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89091U - 压力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力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89091U
CN204389091U CN201420854241.8U CN201420854241U CN204389091U CN 204389091 U CN204389091 U CN 204389091U CN 201420854241 U CN201420854241 U CN 201420854241U CN 204389091 U CN204389091 U CN 204389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monitoring device
pressure
pressure monitoring
spac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542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千里
蔡德钩
闫鑫
马伟斌
陈锋
付兵先
刘杰
郭小雄
牛亚斌
刘艳青
张民庆
朱忠林
王仲锦
程爱军
史存林
熊建珍
梁月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AILWAY SIENCE ENGINEERING INSPECTION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Original Assignee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filed Critical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Priority to CN2014208542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89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89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89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监测装置,该压力监测装置用于隧道衬砌混凝土,并包括:内部密封式设置有流体的容器,容器包括与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下表面接触的第一元件,以及与第一元件相扣合而形成容器的第二元件,在第二元件上设置有注入口和连接口,密封式设置在注入口的盖子,密封式设置在连接口处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构造为能感应容器中的流体的压力。该压力监测装置能随时准确地监测混凝土灌注压力,以助于判断混凝土的灌注高度。

Description

压力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力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隧道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交通等工程中广泛应用。隧道施工过程中,须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减小病害发生,以确保隧道安全性、耐久性及其使用性能。
目前隧道衬砌施工多为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困难。由于施工不规范、监控技术手段落后等原因,常造成衬砌厚度不足等缺陷,影响隧道结构的整体强度及耐久性,造成工程隐患,甚至引起严重的工程事故。因此,加强施工管理,监测混凝土衬砌厚度已经迫在眉睫。
然而,在实际的混凝土衬砌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靠人工测量混凝土灌注厚度。这种监测方法不仅非常不准确,而且费时、劳动强度大。再加上混凝土与泥浆之间浮浆层的存在,使得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压力监测装置,这种压力监测装置能够准确测量施工过程中的衬砌混凝土压力,从而得知混凝土灌注厚度,以判断混凝土的厚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压力监测装置,其用于隧道衬砌混凝土,该压力监测装置包括:
内部密封式设置有流体的容器,容器包括与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下表面接触的第一元件,以及与第一元件相扣合而形成容器的第二元件,在第二元件上设置有注入口和连接口,
密封式设置在注入口的盖子,
密封式设置在连接口处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构造为能感应容器中的流体的压力。
由此,在将压力监测装置固定后,第一元件能接触隧道衬砌的下表面。在模筑混凝土衬砌施工过程中,随着衬砌厚度的变化,容器内的流体压力随之变化。通过压力传感器可监测此压力。当监测压力等于衬砌设计厚度所得的目标压力时,衬砌混凝土灌注的厚度达到设计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元件设置为圆桶状,并在其开口端的侧壁的端面上设置凸起部,第二元件构造为圆桶状,并在其开口端的侧壁的端面上设置用于容纳凸起部的周向的定位槽。通过这种设置很容易将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组装起来形成容器,并且这种结构有助于在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设置密封件。另外,这种设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元件的与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下表面接触的底壁的厚度为4-8毫米。这种设计厚度的第一元件的底壁能敏感地反应于衬砌混凝土厚度的变化,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同时预留有一定磨损量,在清理上次使用后的混凝土等残留物时,不影响容器的继续使用。由此,这种设计的第一元件能重复多次使用,减低了操作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压力监测装置包括能容纳容器的隔离套和与隔离套固定连接的连接件,其中,第一元件的与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下表面接触的底壁端面突出于隔离套,压力传感器能延伸出隔离套。通过这种设置可通过连接件将容器设置在衬砌台车的顶模板上,保证容器稳定地工作。同时,设置的隔离套保护了其中的容器,避免了容器受到外因素干扰而影响其监测精度。另外,具有这种结构的压力监测装置在与隧道衬砌台车连接时,操作简单,连接牢固,从而有助于保证测量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离套构造为圆筒状,下端设置有用于限制容器的轴向位置的限位部,和/或连接件构造为由隔离套的侧壁延伸出的对称的条状板。该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隔离套和容器之间设置隔热材。优选地,隔热材由石棉制成。通过这种设置使得容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从而保证监测精度。即使是在将连接件焊接到隧道衬砌台车的顶模板上时,这种设置也避免了热量传递到容器上而影响测量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压力监测装置能随时监测混凝土的压力,从而推断出灌注厚度。并且将这种监测结果准确,避免了现在技术中监测费时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力监测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力监测装置100。如图1所示,该压力监测装置100包括容器1,容器1内部密封式设置有流体。此容器1包括第一元件11和第二元件12。第一元件11用于与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下表面接触。而第二元件12与第一元件11一起扣合连接而形成容器1。并且在第二元件1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注入口13和连接口14。在注入口13处密封式设置盖子15,以密封容器1。在连接口14处密封式设置压力传感器16,以感应容器1中的流体的压力。
在隧道衬砌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已知的混凝土的容重,计算出混凝土充满隧道衬砌台车和需要支护的隧道之间后的目标压力P。由此,在将压力监测装置100固定后,使第一元件11接触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下表面。随着施工的进行,衬砌混凝土的厚度随之变化,则容器1内的流体压力亦随之变化。可通过压力监测装置100的压力传感器16获得此监测压力p。当监测压力p等于目标压力P时,衬砌混凝土灌注的厚度达到设计厚度。当然还可根据实时监测压力p和已知的混凝土的容重,计算出实时的衬砌混凝土灌注的厚度,以监测并指导现场施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元件11构造为圆桶状。第二元件12也构造为圆桶状,并与第一元件11扣合在一起。在第一元件11的开口端的侧壁的端面上设置凸起部17。相对应地,在第二元件12开口端的侧壁的端面上设置定位槽18。在第一元件11和第二元件12扣合时,凸起部17容纳于定位槽18中。由此,在组装容器1的过程中,上述设置能保证很容易地将第一元件11安放在第二元件12上,简化了定位。需要说明地是,第一元件11和第二元件12的连接方式并不唯一。例如,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但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保证容器1的密封性,在定位槽18中还设置有密封件19,用以实现第一元件11和第二元件12之间的密封。优选地,密封件19可以为硅胶密封圈。
优选地,容器1中的流体为压力油,例如可以为防冻机油。组装过程中,压力油可通过注入口13注入容器1中,空气由连接口14排出,直至压力油充满整个容器1。之后,用盖子15将注入口13密封式盖合。而连接口14由压力传感器16密封式盖合。
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元件11的与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下表面接触的底壁的厚度为4-8毫米。例如,第一元件11的底壁的厚度为6毫米。这种厚度的第一元件11的底壁能敏感地反应于衬砌厚度的变化,并传递衬砌混凝土压力,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此外,在隧道衬砌筑模之前,需要打磨隧道衬砌台车的顶模板的表面,以清理上次使用后的混凝土等残留物。而固定设置在隧道衬砌台车的顶模板上的第一元件11也需要清理。由此,第一元件11的底壁需要预留一定磨损量,使其在清理后,不影响容器1的继续使用。由此,这种设计的第一元件11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能重复多次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容器1的外部设置用于容纳其的隔离套2,并在隔离套2上设置有连接件3。隔离套2构造为圆筒状,并在其下端设置径向延伸的限位部21,用于将容器1限制在隔离套2内。同时,限位部21并未占满整个圆筒状隔离套2的端面,而是具有孔22。孔22能使压力传感器16穿过而与容器1连接。并且,孔22使限位部21并不遮挡注入口13,以方便向容器1内灌注压力油。第一元件11的上端面(也就是第一元件11的与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下表面接触的底壁端面)突出于隔离套2,以能保证第一元件11的上端面在安装后与衬砌台车的顶模板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
连接件3可以构造为由隔离套2上径向延伸出的条状件。而为保证连接件3与顶模板连接的牢固性,在隔离套2的周向上可设置多个连接件3,并且连接件3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由此,在将容器1设置到隔离套2中后,将连接件3与隧道衬砌台车的顶模板连接,可以实现容器1稳定地固定连接在隧道衬砌台车上。
为能方便简单地将连接件3设置在顶模板上,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为了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加热扰动容器1中的流体而影响压力监测装置100的监测精度,在隔离套2和容器1之间设置隔热材4。优选地,隔热材4由石棉制成。由此,保护容器1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保证了监测精度。即使是在将连接件3焊接到隧道衬砌台车的顶模板上时,热量也不会传递到容器1上。
压力监测装置100还包括与压力传感器16电连接的无线传感发射器20和用于接收无线传感发射器20的信号的接收器(图中未示出)。通过这种设置,避免了只能在现场观测压力值,并保证了能实时准确地得到监测压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压力监测装置100还包括与接收器相连接的处理器(图中未示出),处理器构造为能将压力值换算为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在处理器接受到压力传感器16所测的压力值后,将此压力值换算为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值。由此,使施工技术人员更能清楚地、直观地获得隧道衬砌的施工进展。
需要说明地是,压力监测装置100还包括用于保护压力传感器16的外壳5。由图1所示,外壳5与第二元件12连接。压力传感器16、注入口13和无线传感发射器20容纳在外壳5内。为拆卸方便,例如,外壳5与第二元件12可以为螺纹连接。
下面根据图1,详细描述监测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压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衬砌台车的顶模板端面处的顶模板的拱顶区域内设置安装孔。再次,将压力监测装置100固定连接在衬砌台车的顶模板上,使第一元件11的上表面穿过安装孔与衬砌台车的顶模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最后,灌注混凝土,并在施工过程中,由压力传感器16处读取压力值。优选地,还可通过接收器收集实时数据。
通过上述的方法,只要压力监测装置100所示的监测压力p达到设计压力P,就可判断衬砌混凝土灌注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因此,上述方法能方便地得到施工过程中的衬砌混凝土的压力值,有助于方便、准确地判断衬砌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厚度。
如果在隧道衬砌台车上只设置一个压力监测装置100,有可能会发生压力监测装置100损坏而使数据失真的问题。还有可能出现,人为在压力监测装置100设置处加压而造成的混凝土灌注满的假象。由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隧道台车的顶模板的拱顶上,并沿垂直隧道断面的方向设置多个安装孔。因此,可通过多个压力监测装置100保证监测的可靠性。
需要注意地是,在本文中,方位用语“上”“下”与隧道的方向为参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容易地进行改变或变化,而这种改变或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压力监测装置,其用于隧道衬砌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密封式设置有流体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与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下表面接触的第一元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元件相扣合而形成所述容器的第二元件,在所述第二元件上设置有注入口和连接口,
密封式设置在所述注入口的盖子,
密封式设置在所述连接口处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构造为能感应所述容器中的流体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设置为圆桶状,并在其开口端的侧壁的端面上设置凸起部,所述第二元件构造为圆桶状,并在其开口端的侧壁的端面上设置用于容纳所述凸起部的周向的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的与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下表面接触的底壁的厚度为4-8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容纳所述容器的隔离套和与所述隔离套固定连接的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元件的与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下表面接触的底壁端面突出于所述隔离套,所述压力传感器能延伸出所述隔离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构造为圆筒状,下端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容器的轴向位置的限位部,和/或所述连接件构造为由所述隔离套的侧壁延伸出的对称的条状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离套和所述容器之间设置隔热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由石棉制成。
CN201420854241.8U 2014-12-29 2014-12-29 压力监测装置 Active CN204389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54241.8U CN204389091U (zh) 2014-12-29 2014-12-29 压力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54241.8U CN204389091U (zh) 2014-12-29 2014-12-29 压力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89091U true CN204389091U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61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54241.8U Active CN204389091U (zh) 2014-12-29 2014-12-29 压力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890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3061A (zh) * 2014-12-29 2015-04-0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压力监测装置和监测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压力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3061A (zh) * 2014-12-29 2015-04-0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压力监测装置和监测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压力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3061A (zh) 压力监测装置和监测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压力的方法
CN102854122B (zh) 多功能环道式油气水多相流腐蚀模拟试验装置
CN207728372U (zh) 一种盾构隧道管片环间压力测量装置
CN203177847U (zh) 沉降实时监测系统
CN104165735A (zh) 一种气瓶气密性试验成套装置
CN105628117A (zh) 一种雷达渠道流量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204881917U (zh) 基于雾计算技术的电缆中间接头温度在线监测系统
CN104344218A (zh) 集成多传感器的智能输送管道及监控系统
CN203772304U (zh) 一种煤层内瓦斯压力、瓦斯流量及采动应力一体监测装置
CN204831595U (zh) 一种数字显示贴片式温度变送器
CN204087518U (zh) 一种停车场车位探测装置
CN105887942A (zh) 一种自动智能基坑测斜方法
CN103926036B (zh) 一种基于蓝牙数据传输的移动式压力采集球
CN106768161B (zh) 地下水位测量方法
CN208996104U (zh) 一种自动化测斜报警装置
CN103485268A (zh) 一种公路信息化智能注浆系统
CN104596581A (zh) 一种智能悬杆测流装置
CN204389091U (zh) 压力监测装置
CN102607478B (zh) 一种用于盾构机刀具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6643981A (zh) 一种地桩式水位监测装置
CN110793503A (zh) 一种倾斜监测仪器
CN111504374B (zh) 一种用于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壁交圈的预警装置和预警方法
CN211824550U (zh) 一种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壁交圈的预警装置
CN205189852U (zh) 油井计量分离器自动测算及温控掺水的自动远程监控系统
CN108007527A (zh) 一种差压水位测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Effective date: 201508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07

Address after: 100081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Road No. 2 Daliushu railway cars attached to the floor rock Room 202

Patentee after: Railway Construction Institute of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100081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Road No. 2 Daliushu railway cars attached to the floor rock Room 202

Patentee before: Railway Construction Institute of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23

Address after: 100081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Daliushu Road No. 2

Co-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Patentee after: Railway Construction Institute of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patentee after: Beijing Railway Sience Engineering Inspection Center

Address before: 100081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Road No. 2 Daliushu railway cars attached to the floor rock Room 202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Patentee before: Railway Construction Institute of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