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98409U - 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98409U
CN204498409U CN201420836869.5U CN201420836869U CN204498409U CN 204498409 U CN204498409 U CN 204498409U CN 201420836869 U CN201420836869 U CN 201420836869U CN 204498409 U CN204498409 U CN 204498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resistance
infrared
power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368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观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BYD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BYD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BYD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368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98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98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984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其包括红外控制模块及驱动控制模块。在红外控制模块中,红外感应单元检测红外线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开关单元根据电信号导通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控制单元根据第一触发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控制单元根据第二触发信号产生第二控制信号。驱动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输出功率,及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第二输出功率,第一输出功率及第二输出功率大于零。上述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中,驱动控制模块输出两个大于零的输出功率,实现在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下,所需照明的场所仍然有微亮照明。这样给用户在使用上带来便利。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照明控制电路。

Description

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一种照明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各国都在提倡节能减排,减少污染及排放。因此,在照明的领域,利用红外感应来控制光源的开或关的技术被广泛应用,这种技术适合应用在公共车站、家居照明、宾馆通霄照明、酒馆、超市卖场及乡镇街道路灯照明及公共活动场所等场所。
但是,目前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控制光源要不是全灭或全亮,无自动档次输出照明控制,如无线调光或可控硅调光照明(且要人工进行调设)。如果有人进入了某个场所,但还没有进入到红外感应的范围,这时照明灯还是处于全灭的状态,这就出现了人在场所感应外层时,场所感应范围漆黑一片的情况。因此,这样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在使用上给用户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一种照明控制电路。
一种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红外控制模块、与该红外控制模块连接的驱动控制模块和整流模块;
该整流模块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
该红外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感应单元、开关单元及控制单元,该红外感应单元检测红外线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该开关单元根据电信号导通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一触发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在该红外感应单元没有检测到红外线时,该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并在处于截止状态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二触发信号产生第二控制信号;及
该驱动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输出功率,及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一输出功率大于该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二输出功率大于零。
上述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中,驱动控制模块能输出两个大于零的输出功率,例如第一输出功率为照明灯全亮时的功率,第二输出功率为第一输出功率的10%~30%,实现了即使在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的情况下,所需照明的场所仍然有微亮照明。这样给用户在使用上带来便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驱动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Q21、第一功率电阻、第二功率电阻R26、处理单元、二极管D22及电感L21;
三极管Q21的基极连接该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三极管Q2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1的集电极经该第一功率电阻连接该处理单元的电流采样端,第二功率电阻R26的一端连接该处理单元的电流采样端,第二功率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2的A端连接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二极管D22的K端连接电感L21的一端,电感L21的另一端连接该驱动控制模块的功率输出端,该处理单元内部的高压功率管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22的K端及电感L21的一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功率电阻包括并联连接的电阻R28及电阻R2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驱动控制模块还包括二极管D23、电容C24及电阻R27,二极管D23的A端、电容C24的一端及电阻R7的一端均连接至该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二极管D23的K端、电容C24的另一端及电阻R7的另一端均接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驱动控制模块还包括电容C21、C23、二极管D21及电阻R24、R21、R22、R25,二极管D21的A端及电阻R24的一端连接至电源输出端,二极管D21的K端、电阻R24的另一端、电阻R22的一端及电容C23的一端均连接至该处理单元的第4管脚,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容C21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与地端之间,电阻R25连接在该处理单元的第2管脚与地端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驱动控制模块还包括电容C22及电阻R23,电容C22的一端及电阻R23的一端均连接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容C22的另一端及电阻R23的另一端均连接至该驱动控制模块的功率输出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红外控制模块还包括二极管D1及电阻R1、R3、R4、R5;
二极管D1的K端接地,二极管D1的A端连接该红外感应单元的输入端,该红外感应单元的输入端经电阻R1连接至该红外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阻R4连接在该红外感应单元的输出端与该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之间,该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经电阻R3连接至该红外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该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在电阻R3与该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之间,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经电阻R5连接至该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红外控制模块还包括电容C1及电阻R2,电容C1的一端连接该控制单元的第1管脚,电容C1的另一端及电阻R2的一端均连接该控制单元的第2管脚,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该红外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
一种照明控制电路,包括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负载电路,该外线感应控制电路包括红外控制模块、与该红外控制模块连接的驱动控制模块和整流模块;
该整流模块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
该红外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感应单元、开关单元及控制单元,该红外感应单元检测红外线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该开关单元根据电信号导通以产生第一触发信号,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一触发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在该红外感应单元没有检测到红外线时,该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并在处于截止状态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二触发信号产生第二控制信号;
该驱动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输出功率,及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一输出功率大于该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二输出功率大于零;
该负载电路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的功率输出端并以该第一输出功率或该第二输出功率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照明控制电路的方框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红外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及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照明控制电路100包括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102及负载电路104。该负载电路104可为LED负载电路。
该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102包括红外控制模块106及与该红外控制模块106连接的驱动控制模块108。
该红外控制模块106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感应单元110、开关单元112及控制单元114。该红外感应单元106检测红外线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该开关单元110根据电信号导通以产生第一触发信号,该控制单元114根据该第一触发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
在该红外感应单元110没有检测到红外线时,该开关单元112处于截止状态,并在处于截止状态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该控制单元114根据该第二触发信号产生第二控制信号。红外感应单元110没有检测到红外线,没有输出电信号,因此,开关单元112处于截止状态。
该驱动控制模块108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输出功率,及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一输出功率大于该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二输出功率大于零。
该负载电路104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108的功率输出端116并以该第一输出功率或该第二输出功率工作。
具体地,红外感应单元110包括输入端A、输出端B及接地端C,红外感应单元110的输入端A连接电源端VCC,输出端B连接开关单元112的控制端,接地端C接地。
开关单元112的第一端连接红外感应单元110的输出端A,开关单元112的第二端接地,开关单元112的第三端连接控制单元114的输入端。本实施方式中,开关单元112为三极管Q1,即开关单元112的基极连接红外感应单元110的输出端B,开关单元112的发射极接地,开关单元112的集电极连接控制单元114的输入端。
控制单元114的输出端经电阻R5连接至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118。
驱动控制模块108包括三极管Q21、第一功率电阻120、第二功率电阻R26、处理单元122、二极管D22及电感L21。
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22包括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模块124及高压功率管126,PWM控制模块124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均连接至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128,PWM控制模块124的第三端连接高压功率管126的基极。处理单元122可为PWM控制芯片,其是宽输入电压开关控制器,其LED输出电流精度在±5%,内部集成500V功率管,芯片超低工作电流,具有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模式(TM)。控制芯片开关工作频率在48KHZ,PWM信号推动内置MOS管工作。芯片有优异的线电压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和LED开/短路保护及电流采样电阻保护功能。
三极管Q21的基极作为驱动控制模块108的控制端并连接红外控制模块106的输出端118,三极管Q2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1的集电极经该第一功率电阻120连接该处理单元122的电流采样端。电阻R5为限幅电阻,其阻值根据三极管Q21的基极VEBO阀值需要电平来调整。
第二功率电阻R26的一端连接该处理单元122的电流采样端。第二功率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功率电阻R26的阻值为第二输出功率的电阻取值,例如第二输出功率为10%~30%的照明功率。高压功率管126的源极作为处理单元122的电流采样端。
二极管D22的A端连接该驱动控制模块108的电源输入端128,二极管D22的K端连接电感L21的一端,电感L21的另一端连接该驱动控制模块108的功率输出端116,高压功率管126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22的K端及电感L21的一端。
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功率电阻120包括并联连接的电阻R28及电阻R29。电阻R28与电阻R29并联后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21的集电极,电阻R28与电阻R29并联后的另一端连接至处理单元122的电流采样端。第一功率电阻120的电阻R28与R29的阻值根据第一输出功率所需的阻值决定,例如,第一输出功率为100%的照明功率。
工作时,在红外感应单元110的工作范围内无人的情况下,因红外感应单元110无检测到红外线红外感应单元110的输出端B无输出电平信号使前置三极管Q1截止,控制单元114通过红外控制模块106的输出端118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21截止,第一功率电阻120无法接地,驱动控制模块108输出的第二输出功率由第二功率电阻R26的阻值决定。例如,第二功率电阻R26的阻值取值可使第二输出功率为10%~30%的照明功率。
在红外感应单元110的工作范围内有人的情况下,红外感应单元110感应到人体红外线后在输出端B输出感应电平信号,电平信号使前置三极管Q1导通,控制单元114通过红外控制模块106的输出端118输出高电平信号。三极管Q21导通,电阻R28与电阻R29并联后的第一功率电阻120接地,此时,功率电阻R26、R28、R29的阻值全部并联接地工作。驱动控制模块108输出的第一输出功率由电阻R28、R29的阻值决定,例如,电阻R28、R29的阻值取值可使第一输出功率为100%的照明功率。
负载电路104包括二极管D31,电容C31及负载130。二极管D31的K端连接驱动控制模块108的功率输出端116,二极管D31的A端连接负载及电容C31的一端,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102还包括整流模块132,该整流模块132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108的电源输入端128。如此,整流模块132的设置使得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102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综上所述,上述照明控制电路100中,驱动控制模块108能输出两个大于零的输出功率,例如第一输出功率为照明灯全亮时的功率,第二输出功率为第一输出功率的10%~30%,实现了即使在红外感应单元110没输出电信号(开关单元112处于截止状态)的情况下,所需照明的场所仍然有微亮照明。这样给用户在使用上带来便利。
请参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红外控制模块202及与红外控制模块202连接的驱动控制模块204。
红外控制模块202包括红外感应单元IC2、开关单元Q1、控制单元IC1、二极管D1、电阻R1、R3、R4、R5、电容C1及电阻R2。
控制单元IC1包括第1管脚、第2管脚、...、第8管脚。第5管脚为控制单元IC1的输入端。第4管脚及第6管脚为该控制单元IC1的输出端。第3及第7管脚悬空,第8管脚接地。电阻R3为可调电阻。本实施方式中,开关单元Q1为三极管Q1。控制单元IC1可选用单稳态触发器。
二极管D1的K端接地,二极管D1的A端连接该红外感应单元IC2的输入端Vin,该红外感应单元IC2的输入端Vin经电阻R1连接至红外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VDD2以供电。因此,二极管D1整流后向红外感应单元IC2提供工作电源,例如,电阻R1和二极管D1为红外感应单元IC2供电和稳压5.1V电压值,保证稳定红外感应单元IC2的输入工作电平。
电阻R4连接在该红外感应单元IC2的输出端Vout与该开关单元Q1的第一端(即,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该开关单元Q1的第三端(即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电阻R3连接至红外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VDD2,该开关单元Q1的第二端(即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该控制单元IC1的输入端(即,第5管脚)连接在电阻R3与该开关单元Q1的第一端之间。由此,这样构成了红外感应电平信号输入通道电路。电阻R3的一端接红外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VDD2供电,为上拉电阻器及调整触发控制单元IC1的第5管脚提供一电平数值。该控制单元IC1的输出端(第4管脚及第6管脚)经电阻R5连接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S。
电容C1的一端连接该控制单元IC1的第1管脚,电容C1的另一端及电阻R2的一端均连接该控制单元IC1的第2管脚,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红外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VDD2。由此,电容C1容量值CT取值决定电路组成廷时及复位参数条件。
驱动控制模块204包括三极管Q21、第一功率电阻、第二功率电阻R26、处理单元U1、二极管D22、电感L21、二极管D23、电容C24、电阻R27、电容C21、电容C23、二极管D21、电阻R24、R21、R22、R25、电容C22及电阻R23。
处理单元U1包括第1管脚、第2管脚、...、第8管脚,其中,第5及第6管脚为处理单元U1内部高压功率管的漏极。第7及第8管脚为处理单元U1的电流采样管脚。
三极管Q21的基极作为驱动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S,三极管Q2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1的集电极经该第一功率电阻连接至该处理单元U1的电流采样端(即第7及第8管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功率电阻包括并联连接的电阻R28及电阻R29。电阻R28及电阻R29并联后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D21的集电极,电阻R28及电阻R29并联后的另一端连接至处理单元U1的电流采样端。另外,电阻R5为限幅电阻,其阻值根据三极管Q21的基极VEBO阀值需要电平来调整。
第二功率电阻R26的一端连接至该处理单元U1的电流采样端,第二功率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2的A端连接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VDD,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VDD可连接整流后的电源,二极管D22的K端连接电感L21的一端,电感L21的另一端连接该驱动控制模块的功率输出端,该功率输出端可同时作为第一输出负载接口,如负极。该处理单元U1的第5及第6管脚连接二极管D22的K端及电感L21的一端。
二极管D23的A端、电容C24的一端及电阻R7的一端均连接该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S。二极管D23的K端、电容C24的另一端及电阻R7的另一端均接地。由此,二极管D23的A端、电容C24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三极管Q21的基极分别连接,组成S端电平信号输入稳压和滤波电路,使电路通道工作电平信号更稳定。二极管D23为齐纳稳压管。
二极管D21的A端及电阻R24的一端均连接至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出端VDD1。二极管D21的K端、电阻R24的另一端、电阻R22的一端及电容C23的一端均连接至该处理单元U1的第4管脚,组成芯片启动电路及VDD1电源,电容C23为滤波电容。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VDD,电容C21连接在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VDD与地端之间,电容C21的正极连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VDD。电阻R25连接在该处理单元U1的第2管脚与地端之间。
电阻R25的电阻值为过压保护参数提供设置。同时二极管D21的A端及电阻R24的一端均连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出端VDD1以提供电源给红外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VDD2。
电容C22的一端(如正极)及电阻R23的一端均连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VDD,电容C22的另一端及电阻R23的另一端均连接电感L21的另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二极管D22的A端、电容C21、C22的正极和电阻R23的一端连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VDD以作为第二输出负载接口,如正极。电感L1的另一端、电容C22的另一端及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构成第一输出负载接口,如负极。
电感L21的电感量L由下式计算:
L=Vled×(Vin×Vled)÷f×Ipeak×Vin;Ipeak=400÷Rcs(mA),
输出给负载(如LED)的电流计算式为:Iled=Ipeak÷2,
由此可计算输出负载电流取值。其中,Vled为负载电压,Vin为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VDD的输入电压(整流后的电压),f为处理单元U1的开关频率,一旦具体的处理单元U1选定后,f为固定值,如48KHz。Ipeak为处理单元U1的峰值电流,Rcs为处理单元U1的内阻。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模块204包括处理单元U1及外围元件以降压型恒流驱动,具有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模式(TM),提供线性补偿和高精度恒流效果,输出电流不随电感和负载的变化,具有优异的负载调整特性。启动电源由电阻R21、R22提供电流值,给处理单元U1电源启动。
第二功率电阻R26的电阻值为第二输出功率的电阻取值,例如,第二输出功率为10-30%的照明功率。电容C21为前置级滤波电容,电容C22为输出级滤波电容,滤除通道上的直流噪声杂波。电阻R23为输出负载电阻,起负载开路保护作用。
工作时,红外感应单元IC2的工作范围内无人的情况下,因红外感应单元IC2无检测到红外线红外感应单元IC2的输出端Vout无输出电平信号使前置三极管Q1截止,因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的控制单元IC1的第5管脚由电阻R3上拉电阻而保持高电平,此时控制单元IC1的内部关系式为Q对控制单元IC1的第4及第6管脚的输出为低电平信号。
连接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S的三极管Q21,因基极(驱动控制模块的控制端)无导通电平,三极管Q21截止,电阻R28与R29并联形成的第一功率电阻无法接地,驱动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功率此时由第二功率电阻R26的阻值决定,例如第二输出功率取10%~30%的照明功率,因功率Pout=Iout x Vout,电流Iled=Ipeak÷2,Ipeak=400÷Rcs(mA)由上公式可算出在10%~30%的照明功率时第二功率电阻R26的阻值。
在红外感应单元IC2的工作范围内有人的情况下,红外感应单元IC2感应到人体红外线在输出端Vout输出感应电平信号,电平信号经电阻R4进入前置三极管Q1基极而使三极管Q1导通,此时控制单元IC1的第5管脚因前置三极管Q1的导通迫使第5管脚高电平降落为低电平(零伏左右),此时控制单元IC1的内部关系式为对Q,控制单元IC1的第4及第6管脚的输出为高电平信号。
连接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S的三极管Q21,因基极有导通电平信号使三极管Q1导通,电阻R28与电阻R29并联形成的第一功率电阻接地,功率电阻R26、R28、R29此时阻值全部并联接地工作。电阻R28与R29按上式计算出第一输出功率为100%的照明功率时的阻值。
综上所述,上述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200中,驱动控制模块204能输出两个大于零的输出功率,例如第一输出功率为照明灯全亮时的功率,第二输出功率为第一输出功率的10%~30%,实现了即使在红外感应单元IC2没输出电信号(开关单元Q1处于截止状态)的情况下,所需照明的场所仍然有微亮照明。这样给用户在使用上带来便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控制模块、与该红外控制模块连接的驱动控制模块和整流模块;
该整流模块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
该红外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感应单元、开关单元及控制单元,该红外感应单元检测红外线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该开关单元根据电信号导通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一触发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在该红外感应单元没有检测到红外线时,该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并在处于截止状态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二触发信号产生第二控制信号;及
该驱动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输出功率,及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一输出功率大于该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二输出功率大于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Q21、第一功率电阻、第二功率电阻R26、处理单元、二极管D22及电感L21;
三极管Q21的基极连接该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三极管Q2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1的集电极经该第一功率电阻连接该处理单元的电流采样端,第二功率电阻R26的一端连接该处理单元的电流采样端,第二功率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2的A端连接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二极管D22的K端连接电感L21的一端,电感L21的另一端连接该驱动控制模块的功率输出端,该处理单元内部的高压功率管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22的K端及电感L21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功率电阻包括并联连接的电阻R28及电阻R2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控制模块还包括二极管D23、电容C24及电阻R27,二极管D23的A端、电容C24的一端及电阻R7的一端均连接至该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二极管D23的K端、电容C24的另一端及电阻R7的另一端均接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控制模块还包括电容C21、C23、二极管D21及电阻R24、R21、R22、R25,二极管D21的A端及电阻R24的一端连接至电源输出端,二极管D21的K端、电阻R24的另一端、电阻R22的一端及电容C23的一端均连接至该处理单元的第4管脚,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容C21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与地端之间,电阻R25连接在该处理单元的第2管脚与地端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控制模块还包括电容C22及电阻R23,电容C22的一端及电阻R23的一端均连接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容C22的另一端及电阻R23的另一端均连接至该驱动控制模块的功率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红外控制模块还包括二极管D1及电阻R1、R3、R4、R5;
二极管D1的K端接地,二极管D1的A端连接该红外感应单元的输入端,该红外感应单元的输入端经电阻R1连接至该红外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阻R4连接在该红外感应单元的输出端与该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之间,该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经电阻R3连接至该红外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该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在电阻R3与该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之间,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经电阻R5连接至该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红外控制模块还包括电容C1及电阻R2,电容C1的一端连接该控制单元的第1管脚,电容C1的另一端及电阻R2的一端均连接该控制单元的第2管脚,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该红外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
9.一种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负载电路,该红外线感应控制电路包括红外控制模块、与该红外控制模块连接的驱动控制模块和整流模块;
该整流模块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
该红外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感应单元、开关单元及控制单元,该红外感应单元检测红外线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该开关单元根据电信号导通以产生第一触发信号,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一触发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在该红外感应单元没有检测到红外线时,该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并在处于截止状态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二触发信号产生第二控制信号;
该驱动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输出功率,及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一输出功率大于该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二输出功率大于零;
该负载电路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的功率输出端并以该第一输出功率或该第二输出功率工作。
CN201420836869.5U 2014-12-24 2014-12-24 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98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36869.5U CN204498409U (zh) 2014-12-24 2014-12-24 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36869.5U CN204498409U (zh) 2014-12-24 2014-12-24 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98409U true CN204498409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77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3686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98409U (zh) 2014-12-24 2014-12-24 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984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7953A1 (zh) * 2016-01-04 2017-07-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感应灯及其驱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7953A1 (zh) * 2016-01-04 2017-07-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感应灯及其驱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0190B (zh)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驱动方法
CN105898958B (zh) Led灯可调光的恒流驱动方法和电路
CN102762011B (zh) 一种led恒流调光驱动电路装置
CN205124089U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led灯
CN102202449A (zh) Led驱动控制电路及方法
CN107454706B (zh) 一种集成电路和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4598431U (zh) 一种可视化智能照明系统
CN203313490U (zh) 一种led电流纹波消除驱动电路
CN109548244A (zh) 调光接口控制电路及方法、led驱动系统、芯片及方法
CN204836696U (zh) Led灯可调光的恒流驱动电路
CN102458012B (zh) Led无级调光驱动电路及led灯
CN107172752A (zh) 一种兼容电压范围广的电子调光器
CN203279256U (zh) 可调光的led恒流源驱动电路
CN103152939B (zh) 一种led电源四合一调光电路
CN102404921B (zh) 输出电流可调的智能恒流供电装置
CN106354075A (zh) 一种具有背光屏遥控器控制电路
CN204191007U (zh) Led驱动装置
CN204498409U (zh) 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电路
CN104994643B (zh) 智能led驱动电源
CN105792433B (zh) 开关电源驱动芯片及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路
CN104661408A (zh) Led调光电路和led灯具
CN207219090U (zh) 一种兼容电压范围广的电子调光器
CN201893106U (zh) 一种led背光源的驱动控制电路
CN105792466B (zh) 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电路
CN104582208B (zh) 一种照明电路以及照明电路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03

Address after: 518119 1 Yanan Road, Kwai Chu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YD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83 Guangdong city of Huizhou province Dayawan xiangshuih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BYD INDUSTRIAL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19 No.1 Yan'an Road,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9 No.1 Yan'an Road,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19 No.1 Yan'an Road,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9 No.1 Yan'an Road, Kwai Chu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YD MICROELECTRONICS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