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08207U - 一种烟蚜茧蜂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蚜茧蜂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08207U
CN204508207U CN201520184100.4U CN201520184100U CN204508207U CN 204508207 U CN204508207 U CN 204508207U CN 201520184100 U CN201520184100 U CN 201520184100U CN 204508207 U CN204508207 U CN 204508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ivery
aphidius gifuensis
delivery system
bag
out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841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强义
彭友
阳显斌
汤剑锋
方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shui County Branch Co Of Guizhou Tobacco Co Zunyi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Xishui County Branch Co Of Guizhou Tobacco Co Zunyi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shui County Branch Co Of Guizhou Tobacco Co Zunyi Branch filed Critical Xishui County Branch Co Of Guizhou Tobacco Co Zunyi Branch
Priority to CN2015201841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08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08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082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蚜茧蜂输送系统,涉及蜜蜂养殖领域。该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包括蜂棚、输送袋和透光性较高的输送管,蜂棚包括多根支撑架和透光性较低的外罩,外罩搭设于多根支撑架,输送管的一端伸入输送袋,另一端伸入蜂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成本低,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实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烟蚜茧蜂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蜜蜂养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蚜茧蜂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烤烟生产过程中防治蚜虫的主要方式为喷施农药,此种方式严重污染了农田生态环境,加重了烟叶农药残留量,基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原因,烤烟生产过程中逐步利用烟蚜茧蜂防治替代了农药喷施。烟蚜茧蜂是对烤烟生产有益的昆虫种类,其主要用于蚜虫防治,建立生物防治体系。烟蚜茧蜂由相应技术人员进行饲养,当烤烟处于团棵期时,需将成蜂放出,成蜂将下一代寄生在蚜虫体内,起到抑制蚜虫繁衍,消灭蚜虫的目的。现有技术中,人们多利用机械抽气装置将烟蚜茧蜂从蜂棚里抽出,然后放到烟田中。然而,此类机械装置结构复杂,成本也非常高,使用此种机械装置的话,经济负担就较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蚜茧蜂输送系统,以改善现有的烟蚜茧蜂输送装置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包括蜂棚、输送袋和透光性较高的输送管,所述蜂棚包括多根支撑架和透光性较低的外罩,所述外罩搭设于多根所述支撑架,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伸入所述输送袋,另一端伸入所述蜂棚。
优选地,上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中,所述输送管设有用于撑开所述输送袋的袋口的撑开架,所述撑开架连接于所述输送管的伸入所述输送袋的一端。撑开架能够撑开输送袋的袋口,为烟蚜茧蜂的飞入打开通道,避免输送袋的袋口封闭,阻碍烟蚜茧蜂的飞入。
优选地,上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中,所述输送袋的袋口设有收紧装置。收紧装置能够有效的收紧输送袋的袋口,当装入输送袋的烟蚜茧蜂的数量足够时,就可以收紧收紧装置,避免烟蚜茧蜂飞出。
优选地,上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中,所述收紧装置包括松紧绳和弹簧扣,所述松紧绳连接于所述输送袋的袋口,所述弹簧扣套设于所述松紧绳。利用松紧绳来收紧袋口,使用方便;利用弹簧扣来进行收紧固定,能够有效的限制袋口的敞开大小。且松紧绳和弹簧扣的成本都较低,易于生产制造。
优选地,上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中,所述输送袋为尼龙输送袋。尼龙输送袋轻巧、韧性好,可重复使用并可水洗,非常耐用,实用性高。
优选地,上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中,所述外罩为黑色外罩。黑色外罩透光性很低,由此,就增大了烟蚜茧蜂往输送管飞的概率。
优选地,上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中,所述蜂棚还设有白色纱网,所述白色纱网铺设于所述外罩的顶部的外表面。白色纱网铺设在外罩的顶部的外表面,能够增加蜂棚顶部的透光度。
优选地,上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中,所述蜂棚还包括底板,多根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底板的正面。支撑架连接于底板而非地面,如此,当需要整体移动时,就可以抬住底板将蜂棚进行移动。
优选地,上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中,所述蜂棚还包括多个车轮总成,多个所述车轮总成连接于所述底板的背面。多个车轮总成安装在底板的背面,当需要移动蜂棚时,就可以利用车轮总成来进行移动,移动方便、省力。
优选地,上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中,所述支撑架分为前后两排,后排的所述支撑架更靠近所述输送袋,每排所述支撑架均包括三根,每排的中间的支撑架均高于两边的支撑架,且后排的支撑架的高度均高于前排的对应的支撑架的高度。蜂棚的前后排存在高度差,可以利用蜂棚的车轮总成将蜂棚顺风放置,将较低位置放置在上风口,较高位置放置在下风口,而输送袋连接的是下风口的那端。当有风从较低位置往较高位置吹时,此时蜂棚顶部的外罩形成了挡风面,风就会吹打顶部的外罩,而蜂棚内的烟蚜茧蜂在风的趋使下,也会有顺风而飞的趋势。输送袋通过输送管连接下风口那端,如此,就增大了烟蚜茧蜂往输送管飞的倾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撑架和透光性较低的外罩构成蜂棚,利用透光性较高的输送管来连接输送袋,鉴于烟蚜茧蜂的趋光性,烟蚜茧蜂将从透光性较低的蜂棚中往透光性较高的输送袋中飞。由此,输送袋就能够收集烟蚜茧蜂,而后养蜂者就可以在烟田中将其放飞,使其进行蚜虫防治。此种设置能够有效的收集烟蚜茧蜂,且其结构简单,成本非常低,适用于小面积烟田的烟蚜茧蜂抽取防治,同样也适合小规模烟蚜茧蜂养殖户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输送管伸入输送袋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撑开架与输送管配合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
输送袋101;输送管102;支撑架103;外罩104;撑开架105;松紧绳106;弹簧扣107;白色纱网108;底板109;车轮总成110。
具体实施方式
人们在养殖烟蚜茧蜂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将烟蚜茧蜂从蜂棚中吸引到烟田中,而此过程对于烟蚜茧蜂养殖者而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人们需要借助外来器具来实现。现有技术中,人们可以利用机械抽取装置将烟蚜茧蜂从蜂棚里抽出,然后放养到烟田中。然而,这样的机械装置价格都比较高,针对需求烟蚜茧蜂数量较少的区域,就比较不划算。总而言之,无论是对于烤烟的小规模栽植,还是烟蚜茧蜂的小规模饲养,该机械抽取装置都不太适用,成本太高,经济负担过重。
鉴于上述情况,研究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提供了一种烟蚜茧蜂输送系统,该系统借助了烟蚜茧蜂趋光的特性,利用透光性较高的输送管102来将烟蚜茧蜂从透光性较低的蜂棚中吸引到输送袋101中,而后再把输送袋101中的烟蚜茧蜂放飞到野外。此种设置,成本非常低,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高。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包括蜂棚、输送袋101和透光性较高的输送管102,蜂棚包括多根支撑架103和透光性较低的外罩104,外罩104搭设于多根支撑架103,输送管102的一端伸入输送袋101,另一端伸入蜂棚。
多根支撑架103的下端均插入地面,利用透光性较低的外罩104搭设在多根支撑架103的上端,就构成了蜂棚。关于搭设时的具体连接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凭借相关知识也能得出,因而在此不再赘述。蜂棚的整体透光性较低,透光性较高的输送管102一端伸入蜂棚,另一端从输送袋101的袋口伸入,而烟蚜茧蜂具有趋光性,因此蜂棚中的烟蚜茧蜂将沿着光线往输送管102中飞。由于烟蚜茧蜂的天性是飞行一段时间后才会往回飞,而基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也知道,输送管102的长度不会过长——因为这样没有实用价值。所以,短时间内,大量的烟蚜茧蜂往输送管102方向飞行时,都会飞进输送袋101中,输送袋101中就会装入较多的烟蚜茧蜂,完成烟蚜茧蜂的收集,而后,养蜂者就可以取下输送袋101,在烟田中打开输送袋101的袋口,将烟蚜茧蜂放出。此种设置能够有效的收集烟蚜茧蜂,且整体结构简单,成本非常低,适用于烟蚜茧蜂需求数量较少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03总共为六根,六根支撑架103成前后排设置,每排设有三根。当然,上述根数和设定方式并不作为限制,也可以总共选用四根支撑架103,四根支撑架103所在的位置连接后形成呈长方形,或者呈菱形设置。
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支撑架103均采用六根,且均为前后排设置,每排有三根支撑架103。实际上蜂棚只有顶部和两个相对的侧面(具有三根支撑架103的侧面)被外罩104覆盖。烟蚜茧蜂都生活在专门的塑料大棚中,大棚很大,而蜂棚较小,所以蜂棚可以安装在大棚内,烟蚜茧蜂将会自动停歇于蜂棚内,而后,将会被输送管102透出的亮光吸引,进而飞入输送袋101。
实施例二
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包括蜂棚、输送袋101和透光性较高的输送管102,蜂棚包括六根支撑架103和透光性较低的外罩104,输送管102的一端伸入输送袋101,另一端伸入蜂棚。
蜂棚还包括底板109,六根支撑架103连接于底板109的正面。六根支撑架103的一端均固定于底板109,另一端均对外罩104进行支撑。支撑架103连接于底板109而非地面,如此,当需要整体移动时,就可以抬住底板109将蜂棚进行移动。
在天气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就需要移动蜂棚,为了方便的进行移动,研究者设计的蜂棚还包括了多个车轮总成110,多个车轮总成110连接于底板109的背面。多个车轮总成110安装在底板109的背面,当需要移动蜂棚时,就可以滚动车轮总成110,进行移动,移动方便、省力。
在本实施例中,车轮总成110为四个,当然,该个数并不作为限制,也可以采用其他个数的车轮总成110,如三个。
支撑架103分为前后两排,后排的支撑架103更靠近输送袋101,每排支撑架103均包括三根,每排的中间的支撑架103均高于两边的支撑架103,且后排的支撑架103的高度均高于前排的对应的支撑架103的高度。蜂棚的前后排均存在高度差,可以利用蜂棚的车轮总成110进行滚动,前排三根支撑架103整体较低,为较低端;后排三根支撑架103整体较高,为较高端。将蜂棚顺风放置,将较低端放置在上风口,较高端放置在下风口,而输送袋101连接的是下风口的那端。当有风从较低端往较高端吹时,此时由于前后排的高度差,所以蜂棚顶部的外罩104就形成了挡风面,风就会吹打顶部的外罩104,而蜂棚内的烟蚜茧蜂在风的趋使下,也会有顺风而飞的趋势。而输送管102连接在下风口的那端,下风口的那端形成了五边形形状,输送管102就连接在五边形的顶角处,远离地面。具体位置参见图2。
实施例三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包括蜂棚、输送袋101和输送管102,蜂棚包括六根支撑架103、外罩104、底板109和四个车轮总成110,输送管102的一端伸入输送袋101,另一端伸入蜂棚。支撑架103分为前后两排,后排的支撑架103更靠近输送袋101,每排三根,每排的中间的支撑架103均高于两边的支撑架103,且后排的支撑架103的高度均高于前排的对应的支撑架103的高度。
输送管102设有用于撑开输送袋101的袋口的撑开架105,结构图参见图5,撑开架105连接于输送管102的伸入输送袋101的一端。撑开架105为硬质塑料制作的翻卷条,每一根翻卷条由管口往外翻卷,扩宽管口通道,撑开输送袋101的袋口,翻卷条整体构成往外的绽放形状,每一根翻卷条的一端都连接输送管102,另一端为自由端,呈翻卷状,撑开输送袋101的袋口。撑开架105能够撑开输送袋101的袋口,为烟蚜茧蜂的飞入打开通道,避免输送袋101的袋口封闭,阻碍烟蚜茧蜂的飞入。
在本实施例中,撑开架105由翻卷条构成,当然,此种设置并不作为限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如将撑开架105设置为图6所示形状,由四根支架的一端连接输送管102的管口,四根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了四边形扩展架,由四边形扩展架来撑开袋口。总之,撑开架105的结构只要能够满足撑开输送袋101的袋口的条件即可。
输送袋101的袋口设有收紧装置。收紧装置能够有效的收紧输送袋101的袋口,当装入输送袋101的烟蚜茧蜂的数量足够时,就可以收紧收紧装置,避免烟蚜茧蜂飞出。
本实施例中,收紧装置包括松紧绳106和弹簧扣107,松紧绳106连接于输送袋101的袋口,弹簧扣107套设于松紧绳106。利用松紧绳106来收紧袋口,使用方便;利用弹簧扣107来进行收紧固定,能够有效的限制袋口的敞开大小。且松紧绳106和弹簧扣107的成本都较低,易于生产制造。当然,此种选取并不作为限制,也可以选用其他的收紧装置,如在袋口便于连接松紧带,或者将袋口边缘内卷,形成通道,穿入抽绳,利用抽绳来实现袋口的收紧或打开。
弹簧扣是一种子母扣,子扣较小,母扣较大。母扣设有凹槽,子扣伸入凹槽并通过弹簧与母扣连接,母扣设有至少一对对应的开孔,子扣对应母扣设置有开孔。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子扣和母扣的通孔并不对准;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子扣和母扣的通孔对准。而在本实施例中,松紧绳106同时穿过子扣和母扣的开孔。当缩小或者扩大输送袋101袋口时,拉住松紧绳106,按下子扣,将弹簧扣往靠近袋口或者远离袋口的方向滑动,然后松开子扣,子扣自动弹起,子扣和母扣的开孔将共同夹住松紧绳106,实现锁闭。
输送袋101为尼龙输送袋。尼龙输送袋轻巧、韧性好,可重复使用并可水洗,非常耐用,实用性高。
外罩104为黑色外罩。黑色外罩透光性很低,由此,就增大了烟蚜茧蜂往输送管102飞的概率。
蜂棚还设有白色纱网108,白色纱网108铺设于外罩的顶部的外表面。白色纱网108铺设在外罩的顶部的外表面,能够增加蜂棚顶部的透光度。
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时,因为顶部的还设有白色纱网108,少许的增大了蜂棚顶部的透光度,所以烟蚜茧蜂基本停歇在蜂棚内的顶部。而输送管102的透光性较好,比较光亮,由此,烟蚜茧蜂将在趋光性的作用下往输送管102飞,而输送管102的另一端伸入了输送袋101,输送管102的伸入输送袋101的端部又连接了撑开架105,因而输送袋101的袋口就被撑开,烟蚜茧蜂就飞入了输送袋101中。此外,可以利用蜂棚的车轮总成110移动蜂棚的方向,使蜂棚的较低端位于上风口,较高端位于下风口,蜂棚顶部的外罩104就形成了挡风面,风就会吹打顶部的外罩104,而蜂棚内的烟蚜茧蜂在风的趋使下,也会有顺风而飞的趋势。而输送管102连接的是蜂棚的较高端,因而烟蚜茧蜂在风的驱使下,也容易往输送袋101中飞。由此,就增大了烟蚜茧蜂往输送袋101中飞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不仅仅适用于烟蚜茧蜂的地点转移,对于其他蜜蜂也同样适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蜂棚、输送袋和透光性较高的输送管,所述蜂棚包括多根支撑架和透光性较低的外罩,所述外罩搭设于多根所述支撑架,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伸入所述输送袋,另一端伸入所述蜂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设有用于撑开所述输送袋的袋口的撑开架,所述撑开架连接于所述输送管的伸入所述输送袋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袋的袋口设有收紧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装置包括松紧绳和弹簧扣,所述松紧绳连接于所述输送袋的袋口,所述弹簧扣套设于所述松紧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袋为尼龙输送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为黑色外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棚还设有白色纱网,所述白色纱网铺设于所述外罩的顶部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棚还包括底板,多根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底板的正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棚还包括多个车轮总成,多个所述车轮总成连接于所述底板的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烟蚜茧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分为前后两排,后排的所述支撑架更靠近所述输送袋,每排所述支撑架均包括三根,每排的中间的支撑架均高于两边的支撑架,且后排的支撑架的高度均高于前排的对应的支撑架的高度。
CN201520184100.4U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烟蚜茧蜂输送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08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4100.4U CN204508207U (zh)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烟蚜茧蜂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4100.4U CN204508207U (zh)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烟蚜茧蜂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08207U true CN204508207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06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8410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08207U (zh)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烟蚜茧蜂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082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5358A (zh) * 2018-10-25 2019-02-12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蚜茧蜂、食蚜蝇空心转筒抽放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5358A (zh) * 2018-10-25 2019-02-12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蚜茧蜂、食蚜蝇空心转筒抽放装置
CN109315358B (zh) * 2018-10-25 2023-09-12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蚜茧蜂、食蚜蝇空心转筒抽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19086U (zh) 组合式植物栽培容器
CN206651176U (zh) 一种具有调节液面高度的水培种植装置
CN204508207U (zh) 一种烟蚜茧蜂输送系统
CN207305524U (zh) 一种园艺苗木幼苗培养装置
CN103651299A (zh) 昆虫及螨类释放装置及其应用
CN206651178U (zh) 一种自动化水培定植装置
CN205686060U (zh) 一种植物画框
CN204907376U (zh) 一种用于罗汉果栽培的棚架
CN205357403U (zh) 猕猴桃种植大棚
CN204670020U (zh) 一种可埋入式苗木保护支架
CN205492025U (zh) 一种蕲艾科研种植培育装置
CN205491911U (zh) 一种滇重楼育苗培育大棚
CN209089529U (zh) 一种喜阴药材栽培专用装置
CN212436582U (zh) 一种石斛种植用的大棚
CN207022440U (zh) 一种可调控株距的移栽苗打孔器
CN207706865U (zh) 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
CN206562829U (zh) 一种园林种植用护栏
CN205667149U (zh) 一种用于虫草生产的培育系统
CN206251684U (zh) 一种防脱落的西瓜吊蔓架
CN210470463U (zh) 一种非洲菊组培种苗驯化观察温室
CN206101017U (zh) 一种名贵中药材培植架
CN205682217U (zh) 一种小菜蛾成虫饲养装置
CN205794239U (zh) 一种节水土基植物培育装置
CN205505603U (zh) 太子参晾晒网架
CN204948880U (zh) 一种室内立面绿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