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08972U - 秸秆还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秸秆还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08972U
CN204408972U CN201420851684.1U CN201420851684U CN204408972U CN 204408972 U CN204408972 U CN 204408972U CN 201420851684 U CN201420851684 U CN 201420851684U CN 204408972 U CN204408972 U CN 204408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lear
stalk
rotating shaft
retur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516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立涛
胡晓娟
刘书法
王晓飞
王春水
孙福臣
姜敬岩
程孝伟
张健
郭刚
陈智杰
张秀莲
武海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8516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08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08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089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包括主梁架和第一清草轮总成,第一清草轮总成包括两个第一清草轮、两个第一安装组件和两根第一弹性组件,第一清草轮包括第一轮体和穿设于第一轮体的中心的第一转轴,第一安装组件的一端和主梁架固定连接,第一安装组件的另一端和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和第一弹性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弹性组件的另一端和主梁架固定连接,两个第一轮体之间呈夹角设置且不相互接触。上述秸秆还田装置处理秸秆时,第一清草轮将土地表面的秸秆往第一清草轮的两侧拨开,从而整理出未被秸秆覆盖的用于播种的苗带,不会影响地面温度,利于播种。且将秸秆堆放在休闲行,不需要焚烧秸秆,还能有效提高地力。

Description

秸秆还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几个环节都已经很成熟。免耕播种、机械深松环节都有国家专项资金扶持,但是秸秆处理还没有成熟的方法。
现在全国主要的秸秆处理方法就是焚烧秸秆,每年九月份开始到十一月,及春季播种前,华北、东北、西北就开始焚烧秸秆,焚烧秸秆的烟尘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尽管政府强制不让农民焚烧秸秆,但是不焚烧秸秆农民就无法进行明年的耕种,政府的禁令无法得到落实。
国内现在对作物秸秆处理方法较好的是秸秆回收再利用。但是从长远眼光看,秸秆必须还田,是恢复耕地地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最好方法。
因此,为了合理利用秸秆,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技术得到了国家大力提倡。将玉米秸秆还田,不焚烧秸秆,第二年夏季秸秆全部腐烂,逐年下去可以大大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地力。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全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具有如下缺点:1、秸秆平铺全覆盖不便于播种,限制播种圆盘的切入深度,导致播种深度不够。2、秸秆平铺全覆盖遇到春旱,种子种到秸秆上,不能确保种子在秸秆里及时发芽。3、秸秆平铺全覆盖地表,影响地温,不能及时耕种,播种期将延迟,不能适时播种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因此,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无法实现大面积推广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了一种秸秆还田装置,使用该秸秆还田装置处理秸秆无需焚烧秸秆,且处理秸秆后不妨碍来年播种。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包括主梁架和第一清草轮总成,所述第一清草轮总成包括两个第一清草轮、两个第一安装组件和两根第一弹性组件,每个所述第一清草轮包括第一轮体和穿设于所述第一轮体的中心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一端和所述主梁架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另一端和一个所述第一清草轮的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清草轮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和一个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主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清草轮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可转动,两个所述第一轮体之间呈夹角设置且不相互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轮体之间的夹角为60°-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调整轴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所述主梁架上,所述第一固定块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调整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整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套设有第一限位螺母,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调整轴上,所述第一弹簧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体包括第一固定部和沿所述第一固定部边缘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齿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清草轮总成,所述第二清草轮总成包括两个第二清草轮、两个第二安装组件和两根第二弹性组件,每个所述第二清草轮包括第二轮体和穿设于所述第二轮体的中心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轮体和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安装组件的一端和所述主梁架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安装组件的另一端和一个所述第二清草轮的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清草轮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和一个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主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清草轮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可转动,两个所述第二轮体之间呈夹角设置且不相互接触,两个所述第一轮体的夹角朝向和两个所述第二轮体的夹角朝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轮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二轮体之间的最小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轮体包括第二固定部和沿所述第二固定部边缘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齿牙,所述第二轮体的第二齿牙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一轮体的第一齿牙的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体的所述第一齿牙的数量为6个-10个,所述第二轮体的所述第二齿牙的数量为8个-12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固定设于所述主梁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梁架包括垂直交叉的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之间设置有连接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加强筋。
上述秸秆还田装置处理秸秆时,第一清草轮将土地表面的秸秆往第一清草轮的两侧拨开,从而整理出未被秸秆覆盖的用于播种的苗带,并将秸秆堆放在相邻的苗带之间的休闲行。用于播种的苗带未被秸秆覆盖,不会影响地面温度,利于播种。将秸秆堆放在休闲行,不会影响苗带进行免耕播种,还能提高地温。此外,在休闲行堆放秸秆,不需要焚烧秸秆,可以有效保护环境;还有保墒作用,秸秆腐烂变成有机肥后,能有效提高地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秸秆还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秸秆还田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秸秆还田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秸秆还田装置100,包括主梁架10、第一清草轮总成20和第二清草轮总成30。
请同时参考图2,主梁架10用于固定在深松机上。从而将秸秆还田装置100固定在深松机上。主梁架10包括垂直交叉的第一梁体12和第二梁体14。第一梁体12和第二梁体14之间设置有连接第一梁体12和第二梁体14的加强筋16。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筋16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加强筋16的相邻的两边分别和第一梁体12和第二梁体1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加强筋16可以加强主梁架10的刚性。
请参考图1,第一清草轮总成20包括两个第一清草轮22、两个第一安装组件24和两根第一弹性组件26。请同时参考图3,每个第一清草轮22包括第一轮体222和穿设于第一轮体222的中心的第一转轴224。每个第一安装组件24的一端和主梁架10固定连接。具体的,每个第一安装组件24的一端和第一梁体12固定连接。每个第一安装组件24的另一端和一个第一清草轮22的第一转轴22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清草轮22的第一转轴224的另一端和一个第一弹性组件26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个第一弹性组件26的另一端和主梁架10固定连接。第一清草轮22相对于第一安装组件24和第一弹性组件26可转动。两个第一轮体222之间呈夹角设置且不相互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清草轮22的半径可以为30cm-50cm。第一清草轮22的半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请参考图3,第一轮体222包括第一固定部226和沿第一固定部226边缘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齿牙228。第一转轴224穿设于的第一固定部的中心。第一清草轮22的第一齿牙228的数量为6个-10个。可以理解,根据秸秆的种类以及实际长度,可以合理调整第一清草轮22的第一齿牙228的数量。
第一清草轮22的第一齿牙228远离第一固定部226的一端朝相同方向弯曲。如图1所示,从秸秆还田装置100的外侧看第一清草轮22,第一清草轮22的第一齿牙228的弯曲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也就是说,以秸秆还田装置100的前进方向(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参考方向,第一清草轮22上的前端的第一齿牙228向上弯曲,后端的第一齿牙228向下弯曲。当第一清草轮22顺时针旋转往前运动时,秸秆不缠绕,第一清草轮22能够将秸秆朝外拨开,然后将秸秆分置于两个第一清草轮22的外侧堆叠。
请参考图1,两个第一轮体22朝后上方张开。为了方便描述,下面将两个第一轮体22的边缘距离最近的两个点的连线的中点称为第一中点,将两个第一轮体22的边缘距离最远的两个点的连线的中点称为第二中点,第一中点与第二中点的连线与第一梁体12所在直线的夹角为30°-45°。
请参考图2,两个第一轮体222之间的夹角为60°-90°。即两个第一轮体22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60°-90°。优选的,两个第一轮体222之间的夹角为60°。两个第一轮体222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通过调整两个第一轮体222之间的夹角,可以将秸秆分开堆置的距离进行调整。
两个第一轮体222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为3cm-5cm。两个第一轮体222之间设置的最小距离的大小,既要防止两个第一轮体222之间相互碰撞,又需要避免秸秆从两个第一轮体222之间穿过。
请参考图3,第一安装组件24包括连杆轴242和连杆244。连杆轴242的一端和第一梁体12固定连接。连杆轴242的另一端和连杆244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连杆244绕连杆轴242可转动。连杆244的另一端和第一清草轮22的第一转轴224连接。第一清草轮22相对于连杆244可转动。
请参考图3,第一弹性组件26包括第一固定块262、第一调整轴264和第一弹簧266。第一固定块262固定在主梁架10上。请同时参考图1,第一固定块262开设有第一通孔263。第一调整轴264的一端和第一转轴224转动连接,第一调整轴264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263并套设有第一限位螺母268。第一弹簧266套设在第一调整轴264上,第一弹簧266设于第一转轴224和第一固定块262之间。第一调整轴264在第一通孔263内可运动。第一限位螺母268不能穿过第一通孔263。第一限位螺母268用于限制第一调整轴264在第一通孔263内的运动距离。当第一调整轴264在第一通孔263内运动时,第一弹簧266相应的进行压缩或拉伸,从而调整第一固定块262和第一清草轮22之间的距离。
通过调节连杆244在连杆轴242上旋转角度,并通过将第一固定块262和第一清草轮2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可以达到调节第一清草轮22与主梁架10之间的距离的效果,方便实际应用。第一弹性组件26还具有对第一清草轮22的牵引作用,对第一清草轮22工作时具有缓冲作用,从而提高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1,第二清草轮总成30包括两个第二清草轮32、两个第二安装组件34和两根第二弹性组件36。请同时参考图3,每个第二清草轮32包括第二轮体322和穿设于第二轮体322的中心的第二转轴324。每个第二安装组件34的一端和主梁架10固定连接。具体的,每个第二安装组件34的一端和第一梁体12固定连接。每个第二安装组件34的另一端和一个第二清草轮32的第二转轴32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清草轮32的第二转轴324的另一端和一个第二弹性组件36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个第二弹性组件36的另一端和主梁架10固定连接。第二清草轮32相对于第二安装组件34和第二弹性组件36可转动。两个第二轮体322之间呈夹角设置且不相互接触。两个第一轮体222的夹角朝向和两个第二轮体322的夹角朝向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清草轮32的半径可以为30cm-50cm。第二清草轮32的半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请参考图3,第二轮体322包括第二固定部326和沿第二固定部326边缘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齿牙328。第二转轴324穿设于的第二固定部326的中心。第二清草轮32的第二齿牙328的数量多于第一清草轮22的第一齿牙228的数量。具体的,第二清草轮32的第二齿牙328的数量为8个-12个。可以理解,根据秸秆的种类以及实际长度,可以合理调整第二清草轮32的第二齿牙328的数量。第二清草轮32的第二齿牙328的数量多于第一清草轮22的第一齿牙228的数量时,第一清草轮22能清理粗大秸秆,第二清草轮32能清理细碎秸秆,同时翻起一些碎土覆盖在秸秆上,便于秸秆腐烂,不被风吹走。
第二清草轮32的第二齿牙328远离第二固定部326的一端朝相同方向弯曲。如图1所示,从秸秆还田装置100的外侧看第二清草轮32,第二清草轮32的第二齿牙328的弯曲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也就是说,以秸秆还田装置100的前进方向为参考方向,第二清草轮32上的前端的第二齿牙328向上弯曲,后端的第二齿牙328向下弯曲。当第二清草轮32顺时针旋转往前运动时,秸秆不缠绕,第二清草轮32能够将秸秆朝外拨开,然后将秸秆分置于两个第二清草轮32的外侧堆叠。
请参考图1,两个第二轮体32朝后上方张开,为了方便描述,下面将两个第二轮体32的边缘距离最近的两个点的连线的中点称为第一中点,将两个第二轮体32的边缘距离最远的两个点的连线的中点称为第二中点,第一中点与第二中点的连线与第一梁体12所在直线的夹角为30°-45°。
请参考图2,两个第二轮体322之间的夹角为60°-90°。即两个第二轮体32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60°-90°。优选的,两个第二轮体322之间的夹角为60°。两个第二轮体322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通过调整两个第二轮体322之间的夹角,可以将秸秆分开堆置的距离进行调整。
两个第二轮体322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两个第一轮体222之间的最小距离。具体的,两个第二轮体322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为4cm-6cm。两个第二轮体322之间设置的最小距离的大小,既要防止两个第二轮体322之间相互碰撞,又需要避免秸秆从两个第二轮体322之间穿过。
请参考图3,第二安装组件34包括连杆轴342和连杆344。连杆轴342的一端和第一梁体12固定连接。连杆轴342的另一端和连杆344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连杆344绕连杆轴342可转动。连杆344的另一端和第二清草轮32的转轴324连接。第二清草轮32相对于连杆344可转动。
请参考图3,第二弹性组件36包括第二固定块362、第二调整轴364和第二弹簧366。第二固定块362固定在主梁架10上。请同时参考图1,第二固定块362开设有第二通孔363。第二调整轴364的一端和第二转轴324转动连接,第二调整轴364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363并套设有第二限位螺母368。第二弹簧366套设在第二调整轴364上,第二弹簧366设于第二转轴324和第二固定块362之间。第二调整轴364在第二通孔363内可运动。第二限位螺母368不能穿过第二通孔363。第二限位螺母368用于限制第二调整轴364在第二通孔363内的运动距离。当第二调整轴364在第二通孔363内运动时,第二弹簧366相应的进行压缩或拉伸,从而调整第二固定块362和第二清草轮32之间的距离。
通过调节连杆344在连杆轴342上旋转角度,并通过将第二固定块362和第二清草轮3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可以达到调节第二清草轮32与主梁架10之间的距离的效果,方便实际应用。第二弹性组件36还具有对第二清草轮32的牵引作用,对第二清草轮32工作时具有缓冲作用,从而提高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第二清草轮总成30能够将第一清草轮总成20未能拨开的秸秆拨开至两侧,从而使被拨去秸秆的土地表面的秸秆数量更少,利于播种。第二清草轮32的第二齿牙328的数量多于第一清草轮22的第一齿牙228的数量,第二清草轮32相比于第一清草轮22能够清理尺寸更小的秸秆,从而使土地表面更为干净。
请参考图1,秸秆还田装置100还包括行走轮40,行走轮40固定设于主梁架10上。秸秆还田装置100还包括行走轮轴架50。行走轮40通过行走轮轴架50固定设于主梁架10上。具体的,行走轮40为两个。两个行走轮40分别通过一个行走轮轴架50固定在第二梁体14的两端。
秸秆还田装置100工作时,秸秆还田装置100沿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前进,第一清草轮22和第二清草轮32顺时针方向旋转。前面两个第一清草轮22与地面距离3cm,后面两个第二清草轮32距离地面1cm。第一清草轮22和第二清草轮32将土地表面的秸秆往第一清草轮22和第二清草轮32的两侧拨开,从而整理出未被秸秆覆盖的用于播种的苗带。将秸秆堆放在相邻的苗带之间的休闲行,不会影响苗带进行免耕播种,还能提高地温。此外,在休闲行堆放秸秆还有保墒作用,秸秆腐烂变成有机肥后,能有效提高地力。采用上述秸秆还田装置100处理秸秆,不需要再焚烧秸秆,可以有效保护环境;秸秆全部还田腐烂后能够增加腐殖质,大大提高地力,土壤不再板结。
上述秸秆还田装置100是对一条垄的秸秆的处理方法,通过增加第一清草轮总成20和第二清草轮总成30的数量,还可以构成处理两条垄或四条垄的秸秆的秸秆还田装置。
上述秸秆还田装置100适合玉米收获机收获地块并且在来年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方式的地块,是进行深松作业时的秸秆清理装置。上述秸秆还田装置100处理秸秆时,玉米收获机收货时留30cm以上高茬较好,玉米收获机把秸秆切成30cm段即可,可节省燃油30%,秸秆还田装置100能够将其较好的分开堆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架和第一清草轮总成,所述第一清草轮总成包括两个第一清草轮、两个第一安装组件和两根第一弹性组件,每个所述第一清草轮包括第一轮体和穿设于所述第一轮体的中心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一端和所述主梁架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另一端和一个所述第一清草轮的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清草轮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和一个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主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清草轮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可转动,两个所述第一轮体之间呈夹角设置且不相互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轮体之间的夹角为60°-9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调整轴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所述主梁架上,所述第一固定块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调整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整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套设有第一限位螺母,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调整轴上,所述第一弹簧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包括第一固定部和沿所述第一固定部边缘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齿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清草轮总成,所述第二清草轮总成包括两个第二清草轮、两个第二安装组件和两根第二弹性组件,每个所述第二清草轮包括第二轮体和穿设于所述第二轮体的中心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轮体和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安装组件的一端和所述主梁架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安装组件的另一端和一个所述第二清草轮的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清草轮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和一个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主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清草轮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可转动,两个所述第二轮体之间呈夹角设置且不相互接触,两个所述第一轮体的夹角朝向和两个所述第二轮体的夹角朝向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轮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二轮体之间的最小距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轮体包括第二固定部和沿所述第二固定部边缘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齿牙,所述第二轮体的第二齿牙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一轮体的第一齿牙的数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的所述第一齿牙的数量为6个-10个,所述第二轮体的所述第二齿牙的数量为8个-12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固定设于所述主梁架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架包括垂直交叉的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之间设置有连接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加强筋。
CN201420851684.1U 2014-12-29 2014-12-29 秸秆还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08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51684.1U CN204408972U (zh) 2014-12-29 2014-12-29 秸秆还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51684.1U CN204408972U (zh) 2014-12-29 2014-12-29 秸秆还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08972U true CN204408972U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59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5168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08972U (zh) 2014-12-29 2014-12-29 秸秆还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089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0876A (zh) * 2021-11-08 2022-01-21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兴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冬季农田秸秆翻耙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0876A (zh) * 2021-11-08 2022-01-21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兴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冬季农田秸秆翻耙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war et al. Influence of fertigation scheduling through drip on growth and yield of banana in western Maharashtra
CN105993805A (zh) 盐碱地高垄果园的营建方法
CN106962000A (zh) 降解地膜覆盖甘蔗的栽培方法
CN111011129A (zh) 利用低积累玉米/伴矿景天间作实现边生产边修复的方法
CN203884175U (zh) 常规施肥播种与免耕施肥播种两用机
Jing et al. Mechanical no-tillage sowing technology in ridge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CN102498901A (zh) 一种农田生物篱网的营建方法
CN204408972U (zh) 秸秆还田装置
CN106212130A (zh) 一种用于山地的花生覆膜机
CN102823356A (zh) 一种种植菌草治沙的新方法
CN112293180B (zh) 一种玉米全秸秆错位卧秆还田二比空种植方法
CN204408973U (zh) 秸秆还田装置
Lin et al. Mechanical no-tillage sowing technology in ridge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Rathore et al. Response of squash melon (Citrullus vulgaris var. fistulosus) to FYM and mulching under rainfed condition of hot arid region of Rajasthan
CN110972847A (zh) 一种玉米栽培方法及其应用
Shashikanth et al. Performance of bajra napier hybrid varieties in southern dry zone of Karnataka for the kharif season of different years
Saikia et al. Effect of time of planting and planting densities on growth, yield and economic production of broccoli [Brassica oleracea (L.) var. italica Plenck] cv. Pusa broccoli KTS-1
RU2214084C1 (ru) Способ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папоротника орляка обыкновенного
CN1324938C (zh) 草坪根茎采集贮存种植方法及专用根茎采集机
Kumar Growth and yield of almond as influenced by rain water harvesting and mulching under rainfed condition
CN104412757A (zh) 新型穴播机
Nafziger Tillage and nitrogen responses to residue removal in continuous corn
Elhag et al. Selected Farming Systems for Improving Crop Production and Rain-Water Productivity in Semi-Arid Zone, Sudan
Shrivastava et al. Tractor drawn raised bed seed drill under vertisol
Prabhakar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dates of dry seeding and staggered nursery sowing on growth and yield of kharif r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