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92775U - 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 - Google Patents

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92775U
CN204392775U CN201420807914.4U CN201420807914U CN204392775U CN 204392775 U CN204392775 U CN 204392775U CN 201420807914 U CN201420807914 U CN 201420807914U CN 204392775 U CN204392775 U CN 204392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gear
transfer gear
drivin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079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术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8079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92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92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9277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其特征在于:左侧的前轮支架由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组成,分动器固定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与前轮同轴,左侧的后轮支架为驱动器连接管,右侧的前轮支架的前端与前轮的轴承座相连,右侧的前轮支架的后端固定有前C型接盘,分动器的前端输出轴与固定在右侧的前轮支架上的轴承座相连;扶手臂上设有调整盘,发动机底座固定的连接杆固定在前轮支架上,前轮和后轮的外部固定有驱动叶。其适用于各种山区、坡地、丘陵,对非直线的小块坡耕地有较强的适用性,可减少使用者的工作强度,还可以用于高棵作物进行后期培土,其前后轮同时驱动轻便灵活、性能可靠、适应力更强,能够完成起垄、中耕、扣半、翻地等作业。

Description

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属于一种农用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的机引犁工作时虽工作效率高,但只适用于平原且面积大的土地,对山区、坡地或丘陵地带的农田有局限性,现有的手扶犁通常是以畜力作牵引,受畜力体力限制,虽能翻耕坡地,但效率很有限,往往会延误春耕的大好时期。
由于采用链条驱动机动犁通常结构复杂且体积大,在坡地坡度较大时,垄与垄的距离会加大,另外机动犁的设计前轻后重且机体笨重,不容易在坡耕地上掉头和转弯,加大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因链条长期在泥土中工作磨损非常大,耕作中耕地中常会有一些小石子,在耕作过程中将小石子翻起并将链条卡住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其故障率提高。
而机动犁采用的犁铧均设计在前,当通过坡耕地水沟时,由于水沟宽度大于链条与犁铧的长度,会造成犁铧前端与坡耕地的水沟的一侧接触,形成阻力,使其无法前行。
传统的手扶犁的下部与地面接触的犁身托头和犁底,在工作中由于犁身托头和犁底直接与地面磨擦,因此会对犁具产生相当大的阻力,对畜力体能消耗大,也降低效率。
    链条机动犁的前端的引导轮总成与地面直接接触,引导轮本身对机动犁是一种阻力障碍,通常会增加其机身重量来完成犁铧翻耕土壤的工作,这样的机动犁不但笨重,而且操控性能也低,增加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现有的小型手扶拖拉机的机引犁,虽能左右调节机引犁的耕作角度,但都因体积过大,结构复杂,对坡耕地有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其适用于各种山区、坡地、丘陵,对非直线的小块坡耕地有较强的适用性,使用时对坡耕地水沟有较强的通过性,对非直线的耕地,只需倾斜机身即可顺垄弯工作,可减少使用者的工作强度,还可以用于高棵作物进行后期培土,其前后轮同时驱动轻便灵活、性能可靠、适应力更强,能够完成起垄、中耕、扣半、翻地等作业;前后轮可同时无差速驱动,动力更强,齿轮传动可靠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由前轮、后轮、扶手、变速箱、分动器、传动轴、犁铧组成,其中前轮上连接有前轮支架,后轮上连接有后轮支架,扶手臂分别固定在前轮支架上,发动机底座固定在扶手臂上,发动机通过离合器上的三角带与变速箱上的皮带轮相连,其特征在于:左侧的前轮支架由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组成,分动器固定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与前轮同轴,左侧的后轮支架为驱动器连接管,右侧的前轮支架的前端与前轮的轴承座相连,右侧的前轮支架的后端固定有前C型接盘,右侧的后轮支架后端固定有后C型接盘,前C型接盘和后C型接盘上开有销轴通孔,前C型接盘通过2个销轴穿入前C型接盘上的销轴孔与2根摆动定位器支杆的前端铰接相连,2根摆动定位器支杆的后端通过2个销轴穿入销轴孔与后C型接盘铰接相连,后C型接盘的前上端连接有扇形齿,扇形齿与定位销齿啮合,左侧的前轮支架的后端即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后端与前C型接盘相连,后C型接盘的上端有调节轮,后C型接盘上开有条形通孔,调整板上端套装在条形通孔内与调节轮连接,调整板的下端通过铧尖轴套连接犁铧;铧尖轴套上连接有犁铧支撑杆,犁铧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后轮支架连接;活动挡土板位于犁尖上部,活动挡土板的后端有犁铧调整尺,调整尺上有卡口与调整板前端配合,调节轮上固定有限位挡块与调整板配合限位,犁铧位于前轮与后轮之间,前轮上固定有变速箱和分动器,后轮上固定有驱动器;变速箱、分动器、传动轴及驱动器位于前轮和后轮的同侧,其中变速箱连接在分动器的外端,变速箱的后下端的终端输出齿与分动器主动齿轴连接,分动器主动齿位于分动器的后端,变速箱的后下端左面与分动器的后端右面相连;分动器的前端输出轴与固定在右侧的前轮支架上的轴承座相连;扶手臂上设有调整盘,发动机底座固定的连接杆固定在前轮支架上,前轮和后轮的外部固定有驱动叶。
所述的前轮上的支撑条呈弯曲弧形内凹状的,分动器的前端输出轴与前轮内套相连,前轮内套外端与弯曲的支撑条内端相连。
所述的后轮驱动器的输出轴装在后轮内套中,后轮内套的外端与支撑条相连,驱动器输出轴与后轮同轴,并与右侧后轮支架的轴承座连接。
所述的分动器的被动轴位于分动器的后端,与传动轴前端相连,传动轴的后端与驱动器主动轴前端相连,传动轴为可伸缩套管,传动轴的两端为万向节结构,驱动器主动轴的后端通过驱动器连接管的管口与驱动器主动齿相连,驱动器主动齿与驱动器的输出轴被动齿啮合,驱动器连接管的前端与后端用轴承固定驱动器主动轴;分动器被动轴的前端主动齿与分动器前端输出轴上的伞形被动齿啮合,分动器后端主动齿与分动器被动轴上的两个伞形齿轮啮合,两个伞形齿轮之间设有档位齿轮,档位齿轮与拨叉相连,拨叉与拨叉轴相连,拨叉轴与拨叉杆相连,拨叉杆与档位拉线下末端铰接,档位拉线的上末端与手挂档杆铰接,手挂档杆与手挂档座铰接,手挂档座与扶手上端相连。
所述的犁铧的下部铧尖后端与铧尖座相连,铧尖座与铧尖轴的前端相连,铧尖轴的后端与铧尖轴套相连,铧尖轴可以左右转动,铧尖座的上端与活动挡土板的下端通过铰接轴连接;活动挡土板上的复位弹簧上端与犁铧角度调整尺上端相连,活动挡土板复位弹簧的下端与挡土板下部相连。
所述的摆动定位器支杆与销齿座相连,定位销齿穿在销齿座的销齿孔内,复位弹簧套装在销齿座内侧,复位销设在定位齿销的齿端,复位销与定位齿销通过拉线与手柄铰接。
所述的限位挡块为弹簧、螺丝、穿销、磁铁。
所述的前轮、后轮上的支撑条的数量为3-20根,支撑条的截面为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正方形,螺旋形,菱形,多边形。
所述的驱动叶的外端为圆弧形或三角形,驱动叶的圆弧形或三角形端面带刃,每个轮上的驱动叶数量为5-30个。
所述的驱动叶端面的刃可以是单面,驱动叶带刃面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布置在前轮和后轮上;前轮与后轮上的驱动叶可以是相同形状的,即圆弧形或三角形驱动叶,也可以是不同形状,即圆弧形和三角形混合安装;前轮与后轮的直径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使用时前后轮同时驱动,由于受犁铧耕作的阻力影响,在工作中使前轮与后轮形成一个向下的力,这就相当于机身增重,由于机身增重传导给前轮和后轮,通过前轮和后轮外沿上固定的驱动叶作用,达到翻耕土壤的目的,这样解决了传统链条犁的阻力大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构合理,体积小,使用灵活,工作效率高,不受坡耕地坡度限制,只要坡耕地的垄面大于10公分都可以耕作;驱动轻便灵活、性能可靠、适应力更强,可实现起垄、中耕、扣半、翻地等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犁铧局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犁铧背面局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轴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5所示,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由前轮1、后轮2、扶手3、变速箱4、分动器5、传动轴、犁铧6组成,其中前轮1上连接有前轮支架7,后轮2上连接有后轮支架8,扶手臂9分别固定在前轮支架7上,发动机底座固定在扶手臂9上,发动机通过离合器上的三角带与变速箱4上的皮带轮相连,其特征在于:左侧的前轮支架7-1由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组成,分动器5固定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与前轮1同轴,左侧的后轮支架8-1为驱动器连接管,右侧的前轮支架7-2的前端与前轮1的轴承座相连,右侧的前轮支架7-2的后端固定有前C型接盘10,右侧的后轮支架8-2后端固定有后C型接盘11,前C型接盘10和后C型接盘11上开有销轴通孔,前C型接盘10通过2个销轴12穿入前C型接盘10上的销轴孔与2根摆动定位器支杆13的前端铰接相连,2根摆动定位器支杆13的后端通过2个销轴12穿入销轴孔与后C型接盘11铰接相连,后C型接盘11的前上端连接有扇形齿14,扇形齿14与定位销齿15啮合,左侧的前轮支架7-1的后端即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后端与前C型接盘10相连,后C型接盘11的上端有调节轮16,后C型接盘11上开有条形通孔,调整板17上端套装在条形通孔内与调节轮16连接,调整板17的下端通过铧尖轴套18连接犁铧6;铧尖轴套18上连接有犁铧支撑杆19,犁铧支撑杆19的另一端与后轮支架8连接;活动挡土板20位于犁尖上部,活动挡土板20的后端有犁铧调整尺21,犁铧调整尺21上有卡口与调整板17前端配合,调节轮16上固定有限位挡块30与调整板17配合限位,犁铧6位于前轮1与后轮2之间,前轮1上固定有变速箱4和分动器5,后轮2上固定有驱动器22;变速箱4、分动器5、传动轴29及驱动器22位于前轮1和后轮2的同侧,其中变速箱4连接在分动器5的外端,变速箱4的后下端的终端输出齿与分动器主动齿5-1轴连接,分动器主动齿5-1位于分动器的后端,变速箱4的后下端左面与分动器5的后端右面相连;分动器5的前端输出轴5-2与固定在右侧的前轮支架7-2上的轴承座相连;扶手臂9上设有调整盘,发动机底座固定的连接杆固定在前轮支架7上,前轮1和后轮2的外部固定有驱动叶。梯子架26与扶手臂9相连,扶手3上端有固定环24用于固定梯子。
所述的前轮1上的支撑条25呈弯曲弧形内凹状的,分动器5的前端输出轴5-2与前轮1内套相连,前轮1内套外端与弯曲的支撑条25内端相连。
所述的后轮上的驱动器22的输出轴装在后轮2内套中,后轮2内套的外端与支撑条25相连,驱动器22输出轴与后轮2同轴,并与右侧的后轮支架8-2的轴承座连接。
所述的分动器5的被动轴5-3位于分动器的后端,与传动轴29前端相连,传动轴29的后端与驱动器22主动轴前端相连,传动轴29为可伸缩套管,传动轴29的两端为万向节结构,驱动器22主动轴的后端通过驱动器连接管的管口与驱动器主动齿相连,驱动器主动齿与驱动器的输出轴被动齿啮合,驱动器连接管的前端与后端用轴承固定驱动器主动轴;分动器被动轴5-3的前端主动齿5-4与分动器前端输出轴5-2上的伞形被动齿5-5啮合,分动器后端主动齿5-1与分动器被动轴5-3上的两个伞形齿轮5-6啮合,两个伞形齿轮5-6之间设有档位齿轮5-7,档位齿轮5-7与拨叉相连,拨叉与拨叉轴相连,拨叉轴与拨叉杆相连,拨叉杆与档位拉线下末端铰接,档位拉线的上末端与手挂档杆铰接,手挂档杆与手挂档座铰接,手挂档座与扶手3上端相连。
所述的犁铧6的下部铧尖后端与铧尖座6-1相连,铧尖座6-1与铧尖轴6-2的前端相连,铧尖轴6-2的后端与铧尖轴套18相连,铧尖轴6-2可以左右转动,铧尖座6-1的上端与活动挡土板20的下端通过铰接轴连接。调整调节轮16使其带动调整板17和犁铧6,限定犁铧6与前轮1底部夹角的大小,调整活动挡土板20方向时是通过犁铧调整尺21与调整板17的配合位置的改变以铧尖后端的轴为中心转动限定铧尖的入土角度;
所述的活动挡土板20上的复位弹簧27上端与犁铧角度调整尺21上端相连,复位弹簧27的下端与活动挡土板20下部相连。
所述的摆动定位器支杆13与销齿座28相连,定位销齿穿在销齿座28的销齿孔内,弹簧套装在销齿座28内侧,复位销设在定位齿销15的齿端,复位销与定位齿销15通过拉线与手柄铰接。
所述的限位挡块30为弹簧、螺丝、穿销、磁铁。
所述的前轮、后轮上的支撑条25的数量为3-20根,支撑条25的截面为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正方形,螺旋形,菱形,多边形。
所述的驱动叶23的外端为圆弧形或三角形,驱动叶23的圆弧形或三角形端面带刃,每个轮上的驱动叶数量为5-30个。
所述的驱动叶23端面的刃可以是单面,驱动叶带刃面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布置在前轮1和后轮2上。
所述的前轮1与后轮2上的驱动叶23可以是相同形状的,即圆弧形或三角形驱动叶,也可以是不同形状,即圆弧形和三角形混合安装。
所述的前轮1与后轮2的直径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不相同。
工作时根据操作者身高首先通过调整调整盘位置对扶手3总成的高低进行定位,之后启动发动机,抬起梯子26到固定环24内固定,根据耕地需要,先将挂在调节轮16上的限位挡块30即定位弹簧从调节轮16上摘下,转动调节轮16对犁铧6角度和入土深度进行调整,调整到耕地需要的深度即可,再将定位弹簧挂回到调节轮16上;如需要扣半操作时,需要前轮处在被作业垄的垄沟中,然后握右手柄,在拉线总成的作用下使定位销齿15与扇形齿14分离,通过抬起扶手3来摆正扶手或摆动后轮2的位置,在摆动的过程中定位销齿15与扇形齿14啮合位置发生变化,这时根据实际需要的左右位置,如果垄大就让后轮摆动的向外大些,如果垄小就让后轮向外摆动小些;确定好后轮的位置后,松开右手在复位弹簧的推动下定位销齿15会与扇形齿14重新啮合,这样就实现了后轮2的定位。此时后轮2与后轮支架8和犁铧6,与前轮1的位置就错位了,但后轮2、后轮支架8、犁铧6与前轮1的工作方向一致,这时需要操作者将犁铧6上的活动挡土板20向前推动,让活动挡土板20后面的犁铧调整尺21与调整板17前端的卡口位置改变,活动挡土板20卡口位置改变可以改变铧尖的入土角度,通常情况下活动挡土板20与摆动定位器支杆工作方向是反向的,即摆动定位器支杆13的后端向左时,活动挡土板翻土的方向向右;放下扶手开始扣半工作。在扶手放下时也可以对活动挡土板的位置进行调整,在耕作非直线的耕地时,如遇到垄弯向左时,人工操作扶手3位置向左,则机身此时也向左倾斜,由于机身受机身倾斜的重力影响,机身则会顺垄弯方向行进。如遇到垄弯向右时,人工操作扶手位置向右,则机身此时也向右倾斜,由于机身受机身倾斜的重力影响,机身则会顺垄弯方向行进。这就极大的体现了该设备操作的灵活性。在进行起垄、培土等作业时,对摆动定位器支杆13进行调节则前轮1与后轮支架8、犁铧6和后轮2的前后位置成直线。
后轮上的驱动器22的上端连有后轮停止脚踏板,驱动器内置的拨叉拨动输出轴上的挂档齿,通过人工拨动让主动齿与被动齿的动力分离,使后轮动力切断,使设备在复杂耕地作业时免除危险,保证安全作业。
工作时可以根据耕地需要选择前轮和后轮直径相同或选用前轮1直径大于后轮2直径,也可以选择后轮2直径大于前轮1直径。

Claims (9)

1.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由前轮、后轮、扶手、变速箱、分动器、传动轴、犁铧组成,其中前轮上连接有前轮支架,后轮上连接有后轮支架,扶手臂分别固定在前轮支架上,发动机底座固定在扶手臂上,发动机通过离合器上的三角带与变速箱上的皮带轮相连,其特征在于:左侧的前轮支架由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组成,分动器固定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与前轮同轴,左侧的后轮支架为驱动器连接管,右侧的前轮支架的前端与前轮的轴承座相连,右侧的前轮支架的后端固定有前C型接盘,右侧的后轮支架后端固定有后C型接盘,前C型接盘和后C型接盘上开有销轴通孔,前C型接盘通过2个销轴穿入前C型接盘上的销轴孔与2根摆动定位器支杆的前端铰接相连,2根摆动定位器支杆的后端通过2个销轴穿入销轴孔与后C型接盘铰接相连,后C型接盘的前上端连接有扇形齿,扇形齿与定位销齿啮合,左侧的前轮支架的后端即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后端与前C型接盘相连,后C型接盘的上端有调节轮,后C型接盘上开有条形通孔,调整板上端套装在条形通孔内与调节轮连接,调整板的下端通过铧尖轴套连接犁铧;铧尖轴套上连接有犁铧支撑杆,犁铧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后轮支架连接;活动挡土板位于犁尖上部,活动挡土板的后端有犁铧调整尺,调整尺上有卡口与调整板前端配合,调节轮上固定有限位挡块与调整板配合限位,犁铧位于前轮与后轮之间,前轮上固定有变速箱和分动器,后轮上固定有驱动器;变速箱、分动器、传动轴及驱动器位于前轮和后轮的同侧,其中变速箱连接在分动器的外端,变速箱的后下端的终端输出齿与分动器主动齿轴连接,分动器主动齿位于分动器的后端,变速箱的后下端左面与分动器的后端右面相连;分动器的前端输出轴与固定在右侧的前轮支架上的轴承座相连;扶手臂上设有调整盘,发动机底座固定的连接杆固定在前轮支架上,前轮和后轮的外部固定有驱动叶;后轮驱动器的输出轴装在后轮内套中,后轮内套的外端与支撑条相连,驱动器输出轴与后轮同轴,并与右侧后轮支架的轴承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轮上的支撑条呈弯曲弧形内凹状的,分动器的前端输出轴与前轮内套相连,前轮内套外端与弯曲的支撑条内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动器的被动轴位于分动器的后端,与传动轴前端相连,传动轴的后端与驱动器主动轴前端相连,传动轴为可伸缩套管,传动轴的两端为万向节结构,驱动器主动轴的后端通过驱动器连接管的管口与驱动器主动齿相连,驱动器主动齿与驱动器的输出轴被动齿啮合,驱动器连接管的前端与后端用轴承固定驱动器主动轴;分动器被动轴的前端主动齿与分动器前端输出轴上的伞形被动齿啮合,分动器后端主动齿与分动器被动轴上的两个伞形齿轮啮合,两个伞形齿轮之间设有档位齿轮,档位齿轮与拨叉相连,拨叉与拨叉轴相连,拨叉轴与拨叉杆相连,拨叉杆与档位拉线下末端铰接,档位拉线的上末端与手挂档杆铰接,手挂档杆与手挂档座铰接,手挂档座与扶手上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犁铧的下部铧尖后端与铧尖座相连,铧尖座与铧尖轴的前端相连,铧尖轴的后端与铧尖轴套相连,铧尖轴可以左右转动,铧尖座的上端与活动挡土板的下端通过铰接轴连接;活动挡土板上的复位弹簧上端与犁铧角度调整尺上端相连,活动挡土板复位弹簧的下端与挡土板下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动定位器支杆与销齿座相连,定位销齿穿在销齿座的销齿孔内,复位弹簧套装在销齿座内侧,复位销设在定位齿销的齿端,复位销与定位齿销通过拉线与手柄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挡块为弹簧、螺丝、穿销、磁铁。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轮、后轮上的支撑条的数量为3-20根,支撑条的截面为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正方形,螺旋形,菱形,多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叶的外端为圆弧形或三角形,驱动叶的圆弧形或三角形端面带刃,每个轮上的驱动叶数量为5-30个。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叶端面的刃可以是单面,驱动叶带刃面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布置在前轮和后轮上;前轮与后轮上的驱动叶可以是相同形状的,即圆弧形或三角形驱动叶,也可以是不同形状,即圆弧形和三角形混合安装;前轮与后轮的直径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不相同。
CN201420807914.4U 2014-12-19 2014-12-19 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92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07914.4U CN204392775U (zh) 2014-12-19 2014-12-19 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07914.4U CN204392775U (zh) 2014-12-19 2014-12-19 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92775U true CN204392775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16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07914.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92775U (zh) 2014-12-19 2014-12-19 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927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9179A (zh) * 2014-12-19 2015-03-25 郝术江 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9179A (zh) * 2014-12-19 2015-03-25 郝术江 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
CN104429179B (zh) * 2014-12-19 2016-08-31 郝术江 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92775U (zh) 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
CN202262237U (zh) 一种多功能微型耕整机
CN104429179B (zh) 前后驱动式机动手扶犁
CN202476046U (zh) 一种改进型的微耕机
CN203597040U (zh) 一种具有行走轮的微耕机调速杆
CN2377802Y (zh) 微型中耕管理机
CN202857252U (zh) 多功能微型农用机
CN201499434U (zh) 微型耕耘机
CN205378506U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平功能的旋耕机
CN201440796U (zh) 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开沟装置
CN203872510U (zh) 一种旋耕机
CN102349368A (zh) 一种多功能微型耕整机
CN208549149U (zh) 一种新型可调节式犁地机
CN207476125U (zh) 一种太阳能动力牵引式独轮犁
CN2735733Y (zh) 人拉助力耙
CN201682760U (zh) 同轴深粗耕浅细碎旋耕机
CN202587778U (zh) 一种手扶耕整机
CN215957010U (zh) 一种能够提高耕地效率的耕地机
CN214385133U (zh) 一种可碎草、锄草、开沟的多功能田园管理机
CN204810866U (zh) 微型耕种机
CN202385456U (zh) 一种山地犁
CN206713275U (zh) 一种农用旋转耕耘机旋耕结构
CN202738391U (zh) 深松旋耕整地联合机
JP2012115190A (ja) 歩行型耕耘機
CN201947605U (zh) 犁头可置换的手动阶梯杠杆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3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