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94671U - 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94671U
CN204394671U CN201420818265.8U CN201420818265U CN204394671U CN 204394671 U CN204394671 U CN 204394671U CN 201420818265 U CN201420818265 U CN 201420818265U CN 204394671 U CN204394671 U CN 204394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body
negative pressure
attraction
nasal septum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182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泽海
后群
崔振英
李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8182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94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94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946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包括中空的吸引管体,吸引管体末端设置负压接头,吸引管体前端设置刀头,刀头中央设置负压吸口,吸引管体上设置第一按压体第一按压体位于靠近负压接头一端,第二按压体表面中央设置减压孔,第一按压体表面为弧形凹面,第二按压体表面为平面,吸引管体上设置圆孔,圆孔位于负压接头一端,圆孔与吸引管体内腔连通,吸引管体内部设置导电棒,还包括用于密封圆孔的密封塞。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使手术流程简化,手术时间缩短,既能实现电凝、吸引,又能进行剥离,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痛苦。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
背景技术
目前,在鼻中隔临床手术中,需要将鼻中隔软骨及筛骨板与骨-软骨膜分离,出血多时需要吸出并电凝出血点。现有的鼻中隔剥离子,有单纯分鼻中隔软骨与黏骨膜的传统剥离子,有经过改进的术中带吸引功能的鼻中隔剥吸器、鼻中隔内吸式剥离子、鼻中隔吸引剥离子等,虽然经过改进,使其具有吸引分泌物和血液的功能,但是在行三线减张术、鼻中隔棘/嵴突切除及方形软骨与上颌骨鼻嵴、腭骨鼻嵴及犁骨交界处形成后位偏曲及形态各异的鼻嵴和棘突距状突等的切除术中,尤其是处理梨鼻软骨等时,还需使用软骨刀、鼻凿等,更换器械频繁;此外,在术中常出现损伤上唇动脉、腭大动脉的鼻中隔分支出血等现象,为防止影响术中手术进程及术后出现鼻中隔血肿并发症,术中术区出血较多时需止血,在止血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其他器械加以辅助完成手术,如电刀等,其操作不方便,且术中出血致术野不清晰,在鼻中隔狭窄的术腔内完成止血难度较大,并有盲目电凝致鼻中隔穿孔发生,手术费时费力,更增加病人痛苦。
由于术中常出现不需要负压吸引分离中隔软骨,而此时分离过程中需要右手拇指、食指、手腕等配合来进行手术,在右手拇指着力的情况下,通过右手拇指按压减压孔的紧密程度来控制吸引力的大小,进而达到调控剥离子头部的负压的作用,以致常出现在中隔分离切口不需要负压或需要较小负压时,头端吸力较难控制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它改进了鼻中隔剥离子在鼻中隔偏曲、鼻中隔棘突手术中的使用器械,使手术流程简化,手术时间缩短,既能实现电凝、吸引,又能进行剥离,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痛苦。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包括中空的吸引管体,所述吸引管体末端设置负压接头,所述负压接头与吸引管体贯通连接,所述吸引管体前端设置刀头,所述刀头由外切刃、内切刃和对称设置的侧刃组成,所述刀头的立面为椭圆形,所述刀头中央设置负压吸口,所述负压吸口与吸引管体贯通连接,所述吸引管体上设置第一按压体和第二按压体,所述第一按压体和第二按压体均连接到吸引管体,所述第一按压体位于靠近负压接头一端,所述第二按压体表面中央设置减压孔,所述减压孔与吸引管体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按压体表面为弧形凹面,所述第二按压体表面为平面,所述吸引管体上设置圆孔,所述圆孔位于负压接头一端,所述圆孔与吸引管体内腔连通,所述吸引管体内部设置导电棒,所述导电棒外设置绝缘套管,所述导电棒顶端通过负压吸口暴露在吸引管体外部,所述导电棒底端通过圆孔暴露在吸引管体外部,还包括用于密封圆孔的密封塞。
所述述第一按压体的立面直径为0.75~0.85cm。
所述第二按压体的立面的长轴为0.95~1.05cm,短轴为0.75~0.85cm。
所述第一按压体与第二按压体边沿之间的距离为0.45~0.55cm。
所述第二按压体的中心点与负压接头尾端的距离为1.5~1.7cm。
所述刀头的立面短轴为0.25~0.35mm。
所述吸引管体为钛合金管体或不锈钢管体。
还包括防滑垫,所述的第一按压体和第二按压体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垫。
所述侧刃与吸引管体之间的夹角为20度。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同时实现了吸引、剥离、切割、吸取、支撑、电凝的功能,方便手术操作,减少术中更换手术器械的次数以及对切口粘膜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
2、刀头集吸引、刀刃、分离、电凝一体,并进行扁平化处理,利于术中鼻中隔骨面进行紧密的接触和平行分离,减少器械对术腔的占用空间,同时对整体长度进行控制,更符合人体力学原理,避免使“长枪”对蝶窦前壁的损伤。
3、分开设置两个按压体,可以根据术中不同负压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按压体,方便控制吸力,使用灵活、操作方便。
4、术中需要止血时,可以在鼻中隔狭窄的术腔内,进行边吸引边电凝的操着,减少止血难度,缩短手术时间,防止术中术后由于术野不清晰盲目电凝导致鼻中隔穿孔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电棒与吸引管本体分离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吸引管体;2、负压接头;3、刀头;31、内切刃;32、外切刃;33、侧刃;4、负压吸口;5、圆孔;6、导电棒;7、第一按压体;8、第二按压体;9、减压孔;10、绝缘套管;11、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包括中空的吸引管体1,所述吸引管体1末端设置负压接头2,用于将本装置和负压吸引器连接,所述负压接头2与吸引管体1贯通连接,用于吸引血水和病变组织。所述吸引管体1前端设置刀头3,所述刀头3由外切刃31、内切刃32和对称设置的侧刃33组成,所述刀头3的立面为椭圆形。通过设置的刀头,使其具有分离鼻中隔软骨粘膜、切割鼻中隔软骨、吸出术野血液、碎骨及鼻腔分泌物的功能,内切刃、外切刃和对称设置的侧刃的锋利面在内侧,防止术中对中隔粘膜的损坏,同时令切割分离操作方便,又能有效保护患者的健康组织,对刀头进行了扁平化椭圆设计,有利于术中较大骨片、碎骨等被及时吸出,减少鼻中隔剥离子术中的堵塞机率;在进行鼻中隔手术、术中三线减张时均可用本实用新型取代软骨刀、咬骨钳、单一吸引管、剥离子、小圆刀、电刀的单一功能,能更好地处理鼻棘,减少术中更换手术器械的次数,从而加快手术进程,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更好地保护鼻中隔粘膜,进而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效率。所述刀头3中央设置负压吸口4,所述负压吸口4与吸引管体1贯通连接,使其具有吸引功能,方便将血液、病变组织等排出体外。所述吸引管体1上设置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所述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均连接到吸引管体1,所述第一按压体7位于靠近负压接头2一端,所述第二按压体8表面中央设置减压孔9,所述减压孔9与吸引管体1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按压体7表面为弧形凹面,所述第二按压体8表面为平面。通过设置的第一按压体,在刀头与患者创口鼻中隔软骨膜接触时被负压吸口堵塞或手术视野清晰不需要吸引功能时,通过滑动右手拇指按压第一按压体行剥离功能;通过设置的第二按压体,可根据滑动手指调节减压孔的按压紧密程度与堵塞面积,将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碎骨片、分泌物和血液在负压吸口的吸引下吸走;通过分开设计的第一按压体和带有减压孔的第二按压体,可以在术中出现不需要负压或需要较小负压吸引分离中隔软骨时,直接使用第一按压体即可,当需要吸引时,直接使用第二按压体,两个分开的按压体避免了不需要负压或需要较小负压时通过拇指按压减压孔的紧密程度来较难控制减压孔的封堵效果情况的出现。第一按压体表面为弧形凹面,便于术中不需要负压吸引力时,拇指按压着力。第二按压体表面为平面,便于拇指控制接触减压孔的面积,通过调节拇指接触减压孔的面积改变压力,调节术中吸引力的大小。所述吸引管体1上设置圆孔5,所述圆孔5位于负压接头2一端,所述圆孔5与吸引管体1内腔连通,所述吸引管体1内部设置导电棒6,所述导电棒6外设置绝缘套管10,所述导电棒6顶端通过负压吸口4暴露在吸引管体1外部,所述导电棒6底端通过圆孔5暴露在吸引管体1外部,还包括用于密封圆孔5的密封塞11。当需要电凝的时候,将导电棒通电(助手予单极电刀对准圆孔5处漏于管体外的导电棒,选择适当电凝档位),同时导电棒顶端对准出血处,右手拇指按压减压孔,边吸引边看清出血点,助手按电刀上的电凝按钮,即可达到病人出血处的边吸引边止血效果,利于对术中上唇动脉、腭大动脉的鼻中隔分支等较难止血血管的处理,使本装置集吸引、剥离、切割、电凝为一体,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避免了术中更换器械;当不需要电凝时,将导线棒从吸引管体前端取出,然后用密封塞密封圆孔,这样即可进行不需电凝且对负压吸引要求较大处的手术操着。本实用新型总长为16.2cm,避免了长度过长造成“长枪”现象或损伤蝶窦前壁。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按压体7的立面直径为0.75~0.85cm。在这种优化结构中,可以令拇指的按压更加贴合、稳固,而又不会由于第一按压体7的表面积过大而造成视野的遮挡。
作为优化,所述第二按压体8的立面的长轴为0.95~1.05cm,短轴为0.75~0.85cm。在这种优化结构中可以令拇指的按压更加贴合和稳固,不会由于第二按压体8的表面积过大造成视野的遮挡,同时立面椭圆形的设计令医务人员更快辨别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操作方便。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按压体7与第二按压体8边沿之间的距离为0.45~0.55cm。在这种优化结构中,可以保证手指在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上的更替容易,又防止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之间的距离过近或过远造成的使用不便。
作为优化,所述第二按压体8的中心点与负压接头2尾端的距离为1.5~1.7cm。在这种优化结构中,可以有效保证手部在握住本装置时,拇指能够方便在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之间更换,同时又很好的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物理学原理,令剥离子的使用更加轻松、舒适。
作为优化,所述刀头3的立面短轴为0.25~0.35mm。在这种优化结构中,可以将术中较大骨片、碎骨等被排除在外,减少术中鼻中隔剥离子术中的堵塞机率,术中三线减张时均可用本实用新型取代软骨刀、咬骨钳、鼻凿、小圆刀的大部分功能,能更好地处理鼻棘,从而加快手术进程,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更好地保护鼻中隔粘膜,进而降低了手术风险及手术难度,提高了治疗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吸引管体1为钛合金管体或不锈钢管体。可以利用钛合金或不锈钢的特性,保证了剥离子的重量更轻,而且不容易被腐蚀,增加了剥离子的使用寿命,令医护人员的手术器械使用更加轻松。
再一步的,还包括防滑垫,所述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垫。通过设置的防滑垫,可以有效保证手术过程中剥离子与医护人员手部的稳固牢靠性,防止由于水分、血液等造成的器械打滑,从而引起手术的不必要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在于,所述侧刃33与吸引管体1之间的夹角为20度。斜切的角度增加了负压吸口的孔径,可将术中较大骨片、碎骨等被排出在外,降低了吸引管体的堵塞机率。
实施例1:
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包括中空的吸引管体1,所述吸引管体1末端设置负压接头2,用于将本装置和负压吸引器连接,所述负压接头2与吸引管体1贯通连接。所述吸引管体1前端设置刀头3,所述刀头3由外切刃31、内切刃32和对称设置的侧刃33组成,刀头3的外切刃31、内切刃32和对称设置的侧刃33锋利面均设置在在内侧即靠近刀头中央负压吸口4处,所述刀头3的立面为椭圆形,侧刃33与吸引管体1之间的夹角为20度。通过设置的刀头,使其具有分离鼻中隔软骨粘膜、切割鼻中隔软骨、吸出术野血液、碎骨及鼻腔分泌物的功能,内切刃、外切刃和对称设置的侧刃的锋利面在内侧,防止术中对中隔粘膜的损坏,同时令切割分离操作方便,又能有效保护患者的健康组织,对刀头进行了扁平化椭圆设计,有利于术中较大骨片、碎骨等被及时吸出,减少鼻中隔剥离子术中的堵塞机率;在进行鼻中隔手术、术中三线减张时均可用本实用新型取代软骨刀、咬骨钳、单一吸引管、剥离子、小圆刀、电刀的单一功能,能更好地处理鼻棘,减少术中更换手术器械的次数,从而加快手术进程,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更好地保护鼻中隔粘膜,进而降低了手术风险及术中出血,提高了手术效率。所述刀头3中央设置负压吸口4,所述负压吸口4与吸引管体1贯通连接,使其具有吸引功能,方便将血液等排出体外,同时侧刃与吸引管体之间的夹角为20度,斜切的角度增加了刀头的负压吸口的孔径,在吸引过可将术中较大骨片、碎骨等被排出在外,降低了吸引管体的堵塞机率。所述吸引管体1上设置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所述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均连接到吸引管体1,所述第一按压体7位于靠近负压接头2一端,所述第二按压体8表面中央设置减压孔9,所述减压孔9与吸引管体1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按压体7表面为弧形凹面,所述第二按压体8表面为平面。所述的第一按压体7与第二按压体8边沿之间的距离为0.45~0.55cm,以保证手指在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上的更替容易,又防止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之间的距离过近或过远造成的使用不便。通过设置的第一按压体,在刀头与患者创口鼻中隔软骨膜接触时被负压吸口堵塞或手术视野清晰不需要吸引功能时,通过滑动右手拇指按压第一按压体行剥离功能;通过设置的第二按压体,可根据滑动手指调节减压孔的按压紧密程度与堵塞面积,将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碎骨片、分泌物和血液在负压吸口的吸引下吸走;通过分开设计的第一按压体和带有减压孔的第二按压体,可以在术中出现不需要负压或需要较小负压吸引分离中隔软骨时,直接使用第一按压体即可;当需要吸引时,直接使用第二按压体,避免了不需要负压或需要较小负压时通过拇指按压减压孔的紧密程度来较难控制减压孔的封堵效果情况的出现。所述第一按压体表面为弧形凹面,便于术中不需要负压吸引力时,拇指按压着力。第二按压体表面为平面,便于拇指控制接触减压孔的面积,通过调节拇指接触减压孔的面积改变压力,调节术中吸引力的大小。第一按压体为圆形,第二按压体为椭圆形,便于快速区分两个按压体,方便操作。所述的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垫,可以有效保证手术过程中剥离子与医护人员手部的稳固牢靠性,防止由于水分、血液等造成的器械打滑,从而引起手术的不必要的风险。另外,本实用新型总长为16.2cm,避免了长度过长造成“长枪”现象或损伤蝶窦前壁。所述吸引管体1设置圆孔5,所述圆孔5位于负压接头2一端,所述圆孔5与吸引管体1内腔连通,所述吸引管体1内部设置导电棒6,所述导电棒6外设置绝缘套管10,所述导电棒6顶端通过负压吸口4暴露在吸引管体1外部,所述导电棒6底端通过圆孔5暴露在吸引管体1外部,还包括用于密封圆孔5的密封塞11。当需要电凝的时候,将导电棒通电,导电棒顶端对准出血处,右手拇指按压减压孔,在边吸引的同时边电凝止血,由于术野清晰,即可达到对出血处的精准止血,利于对术中上唇动脉、腭大动脉的鼻中隔分支等较难止血血管的处理,使本装置集吸引、剥离、切割、电凝为一体,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避免了术中频繁更换器械;当不需要电凝时,将导线棒从吸引管体前端取出,然后用密封塞密封圆孔,这样即可进行不需电凝且对负压吸引要求较大处的手术操着。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包括中空的吸引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体(1)末端设置负压接头(2),所述负压接头(2)与吸引管体(1)贯通连接,所述吸引管体(1)前端设置刀头(3),所述刀头(3)由外切刃(31)、内切刃(32)和对称设置的侧刃(33)组成,所述刀头(3)的立面为椭圆形,所述刀头(3)中央设置负压吸口(4),所述负压吸口(4)与吸引管体(1)贯通连接,所述吸引管体(1)上设置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所述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均连接到吸引管体(1),所述第一按压体(7)位于靠近负压接头(2)一端,所述第二按压体(8)表面中央设置减压孔(9),所述减压孔(9)与吸引管体(1)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按压体(7)表面为弧形凹面,所述第二按压体(8)表面为平面,所述吸引管体(1)设置圆孔(5),所述圆孔(5)位于负压接头(2)一端,所述圆孔(5)与吸引管体(1)内腔连通,所述吸引管体(1)内部设置导电棒(6),所述导电棒(6)外设置绝缘套管(10),所述导电棒(6)顶端通过负压吸口(4)暴露在吸引管体(1)外部,所述导电棒(6)底端通过圆孔(5)暴露在吸引管体(1)外部,还包括用于密封圆孔(5)的密封塞(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体(7)的立面直径为0.75~0.8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压体(8)的立面的长轴为0.95~1.05cm,短轴为0.75~0.8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体(7)与第二按压体(8)边沿之间的距离为0.45~0.5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压体(8)的中心点与负压接头(2)尾端的距离为1.5~1.7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3)的立面短轴为0.25~0.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体(1)为钛合金管体或不锈钢管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滑垫,所述的第一按压体(7)和第二按压体(8)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刃(33)与吸引管体(1)之间的夹角为20度。
CN201420818265.8U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94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8265.8U CN204394671U (zh)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8265.8U CN204394671U (zh)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94671U true CN204394671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18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1826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94671U (zh)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946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0395A (zh) * 2019-01-23 2019-04-16 吉林大学 房氏腔镜下多功能锤
CN113100915A (zh) * 2021-03-18 2021-07-13 南昌华安众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阻塞电刀笔及其系统
CN113100914A (zh) * 2021-03-10 2021-07-13 南昌华安众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引电刀笔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0395A (zh) * 2019-01-23 2019-04-16 吉林大学 房氏腔镜下多功能锤
CN109620395B (zh) * 2019-01-23 2023-10-10 吉林大学 房氏腔镜下多功能锤
CN113100914A (zh) * 2021-03-10 2021-07-13 南昌华安众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引电刀笔
CN113100914B (zh) * 2021-03-10 2021-12-21 南昌华安众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引电刀笔
CN113100915A (zh) * 2021-03-18 2021-07-13 南昌华安众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阻塞电刀笔及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54855B2 (en) Skin graft devices and methods
CN204394671U (zh) 一种多功能鼻中隔剥离子
CN204147118U (zh) 一种握持式钩吸消融电极
CN115721390A (zh) 一种闭式胸腔引流用穿刺器的使用方法
CN204049805U (zh) 枪式复位钳
CN103584904B (zh) 一种心室壁打孔器
CN207400778U (zh) 一种新型肿瘤摘除钳
CN105852922A (zh) 一种手术负压吸盘提拉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2028535B (zh) 一种多功能腔镜吸引装置
CN108837188B (zh) 一种腘窝囊肿治疗装置
CN201710418U (zh) 一种适用于环绕式切除的手术刀片
CN208319307U (zh) 一种具有吸引照明功能的钨针防护电刀
CN201194824Y (zh) 腋臭吸切器
CN202515743U (zh) 嵌甲刀
CN211609961U (zh) 一种外科用手术剪
CN215384215U (zh) 新型微创取骨套件
CN213244896U (zh) 一种可调节术中照明吸引装置
CN110353771A (zh) 一种脑外科手术用vr模拟训练手术刀
CN203017039U (zh) 一种多功能手术刀
CN209404829U (zh) 一种口腔肿瘤专用标本采集器
CN201263704Y (zh) 一种扁桃体剥离器
CN208942290U (zh) 一种甲状腺钳
CN203988250U (zh) 具有切吸功能的鼻中隔剥离器
CN209474956U (zh) 一种耳科直口吸切刀
CN218484917U (zh) 一种整形外科负压引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