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63600U - 一种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63600U
CN204563600U CN201520110036.5U CN201520110036U CN204563600U CN 204563600 U CN204563600 U CN 204563600U CN 201520110036 U CN201520110036 U CN 201520110036U CN 204563600 U CN204563600 U CN 204563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 structure
fit
assembled
playset
t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00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东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Guangdong Auldey Animation and Toys Co Ltd
Guangdong Alpha Animation and 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Guangdong Alpha Animation and 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Guangdong Alpha Animation and 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100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63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63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636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特点是包括六个玩具单体,每个玩具单体均由多个部件通过拼接组成而实现自身可拆卸或可转动,这六个玩具单体分别为运输车状结构体、火箭状结构体、飞机状结构体、舰船状结构体、飞碟状结构体和钻地车状结构体,这六个玩具单体通过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组合成合体机器人,这六个玩具单体可分成若干份组且每一份组可拼装成组合体,不但体现了玩具组合的灵活性,使小孩子可根据玩耍兴趣而进行随意的组合,而且各个独立结构体之间的连接方便、变形操作简单、变形及组合速度快,并且其变形转动部件较少,不易损坏,同时改变了一贯的只由单一结构的机器人与机动设备互变的作风,因此更能吸引小孩的玩耍乐趣。

Description

一种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玩具,具体是涉及一种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
背景技术
玩具的种类越来越繁多,为了吸引小孩的目光和迎合现有动漫,现有的玩具大多都设计成模拟动漫中的造型,如人物、道具等,其中组合变形类的玩具也随着动漫的发展而逐步受青睐,现在组合玩具大多都是由若干玩具单体组合而成的,只有所有玩具单体都组装起来后的才具备其完整形态,若用其中的几个玩具单体来单独组合,则无法组装形成形态完整的组合体,组合性差,玩法单调;而且所有玩具单体组装后的玩具组合体只具备其形态特征,无法进行动作联动操作,也很少不具备声光效果,故可玩性不高,趣味性较差;另外每个玩具单体都只是玩具组合体各部位的造型,不具备其他独特的造型特点,更无法单独进行变形使其变化出其他的造型特点,这样的玩具单体缺乏玩耍的趣味性,当玩具组合体的其中一个或多个玩具单体丢失或损坏时,整个玩具就失去了玩耍的乐趣,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所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各单体之间既可作为单一的玩具玩耍,又能组合成多种不同形状,且变形结构简单、组合方便快捷的玩具组合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其特点是包括至少六个玩具单体,每个玩具单体均由多个部件通过拼接组成而实现自身可拆卸或可转动,这六个玩具单体分别为运输车状结构体、火箭状结构体、飞机状结构体、舰船状结构体、飞碟状结构体和钻地车状结构体,这六个玩具单体通过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组合成合体机器人,这六个玩具单体可分成若干份组且每一份组可拼装成组合体。
其中,所述运输车状结构体和火箭状结构体通过转动后相互拼装可组合成火箭发射基地组合体。所述舰船状结构体和飞机状结构体通过转动后相互拼装可组合成航空母舰组合体。所述运输车状结构体、火箭状结构体和飞机状结构体通过相互拼装可组合成运输模式组合体。
该实施例的这六个结构体还可组合成三个不同造型的机器人,其中所述运输车状结构体、火箭状结构体和飞机状结构体通过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可组合成第一造型机器人组合体;所述舰船状结构体单独通过拆卸和转动后可拼装成第二造型机器人组合体;所述飞碟状结构体和钻地车状结构体通过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可组合成第三造型机器人组合体。
另外,所述运输车状结构体、火箭状结构体、飞机状结构体、飞碟状结构体和钻地车状结构体通过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可组合成第四造型机器人组合体。
为了保证连接牢固,且可动的关节部位具有可转动性能,所述拼装方式包括C型扣连接方式和八角扣连接方式,通过C型扣连接实现两连接件固接,而通过八角扣连接实现两连接件可相对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由至少六个具有独立形状的玩具单体通过共同组合成合体机器人或分成若干份组且每一份组组合成一个组合体的设计构思,不但体现了玩具组合的灵活性,使小孩子可根据玩耍兴趣而进行随意的组合,提高该玩具的可操作性,也有助于提高小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而且各个独立结构体之间的连接方便、变形操作简单、变形及组合速度快,并且其变形转动部件较少,不易损坏,同时改变了一贯的只由单一结构的机器人与机动设备互变的作风,更具独特性和可玩性,因此更能吸引小孩的玩耍乐趣,有助提高小孩的智力,能够获得家长和小孩的青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车状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火箭状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飞机状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舰船状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飞碟状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钻地车状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成火箭发射基地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成航空母舰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成运输模式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成第一造型机器人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成第二造型机器人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成第三造型机器人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成第四造型机器人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成合体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包括六个玩具单体,每个玩具单体均由多个部件通过拼接组成而实现自身可拆卸或可转动,这六个玩具单体分别为运输车状结构体1、火箭状结构体2、飞机状结构体3、舰船状结构体4、飞碟状结构体5和钻地车状结构体6,这六个玩具单体通过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组合成合体机器人,这六个玩具单体可分成若干份组且每一份组可拼装成组合体,不但体现了玩具组合的灵活性,使小孩子可根据玩耍兴趣而进行随意的组合,而且各个独立结构体之间的连接方便、变形操作简单、变形及组合速度快,并且其变形转动部件较少,不易损坏,同时改变了一贯的只由单一结构的机器人与机动设备互变的作风,因此更能吸引小孩的玩耍乐趣。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运输车状结构体1包括车头11、连接在车头11后部的拖板12及可转动地连接在拖板12底面上的车轮13,其中拖板12由二组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接板组成,各组连接板分别由前板121及与前板121可上下翻转连接的后板122组成,各前板121分别可左右转动地连接在车头11的后部,各前板121和各后板122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插孔,车头11的前侧面上设置有连接孔。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火箭状结构体2由火箭头21、火箭主体部22和发射部23相互插接组成,其中火箭头21由插接部及连接在插接部前端的武器部组成,武器部包括可开合的两个半壳体及连接在插接部上且随两个半壳体的开合而可伸缩的枪炮体,火箭主体部22由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柱状体组成,两柱状体的端部设有磁性连接柱,发射部23为一整体,发射部23的两侧设有八角扣孔82。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飞机状结构体3包括主体31及设置在主体31左右两侧的翼片32,主体31和翼片32通过插接的方式组装成一体,翼片32由两片可折弯的连接片体组成。
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舰船状结构体4由船头41、船舱42、船体后半部43和停机坪44相互插接组成,其中船头41由左右对称两半结构体对接组成,该船舱42包括有相互插接的龙头造型421和躯干造型422,船体后半部43包括有可伸缩的前部431和后部组成,其中后部又由左右两半可相对叉开的腿状体432组成,每个腿状体432又由上板体和下板体通过其上端部铰接组成,在两上板体的下端部设有翻转件433;该停机坪44由三个可折叠的板块组成,两侧板块441折叠贴合于中间板块442后部。该舰船状结构体4还可选的设有可对折的机械臂45,该机械臂45可连接到舰船状结构体4上面形成舰船吊臂。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飞碟状结构体5由互相扣合的两个流线型构件51和插置在上部的顶部构件52构成。每个流线型构件51包括主体511、借助第一枢轴而转动设置在主体511的前端的第一翻转板512及借助第二枢轴而转动设置在主体511后端的第二翻转板,在主体511的底部设有两个可翻出的定位块,其中一个定位块可从主体511上方翻出,而另一个则可从主体511下方翻出。
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钻地车状结构体6由钻头构件61和车身构件62拼装构成,其中钻头构件61包括有两个左右并排锥形钻头611和连接部612,两锥形钻头611可相对于连接部向两侧打开,打开时露出连接部612内一体设置的机器人头部;该车身构件62包括车架621、可翻转地设置在车架621背部的背包622、设置在车架621左右两侧且可相对于车架621朝外摆动的车轮组件623,其中车架621可以左右拆分成两对称组件。
如图7所示,将该实施例的运输车状结构体1的车头11连同拖板12的两前板121相对后板122向上翻转90°竖起而形成火箭发射座,将该实施例的火箭状结构体2其火箭头21朝上地放置在后板122中间位置上,从而组装成了火箭发射基地。
如图8所示,舰船状结构体4的停机坪44上设有一对C型扣,即一C型扣柱71和一C型扣孔72;飞机状结构体3在主体31和两翼片32相连接位置的下部对应设有一对C型扣,通过这两对C型扣相互插接而实现组合成航空母舰组合体。
如图9所示,火箭状结构体2的发射部23上设有C型扣柱,该运输车状结构体1的拖板12顶面的插孔对应设计成C型扣孔,将C型扣柱插接到C型扣孔中而实现火箭状结构体2固接在运输车状结构体1的拖板12顶面;该火箭状结构体2的火箭主体部22顶面设有插槽,飞机状结构体3的主体31底部对应设有插片,通过插槽与插片相插接而实现飞机状结构体3固接在火箭状结构体2上面,通过体1、火箭状结构体2和飞机状结构体3三者相叠加而组合成运输模式组合体。
如图10所示,该实施例的运输车状结构体1、火箭状结构体2和飞机状结构体3可互相组配成第一造型机器人组合体。具体过程为:将火箭状结构体2的发射部23拆下来,该发射部23的尾端面设有插接柱,再将运输车状结构体1的车头11的上下车灯分别相上和向下翻转,从而露出车头11前端中间的插接孔,然后将发射部23的插接柱插接到运输车状结构体1的车头11插接孔中,形成第一造型机器人的身躯及头部;将运输车状结构体1的左右两组连接板相对车头11向左右两侧转动岔开,再将每组连接板的后板122向前翻转180°与前板121叠在一起,从而形成第一造型机器人的两条腿;将火箭状结构体2的火箭主体部也拆下来,拆下来后自然分成两柱状体,这两柱状体可拉伸缩短,将其拉伸开来后,再将其上的八角扣柱81插接到发射部23的两侧设有的八角扣柱孔82中形成第一造型机器人的左手和右手;而火箭状结构体2拆分后所剩下的火箭头21可插接到第一造型机器人的左手或右手上形成为武器;最后将飞机状结构体3的主体31的前端壳体33向下后方翻转180°,再将飞机状结构体3的翼片的折弯后,将该飞机状结构体3插接到第一造型机器人的头部后形成第一造型机器人的头罩和肩翼。最终组装成了第一造型机器人组合体。
如图11所示,该实施例的舰船状结构体4可拆分后拼装成第二造型机器人组合体。具体过程为:将舰船状结构体4的船头41分成左右两半,形成第二造型机器人的左手和右手;将船舱45上的龙头造型421拆出来,然后将躯干造型422上的头部转到正面位置,再将龙头造型421转动后通过八角扣插接到躯干造型422的胸前位置,形成第二造型机器人的身躯和头部;将船体后半部43的前部431和后部432拉伸开来,然后将两腿状体左右叉开,再将其上的翻转件433翻出,形成第二造型机器人的两条腿和腰部;最后进行组装,在左右手的对接面上设有八角扣柱81,在身躯两侧设有八角扣孔82,通过八角扣柱81和八角扣孔82相配合而实现手与身躯连接,然后,将腰部上端设置的八角扣柱81插接到身躯底部的八角扣孔82中实现装配,最后将停机坪44通过C型扣连接到腰部前端。最终组装成了第二造型机器人组合体。
如图12所示,该实施例的飞碟结构体5和钻地车结构体6可互相组配成第三造型机器人组合体。具体过程为:首先,将钻地车结构体6的钻头构件61上的两个锥形钻头611以远离机器人头部的方向打开,形成了第三造型机器人的双肩;其次,将车身构件62的两个车轮组件623以远离车架621的方向互相张开,形成了第三造型机器人的身躯和双手;然后,将飞碟结构体5的顶部构件52拆除,并且将两个流线型构件51相互分离,接着将每个流线型构件51的第一翻转板512相对于主体511转动打开,并且将第二翻转板折叠抵靠在主体511的顶部,形成第三造型机器人的两条腿;随后,将定位块从底部翻出,并且将定位块插入车身构件62的相应定位孔内,同时将顶部构件52通过C型扣连接方式扣合在车身构件62的前面。最终组装成了第三造型机器人组合体。
如图13所示,该实施例的运输车状结构体1、火箭状结构体2、飞机状结构体3、飞碟结构体5和钻地车结构体6可互相组配成第四造型机器人组合体,也即是第一造型机器人和第三造型机器人可合体成第四造型机器人。具体过程为:首先,将图10所示的第一造型机器人的双臂(即火箭主体部22)拆下,然后将其上的八角扣柱81翻入到空间内,接着将第一造型机器人的肩翼(即飞机状结构体3的翼片32)向上翻转竖起,再将第一造型机器人的脚板向下翻转成竖立状,经过上述的拆卸和转动后,第一造型机器人(除去拆下的双臂)形成了第四造型机器人的头部、身躯和双腿;接着,将钻地车结构体6的车身构件62左右拆分为两个组件,每个组件包括半个车架621及相应的车轮组件623,将车轮组件623相对于相应的车架621朝上打开并且将车轮组件623旋转至其轴线水平,再将车轮组件623向上卷曲成团,最后将它们分别通过八角扣连接到第四造型机器人的身躯两侧,从而形成了第四造型机器人的双手;然后,将飞碟结构体5拆分为两个流线型构件51,将第一翻转板512收回到主体511的顶部,将第二翻转板从主体511的顶部翻出,从而暴露出顶部的C型扣柱71,并且将定位块缩回空间内,从而形成了第四造型机器人的脚板,将这两个脚板分别通过其上的C型扣柱71与第四造型机器人的双腿底部的C型扣孔72相插接,同时将拆下的第一造型机器人的双臂(火箭主体部22)作为装甲安装在相应的流线型构件51的外侧,从而形成了第四造型机器人的双脚;随后,将钻地车结构体6的两个锥形钻头611并拢,并且通过凹凸卡扣结构而将钻头构件61插入左手端部,从而形成了第四造型机器人的左手武器;再将火箭状结构体2的火箭头21插入右手端部,从而形成了第四造型机器人的右手武器。最终组装成了第四造型机器人组合体。
如图14所示,六个玩具单体共同组配成了该合体机器人,也即是将第一造型机器人、第二造型机器人和第三造型机器人进行合体组成了该合体机器人。具体步骤为:
(1)将火箭状结构体2的发射部23拆下来,该发射部23的尾端面设有插接柱,再将运输车状结构体1的车头11的上下车灯分别相上和向下翻转,从而露出车头11前端中间的插接孔,然后将发射部23的插接柱插接到运输车状结构体1的车头11插接孔中,形成合体机器人的下半身躯;将运输车状结构体1的左右两组连接板相对车头11向左右两侧转动岔开,再将每组连接板的后板122向前翻转180°与前板121叠在一起,从而形成合体机器人的两条腿部;将火箭状结构体2的火箭主体部22也拆下来,拆下来后自然分成两柱状体,形成合体机器人的脚板外侧装甲;火箭状结构体2拆分后所剩下的火箭头21作为合体机器人的武器的其中一尖端;而飞机状结构体3则形成合体机器人的胸外甲。
(2)将舰船状结构体4的船头41分成左右两半,形成合体机器人双手的上臂;将船舱42上的龙头421的两侧龙须向外打开后,形成合体机器人的上半身和头部;将船体后半部43的两个腿状体432的上板体和下板体均向外转动90°,使两板体均与船体后半部43的前部431垂直,从而形成合体机器人的背包;停机坪44的两侧板块441向外打开至与中间板块442相垂直的角度,形成合体机器人的胸内甲;机械臂45打直后作为合体机器人的武器的把手。
(3)将钻地车结构体6的车身构件62左右拆分为两个组件,每个组件包括半个车架621及相应的车轮组件623,将车轮组件623相对于相应的车架621朝上打开并且将车轮组件623旋转至其轴线水平,再将车轮组件623向上卷曲相叠,从而形成了合体机器人双手的前臂;将飞碟结构体5拆分为两个流线型构件51,将第一翻转板512收回到主体511的顶部,将第二翻转板从主体511的顶部翻出,从而暴露出顶部的C型扣柱71,并且将定位块缩回空间内,从而形成了合体机器人的脚板;飞碟结构体5的顶部构件52则形成合体机器人的腰甲;从钻地车结构体6拆下来的钻头构件61则形成合体机器人的武器的另一尖端。
(4)合体机器人的上半身和头部与合体机器人的下半身躯通过C型扣相插接组成合体机器人的头部和身躯,接着将合体机器人的胸内甲插接到合体机器人的胸部两侧的凹槽中,再将合体机器人的胸外甲通过C型扣插接到该合体机器人的胸内甲表面,最后将合体机器人的腰甲通过C型扣插接到合体机器人的下半身躯前端,完成合体机器人的身躯组装;再将合体机器人的脚板通过C型扣相插接到合体机器人的腿部下端,最后合体机器人的脚板外侧装甲安装在合体机器人的脚板外侧,完成合体机器人的双脚组装;将合体机器人的上臂与合体机器人的前部通过八角扣相插接形成两手臂,再通过八角扣将这两手臂分别插接到合体机器人的上半身两侧位置,完成合体机器人的手臂组装;再将合体机器人的背包插接到合体机器人下半身躯的背部;将火箭头21和钻头构件61分别插接到机械臂45的两端而形成武器,最后将该武器通过把手装配到合体机器人的右手上,即可完成合体机器人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实施例来描述的,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如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是容易想到的,这样的变化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六个玩具单体,每个玩具单体均由多个部件通过拼接组成而实现自身可拆卸或可转动,这六个玩具单体分别为运输车状结构体(1)、火箭状结构体(2)、飞机状结构体(3)、舰船状结构体(4)、飞碟状结构体(5)和钻地车状结构体(6),这六个玩具单体通过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组合成合体机器人,这六个玩具单体可分成若干份组且每一份组可拼装成组合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状结构体(1)和火箭状结构体(2)通过转动后相互拼装可组合成火箭发射基地组合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舰船状结构体(4)和飞机状结构体(3)通过转动后相互拼装可组合成航空母舰组合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状结构体(1)、火箭状结构体(2)和飞机状结构体(3)通过相互拼装可组合成运输模式组合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状结构体(1)、火箭状结构体(2)和飞机状结构体(3)通过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可组合成第一造型机器人组合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舰船状结构体(4)单独通过拆卸和转动后可拼装成第二造型机器人组合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飞碟状结构体(5)和钻地车状结构体(6)通过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可组合成第三造型机器人组合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状结构体(1)、火箭状结构体(2)、飞机状结构体(3)、飞碟状结构体(5)和钻地车状结构体(6)通过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可组合成第四造型机器人组合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方式包括C型扣连接方式和八角扣连接方式,通过C型扣连接实现两连接件固接,通过八角扣连接实现两连接件可相对转动连接。
CN201520110036.5U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63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0036.5U CN204563600U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0036.5U CN204563600U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63600U true CN204563600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56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003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63600U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6360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7792B (zh) * 2015-12-07 2017-12-11 崔鍾一 發射型玩具
CN115228096A (zh) * 2022-08-11 2022-10-25 王跃辉 一种可变形拼装玩具
CN115804954A (zh) * 2023-01-20 2023-03-17 汕头市儿超喜智能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由多种恐龙形变组合成太空站的玩具及其形变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7792B (zh) * 2015-12-07 2017-12-11 崔鍾一 發射型玩具
CN115228096A (zh) * 2022-08-11 2022-10-25 王跃辉 一种可变形拼装玩具
CN115804954A (zh) * 2023-01-20 2023-03-17 汕头市儿超喜智能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由多种恐龙形变组合成太空站的玩具及其形变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63600U (zh) 一种多拼装形态的玩具组合体
CN214714315U (zh) 一种组装组合机器人玩具
CN212881017U (zh) 一种可变姿态的多单体组合玩具
CN213100832U (zh) 一种拼装组合玩具
CN204469217U (zh) 拼接式玩具
CN203736838U (zh) 一种方形体变形玩具
CN218306133U (zh) 一种航母变形机器人的玩具
CN103143173B (zh) 一种组合性强的玩具组合体
CN206837477U (zh) 玩具及组合玩具
CN201862263U (zh) 一种变形玩具
CN205796503U (zh) 一种拼装玩具组合体
CN213347754U (zh) 一种组合机器人玩具
CN208065767U (zh) 连结型人偶玩具
CN203264257U (zh) 一种组合性强的玩具组合体
CN110102065B (zh) 一种变形玩具
CN211611618U (zh) 一种四合一组合式变形机器人
CN217391577U (zh) 一种变形飞机玩具
CN206081617U (zh) 可拆卸拼装的组合玩具
CN217391579U (zh) 一种变形飞机玩具
CN216725770U (zh) 一种变形飞机玩具
CN218474873U (zh) 一种潜艇变形玩具
CN103143174A (zh) 一种卡片式变形玩具
CN219307901U (zh) 一种越野车恐龙变形玩具
CN216725768U (zh) 一种变形飞机玩具
CN205924968U (zh) 一种组合式变形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