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64732U -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 Google Patents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64732U
CN204564732U CN201420801781.XU CN201420801781U CN204564732U CN 204564732 U CN204564732 U CN 204564732U CN 201420801781 U CN201420801781 U CN 201420801781U CN 204564732 U CN204564732 U CN 204564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very tube
component
piston rod
needle holder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017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亮
林作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llennium Light Medical Trea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llennium Light Medical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llennium Light Medical Trea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llennium Light Medical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017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64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64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6473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7587 priority patent/WO2016095819A1/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头回收装置以及用于回收针头的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持针器组件包括接头、持针器筒、接头座、第一分离构件以及形成在接头上的卡合构件;回收管组件包括回收管、包括活塞杆构件和活塞的活塞组件以及形成在活塞杆构件上的卡合构件。活塞在回收管中形成真空的气密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当回收管在持针器筒内靠近接头时,一对卡合构件将接头和活塞杆构件固定在一起,随后第一分离构件将活塞杆构件与回收管分离,于是,在回收管内的真空作用下,活塞杆构件带着固定有针头的接头被回收到回收管内,从而防止了针头造成的意外刺伤。

Description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头回收装置以及用于回收针头的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背景技术
通过验血来分析判断人等受检对象的健康情况或病因,是一种极其普遍的医疗实践。为此,首先需要通过采血装置来采集受检对象的例如静脉血。一种典型的采血装置包括采血针、持针器和能够通过采血针自动抽取血液的真空采血管。在采血时,首先通过接头将采血针固定到持针器的接头座上,接着对受检对象进行静脉穿刺,然后将真空采血管安装到持针器中,于是,静脉血在真空采血管内真空的作用下自动流入真空采血管内。如果需要多次采集血液,则可以取下采完血的真空采血管,然后用新的真空采用管接着采血。完成全部采血工作后,将采血针从受检对象的静脉中拔出。
利用上述采血装置,在采血工作完成后,采血针仍然安装在持针器上,并且在这种状态下与持针器一起被丢弃。在这种情况下,采血人员或者随后的清洁人员有可能被暴露在外的采血针刺伤,并有可能受到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防止现有技术中的采血器在采血完成后其暴露的采血针造成意外刺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头回收装置,其包括用于固定针头的接头、中空的持针器筒、形成在所述持针器筒的一端的用于可分离地固定所述接头的接头座、能够装进所述持针器筒中并包括开口端部和封闭端部的回收管。
所述针头回收装置还包括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构件和能够在所述回收管内滑动的活塞,所述活塞杆构件包括能够可分离地固定在所述回收管的开口端部的第一端部和位于所述回收管内的第二端部,所述活塞形成于所述活塞杆构件的第二端部,所述活塞与所述回收管气密接触以在所述活塞和所述回收管的封闭端部之间形成真空的气密空间。
所述针头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一对卡合构件,所述第一对卡合构件分别形成在所述接头上和所述活塞杆构件的第一端部上,当所述回收管在所述持针器筒内靠近所述接头时能够卡合以将所述接头和所述活塞杆构件固定在一起。
所述针头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一分离构件,所述第一分离构件形成在所述持针器筒的接头座一侧和所述接头二者之一上,当所述回收管在所述持针器筒内靠近所述接头时,所述第一分离构件能够接合所述活塞杆构件的第一端部并驱动所述活塞杆构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回收管的开口端部分离。
其中,所述第一对卡合构件和所述第一分离构件的相对位置设置为当所述第一对卡合构件卡合后,所述第一分离构件驱动所述活塞杆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回收针头的持针器组件,其包括上述的接头、持针器筒、接头座、第一分离构件以及所述第一对卡合构件中形成在接头上的卡合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回收针头的回收管组件,其包括上述的回收管、活塞组件以及所述第一对卡合构件中形成在活塞杆构件上的卡合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当回收管在持针器筒内靠近接头时,第一对卡合构件将接头和活塞杆构件固定在一起,随后第一分离构件将活塞杆构件与回收管分离,于是,在回收管内的真空作用下,活塞杆构件带着固定有例如采血针的针头的接头被回收到回收管内,从而防止了针头造成的意外刺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针头回收装置在回收开始之前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持针器筒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中IV-IV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接头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5中VI-VI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中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回收管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活塞构件的正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活塞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的俯视图。
图12是沿图11的XII-X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3~图18是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针头回收装置回收采血针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针头回收装置回收采血针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以回收采血针为例解释本实用新型的针头回收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回收采血针,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回收的针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针头回收装置在回收开始之前的剖视图。图示的针头回收装置包括持针器组件1和回收管组件2。持针器组件1包括用于固定采血针3(参见图13~15)的接头10和中空的持针器筒11以及形成在持针器筒11的一端(前端,图中左端)用于可分离地固定接头的接头座12。
回收管组件2包括能够装进持针器筒11中的回收管20和活塞组件21。回收管20包括开口端部201和封闭端部202(参见图8)。活塞组件21包括活塞杆构件22和能够在回收管20内滑动的活塞23。活塞杆构件22包括能够可分离地固定在回收管20的开口端部201的第一端部221和位于回收管20内的第二端部222。活塞23形成在活塞杆构件22的第二端部222。活塞23与回收管20气密接触以在活塞23和回收管20的封闭端部202之间形成真空的气密空间203。在气密空间203中形成真空的工艺,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用于形成真空采血管内的真空的工艺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回收采血针3时(参见图13~15),接头10能够与活塞杆构件22固定在一起,并在活塞杆构件22与回收管20分离后,在气密空间203内的真空作用下,随着活塞杆构件22一起被拉进(或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进)回收管20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一个构件形成在另一个构件上,既包括两个构件是两个单独的构件的情况也包括两个构件是单个构件的两个组成部分的情况。术语“固定”的意思是指结合在一起的构件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分开。术语“可分离”的意思是通过施加额外的适当力,可以将固定在一起的构件分开;“不可分离”的意思固定在一起的构件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分开或者只有通过施加非常大的力甚至通过破坏才能分开。术语“真空”的意思是压力小于大气压力的情形。表示方位的术语“前”或“后”是相对于采血时采血针的位置而言,位于或向着采血针一侧为“前”,远离采血针一侧为“后”。而方位术语“上”、“下”、“左”、“右”仅仅是针对附图而言。
下面将参照附图具体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针头回收装置中接头与持针器筒的固定、接头与活塞杆构件的固定、活塞管构件与回收管的固定、活塞管构件与回收管的分离、持针器筒与回收管的固定、两对卡合构件与分离构件的位置关系以及引导构件。
接头与持针器筒的固定
图5、6、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接头10。其中,图5是接头10的俯视图,图6和图7分别是图5中沿着VI-VI和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参见图5和6,接头10包括位于中间的用于安装采血针的安装部100和围绕着安装部100的装配部101。安装部100的具体形状和构造取决于待安装的采血针,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任意的能够安装采血针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对于安装部没有任何限制。装配部101用于与持针器筒11的接头座12配合,以可分离的方式固定于接头座12。这种可分离的固定方式例如可以是在接头10的装配部101的外周面与接头座12的内表面之间的过盈配合和/或凸-凹配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分离的固定所产生的力,其大小应该大于刺穿例如静脉等血管所需的力,以保证采血的正常进行;同时小于回收管20的气密空间203内真空产生的吸力,以保证采血针能够被回收到回收管20中。
图2、3和4示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持针器筒11。其中,图2是持针器筒11的俯视图,图3和图4是分别沿图2中III-III和IV-IV截取的剖视图。
参见图3和4,为了防止采血针在回收过程(参见图16和17)中接头10意外脱离在持针器筒11的外面,可以在持针器筒11的接头座12的前端设置止挡13。止挡13可以是从接头座12(或持针器筒11)的内表面向内突出的凸缘,可以是一圈或沿着周向分布的若干段的形式,形成有朝后(图中朝下)的后端表面130。相对应地,参见图6,接头10的装配部101形成有前端表面102(图中右侧)。
参见图1,当接头10在接头座12内安装就位时,接头10的前端表面102与止挡13的后端表面130抵靠,从而防止接头10意外脱落。
接头与活塞杆构件的固定
参见图1、5~7。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接头10的装配部101包括两个相对的柱面部分103(图5和6),在两个柱面部分103之间形成有片状构件104(图5和7)。片状构件104可以是从接头10的安装部100一体延伸出来的,能够从图5和7所示的伸展状态弯曲成图1所示的与装配部101形成大体完整柱面的弯曲状态。当接头10安装在接头座12中时,片状构件104朝向后端伸出在接头座12外面。在片状构件104的超过接头座12的部分上形成卡合构件105。如图7所示,卡合构件105包括朝向后端的楔形的引导面106和朝向前端的卡合面107(在图1所示的弯曲状态或安装状体下)。卡合面107相对于片状构件104的表面大体垂直或成锐角,使得卡合构件105形成为钩状。
作为一种替换方式(未示出),接头10可以不具有片状构件104。这时,接头10的装配部101的部分或全部可以向后延伸超过持针器筒11的接头座12,在装配部101的超过接头座12的部分上形成钩状的卡合构件。
参见图9和10。图9是活塞杆构件22的正视图,图10是活塞杆构件22的纵向剖视图。图示的活塞杆构件22包括第一端部221,第一端部221为环形壁223的形式。参见图10,环形壁223的内周面的前端形成有楔形的引导面224,在其后端形成有卡合面225。引导面224和卡合面225(或者环形壁223的内周面部分)构成了活塞杆构件22的卡合构件226。与上文中描述的接头10的卡合构件105类似,活塞杆构件22的卡合构件226也形成为钩状。
在回收采血针时,回收管20插进持针器筒11内(参见图1和17),随着回收管20在持针器筒11内靠近接头10,活塞杆构件22的卡合构件226的引导面224与接头10的卡合构件105的引导面106接触并引导两个卡合构件相互越过,使得两个卡合构件的卡合面225、107彼此面对而卡合在一起,同时也使得接头10和活塞杆构件22固定在一起。于是,接头10以及其上的采血针3(参见图18和19)能够随着活塞杆构件22一起被拉进回收管20内。
活塞杆构件22的卡合构件226与接头10的卡合构件105构成了本实用新型针头回收装置的第一对卡合构件。
上述卡合构件的引导面106、224为楔形,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卡合构件的相互越过。为此目的,“楔形”应该广义地理解为包括倒角或倒圆的情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中的一个引导面为楔形也是可以的。另外,其中一个钩状卡合构件可以是孔或槽或台阶等的边缘形成的。
为了进一步方便卡合构件的相互越过,优选地是使得至少一个卡合构件(或卡合构件所在的构件)容易发生变形。如图9、10所示,环形壁223上可以形成多个纵向槽227,使得相邻纵向槽227之间的部分环形壁223形成为悬臂结构而易于变形。
活塞杆构件与回收管的固定
参见图9和10,环形壁223的外周面的后端(图中下端)形成肩228。同时参见图8,在回收管20的开口端202一侧的内表面上形成了台阶204。活塞杆构件22的环形壁223的外径大于回收管20的内径,这样,如图1所示,当活塞杆构件22在回收管20上安装就位时,环形壁223的肩228靠在回收管20内的台阶204上,从而阻止回收管20内的真空将活塞杆构件22拉进回收管20内。
环形壁223的肩228和回收管20的台阶204,构成了用于将活塞杆构件22的第一端部221固定到回收管20的开口端部201的固定构件。
固定构件也可以是任意其他可以提供大于真空吸力的阻力的结构。例如,作为替换方式,可以在环形壁223的外周面与回收管20开口端部201一侧的一段内周面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和/或凸-凹结构(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活塞杆构件22的第一端部221可以不是环形壁的形状,而是可以是任何可以直接装进回收管20内的形状。
活塞杆构件与回收管的分离
参见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针头回收装置(或持针器组件1)还包括分离构件14(第一分离构件)。图示的分离构件14为形成在持针器筒11的接头座12的后端向后(图中的下端)突出的构件,其具有尖端141和在尖端141内侧的楔形的分离面142。
与持针器筒11的分离构件14相对应地,参见图9和图10,作为活塞杆构件22的第一端部221的环形壁223的外周面前端(图中上端)形成有楔形的分离面229。分离面229或环形壁223的外周面前端构成活塞杆构件22的第一端部221的分离构件(第二分离构件)。
参见图1,在回收采血针时,随着回收管20靠近接头11(或接头座12),持针器筒11的分离构件14的尖端141插进环形壁223外周面与回收管20之间,使得分离构件14的分离面142与环形壁223的分离面229接合,随后通过楔形面之间的挤压,环形壁223发生变形而外径减少,从而使其外周面后端的肩228与回收管20内的台阶204分离。这时,活塞杆构件22在真空作用下进入到回收管20内。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避免回收管20与持针器筒11之间的可能干扰以有利于分离构件14工作,可以在分离构件14的与分离面142相反的一侧和回收管2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大体上为环形的空隙143(图4)。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持针器筒11的分离构件14的分离面142与活塞杆构件22的环形壁223的分离面229不必都是楔形的,而是可以只有一个分离面为楔形。
如图9、10所示,环形壁223上形成的多个纵向槽227,使得相邻纵向槽227之间的部分环形壁223形成为悬臂结构而易于变形。这种变形同样有利于活塞杆构件22的环形壁223与回收管20开口端部201的分离。
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分离构件14形成在持针器筒11上,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分离构件也可以形成在接头10上(未示出)。
当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构件不是肩/台阶形式而是形成在活塞杆构件22的第一端部221外周面和回收管20的一段内周面之间的过盈配合和/或凸-凹结构时,持针器筒11或者接头10上形成的第一分离构件14无需楔形结构,只要其突出的长度适合于在回收管20靠近接头10或接头座12时能够推动活塞杆构件22的第一端部221通过回收管20的那一段形成过盈配合和/或凸-凹结构的内周面即可。即,可以没有单独形成的第二分离构件,或者说,活塞杆构件22的第一端部221也同时作为第二分离构件。
回收管与持针器筒的固定
在回收结束时,采血针随接头10被容纳在回收管20内(参见图18和19)。这时,为了更好地、更方便地防止采血针造成的意外刺伤,优选的是使持针器筒11和回收管20能固定在一起。
参见图3,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持针器筒11的前端侧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卡合构件15。卡合构件15可以是从持针器筒11的内表面向内突出的凸缘,凸缘可以是一整圈或者沿周向分布的若干段的形式,其包括面向后端(图中下端)的楔形的引导面151和面向前端(图中上端)的卡合面152。卡合面152相对于筒体10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大体垂直或成锐角,使得卡合构件15形成为钩状。
与持针器筒11的卡合构件15相对应地,如图8所示,在回收管20的开口端部201一侧形成有卡合构件205。卡合构件205可以是在回收管20的外表面上向外突出的凸缘,凸缘可以一个整圈或者沿周向分布的若干段的形式,其包括面向后端(图中下端)的卡合面206和面向前端(图中上端)的楔形的引导面207。卡合面206相对于回收管20的外周面大体垂直或形成锐角,使得卡合构件205形成为钩状。
持针器筒11的卡合构件15和回收管20的卡合构件205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对卡合构件。
参见图1,在回收采血针时,随着回收管20靠近持针器筒11的接头座12,持针器筒11的卡合构件15和回收管20的卡合构件205接合,两者的楔形引导面151和207相互接触并引导两个卡合构件相互越过,之后,两个卡合构件的卡合面152和206彼此相对而卡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持针器筒11和回收管20的固定。
为了进一步方便第二对卡合构件相互越过,可以使得至少一个卡合构件或其所在的构件更加容易变形。参见图2和3,优选地,持针器筒11的形成有卡合构件15的部分,形成有大体“U”形的槽16,使得卡合构件15形成为悬臂结构并因此易于变形。作为替换实施方式,或者与上述方案结合起来,在图8中所示的形成在回收管20的开口端部201处的卡合构件205中,可以大体沿着纵向形成槽(未示出),使得卡合构件205形成为悬臂结构并因此易于变形。
与上述的第一对卡合构件105、226一样,第二对卡合构件15、205无需都具有楔形的引导面。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形成U形槽16,在持针器筒11上同时形成卡合构件15和分离构件14,即卡合构件15和分离构件14分别由槽两边的边缘部分形成。
两对卡合构件与分离构件的位置关系
为了保证采血针能够可靠地随活塞杆构件22一起被吸进回收管20内,同时优选地使得回收管20和持针器筒11固定在一起,如图1所示,当接头10安装就位时,接头10的卡合构件105以及持针器筒11的卡合构件都超过持针器筒11的分离构件14。更一般地说,第一对卡合构件、第二对卡合构件和第一分离构件的相对位置设置为当第一对卡合构件和第二对卡合构件卡合(即卡合面彼此面对)后,第一分离构件才驱动活塞杆构件进行分离。
引导构件
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回收管20的外径小于持针器筒11。这时,为了便于回收管20在持针器筒11内沿轴向推进,参见图11和12,可以在回收管20外表面后部形成引导构件24。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24的俯视图,图12是沿图11的XII-XII截取的剖视图。引导构件24为筒状,包括与回收管20的外表面接触的内表面240和在其外表面沿周向分布的若干沿纵向延伸的肋241。肋的外表面与持针器筒11的内表面接触。作为替换方式,引导构件24的外面上的肋241可以用任何有利于减少与持针器筒11的内表面摩擦阻力的结构代替,也可以利用引导构件24的外表面与持针器筒11的内表面直接接触实现对回收管的引导定位。引导构件24可以是与回收管20一体形成,也可以是如图11和12所示的与回收管20分开形成的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某些情况下,引导构件也可以形成在持针器筒11的内表面上。
下面参照图13~图19描述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针头回收装置回收采血针的操作过程。
如图13所示,首先将采血针3按照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安装到持针器组件1上。然后,如图14所示,手持持针器组件1完成经脉穿刺。接着,如图15所示,按照现有技术已知的操作方式,将真空采血管4插入持针器组件1内,并在真空作用下自动完成血样采集。如果需要采集多个血样,可以按照现有技术已知的那样取下采用管4,换上新的真空采血管继续采样。如此反复,直到采集到需要的全部血样。
接着,如图16所示,将回收管组件2插进持针器组件1内。如图17所示,当回收管组件2接近持针器组件1的前端时,由于其中的第一对卡合构件开始接合而产生一定阻力,这时继续向前推进回收管组件2。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分离构件和第一对卡合构件的联合作用下,回收管组件2内的真空将采血针吸进持针器组件1/回收管组件2内。然后,可以处理掉含有用过的采血针的针头回收装置,而不会造成意外刺伤。
上面参照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面的具体描述是举例性质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能够作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针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固定针头的接头(10);
中空的持针器筒(11);
用于可分离地固定所述接头(10)的接头座(12),所述接头座(12)形成在所述持针器筒(11)的一端;
能够装进所述持针器筒(11)中的回收管(20),所述回收管(20)包括开口端部(201)和封闭端部(202);
活塞组件(21),所述活塞组件(21)包括活塞杆构件(22)和能够在所述回收管(20)内滑动的活塞(23),所述活塞杆构件(22)包括能够可分离地固定在所述回收管(20)的开口端部(201)的第一端部(221)和位于所述回收管(20)内的第二端部(222),所述活塞(23)形成于所述活塞杆构件(22)的第二端部(222),所述活塞(23)与所述回收管(20)气密接触以在所述活塞(23)和所述回收管(20)的封闭端部(202)之间形成真空的气密空间(203);
第一对卡合构件(105,226),所述第一对卡合构件(105,226)分别形成在所述接头(10)上和所述活塞杆构件(22)的第一端部(221)上,当所述回收管(20)在所述持针器筒(11)内靠近所述接头(10)时,所述第一对卡合构件(105,226)能够卡合以将所述接头(10)和所述活塞杆构件(22)固定在一起;
第一分离构件(14),所述第一分离构件(14)形成在所述持针器筒(11)的接头座(12)一侧和所述接头(10)二者之一上,当所述回收管(20)在所述持针器筒(11)内靠近所述接头(10)时,所述第一分离构件(14)能够接合所述活塞杆构件(22)的第一端部(221)并驱动所述活塞杆构件(22)的第一端部(221)与所述回收管(20)的开口端部(201)分离,
其中,所述第一对卡合构件(105,226)和所述第一分离构件(14)的相对位置设置为当所述第一对卡合构件(105,226)卡合后,所述第一分离构件(14)接合所述活塞杆构件(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构件(22)的第一端部(221)为环形壁(22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卡合构件(105,226)包括形成在所述接头(10)上的钩状的卡合构件(105)和形成在所述活塞杆构件(22)上的钩状的卡合构件(226),
所述活塞杆构件(22)上的卡合构件(226)包括形成在所述环形壁(223)的内周面的前端的引导面(224)和形成所述环形壁(223)的内周面的后端的卡合面(225),
所述接头(10)上的卡合构件(105)形成在所述接头(10)的超出所述接头座(12)的部分上,包括朝向前端的卡合面(107)和朝向后端的引导面(10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10)的卡合构件(105)和所述活塞杆构件(22)的卡合构件(226)中至少一个的引导面是楔形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杆构件(22)包括第二分离构件,所述第二分离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环形壁(223)的外周面的前端的分离面(229),
所述第一分离构件(14)包括能够与所述第二分离构件的分离面(229)接合的分离面(142),
所述第一分离构件(14)的分离面(142)和所述第二分离构件的分离面(229)中至少一个是楔形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回收管(20)的开口端部(201)一侧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台阶(204),
在所述活塞杆构件(22)的环形壁(223)的外周面的后端形成有能够靠在所述台阶(204)上的肩(228)。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构件(22)的环形壁(223)形成有多个槽(227),使得相邻槽之间的环形壁(223)部分形成悬臂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对卡合构件(205,15),所述第二对卡合构件(205,15)分别形成在所述持针器筒(11)内接头座(12)一侧上和所述回收管(20)上,当所述回收管(20)在所述持针器筒(11)内靠近所述接头座(12)时,所述第二对卡合构件(205,15)能够卡合而将所述持针器筒(11)和所述回收管(20)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二对卡合构件(205,15)和所述第一分离构件(14)的相对位置设置为当所述第二对卡合构件(205,15)卡合后,所述第一分离构件(14)接合所述活塞杆构件(2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卡合构件(205,15)包括形成在所述持针器筒(11)内的钩状的卡合构件(15)和形成在所述回收管(20)上的钩状的卡合构件(205),
所述持针器筒(11)内的卡合构件(15)是由在所述持针器筒(11)的内表面上的凸缘形成的,包括朝向前端的卡合面(152)和朝向后端的引导面(151),
所述回收管(20)上的卡合构件(205)是由在所述回收管(20)的开口端部(201)一侧外周面上的凸缘形成的,包括朝向前端的引导面(207)和朝向后端的卡合面(206)。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器筒(11)内的卡合构件(15)和所述回收管(20)上的卡合构件(205)中至少一个的引导面是楔形的。
11.一种持针器组件,用于回收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器组件包括:
用于固定针头的接头(10);
中空的持针器筒(11);
用于可分离地固定所述接头(10)的接头座(12),所述接头座(12)形成在所述持针器筒(11)的一端;
卡合构件(105),所述卡合构件形成在所述接头(10)的超出所述接头座(12)的部分上;以及
第一分离构件(14),所述第一分离构件(14)形成在所述持针器筒(11)的接头座(12)一侧和所述接头(10)二者之一上。
12.一种回收管组件,用于回收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管组件包括:
回收管(20),所述回收管(20)包括开口端部(201)和封闭端部(202);
活塞组件(21),所述活塞组件(21)包括活塞杆构件(22)和能够在所述回收管(20)内滑动的活塞(23),所述活塞杆构件(22)包括能够可分离地固定在所述回收管(20)的开口端部(201)的第一端部(221)和位于所述回收管(20)内的第二端部(222),所述活塞(23)形成于所述活塞杆构件(22)的第二端部(222),所述活塞(23)与所述回收管(20)气密接触以在所述活塞(23)和所述回收管(20)的封闭端部(201)之间形成真空的气密空间;以及
卡合构件(226),所述卡合构件(226)形成在所述活塞杆构件(22)的第一端部(221)上。
CN201420801781.XU 2014-12-17 2014-12-17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64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01781.XU CN204564732U (zh) 2014-12-17 2014-12-17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PCT/CN2015/097587 WO2016095819A1 (zh) 2014-12-17 2015-12-16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01781.XU CN204564732U (zh) 2014-12-17 2014-12-17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64732U true CN204564732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57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0178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64732U (zh) 2014-12-17 2014-12-17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64732U (zh)
WO (1) WO201609581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95819A1 (zh) * 2014-12-17 2016-06-23 千禧光医疗有限公司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CN106725882A (zh) * 2017-01-17 2017-05-31 上海锦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次性真空采血回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5081A (en) * 1990-01-16 1991-09-03 Dysarz Edward D Trap in barrel one handed retractable vial filling device
US6572565B2 (en) * 2001-10-10 2003-06-03 Maxxon, Inc. Blood sampling assembly with a retractable needle
CN204564732U (zh) * 2014-12-17 2015-08-19 千禧光医疗有限公司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CN204544948U (zh) * 2014-12-17 2015-08-12 千禧光医疗有限公司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95819A1 (zh) * 2014-12-17 2016-06-23 千禧光医疗有限公司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CN106725882A (zh) * 2017-01-17 2017-05-31 上海锦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次性真空采血回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95819A1 (zh) 2016-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5428B (zh) 具有滑动前端连接件和可收回针的组合医疗装置
CN1448192A (zh) 医疗装置
CN102670213A (zh) 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静脉采血针
CN202554636U (zh) 防针刺防回血留置针
ITMI20091772A1 (it) Dispositivo medico per l'applicazione di cateteri, particolarmente per procedure di toracentesi.
CN204564732U (zh)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CN105880256B (zh)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CN204544948U (zh)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CN208626298U (zh) 一种胸腔积液穿刺引流留置针
CN105208935B (zh) 顶推采血管的针筒式真空采血器
CN203138511U (zh) 安全采血针套
CN108744146B (zh) 防针刺留置针
CN103892846A (zh) 安全采血针套
CN110338819A (zh) 一种新型医用针头以及使用方法
CN206152001U (zh) 一种输液港固定器
CN206434337U (zh) 安全采血针
CN106362244A (zh) 安全注射器
CN103301527B (zh) 蝴蝶针组安全针套
CN201879751U (zh) 持针器
CN207370950U (zh) 一种带胰岛素针头分离装置的锐器收纳盒
CN111493894A (zh) 一种笔式安全采血针
CN215349121U (zh) 一种临床外科教学培训用的体液样本采集装置
CN204744255U (zh) 一种用于气管镜的内镜穿刺取样针
CN209059220U (zh) 一种采血装置
CN215191821U (zh) 一种穿刺取样活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