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8569U -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8569U
CN204478569U CN201420818540.6U CN201420818540U CN204478569U CN 204478569 U CN204478569 U CN 204478569U CN 201420818540 U CN201420818540 U CN 201420818540U CN 204478569 U CN204478569 U CN 204478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ort
port
refrigeration
entrance point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185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芮群娜
方忠诚
任伟
苑保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185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78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8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856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其中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冷凝器,冷凝器具有第一进口端和第一出口端,第一进口端与排气口连通;冷冻蒸发器,冷冻蒸发器具有第二进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第二进口端与第一出口端连通;第一冷藏蒸发器,第一冷藏蒸发器具有第三进口端和第三出口端,第三进口端与第二出口端连通;变温蒸发器,变温蒸发器具有第四进口端和第四出口端,第四进口端与第三出口端连通;第二冷藏蒸发器,第二冷藏蒸发器具有第六进口端和第六出口端,第六进口端与第四出口端连通,第六出口端与进气口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将第一冷藏蒸发器和第二冷藏蒸发器分别设在变温蒸发器的两端,加快了制冷系统的降温速度。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冷藏室作为用户使用最为频繁的部分,其制冷速度的快慢已经成为用户对制冷设备最直观的的评价标准之一。常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依次由压缩机、冷凝器、冷冻蒸发器进入变温蒸发器,最后进入冷藏蒸发器,该类制冷系统容易导致冷藏室的温度降低过慢,而由于变温室温度介于冷藏温度与冷冻温度之间,用户在使用具有该类制冷系统的制冷设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制冷设备的变温温度过低从而导致储藏食物结冻严重,无法立即结冻使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的降温速度较快,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制冷系统的制冷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具有第一进口端和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一进口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冷冻蒸发器,所述冷冻蒸发器具有第二进口端和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二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出口端连通;第一冷藏蒸发器,第一所述冷藏蒸发器具有第三进口端和第三出口端,所述第三进口端与所述第二出口端连通;变温蒸发器,所述变温蒸发器具有第四进口端和第四出口端,所述第四进口端与所述第三出口端连通;第二冷藏蒸发器,所述第二冷藏蒸发器具有第六进口端和第六出口端,所述第六进口端与所述第四出口端连通,所述第六出口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将第一冷藏蒸发器和第二冷藏蒸发器分别设在变温蒸发器的两端,使制冷剂在通过制冷系统中的冷冻蒸发器后先进入第一冷藏器后再进入变温蒸发器,最后再进入第二冷藏蒸发器,不仅加快了制冷系统的降温速度,而且使变温温度更加适中,大大提高了制冷系统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冷藏蒸发器和所述第二冷藏蒸发器共用一个冷藏蒸发器,所述冷藏蒸发器具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错开设置,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三进口端和第三出口端,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六进口端和第六出口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管路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分别形成为L形且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管路包括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形成为与所述第二管体平行设置的L形,所述第四管体形成为U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冷冻蒸发器之间设有节流件,所述节流件具有第五进口端和第五出口端,所述第五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五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进口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节流件为毛细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缩机为定频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制冷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冷藏蒸发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制冷系统100;
压缩机10;进气口11;排气口12;
冷凝器20;第一进口端21;第一出口端22;
节流件30;第五进口端31;第五出口端32;
冷冻蒸发器40;第二进口端41;第二出口端42;
冷藏蒸发器50;第一冷藏蒸发器510;第一管路51;第一管体511;第二管体512;第三进口端5111;第三出口端5121;第二冷藏蒸发器520;第二管路52;第三管体521;第四管体522;第六进口端5211;第六出口端5221;
变温蒸发器60;第四进口端61;第四出口端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1-图2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冷凝器20、冷冻蒸发器40、第一冷藏蒸发器510、变温蒸发器60和第二冷藏蒸发器520。具体而言,压缩机10具有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冷凝器20具有第一进口端21和第一出口端22,第一进口端21与排气口12连通,冷冻蒸发器40具有第二进口端41和第二出口端42,第二进口端41与第一出口端22连通,第一冷藏蒸发器510具有第三进口端5111和第三出口端5121,第三进口端5111与第二出口端42连通,变温蒸发器60具有第四进口端61和第四出口端62,第四进口端61与第三出口端5121连通,第二冷藏蒸发器520具有第六进口端5211和第六出口端5221,第六进口端5211与第四出口端62连通,第六出口端5221与进气口11连通。
换言之,制冷系统100主要由压缩机10、冷凝器20、冷冻蒸发器40、第一冷藏蒸发器510、变温蒸发器60和第二冷藏蒸发器520组成。具体地,如图1所示,压缩机10具有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冷凝器20具有第一进口端21和第一出口端22,冷冻蒸发器40具有第二进口端41和第二出口端42,第一冷藏蒸发器510具有第三进口端5111和第三出口端5121,变温蒸发器60具有第四进口端61和第四出口端62,第二冷藏蒸发器520具有第六进口端5211和第六出口端5221。
其中,压缩机10的排气口12与冷凝器20的第一进口端21相连通,冷凝器20的第一出口端22与冷冻蒸发器40的第二进口端41相连通,冷冻蒸发器40的第二出口端42与第一冷藏蒸发器510的第三进口端5111相连通,第一冷藏蒸发器510的第三出口端5121与变温蒸发器60的第四进口端61相连通,变温蒸发器60的第四出口端62与第二冷藏蒸发器520的第六进口端5211相连通,第二冷藏蒸发器520的第六出口端5221与压缩机10的进气口11相连通。制冷剂依次从制冷系统100的压缩机10、冷凝器20、冷冻蒸发器40、第一冷藏蒸发器510、变温蒸发器60和第二冷藏蒸发器520流通,从第二冷藏蒸发器520的第六出口端5221流出的制冷剂再次从压缩机10的进气口11进入制冷系统100中,如此不断循环便可以实现制冷系统100的降低温度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制冷系统100还包括管道(未示出),管道将制冷系统100的各组成部件例如压缩机10、冷凝器20、冷冻蒸发器40、第一冷藏蒸发器510、变温蒸发器60和第二冷藏蒸发器520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制冷系统100,使制冷剂在封闭的系统中循环。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将第一冷藏蒸发器510和第二冷藏蒸发器520分别设在变温蒸发器60的两端,使制冷剂在通过制冷系统100中的冷冻蒸发器40后先进入第一冷藏器后再进入变温蒸发器60,最后再进入第二冷藏蒸发器520,不仅加快了制冷系统100的降温速度,而且使变温温度更加适中,大大提高了制冷系统100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冷藏蒸发器510和第二冷藏蒸发器520共用一个冷藏蒸发器50,冷藏蒸发器50具有第一管路51和第二管路52,第一管路51与第二管路52错开设置,第一管路51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三进口端5111和第三出口端5121,第二管路52的两端分别形成第六进口端5211和第六出口端5221。
也就是说,第一冷藏蒸发器510和第二冷藏蒸发器520是同一个冷藏蒸发器50的两个部分,冷藏蒸发器50包括第一管路51和第二管路52,第一管路51构成第一冷藏蒸发器510,第二管路52构成第二冷藏蒸发器520,第一管路51与第二管路52分别间隔开布置组成冷藏蒸发器50的整个管路。其中,第一管路51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冷藏蒸发器510的第三进口端5111和第三出口端5121,第二管路52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冷藏蒸发器520的第六进口端5211和第六出口端5221。
由此,制冷剂在通过冷冻蒸发器40后先进入冷藏蒸发器50的第一管路51后再进入变温蒸发器60,最后再进入冷藏蒸发器50的第二管路52,不仅加快了制冷系统100的降温速度,而且使变温温度更加适中,大大提高了制冷系统100的可靠性,第一冷藏蒸发器510和第二冷藏蒸发器520共用一个冷藏蒸发器50,可以减少蒸发器的使用量,降低整体制备成本。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管路51包括第一管体511和第二管体512,第一管体511和第二管体512分别形成为L形且第一管体511和第二管体512平行设置,第一管体511和第二管体512的一端相连。
也就是说,第一管路51由第一管体511和第二管体512组成,第一管体511的一端形成第三进口端5111,第一管体511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体512的一端相连通,第二管体512的另一端形成第三出口端5121,第一管体511与第二管体512分别互相平行地间隔开布置且成L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管路52包括第三管体521和第四管体522,第三管体521形成为与第二管体512平行设置的L形,第四管体522形成为U形。
换言之,第二管路52由第三管体521和第四管体522组成,第三管体521的的一端形成第六进口端5211,第三管体521的另一端与第四管体522的一端相连通,第四管体522的另一端形成第六出口端5221,第三管体521与第二管体512分别互相平行地间隔布置且成L形,第四管体522与第三管体521间隔开布置且成U形。
由此,在冷藏蒸发器50内设置第一管体511、第二管体512、第三管体521、第四管体522,使制冷剂在通过制冷系统100中的冷冻蒸发器40后先进入成L形的第一管体511和第二管体512,再进入变温蒸发器60,最后再进入成L形的第三管体521和成U形的第四管体522,不仅加快了制冷系统100的降温速度,而且使变温温度更加适中,大大提高了制冷系统100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冷凝器20和冷冻蒸发器40之间设有节流件30,节流件30具有第五进口端31和第五出口端32,第五进口端31与第一出口端22连通,第五出口端32与第二进口端41连通。
也就是说,节流件30设在冷凝器20与冷冻蒸发器40之间,节流件30具有第五进口端31和第五出口端32,节流件30的第五进口端31与冷凝器20的第一出口端22相连通,节流件30的第五出口端32与冷冻蒸发器40的第二进口端41相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制冷剂从冷凝管出来需经过节流件30再流入冷冻蒸发器40中。
由此,在冷凝器20与冷冻蒸发器40之间设置节流件30,一方面可以限制制冷剂的流过,使制冷系统100中的冷凝器20内能够保持足够的高压,利于制冷剂的液化,另一方面还可以控制制冷剂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
毛细管一般用于小型且不需要精确调节流量的制冷装置中,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节流件30为毛细管。具体地,毛细管设在冷凝器20与冷冻蒸发器40之间,毛细管具有第五进口端31和第五出口端32,制冷剂从冷凝管出来需先经过毛细管再流入冷冻蒸发器40中。
由此,在冷凝器20与冷冻蒸发器40之间设置毛细管,不仅对制冷系统100内的制冷剂的流动起到扼制的作用,使制冷系统100中的冷凝器20内能够保持足够的高压,利于制冷剂的液化,而且还可以控制制冷剂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0为变频压缩机。换言之,该制冷系统100的压缩机10可以为变频压缩机,通过频率变化来控制压缩机10的电机转速,从而达到控制制冷系统100的降温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0为定频压缩机。也就是说,在正常工作中,压缩机10的转速不变。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10为制冷系统100的重要部件,压缩机10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制冷系统100的制冷循环。由于变频压缩机和定频压缩机的异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压缩机10,以确保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具有上述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该制冷设备的降温速度较快,变温速度适中,可靠性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具有第一进口端和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一进口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冷冻蒸发器,所述冷冻蒸发器具有第二进口端和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二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出口端连通;
第一冷藏蒸发器,第一所述冷藏蒸发器具有第三进口端和第三出口端,所述第三进口端与所述第二出口端连通;
变温蒸发器,所述变温蒸发器具有第四进口端和第四出口端,所述第四进口端与所述第三出口端连通;
第二冷藏蒸发器,所述第二冷藏蒸发器具有第六进口端和第六出口端,所述第六进口端与所述第四出口端连通,所述第六出口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藏蒸发器和所述第二冷藏蒸发器共用一个冷藏蒸发器,所述冷藏蒸发器具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错开设置,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三进口端和第三出口端,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六进口端和第六出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分别形成为L形且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包括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形成为与所述第二管体平行设置的L形,所述第四管体形成为U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冷冻蒸发器之间设有节流件,所述节流件具有第五进口端和第五出口端,所述第五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五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进口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件为毛细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定频压缩机。
9.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
CN201420818540.6U 2014-12-22 2014-12-22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78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8540.6U CN204478569U (zh) 2014-12-22 2014-12-22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8540.6U CN204478569U (zh) 2014-12-22 2014-12-22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8569U true CN204478569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34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18540.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78569U (zh) 2014-12-22 2014-12-22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85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1442A (zh) * 2014-12-22 2015-04-08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1442A (zh) * 2014-12-22 2015-04-08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04501442B (zh) * 2014-12-22 2017-03-22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8920B (zh) 制冷系统和具有它的冰箱
CN103134227B (zh) 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其的单系统风直冷冰箱
CN103574959A (zh) 双温冷柜的制冷系统及双温冷柜
CN102798245B (zh) 制冷设备及其制冷系统和该制冷设备的深度制冷方法
CN103471319B (zh) 冰箱的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冰箱
CN103471315A (zh) 冰箱
CN104296454A (zh) 冰箱
CN102798261B (zh) 制冷系统及具有它的制冷设备
CN205048852U (zh) 冰箱
CN107279447A (zh) 单节流预冷保鲜冰淇淋机的冷控方法
CN204478569U (zh)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05387644A (zh) 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3396183U (zh) 制冷系统和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
CN203657317U (zh) 冷柜及其制冷系统
CN205245647U (zh) 一种用于宽气候带的直冷机控冰箱
CN203550383U (zh) 冰箱
CN102914102B (zh) 螺杆式盐水机组
CN204478570U (zh)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02353204B (zh) 冰箱
CN104501442A (zh)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01837149U (zh) 制冷设备及其蒸发器
CN104567065A (zh)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03893477U (zh) 制冷设备和制冷系统
CN202188704U (zh) 螺杆式盐水机组
CN203501557U (zh) 用于冰箱冷冻室的丝管蒸发器及具有其的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3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32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