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67157U - 表带及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表带及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67157U
CN204467157U CN201520171264.3U CN201520171264U CN204467157U CN 204467157 U CN204467157 U CN 204467157U CN 201520171264 U CN201520171264 U CN 201520171264U CN 204467157 U CN204467157 U CN 204467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band
data line
interface
4pin interface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712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蒲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IANLUO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rolit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lit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Aerolit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5201712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67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67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67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带及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有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便捷可靠地进行数据传输的智能手表表带,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表带,包括镶嵌于所述表带内的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表带末端的4pin接口,所述4pin接口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该表带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显著提高了表带使用时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实施方便,易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表带及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式智能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表带及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设计人经研究发现,目前,针对智能穿戴设备中的数据传输,各个厂商均有不同的设计,但是无外乎以下两种:第一种:表带直接就是数据传输本身,表带直接通过USB与电脑连接进行数据传输,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简单便捷,但是往往针对智能手表就难以实现,且采用这种数据传输结构,必然使手表失去防水性能;第二种:在表身做一个4pin的充电端口,以此减少智能穿戴与手表外形上的差异,同时增强产品本身的防水性,但是使用者在充电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要将表取下,使用较为不便。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便捷可靠地进行数据传输的智能手表表带,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带及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便捷可靠地进行数据传输的智能手表表带,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带,包括镶嵌于所述表带内的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表带末端的4pin接口,所述4pin接口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4pin接口的四个pin针分两行排列。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4pin接口的四个pin针排列为正方形。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4pin接口的两侧设有极性相反的磁石。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带,所述传输装置包括镶嵌于所述表带内的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表带末端的4pin接口,以及与所述4pin接口可拆卸式连接的数据传输线,所述4pin接口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4pin接口的两侧设有极性相反的磁石,所述数据传输线的两侧设有极性相反的磁石,所述4pin接口与所述数据传输线通过所述磁石可拆卸式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数据传输线上设有金属弹针,设于所述数据传输线两侧的所述磁石设于所述金属弹针两侧,所述金属弹针通过所述磁石与所述4pin接口相连。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数据传输线上设有四个金属弹针,所述四个金属弹针按所述4pin接口的4个pin针排列的所述正方形排列。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数据传输线上设有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所述金属弹针设于所述数据传输线一端、所述USB接口设于所述数据传输线另一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第四种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数据传输线采用柔性材料制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针对智能手表的结构特点,将柔性电路板镶嵌于表带内,在表带末端设4pin接口,这种结构设置,将对智能手表表带外形造成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增加了手表防水性,且将4pin接口设在表带末端,使得在充电及进行数据传输时,无需将表取下,只需将一数据传输线与表带末端的4pin接口相连即可,充分确保了智能手表数据传输和充电的便捷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合智能手表表带自身的结构、形状特点,巧妙地将4pin接口的四个pin针分两行排列,优选排列为正方形,这种排列方式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列状排列相比,可以有效节约表带末端的空间,从而最大化的利用表带末端空间,由于表带通常以柔韧材质制作,因而采用方形排列也可以增强表带末端的牢固性、减少其损坏几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4pin接口的两侧和数据传输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极性相反的磁石,磁石的设置,在提高4pin接口和数据传输线连接的便捷性的同时,还能有效确保4pin接口和数据传输线相连时不会误连接,连接到反方向,从而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线通过金属弹针与4pin接口相连,这种连接结构,可以有效减少数据传输时接触不良的概率,金属弹针体积小巧,对表带整体结构造成的影响较小,十分适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线采用柔性材料制造而成,在确保用户使用体验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数据传输线的折损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实施方便、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线与4pin接口的连接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各附图标记名称为:
第二连接带100,第一连接带101,数据传输线102,USB接口103,表盘104,磁石105,金属弹针106,4pin接口10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现今,市面上越来越多的智能穿戴产品出现,设计人经研究发现,各智能穿戴产品的数据传输普遍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直接将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做到产品本身,由于手表本身体积小巧,将USB接口103做到手表上难以实现,且若以增大手表体积为“代价”集成USB接口103,必然会降低手表的防水性能和美观性;第二种,在产品本身制作4pin接口107,通过外接式设备与电脑进行连接,从而达到数据传输以及充电的功能,但是将4pin接口107设在手表上会降低产品本身的使用便捷性。
设计人经研究发现,基于手表本身的结构特点:包括表盘104和表带,表带由第一连接带101、第二连接带100和连接件构成,其中,第一连接带101一端与表盘104相连、另一端与连接件相连;第二连接带100一端与表盘104相连、另一端与连接件相连,第一连接带101与第二连接带100通过连接件相连。若如现有技术般将电路板设在表盘104中,必然会增加表盘104体积,降低智能手表的便携性和美观性,设计人经试验发现,基于手表本身的结构特点:设有表带,且现有的表带均具有一定厚度、长度,表带的实际体积和所能利用的空间并不比表盘104小,若能将电路板集成在表带中,则能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将电路板集成在表盘104中,影响了智能手表的便携性和美观性的问题。同时,基于表带一般均由第一连接带101、第二连接带100和连接件构成,第一连接带101和第二连接带100连接处往往处于表盘104正下方,佩戴在人体手腕上后,第一连接带101和第二连接带100连接处处于人体手腕下方不易被看见、且不会影响手表正常使用的位置处,若将充电结构设在表带的该位置处,再进行充电,则不会影响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基于此,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带,包括镶嵌于所述表带内的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表带末端的4pin接口107,所述4pin接口107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
其中,表带末端指构成表带的第一连接带101或第二连接带100未与表盘104相连的一端。在表带末端设4pin接口107,这种结构设计,将对智能手表表带外形造成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佩戴之后,由于表带末端位于人体手腕下方,用户使用手表时,用户及周围群众更多会注意到手腕上方的表盘104,由于4pin接口107位于手腕下方,受手腕保护,防水性亦较高,充电或数据传输时,无需将表取下,只需将数据传输线102与手腕下方的4pin接口107相连即可,不会对用户使用手表造成不便,隐蔽性亦较好。
需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优选第一连接带101和第二连接带100中,其中一个连接带,如第一连接带101与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个连接带,如第二连接带100通过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带101可拆卸式连接,且优选第二连接带100通过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带101相连后,第二连接带100的末端有富于,并优选将4pin接口107设在第二连接带100末端。
采用柔性电路板,并将柔性电路板镶嵌在表带内,这种结构设计,无需增加表盘104体积,亦不会对智能手表表带外形造成影响,与智能手表的本身结构进行了充分“融合”,极富设计感。
结合智能手表表带有一定宽度,长度较长的结构、形状特点,为了节约4pin接口107安装在表带末端所占的空间,最大化的利用表带末端空间,亦为了提高安装、使用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4pin接口107的四个pin针分两行排列,如:四个pin针排列为正方形,其中,根据各手表表带宽度的不同,亦可将四个pin针排列为长方形。另,由于表带通常以柔韧材质,如皮、布、塑料等制作,4pin接口107的四个pin针分两行排列也可以增强表带末端的牢固性、减少其损坏几率。
为了提高4pin接口107与数据传输线102连接的便利性,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在4pin接口107的两侧设极性相反的磁石105,基于磁石105与磁石105之间,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的原理,只需在数据传输线102上亦设置极性相反的磁石105,使得数据传输线102与4pin接口107的正确连接侧的磁石105异名,即可使4pin接口107与数据传输线102正确连接,有效简化了数据传输操作,且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性,优选将4pin接口107设为防水4pin接口10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针对智能手表的结构特点,对智能手表的表带进行了充分利用,将柔性电路板镶嵌于表带内,在表带末端设4pin接口107,这种结构设置,将对智能手表表带外形造成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增加了手表防水性,且将4pin接口107设在表带末端,使得在充电及进行数据传输时,无需将表取下,只需将一数据传输线102与表带末端的4pin接口107相连即可,充分确保了智能手表数据传输和充电的便捷可靠性。
实施例2
为了提高智能手表数据传输的便利性、设计的可靠合理性,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数据传输接口;第二部分为数据传输线102。
第一部分主要包括:镶嵌于表带内的柔性电路板,设于表带末端的4pin接口107,4pin接口107与柔性电路板相连,为了节约4pin接口107安装在表带末端所占的空间,最大化的利用表带末端空间,亦为了提高安装、使用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摈弃现有技术中采用列状排列方式,优选4pin接口107的四个pin针分两行排列,如:采用正方形的排列方式。
第二部分的数据传输线102与4pin接口107可拆卸式连接,为了减少数据传输时接触不良的概率,如图2、图3所示,优选数据传输线102通过金属弹针106与4pin接口107相连,其中,数据传输线102上设四个金属弹针106,四个金属弹针106按4pin接口107的4个pin针排列的正方形排列,与4pin接口107匹配。其中,金属弹针106体积小巧,对表带整体结构造成的影响较小,十分适用。
为了降低数据传输线102的折损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数据传输线102采用柔性材料制造而成。
为了提高4pin接口107与数据传输线102连接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在4pin接口107的两侧设极性相反的磁石105,基于磁石105与磁石105之间,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的原理,只需在数据传输线102上亦设置极性相反的磁石105,本实施例中优选将磁石105设于金属弹针106两侧,使得数据传输线102与4pin接口107的正确连接侧的磁石105异名,即可使4pin接口107与数据传输线102正确连接,有效简化了数据传输操作,且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稳定性。
磁石105的设计,使得用户使用时通过磁性吸附便能直接进行数据传输和充电,在使用时候无需调整方向,只需简单吸附就能进行快速的数据传输,极为便捷。
为了便捷地进行充电及数据传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在数据传输线102上设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103,金属弹针106设于数据传输线102一端、USB接口103设于数据传输线102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表带末端做成数据传输端口,同时采用相反极性磁铁吸附数据传输线102,减少误操作,在保证传统表盘104结构的同时,又能增强手表的实用性,使用者无需将表取下便能实现数据传输以及充电,同时还能兼顾防水性,设计十分巧妙。
其中,表带末端指构成表带的第一连接带101或第二连接带100未与表盘104相连的一端。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优选第一连接带101和第二连接带100中,其中一个连接带,如第一连接带101与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个连接带,如第二连接带100通过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带101可拆卸式连接,且优选第二连接带100通过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带101相连后,第二连接带100的末端有富于,并优选将4pin接口107设在第二连接带100末端。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较为方便,用户仅需将数据传输线的金属弹针106靠近表带末端的4pin接口107,磁石105会自动将4pin接口107与数据传输线102相吸附,此时,将USB接头插入电脑或者是充电器,便能便捷的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充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针对智能手表的结构特点,将柔性电路板镶嵌于表带内,在表带末端设4pin接口107,这种结构设置,将对智能手表表带外形造成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增加了手表防水性,且将4pin接口107设在表带末端,使得在充电及进行数据传输时,无需将表取下,只需将一数据传输线102与表带末端的4pin接口107相连即可,充分确保了智能手表数据传输和充电的便捷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镶嵌于所述表带内的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表带末端的4pin接口,所述4pin接口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4pin接口的四个pin针分两行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4pin接口的四个pin针排列为正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4pin接口的两侧设有极性相反的磁石。
5.一种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包括镶嵌于所述表带内的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表带末端的4pin接口,以及与所述4pin接口可拆卸式连接的数据传输线,所述4pin接口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4pin接口的两侧设有极性相反的磁石,所述数据传输线的两侧设有极性相反的磁石,所述4pin接口与所述数据传输线通过所述磁石可拆卸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线上设有金属弹针,设于所述数据传输线两侧的所述磁石设于所述金属弹针两侧,所述金属弹针通过所述磁石与所述4pin接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线上设有四个金属弹针,所述四个金属弹针按所述4pin接口的4个pin针排列的所述正方形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线上设有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所述金属弹针设于所述数据传输线一端、所述USB接口设于所述数据传输线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线采用柔性材料制造而成。
CN201520171264.3U 2015-03-25 2015-03-25 表带及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 Active CN204467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1264.3U CN204467157U (zh) 2015-03-25 2015-03-25 表带及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1264.3U CN204467157U (zh) 2015-03-25 2015-03-25 表带及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67157U true CN204467157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22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71264.3U Active CN204467157U (zh) 2015-03-25 2015-03-25 表带及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67157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5130A (zh) * 2015-03-25 2015-06-03 深圳市陨石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表带及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
CN105116715A (zh) * 2015-09-28 2015-12-02 深圳市爱的扣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表带组件和智能手表
USD842745S1 (en) 2017-11-07 2019-03-12 Fitbit, Inc. Wristband for low profile fitness tracker
USD857011S1 (en) 2018-04-25 2019-08-20 Fitbit, Inc. Band connector for a watch or a smart watch
USD861678S1 (en) 2018-01-29 2019-10-01 Fitbit, Inc. Smart watch with health monitor sensor
USD862277S1 (en) 2015-03-16 2019-10-08 Fitbit, Inc. Set of bands for a fitness tracker
USD869982S1 (en) 2016-06-14 2019-12-17 Fitbit, Inc. Attachment mechanism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62277S1 (en) 2015-03-16 2019-10-08 Fitbit, Inc. Set of bands for a fitness tracker
CN104665130A (zh) * 2015-03-25 2015-06-03 深圳市陨石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表带及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
CN105116715A (zh) * 2015-09-28 2015-12-02 深圳市爱的扣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表带组件和智能手表
CN105116715B (zh) * 2015-09-28 2017-12-12 深圳市爱的扣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表带组件和智能手表
USD869982S1 (en) 2016-06-14 2019-12-17 Fitbit, Inc. Attachment mechanism
USD842745S1 (en) 2017-11-07 2019-03-12 Fitbit, Inc. Wristband for low profile fitness tracker
USD843864S1 (en) 2017-11-07 2019-03-26 Fitbit, Inc. Low-profile fitness tracker
USD863296S1 (en) 2018-01-29 2019-10-15 Fitbit, Inc. Smart watch with health monitor sensor
USD861678S1 (en) 2018-01-29 2019-10-01 Fitbit, Inc. Smart watch with health monitor sensor
USD864956S1 (en) 2018-01-29 2019-10-29 Fitbit, Inc. Smart watch with health monitor sensor
USD895613S1 (en) 2018-01-29 2020-09-08 Fitbit, Inc. Smart watch with health monitor sensor
USD858516S1 (en) 2018-04-25 2019-09-03 Fitbit, Inc. Pair of removable bands for a watch body
USD861679S1 (en) 2018-04-25 2019-10-01 Fitbit, Inc. Set of removable bands for a body of a watch
USD858518S1 (en) 2018-04-25 2019-09-03 Fitbit, Inc. Set of removable bands for a body of a watch
USD858517S1 (en) 2018-04-25 2019-09-03 Fitbit, Inc. Pair of removable attachment caps for the body of a smart watch
USD857011S1 (en) 2018-04-25 2019-08-20 Fitbit, Inc. Band connector for a watch or a smart watch
USD887405S1 (en) 2018-04-25 2020-06-16 Fitbit, Inc. Body of smart watch with health monitor sensor
USD919619S1 (en) 2018-04-25 2021-05-18 Fitbit, Inc. Removable band for a watch bod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67157U (zh) 表带及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
CN104665130A (zh) 表带及适用于智能手表的传输装置
CN206175396U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02697966U (zh) 应用于智能手机的运动手环系统
CN106723706A (zh) 一种新型智能运动手环
CN204740441U (zh) 一种手表充电组件及智能手表
CN205015617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105193022A (zh) 一种便于穿戴及便于信号输送的智能手环
CN20618028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防止插反的usb接口
CN205125283U (zh) 一种智能装饰珠
CN205321448U (zh) 一种智能腕带
CN204636333U (zh) 一种用于手腕上的健康监测装置
CN205884856U (zh) 智能手环
CN205543606U (zh) 一种多功能数据线
CN205456579U (zh) 一种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连接装置
CN205728440U (zh) 智能手环
CN210721047U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充电结构的智能手表
CN205724284U (zh) 一种多功能数据线结构
CN206547999U (zh) 一种附带u盘和数据线功能的智能手环
CN204764745U (zh) 一种多功能水杯
CN204207214U (zh) 一种具有健康监护功能的智能项链
CN208923337U (zh) 移动终端设备的壳体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05430337U (zh) 一种穿戴手表式的手机
CN206116827U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206964031U (zh) 一种保暖穿戴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05

Address after: 310000 Binjiang District, Zhejiang, South Ring Road, No. 3766, No.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LIANLUO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three, No. 1980,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park, Longhua New District special zone, Guangdong, Shenzhen, B101

Patentee before: Aerolit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f Shen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