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4713U - 六角井絮凝器 - Google Patents

六角井絮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4713U
CN204454713U CN201520116791.4U CN201520116791U CN204454713U CN 204454713 U CN204454713 U CN 204454713U CN 201520116791 U CN201520116791 U CN 201520116791U CN 204454713 U CN204454713 U CN 204454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x shaft
shaft module
flocculator
hex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67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赵广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Zhongneng Huan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Zhongneng Huan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Zhongneng Huan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Zhongneng Huan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167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47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4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47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六角井絮凝器,设置在水管上,其特征在于,沿着进水方向依次分为一级絮凝器、二级絮凝器、三级絮凝器及末级絮凝器,相邻絮凝器之间通过水管相连,一级絮凝器内设置有第一六角井模块及第二六角井模块、二级絮凝器内设置有第三六角井模块及第四六角井模块,三级絮凝器内设置有第五六角井模块及第六六角井模块,末级絮凝器内设置有第七六角井模块,进水口、二级絮凝器、三级絮凝器内设置有加药环;新型结构的六角井絮凝器,可以使原水在絮凝过程中形成更多的微涡旋,增加水中颗粒的碰撞机率,缩短絮凝时间,减少占地面积,保证絮凝过程中絮体密实,不易破碎。

Description

六角井絮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水处理行业的一种高效絮凝设备,尤其是一种六角井絮凝器。
背景技术
絮凝分离技术由于其能量消耗低、可强化发酵液中菌体及蛋白等杂质的分离、简化发酵液后处理操作、提高杂质去除率,因而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等发酵工业中发酵液的净化处理。但由于发酵液是含多种杂质的复杂体系,是的絮凝分离技术在生产中的净化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发酵产物的后续提取及纯化的收率低或产品质量差,在发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发酵产物分离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分离技术已陈伟发酵工业生产效率的瓶颈,因此如何从源头上尽可能多的出去杂质以减轻后续分离过程的负担,是发酵工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在水处理行业的应用的网格絮凝设备,大都在絮凝竖井内放置网格网片,通过网眼的收缩作用完成,由于网片的厚度较小,在竖井内的的收缩作用就比较小,所有需要在竖井内放置多层网片,这样就造成的占地面积大。当水质和水量发生变化时,絮凝效果就会变差。另外,如果六角井模块中间采用圆管组装,那么圆管之间不能,完全紧密排列,则过水面积就会减少。如果采用方管进行组装,方眼不利于形成涡旋,方眼的四角存在死角,造成絮凝强度减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水质和水量发生变化时,能高效进行絮凝工作的六角井絮凝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六角井絮凝器,设置在水管上,其特征在于,沿着进水方向依次分为一级絮凝器、二级絮凝器、三级絮凝器及末级絮凝器,相邻絮凝器之间通过水管相连,一级絮凝器内设置有第一六角井模块及第二六角井模块、二级絮凝器内设置有第三六角井模块及第四六角井模块,三级絮凝器内设置有第五六角井模块及第六六角井模块,末级絮凝器内设置有第七六角井模块,进水口、二级絮凝器、三级絮凝器内设置有加药环;
所述一级絮凝器及二级絮凝器之间的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泥阀,三级絮凝器及末级絮凝器之间的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排泥阀。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一级絮凝剂内,第一六角井模块设置在一级絮凝剂靠近进水口的一端,第一六角井模块的厚度、第二六角井模块的厚度、第一六角井模块及第二六角井模块之间的宽度、第二六角井模块与一级絮凝剂另一端的距离的比利为5:5:5:5。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二级絮凝器内,第三六角井模块设置在二级絮凝剂靠近进水口的一端,第三六角井模块的厚度、第四六角井模块的厚度、第三六角井模块及第四六角井模块之间的宽度及第四六角井模块与二级絮凝剂另一端的距离的比例为5:5:7.5:2.5,所述加药环设置在第三六角井模块及第四六角井模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三级絮凝器内,第五六角井模块设置在三级絮凝剂靠近进水口的一端,第五六角井模块的厚度、第六六角井模块的厚度、第五六角井模块及第六六角井模块之间的宽度及第六六角井模块与三级絮凝剂另一端的距离的比例为4:4:10:1,所述加药环设置在第五六角井模块及第六六角井模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末级絮凝器内,第七六角井模块的厚度、第七六角井模块与末级絮凝器靠近进水口的一段的距离及第七六角井模块与末级絮凝器靠近出水口一端的距离的比例为3:8.5:8.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新型结构的六角井絮凝器,可以使原水在絮凝过程中形成更多的微涡旋,增加水中颗粒的碰撞机率,缩短絮凝时间,减少占地面积,保证絮凝过程中絮体密实,不易破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六角井絮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六角井絮凝器的六角井模块的截面图;
标号说明:1-一级絮凝器;    11-第一六角井模块;    12-第二六角井模块;    2-二级絮凝器;    21-第三六角井模块;    22-第四六角井模块;    3-三级絮凝器;    31-第五六角井模块;    32-第六六角井模块;    4-末级絮凝器;    41-第七六角井模块;    5-加药环;    6-第一排泥阀;    7-第二排泥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六角井絮凝器,设置在水管上,沿着进水方向依次分为一级絮凝器1、二级絮凝器2、三级絮凝器3及末级絮凝器4,相邻絮凝器之间通过水管相连,一级絮凝器1内设置有第一六角井模块11及第二六角井模块12、二级絮凝器2内设置有第三六角井模块21及第四六角井模块22,三级絮凝器3内设置有第五六角井模块31及第六六角井模块32,末级絮凝器4内设置有第七六角井模块41,进水口、二级絮凝器2、三级絮凝器3内设置有加药环5;
所述一级絮凝器1及二级絮凝器2之间的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泥阀6,三级絮凝器3及末级絮凝器4之间的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排泥阀7。
六角井模块由外壁及内部的隔层构成,内部的隔层形成多个蜂窝状结构(即正六边形),不会产生死角,可以使原水在絮凝过程中形成更多的微涡旋,增加水中颗粒的碰撞机率,缩短絮凝时间,减少占地面积,絮凝强度大。
所述一级絮凝剂内,第一六角井模块11设置在一级絮凝剂靠近进水口的一端,第一六角井模块11的厚度、第二六角井模块12的厚度、第一六角井模块11及第二六角井模块12之间的宽度、第二六角井模块12与一级絮凝剂另一端的距离的比利为5:5:5:5。
二级絮凝器2内,第三六角井模块21设置在二级絮凝剂靠近进水口的一端,第三六角井模块21的厚度、第四六角井模块22的厚度、第三六角井模块21及第四六角井模块22之间的宽度及第四六角井模块22与二级絮凝剂另一端的距离的比例为5:5:7.5:2.5,所述加药环5设置在第三六角井模块21及第四六角井模块22之间。
三级絮凝器3内,第五六角井模块31设置在三级絮凝剂靠近进水口的一端,第五六角井模块31的厚度、第六六角井模块32的厚度、第五六角井模块31及第六六角井模块32之间的宽度及第六六角井模块32与三级絮凝剂另一端的距离的比例为4:4:10:1,所述加药环5设置在第五六角井模块31及第六六角井模块32之间。
末级絮凝器4内,第七六角井模块41的厚度、第七六角井模块41与末级絮凝器4靠近进水口的一段的距离及第七六角井模块41与末级絮凝器4靠近出水口一端的距离的比例为3:8.5:8.5。
具体实施例中,一级絮凝器1内设置第一六角井模块11和第二六角井模块12。两模块的高度是500mm,两模块之间的距离是500mm,第二六角井模块12到法兰的处距离是500mm。二级絮凝器2内设置第三六角井模块21和第四六角井模块22,两模块的高度是500mm,两模块之间的距离是750mm,第三六角井模块21距法兰处的距离是250mm,两模块中间设置后混凝投加环。三级絮凝器3内设置第五六角井模块31和第六六角井模块32,两模块的的高度是400mm,两模块之间的距离是1000mm,两个模块距离法兰处的距离是100mm,中间设置助凝剂投加环。在进水口出设置前混凝投加环。末级絮凝器4内设置第七六角井模块41,模块厚度300mm,模块距离两端法兰的距离是850mm。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改变六角井絮凝器的厚度及两者之间的距离,能产生不同的絮凝效果,具体原理为,在竖井内的不同厚度和间距的六角井模块,从宏观上看延长了可以实现大大增加水流的收缩作用。微观上,水流通过六角井断面时,冲击到六角管连接处的水流速度不同于穿过六角井的速度,由于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使水流产水微涡旋流动,不同厚度和间距的六角井模块,形成的微涡旋要远远大于网片,有利于细小絮体的碰撞接触和相互吸附。这样保证原水和药剂短时间内完成絮凝,减少了絮凝设备的占地面积。
以上比例是经过实用新型人长期的研究及大量的实验而得出的最佳比例,具体理由如下,原水从进水口进入到一级絮凝器1内,为增加颗粒的碰撞机率,因此模块的厚度需要设置的较厚,模块的间距设置的较小。从原水进水口投加絮凝剂。原水进入二级絮凝器2以后絮体初步长成,模块厚度不变,增加模块间的间距,有利于絮体长大。在二级絮凝器2内二次投加絮凝剂,促使絮体进一步长大。原水进入三级絮凝剂以后絮体已经长成一定的形状,要减小模块的厚度和增大模块的间距,在三级絮凝器3内投加投加助凝剂,保证絮体长成后具有一定的强度。原水进入末级絮凝器4,六角井模块只设置一块,厚度减到最小,防止絮体破碎。
本实施例中,絮凝器内六角井模块的厚度是逐渐减小的,六角井模块之间的距离是逐渐增大的,这样可以保证絮凝过程中絮体密实,不易破碎。
采用三个加药环5,多次投加,在絮凝的不同过程中投药,并取得不同效果,进一步保证絮体的产生。
本实施例中,设置的第一排泥阀6及第二排泥阀7,经常打开排出污物,能有效的保证六角絮凝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堵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六角井絮凝器,设置在水管上,其特征在于,沿着进水方向依次分为一级絮凝器、二级絮凝器、三级絮凝器及末级絮凝器,相邻絮凝器之间通过水管相连,一级絮凝器内设置有第一六角井模块及第二六角井模块、二级絮凝器内设置有第三六角井模块及第四六角井模块,三级絮凝器内设置有第五六角井模块及第六六角井模块,末级絮凝器内设置有第七六角井模块,进水口、二级絮凝器、三级絮凝器内设置有加药环;
所述一级絮凝器及二级絮凝器之间的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泥阀,三级絮凝器及末级絮凝器之间的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排泥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角井絮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絮凝剂内,第一六角井模块设置在一级絮凝剂靠近进水口的一端,第一六角井模块的厚度、第二六角井模块的厚度、第一六角井模块及第二六角井模块之间的宽度、第二六角井模块与一级絮凝剂另一端的距离的比利为5:5: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角井絮凝器,其特征在于,二级絮凝器内,第三六角井模块设置在二级絮凝剂靠近进水口的一端,第三六角井模块的厚度、第四六角井模块的厚度、第三六角井模块及第四六角井模块之间的宽度及第四六角井模块与二级絮凝剂另一端的距离的比例为5:5:7.5:2.5,所述加药环设置在第三六角井模块及第四六角井模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角井絮凝器,其特征在于,三级絮凝器内,第五六角井模块设置在三级絮凝剂靠近进水口的一端,第五六角井模块的厚度、第六六角井模块的厚度、第五六角井模块及第六六角井模块之间的宽度及第六六角井模块与三级絮凝剂另一端的距离的比例为4:4:10:1,所述加药环设置在第五六角井模块及第六六角井模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角井絮凝器,其特征在于,末级絮凝器内,第七六角井模块的厚度、第七六角井模块与末级絮凝器靠近进水口的一段的距离及第七六角井模块与末级絮凝器靠近出水口一端的距离的比例为3:8.5:8.5。
CN201520116791.4U 2015-02-26 2015-02-26 六角井絮凝器 Active CN2044547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6791.4U CN204454713U (zh) 2015-02-26 2015-02-26 六角井絮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6791.4U CN204454713U (zh) 2015-02-26 2015-02-26 六角井絮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4713U true CN204454713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61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6791.4U Active CN204454713U (zh) 2015-02-26 2015-02-26 六角井絮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47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8110A (zh) * 2015-02-26 2015-05-20 河北中能环科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六角井絮凝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8110A (zh) * 2015-02-26 2015-05-20 河北中能环科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六角井絮凝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39112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02951760A (zh) 一种微波净水装置
CN201587884U (zh) 一种用于厌氧水解反应装置的布水分配器
CN204454713U (zh) 六角井絮凝器
CN203154885U (zh) 一种v型沉淀池
CN104628110A (zh) 六角井絮凝器
CN203112564U (zh) 立式微涡流絮凝澄清器
CN203253363U (zh) 外置式管式膜过滤装置
CN204779256U (zh) 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4097209U (zh) 气动液位提升装置
CN203108283U (zh) 微涡流絮凝澄清器
CN20468982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3065269U (zh) 一种串联式畜牧污水多级分离处理系统
CN103466835B (zh) 一种一体化澄清池
CN101508497B (zh) 弧形翼片板及一体化氨氮处理装置
CN204803142U (zh) 农村一体化超滤膜水处理装置
CN205988623U (zh) 一种高效综合污水处理装置
CN108046391B (zh) 一种格栅式絮凝沉降装置
CN205398403U (zh) 单户型污水处理结构
CN206244427U (zh) 一种液固反应装置
CN209352681U (zh) 一种高效格网反应池
CN203411389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厌氧反应器
CN203715446U (zh) 全自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3012400U (zh) 脱硫废水沉淀装置
CN203715428U (zh) 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