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42168U - X射线ct装置 - Google Patents

X射线ct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42168U
CN204542168U CN201520065685.8U CN201520065685U CN204542168U CN 204542168 U CN204542168 U CN 204542168U CN 201520065685 U CN201520065685 U CN 201520065685U CN 204542168 U CN204542168 U CN 204542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y
brush
abrasion powder
collection unit
slip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656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志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0656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42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42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421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X射线CT装置,包括:X射线管,对被检查者照射X射线;X射线检测单元,检测透过了所述被检查者的X射线;架台,包括设置所述X射线管的旋转体及可转动安装所述旋转体的框架;滑环,安装在所述旋转体上;电刷,设置在所述滑环附近,与所述滑环相接触来进行电力传导;及磨耗粉收集部,位于所述电刷的附近,用于收集所述电刷与所述滑环间产生的磨耗粉。

Description

X射线CT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X射线CT装置。
背景技术
X射线CT装置基于通过从多方向X射线扫描被检查者而收集的投影数据再构成断层像,因此X射线CT装置使X射线源在被检查者的周围旋转而收集来自多方向的投影数据。
X线CT装置主要由架台、寝台和操作台装置构成;架台中,通过使包含彼此相对配置的X射线管和X射线检测器的检测部旋转,对被检查者进行扫描。
参见图18,架台180中,设置有框架,框架上可转动地安装有旋转体,旋转体上安装有滑环,电力传送是通过旋转的滑环18a与作为固定部件设置在框架上的电刷18b的接触来进行传导的,电刷18b与滑环18a之间一直都在磨擦,电刷摩擦时产生的磨耗以粉的形式飞散而附着于架台内部的电气部件。该粉称为磨耗粉,有导电性,所以如果附着于电气部件,会发生电气部件表面的绝缘材料劣化等的不好影响,为了防止这种影响,需要清扫架台内的磨耗粉,而在清扫时需要拆掉很多部件才能完成,维护人员的费力很大。
目前,X线CT装置具备磨耗粉收集功能,例如在安装电刷18b的电刷支架18c下方安装有内表面光滑的导向收集槽18d,通过导向槽收集18d使磨耗粉汇集在架台底部側内部,然后通过打开架台外壳进行清扫。
参见图19,对于X线CT装置,虽然可以通过导向收集槽18d间接地汇集磨耗粉;但是由于磨耗粉沿导向收集槽18d因重力自然地聚集在导向收集槽18d的底部,在据这样的方式收集磨耗粉的过程中,一部分的磨耗粉18f会留在导向槽18d上或飞散而附着于架台内部的电气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X射线CT装置,能够降低装置发生因磨耗粉的问题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X射线CT装置包括:
X射线管,对被检查者照射X射线;
X射线检测单元,检测透过了所述被检查者的X射线;
架台,包括设置所述X射线管的旋转体及可转动安装所述旋转体的框架;
滑环,安装在所述旋转体上;
电刷,设置在所述滑环附近,与所述滑环相接触来进行电力传导;及
磨耗粉收集部,位于所述电刷的附近,用于收集所述电刷与所述滑环间产生的磨耗粉。
优选地,还包括:
电刷支架,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用于安装所述电刷,并
所述磨耗粉收集部可安装拆卸设在所述电刷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磨耗粉收集部具有盒状的壳体,该壳体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电刷的开口部,并在下方位置形成用于收集磨耗粉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弧形,并沿所述电刷周向分布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壳体在延伸方向形成为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盒状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磨耗粉收集部具有挡板,并在所述挡板一侧设置条状收集槽,另一侧设置手柄,并
所述电刷支架的侧面上开设有可插入或拔出所述磨耗粉收集部的插口。
优选地,所述架台的侧面上开设有可插入或拔出所述磨耗粉收集部的插口。
优选地,所述磨耗粉收集部具有盒状的壳体,该壳体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电刷的开口部,并在下方位置形成用于收集磨耗粉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弧形,并沿所述电刷周向分布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壳体在延伸方向形成为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盒状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电刷支架上开设有可插入或拔出所述壳体的插口。
优选地,还包括2个电刷基板,所述电刷通过所述电刷基板安装在所述电刷支架上,所述壳体为2个,并分别与所述电刷基板相对应,2个壳体通过连接板连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挡板上至少设置有一条与位于所述电刷排列相对应的所述收集槽。
优选地,还包括:
导向收集槽,位于所述滑环的下方位置沿所述滑环的周方向安装且延伸到架台的底部附近。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刷的附近设磨耗粉收集部,使得滑环和电刷之间产生的磨耗粉能飞散之前直接落入而成堆倒磨耗粉收集部内,就能够防止磨耗粉的飞散扩大,降低装置发生因磨耗粉的问题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X射线CT装置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磨耗粉收集部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磨耗粉收集部的拆卸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磨耗粉收集部与电刷、滑环的位置关系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磨耗粉收集部与电刷、滑环的位置关系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磨耗粉收集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磨耗粉收集部与架台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磨耗粉收集部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磨耗粉收集部的拆卸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二中磨耗粉收集部与电刷、滑环及导向槽的位置关系图;
图13为实施例二中磨耗粉收集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磨耗粉收集部从架台侧面拉出的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磨耗粉收集部从架台侧面插入的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磨耗粉收集部中收集槽与电刷的位置关系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磨耗粉收集部中收集槽与电刷的另一位置关系图;
图18为现有架台及磨耗粉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现有导槽中磨耗粉的积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X射线CT装置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框图。X射线CT装置由架台1、寝台2和操作台装置3构成。
架台1包括:架台控制部4、高电压发生部5、旋转驱动部6、X射线管B、X射线检测器9、数据收集部10。此外,还包括用于安装部件的框架、盖体等(下述)。
寝台2包括:寝台基座11、寝台控制部12、寝台天板13。
操作台装置3包括:操作台控制部14、输入操作部15、前处理部16、X射线投影数据存储部17、重构处理部18、图像数据存储部19、图像处理部20、显示部21。
架台控制部4根据来自操作台装置3的输入操作部15的输入,控制架台1内的各个部分。
高电压发生部5根据从架台控制部4发送的控制信号,将从X射线管B照射X射线所必要的高电压供给X射线管B。
X射线管B借助由高电压发生部5提供的高电压照射X射线。从X射线管B照射的X射线形成扇形或是锥形。
X射线检测器9检测从X射线管B照射并透过被检查者P的X射线。在单切片CT装置的情况下,X射线检测器9将例如1000通道的X射线检测元件呈扇形或者直线形排列成一列。另外,在多切片CT装置的情况下,X射线检测器9在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切片方向及通道方向)呈阵列状配置多个X射线检测元件,借此构成二维X射线检测器。
数据收集部10与X射线检测器9的各个X射线检测元件一样,具有排列成阵列状的数据收集元件,根据从架台控制部4输出的数据收集控制信号,收集由X射线检测器9检测出来的X射线(实际上,是检测信号)。收集起来的数据成为X射线投影数据。
旋转驱动部6利用从架台控制部4输出的控制信号,驱动图中未示出的马达,对旋转体进行旋转驱动。
寝台驱动部12根据来自操作台装置3的输入操作部15的输入,是寝台基座11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是寝台天板13沿长度方向(箭头X方向)移动。接受X射线CT扫描的被检查者P,以被检查者P的体轴方向与寝台天板13的移动方向(箭头X方向)相一致的取向,被载置在寝台天板13上。
输入操作部15由键盘、触摸面板、鼠标等构成,进行用于驱动X射线CT装置的各种输入操作。
操作台控制部14产生对应于来自输入操作部15的输入的控制信号,将该控制信号发送到架台控制部4、寝台驱动部12以及操纵台装置3内的各个部分。
前处理部16对从数据收集部10输出的X射线投影数据施行灵敏度修正、X射线强度修正等前处理。在前处理部16施行了灵敏度修正等前处理的X射线投影数据,被暂时存储在X射线投影数据存储部17内。
重构处理部18通过对存储在X射线投影数据存储部17内的X射线投影数据进行逆投影处理,重新构成图像数据。这种逆投影的方法和公知的方法相同,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对X射线投影数据进行内插处理的情况下,利用360度内插法或者180内插法等公知的内插法,求出目标切片位置处的X射线投影数据。
重新构成的图像数据在被暂时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19内之后,被发送到图像处理部20。图像处理部20根据来自输入操作部15的输入,利用公知的方法,将图像数据变换成任意截面的断层像、来自任意方向的投影像或者通过渲染处理形成的三维图像等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显示部21,在显示部21根据图像数据显示图像。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磨耗粉收集部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磨耗粉收集部的拆卸状态示意图。
参见图1至3,本实施例的X射线CT装置具有对架台1固定地设置的框架(未图示出)和可旋动安装在框架上的旋转体(未图示出)。高电压发生部5及碳刷等的电刷1b设置在框架上,滑环1a、X射线管B及X射线检测器9设置在旋转体上。具体说,滑环1a设置在圆筒状的旋转体的外侧,X射线管B及X射线检测器9设置在旋转体的内侧,随着旋转体旋转,滑环1a、X射线管B及X射线检测器9旋转。电刷1b与滑环1a相接触来固定在框架上。
滑环装置由滑环1a及电刷1b构成,用于将电力信号供给给位于旋转体上的高电压发生部5以及旋转体上的其它部件。
另外,电刷支架1c设置在框架上,电刷支架1c安装有用于与滑环1a相接触来进行电力传导的电刷1b;磨耗粉收集部200可安装拆卸设(插设)在电刷支架1c上,用于收集电刷1b与滑环1a摩擦产生的磨耗粉。电刷支架1c上还设有可将磨耗粉收集部200安装拆卸的插口11c。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磨耗粉收集部200进行详细说明。
图4为图2中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磨耗粉收集部与电刷、滑环的位置关系图一,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磨耗粉收集部与电刷、滑环的位置关系图二,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磨耗粉收集部的立体结构图。
参见图4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磨耗粉收集部200具有盒状的壳体201,该壳体201上形成有朝向电刷的开口部201a。壳体201为弧形,并沿电刷1b周向分布的方向(沿滑环1a的圆周方向)延伸。壳体201在延伸方向形成为底部201b封闭顶部201c开口的形状。电刷支架1c上开设有可安装或拆卸壳体201的第一插口11c。磨耗粉收集部200不限定于盒状,只有用于收集磨耗粉的底部就可以。
使用时,操作者手持设置于壳体201上的手柄202,可将磨耗粉收集部200从电刷支架1c上的第一插口11c内插入滑环1a的外侧,参见图6,插入到位时,开口部201a正对于电刷1b与滑环1a之间,参见图5,并卡设于滑环1a的外周侧,壳体底部201b封闭能有效储蓄磨耗粉,壳体顶部201c开口,有利于使得位于电刷支架上部的电刷1b与滑环1a摩擦产生的磨耗粉或使得滑环上的磨耗粉在旋转过程中经过壳体201顶部时通过该开口能直接落入而成堆倒磨耗粉收集部200内。
而且需要清扫时,可通过手柄202将壳体200从电刷支架1c上抽出,即可清理壳体201中的磨耗粉。维护人员在清扫磨耗粉时,即使不拆卸很多(部件),也能取出磨耗粉收集部200,便于清扫。
实施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磨耗粉收集部与架台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9,在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电刷基板9g,电刷9b通过电刷基板9g安装在电刷支架9c上,壳体901为两个,并分别与电刷基板1g相对应,两个壳体901通过连接板903连在一起。
图10为实施例二中磨耗粉收集部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二中磨耗粉收集部的拆卸状态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二中磨耗粉收集部与电刷、滑环及导向槽的位置关系图,图13为实施例二中磨耗粉收集部的立体结构图。
参见图10、图11及图13,其中两个电刷基板9g沿滑环9a其中一个端面的弧形延伸方向排列,电刷基板9g与滑环9a之间具有间隙,安装在电刷基板9g上的电刷9b能穿过该间隙与滑环9a的端面抵触,两个壳体901通过连接板903连接在一起后形成整体与两个电刷基板9g排列后的形状相对应,电刷支架9c上相应具有两个插口99c。并且,在壳体901对应插入插口99c后,壳体901的开口部901a朝向电刷9b。当滑环9a相对电刷9b转动产生的磨耗粉能从上述间隙进入到壳体901内。
连接板903的作用将两个壳体901连接在一起,一起安装拆卸,同时还起到推拉手柄的作用。此外,也能避开电刷支架9c上的肋9h。
当电刷基板9g具体数量以及排列方向和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壳体901的数量、排列方向和相对位置也相对电刷基板9g做相应改变,而不限于实施例中的具体结构。
当电刷刷头较多或者磨耗粉较多时,这样构成的话,为了换电刷刷头会省力,而且滑环的旋转方向的上流側的刷头比下流側的磨耗量大,所以例如只是上流側的刷头换为下流的,下流的换为新的也可以。这样的话,刷头能有效地使用,维修人员会省力,而且也会省维修费。
参见图12,还可在位于滑环1a的下方位置沿滑环的周方向安装导向收集槽9d,导向收集槽9d中开设有窗口9e。
例如,当电刷刷头较多或者磨耗粉较多时,发生的磨耗粉也多,只有电刷附近的磨耗粉收集部的话,能堆倒磨耗粉收集部内的空间有限,交换频度会变高。在第二实施例中还设有在位于滑环9a的下方位置安装导向收集槽9d,从上方位置的磨耗粉收集部落下的磨耗粉也会引导在导向收集槽9d上而聚集在导向收及槽9d的底部,清扫时,打开架台的盖子后可通过窗口清扫其中的磨耗粉。这样,即使当电刷刷头较多或者磨耗粉较多时,也能够防止磨耗粉的飞散扩大,降低装置发生因磨耗粉的问题的风险。
实施例三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磨耗粉收集部从架台侧面拉出的状态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磨耗粉收集部从架台侧面插入的状态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磨耗粉收集部中收集槽与电刷的位置关系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磨耗粉收集部中收集槽与电刷的另一位置关系图。
参见图16、图17,磨耗粉收集部1400具有挡板1404,该挡板1404上设置有一条以上与电刷14b的排列相对应的位置的收集槽1405,电刷底部的收集槽1405可以是一条或两条以上排列布置。磨耗粉收集部1400安装在装置上时,在挡板1404上设置的收集槽1405是穿过电刷支架14c并延伸至电刷14b底部的情况上磨耗粉能够在自重作用下落入收集槽1405内。
作为优选方式,上述收集槽1405中,至少有一条与位于电刷基板14g上最底部位置的电刷14b相对应,保证位于最底部电刷14b与滑环14a之间摩擦产生的磨耗粉能被收集到收集槽1405内。
本实施例中上述收集槽1405呈条状,方便插设于电刷14b之间的间隙中。
此外,参见图14,为了便于安装磨耗粉收集部1400,本实施例的架台还包括安装在框架外部的盖体,盖体包括侧盖,侧盖上开设有可插入或是拔出磨耗粉收集部的第二插口1400a,磨耗粉收集部可拆卸安装在侧盖上,收集槽可以通过手柄1402从第二插口1400a拉出。
参见图17,磨耗粉收集部1400也可以可拆卸安装在架台内部的固定部(电刷支架14c)上,电刷支架14c的侧面包围滑环14a与电刷基板14g之间缝隙,可在电刷支架14c的侧面上开设有可供收集槽1405插入或拔出的第三插口14i。挡板1404上还设置有便于操作者插入或是拔出磨耗粉收集部1400的手柄1402。
使用时,操作者手持手柄1402,将壳体1401从侧盖的第二插口1400a内插入,参见图14,并使得各收集槽1405分别插入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电刷14b之间,每个收集槽1405正好位于横向上每排电刷14b与滑环14a端面接触的位置下方,参见图16,当滑环14a旋转并与电刷14b摩擦时,产生的磨耗粉不经过其它附件,而直接落入指定的收集槽1405内,因此不容易聚集在滑环14a周围造成电路故障。插入到位时,条形挡板1404正好位于第二插口1400a上,并能将该第二插口1400a挡住,参见图15,防止磨耗粉外泄;当收集槽1405内的磨耗粉聚集较多时,操作者可通过手柄1402将收集槽1405从第二插口1400a拉出,清扫收集槽内的磨耗粉即可。
这样,磨耗粉收集部1400的各收集槽1405位于靠近电刷14b,因此磨耗粉收集部1400收集磨耗粉的效率更高,能够更好地防止磨耗粉的飞散。
此外,参见图16、图17,收集槽1405倾斜设置在条形挡板1404上。自其悬置的一端至靠近条形挡板1404的一端由上而下倾斜设置。这种结构,磨耗粉在收集的过程中会落到收集槽1405上磨耗粉滑到的挡板1404側的一端,始终从挡板1404側的一端开始堆。挡板1404側的一端位于离旋转的滑环14a远,这样,被旋转中的滑环14a受到的影响较低,能够回避从收集槽1405再落掉在收集槽1405堆过的磨耗粉。
而且,磨耗粉始终在收集槽1405上从挡板1404側的一端开始堆,因此将磨耗粉收集部1400不用全拉出来,一点点拉出来就可以看到收集槽1405上的状态,明白要不要清扫。
虽然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而不试图去限制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和主旨中,并且包含于专利请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和与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X射线管,对被检查者照射X射线;
X射线检测单元,检测透过了所述被检查者的X射线;
架台,包括设置所述X射线管的旋转体及可转动安装所述旋转体的框架;
滑环,安装在所述旋转体上;
电刷,设置在所述滑环附近,与所述滑环相接触来进行电力传导;及
磨耗粉收集部,位于所述电刷的附近,用于收集所述电刷与所述滑环间产生的磨耗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刷支架,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用于安装所述电刷,并
所述磨耗粉收集部可安装拆卸设在所述电刷支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耗粉收集部具有盒状的壳体,该壳体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电刷的开口部,并在下方位置形成用于收集磨耗粉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弧形,并沿所述电刷周向分布的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延伸方向形成为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盒状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耗粉收集部具有挡板,并在所述挡板一侧设置条状收集槽,另一侧设置手柄,并
所述电刷支架的侧面上开设有可插入或拔出所述磨耗粉收集部的插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台的侧面上开设有可插入或拔出所述磨耗粉收集部的插口。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耗粉收集部具有盒状的壳体,该壳体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电刷的开口部,并在下方位置形成用于收集磨耗粉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弧形,并沿所述电刷周向分布的方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延伸方向形成为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盒状的形状。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支架上开设有可插入或拔出所述壳体的插口。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个电刷基板,所述电刷通过所述电刷基板安装在所述电刷支架上,所述壳体为2个,并分别与所述电刷基板相对应,2个壳体通过连接板连在一起。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至少设置有一条与位于所述电刷排列相对应的所述收集槽。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收集槽,位于所述滑环的下方位置沿所述滑环的周方向安装且延伸到架台的底部附近。
CN201520065685.8U 2015-01-29 2015-01-29 X射线ct装置 Active CN204542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5685.8U CN204542168U (zh) 2015-01-29 2015-01-29 X射线ct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5685.8U CN204542168U (zh) 2015-01-29 2015-01-29 X射线ct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42168U true CN204542168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17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65685.8U Active CN204542168U (zh) 2015-01-29 2015-01-29 X射线ct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421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2086A (zh) * 2017-09-28 2018-01-16 北京东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及其机架
CN111569276A (zh) * 2020-05-13 2020-08-25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一种基于载板的定位放疗装置及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2086A (zh) * 2017-09-28 2018-01-16 北京东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及其机架
CN111569276A (zh) * 2020-05-13 2020-08-25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一种基于载板的定位放疗装置及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50953U (zh) 一种配电柜
CN204542168U (zh) X射线ct装置
CN104698005A (zh) 一种显示板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CN105738149A (zh) 粮食扦样机
CN206887344U (zh) 一种纺织机除尘装置
CN107315009A (zh) 室内土石混合体试样的断层数码成像装置及三维数值逆向重构方法
CN111796073B (zh) 一种化肥胁迫污染土壤的理化数据采集装置
CN212125964U (zh) 一种土壤收集存放装置
CN113465922A (zh) 一种基于设备振动监测保护及分析的双通道监测器
CN206961040U (zh) 一种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主机箱防尘装置
CN105445300A (zh) 一种全视野棒状样品ct扫描设备
CN113885677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装置
CN106725553A (zh) 乳房x射线成像设备
CN214346948U (zh) 土壤破碎装置
CN210745714U (zh) 一种碳素生产物联网控制装置
CN212748943U (zh) 一种具有自动化转盘的智能免疫荧光分析仪
CN212721556U (zh) 一种砂尘试验箱的加料装置
CN210966184U (zh) 一种盾构机生产用清屑装置
CN208765990U (zh) 一种水利勘测用的刻槽取样装置
CN217715711U (zh) 一种环境监测样品烘干装置
CN215278442U (zh) 一种石墨用具有多重筛分的震动筛分设备
CN215844074U (zh) 一种土壤筛分及有害气体净化循环装置
CN219511463U (zh) 一种新型实用的三维建模装置
CN215991505U (zh) 一种用于建筑机械的操作机构
CN217912091U (zh) 一种具有防尘效果的表面振动压实试验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28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