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43312U - 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43312U
CN204543312U CN201520156244.9U CN201520156244U CN204543312U CN 204543312 U CN204543312 U CN 204543312U CN 201520156244 U CN201520156244 U CN 201520156244U CN 204543312 U CN204543312 U CN 204543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ilter
storehouse
air bag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562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景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562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43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43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4331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气源组件,由小型直流充电电池、封装在主机箱内的微型直流电气泵、负离子发生器和安装在气泵排气通路上的负离子电极构成;二是复合过滤器,这是主过滤器,分为四部分:复合过滤器上盖、气流折返支架、复合过滤器下盖、过滤材料;三是气囊组件,包括气囊以及气囊两端的气囊进气分流导管和气囊出气汇流导管,此两导管上分别制有较细的支流导管;四是过滤面罩,由密封软边、过滤面罩支架和过滤组件构成,后者是本系统的辅助过滤器。本实用新型能将使用者的呼吸道与污浊的环境空气隔绝,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也可用于空气污染明显场所的个人防护;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卫生领域和公共卫生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
背景技术
很多患有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病人都有这样一种经历:出差或移居到其他地方,尤其是空气清新的地方后,哮喘、鼻炎会明显减轻或停止发作。究其原因,是由于病人脱离了原来所处环境空气中的变应原(也就是俗称的过敏原)。脱离变应原是医疗界公认的对此类病人最重要、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难以做到,因为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多种多样,广泛散布于空气中,难以将变应原与病人隔离。经济条件很好的病人,往往采取定期旅游或移居到外地的方式来减轻或避免哮喘发作,医学上称之为“异地治疗”。经济实力较差的病人,只能采取药物控制或在好发季节闭门不出、戴口罩等隔离方法,前者虽有效,但长期用药的药物副作用和经济负担都很大,后者几乎就没什么效果。因为很多变应原是以极小的微粒或气体分子的形式存在,能轻松透过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口罩,所以,目前没有价格低廉的能预防或减轻此类疾病发作的装置。
现有技术中有一些空气净化的方法,由于设计原理和组件的原因,难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如专利申请号为90200958.3《头戴式气幕发生器》、89205327.5《气幕式防护面罩》、201120072911.7《气幕式防尘矿工帽》等专利,使用的气源为矿井的固定风压机或大型的喷漆用的空气压缩机,不但要配备笨重的减压阀,而且使用者只能在风源的附近活动;专利申请号为201120103042.X《腰挂式多道过滤面罩》的专利使用的是小型风机,人体虽然能携带,但风机作气源的缺点依然很明显,风机供气的特点是开放性的,一般小风机无法提供人体呼吸所需的气体量,能提供足够气量的风机的体积、重量、噪音、震动及电力消耗又无法满足人体携带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尚无有实用价值的能达到异地治疗效果的廉价治疗方法。本实用新型人曾经于2012年发明了专利号为201220412860.2 的“多功能空气面罩式变应原清除装置”,试图给这样的病人提供帮助。由于口鼻是暴露在开放的空气中的,在室外风稍大一点的状况下,面部挡风板的作用非常有限,气幕被破坏,不能达到用清洁空气遮蔽口鼻的目的。因此,上述装置在室外使用的效果并不好。为了能给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病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新的防治方法。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实用新型人的另一项专利技术(专利号为201220384244.0“带气囊的多通道多功能面罩”),重新研制了此“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从原理和技术上完全有别于原有的技术。使用本实用新型制造的装置,能在室内、室外的各种场合切实有效的为使用者营造一种如同身处海边或森林中的清新空气的环境。保护使用者的呼吸道不受变应原的侵害。从而减轻或避免哮喘的发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使用者提供一种便携的、能产生新鲜空气的变应原清除系统。使哮喘病人能持续呼吸到不含变应原的清新、洁净的空气,同时又不干扰自己的生活或工作。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气源组件,它主要包括有主机箱,与主机箱分离的小型直流充电电池、封装在主机箱内的微型直流电气泵和负离子发生器,还包括安装在气泵排气通路上的负离子发生电极;气泵与负离子发生器共用一块控制电路板,一起封装在主机箱内;
    所述主机箱表面设有气泵电源及排气量调节开关,还设有负离子发生器电源开关,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状况能在电源开启的状况下,单独控制;在主机箱的上方,设置有气泵进气管和气泵出气管。
    第二部分是带有气流折返支架的复合过滤器,所述复合过滤器是所述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的主过滤器,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复合过滤器上盖;气流折返支架;复合过滤器下盖;过滤材料。
    所述复合过滤器上盖是一个一端有盖的薄壁粗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另一端是空的,空的这端的壁上制有螺纹或卡扣,有盖一端的盖上制有一较细的管子,称为复合过滤器上盖出气管,用于输出上盖内的空气,上盖腔内靠近出气管内口的位置设有防止出气管内口堵塞的装置;
所述复合过滤器下盖依据使用的微型气泵是负压气泵还是正压气泵的区别,采用复合过滤器负压式下盖或者复合过滤器正压式下盖;所述复合过滤器负压式下盖是一个薄壁、粗短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一端是空的,此端的内壁上制有螺纹或卡扣,另一端是具有防止管口堵塞的大孔或多孔设置的盖子;所述复合过滤器正压式下盖的总体外形和结构与复合过滤器上盖相似,但较短,且其腔内没有防止管口堵塞的装置。
    所述气流折返支架是复合过滤器的主要构成部件,是一个在横向和纵向方向都有多层结构的柱状物体;此处“层”的定义是指具有一定形状的空间,以及形成此空间的主要固体结构;这些层依据其预设功能的不同,分别放置有不同的过滤材料;气流折返支架的底部为扁平的初级过滤仓,形状是较短的中空的圆柱状,上端有盖,下端是空的,其外壁制有螺纹或卡扣,用于与复合过滤器下盖配合;初级过滤仓的上端的初级过滤仓上盖的纵剖面呈斜坡状,其内面制有与初级过滤仓上盖的圆形直径方向一致的放射状导流筋条数根,目的是防止此仓内的滤材与初级过滤仓上盖贴附在一起;初级过滤仓上盖的中间部分呈圆形的大孔,此孔是位于初级过滤仓上盖上方的过滤吸附仓的进气口,初级过滤仓通过此孔与过滤吸附仓相通;过滤吸附仓的直径小于初级过滤仓,高度是初级过滤仓的数倍,为中空圆柱形,过滤吸附仓的顶部制有直径小于仓内径的环形边,过滤吸附仓顶部的其他区域是空的,与其外围的气流折返仓相通;气流折返仓的高度和直径都稍大于过滤吸附仓,也呈中空的圆柱形,气流折返仓顶部的仓顶是封闭的,气流折返仓底部与初级过滤仓的顶连为一体,气流折返仓的仓顶与过滤吸附仓的顶之间、气流折返仓内侧壁与过滤吸附仓外侧壁之间均有空隙,气体能在此空隙内顺畅流动;气流折返仓壁的底部制有呈环状排列的出气孔,空气通过此孔流出到仓外;气流折返仓的外侧壁制有呈环状排列的筋条,目的是防止主过滤套贴附在气流折返仓的外侧壁上;当复合过滤器上盖盖住气流折返支架时,气流折返仓的外侧壁与复合过滤器上盖的内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了高级过滤仓,所述高级过滤仓是主过滤套的安装位置,高级过滤仓仓底是初级过滤仓上盖的一部分,高级过滤仓的外侧壁由两部分构成,面积较大的上部分是复合过滤器上盖的内侧壁,面积较小的下部分是初级过滤仓上盖垂直向上的呈薄壁状延伸,此部分的内侧制有螺纹或卡扣,用于与复合过滤器上盖连接;
    所述初级过滤仓、过滤吸附仓和高级过滤仓内安装有过滤材料。
    第三部分是气囊组件,包括气囊以及气囊两端的气囊进气分流导管和气囊出气汇流导管;
    所述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主体呈中空的管状,管的两端分别为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源端和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囊端,气源端制有一个较细的中空管状分支,为支流导管分流端,所述支流导管分流端上制有调节支流气量大小的支流导管分流端气量调节阀,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囊端顶部是封闭的盲端,靠近封闭处制有对置的两个侧孔,气囊进气分流导管与气囊连接后,所述两个侧孔位于气囊内,气体从两个侧孔进入气囊;
    所述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主体也呈中空的管状,其最小的直径大于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管的两端分别为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气囊端和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面罩端,两端之间的区域——导管中部,为单向阀仓,所述单向阀仓的直径大于两端,内部安装有单向阀,保证气体只能从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气囊端流向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面罩端;在单向阀仓与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面罩端之间的适当位置,也制有一较细的中空管状分支,为支流导管的汇流端。
所述气囊的上下两端的分别制有短管状气囊进气口和气囊出气口,所述短管状气囊进气口和气囊出气口的内径分别与气囊进气分流导管和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气囊端外径相匹配。
    第四部分是过滤面罩,由密封软边、过滤面罩支架和过滤组件构成。
    上述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的气囊可以安装在面下部、腰部或者背部,如安装在背部,则气囊的外形制成与人体背部形状相似的扁平状,为背负式扁平气囊,背负式扁平气囊的背部侧制有用于固定在肩带上的扣袢;所述主机箱的背面顶部,制有两个肩带吊环,用于与肩带连接,主机箱背面制有腰带夹或腰带挂扣,用于将主机箱固定在腰部;另外还配有背负装置,用于背负和固定主机箱和气囊。背负装置由腰带和肩带组成,腰带的作用是穿过主机箱背面的腰带夹或腰带挂扣,将主机箱及其边缘的挂件系留在腰部;肩带类似于双肩背包的背带,分为肩部部分和背部部分,背部部分制有可以挂载背负式扁平气囊的挂件。肩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连接主机箱上部的肩带吊环,当肩带穿戴好以后,主机箱及其附件的重量主要由肩带负担。二是作为背负式扁平气囊固定的基础,气囊固定在肩带的背部部分后,使用者穿戴在身上的模样就像背了一个小号双肩背包。
所述过滤面罩的密封软边可以是环形气囊软边,也可以是硅胶软边;所述过滤面罩用于罩住口鼻,其外形有两种,一种是只能罩住鼻部,另一种是能将口鼻一起罩住;所述过滤面罩支架是过滤面罩的主要部分,依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个区域,上部范围较大的、中央有较大空间的区域为呼吸区,此区的前面部分为过滤盖座,此区的后方与密封软边制成一体;下部范围较小的管状结构是过滤面罩支架的进、出气通路区。此区的外形呈“L”形,一部分被过滤盖座遮挡,另一部分未被遮挡,未被遮挡的部分呈弯曲的圆管状,为气体进入过滤面罩的通路,称为过滤面罩的进气管,被遮挡的部分呈圆管形或者方管形。被遮挡的部分也分为两个区域,与过滤面罩的进气管相连的区域是进气管的延续,称为进气小室,所述进气小室朝向呼吸区的一面有开口,称为过滤面罩进气口,来自气泵的气流从过滤面罩进气口进入呼吸区;另一个区域是出气通路,所述出气通路朝向呼吸区的面制有一个开口,此开口称为过滤面罩出气口,其下方安装有出气单向阀,以保证环境大气不能进入过滤面罩内。使用者呼出的废气和多余的新鲜空气从过滤面罩出气口排出,再经过出气单向阀,排出面罩。
   所述过滤组件完全由过滤材料制成,是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的辅助过滤器,过滤组件不预设进、出气通路的孔洞,其外形呈穹窿式的,称为过滤盖,过滤盖的主体呈穹窿状,其周围制有一圈与过滤面罩支架上的过滤盖座边框外形一致的过滤盖贴合边,可以与过滤盖座无缝贴合。过滤组件的功能特点是其吸气阻力须大于气囊出气汇流导管内的单向阀的开启压力。以保证使用者优先吸入来自气泵的气体。过滤组件可以制作成与过滤面罩支架一体的一次性使用的形式,也可以制作成独立于过滤面罩支架的可更换的产品。使用时,装配好的过滤面罩由固定带固定在使用者的头面部;所述过滤盖的外形也可以采用平板式。
    所述负离子发生电极可以采用碳纤维毛刷电极,也可以用金属针状电极;所述小型直流充电电池在主机箱外面,通过触点或短导线与主机箱相连,与主机箱能快速分离,便于更换和充电。
    所述防止出气管内口堵塞的装置呈十字形、井字或多孔形。
    所述主过滤套的外形是预制好的,就像山姆大叔礼帽的式样——主体是柱状中空的,直径和高度稍大于气流折返仓,主体的上端有盖,下端是空的,其底部有一圈与主体呈90度角的边,称为主过滤套压边,所述主过滤套压边的宽度与高级过滤仓仓底的宽度一致,起固定作用,当主过滤套套上气流折返仓后,压边贴附在高级过滤仓仓底,在压边上方装入软性材料密封圈,盖上复合过滤器上盖后,上盖的底边刚好将软性材料密封圈和压边一起压住,气体就不会从高级过滤仓底逸出。在通常情况下,过滤吸附仓内安装有吸附滤材,最常用的吸附滤材就是活性炭。
    所述复合过滤器的外形并不仅限于圆柱形,也可采用其他形状;所述复合过滤器上盖、复合过滤器下盖与气流折返支架的连接通常用螺旋丝扣的方式,也可以用卡扣方式连接。辅以弹性密封圈密闭,以使连接好的成品不漏气。
    所述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的气体通路有主、辅之分:主气流进入气囊,辅助气流进入支流导管分流端、支流导管的汇流端,绕开气囊和单向阀仓内的单向阀后,持续不断的进入面罩,辅助气流的输入气体量可以被气量调节阀调节。
所述气囊的外形有两种——与人体背部大小和形状相似的扁平状气囊和类似球形气囊。
所述气囊由没有异常气味的无毒的薄膜状橡胶或类似材料制成,在充气状态和放气状态下,体积有很大的差别。
    所述单向阀是反鸭嘴式单向阀。此单向阀由两部分构成:单向阀座和弹性膜片。单向阀座的下部成短圆筒状,上部呈类似于张开的鸭嘴的“V”字形翼,“V”字形翼底部成略带弧形的横担,“V”字形翼的高度须不小于横担长度的一半。反鸭嘴式单向阀的动作特征是阀开启时,气流通路在横担两侧,同时有两个阀口张开。除反鸭嘴式单向阀外,此处安装的单向阀也可以有其他样式,不管采用哪种单向阀,须满足阀的开启压力低于辅助过滤器的吸气阻力这一基本特性。
此外,本系统还有一些诸如连接管道、面罩固定带之类的次要部件。
本实用新型依据采用的微型气泵的主要工作方式的不同,工作原理有两种:以打气为主的正压式工作原理和以吸气为主的负压式工作原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主机箱内的气路和复合过滤器下盖的不同。仅需做微小的改动即可改变系统的工作方式。现以负压式气泵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泵来说明本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各部件连接安装妥当的状况下,开启电源,电池给微型气泵和负离子发生器提供动力。电源接通后,气泵通过复合过滤器吸入环境中的空气——空气流经负压式复合过滤器下盖表面的大孔,进入初级过滤仓内的滤材中,经初级过滤后,进入过滤吸附仓,再次过滤,同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分子和变应原被吸附滤材吸收,再次过滤后的空气,通过过滤吸附仓的顶部大孔,进入气流折返仓,此仓室内没有滤材,气流在此仓室内折返向下,从仓底的出气孔排出,进入安装好的主过滤套与气流折返仓外壁之间的空隙中,最后经主过滤套过滤,过滤后的空气先后通过复合过滤器上盖的出气管、气泵进气管,进入气泵泵腔内,通过多种滤材的多级过滤和吸附剂吸附后,空气中的变应原和有害气体被清除干净。洁净的空气在气泵排气通路上与负离子电极产生的高浓度负离子混合,形成清新的空气,通过主机箱表面的气泵出气管输出,进入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源端,其中,气流主体通过进气分流导管的气囊端的两个侧孔进入气囊。少部分气流进入气囊进气分流导管上的支流导管分流端,通过连接软管进入支流导管的汇流端进气口,支流导管的分流端气量调节阀可调节支流气量的大小。气囊内的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气囊端,再通过单向阀仓内的反鸭嘴式单向阀,进入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面罩端,在此,与来自支流导管汇流端的气体汇合后,通过连接软管进入过滤面罩支架的进气管、进气小室,最后从过滤面罩进气口进入面罩呼吸区内。共使用者吸入,使用者呼出的废气和多余的新鲜空气从过滤面罩出气口排出,再经过出气单向阀,排出面罩。至此,完成了一个呼吸循环。如此周而复始由于面罩过滤器的密封软边与使用者的面部完全适形,不存在漏气问题。气囊出气汇流导管内的单向阀和过滤面罩支架上的出气单向阀限定了气体的流动方向,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气路是完全密闭的,不受外界的风力和风向的影响,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能把使用者的呼吸道与环境中污浊空气完全隔离开来,使用者只能呼吸到已经过滤过的空气。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异地治疗的效果。
上述气囊是在气泵与使用者的呼吸道之间起缓冲和补充作用。正常人体的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例是1︰1.5~3.0,也就是说,人呼气的时间比吸气时间多1.5~3倍,而气泵在人呼气时并未停止工作,如果没有气囊,在人体呼气期气泵输出的气体会被白白浪费。所以,气囊的功能就是暂时存储人呼气期时气泵输出的气体,在吸气期时供给人体吸入,尤其是在人呼吸不平稳,短时间内人体的吸气量超过气泵的供气量时,气囊的作用就更重要,此时超过部分由气囊内的气体补充。使用者不会感受到气不够用。
上述的过滤面罩除密闭功能外,还有另外两个作用:当因为某种原因,人体的吸气量超过气囊的补充能力时,人体额外需要的清洁气体可以由过滤面罩提供;在发生气泵机械故障或电池电量用尽,气泵停止工作时,使用者也可以通过过滤面罩吸入清洁的空气,使用者不至于完全失去保护,只是此种状态下的呼吸会比较费力。
发明人指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微型直流电气泵和负离子发生器是当前成熟的产品,能方便的购买或定制。市场上气泵的排气量有多种,小到0.8升/分,大到30升/分以上。成年人体每分钟所需的通气量,男性为6.7升,女性为4.4升,因此,理论上只要气泵供给的气体量超过6.7升/分钟,就能保证使用者呼吸到足够多的空气,不会出现呼吸困难。考虑到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状况,为保证供气量的充足,宜选择平均排气量(平均流量)18升/分以上的气泵,加上与之相配套的可充电电池,常规重量不超过2公斤,小于一块砖头的重量,成年人可以轻松的系在腰带上,或用特制的包挎在肩上。如果使用本实用新型所配置的专用背负装置,携带更没有负担。本实用新型持续工作的时间决定于所配电池的容量。常规配置的电池可以使用4小时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用本方案生产的产品,能达到重量轻,便携带,通气足的设计要求。与现有技术比较,不受固定的大型气源的位置限制,使用者可以随心所欲的活动;前述的用风机做气源的缺陷,正好是用微型气泵做气源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于现有技术的方面是使用毛刷状或针状金属负离子电极,此电极的特点是体积细小(直径约2~2.5mm),连接可靠,工作寿命长,安装在气路中几乎不会形成气阻,能耐受长时间的气流冲击和震动,现有技术如专利号为03221633.5的发明,其使用的负离子电极是真空玻璃管,安装在气路中,会产生较大的气道近源端阻力,增加气源的负荷,在同等压力条件下,真空玻璃管远端的出气量减少;且由于气流持续不断的冲击和震动,真空玻璃管电极的寿命远短于毛刷状负离子电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很好的解决哮喘病人的变应原隔离问题,在现有物质及技术条件下能规模化生产。我国患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病人成千上万,其中相当多的病人需要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控制治疗。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减轻或解除此类病人的痛苦。此外,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空气污染明显场所的个人防护。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机箱与复合过滤器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直流电充电电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过滤器上盖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过滤器上盖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过滤器的气流折返支架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过滤器的气流折返支架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过滤器的主过滤套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过滤器的负压式下盖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过滤器的正压式下盖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背负式扁平气囊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反鸭嘴式单向阀座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有密封软边的过滤面罩支架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面罩的过滤盖示意图;
图中:1001为主机箱,1002为气泵电源及排气量调节开关,1003为负离子发生器电源开关,1004为肩带吊环,1005为气泵进气管,1006为气泵出气管;
2001为复合过滤器,2002为复合过滤器上盖,2003为复合过滤器的负压式下盖,2004为气流折返支架,2005为复合过滤器的正压式下盖,2006为复合过滤器上盖的出气管,2007为防止出气管内口堵塞的装置,2008为初级过滤仓,2009为过滤吸附仓,2010为气流折返仓,2011为气流折返仓外侧壁筋条,2012为气流折返仓的仓顶,2013为出气孔,2014为高级过滤仓仓底, 2015为主过滤套,2016为复合过滤器主过滤套的压边,2017为初级过滤仓上盖;
3001为气囊,3002为气囊进气口,3003为气囊出气口,3004为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源端,3005为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囊端,3006为侧孔,3007为支流导管分流端,3008为支流导管分流端气量调节阀,3009为支流导管分流端出气口,3010为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气囊端,3011为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面罩端,3012为单向阀仓,3013为支流导管的汇流端,3014为支流导管的汇流端进气口, 3015为单向阀座,3016为横担,3017为“V”字形翼;
4001为过滤面罩支架,4002为密封软边,4003为呼吸区,4004为过滤面罩的进气管,4005为进气小室,4006为过滤面罩进气口,4007为过滤面罩出气口,4008为过滤盖座,4009为过滤盖,4010为过滤盖贴合边。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它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气源组件,它主要包括有主机箱1001,与主机箱1001分离的小型直流电充电电池、封装在主机箱1001内的微型直流电气泵和负离子发生器,还包括安装在气泵排气通路上的负离子发生电极;气泵与负离子发生器共用一块控制电路板,一起封装在主机箱1001内。
上述主机箱1001表面装有气泵电源及排气量调节开关1002和负离子发生器电源开关1003,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状况能在电源开启的状况下,单独控制;在主机箱1001的上方安置有气泵进气管1005和气泵出气管1006;主机箱1001的背面顶部,制有两个肩带吊环1004,用于与肩带连接,主机箱1001背面的中央,制有腰带夹或腰带挂扣,用于将主机箱1001固定在腰部。
上述微型气泵可以使用以吸气为主的负压气泵,也可以使用以打气为主的正压气泵,其最佳的平均流量为18~26升/分。
上述负离子发生电极可以采用碳纤维毛刷电极,也可以用金属针状电极。
上述小型直流电充电电池在主机箱1001外面,通过触点或短导线与主机箱1001相连,与主机箱1001能快速分离,便于更换和充电。
第二部分是带有气流折返支架2004的复合过滤器2001,这是本系统的主过滤器。此过滤器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气流折返支架2004;复合过滤器下盖;过滤材料。
上述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是一个一端有盖的薄壁粗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另一端是空的,此端的壁上制有螺纹或卡扣,盖子上制有一较细的管子,称为复合过滤器上盖的出气管2006,用于输出上盖内的空气,上盖腔内靠近复合过滤器上盖的出气管2006内口的位置制有防止出气管内口堵塞的装置2007——可以呈十字形、井字或多孔形;
上述复合过滤器下盖依据使用的微型气泵是负压气泵还是正压气泵的区别,而有不同的形状,分别称为复合过滤器负压式下盖2003和复合过滤器正压式下盖2005。复合过滤器负压式下盖2003是一个薄壁、粗短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一端是空的,此端的内壁上同样制有螺纹或卡扣,另一端是具有大孔或多孔的盖子;复合过滤器正压式下盖2005的总体外形和结构与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很相似,但较短,且其腔内没有防止管口堵塞的装置。
    所述气流折返支架2004是复合过滤器2001的主要构成部件,是一个在横向和纵向方向都有多层结构的柱状物体;此处“层”的定义是指具有一定形状的空间,以及形成此空间的主要固体结构;这些层依据其预设功能的不同,分别放置有不同的过滤材料;气流折返支架2004的底部为扁平的初级过滤仓2008,形状是较短的中空的圆柱状,上端有盖,下端是空的,其外壁制有螺纹或卡扣,用于与复合过滤器下盖配合;初级过滤仓2008的上端的初级过滤仓上盖2017的纵剖面呈斜坡状,其内面制有与初级过滤仓上盖2017的圆形直径方向一致的放射状导流筋条数根,目的是防止此仓内的滤材与初级过滤仓上盖2017贴附在一起;初级过滤仓上盖2017的中间部分呈圆形的大孔,此孔是位于初级过滤仓上盖2017上方的过滤吸附仓2009的进气口,初级过滤仓2008通过此孔与过滤吸附仓2009相通;过滤吸附仓2009的直径小于初级过滤仓2008,高度是初级过滤仓2008的数倍,为中空圆柱形,过滤吸附仓2009的顶部制有直径小于仓内径的环形边,过滤吸附仓顶部的其他区域是空的,与其外围的气流折返仓2010相通;气流折返仓2010的高度和直径都稍大于过滤吸附仓2009,也呈中空的圆柱形,气流折返仓顶部的仓顶2012是封闭的,气流折返仓底部与初级过滤仓2008的顶连为一体,气流折返仓的仓顶2012与过滤吸附仓的顶之间、气流折返仓内侧壁与过滤吸附仓2009外侧壁之间均有空隙,气体能在此空隙内顺畅流动;气流折返仓2010壁的底部制有呈环状排列的出气孔2013,空气通过此孔流出到仓外;气流折返仓2010的外侧壁制有呈环状排列的筋条2011,目的是防止主过滤套2015贴附在气流折返仓2010的外侧壁上;当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盖住气流折返支架2004时,气流折返仓2010的外侧壁与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的内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了高级过滤仓,所述高级过滤仓是主过滤套2015的安装位置,高级过滤仓仓底2014是初级过滤仓2008上盖2017的一部分,高级过滤仓的外侧壁由两部分构成,面积较大的上部分是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的内侧壁,面积较小的下部分是初级过滤仓上盖2017垂直向上的呈薄壁状延伸,此部分的内侧制有螺纹或卡扣,用于与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连接。
上述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复合过滤器下盖与气流折返支架2004的用螺旋丝扣或者卡扣方式连接。辅以弹性密封圈密闭,以使连接好的成品不漏气。
上述气流折返支架2004内的初级过滤仓2008、过滤吸附仓2009和高级过滤仓内安装的滤材的种类应依据使用的目的而定。其中,最重要的滤材是安装在高级过滤仓内的主过滤套2015,此过滤套的外形是预制好的,就像山姆大叔礼帽的式样——主体是柱状中空的,直径和高度稍大于气流折返仓2010,主体的上端有盖,下端是空的,其底部有一圈与主体呈90度角的边,称为复合过滤器主过滤套的压边2016,复合过滤器主过滤套的压边2016的宽度与高级过滤仓底2014的宽度一致,此边起固定作用,当主过滤套2015套上气流折返仓2010后,复合过滤器主过滤套的压边2016贴附在高级过滤仓底2014,在复合过滤器主过滤套的压边2016上方装入软性材料密封圈,盖上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后,上盖2002的底边刚好将软性材料密封圈和复合过滤器主过滤套的压边2016一起压住,气体就不会从高级过滤仓底2014逸出。过滤吸附仓2009内安装有吸附滤材,最常用的吸附滤材就是活性炭。
上述复合过滤器2001的外形并不仅限于圆柱形,也可采用其他形状。
第三部分是气囊组件,包括气囊3001以及气囊两端的气囊进气分流导管和气囊出气汇流导管。
上述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主体呈中空的管状,管的两端分别称为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源端3004和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囊端3005,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源端3004制有一较细的中空管状分支,称为支流导管的分流端3007,其上制有调节支流气量大小的支流导管分流端气量调节阀3008,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囊端3005顶部是封闭的盲端,靠近封闭处制有对置的两个侧孔3006,气囊进气分流导管与气囊3001连接后,此两侧孔3006在气囊3001内,气体从两侧孔3006进入气囊3001;
上述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主体也呈中空的管状,其最小的直径也大于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管的两端分别称为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气囊端3010和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面罩端3011,两端之间的区域为导管中部,称为单向阀仓3012,单向阀仓3012直径大于两端,内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保证气体只能从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气囊端3010流向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面罩端3011。单向阀有多种样式,本实施例选择安装的是反鸭嘴式单向阀。不论采用哪种单向阀,须保证阀的开启压力低于安装在过滤面罩支架4001上的过滤组件的吸气阻力,这是此处单向阀的基本功能特点。在单向阀仓3012与面罩端3011之间的适当位置,也制有一较细的中空管状分支,称为支流导管的汇流端3013。
上述支流导管的分流端3007和支流导管的汇流端3013用软管连接,用于输送来自气泵的少量气体到过滤面罩,支流导管分流端气量调节阀3008可以调节此路径输送的气量大小,即使此调节阀开到最大,经此路径输送的气体量也小于进入气囊3001的气体量。
上述反鸭嘴式单向阀的主体呈圆柱形,由两部分构成:单向阀座3015和弹性膜片。单向阀座3015的下部成短圆筒状,上部呈类似于张开的鸭嘴的“V”字形翼3017,“V”字形翼3017底部成略带弧形的横担3016,横担3016与“V”字形翼3017呈平滑过渡。“V”字形翼3017的高度须不小于横担3016长度的一半。弹性膜片的外形与拉直的上部“V”字形翼3017外观相一致。其中央部分固定在横担3016上时,因其固有的弹性而使“V”字形翼3017封闭。从而形成单向特性,从圆筒状下部来的气流可以使其开放。反鸭嘴式单向阀的动作特征是阀开启时,气流通路在横担3016两侧,同时有两个阀口张开。安装时,圆筒状下部朝向气囊端3010,鸭嘴“V”字形翼3017朝向面罩端3011。以保证气囊3001来的气体流向过滤面罩,而不会逆流。
上述气囊3001在充气状态和放气状态下,体积有很大的差别。气囊3001的外形有两种——与人体背部大小和形状相似的扁平状气囊和类似球形气囊。充气后,均有三维结构。本实施例选用扁平状气囊。气囊3001的安置位置有多种,面下部、腰部和背部都可以。本实施例选择将气囊安置在背部。因此,将此种外形的气囊称为背负式扁平气囊3001。气囊3001的上下两端的适当位置分别制有短管状气囊进气口3002和气囊出气口3003,此两口的内径分别与气囊进气分流导管和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气囊端外径相匹配,气囊3001的背部制有用于固定在肩带上的扣袢。
第四部分是过滤面罩。由密封软边4002、过滤面罩支架4001和过滤盖4009构成。
上述密封软边4002可以是环形气囊软边,也可以是硅胶软边;用于罩住口鼻,其外形有两种,一种是只能罩住鼻部,另一种是能将口鼻一起罩住的。
上述过滤面罩支架4001是过滤面罩的主要部分,主体呈不规则的立体结构。依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个区域,上部范围较大的、中央有较大空间的区域为呼吸区4003,此区的前面部分为过滤盖座4008,此区的后方与密封软边4002制成一体;下部范围较小的管状结构是过滤面罩支架4001的进、出气通路区。此区的外形呈“L”形,一部分被过滤盖座4008遮挡,另一部分未被遮挡,未被遮挡的部分呈弯曲的圆管状,为气体进入过滤面罩的通路,称为过滤面罩支架4001的进气管4004,被遮挡的部分呈圆管形或者方管形。此部分也分为两个区域,与进气管4004相连的区域是进气管的延续,称为进气小室4005,其朝向呼吸区4003的那面有开口,称为过滤面罩进气口4006,来自气泵的气流从此口进入呼吸区4003;另一个区域是出气通路,其朝向呼吸区4003的那面也制有一个开口,此开口称为过滤面罩出气口4007,其下方安装有出气单向阀,以保证环境大气不能进入过滤面罩内。使用者呼出的废气和多余的新鲜空气从过滤面罩出气口4007排出,再经过出气单向阀,排出面罩。出气通路上安装的单向阀可以是本发明特有的反鸭嘴式单向阀,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单向阀。在过滤面罩支架4001的适当位置预制有能穿入面罩固定带的装置,用于将面罩妥善固定在面部。
上述过滤盖4009是本系统的辅助过滤器,由多种具有过滤能力的材料制成,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过滤盖4009的主体呈穹窿状,其周围制有一圈与过滤面罩支架4001上的过滤盖座4008边框外形一致的贴合边4010,可以与过滤盖座4008无缝贴合。过滤盖4009的功能特点是其吸气阻力须大于气囊出气汇流导管内的单向阀的开启压力。以保证使用者优先吸入来自气泵的气体。过滤盖4009可以制作成与过滤面罩支架4001一体的一次性使用的形式,也可以制作成独立于过滤面罩支架4001的可更换的产品。
使用时,装配好的过滤面罩由固定带固定在使用者的头面部。
同时,本系统还配有背负装置,用于背负和固定主机箱1001和背负式扁平气囊3001。背负装置由腰带和肩带组成,腰带的作用是穿过主机箱1001背面的腰带夹或腰带挂扣,将主机箱1001及其边缘的挂件系留在腰部;肩带类似于双肩背包的背带,分为肩部部分和背部部分,背部部分制有可以挂载背负式扁平气囊3001的挂件。肩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连接主机箱1001上部的肩带吊环1004,当肩带穿戴好以后,主机箱1001及其附件的重量主要由肩带负担。二是作为背负式扁平气囊3001固定的基础,气囊3001固定在肩带的背部部分后,使用者穿戴在身上的模样就像背了一个小号双肩背包。
使用时,首先组装好复合过滤器2001:根据使用的环境选用适当的滤材和吸附材料安装在初级过滤仓2008和过滤吸附仓2009中,在气流折返仓2010的外面罩上主过滤套2015,主过滤套2015的压边2016贴附在高级过滤仓底2014表面,在主过滤套2015的压边2016的上面覆盖软性弹性材料垫圈,分别盖好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和复合过滤器负压式下盖2003,至此,复合过滤器2001就组装好了。将组装好的复合过滤器2001、小型直流电充电电池与主机箱1001连接妥当。用软管连接主机箱1001上的气泵进气管1005和复合过滤器上盖的出气管2006。其次,组装好气囊组件:将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囊端3005插入气囊进气口3002,保证其侧孔3006完全在气囊3001内,再将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气囊端3010插入气囊出气口3003,将支流导管分流端出气口3009和支流导管的汇流端进气口3014用软管连接,气囊组件就组装好了。第三,组装好过滤面罩:将过滤盖贴合边4010无缝安装在过滤面罩支架4001的过滤盖座4008上并固定好,过滤面罩就组装好了。各部件组装完毕后,将主机箱1001及其与之连接的复合过滤器2001和小型直流电充电电池用腰带和肩带固定在腰部,将背负式扁平气囊3001固定在肩带的背部部分,用软管将气泵出气管1006与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源端3004连接、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面罩端3011与过滤面罩支架4001的进气管4004连接,再将过滤面罩用头带固定在面部,密封软边4002紧贴面部皮肤,勿使漏气,至此,本系统的准备工作完毕。开启电源开关1002同时调节气泵的排气量,开启负离子发生器电源开关1003,环境中富含变应原的空气流经负压式复合过滤器下盖表面的大孔,进入初级过滤仓2008内的滤材中,经初级过滤后,进入过滤吸附仓2009,再次过滤,同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分子和变应原被吸附滤材吸收,再次过滤后的空气,通过过滤吸附仓2009的顶部大孔,进入气流折返仓2010,此仓室内没有滤材,气流在此仓室内折返向下,从仓底的出气孔2013排出,进入主过滤套2015与气流折返仓2010外壁之间的空隙中,最后经主过滤套2015过滤,过滤后的空气先后通过复合过滤器上盖的出气管2006、气泵进气管1005,进入气泵泵腔内,通过多种滤材的多级过滤和吸附剂吸附后,空气中的变应原和有害气体被清除干净。洁净的空气在气泵排气通路上与负离子电极产生的高浓度负离子混合,形成清新的空气,通过主机箱1001表面的气泵出气管1006输出,进入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源端3004,其中,气流主体通过进气分流导管的气囊端3005的两个侧孔3006进入气囊3001。少部分气流进入气囊进气分流导管上的支流导管分流端3007,通过连接软管进入支流导管的汇流端进气口3014,支流导管的分流端气量调节阀3008可调节支流气量的大小。气囊3001内的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气囊端3010,再通过单向阀仓3012内的反鸭嘴式单向阀,进入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面罩端3011,在此,与来自支流导管汇流端3013的气体汇合后,通过连接软管进入过滤面罩支架4001的进气管4004、进气小室4005,最后从过滤面罩进气口4006进入面罩呼吸区4003内。共使用者吸入,使用者呼出的废气和多余的新鲜空气从过滤面罩出气口4007排出,再经过出气单向阀,排出面罩。至此,完成了一个呼吸循环。如此周而复始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变通为其他用途,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气源组件,它主要包括有主机箱(1001),与主机箱(1001)分离的小型直流充电电池、封装在主机箱(1001)内的微型直流电气泵和负离子发生器,还包括安装在气泵排气通路上的负离子发生电极;气泵与负离子发生器共用一块控制电路板,一起封装在主机箱(1001)内;
    所述主机箱(1001)表面设有气泵电源及排气量调节开关(1002),还设有负离子发生器电源开关(1003),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状况能在电源开启的状况下,单独控制;在主机箱(1001)的上方,设置有气泵进气管(1005)和气泵出气管(1006);
    第二部分是带有气流折返支架(2004)的复合过滤器(2001),所述复合过滤器(2001)是所述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的主过滤器,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气流折返支架(2004);复合过滤器下盖;过滤材料;
    所述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是一个一端有盖的薄壁粗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另一端是空的,空的这端的壁上制有螺纹或卡扣,有盖一端的盖上制有一较细的管子,称为复合过滤器上盖出气管(2006),用于输出上盖内的空气,上盖腔内靠近出气管内口的位置设有防止出气管内口堵塞的装置(2007);
所述复合过滤器下盖依据使用的微型气泵是负压气泵还是正压气泵的区别,采用复合过滤器负压式下盖(2003)或者复合过滤器正压式下盖(2005);所述复合过滤器负压式下盖(2003)是一个薄壁、粗短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一端是空的,此端的内壁上制有螺纹或卡扣,另一端是具有防止管口堵塞的大孔或多孔设置的盖子;所述复合过滤器正压式下盖(2005)的总体外形和结构与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相似,但较短,且其腔内没有防止管口堵塞的装置;
    所述气流折返支架(2004)是复合过滤器(2001)的主要构成部件,是一个在横向和纵向方向都有多层结构的柱状物体;这些层依据其预设功能的不同,分别放置有不同的过滤材料;气流折返支架(2004)的底部为扁平的初级过滤仓(2008),形状是较短的中空的圆柱状,上端有盖,下端是空的,其外壁制有螺纹或卡扣,用于与复合过滤器下盖配合;初级过滤仓(2008)的上端的初级过滤仓上盖(2017)的纵剖面呈斜坡状,其内面制有与初级过滤仓上盖(2017)的圆形直径方向一致的放射状导流筋条数根,目的是防止此仓内的滤材与初级过滤仓上盖(2017)贴附在一起;初级过滤仓上盖(2017)的中间部分呈圆形的大孔,此孔是位于初级过滤仓上盖(2017)上方的过滤吸附仓(2009)的进气口,初级过滤仓(2008)通过此孔与过滤吸附仓(2009)相通;过滤吸附仓(2009)的直径小于初级过滤仓(2008),高度是初级过滤仓(2008)的数倍,为中空圆柱形,过滤吸附仓(2009)的顶部制有直径小于仓内径的环形边,过滤吸附仓顶部的其他区域是空的,与其外围的气流折返仓(2010)相通;气流折返仓(2010)的高度和直径都稍大于过滤吸附仓(2009),也呈中空的圆柱形,气流折返仓顶部的仓顶(2012)是封闭的,气流折返仓底部与初级过滤仓(2008)的顶连为一体,气流折返仓的仓顶(2012)与过滤吸附仓的顶之间、气流折返仓内侧壁与过滤吸附仓(2009)外侧壁之间均有空隙,气体能在此空隙内顺畅流动;气流折返仓(2010)壁的底部制有呈环状排列的出气孔(2013),空气通过此孔流出到仓外;气流折返仓(2010)的外侧壁制有呈环状排列的筋条(2011);当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盖住气流折返支架(2004)时,气流折返仓(2010)的外侧壁与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的内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了高级过滤仓,所述高级过滤仓是主过滤套(2015)的安装位置,高级过滤仓仓底(2014)是初级过滤仓(2008)上盖(2017)的一部分,高级过滤仓的外侧壁由两部分构成,面积较大的上部分是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的内侧壁,面积较小的下部分是初级过滤仓上盖(2017)垂直向上的呈薄壁状延伸,此部分的内侧制有螺纹或卡扣,用于与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连接;
    所述初级过滤仓(2008)、过滤吸附仓(2009)和高级过滤仓内安装有过滤材料;
    第三部分是气囊组件,包括气囊(3001)以及气囊两端的气囊进气分流导管和气囊出气汇流导管;
    所述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主体呈中空的管状,管的两端分别为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源端(3004)和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囊端(3005),气源端(3004)制有一个较细的中空管状分支,为支流导管分流端(3007),所述支流导管分流端(3007)上制有调节支流气量大小的支流导管分流端气量调节阀(3008),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的气囊端(3005)顶部是封闭的盲端,靠近封闭处制有对置的两个侧孔(3006),气囊进气分流导管与气囊(3001)连接后,所述两个侧孔(3006)位于气囊(3001)内;
    所述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主体也呈中空的管状,其最小的直径大于气囊进气分流导管,管的两端分别为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气囊端(3010)和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面罩端(3011),两端之间的区域——导管中部,为单向阀仓(3012),所述单向阀仓(3012)的直径大于两端,内部安装有单向阀,保证气体只能从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气囊端(3010)流向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面罩端(3011);在单向阀仓(3012)与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面罩端(3011)之间的适当位置,也制有一较细的中空管状分支,为支流导管的汇流端(3013);
    所述气囊(3001)的上下两端的分别制有短管状气囊进气口(3002)和气囊出气口(3003),所述短管状气囊进气口(3002)和气囊出气口(3003)的内径分别与气囊进气分流导管和气囊出气汇流导管的气囊端外径相匹配;
    第四部分是过滤面罩,由密封软边(4002)、过滤面罩支架(4001)和过滤组件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的气囊(3001)可以安装在面下部、腰部或者背部,如安装在背部,则气囊(3001)的背部侧制有用于固定在肩带上的扣袢;所述主机箱(1001)的背面顶部,制有两个肩带吊环(1004),用于与肩带连接,主机箱(1001)背面制有腰带夹或腰带挂扣,用于将主机箱(1001)固定在腰部;另外还配有背负装置,用于背负和固定主机箱(1001)和气囊(3001);背负装置由腰带和肩带组成,腰带能穿过主机箱(1001)背面的腰带夹或腰带挂扣,将主机箱(1001)及其边缘的挂件系留在腰部;肩带类似于双肩背包的背带,分为肩部部分和背部部分,背部部分制有可以挂载气囊(3001)的挂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面罩的密封软边(4002)可以是环形气囊软边,也可以是硅胶软边;所述过滤面罩用于罩住口鼻,其外形有两种,一种是只能罩住鼻部,另一种是能将口鼻一起罩住;所述过滤面罩支架(4001)是过滤面罩的主要部分,依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个区域,上部范围较大的、中央有较大空间的区域为呼吸区(4003),此区的前面部分为过滤盖座(4008),此区的后方与密封软边(4002)制成一体;下部范围较小的管状结构是过滤面罩支架(4001)的进、出气通路区;此区的外形呈“L”形,一部分被过滤盖座(4008)遮挡,另一部分未被遮挡,未被遮挡的部分呈弯曲的圆管状,为气体进入过滤面罩的通路,称为过滤面罩的进气管(4004),被遮挡的部分呈圆管形或者方管形;被遮挡的部分也分为两个区域,与过滤面罩的进气管(4004)相连的区域是进气管的延续,称为进气小室(4005),所述进气小室(4005)朝向呼吸区(4003)的一面有开口,称为过滤面罩进气口(4006),来自气泵的气流从过滤面罩进气口(4006)进入呼吸区(4003);另一个区域是出气通路,所述出气通路朝向呼吸区(4003)的面制有一个开口,此开口称为过滤面罩出气口(4007),其下方安装有出气单向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是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的辅助过滤器,过滤组件不预设进、出气通路的孔洞,其外形呈穹窿式的,称为过滤盖(4009),过滤盖(4009)的主体呈穹窿状,其周围制有一圈与过滤面罩支架(4001)上的过滤盖座(4008)边框外形一致的过滤盖贴合边(4010),可以与过滤盖座(4008)无缝贴合;过滤组件的功能特点是其吸气阻力须大于气囊出气汇流导管内的单向阀的开启压力;所述过滤盖(4009)的外形也可以替换为平板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电极可以采用碳纤维毛刷电极,也可以用金属针状电极;所述小型直流充电电池在主机箱(1001)外面,通过触点或短导线与主机箱(1001)相连,与主机箱(1001)能快速分离,便于更换和充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出气管内口堵塞的装置(2007)呈十字形、井字或多孔形;所述主过滤套(2015)的外形是预制好的,主体是柱状中空的,直径和高度稍大于气流折返仓(2010),主体的上端有盖,下端是空的,其底部有一圈与主体呈90度角的边,称为主过滤套压边(2016),所述主过滤套压边(2016)的宽度与高级过滤仓仓底(2014)的宽度一致,起固定作用,当主过滤套(2015)套上气流折返仓(2010)后,压边(2016)贴附在高级过滤仓仓底(2014),在压边(2016)上方装入软性材料密封圈,盖上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后,上盖(2002)的底边刚好将软性材料密封圈和压边(2016)一起压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过滤器上盖(2002)、复合过滤器下盖与气流折返支架(2004)的连接用螺旋丝扣的方式或者用卡扣方式;连接时辅以弹性密封圈密闭,以使连接好的成品不漏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是反鸭嘴式单向阀;此单向阀由两部分构成:单向阀座(3015)和弹性膜片;所述单向阀座(3015)的下部成短圆筒状,上部呈类似于张开的鸭嘴的“V”字形翼(3017),“V”字形翼(3017)底部成略带弧形的横担(3016),横担(3016)与“V”字形翼(3017)呈平滑过渡;“V”字形翼(3017)的高度须不小于横担(3016)长度的一半;反鸭嘴式单向阀的动作特征是阀开启时,气流通路在横担(3016)两侧,同时有两个阀口张开。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001)的外形有两种:与人体背部大小和形状相似的扁平状气囊和类似球形气囊;所述气囊(3001)在充气状态和放气状态下,体积有很大的差别。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流导管的分流端(3007)和支流导管的汇流端(3013)用软管连接,用于输送来自气泵的少量气体到过滤面罩,支流导管分流端气量调节阀(3008)可以调节此路径输送的气量大小。
CN201520156244.9U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43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6244.9U CN204543312U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6244.9U CN204543312U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43312U true CN204543312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18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56244.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43312U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433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1979A (zh) * 2015-03-19 2015-06-24 廖景峰 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1979A (zh) * 2015-03-19 2015-06-24 廖景峰 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
CN104721979B (zh) * 2015-03-19 2017-12-05 廖景峰 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4706B (zh) 多功能空气面罩式变应原清除系统
CN107788596B (zh) 一种防止眼镜起雾的口罩
CN109966666A (zh) 一种抵御雾霾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CN105582623A (zh) 一种儿童主动式防护口罩
CN206525594U (zh) 防眼镜起雾口罩
CN102872551B (zh) 鼻孔呼吸式吸管口罩
CN204543312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
CN206630030U (zh) 百褶负离子口罩
CN207654629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训练器
CN110152217A (zh) 一种气流自调式健康型空气净化器
CN104721979A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变应原清除系统
WO2018059255A1 (zh) 一种带有密封罩体的囊式呼吸装置及其密封罩组件
CN206239912U (zh) 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供气面罩、口罩及头盔
CN104548403A (zh) 供气式口罩装置
CN202876146U (zh) 多功能空气面罩式变应原清除装置
CN208319734U (zh) 穿戴式隐形空气净化器
CN210673973U (zh) 一种内科手术辅助用有创呼吸机
CN203943116U (zh) 健康口罩
CN207980197U (zh) 呼吸过滤装置
CN206508412U (zh) 具有供氧装置的口罩结构
CN206597208U (zh) 一种呼吸科用呼吸循环净化装置
CN206214591U (zh) 一种带有密封罩体的囊式呼吸装置
CN206183828U (zh) 鼻罩
CN206604029U (zh) 一种自清洁空气口罩
CN204745406U (zh) 供气式口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