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25349U - 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25349U
CN204425349U CN201520111282.2U CN201520111282U CN204425349U CN 204425349 U CN204425349 U CN 204425349U CN 201520111282 U CN201520111282 U CN 201520111282U CN 204425349 U CN204425349 U CN 204425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pin
electric capacity
optical switch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12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一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Gjsun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Gjsun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Gjsun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lin Gjsun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112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25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25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253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包括供电电源单元、以及与供电电源单元相连的心跳检测单元、液晶显示单元、控制处理单元和光开关切换单元;光开关切换单元包括驱动电路和4组光开关;液晶显示单元连接在控制处理单元上;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入端通过心跳检测单元与被保护设备相连,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经驱动电路与4组光开关的控制端相连;4组光开关的共用光端口与网络节点相连,4组光开关的第一和第二光接口与被保护设备相连。本实用新型用于保护光设备在出现故障时,将被保护的设备旁路绕过此节点而保证网络不受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光网络应用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骨干网部署方案多种多样,也愈加复杂,之前网络安全设备的多种部署方式也逐渐改为由旁路干预转为串行控制。因此需要一种能自动识别网络节点的硬件故障及软件死锁等异常问题,并立即进行光路切换,绕过故障的网络节点,从而避免该网络节点障碍引起网络中断的光口Bypass交换保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其用于保护光设备在出现故障时,将被保护的设备旁路绕过此节点而保证网络不受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包括供电电源单元、以及与供电电源单元相连的液晶显示单元、控制处理单元和光开关切换单元;光开关切换单元包括驱动电路和4组光开关;液晶显示单元连接在控制处理单元上;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入端通过心跳检测单元与被保护设备相连,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经驱动电路与4组光开关即第一至第四光开关的控制端相连;第一光开关的共用光接口与第一网络节点的光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二光开关的共用光接口与第一网络节点的光信号输出端相连;第三光开关的共用光接口与第二网络节点的光信号输入端相连,第四光开关的共用光接口与第二网络节点的光信号输出端相连;第一光开关的第一光接口与第四光开关的第一光接口相连,第一光开关的第二光接口与被保护设备的第一监视口的输出端相连,第四光开关的第二光接口与被保护设备的第一监视口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光开关的第一光接口与第三光开关的第一光接口相连,第二光开关的第二光接口与被保护设备的第二监视口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光开关的第二光接口与被保护设备的第二监视口的输出端相连。
上述方案中,供电电源单元由稳压芯片U1,电容C1和π型电路组成;稳压芯片U1的第3引脚作为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入端,与外部供电相连;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接地;电容C1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3引脚相连,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1脚相连;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经π型电路后,形成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并与液晶显示单元、控制处理单元和光开关切换单元相连。
上述方案中,π型电路由电容C2、C3及电感L1构成;其中电感L1的一端分为2路,一路连接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另一路经电容C2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也分为2路,一路形成π型电路即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另一路经电容C3接地。
上述方案中,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经过一电源检测的二极管D1后,与液晶显示单元、控制处理单元和光开关切换单元相连。
上述方案中,控制处理单元由单片机U4、复位电路、晶体震荡电路、使能电阻R10和程序烧录接口J1组成;复位电路包括电阻R9和电容C7;单片机U4的第4引脚连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7的阴极;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阳极接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晶体震荡电路包括晶振Y1和电容C8、C9;单片机U4的第15引脚与晶振Y1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相连,单片机U4的第14引脚与晶振Y1的另一端与和电容C9的一端相连;电容C8和C9的另一端均接地;单片机U4的第29引脚与使能电阻R10的一端相连,使能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单片机U4的第1-4引脚分别接程序烧录接口J1的第3-6引脚;单片机U4的第23和24引脚分别接驱动电路的控制端;单片机的U4的第5和7引脚与服务器相连。
上述方案中,显示单元由液晶模块U3,三极管Q3和电阻R6-R8组成;液晶模块U3的第1引脚接地,第2引脚接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第3引脚通过电阻R6与第16引脚相连,第4-6引脚分别与单片机U4的第18-20引脚相连,第7-14引脚分别与单片机U4的30-37脚相连,第15引脚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电阻R7与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8与单片机U4的第21引脚相连。
上述方案中,驱动电路由三极管Q2,二极管D3,电容C4和电阻R4组成;二极管D3的阳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光开关的接地端相连;三极管D3和三极管D4的阴极接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形成驱动电路的控制端。
上述方案中,心跳检测单元为RS232通信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动发心跳包,并实时监测被保护设备心跳回应,实现无心跳智能切换光路控制,可用于保护光设备在出现故障(电源中断、硬件故障、软件死锁等)时,将被保护的设备旁路绕过此节点而保证网络不受影响,并具有插入损耗小,切换速度快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图1中供电电源单元的原理图。
图3为图1中光开关切换单元的原理图。
图4为图1中显示单元的原理图。
图5为图1中控制处理单元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供电电源单元、以及与供电电源单元相连的液晶显示单元、控制处理单元和光开关切换单元。光开关切换单元包括驱动电路和4组光开关。液晶显示单元连接在控制处理单元上。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入端通过心跳检测单元与被保护设备相连,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经驱动电路与4组光开关即第一至第四光开关的控制端相连。
第一光开关的共用光接口与第一网络节点的光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二光开关的共用光接口与第一网络节点的光信号输出端相连。第三光开关的共用光接口与第二网络节点的光信号输入端相连,第四光开关的共用光接口与第二网络节点的光信号输出端相连。第一光开关的第一光接口与第四光开关的第一光接口相连,第一光开关的第二光接口与被保护设备的第一监视口的输出端相连,第四光开关的第二光接口与被保护设备的第一监视口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光开关的第一光接口与第三光开关的第一光接口相连,第二光开关的第二光接口与被保护设备的第二监视口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光开关的第二光接口与被保护设备的第二监视口的输出端相连。
供电电源单元由稳压芯片U1,电容C1-C3和电感L1组成。稳压芯片U1的VIN引脚作为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入端VIN,该输入端VIN与外部供电相连。稳压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电容C1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VIN引脚相连,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GND引脚相连。稳压芯片U1的VOUT引脚经π型电路后,形成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VCC,该输出端VCC经电源检测的二极管D1或直接与系统内的各用单元即液晶显示单元、控制处理单元和光开关切换单元相连。上述π型电路由电容C2、C3及电感L1构成。其中电感L1的一端分为2路,一路连接稳压芯片U1的VOUT引脚,另一路经电容C2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也分为2路,一路形成输出端VCC,另一路经电容C3接地。参见图2。
根据光开关U2内部集成光开关的个数确定驱动电路的个数。当光开关U2内部集成有4组光开关时,此时只需1个驱动电路即可构成光开关切换单元;当光开关U2内部集成有2组光开关时,此时需2个驱动电路即可构成光开关切换单元;当光开关U2内部集成有1组光开关时,此时需4个驱动电路即可构成光开关切换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中,光开关U2集成有2组光开关,即光开关U2的第3和8引脚形成光开关切换单元的2个共用光接口,光开关U2的第2和6引脚形成光开关切换单元的2个第二光接口,光开关U2的第4和7引脚形成光开关切换单元的2个常闭光接口,此时,光开关切换单元由2个驱动电路和2个光开关U2构成。驱动电路由三极管Q2、Q3,二极管D3、D4,电容C4、C5和电阻R4、R5组成。光开关U2的第1和10引脚同时接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VCC。光开关U2的第5引脚与二极管D3的阳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光开关U2的第6引脚与二极管D4的阳极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D3和三极管D4的阴极同时接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VCC。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单片机U4的第23引脚相连。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容C5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与单片机U4的第24引脚相连。单片机U4的第23和24引脚通过给出01电平,驱动光开关发生切换,进入主路状态A。单片机U4的第23和24引脚通过给出10电平,驱动光开关发生切换,进入旁路状态B。通过单片机U4发出控制命令,达到驱动光开关发生切换的目的。参见图3。
显示单元由液晶模块U3,三极管Q3和电阻R6-R8组成。液晶模块U3的第1引脚接地,第2引脚接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VCC,第3引脚通过电阻R6与第16引脚相连,第4-6引脚分别与单片机U4的第18-20引脚相连,第7-14引脚分别与单片机U4的30-37脚相连,第15引脚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电阻R7与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VCC相连。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8与单片机U4的第21引脚相连。电阻R7、R8及三极管Q3一起组成液晶背光控制电路。单片机U4的第21引脚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Q3截止,液晶背光无供电电源,液晶进入背光状态;单片机U4的第21引脚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Q3导通,液晶背光有电源,液晶进入正常显示状态。通过控制达到了精确的液晶显示与否控制。参见图4。
控制处理单元由单片机U4、复位电路、晶体震荡电路、使能电阻R10和程序烧录接口J1组成。复位电路包括电阻R9和电容C7。单片机U4的第4引脚连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7的阴极。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阳极接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VCC。复位电路给单片机U4提供上电复位电平,使得单片机复位。晶体震荡电路包括晶振Y1和电容C8、C9。单片机U4的第15引脚与晶振Y1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相连,单片机U4的第14引脚与晶振Y1的另一端和电容C9的一端相连。电容C8和C9的另一端均接地。晶体震荡电路提供时钟信号。单片机U4的第29引脚与使能电阻R10的一端相连,使能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VCC相连。单片机U4的第1-4引脚分别接程序烧录接口J1的第3-6引脚,程序烧录接口J1为单片机U4提供程序烧录接口。单片机U4的第23和24引脚分别接光开关切换单元的控制端ctl 1和ctl2。单片机的U4的第5和7引脚与经心跳检测单元相连,完成与被保护设备的串口RS232通信。参见图5。
心跳检测单元为RS232通信接口,使得本bypass交换保护系统与被保护设备间进行标准RS232通信,通过被保护设备不间断地给bypass交换保护系统提供心跳包活指令<BP_BP>,bypass交换保护系统收到被保护设备发送的指令后给被保护设备一个回应<BP_BP_OK>,通过这种互动心跳的方式达到一种bypass交换保护系统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包活协议,证明被保护设备正常工作。
系统上电后各个部件开始工作,系统的控制处理单元根据设定接收心跳超时时间,实时接收、检测被保护设备发送的心跳指令,若返回心跳信号正常,则表明被保护网络设备运行正常,若返回心跳信号不正常或未收到心跳信号,则表明被保护网络设备宕机,保护系统立即切换至旁路状态(图1的虚线状态),从而避免整个网络链路发生障碍,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

Claims (8)

1.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源单元、以及与供电电源单元相连的液晶显示单元、控制处理单元和光开关切换单元;光开关切换单元包括驱动电路和4组光开关;液晶显示单元连接在控制处理单元上;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入端通过一心跳检测单元与被保护设备相连,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经驱动电路与4组光开关即第一至第四光开关的控制端相连;其中
第一光开关的共用光接口与第一网络节点的光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二光开关的共用光接口与第一网络节点的光信号输出端相连;第三光开关的共用光接口与第二网络节点的光信号输入端相连,第四光开关的共用光接口与第二网络节点的光信号输出端相连;
第一光开关的第一光接口与第四光开关的第一光接口相连,第一光开关的第二光接口与被保护设备的第一监视口的输出端相连,第四光开关的第二光接口与被保护设备的第一监视口的输入端相连;
第二光开关的第一光接口与第三光开关的第一光接口相连,第二光开关的第二光接口与被保护设备的第二监视口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光开关的第二光接口与被保护设备的第二监视口的输出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供电电源单元由稳压芯片U1,电容C1和π型电路组成;稳压芯片U1的第3引脚作为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入端,与外部供电相连;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接地;电容C1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3引脚相连,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1脚相连;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经π型电路后,形成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并与液晶显示单元、控制处理单元和光开关切换单元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π型电路由电容C2、C3及电感L1构成;其中电感L1的一端分为2路,一路连接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另一路经电容C2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也分为2路,一路形成π型电路即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另一路经电容C3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经过一电源检测的二极管D1后,与液晶显示单元、控制处理单元和光开关切换单元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处理单元由单片机U4、复位电路、晶体震荡电路、使能电阻R10和程序烧录接口J1组成;复位电路包括电阻R9和电容C7;单片机U4的第4引脚连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7的阴极;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阳极接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晶体震荡电路包括晶振Y1和电容C8、C9;单片机U4的第15引脚与晶振Y1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相连,单片机U4的第14引脚与晶振Y1的另一端与和电容C9的一端相连;电容C8和C9的另一端均接地;单片机U4的第29引脚与使能电阻R10的一端相连,使能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单片机U4的第1-4引脚分别接程序烧录接口J1的第3-6引脚;单片机U4的第23和24引脚分别接驱动电路的控制端;单片机的U4的第5和7引脚与服务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显示单元由液晶模块U3,三极管Q3和电阻R6-R8组成;液晶模块U3的第1引脚接地,第2引脚接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第3引脚通过电阻R6与第16引脚相连,第4-6引脚分别与单片机U4的第18-20引脚相连,第7-14引脚分别与单片机U4的30-37脚相连,第15引脚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电阻R7与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8与单片机U4的第21引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由三极管Q2,二极管D3,电容C4和电阻R4组成;二极管D3的阳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光开关的接地端相连;三极管D3和三极管D4的阴极接供电电源单元的输出端;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形成驱动电路的控制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心跳检测单元为RS232通信接口。
CN201520111282.2U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25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1282.2U CN204425349U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1282.2U CN204425349U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25349U true CN204425349U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75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128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25349U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253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0551B (zh) 用于网口的非标准poe供电电路、供电设备及供电方法
CN101694945B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监控装置
CN207691837U (zh) 自组网式电流环总线系统及可支持自动组网的从机装置
CN106774772A (zh) 一种热插拔模块供电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3036700B (zh) 服务器丛集及其控制机制
CN103532541B (zh) 一种光模块电源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4425348U (zh) 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
CN204993623U (zh) 电视机及其背光源时序控制电路
CN108762159A (zh) 一种工控机重启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4104519B (zh) 一种断电重启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4425346U (zh) 光纤串接设备热备份保护系统
CN104601217A (zh) 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
CN103076819B (zh) 一种液位控制装置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4617553A (zh) 光开关切换保护装置
CN204424872U (zh) 光开关切换保护装置
CN204425349U (zh) 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
CN104601218A (zh) 一种智能光口旁路交换保护系统
CN204425347U (zh) 一种光纤串接设备热备份保护系统
CN104618009A (zh) 一种光纤串接设备热备份保护系统
CN104467195A (zh) 一种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3133253U (zh) 电池充电线路监控装置
CN108614490A (zh) 一种重启工控机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05121237U (zh) 控制器
CN205123706U (zh) 一种ptn分组传送设备
CN104656478B (zh) 一种多电源模块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