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99329U - 车身改制固定架 - Google Patents

车身改制固定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99329U
CN204399329U CN201420814530.5U CN201420814530U CN204399329U CN 204399329 U CN204399329 U CN 204399329U CN 201420814530 U CN201420814530 U CN 201420814530U CN 204399329 U CN204399329 U CN 204399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montant
mobile jib
fixed mount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145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庸健
胡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ENGTO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ENGTO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ENGTO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ENGTO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145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99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99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9932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改制固定架,属于车身改制领域,包括底部支架、竖向支架和四个用于固定车身的固定支架,底部支架横向设置;竖向支架包括至少两根竖向设置的竖杆,竖杆的底端均与底部支架连接,竖杆之间设置有放置车身的空隙;每根竖杆上均设置有两个固定支架。使用车身改制固定架固定部分车身,其它平台固定另外一部分车身,通过平移车身改制固定架使两部分车身分开一定的距离,可以根据车身改制固定架的位移距离来精确控制两部分车身的分开距离,保证车身在改制过程中的尺寸精确;另外,该固定架能够有效避免车身在改制过程中发生产品变形,保证改制后的车身性能稳定,适合于各种车型的车身改制。

Description

车身改制固定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改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车身改制固定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汽车行业,轿车车型的战略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二代产品的加速研发成为轿车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车身改制的目的就是提前制作出二代车身,为最终的造型设计、底盘设计、物理搭载提供最原始的样车模型。提前实现整车性能试验、动力、底盘件验证,加速二代车型的研发,为后续车型的研发提供实物参考。
改制的车身,一般是在现有车型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将A0级车改制成A级车,将A级车改制成B级车,实现底盘件、动力总成的沿用。当然,也有用高级别的车型改制成低级别的车型,实现底盘件、动力总成的借用。这样将大大压缩新车型的研发成本和零部件的开发周期。
现有的车身改制方法均为将车身切割后直接将两部分车身分离至一定位置,然后进行补焊等工艺,由于没有对平移的车身进行固定,并且车身被切割成两部分后,端面处的位移距离不等,无法保证车身在改制中的尺寸,容易导致改制后的车身发生产品变形,影响车身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改制固定架,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身改制固定架,包括:
底部支架,底部支架横向设置;
竖向支架,竖向支架包括至少两根竖向设置的竖杆,竖杆的底端均与底部支架连接,竖杆之间设置有放置车身的空隙;
至少四个用于固定车身的固定支架,每根竖杆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支架。
底部支架用于支撑竖向支架、固定支架以及车身等,防止竖向支架倾倒,底部支架可以采用板状结构或框架结构,底部支架放置在工作平台上,底面与工作平台的台面贴合;竖向支架用于承受车身的重量,将车身放置在竖杆之间的空隙处,并使用固定支架对车身进行固定,使车身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固定支架主要用于对车身进行支撑固定,固定支架直接与车身接触并将车身的重量转移到竖向支架上。该实用新型中出现的横向与竖向并不是绝对方向,只是以将车身改制固定架正常放置在工作平台的台面上使用时的方向为基准方向,换句话说,将车身改制固定架放置到工作平台上并使底部支架与工作平台的台面贴合后,工作平台的台面为横向,与台面垂直的方向为竖向。
使用车身改制固定架对车身进行改制的操作过程为:首先,将车身改制固定架放置在工作平台上,在这个过程中,使底部支架的底面与工作平台贴合,并使竖向支架处于竖向方向上,该竖向方向可以为竖直方向;其次,将车身的一部分放置在竖杆之间的间隙内并使用固定支架将车身固定,车身的另外一部分放置在其它平台上,其它平台既可以为固定的平台,也可以为另外一个车身改制固定架等;然后,对车身进行切割等工序,使车身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被车身改制固定架固定,另一部分被其它平台固定;最后,平移车身改制固定架至指定位置,使两部分车身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车身改制固定架的位移距离来准确定位车身的位移距离,尺寸较为精确,使用铁片等材料对两部分车身进行补焊等操作。
进一步地,底部支架包括主杆和至少两根支杆,支杆平行设置在主杆的同一侧,支杆分别位于主杆的两端;竖杆为两根,两根竖杆分别设置在主杆的两端。
底部支架通过主杆和两根支杆组成框架结构,制作材料较少,车身改制固定架的整体重量较轻,方便移动;竖杆为两根,分别位于车身的两侧,车身的两侧受力更加均匀,不会使车身发生倾斜,可以有效地避免车身在改制过程中发生变形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地,主杆与每根竖杆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加强梁,第一加强梁倾斜设置,第一加强梁的两端分别与主杆和竖杆连接。
由于竖杆与主杆之间连接部分较少,并且整个车身都位于竖杆之间,在车身的作用下,竖杆容易朝向另外一根竖杆的方向倾斜,导致车身稳定性不足,从而使车身在改制过程中发生产品变形;在主杆与竖杆之间设置有倾斜的第一加强梁后,若竖杆有朝向另外一根竖杆方向倾斜的趋势时,第一加强梁抵住竖杆,使其无法发生偏转,车身改制固定架的稳定性更好,有效维持车身在改制过程中的位置,进而保证车身在改制过程中的尺寸精确。
进一步地,支杆和竖杆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加强梁,第二加强梁倾斜设置,第二加强梁的两端分别与支杆和竖杆连接。
由于竖杆与主杆之间连接部分较少,并且竖杆两侧所承受的重量不均匀,在车身的作用下,竖杆容易朝向支杆方向或远离支杆方向倾斜,导致车身稳定性不足,从而使车身在改制过程中发生产品变形;在支杆与竖杆之间设置有倾斜的第二加强梁后,若竖杆有朝向支杆方向或远离支杆方向倾斜的趋势时,第二加强梁抵住竖杆,使其无法发生偏转,车身改制固定架的稳定性更好,有效维持车身在改制过程中的位置,进而保证车身在改制过程中的尺寸精确。
进一步地,两根竖杆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梁,第三加强梁横向设置在竖杆的远离底部支架的一端。
根据不同车身的高度,一般会适应性调节竖杆的高度,若车身较高,则竖杆较高,此时由于竖杆距离底部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竖杆的顶部容易朝向另外一根竖杆发生弯曲,致使改制的车身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产品变形;在两根竖杆之间增加第三加强梁,第三加强梁的两端分别抵住两根竖杆的端部,竖杆无法朝向内部弯曲,车身固定支架更加稳定,保证车身在改制中的尺寸精确性,改制后性能更加可靠。
进一步地,固定支架包括支撑件和斜撑杆,支撑件与竖杆垂直,斜撑杆倾斜设置,斜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件和竖杆连接。
支撑件主要用于与车身接触并对其进行固定,由于支撑件与竖杆垂直,即支撑件会向外伸出,向外伸出的部分也会承受车身的重量可能会导致弯曲变形,斜撑杆主要用于支撑支撑杆的远离竖杆的一端,支撑件、斜撑杆和竖杆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有效防止支撑件弯曲,从而可以使车身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每根竖杆上均设置有三个固定支架,两根竖杆上的靠近底部支架的支撑件均与主杆平行,其余的支撑件均与主杆垂直。
靠近底部支架的两根竖杆用于支撑车身的底部,这两根支撑件与主杆平行,并且其中一根竖杆上的支撑件朝向另一根竖杆伸出,两个支撑件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根竖杆之间的距离,车身可以全部放入两根竖杆之间,并且车身的底部被底部的两个支撑件支撑,上方被其余的支撑件固定,底部接触面积较大,车身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主杆、支杆和竖杆均为方管,主杆和支杆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主杆的方向与支杆的方向垂直;支撑件为角钢。
方管的与工作平台接触的面积较大,可以有效保证车身改制固定架的稳定;主杆和支杆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即主杆和支杆的底面均可以与工作平台的台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大,稳定性更好;支撑件为角钢,角钢由两个相互垂直的板组成,外侧为两个平面,内侧为“L”形,安装支撑件时,可以使支撑件的一个平面位于最上方,保证其与车身的接触面积最大,防止刮伤车身,斜撑杆的一端位于支撑件的内部,斜撑杆的端部抵住其中的一个内侧面,斜撑杆的侧面与另一个侧面贴合固定,支撑、固定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主杆的远离支杆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倾倒的防倾杆,防倾杆的方向与主杆的方向垂直。
由于支杆位于主杆的同一侧,主杆的另外一侧没有固定装置的情况下,外力作用在主杆上时,竖杆会朝向主杆的远离支杆的一侧倾斜,即车身改制固定架会绕主杆进行翻转,产生安全隐患;在主杆的远离支杆的一侧设置有防倾杆后,当车身改制固定架在外力的作用下有绕主杆翻转的趋势时,防倾杆发挥作用,防止其发生翻转,保证车身改制固定架的稳定性,从而避免车身在改制过程中发生产品变形。
进一步地,主杆和支杆上均设置有气泡水平仪,气泡水平仪水平设置,主杆上的气泡水平仪与支杆上的气泡水平仪相互垂直。
将车身切割完毕后需要将车身改制固定架连同部分车身进行平移,平移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移动方向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的失误,导致焊接后的车身变形,影响车身的性能;在主杆和支杆上均水平设置有气泡水平仪,且主杆与支杆上的气泡水平仪相互垂直,可以确保主杆和支杆始终位于同一个平面,即车身改制固定架始终在同一个水平面的移动,避免出现由于工作平台的台面倾斜导致的车身位置发生变化,有效确保车身在改制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车身改制固定架固定部分车身,其它平台固定另外一部分车身,通过平移车身改制固定架使两部分车身分开一定的距离,可以根据车身改制固定架的位移距离来精确控制两部分车身的分开距离,保证车身在改制过程中的尺寸精确;另外,该固定架可以有效对平移的部分车身进行定位且在一个平面上移动,能够有效避免车身在改制过程中发生产品变形,保证改制后的车身性能稳定,适合于各种车型的车身改制;该结构的车身改制固定架结构简单、制作使用方便、使用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车身改制固定架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车身改制固定架轴测图。
底部支架101;固定支架102;竖杆103;主杆104;支杆105;第一加强梁106;第二加强梁107;第三加强梁108;支撑件109;斜撑杆110;防倾杆111;气泡水平仪1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车身改制方法均为将车身切割后直接将两部分车身分离至一定位置,然后进行补焊等工艺,由于没有对平移的车身进行固定,并且车身被切割成两部分后,端面处的位移距离不等,无法保证车身在改制中的尺寸,容易导致改制后的车身发生产品变形,影响车身的性能。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车身改制固定架,包括底部支架101、竖向支架和四个用于固定车身的固定支架102,底部支架101横向设置;竖向支架包括至少两根竖向设置的竖杆103,竖杆103的底端均与底部支架101连接,竖杆103之间设置有放置车身的空隙;每根竖杆103上均设置有两个固定支架102。底部支架101为板状结构,即底部支架101为一块薄板。
底部支架101用于支撑竖向支架、固定支架102以及车身等,防止竖向支架倾倒,底部支架101可以采用板状结构或框架结构,底部支架101放置在工作平台上,底面与工作平台的台面贴合;竖向支架用于承受车身的重量,将车身放置在竖杆103之间的空隙处,并使用固定支架102对车身进行固定,使车身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固定支架102主要用于对车身进行支撑固定,固定支架102直接与车身接触并将车身的重量转移到竖向支架上。该实用新型中出现的横向与竖向并不是绝对方向,只是以将车身改制固定架正常放置在工作平台的台面上使用时的方向为基准方向,换句话说,将车身改制固定架放置到工作平台上并使底部支架101与工作平台的台面贴合后,工作平台的台面为横向,与台面垂直的方向为竖向。
使用车身改制固定架对车身进行改制的操作过程为:首先,将车身改制固定架放置在工作平台上,在这个过程中,使底部支架101的底面与工作平台贴合,并使竖向支架处于竖向方向上,该竖向方向可以为竖直方向;其次,将车身的一部分放置在竖杆103之间的间隙内并使用固定支架102将车身固定,车身的另外一部分放置在其它平台上,其它平台既可以为固定的平台,也可以为另外一个车身改制固定架等;然后,对车身进行切割等工序,使车身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被车身改制固定架固定,另一部分被其它平台固定;最后,平移车身改制固定架至指定位置,使两部分车身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车身改制固定架的位移距离来准确定位车身的位移距离,尺寸较为精确,使用铁片等材料对两部分车身进行补焊等操作。
使用车身改制固定架固定部分车身,其它平台固定另外一部分车身,通过平移车身改制固定架使两部分车身分开一定的距离,可以根据车身改制固定架的位移距离来精确控制两部分车身的分开距离,保证车身在改制过程中的尺寸精确;另外,该固定架可以有效对平移的部分车身进行定位且在一个平面上移动,能够有效避免车身在改制过程中发生产品变形,保证改制后的车身性能稳定,适合于各种车型的车身改制;该结构的车身改制固定架结构简单、制作使用方便、使用成本较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车身改制固定架,与实施例1相比,改进点在于:底部支架101包括主杆104和两根支杆105,支杆105平行设置在主杆104的同一侧,支杆105分别位于主杆104的两端;竖杆103为两根,两根竖杆103分别设置在主杆104的两端,主杆104和支杆105相互垂直。
底部支架101通过主杆104和两根支杆105组成框架结构,制作材料较少,车身改制固定架的整体重量较轻,方便移动;竖杆103为两根,分别位于车身的两侧,车身的两侧受力更加均匀,不会使车身发生倾斜,可以有效地避免车身在改制过程中发生变形情况的发生。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主杆104与每根竖杆103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加强梁106,第一加强梁106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可以为45°,第一加强梁106的两端分别与主杆104和竖杆103连接。
由于竖杆103与主杆104之间连接部分较少,并且整个车身都位于竖杆103之间,在车身的作用下,竖杆103容易朝向另外一根竖杆103的方向倾斜,导致车身稳定性不足,从而使车身在改制过程中发生产品变形;在主杆104与竖杆103之间设置有倾斜的第一加强梁106后,若竖杆103有朝向另外一根竖杆103方向倾斜的趋势时,第一加强梁106抵住竖杆103,使其无法发生偏转,车身改制固定架的稳定性更好,有效维持车身在改制过程中的位置,进而保证车身在改制过程中的尺寸精确。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支杆105和竖杆103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加强梁107,第二加强梁107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可以为45°,第二加强梁107的两端分别与支杆105和竖杆103连接。
由于竖杆103与主杆104之间连接部分较少,并且竖杆103两侧所承受的重量不均匀,在车身的作用下,竖杆103容易朝向支杆105方向或远离支杆105方向倾斜,导致车身稳定性不足,从而使车身在改制过程中发生产品变形;在支杆105与竖杆103之间设置有倾斜的第二加强梁107后,若竖杆103有朝向支杆105方向或远离支杆105方向倾斜的趋势时,第二加强梁107抵住竖杆103,使其无法发生偏转,车身改制固定架的稳定性更好,有效维持车身在改制过程中的位置,进而保证车身在改制过程中的尺寸精确。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两根竖杆103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梁108,第三加强梁108横向设置在竖杆103的远离底部支架101的一端。
根据不同车身的高度,一般会适应性调节竖杆103的高度,若车身较高,则竖杆103较高,此时由于竖杆103距离底部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竖杆103的顶部容易朝向另外一根竖杆103发生弯曲,致使改制的车身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产品变形;在两根竖杆103之间增加第三加强梁108,第三加强梁108的两端分别抵住两根竖杆103的端部,竖杆103无法朝向内部弯曲,车身固定支架102更加稳定,保证车身在改制中的尺寸精确性,改制后性能更加可靠。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固定支架102包括支撑件109和斜撑杆110,支撑件109与竖杆103垂直,斜撑杆110倾斜设置,斜撑杆110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件109和竖杆103连接。
支撑件109主要用于与车身接触并对其进行固定,由于支撑件109与竖杆103垂直,即支撑件109会向外伸出,向外伸出的部分也会承受车身的重量可能会导致弯曲变形,斜撑杆110主要用于支撑支撑杆的远离竖杆103的一端,支撑件109、斜撑杆110和竖杆103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有效防止支撑件109弯曲,从而可以使车身更加稳定。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每根竖杆103上均设置有三个固定支架102,两根竖杆103上的靠近底部支架101的支撑件109均与主杆104平行,其余的支撑件109均与主杆104垂直。
靠近底部支架101的两根竖杆103用于支撑车身的底部,这两根支撑件109与主杆104平行,并且其中一根竖杆103上的支撑件109朝向另一根竖杆103伸出,两个支撑件109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根竖杆103之间的距离,车身可以全部放入两根竖杆103之间,并且车身的底部被底部的两个支撑件109支撑,上方被其余的支撑件109固定,底部接触面积较大,车身更加稳定。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主杆104、支杆105和竖杆103均为方管,主杆104和支杆105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主杆104的方向与支杆105的方向垂直;支撑件109为角钢。
方管的与工作平台接触的面积较大,可以有效保证车身改制固定架的稳定;主杆104和支杆105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即主杆104和支杆105的底面均可以与工作平台的台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大,稳定性更好;支撑件109为角钢,角钢由两个相互垂直的板组成,外侧为两个平面,内侧为“L”形,安装支撑件109时,可以使支撑件109的一个平面位于最上方,保证其与车身的接触面积最大,防止刮伤车身,斜撑杆110的一端位于支撑件109的内部,斜撑杆110的端部抵住其中的一个内侧面,斜撑杆110的侧面与另一个侧面贴合固定,支撑、固定更加安全可靠。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主杆104的远离支杆105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倾倒的防倾杆111,防倾杆111也可以为方管,防倾杆111的方向与主杆104的方向垂直。
由于支杆105位于主杆104的同一侧,主杆104的另外一侧没有固定装置的情况下,外力作用在主杆104上时,竖杆103会朝向主杆104的远离支杆105的一侧倾斜,即车身改制固定架会绕主杆104进行翻转,产生安全隐患;在主杆104的远离支杆105的一侧设置有防倾杆111后,当车身改制固定架在外力的作用下有绕主杆104翻转的趋势时,防倾杆111发挥作用,防止其发生翻转,保证车身改制固定架的稳定性,从而避免车身在改制过程中发生产品变形。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主杆104和支杆105上均设置有气泡水平仪112,气泡水平仪112水平设置,主杆104上的气泡水平仪112与支杆105上的气泡水平仪112相互垂直。
将车身切割完毕后需要将车身改制固定架连同部分车身进行平移,平移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移动方向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的失误,导致焊接后的车身变形,影响车身的性能;在主杆104和支杆105上均水平设置有气泡水平仪112,且主杆104与支杆105上的气泡水平仪112相互垂直,可以确保主杆104和支杆105始终位于同一个平面,即车身改制固定架始终在同一个水平面的移动,避免出现由于工作平台的台面倾斜导致的车身位置发生变化,有效确保车身在改制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改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横向设置;
竖向支架,所述竖向支架包括至少两根竖向设置的竖杆,所述竖杆的底端均与所述底部支架连接,所述竖杆之间设置有放置车身的空隙;
至少四个用于固定所述车身的固定支架,每根所述竖杆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固定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改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包括主杆和至少两根支杆,所述支杆平行设置在所述主杆的同一侧,所述支杆分别位于所述主杆的两端;所述竖杆为两根,两根所述竖杆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杆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改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与每根所述竖杆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杆和所述竖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改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和所述竖杆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加强梁,所述第二加强梁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杆和所述竖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改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竖杆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梁,所述第三加强梁横向设置在所述竖杆的远离所述底部支架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改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撑件和斜撑杆,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竖杆垂直,所述斜撑杆倾斜设置,所述斜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竖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改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竖杆上均设置有三个所述固定支架,两根所述竖杆上的靠近所述底部支架的支撑件均与所述主杆平行,其余的所述支撑件均与所述主杆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改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所述支杆和所述竖杆均为方管,所述主杆和所述支杆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主杆的方向与所述支杆的方向垂直;所述支撑件为角钢。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改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的远离所述支杆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倾倒的防倾杆,所述防倾杆的方向与所述主杆的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改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和所述支杆上均设置有气泡水平仪,所述气泡水平仪水平设置,所述主杆上的所述气泡水平仪与所述支杆上的所述气泡水平仪相互垂直。
CN201420814530.5U 2014-12-19 2014-12-19 车身改制固定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99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4530.5U CN204399329U (zh) 2014-12-19 2014-12-19 车身改制固定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4530.5U CN204399329U (zh) 2014-12-19 2014-12-19 车身改制固定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99329U true CN204399329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23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1453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99329U (zh) 2014-12-19 2014-12-19 车身改制固定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99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6949A (zh) 一种起重机支腿
CN103192882B (zh) 框架式车架结构及混凝土泵车
CN202897882U (zh) 工程车辆的支腿,底盘及工程车辆
CN105479416A (zh) 一种加工平台
CN205297594U (zh) 隧道施工支撑装置
CN204399329U (zh) 车身改制固定架
CN202164702U (zh) 钢结构三角支架
CN104019285A (zh) 一种可调节管道支撑架
CN204554274U (zh) 一种支撑架装置
CN202379690U (zh) 侧置臂架装置和具有其的举高消防车、高空作业车
CN205589809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卧式容器鞍座
CN105350758A (zh) 移动式操作平台底座
CN105178437A (zh) 一种可移动的板房
CN106013597A (zh) 钢结构支撑梁
CN204802315U (zh) 用于槽型隔舱的放置装置
CN203088373U (zh) 一种货架
CN205100368U (zh) 一种可移动的板房
CN207892778U (zh) 风电机组塔筒内部组装式升降作业平台
CN204386108U (zh) 活动地板支承架
CN204714340U (zh) 起重机龙门架
RU2014140523A (ru)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ая опора для наклоняемого конвертера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наклоняемого конвертера
CN104058145A (zh) 设备包装支架
CN215436194U (zh) 一种卡车运输用平衡架
CN204354797U (zh) 一种用于固定电瓶及发动机控制模块的支架
CN104046764A (zh) 一种球罐支柱辅助移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