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29592U - 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29592U
CN204529592U CN201420866955.0U CN201420866955U CN204529592U CN 204529592 U CN204529592 U CN 204529592U CN 201420866955 U CN201420866955 U CN 201420866955U CN 204529592 U CN204529592 U CN 204529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sand
ozone
lif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669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峰
王家华
陈亚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669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29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29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2959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和反冲洗泵房,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分别与反冲洗泵房相连通;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砂滤池,第一提升泵房,第一臭氧接触池和第一活性炭滤池,第一砂滤池通过集水渠与第一提升泵房相连通,第一砂滤池通过反冲洗管廊与和反冲洗泵房相连通,与第一活性炭滤池连通的第一臭氧接触池通过明敷管道分别与第一提升泵房和反冲洗泵房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两套过滤装置共用一反冲洗泵房,并且将砂滤池和臭氧活性炭滤池组合使用,具有处理效果好、结构紧凑、设备使用寿命较长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饮用水水源的日益恶化,对给水深度处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目前较为常用的各种水质深度处理工艺中,臭氧活性炭联用工艺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处理工艺之一。
但是,由于采用臭氧活性炭联用工艺处理水时水头损失较大,并且一套臭氧活性炭联用设备必须配备一套反冲洗设备,而反冲洗设备的占地面积较大,能耗较大,利用率低,极大地提高了水处理的成本。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究一种处理效果好、结构紧凑、使用寿命较长的水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效果好、结构紧凑、利用率高、使用寿命较长的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和反冲洗泵房,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分别与所述反冲洗泵房相连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砂滤池,第一提升泵房,第一臭氧接触池和第一活性炭滤池,所述第一砂滤池通过集水渠与所述第一提升泵房相连通,所述第一砂滤池通过反冲洗管廊与和所述反冲洗泵房相连通,与所述第一活性炭滤池连通的所述第一臭氧接触池通过明敷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提升泵房和所述反冲洗泵房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二砂滤池,第二提升泵房,第二臭氧接触池和第二活性炭滤池,所述第二砂滤池通过所述集水渠与所述第二提升泵房相连通,所述第二砂滤池通过所述反冲洗管廊与所述反冲洗泵房相连通,与所述第二活性炭滤池连通的所述第二臭氧接触池分别通过明敷管道与所述第二提升泵房和所述反冲洗泵房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提升泵房内设置有第一管道薄壁溢流堰,所述第一管道薄壁溢流堰内设置有第一提升泵,初级过滤水通过所述第一提升泵提升至所述第一臭氧接触池;所述第一提升泵房内还设置有第一砂滤池超越出水管,所述第一砂滤池超越出水管与第一出水总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砂滤池超越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总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超越控制阀;所述第一活性炭滤池与所述第一出水总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活性炭滤池与所述第一出水总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净化控制阀;所述第二提升泵房内设置有第二管道薄壁溢流堰,所述第二管道薄壁溢流堰内设置有第二提升泵,初级过滤水通过所述第二提升泵提升至所述第二臭氧接触池;所述第二提升泵房内还设置有第二砂滤池超越出水管,所述第二砂滤池超越出水管与第二出水总管相连通,所述第二砂滤池超越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总管之间设置有第二超越控制阀;所述第二活性炭滤池与所述第二出水总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活性炭滤池与所述第二出水总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净化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臭氧接触池和所述第二臭氧接触池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钢砼溢流堰和第二钢砼溢流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性炭滤池和所述第二活性炭滤池都采用洗砂排水槽配水形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性炭滤池和所述第二活性炭滤池都包括设置于上层的活性炭层和设置于所述活性炭层下方的石英砂层。
进一步地,所述石英砂层的厚度为0.3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砂滤池和所述第二砂滤池为V型砂滤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由于首先通过砂滤池对水中表面积较大的杂质进行过滤,然后在臭氧接触池和活性炭滤池的联合作用下,将臭氧氧化、活性炭物理吸附和微生物的生物氧化过程融为一体,取得了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多重效应,从而达到水质深度净化的目的。另外,通过臭氧和活性炭工艺的联合使用,还延长了活性炭的运行寿命,减少水处理的运行成本。
由于在活性炭滤池的上层设置有活性炭层,活性炭层的下方设置有石英砂层,通过下层石英砂层的再次过滤,有效地降低了出水浊度。
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的砂滤池和活性炭滤池共用反冲洗泵房,提高了反冲洗泵房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减少了过滤装置的占地面积。
由于采用管道薄壁溢流堰替代现有的拍门以及钢砼溢流堰,简化了结构,减少了设备投入,为后期的清洗维护提供了便利。
另外,由于在提升泵房内分别设置有砂滤池超越出水管,在原水水质较好的情况下,原水可以不经过臭氧接触池和活性炭滤池,打开超越控制阀,关闭净化控制阀,初级过滤水直接通过出水总管排入清水池而不产生跌水损失,节约能耗;在原水水质不好、需要深度净化处理情况下,关闭超越控制阀,打开净化控制阀,初级过滤水通过臭氧接触池和活性炭滤池处理后流入净水池。采用该水处理装置,可以根据不同水源的水质,或者根据对进入净水池的水质的不同要求,灵活切换,节约了设备运行成本。
另外,提升泵房的设置,可降低砂滤池与臭氧接触池和活性炭滤池之间的相对高度,改善水厂建筑视觉效果,高度差的减小也有利于工作人员巡检及上下通行。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过滤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提升泵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其中,各图中箭头为水流方向。
本实施例中,将经过砂滤池过滤的水命名为初级过滤水。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和反冲洗泵房3,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分别与反冲洗泵房3相连通。
如图1所示,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砂滤池11、第一臭氧接触池12和第一活性炭滤池13。其中,第一砂滤池11通过集水渠4与第一提升泵房15相连通,第一砂滤池11通过反冲洗管廊(图中未显示)与反冲洗泵房3相连通。与第一活性炭滤池13连通的第一臭氧接触池12通过明敷管道分别与第一提升泵房15和反冲洗泵房3相连通。
第二过滤装置2包括第二砂滤池21、第二臭氧接触池22和第二活性炭滤池23。其中,第二砂滤池21通过集水渠4与第二提升泵房25相连通,第二砂滤池21通过反冲洗管廊(图中未显示)与反冲洗泵房3相连通。与第二活性炭滤池23连通的第二臭氧接触池22通过明敷管道与第二提升泵房25和反冲洗泵房3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砂滤池和第二砂滤池都采用V型砂滤池。
上述的水处理装置中,由于首先通过砂滤池对水中粒径较大的杂质进行物理过滤,然后采用臭氧接触池和活性炭滤池的联合生化过滤,臭氧接触池内的臭氧把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了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从而有利于强化后续活性炭工艺对于中小分子有机物的吸附降解。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大,并为孔隙构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同时,由于臭氧供氧充分,活性炭池内大量生长繁殖好氧菌,利于在活性炭表面形成吸附降解小分子有机物的生物膜,所以生物活性炭具有物理吸附和生物氧化降解的双重作用。活性炭孔隙中的有机物被分解后,经过反冲洗,可以将吸附于活性炭孔隙内的生物膜冲掉,进而恢复对有机物与溶解氧的吸附能力。
臭氧接触池和活性炭滤池的联合作用,将臭氧氧化、活性炭物理吸附和微生物生物氧化融为一体,取得了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多重效应,从而达到水质深度净化的目的。另外,臭氧和活性炭联合使用,还可以延长活性炭的运行寿命,减少水处理的运行成本。
由于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共用反冲洗泵房,提高了反冲洗泵房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减少了过滤装置的占地面积。
如图3所示,第一提升泵房15内设置有第一管道薄壁溢流堰151,第一管道薄壁溢流堰151内设置有第一提升泵152,初级过滤水通过第一提升泵152提升至第一臭氧接触池12。
由于在第一提升泵房内采用管道薄壁溢流堰151替代现有的拍门以及钢砼溢流堰,简化了结构,减少了设备投入,为后期的清洗维护提供了便利。
第一提升泵房15内还设置有第一砂滤池超越出水管301,第一砂滤池超越出水管301与第一出水总管104相连通,第一砂滤池超越出水管301与第一出水总管104之间设置有第一超越控制阀102。
第一活性炭滤池13与第一出水总管104相连通,第一活性炭滤池13与第一出水总管4之间设置有第一净化控制阀103。
同样地,第二提升泵房25内设置有第二管道薄壁溢流堰(图中未显示),第二管道薄壁溢流堰内设置有第二提升泵,初级过滤水通过第二提升泵提升至第二臭氧接触池22。
第二提升泵房25内还设置有第二砂滤池超越出水管,第二砂滤池超越出水管与第二出水总管相连通,第二砂滤池超越出水管与第二出水总管之间设置有第二超越控制阀。
第二活性炭滤池23与第二出水总管相连通,第二活性炭滤池23与第二出水总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净化控制阀。
由于在提升泵房内设置有砂滤池超越出水管,在原水水质较好的情况下,原水可以不经过臭氧接触池和活性炭滤池,打开超越控制阀,关闭净化控制阀,初级过滤水直接通过出水总管排入清水池而不产生跌水损失,节约能耗。在原水水质不好、需要深度净化处理时,关闭超越控制阀,打开净化控制阀,初级过滤水通过臭氧接触池和活性炭滤池处理后流入净水池。采用该水处理装置,可以根据不同水源的水质,或者根据对进入净水池的水质的不同要求,灵活切换,节约了设备运行成本。
另外,提升泵房的设置可降低砂滤池与臭氧接触池和活性炭滤池之间的相对高度,改善水厂建筑视觉效果,高度差的减小也有利于工作人员巡检及上下通行。
第一臭氧接触池12和第二臭氧接触池22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钢砼溢流堰18和第二钢砼溢流堰,钢砼溢流堰的设置增加了初级过滤水在臭氧接触池内的流程,扩大了与臭氧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过滤效率。
为了防止第一活性炭滤池13和第二活性炭滤池23内的炭粒因配水流态冲击而流失,在第一活性炭滤池13和第二活性炭滤池23内分别设置有洗砂排水槽进行配水(图中未显示)。
为了进一步降低出水浊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截留炭粒上可能脱落的生物膜,降低出厂微生物泄露风险,如图2所示,将第一活性炭滤池设置为双层结构,该双层结构为设置于上层的活性炭层16和设置于活性炭层16下方的石英砂层17。
同样地,第二活性炭滤池也设置为双层结构,该双层结构为设置于上层的活性炭层和设置于活性炭层下方的石英砂层。
本实施例中,石英砂层的厚度优选为0.3m。
在其他实施例中,石英砂层也可以选择0.2-1m的厚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集水渠分别可以与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配对设置,即将集水渠设置为彼此独立的二道。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和反冲洗泵房,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分别与所述反冲洗泵房相连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砂滤池,第一提升泵房,第一臭氧接触池和第一活性炭滤池,所述第一砂滤池通过集水渠与所述第一提升泵房相连通,所述第一砂滤池通过反冲洗管廊与所述反冲洗泵房相连通,与所述第一活性炭滤池连通的所述第一臭氧接触池通过明敷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提升泵房和所述反冲洗泵房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二砂滤池,第二提升泵房,第二臭氧接触池和第二活性炭滤池,所述第二砂滤池通过所述集水渠与所述第二提升泵房相连通,所述第二砂滤池通过所述反冲洗管廊与所述反冲洗泵房相连通,与所述第二活性炭滤池连通的所述第二臭氧接触池分别通过明敷管道与所述第二提升泵房和所述反冲洗泵房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泵房内设置有第一管道薄壁溢流堰,所述第一管道薄壁溢流堰内设置有第一提升泵,初级过滤水通过所述第一提升泵提升至所述第一臭氧接触池;所述第一提升泵房内还设置有第一砂滤池超越出水管,所述第一砂滤池超越出水管与第一出水总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砂滤池超越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总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超越控制阀;所述第一活性炭滤池与所述第一出水总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活性炭滤池与所述第一出水总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净化控制阀;所述第二提升泵房内设置有第二管道薄壁溢流堰,所述第二管道薄壁溢流堰内设置有第二提升泵,初级过滤水通过所述第二提升泵提升至所述第二臭氧接触池;所述第二提升泵房内还设置有第二砂滤池超越出水管,所述第二砂滤池超越出水管与第二出水总管相连通,所述第二砂滤池超越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总管之间设置有第二超越控制阀;所述第二活性炭滤池与所述第二出水总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活性炭滤池与所述第二出水总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净化控制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臭氧接触池和所述第二臭氧接触池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钢砼溢流堰和第二钢砼溢流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炭滤池和所述第二活性炭滤池都采用洗砂排水槽配水形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炭滤池和所述第二活性炭滤池都包括设置于上层的活性炭层和设置于所述活性炭层下方的石英砂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英砂层的厚度为0.3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砂滤池和所述第二砂滤池为V型砂滤池。
CN201420866955.0U 2014-12-26 2014-12-26 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29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66955.0U CN204529592U (zh) 2014-12-26 2014-12-26 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66955.0U CN204529592U (zh) 2014-12-26 2014-12-26 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29592U true CN204529592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43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66955.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29592U (zh) 2014-12-26 2014-12-26 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295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9077A (zh) * 2014-12-26 2015-04-22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
CN105198126A (zh) * 2015-10-30 2015-12-30 烟台三禾畜牧养殖环境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家禽饮用水处理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9077A (zh) * 2014-12-26 2015-04-22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
CN105198126A (zh) * 2015-10-30 2015-12-30 烟台三禾畜牧养殖环境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家禽饮用水处理设备
CN105198126B (zh) * 2015-10-30 2017-05-24 烟台三禾畜牧养殖环境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家禽饮用水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2589B (zh) 一种填料/超滤膜一体化净水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6082562B (zh) 一种社区污水一体化处理回用系统及应用
CN203613071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US11827539B2 (en) Near-zero maintenance membrane-based integrated purification device for drinking water supply of villages and towns and a method for treating source water thereof
CN104529077B (zh) 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
CN101774687A (zh) 利用双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染水源水的方法
CN201325902Y (zh) 正反向交替流自复氧生物滤池
CN204529592U (zh) 砂滤与臭氧活性炭组合的水处理装置
CN212924592U (zh) 组合滤池过滤车间
CN207243677U (zh) 无泵式深度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107986435A (zh) 一种高效的升流式生物反应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和应用
CN209161794U (zh) 一种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一体化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101306869A (zh) 小区中水景观水改性沸石生物滤池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249708B (zh) 一种高效率的畜牧养殖水处理系统
CN201031194Y (zh) 多功能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105084660A (zh) 一种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5627665U (zh) 一种原位清洗超滤膜组件的装置
CN202658053U (zh) 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2671352U (zh) 一体式好氧颗粒污泥动态膜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
CN103539318A (zh) 气浮生物滤池一体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5420089U (zh) 一种中水回用系统
CN204022603U (zh) 一种改造的臭氧滤池设备
CN204958536U (zh) 一种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滤池
CN2709432Y (zh) 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
CN1673119A (zh) 重污染河水生物净化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22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