动部30接通,并输出第一模式控制信号;
移动部30在预设时间内移动第二行程时,控制部20的控制电路通过移动部30经过预定通断过程,并输出第二模式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预定通断过程为接通——断开——接通。在其它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它预定通断过程,为了与点射模式区分,进入爆闪模式的预定通断过程最好包括奇数个节点,例如,将预定通断过程设定为接通——断开——接通——断开——接通。若采用此种预定通断过程,则需要在导电开关柱31上多加一个绝缘圈33,相应地,采用此种预定通断过程,导电开关柱31的行程更长。
具体地,需要手电筒进行点射模式时,移动部30移动第一行程,导电头32与导电体接触并使控制电路输出第一模式控制信号,手电筒的光源70处于第一状态,光源70处于点射模式,保持按压则光源70持续照明,松开则光源70熄灭。
需要手电筒进行爆闪模式时,按压胶帽13使导电开关柱31受驱移动,移动部30移动第二行程,也即,导电头32、绝缘圈33和导电开关柱31依次与导电体接触,当导电头32与导电体接触时,电路板21上的控制电路被接通,单片机接收到接通的信号,然后绝缘圈33与导电体接触,由于绝缘圈33绝缘,所以控制电路断开,单片机接收到断开的信号,导电开关柱31继续移动,其与导电体接触,控制电路再次接通,单片机接收到接通的信号,并判断此通断过程与预定通断过程一致且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则控制电路输出第二模式控制信号,光源70进入爆闪模式。采用该开关结构的手电筒,可以通过按压移动部30,一键进入爆闪模式,使用快捷方便,且可靠性高。
通过开关结构控制手电筒一键进入爆闪模式,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有利于在对战中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使用,开关结构还包括弹性回复件40,弹性回复件40设置在承载台121与导电开关柱31的限位凸缘之间,用以自动将导电开关柱31弹回初始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回复件40为弹簧,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回复件40也可以是其它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操作,开关结构位于手电筒的尾端,以方便使用者按压,实现方便快捷地控制手电筒的照射模式的目的。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导电体为导电弹线221,且导电弹线221为两根。导电弹性221弯折出4个触点,且4个触点凸出于通孔211的周壁,以便能够与导电开关柱31的导电头32良好且可靠地接触。
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电弹线221的数量和设置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确定。需要说明的是,导电弹线221可以是任何能够导电的材料制造的线体,只要能够保证导电头32可以穿过导电弹线221,且和导电弹线221接触时可以导电即可。导电弹线221可以是铜线。
参见图3至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1上设置有弹片23,导电开关柱31上并未设置导电头32和绝缘圈33,其它部分的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如图3所示,控制部20包括电路板21和设置在电路板21上并与电路板21的控制电路连接的弹片23。
弹片23具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固定端231、与控制电路连接的常闭触点232和自由状态下与控制电路分离的常开触点233,常闭触点232与常开触点233位于电路板21的两侧,且均与固定端231连接。
移动部30的导电开关柱31,可移动地设置在开关壳10内,导电开关柱31移动第一行程时,导电开关柱31与常开触点233接触,控制电路通过导电开关柱31、常开触点233和固定端231接通,单片机接收到接通信号,使控制部20输出第一模式控制信号,光源70受控制部20控制处于点射模式。
导电开关柱31移动第二行程时,弹片23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处于第一状态时,常开触点233与导电开关柱31接触,常闭触点232与控制电路接触,控制电路接收到接通信号。
导电开关柱31继续移动,弹片23处于第二状态时,常开触点233受导电开关柱31驱动向控制电路靠近且与控制电路间未接触,常闭触点232受驱与控制电路分离,此时控制电路不接通,其接收到断开信号。
导电开关柱31继续移动,弹片23处于第三状态时,常开触点233与控制电路接触,常闭触点232与控制电路分离,控制电路再次接通,控制电路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符合预定通断过程的信号,即判断需要进入爆闪模式,进而发出第二模式控制信号,使光源70进入爆闪模式。
参见图7至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导电体为电流针222,其它结构和工作过程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电流针222为多个,以便能够与导电开关柱31良好可靠地接触,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导电体还可以为导电片。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单片机接收信号来实现对手电筒进行战术点射或战术一键爆闪的控制。当轻轻按下导电开关柱31时,实现控制电路导通,控制电路给出信号,手电筒实现点射模式,松手时,由于弹簧的作用,导电开关柱31回到初始位置,控制电路断开,信号断开,光源熄灭。
当迅速按下导电开关柱31时,控制电路实现通电(给出信号)——断电(信号断开)——通电(给出信号)的过程,单片机接收到此信号时候,光源70会转到爆闪模式,从而实现一键爆闪的功能。
轻轻按下去实现点射功能,快速按下实现一键爆闪功能。
参见图11,当按下导电开关柱31时,先第一信号91接上导通(给出信号),单片机接收到信号,实现点射。继续按下去时候,第一信号91、第二信号92均没接上电路板21,信号断开(断电),再继续按下时候,第二信号92导通(给出信号),单片机接收到接头——断电——接通的信号后,实现爆闪功能。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一个机械开关,在按下开关时候,产生机械动作,轻轻按下,给出第一个信号时候,单片机接收到信号时候,手电实现点射功能,松手后开关因弹簧的作用,灯熄灭:快速按下开关,给出三个电信号,单片机接收到信号时候,立即将手电进入爆闪模式。以机械的方式,一键按下去实现信号或者电路的通——断——通,实现一键爆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关壳(10);
控制部(20),所述控制部(20)设置在所述开关壳(10)内;
移动部(30),所述移动部(3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开关壳(10)内,所述移动部(30)具有使所述控制部(20)输出第一模式控制信号的第一行程和使所述控制部(20)输出第二模式控制信号的第二行程,所述第二行程由所述第一行程和处于第一行程之后的后继行程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20)包括控制电路,
所述移动部(30)移动所述第一行程时,所述控制部(20)的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移动部(30)接通,并输出所述第一模式控制信号;
所述移动部(30)在预设时间内移动到所述第二行程时,所述控制部(20)的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移动部(30)经过预定通断过程,并输出所述第二模式控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通断过程为接通——断开——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20)包括电路板(21)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1)上并与所述电路板(21)上的控制电路连接的导电体,所述移动部(30)包括:
导电开关柱(31),所述导电开关柱(31)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开关壳(10)内,所述导电开关柱(31)的第一端具有导电头(32);
绝缘圈(33),所述绝缘圈(33)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电开关柱(31)上,且位于所述导电头(32)后,所述移动部(30)移动所述第一行程时,所述导电头(32)与所述导电体接触并使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所述第一模式控制信号,所述移动部(30)移动所述第二行程时,所述导电头(32)、所述绝缘圈(33)和所述导电开关柱(31)依次与所述导电体接触并使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所述第二模式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开关柱(31)的第一端设置有安装孔(311),所述导电头(32)为导电螺钉,所述导电螺钉安装在所述安装孔(311)内,所述绝缘圈(33)套设在所述导电螺钉上,且位于所述导电螺钉帽与所述导电开关柱(3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1)具有供所述移动部(30)通过的通孔(211),所述导电体的一部分凸出所述通孔(211)的周壁。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导电弹线(221)或电流针(222)或者导电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20)包括电路板(21)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1)上并与所述电路板(21)的控制电路连接的弹片(23),所述弹片(23)具有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固定端(231)、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常闭触点(232)和自由状态下与所述控制电路分离的常开触点(233),所述常闭触点(232)与所述常开触点(233)位于所述电路板(21)的两侧,且均与所述固定端(231)连接,所述移动部(30)包括:
导电开关柱(31),所述导电开关柱(31)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开关壳(10)内,所述导电开关柱(31)移动所述第一行程时,所述导电开关柱(31)与所述常开触点(233)接触,并使所述控制部(20)输出所述第一模式控制信号;
所述导电开关柱(31)移动所述第二行程时,所述弹片(23)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常开触点(233)与所述导电开关柱(31)接触,所述常闭触点(232)与所述控制电路接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常开触点(233)受所述导电开关柱(31)驱动向所述控制电路靠近且与所述控制电路间未接触,所述常闭触点(232)受驱与所述控制电路分离,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常开触点(233)与所述控制电路接触,所述常闭触点(232)与所述控制电路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弹性回复件(40),所述弹性回复件(40)设置在所述移动部(30)与所述开关壳(10)之间,并驱动所述移动部(30)回复至初始位置。
10.一种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70)和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结构,所述光源(70)至少具有持续照射的第一状态和依照预定频率亮灭的第二状态,所述开关结构与所述光源(70)电连接,所述开关结构输出所述第一模式控制信号时,所述光源(70)处于第一状态,所述开关结构输出所述第二模式控制信号时,所述光源(7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CN201520344064.3U 2015-05-25 2015-05-25 开关结构及具有其的手电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77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44064.3U CN204577292U (zh) 2015-05-25 2015-05-25 开关结构及具有其的手电筒
US15/156,918 US9890939B2 (en) 2015-05-25 2016-05-17 Switch structure and flashlight with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44064.3U CN204577292U (zh) 2015-05-25 2015-05-25 开关结构及具有其的手电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77292U true CN204577292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69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4406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77292U (zh) 2015-05-25 2015-05-25 开关结构及具有其的手电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890939B2 (zh)
CN (1) CN2045772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9879A (zh) * 2018-08-28 2018-11-13 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开关结构
CN108980655A (zh) * 2018-08-28 2018-12-11 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6145A (zh) * 2018-12-07 2019-03-22 深圳市凯瑞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手电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6061B2 (en) * 2003-01-16 2006-10-03 Surefire, Llc Brightness controllable flashlights
US8692473B2 (en) * 2011-08-23 2014-04-08 Mag Instrument, Inc. Portable lighting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9879A (zh) * 2018-08-28 2018-11-13 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开关结构
CN108980655A (zh) * 2018-08-28 2018-12-11 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多向操控的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48882A1 (en) 2016-12-01
US9890939B2 (en) 201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77292U (zh) 开关结构及具有其的手电筒
CN109686604B (zh) 一种无线控制开关
CN201781110U (zh) 语音控制插座
CN202275764U (zh) 一种具有强制断开功能的跷板开关
KR20160085284A (ko) 포트를 포함하는 장치
CN109084227B (zh) 中置感应器的照明灯
CN204230118U (zh) 一种翘板式墙壁开关
CN207409421U (zh) 一种联体跷板开关
CN204362362U (zh) 一种基于灯具的开关系统和无线收发模块
CN205809581U (zh) 一种智能开关
CN205721131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家居控制面板
CN202756922U (zh) 手电筒及其尾部控制装置
CN203367072U (zh) 一种多用途发光门铃开关
CN204517080U (zh) 一种智能多孔插座
CN210444004U (zh) 电机车架线漏电安全智能保护装置
CN202650988U (zh) 一种电子开关
CN208058731U (zh) Led光源模组弹性压紧式通电模块
CN104966635B (zh) 一种按键导光结构及其信息提示方法
CN205810611U (zh) 一种节能冰箱用的带灯光指示的器具开关组件
CN203322821U (zh) 照明灯
CN211208260U (zh) 一种基于单线连接的楼梯开关
CN219495002U (zh) 一种快拆式盾牌眩目灯
CN203503862U (zh) 一种用于单芯的一体式高压互锁连接器
CN212542235U (zh) 一种弱电项目专用防漏电开关
CN219612090U (zh) 一种照明开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9931, No. 61, Dong Yi Road, Dongcheng Town, Yangdong County, Guangdong, Yangjiang

Patentee after: Nextorch Industr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529931, No. 61, Dong Yi Road, Dongcheng Town, Yangdong County, Guangdong, Yangjiang

Patentee before: NEXTORCH INDUSTRIE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