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1350U - 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1350U
CN204451350U CN201520128246.7U CN201520128246U CN204451350U CN 204451350 U CN204451350 U CN 204451350U CN 201520128246 U CN201520128246 U CN 201520128246U CN 204451350 U CN204451350 U CN 204451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belt
droping
shaped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282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282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1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1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13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包括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分隔带;分隔带设置在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分隔带两端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内表面上,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分隔带所围成的立体空间构成填充空间;分隔带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分隔带包括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的纵截面均呈卧倒状的V字形,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的小头端相向设置。按上述技术方案,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均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内表面,无车线孔,解决羽绒外露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夹层的面料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制作夹层填充面料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羽绒服、被套、枕套、抱枕和睡袋等物品都具有一个带夹层空间的面料(或称表布),面料包括上下两个表布,上下两个表布通过车缝连接,上下两个表布的中间形成一个或若干个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填充有羽绒、棉花、羊毛、纤维或蚕丝等填充物。
以羽绒服装为例进行说明,羽绒服装是以羽毛(一般是以鸭毛或是鹅毛)为原材料,经过严格的检选、淬取、消毒、清洁整理过程取得最佳的羽绒毛填充于衣物夹层内,以达到质地轻盈柔软与最佳保暖的目的。填充于服装的羽绒毛因为使用穿著的缘故,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羽绒其受重力影响会逐渐累积于衣物夹层的下半部或特定部位,造成羽绒分部不均,而降低保暖效果或是影响美观。
现有的羽绒服的夹层结构其以车线车缝分隔出若干个羽绒填充空间,羽绒毛填充于车夹层空间,而两个表布的连接处是直接车缝而成,车缝加工会在两表布留下车线孔,使用者着该羽绒服活动时,因为羽绒是非常质轻柔软的纤维,在穿着使用过程中,会因挤压以后与表布摩擦造成的静电导致羽绒自车线孔穿出,造成羽绒外露现象(俗称跑毛现象),成为使用上的困扰。
而且,通过车缝加工形成羽绒填充空间的羽绒服,由于车缝处是相连接的,在羽绒填充空间中填充羽绒后,羽绒填充空间中部的表布必然会被羽绒撑起,形成以车缝线为分隔界线的若干鼓包,羽绒服表面明显地呈现出若干鼓起的区域,表面不平整,影响羽绒服的整体外观以及造型,整体不美观,限制羽绒服的款式设计。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车缝加工形成羽绒填充空间的羽绒服,车缝加工会在两表布留下车线孔,导致羽绒外露(俗称跑毛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包括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分隔带;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水平设置,所述分隔带竖直设置;
所述分隔带设置在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所述分隔带两端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分隔带所围成的立体空间构成填充空间;
所述分隔带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分隔带包括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所述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的纵截面整体呈卧倒状的V字形,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的小头端相向设置;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均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内表面上。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均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内表面,无车线孔,解决羽绒外露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上述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之间关系的一种说明,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的小头端的端部可以粘结在一起,也可以相互分离且具有一定的间隙。若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的小头端的端部粘结在一起,则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的小头端通过粘结剂粘结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上述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之间关系的一种改进,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的小头端上下叠加,所述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的小头端相互接触部分通过粘结剂粘结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分隔带与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关系的一种说明,所述分隔带通过粘结剂粘结在第一面料、第二面料的内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分隔带与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关系的一种改进,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的上顶面与第一面料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的下底面与第二面料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二分隔带层的上顶面与第一面料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二分隔带层的下底面与第二面料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分隔带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层均具有柔性。如此改进,第一分隔带层和第二分隔带可以适应填充空间内填充物厚度的变化,并且采用这种结构的面料表面可随填充物的厚度进行变化,以达到表面平整、美观大方的效果,进而避免羽绒服表面呈现出若干鼓起的区域而影响表面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第一面料;
20-第二面料;
30-分隔带;31-第一分隔带层;32-第二分隔带层;310-第一分隔带层小头端;320-第二分隔带层小头端;300-间隙;
40-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如图1,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包括第一面料10、第二面料20、分隔带30;所述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水平设置,所述分隔带30竖直设置;所述分隔带30设置在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之间,所述分隔带30两端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面料10、第二面料20和分隔带30所围成的立体空间构成填充空间。
如图1,所述分隔带30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分隔带30包括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所述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纵截面整体呈卧倒状的V字形。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的小头端310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小头端320相向设置;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的小头端310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小头端320的端部粘结在一起。
如图1,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均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的内表面上。其中,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的上顶面与第一面料1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的下底面与第二面料2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二分隔带层32的上顶面与第一面料1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二分隔带层32的下底面与第二面料2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
上述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均具有柔性,可以适应填充空间内填充物40厚度的变化。
第二实施例:
如图2,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包括第一面料10、第二面料20、分隔带30;所述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水平设置,所述分隔带30竖直设置;所述分隔带30设置在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之间,所述分隔带30两端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面料10、第二面料20和分隔带30所围成的立体空间构成填充空间。
如图2,所述分隔带30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分隔带30包括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所述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纵截面均呈卧倒状的V字形。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的小头端310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小头端320相向设置;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的小头端310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小头端320之间具有间隙300。
如图2,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均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的内表面上。其中,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的上顶面与第一面料1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的下底面与第二面料2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二分隔带层32的上顶面与第一面料1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二分隔带层32的下底面与第二面料2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
上述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均具有柔性,可以适应填充空间内填充物40厚度的变化。
第三实施例:
如图3,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包括第一面料10、第二面料20、分隔带30;所述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水平设置,所述分隔带30竖直设置;所述分隔带30设置在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之间,所述分隔带30两端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面料10、第二面料20和分隔带30所围成的立体空间构成填充空间。
如图3,所述分隔带30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分隔带30包括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所述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纵截面均呈卧倒状的V字形。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的小头端310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小头端320相向设置;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的小头端310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小头端320上下叠加,所述第一分隔带层31的小头端310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小头端320相互接触部分粘结在一起。
如图3,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均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的内表面上。其中,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的上顶面与第一面料1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的下底面与第二面料2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二分隔带层32的上顶面与第一面料1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二分隔带层32的下底面与第二面料2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
上述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均具有柔性,可以适应填充空间内填充物40厚度的变化。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包括第一面料(10)、第二面料(20)、分隔带(30);所述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水平设置,所述分隔带(30)竖直设置;所述分隔带(30)设置在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之间,所述分隔带(30)两端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面料(10)、第二面料(20)和分隔带(30)所围成的立体空间构成填充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带(30)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分隔带(30)包括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所述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纵截面整体呈卧倒状的V字形,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小头端(310;320)相向设置;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均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10)和第二面料(20)的内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小头端(310;320)的端部粘结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小头端(310;320)之间具有间隙(3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小头端(310;320)上下叠加,所述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小头端(310;320)相互接触部分粘结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带(30)通过粘结剂粘结在第一面料(10)、第二面料(20)的内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的小头端(310;320)通过粘结剂粘结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的上顶面与第一面料(1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一分隔带层(31)的下底面与第二面料(2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二分隔带层(32)的上顶面与第一面料(1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呈卧倒状的V字形的第二分隔带层(32)的下底面与第二面料(20)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带层(31)和第二分隔带层(32)均具有柔性。
CN201520128246.7U 2015-03-05 2015-03-05 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1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8246.7U CN204451350U (zh) 2015-03-05 2015-03-05 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8246.7U CN204451350U (zh) 2015-03-05 2015-03-05 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1350U true CN204451350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58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2824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1350U (zh) 2015-03-05 2015-03-05 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13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6583A (zh) * 2019-12-20 2020-02-14 湖州睿阁琪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童装羽绒服固线防跑毛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6583A (zh) * 2019-12-20 2020-02-14 湖州睿阁琪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童装羽绒服固线防跑毛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9663A (zh) 防漏绒羽绒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CN201727212U (zh) 双层立衬式被子
CN204431836U (zh) 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
CN103653474A (zh) 一种羽绒服的制作工艺
CN204451350U (zh) 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
CN201950858U (zh) 一种防水双层植绒面料
CN202566430U (zh) 防漏绒羽绒制品
CN203302378U (zh) 带有填充夹层的三维立体的无缝粘接面料
CN203424644U (zh) 一种弹簧床垫
CN201542156U (zh) 软硬复合床垫
CN204742735U (zh) 一种羽绒制品的面料及羽绒服
CN203121808U (zh) 一种无缝羽绒被
CN203600712U (zh) 保温面料
CN201119672Y (zh) 一种双层填充的床垫罩
CN206011922U (zh) 抗静电复合摇粒绒面料
CN206909792U (zh) 一种耐水洗防皱的复合羽绒制品
CN201831432U (zh) 一种涤纶毛毯
CN204561567U (zh) 一种专用于无扶手椅子的坐垫
CN218245745U (zh) 一种防跑棉的服装
CN103202636A (zh) 含三层保暖被芯的被子的制作方法
CN215943904U (zh) 一种新型复合亚麻面料
CN203913433U (zh) 自检羽绒服
CN204210122U (zh) 一种复合式面料
CN204838855U (zh) 一种立衬式被子
CN202858605U (zh) 多维空间羽绒被芯及被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