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64168U - 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64168U
CN204464168U CN201520171107.2U CN201520171107U CN204464168U CN 204464168 U CN204464168 U CN 204464168U CN 201520171107 U CN201520171107 U CN 201520171107U CN 204464168 U CN204464168 U CN 204464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tube
fixed
contacts
transition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711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明
李锁义
穆全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Prosperous Power On Uni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Prosperous Power On Uni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Prosperous Power On Uni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Prosperous Power On Uni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711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64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64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641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igh-Tension Arc-Extinguishing Switches Without Spray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电机为储能和释能弹簧蓄能,储能和释能弹簧带动级进机构分级旋转,级进机构带动传动轴分级旋转;A、B、C三相完全相同的分接机构安装在传动轴上、多个静触头固定在撑条上;凸轮盘和轴承安装盘带动主和辅真空管分合机构分别拉动主和辅真空管接通和断开,传动轴带动动触头和过渡触头与各静触头接通和断开,并保证工作时两个动触头和两个过渡触头同时与相邻的两个静触头接通,主和辅真空管同时接通;切断时,主和辅真空管先断开,动触头和过渡触头再断开,动触头和过渡触头接通后,主和辅真空管再接通。本实用新型灭弧、断弧快,可靠性高,绝缘介质不污染,绝缘强度高,可免于维护,提高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部调压有载分接开关。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电力系统,35KV中部调压变压器在很多地方广泛使用;但变压器所使用的开关仍是传统的油浸式有载分接开关。油浸式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的切换原理是,采用耐高温的铜钨合金制造成燃弧触头,在绝缘油中切换电流;采用纯铜制造成通断触头,切换后承载电流。这种切换方式,由于燃弧触头在每次切换时都会产生很强的弧光并依靠绝缘油灭弧,所以给开关内部造成了多种伤害:1、弧光温度极高,会对燃弧触头逐渐烧蚀,严重影响燃弧触头的使用寿命。2、开关内的绝缘油在熄灭弧光时会碳化变质,降低绝缘强度,到一定限度时必须报废,重换新油;所以用户必须按时停电维修,维修时须拆开变压器箱盖,取出开关切换机构,清洗油室,更换新的绝缘油,更换新的绝缘油非常麻烦,很多时候都是由开关厂家维修。3、开关内的绝缘油由于在不纯净的绝缘油中长期使用会加快老化缩短使用寿命,需要更换新开关,更换开关时也必须停电,拆开变压器箱盖重新接线更换新开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该开关灭弧、断弧快,可靠性高,绝缘介质广泛,绝缘介质不污染,绝缘强度高,可免于维护;开关内的绝缘件在纯净的绝缘油中使用可延缓老化,提高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其包括油枕、开关顶盖、与开关顶盖密封固定在一起的油室外壳、传动装置和分接机构组件;
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位于开关顶盖内的电机、储能和释能弹簧、级进机构和位于油室外壳中心的传动轴;电机为储能和释能弹簧蓄能,储能和释能弹簧带动级进机构分级旋转,级进机构带动传动轴分级旋转;
所述的分接机构组件包括A、B、C三相完全相同的分接机构、均匀固定安装在传动装置固定盘和油室底盖上的多个撑条和均匀固定在撑条上的多个静触头,静触头的个数比开关的挡位多一个;传动装置固定盘固定安装在位于油室外壳一端的开关顶盖上;油室底盖固定安装在油室外壳底端;每相分接机构包括凸轮盘机构和动触头机构;凸轮盘机构包括外圆固定在撑条上的凸轮盘、固定在传动轴上的轴承安装盘、安装在凸轮盘和轴承安装盘上的主真空管分合机构和辅真空管分合机构;凸轮盘和轴承安装盘带动主真空管分合机构和辅真空管分合机构拉动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接通和断开,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之间绝缘;动触头机构包括中心孔固定在传动轴上的安装盘、固定在安装盘上并间隔分布的两个动触头和两个过渡触头、固定在安装盘上的主真空管、辅真空管和电阻;其中一个动触头连接在主真空管的一端,另一个动触头连接在主真空管的另一端;其中一个过渡触头连接电阻后连接在辅真空管的一端,另一个过渡触头连接在辅真空管的另一端;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接通和断开时间、两个动触头和过渡触头之间的距离和各静触头之间的间隔距离能够保证工作时,两个动触头和两个过渡触头同时与前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接通,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同时接通;切断时,两个动触头和两个过渡触头同时移动,主真空管先断开,两个动触头与前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再断开,两个过渡触头开始工作,两个动触头与后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接通后,主真空管再接通,后辅真空管断开,两个过渡触头再与前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断开,两个过渡触头与后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接通,后辅真空管接通,两个动触头和两个过渡触头同时与后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接通;在两个动触头与后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刚接通的瞬间,两个过渡触头仍与前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接通。
上述所述的凸轮盘安装滚珠轴承的一端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和多个凸起,凹槽与凸起间隔布置,之间由斜面过渡;所述的主真空管分合机构包括滚动轴承A、直线轴承A、直线轴承B、连板、弹簧A、弹簧B和主管调节杆;辅真空管分合机构包括滚动轴承B、直线轴承A、直线轴承B、连板、弹簧A、弹簧B和辅管调节杆;轴承安装盘上有两组安装孔;每组安装孔包括两个位于同一直径上的安装孔,远离圆心位置的安装孔内固定有直线轴承A,靠近圆心位置的安装孔内固定有直线轴承B,该两组安装孔之间的间隔保证滚动轴承A和滚动轴承B之间的安装距离;滚动轴承A和B分别置于凸轮盘有凹槽、凸起和斜面的一端,安装滚动轴承A和B的主轴分别固定安装在直线轴承A的拉杆A的一端;拉杆A为变直径杆,其穿在直线轴承A内,另一端穿越连板过孔,顶在置于主管和辅管调节杆一端的弹簧套管内的弹簧B上;在直线轴承A与连板之间的拉杆A上穿有弹簧A;主管和辅管调节杆另一端插接固定在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的触头内;直线轴承B的拉杆B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板靠近圆心位置的固定安装孔内;主管调节杆为一一体杆;辅管调节杆中间断开,两断开头间隔距离,由绝缘材料包裹固定在一起;滚动轴承A和滚动轴承B位于凸轮盘凹槽位置时,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连通,滚动轴承A和滚动轴承B位于凸轮盘凸起位置时,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断开,凸轮盘位于中间斜面时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从连通到断开或从断开到连通的转换;滚动轴承A和滚动轴承B的间隔距离,凸轮盘上每个凹槽、每个凸起和每个斜面的两个边的弧度保证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接通和断开的时间。
上述所述的级进机构包括操盘、拨杆、曲柄和拨轮;操盘通过其中心孔安装在传动轴的端部,其外缘上间隔开有多个拨槽和止锁弧,止锁弧的个数与开关的挡位相同,拨槽的个数比止锁弧的个数少一个;储能和释能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固定在曲柄的一端,曲柄固定在曲柄轴的一端部;曲柄轴可旋转地固定在传动装置固定盘上,其上可旋转地固定有曲柄齿轮,另一端可旋转地固定在拨轮大圆弧的中心孔内;电机的输出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中间齿轮与曲柄齿轮啮合;曲柄齿轮上偏心固定有拨杆,拨杆在180°内拨动曲柄,曲柄带动储能和释能弹簧旋转蓄能,在另180°内拨杆空转,储能和释能弹簧反转释能;拨轮一端为与操盘上的止锁弧相匹配的大圆弧,另一端为小圆弧,大、小圆弧由切线连接;小圆弧的中心可旋转地固定有能顶在操盘上的拨槽内的辊子;曲柄轴上有90°的弧形凸起A,拨轮上有弧形凸起A相匹配的90°的弧形凸起B,弧形凸起A在一个方向上拨动弧形凸起B时,再反转拨动弧形凸起B时,需空转180°。
本实用新型采用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替代油浸式有载分接开关的燃弧触头,由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切换电流,所产生的弧光在真空管内真空状态下灭弧,其具有以下优点:(1)真空灭弧、断弧快,不污染,可靠性高,绝缘介质广泛,寿命长。(2)绝缘介质不污染,绝缘强度高,可免于维护。(3)开关内的绝缘件在纯净的绝缘油中使用可延缓老化,提高使用寿命。真空有载分接开关的真空管,电寿命长达二十万次,是燃弧触头使用寿命的数倍。开关机械寿命八十万次以上,是油浸式有载分接开关寿命的数十倍,这样,只要维修更换使用到寿命的真空管就能保证整体开关的使用寿命达八十万次以上,大大延长了开关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5为图1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油枕1、开关顶盖2、与开关顶盖2密封固定在一起的油室外壳15、传动装置和分接机构组件。
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位于开关顶盖2内的电机30、储能和释能弹簧、级进机构和位于油室外壳中心的传动轴31。电机30为储能和释能弹簧蓄能3,储能和释能弹簧3带动级进机构分级旋转,级进机构带动传动轴分级旋转。所述的级进机构包括操盘5、拨杆33、曲柄29和拨轮27。操盘5通过其中心孔安装在传动轴31的端部,其外缘上间隔开有多个拨槽36和止锁弧35,止锁弧35的个数与开关的挡位相同,拨槽36的个数比止锁弧35的个数少一个;比如开关的挡位为7挡,则止锁弧35的个数为7个,拨槽36的个数为6个。储能和释能弹簧3一端固定,另一端固定在曲柄29的一端,曲柄29固定在曲柄轴34的一端部。曲柄轴34可旋转地固定在传动装置固定盘4上,其上可旋转地固定有曲柄齿轮28,另一端可旋转地固定在拨轮大圆弧41的中心孔内。电机30的输出齿轮19与中间齿轮32啮合,中间齿轮32与曲柄齿轮28啮合。曲柄齿轮28上偏心固定有拨杆33,拨杆33在180°内拨动曲柄29,曲柄29带动储能和释能弹簧3旋转蓄能,在另180°内拨杆33空转,储能和释能弹簧3反转释能。拨轮27一端为与操盘5上的止锁弧35相匹配的大圆弧41,另一端为小圆弧37,大、小圆弧41和37由切线连接;小圆弧37的中心可旋转地固定有能顶在操盘5上的拨槽36内的辊子38。曲柄轴34上有90°的弧形凸起A 40,拨轮27上有弧形凸起A 40相匹配的90°的弧形凸起B 39,弧形凸起A 40在一个方向上拨动弧形凸起B 39时,再反转拨动弧形凸起B 39时,需空转180°。曲柄轴34上的弧形凸起B 39拨动拨轮27上的弧形凸起A 40,使拨轮27沿曲柄轴34旋转,首先拨轮27的大圆弧41离开操盘5上前面的止锁弧35,继续旋转时,其小圆弧37顶在操盘5上的拨槽36内,带动操盘5旋转,继续旋转,其小圆弧37脱离操盘上的拨槽36,继续旋转,其大圆弧41又顶在操盘5上后面的止锁弧35上,使操盘5旋转一个级位。储能和释能弹簧3每储能和释能一次,操盘5旋转一个级位,传动轴31旋转一个级位。
所述的分接机构组件包括A、B、C三相完全相同的分接机构、多个撑条6和均匀固定在撑条6上的多个静触头45。各撑条6一端均匀固定安装在传动装置固定盘4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42上,支撑板42通过定位套44旋转地固定在传动轴31末端,并由油室底盖43卡接固定。静触头45的个数比开关的挡位多一个,如开关的挡位为7挡,静触头的个数为8个,撑条的个数为9个。传动装置固定盘4固定安装在位于油室外壳15一端的开关顶盖2上。油室底盖43固定安装在油室外壳15底端。每相分接机构包括凸轮盘机构和动触头机构。凸轮盘机构包括外圆固定在撑条6上的凸轮盘26、固定在传动轴31上的轴承安装盘25、安装在凸轮盘26和轴承安装盘25上的主真空管分合机构和辅真空管分合机构。凸轮盘26的外圆均匀开有固定在撑条6上的凹槽,其安装滚珠轴承的一端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55和多个凸起53,凹槽55与凸起53间隔布置,之间由斜面54过渡。所述的主真空管分合机构包括滚动轴承A 16、直线轴承A 51、直线轴承B 52、连板11、弹簧A 24、弹簧B 23和主管调节杆17。辅真空管分合机构包括滚动轴承B 7、直线轴承A 51、直线轴承B 52、连板11、弹簧A 24、弹簧B 23和辅管调节杆13。轴承安装盘25上有两组安装孔;每组安装孔包括两个位于同一直径上的安装孔,远离圆心位置的安装孔内固定有直线轴承A 51,靠近圆心位置的安装孔内固定有直线轴承B 52,该两组安装孔之间的间隔保证滚动轴承A 16和滚动轴承B 7之间的安装距离。滚动轴承A 16和B 7分别置于凸轮盘26有凹槽、凸起和斜面的一端,安装滚动轴承A 16和B 7的主轴8和9分别固定安装在直线轴承A 51的拉杆A 10的一端。拉杆A 10为变直径杆,其穿在直线轴承A 51内,另一端穿越连板11过孔,顶在置于主管和辅管调节杆17和13一端的弹簧套管内的弹簧B 23上。在直线轴承A 51与连板11之间的拉杆A 10上穿有弹簧A 24。主管和辅管调节杆17和13另一端插接固定在主真空管18和辅真空管14的触头内。直线轴承B 52的拉杆B 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板11靠近圆心位置的固定安装孔内。主管调节杆17为一一体杆。辅管调节杆13中间断开,两断开头间隔距离,由绝缘材料12包裹固定在一起。滚动轴承A 16和滚动轴承B 7位于凸轮盘凹槽55位置时,主真空管18和辅真空管14连通;滚动轴承A 16和滚动轴承B 7位于凸轮盘凸起53位置时,主真空管18和辅真空管14断开;凸轮盘26位于中间斜面54时主真空管18和辅真空管14从连通到断开或从断开到连通的转换。滚动轴承A 16和滚动轴承B7的间隔距离,凸轮盘26上每个凹槽55、每个凸起53和每个斜53面的两个边的弧度保证主真空管18和辅真空管14接通和断开的时间。动触头机构包括中心孔固定在传动轴31上的安装盘48、固定在安装盘48上并间隔分布的两个动触头46和两个过渡触头47、固定在安装盘48上的主真空管18、辅真空管14和电阻50。其中一个动触头46连接在主真空管18的一端,另一个动触头46连接在主真空管18的另一端。其中一个过渡触头47连接电阻50后连接在辅真空管14的一端,另一个过渡触头47连接在辅真空管14的另一端。20和22分别为主真空管14和辅真空管18连接动触头46和电阻50的一个接线端。主真空管18和辅真空管14接通和断开时间、两个动触头46和过渡触头47之间的距离和各静触头45之间的间隔距离能够保证工作时,两个动触头46和两个过渡触头47同时与前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45接通,主真空管18和辅真空管14同时接通。切断时,两个动触头46和两个过渡触头47同时移动,主真空管18先断开,两个动触头46与前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45再断开,两个过渡触头47开始工作,两个动触头46与后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45接通后,主真空管18再接通,后辅真空管14断开,两个过渡触头47再与前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45断开,两个过渡触头47与后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45接通,后辅真空管14接通,两个动触头46和两个过渡触头47同时与后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45接通;在两个动触头46与后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45刚接通的瞬间,两个过渡触头47仍与前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45接通。
上述实施例仅是优选的和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专利的描述进行等同技术的改进,其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其包括油枕、开关顶盖和与开关顶盖密封固定在一起的油室外壳;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传动装置和分接机构组件; 
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位于开关顶盖内的电机、储能和释能弹簧、级进机构和位于油室外壳中心的传动轴;电机为储能和释能弹簧蓄能,储能和释能弹簧带动级进机构分级旋转,级进机构带动传动轴分级旋转; 
所述的分接机构组件包括A、B、C三相完全相同的分接机构、均匀固定安装在传动装置固定盘和油室底盖上的多个撑条和均匀固定在撑条上的多个静触头,静触头的个数比开关的挡位多一个;传动装置固定盘固定安装在位于油室外壳一端的开关顶盖上;油室底盖固定安装在油室外壳底端;每相分接机构包括凸轮盘机构和动触头机构;凸轮盘机构包括外圆固定在撑条上的凸轮盘、固定在传动轴上的轴承安装盘、安装在凸轮盘和轴承安装盘上的主真空管分合机构和辅真空管分合机构;凸轮盘和轴承安装盘带动主真空管分合机构和辅真空管分合机构拉动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接通和断开,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之间绝缘;动触头机构包括中心孔固定在传动轴上的安装盘、固定在安装盘上并间隔分布的两个动触头和两个过渡触头、固定在安装盘上的主真空管、辅真空管和电阻;其中一个动触头连接在主真空管的一端,另一个动触头连接在主真空管的另一端;其中一个过渡触头连接电阻后连接在辅真空管的一端,另一个过渡触头连接在辅真空管的另一端;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接通和断开时间、两个动触头和过渡触头之间的距离和各静触头之间的间隔距离能够保证工作时,两个动触头和两个过渡触头同时与前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接通,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同时接通;切断时,两个动触头和两个过渡触头同时移动,主真空管先断开,两个动触头与前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再断开,两个过渡触头开始工作,两个动触头与后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接通后,主真空管再接通,后辅真空管断开,两个过渡触头再与前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断开,两个过渡触头与后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接通,后辅真空管接通,两个动触头和两个过渡触头同时与后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接通;在两个动触头与后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刚接通的瞬间,两个过渡触头仍与前面相邻的两个静触头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盘安装滚珠轴承的一端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和多个凸起,凹槽与凸起间隔布置,之间由斜面过渡;所述的主真空管分合机构包括滚动轴承A、直线轴承A、直线轴承B、连板、弹簧A、弹簧B和主管调节杆;辅真空管分合机构包括滚动轴承B、直线轴承A、直线轴承B、连板、弹簧A、弹簧B和辅管调节杆;轴承安装盘上有两组安装孔;每组安装孔包括两个位于同一直径上的安装孔,远离圆心位置的安装孔内固定有直线轴承A,靠近圆心位置的安装孔内固定有直线轴承B,该两组安装孔之间的间隔保证滚动轴承A和滚动轴承B之间的安装距离;滚动轴承A和B分别置于凸轮盘有凹槽、凸起和斜面的一端,安装滚动轴承A和B的主轴分别固定安装在直线轴承A的拉杆A的一端;拉杆A为变直径杆,其穿在直线轴承A内,另一端穿越连板过孔,顶在置于主管和辅管调节杆一端的弹簧套管内的弹簧B上;在直线轴承A与连板之间的拉杆A上穿有弹簧A;主管和辅管调节杆另一端插接固定在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的触头内;直线轴承B的拉杆B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板靠近圆心位置的固定安装孔内;主管调节杆为一一体杆;辅管调节杆中间断开,两断开头间隔距离,由绝缘材料包裹固定在一起;滚动轴承A和滚动轴承B位于凸轮盘凹槽位置时,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连通,滚动轴承A和滚动轴承B位于凸轮盘凸起位置时,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断开,凸轮盘位于中间斜面时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从连通到断开或从断开到连通的转换;滚动轴承A和滚动轴承B的间隔距离,凸轮盘上每个凹槽、每个凸起和每个斜面的两个边的弧度保证主真空管和辅真空管接通和断开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级进机构包括操盘、拨杆、曲柄和拨轮;操盘通过其中心孔安装在传动轴的端部,其外缘上间隔开有多个拨槽和止锁弧,止锁弧的个数与开关的挡位相同,拨槽的个数比止锁弧的个数少一个;储能和释能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固定在曲柄的一端,曲柄固定在曲柄轴的一端部;曲柄轴可旋转地固定在传动装置固定盘上,其上可旋转地固定有曲柄齿轮,另一端可旋转地固定在拨轮大圆弧的中心孔内;电机的输出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中间齿轮与曲柄齿轮啮合;曲柄齿轮上偏心固定有拨杆,拨杆在180°内拨动曲柄,曲柄带动储能和释能弹簧旋转蓄能,在另180°内拨杆空转,储能和释能弹簧反转释能;拨轮一端为与操盘上的止锁弧相匹配的大圆弧,另一端为小圆弧,大、小圆弧由切线连接;小圆弧的中心可旋转地固定有能顶在操盘上的拨槽内的辊子;曲柄轴上有90°的弧形凸起A,拨轮上有弧形凸起A相匹配的90°的弧形凸起B,弧形凸起A在一个方向上拨动弧形凸起B时,再反转拨动弧形凸起B时,需空转180°。
CN201520171107.2U 2015-03-25 2015-03-25 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Active CN204464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1107.2U CN204464168U (zh) 2015-03-25 2015-03-25 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1107.2U CN204464168U (zh) 2015-03-25 2015-03-25 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64168U true CN204464168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71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71107.2U Active CN204464168U (zh) 2015-03-25 2015-03-25 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641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57657A (zh) * 2020-10-21 2023-05-02 日立能源瑞士股份公司 用于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系统、有载分接开关和切换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头连接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57657A (zh) * 2020-10-21 2023-05-02 日立能源瑞士股份公司 用于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系统、有载分接开关和切换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头连接的方法
CN116057657B (zh) * 2020-10-21 2024-03-08 日立能源有限公司 用于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系统、有载分接开关和切换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头连接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9106B (zh) 真空灭弧转换选择器
CN102623202B (zh) 一种复合式真空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组件
CN204464168U (zh) 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CN111668006A (zh) 一种油浸式简易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CA2892595C (en) Transformer tapp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same
US20050269191A1 (en) Molded polymer load tap changer
BRPI0619537A2 (pt) comutador de tap com dispositivo de monitoração de comutação
CN204464166U (zh) 中部调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机构
CN203205259U (zh) 智能配电网用的油浸式双层触头真空有载调压分接开关
CN105161351B (zh) 真空断路器
CN113241269B (zh) 一种gis刀闸传动装置
CN201425882Y (zh) 一种间歇运动的有载分接开关主触头结构
CN204596645U (zh) 一种切换开关安装结构
CN2791844Y (zh) 一种无励磁分接开关
US9640340B2 (en) Selector switch for tap-changing transformers and support arm for a tap selector thereof
CN101807470B (zh) 真空有载分接开关双轨道凸轮盘
EP259148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pre-selector in a tap changer
CN104008914A (zh) 旋转开关
CN219626532U (zh) 一种紧凑型低磨损高寿命转盘式隔离切换开关结构
JP2016021533A (ja) 負荷時タップ切換装置
CN202601395U (zh) 组合式真空开关
CN114050071A (zh) 一种外挂分体式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CN108962639A (zh) 一种智能型有载调压开关盘式驱动机构
CN201181638Y (zh) 一种分接开关中心轴与动触头支架的连接结构
CN117809996A (zh) 一种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Yuming

Inventor after: He Liqun

Inventor after: Li Suoyi

Inventor after: Mu Quanru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ming

Inventor before: Li Suoyi

Inventor before: Mu Quanru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ZHANG YUMING LI SUOYI MU QUANRU TO: ZHANG YUMING HE LIQUN LI SUOYI MU QUAN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