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24612U - 电子卡装置及卡扣式屏蔽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电子卡装置及卡扣式屏蔽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24612U
CN204424612U CN201520013621.3U CN201520013621U CN204424612U CN 204424612 U CN204424612 U CN 204424612U CN 201520013621 U CN201520013621 U CN 201520013621U CN 204424612 U CN204424612 U CN 204424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lamping part
buckle
shielding space
linka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136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儒
王世平
陈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136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24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24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2461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卡装置及卡扣式屏蔽壳体,其电子卡装包括电路板、连接单元、固定单元、电子卡单元及卡扣式屏蔽壳体;连接单元及固定单元设置于电路板,且电子卡单元的两端分别插接及固定于连接单元及固定单元;卡扣式屏蔽壳体具有一本体及其延伸的两个第一侧壁,本体及第一侧壁形成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本体位于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卡扣部及导通部,于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卡扣部及支撑部;本体盖设于电子卡单元及连接单元时,第一卡扣部及第二卡扣部分别与连接单元及固定单元卡合,且导通部、支撑部及第二卡扣部分别通过连接单元及固定单元与电路板的接地部电性连接。电子卡装置可以有效遮蔽电子卡单元运作时产生的大量辐射。

Description

电子卡装置及卡扣式屏蔽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电子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拆卸的卡扣式屏蔽壳体,且卡扣式屏蔽壳体装设于电路板上时,与电路板的接地部相互导通的电子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日益进步以及电子产业的应用日渐普及,电子产品的设计通常要求轻薄短小,且硬件设计与软硬件更新周期日益缩短,为了让电子产品,组立方便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兼顾后续的软硬件更新与升级,厂商常采用各种可抽换的电子卡(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装设于主板上。然而,此种可抽换的电子卡,在运作时相对于直接装设于主板上的电子组件,多会产生大量的射频辐射,而更容易与其周边的电子组件产生电磁干扰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电子卡容易与其周边的电子组件发生相互干扰的问题,乃为业者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缘此,本发明人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子卡装置及卡扣式屏蔽壳体,用以解决公知技术中,电子卡装置于运作时会产生大量辐射,而容易与其他电子组件产生相互干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卡扣式屏蔽壳体,其用以盖设于一电子卡单元,电子卡单元一端插接于一连接单元,另一端固定于一固定单元,固定单元及连接单元固定设置于一电路板,且电子卡单元通过连接单元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卡扣式屏蔽壳体包括:一本体,本体具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一侧边及两个相对应的第二侧边,两个第一侧边向本体的同一侧延伸形成有两个第一侧壁,各第一侧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侧边形成一第一端口及一第二端口,且两个第一侧壁与本体形成一屏蔽空间,且邻近于第二端口的第二侧边向屏蔽空间延伸形成有一第二侧壁;本体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卡扣部、至少一导通部、至少一支撑部、至少一第二卡扣部及至少一散热孔;至少一第一卡扣部由位于第一端口的各第一侧壁的一端或位于第一端口的第二侧边向屏蔽空间延伸形成;至少一导通部由位于第一端口的各第一侧壁的一端或位于第一端口的第二侧边向屏蔽空间延伸形成;至少一支撑部由位于第二端口的各第一侧壁的一端或是位于第二端口的第二侧边向屏蔽空间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二卡扣部由第二侧壁相反于与本体相连接的一侧边,向屏蔽空间延伸形成;至少一散热孔形成于两个第一侧壁上,以使屏蔽空间连通于外;其中,本体盖设于电子卡单元时,第一卡扣部与连接单元相互卡合,第二卡扣部与固定单元相互卡合,支撑部抵顶于电子卡单元,导通部、支撑部及第二卡扣部分别通过连接单元及固定单元,而与电路板的接地部电性连接。
更好地,所述第二侧壁相反于面对所述屏蔽空间的一侧形成有一倒钩部,所述倒钩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一操作间隙。
更好地,所述第一卡扣部及所述导通部,由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二侧边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有一第三卡扣部。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电子卡装置,其包括:一电路板、一连接单元、一固定单元及一卡扣式屏蔽壳体;连接单元固定设置于电路板,且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固定单元固定设置于电路板;电子卡单元的一端插接于连接单元,并通过连接单元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电子卡单元的另一端与固定单元相互卡合;卡扣式屏蔽壳体可拆卸地盖设于电子卡单元及至少一部分的连接单元,卡扣式屏蔽壳体包括一本体;本体具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一侧边及两个相对应的第二侧边,两个第一侧边向本体的同一侧延伸形成有两个第一侧壁,各第一侧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侧边形成一第一端口及一第二端口,两个第一侧壁与本体形成一屏蔽空间,且邻近于第二端口的第二侧边向屏蔽空间延伸形成有一第二侧壁;本体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卡扣部、至少一导通部、至少一支撑部、至少一第二卡扣部及至少一散热孔;至少一第一卡扣部由位于第一端口的各第一侧壁的一端或位于第一端口的第二侧边向屏蔽空间延伸形成;至少一导通部由位于第一端口的各第一侧壁的一端或位于第一端口的第二侧边向屏蔽空间延伸形成;至少一支撑部由位于第二端口的各第一侧壁的一端或是位于第二端口的第二侧边向屏蔽空间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二卡扣部由第二侧壁相反于与本体相连接的一侧边,向屏蔽空间延伸形成;至少一散热孔形成于两个第一侧壁上,以使屏蔽空间连通于外;其中,本体盖设于电子卡单元时,第一卡扣部与连接单元相互卡合,第二卡扣部与固定单元相互卡合,支撑部抵顶于电子卡单元,导通部、支撑部及第二卡扣部分别通过连接单元及固定单元,而与电路板的接地部电性连接。
更好地,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端口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固定单元的距离。
更好地,所述固定单元具有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具有一间隙,且所述支撑架具有一限位结构,所述卡扣式屏蔽壳体盖设于所述电子卡单元及至少一部分所述连接单元时,所述第二卡扣部位于所述间隙,且勾扣于所述支撑架的下缘,所述限位结构抵顶于所述电子卡单元相对于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电子卡单元向所述卡扣式屏蔽壳体方向移动。
更好地,所述第二侧壁相反于面对所述屏蔽空间的一侧形成有一倒钩部,所述倒钩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一操作间隙。
更好地,所述第一卡扣部及所述导通部,由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二侧边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有一第三卡扣部,所述卡扣式屏蔽壳体盖设于所述电子卡单元及部分的所述连接单元时,所述第三卡扣部抵顶于所述连接单元。
更好地,各所述第一卡扣部具有一置入部,所述连接单元相反于面对所述固定单元的一侧,对应于所述置入部具有两个卡固槽,且所述固定单于邻近于各所述卡固槽处,设置有一接地端子,所述卡扣式屏蔽壳体盖设于所述电子卡单元及至少一部分的所述连接单元时,各所述第一卡扣部对应卡扣于各所述卡固槽,且各所述导通部对应抵接于各所述接地端子。
更好地,所述本体面对于所述屏蔽空间的一侧设置有一散热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通过卡扣式屏蔽壳体盖设于电子卡单元,可以有效遮蔽电子卡单元运作时产生的大量辐射,且通过卡扣式屏蔽壳体的支撑部及导通部分别通过连接单元及固定单元与电路板的接地部电性连接,可以提供外部噪声宣泄的管道,以有效降低电子卡单元运作时候干扰的情况。另外,借助于卡扣式屏蔽壳体的第一卡扣部及第二卡扣部的设计,卡扣式屏蔽壳体可以快速的组装或拆卸,而可便于使用者更换电子卡单元。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装置的组装作动示意图;
图5、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7为图6标示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装置的拆卸作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卡装置
10:固定单元
101:支撑架
102:限位结构
20:连接单元
201:卡固槽
202:接地端子
30:电路板
40:电子卡单元
401:接地端子
50:卡扣式屏蔽壳体
501:第一端口
502:第二端口
51:本体
511:第一侧边
512:第二侧边
52:第一侧壁
53:第二侧壁
54:第一卡扣部
541:置入部
55:导通部
56:支撑部
57:第二卡扣部
58:散热孔
59:倒钩部
60:第三卡扣部
70:散热件
80:拆卸工具
A:屏蔽空间
S:操作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借助于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装置及卡扣式屏蔽壳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借助于其他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修改。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描绘,亦即未反应出相关构成的实际尺寸,特此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并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装置及卡扣式屏蔽壳体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电子卡装置1包括有一固定单元10、一连接单元20、一电路板30、一电子卡单元40及一卡扣式屏蔽壳体50。固定单元10与连接单元20固定设置于电路板30上,且连接单元20与电路板30电性连接。电子卡单元40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单元10,电子卡单元40的另一端则插接于连接单元20,且电子卡单元40通过连接单元20与电路板30电性连接。举例来说,电子卡单元40可以是PCI适配卡,连接单元20则可以是PCI的端口。
进一步来说,固定单元10可以是包括有一支撑架101及一限位结构102。支撑架101与电路板30间具有间隙,限位结构102可以是具有弹性的结构,用以与电子卡单元40的一端相互卡合,以限制电子卡单元40相对于连接单元20的位置。其中,固定单元10可以是导电材质,且电性连接电路板30的接地部(图中未示出)。特别说明的是,电子卡单元40邻近于固定单元10处,可以设置有两个接地端子401,其可以通过与固定单元10相接触,而电性连接于电路板30的接地部。
连接单元20相反于面对固定单元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卡固槽201及接地端子202,各卡固槽201的外型可以依据需求,对应于卡扣式屏蔽壳体50的相关卡扣结构设计,而各接地端子202则电性连接于电路板30的接地部。于实际应用中,接地端子202的外型及其位置,可以依据需求加以设计,不局限于图中所示。关于电路板30,本实施例图中,仅简单示意,实际应用中,其可以是设置有多种其他电子组件的主板。
卡扣式屏蔽壳体50包括有一本体51,该本体51具有两个相对应设置的第一侧边511及两个相对应设置的第二侧边512,各第一侧边511向本体51的一侧,延伸形成一第一侧壁52,各该第一侧壁52的两端分别与本体51形成一第一端口501及一第二端口502,且两个所述第一侧壁52与本体51形成一屏蔽空间A。较佳地,卡扣式屏蔽壳体50可以是导电系数较高的金属材料,例如可以是铝合金。
本体51邻近于第一端口501处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卡扣部54及至少一导通部55,而本体51邻近于第二端口502处,则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卡扣部57及至少一支撑部56。各第一卡扣部54及各导通部55可以是由邻近于第一端口501的各第一侧壁52或是第二侧边512向屏蔽空间A延伸形成;第二卡扣部57及支撑部56则可以是由邻近于第二端口502的各第一侧壁52或是第二侧壁53向屏蔽空间A延伸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51邻近于第二端口502的第二侧边512更向本体51的该侧(与第一侧边511延伸形成第一侧壁52的同一侧),延伸形成一第二侧壁53;各第一侧壁52邻近于第一端口501处,向屏蔽空间A延伸形成有一个第一卡扣部54及一个导通部55,且各第一侧壁52邻近于第二端口502处,向屏蔽空间A延伸形成有一个支撑部56;而第二侧壁53向屏蔽空间A延伸形成有两个第二卡扣部57为例。
进一步来说,各第一卡扣部54及各导通部55可以是与第一侧壁52相互垂直的壁,且各第一卡扣部54更可以向屏蔽空间A内延伸形成有一置入部541,该置入部541可以是与第一卡扣部54相互垂直。各支撑部56可以是与本体51相互平行的壁。第二卡扣部57可以是由第二侧壁53相反于与本体51相连的侧边,向屏蔽空间A内弯折所形成的倒钩状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其显示适配器扣式屏蔽壳体50对应盖设于电子卡单元40及连接单元20的作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卡扣式屏蔽壳体50可以是先通过两个第一卡扣部54的置入部541(请再次参考图1及图2),卡合于连接单元20的两个卡固槽201中,以使卡扣式屏蔽壳体50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单元10上。再顺势施力于卡扣式屏蔽壳体50的第二端口502,以使卡扣式屏蔽壳体50的第二端口502对应与固定单元10相互卡合。
值得一提的是,请参考图1,邻近于第二端口502的第二侧壁53与第一端口501的距离,可以是略小于连接单元20与固定单元10彼此间的距离。由此如图4所示,当卡扣式屏蔽壳体50的第一卡扣部54与连接单元20的卡固槽201相互卡固时,第二侧壁53及其第二卡扣部57相对应抵顶于固定单元10的支撑架101的上缘。而当使用者施力于卡扣式屏蔽壳体50的第二端口502时,第二卡扣部57将受支撑架101上缘的抵顶,而向相反于屏蔽空间A的方向撑开,使得第二卡扣部57不再抵顶于支撑架101上缘,而第二侧壁53得以向电路板30方向移动。
如图5所示,当卡扣式屏蔽壳体50的第二卡扣部57被撑开,而使第二侧壁53向电路板30方向移动后,各支撑部56将对应抵顶于电子卡单元40的上表面,而使卡扣式屏蔽壳体50无法再向电路板30方向移动,于此同时,第二卡扣部57将对应进入支撑架101与电路板30之间的间隙,而不再受支撑架101抵顶,进而卡扣于支撑架101的下缘。
如图5、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通过各第一卡扣部54的置入部541对应卡合于连接单元20的卡固槽201中,以及第二卡扣部57的倒钩状结构设计,配合支撑架101与电路板30之间具有间隙的设计,使得卡扣式屏蔽壳体50盖设于电子卡单元40及连接单元20上时,通过这些所述的第一卡扣部54与连接单元20的卡固槽201相互卡合,以及这些所述的第二卡扣部57与支撑架101的下缘相互卡合,由此使得卡扣式屏蔽壳体50可稳固地盖设于电子卡单元40及连接单元20上,如此,可有效遮蔽电子卡单元40作用时,产生的大量辐射能。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6及图7所示,在更好的实施形态中,本体51邻近于第一端口501处的第二侧边512更可以向屏蔽空间A延伸形成有一第三卡扣部60。由此,当卡扣式屏蔽壳体50盖设于电子卡单元40及连接单元20上时,第三卡扣部60可以对应抵顶于连接单元20上,且受连接单元20挤压,而产生有弹性回复力。亦即,卡扣式屏蔽壳体50可以是通过第三卡扣部60的设置,而更稳固地盖设于电子卡单元40及连接单元20上。
如图5至图7所示,当卡扣式屏蔽壳体50盖设于电子卡单元40及连接单元20时,各支撑部56抵接于电子卡单元40的接地端子401;各导通部55抵接于连接单元20的接地端子202。由此当电子卡单元40运作时,外部噪声可通过各支撑部56、电子卡单元40的接地端子401、各导通部55及连接单元20的各接地端子202导通至电路板30的接地部。
另外,请再次参考图1及图2,卡扣式屏蔽壳体50的本体51、第一侧壁52及第二侧壁53的至少其中一部分可以设置有至少一散热孔58,以使屏蔽空间A可通过这些所述的散热孔58与外连通,由此当卡扣式屏蔽壳体50盖设于电子卡单元40上时,这些所述的散热孔58可协助电子卡单元40散热。较佳地,可以是如图中所示,将这些所述的散热孔58设置于相对应设置的第一侧壁52上,由此使其产生有对流的效果。
请参阅图8及图9,其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装置1的卡扣式屏蔽壳体50的拆卸作动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的卡扣式屏蔽壳体的结构与前述的相同,请再次参考图1及图2。不同之处在于,本体51邻近于第二端口502的第二侧壁53的相反于面对屏蔽空间A的一侧可以是形成有一倒钩部59,且该倒钩部59与第二侧壁53之间具有一操作间隙S(请再次参考图1),由此可让使用者快速地拆卸该卡扣式屏蔽壳体50。
具体来说,如图8所示,当卡扣式屏蔽壳体50盖设于电子卡单元40及连接单元20,且这些所述的第一卡扣部54及这些所述的第二卡扣部57分别与连接单元20与固定单元10相互卡合时,使用者可以通过一拆卸工具80,插设于本体51的该操作间隙S,并而顺势将拆卸工具80向本体51的方向旋转,据以拆卸工具80能以邻近于第二端口502的第二侧边512为支点,抵顶倒钩部59,以使原本勾设于支撑架101下缘的这些所述的第二卡扣部57与支撑架101分离。
这些所述的第二卡扣部57与支撑架101分离后,第二侧壁53将产生弹性回复力,而使得第二卡扣部57沿着支撑架101的外侧移动,而回复至抵顶于支撑架101上缘的状态。如图9所示,使用者在此时,可再持续地将拆卸工具80向本体51方向移动,以使卡扣式屏蔽壳体50能以这些所述的第一卡扣部54及连接单元20的卡固槽201为支点,而向相反于电路板30的方向旋转,进而使卡扣式屏蔽壳体50拆离电子卡单元40。
综合上述,通过于本体51设置倒钩部59,使用者可以通过拆卸工具80,快速且方便地将卡扣式屏蔽壳体50由固定单元10、连接单元20及电子卡单元40上拆卸下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请再次参考图8,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于本体51面对于电子卡单元40的表面,装设有一散热件70,由此提高散热效率。其中,散热件70可以是石墨板、散热膏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卡扣式屏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式屏蔽壳体用以盖设于一电子卡单元,所述电子卡单元一端插接于一连接单元,另一端固定于一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及所述连接单元固定设置于一电路板,且所述电子卡单元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卡扣式屏蔽壳体包括:
一本体,其具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一侧边及两个相对应的第二侧边,两个所述第一侧边向所述本体的同一侧延伸形成有两个第一侧壁,各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本体形成一第一端口及一第二端口,且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本体形成一屏蔽空间,且邻近于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第二侧边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有一第二侧壁,所述本体更包括:
至少一第一卡扣部,其由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各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二侧边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
至少一导通部,其由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各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二侧边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
至少一支撑部,其由位于所述第二端口的各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或是位于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第二侧边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
至少一第二卡扣部,其由所述第二侧壁相反于与所述本体相连接的一侧边,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以及
至少一散热孔,其形成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上,以使所述屏蔽空间连通于外;
其中,所述本体盖设于所述电子卡单元时,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连接单元相互卡合,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固定单元相互卡合,所述支撑部抵顶于所述电子卡单元,所述导通部、所述支撑部及所述第二卡扣部分别通过所述连接单元及所述固定单元,而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部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式屏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相反于面对所述屏蔽空间的一侧形成有一倒钩部,所述倒钩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一操作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式屏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及所述导通部,由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二侧边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有一第三卡扣部。
4.一种电子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装置包括:
一电路板;
一连接单元,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一固定单元,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电路板;
一电子卡单元,其一端插接于所述连接单元,并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子卡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单元相互卡合;
一卡扣式屏蔽壳体,其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电子卡单元及至少一部分的所述连接单元,所述卡扣式屏蔽壳体包括:
一本体,其具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一侧边及两个相对应的第二侧边,两个所述第一侧边向所述本体的同一侧延伸形成有两个第一侧壁,各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侧边形成一第一端口及一第二端口,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本体形成一屏蔽空间,且邻近于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第二侧边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有一第二侧壁,所述本体更包括:
至少一第一卡扣部,其由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各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二侧边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
至少一导通部,其由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各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二侧边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
至少一支撑部,其由位于所述第二端口的各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或是位于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第二侧边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
至少一第二卡扣部,其由所述第二侧壁相反于与所述本体相连接的一侧边,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以及
至少一散热孔,其形成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上,以使所述屏蔽空间连通于外;
其中,所述本体盖设于所述电子卡单元时,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连接单元相互卡合,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固定单元相互卡合,所述支撑部抵顶于所述电子卡单元,所述导通部、所述支撑部及所述第二卡扣部分别通过所述连接单元及所述固定单元,而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部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端口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固定单元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具有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具有一间隙,且所述支撑架具有一限位结构,所述卡扣式屏蔽壳体盖设于所述电子卡单元及至少一部分所述连接单元时,所述第二卡扣部位于所述间隙,且勾扣于所述支撑架的下缘,所述限位结构抵顶于所述电子卡单元相对于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电子卡单元向所述卡扣式屏蔽壳体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相反于面对所述屏蔽空间的一侧形成有一倒钩部,所述倒钩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一操作间隙。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及所述导通部,由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二侧边向所述屏蔽空间延伸形成有一第三卡扣部,所述卡扣式屏蔽壳体盖设于所述电子卡单元及部分的所述连接单元时,所述第三卡扣部抵顶于所述连接单元。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卡扣部具有一置入部,所述连接单元相反于面对所述固定单元的一侧,对应于所述置入部具有两个卡固槽,且所述固定单于邻近于各所述卡固槽处,设置有一接地端子,所述卡扣式屏蔽壳体盖设于所述电子卡单元及至少一部分的所述连接单元时,各所述第一卡扣部对应卡扣于各所述卡固槽,且各所述导通部对应抵接于各所述接地端子。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面对于所述屏蔽空间的一侧设置有一散热件。
CN201520013621.3U 2015-01-09 2015-01-09 电子卡装置及卡扣式屏蔽壳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24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3621.3U CN204424612U (zh) 2015-01-09 2015-01-09 电子卡装置及卡扣式屏蔽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3621.3U CN204424612U (zh) 2015-01-09 2015-01-09 电子卡装置及卡扣式屏蔽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24612U true CN204424612U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74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1362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24612U (zh) 2015-01-09 2015-01-09 电子卡装置及卡扣式屏蔽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246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2863A (zh) * 2019-09-10 2021-03-12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绝缘罩固定结构以及防护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2863A (zh) * 2019-09-10 2021-03-12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绝缘罩固定结构以及防护装置
CN112492863B (zh) * 2019-09-10 2023-09-26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绝缘罩固定结构以及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49140U (zh) 多功能集成连接器插座、插头及其组合
CN202748713U (zh) 扩充模块及其框架
CN104577587A (zh) 多功能集成连接器插座、插头及其组合
CN204424612U (zh) 电子卡装置及卡扣式屏蔽壳体
CN204392734U (zh) 电源插框
CN202888566U (zh) 一种多合一电连接器的结合结构
CN106952586A (zh) 显示屏单元及采用该显示屏单元的显示屏安装模组
CN105388976A (zh) 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
CN210666538U (zh) 一种一体机后盖安装结构
CN205829349U (zh) 一种便于后期维护的电动机壳体
CN103438338A (zh) 一种卡扣式电视机
CN204498556U (zh) 屏蔽罩
CN204315926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安装座
CN206833844U (zh) 显示屏单元及采用该显示屏单元的显示屏安装模组
CN206283777U (zh) 屏蔽罩及显示器
CN203838641U (zh) 散热风扇架免工具拆装装置
CN202103249U (zh) 电连接器
CN206947683U (zh) 一种usb插座
CN206833842U (zh) 显示屏单元
CN205231415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接口转换器
CN202533861U (zh) 一种可实现机箱内部多分区设置的io转接板固定装置
CN204130884U (zh) 一种高密度机箱上的网线易拔插装置
CN204179327U (zh) 一种新型模块化排插
CN203377967U (zh) 一种液晶电视
CN204104264U (zh) 一种电路板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