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79957U - 三腔二囊管 - Google Patents

三腔二囊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79957U
CN204379957U CN201420814810.6U CN201420814810U CN204379957U CN 204379957 U CN204379957 U CN 204379957U CN 201420814810 U CN201420814810 U CN 201420814810U CN 204379957 U CN204379957 U CN 204379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stomach
air bag
esophagus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148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智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曲智威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曲智威 filed Critical 曲智威
Priority to CN2014208148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79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79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7995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腔二囊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食道气囊、胃气囊、主管道和两个电子压力监测仪,食道气囊和胃气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气体的空腔;主管道的内侧设置有相互贴合的胃管、食道气囊管和胃气囊管,胃管贯穿食道气囊和胃气囊,胃管的末端伸出胃气囊管,食道气囊管的末端与食道气囊连通,胃气囊管的末端与胃气囊连通;电子压力监测仪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敏元件贴片、电子信号转化器和用于显示压力的数字显示器。通过电子压力监测仪检测食道气囊与食道之间、胃气囊与胃部之间的压力,使压迫力最为合适,在满足压迫止血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可以根据最为舒适的压力设定统一的标准,并可以通过观察数字显示器进行实时调节。

Description

三腔二囊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三腔二囊管。
背景技术
半个世纪以来,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一直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等出血的首选方法,具有经济、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一般用于止血药物无效时的临时应急措施,为进一步的救治争取时间。
现有的三腔二囊管一般包括三腔管、食道气囊和胃气囊,在将三腔二囊管置入人体内后,由于无法观察到食道气囊和胃气囊,需要根据经验进行充气,若充气不足会导致压迫力较小无法止血,若充气过多会导致压迫力较大,患者感到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腔二囊管,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三腔二囊管,包括:
食道气囊和胃气囊,所述食道气囊和所述胃气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气体的空腔;
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内侧设置有相互贴合的胃管、食道气囊管和胃气囊管,所述胃管、所述食道气囊管和所述胃气囊管的起始端均伸出所述主管道并设置有阀门,所述胃管贯穿所述食道气囊和所述胃气囊,所述胃管的末端伸出所述胃气囊管,所述食道气囊管的末端与所述食道气囊连通,所述胃气囊管的末端与所述胃气囊连通;
至少两个电子压力监测仪,所述电子压力监测仪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敏元件贴片、电子信号转化器和用于显示压力的数字显示器,所述食道气囊和所述胃气囊的外侧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压敏元件贴片。
食道气囊和胃气囊的空腔均可以充气膨胀,用于压迫止血,食道气囊充气后压迫食道,胃气囊充气后压迫胃部;主管道用于包裹胃管、食道气囊管和胃气囊管,使三者较为集中,不容易分散,方便管道的插入或取出。胃管的尾端伸出胃气囊,用于抽取胃部内的液体或向胃部内注入药物,将三腔二囊管插入后,若能从胃管中抽取胃液,则说明三腔二囊管已经到达指定位置;食道气囊管用于向食道气囊内注入气体,使食道气囊膨胀,胃气囊管用于向胃气囊内注入气体,使胃气囊膨胀。阀门用于阻挡气体,在将三腔二囊管置入人体内时,气体无法从胃管、胃气囊管和食道气囊管等进入食道气囊、胃气囊等,保持食道气囊、胃气囊的体积,方便三腔二囊管的放入;在食道气囊、胃气囊膨胀压迫止血时,阀门阻止内部的空气流出,保持其压力的稳定性能。电子压力监测仪用于压力的检测及显示,在对食道气囊、胃气囊充气时,由于人体器官的大小不同,难以设定一定的充气量标准,且二者处于人体内部,无法准确观察充气的状况,只能依靠经验进行充气并通过向外拉扯三腔二囊管来测试充气状态,没有设定的标准,难以做到最为适宜的充气压迫状态,并且没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操作时,可能会出现压迫力不足难以止血或压迫力过大导致的患者不适;通过压敏元件贴片来感受食道气囊与食道之间、胃气囊与胃部之间的压力,并通过电子信号转化器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数字显示器显示压力大小,压力清晰可见,可以调节至最为适宜的压迫力,既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又能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进一步地,所述胃管、所述食道气囊管和所述胃气囊管上均设置有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靠近所述阀门。
多个第一压力表分别用于监测胃管、食道气囊管和胃气囊管内的气体压力,进而监测胃部、食道气囊、胃气囊的气体压力,使工作人员随时得知各部分是否有漏气等情况的发生,避免出现压迫力不足导致的无法止血等状况,保证三腔二囊管正常压迫止血。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的外侧套设有沿所述主管道滑动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环状的套管气囊,所述套管气囊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套管气囊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远离所述套管气囊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套管气囊内气压的第二压力表。
套管可以沿主管道滑动,可以随时调节其位置,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或不使用;套管气囊为环状,在三腔二囊管置入指定位置之前,套管气囊内部充气,三腔二囊管到达指定位置后,可以通过连接管向套管内充入气体使其膨胀,用于堵住食道。在三腔二囊管的放置过程中,由于患者咽喉部收到刺激导致患者呕吐,若呕吐剧烈或者呕吐量过大时,患者可能会将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发生吸入性肺炎,吸入过多时可能导致患者窒息失去生命;三腔二囊管放置完毕后,食道气囊或胃气囊可能会出现压迫力不足导致的呕吐物无法被完全阻挡。因此在主管道的外侧增加可以充气的套管气囊,套管气囊内的气体压力可以通过第二压力表显示,从而保证套管气囊与食道之间的压迫力处于一个最为合适的数值,既能完全阻挡呕吐物,又不会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的患者不舒适。
进一步地,所述胃管的远离所述阀门的端部封闭且为半球形,所述胃管的端部侧壁上设置有通孔。
三腔二囊管的置入过程中,若胃管的端部较为锋利,可能会划伤食道等,将胃管的端部封闭且呈半球形,端部较为光滑,难以划伤食道等,并且,胃液的抽取或药物的注入通过通孔进行,不会影响到三腔二囊管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压力监测仪为四个,每个所述电子压力监测仪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敏元件贴片、电子信号转化器和数字显示器,四个所述压敏元件贴片分别设置在所述食道气囊的相对的两侧和所述胃气囊的相对的两侧。
在食道气囊的相对的两侧和胃气囊的相对的两侧均设置压敏元件贴片,外部的数字显示器可以显示多个部位的压力数值,根据显示的压力数值清楚地得知各部分的压力是否相同,从而判断食道气囊和胃气囊的表面是否与食道或胃部充分接触,防止由于接触不充分导致的压迫止血不充分。
进一步地,所述胃管的起始端设置有刻度区。
在将三腔二囊管置入人体内部之前,需要先丈量插入的大概长度,设置有刻度区后,可以直接通过刻度区的刻度准确得知插入的位置,不需要做额外的标记,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的远离所述食道气囊的一端的外侧套设有弧形的硬质管,所述硬质管与所述主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硬质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拉环。
在将三腔二囊管置入人体内并对食道气囊和胃气囊充气后,需要系上牵引绳并使用沙袋等通过滑车固定于床头架上牵引以达到充分压迫的目的,若直接将牵引绳系在主管道上,会使主管道变形弯折,影响后续的使用;硬质管的长度较长,拉环用于系住牵引绳,牵引绳施加的力通过硬质管被均匀地分布在主管道上,不会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保护主管道的正常功能;另外,由于牵引绳的作用,主管道会发生适当的弯曲,若硬质管为直通管,则硬质管的边缘会挤压主管道使其变形,而硬质管为弧形,牵引绳的拉扯过程中,硬质管会顺着主管道弯曲的角度,拉环与主管道的主体部分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过渡较为平滑,硬质管对主管道的压迫最小,有效保护主管道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胃管、所述食道气囊管和所述胃气囊管的起始端均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靠近所述阀门,每个所述套环上均连接有标识片。
多个套环分别套设在胃管、食道气囊管和胃气囊管的起始端,每个套环上连接的标识片均注明各个管道,通过标识片区分不同的管道,从而可以对不同的管道进行充气或放气等工作,不会产生混淆,避免由于气体误充导致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胃管的远离所述胃气囊的一端设置有负压吸引器。
三腔二囊管正常工作时,胃部的液体可能会增加而无法排出,导致患者不适,使用负压吸引器将多出的液体抽出,保持胃部处于一个适宜的环境内,减轻患者的痛苦。
进一步地,所述食道气囊和所述胃气囊的外侧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压敏元件贴片嵌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压敏元件的上表面与所述凹槽的端部齐平。
若压敏元件贴片的体积过大,可能会导致患者有异物感,而压敏元件贴片嵌设在凹槽内,压敏元件贴片的上表面与凹槽的端部齐平,则食道气囊或胃气囊与人体之间充分接触,降低异物感;并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压迫力的大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子压力监测仪检测食道气囊与食道之间、胃气囊与胃部之间的压力,使压迫力最为合适,在满足压迫止血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可以根据最为舒适的压力设定统一的标准,为操作人员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并可以通过观察数字显示器进行实时调节;另外,在食道气囊或胃气囊漏气时,压迫力改变,数字显示器显示的压力数值发生变化,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得知并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避免发生意外情况,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三腔二囊管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三腔二囊管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食道气囊101;胃气囊102;主管道103;胃管104;食道气囊管105;胃气囊管106;阀门107;压敏元件贴片108;电子信号转化器109;数字显示器110;第一压力表111;套管112;套管气囊113;连接管114;第二压力表115;硬质管116;拉环117;套环118;标识片119;负压吸引器1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改善现有的三腔二囊管无法观察进行充气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腔二囊管,通过电子压力监测仪对食道气囊与食道之间、胃气囊与胃部之间的压力进行监控,设定统一的充气标准,操作简便、直观。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三腔二囊管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三腔二囊管,包括食道气囊101、胃气囊102、主管道103和两个电子压力监测仪,食道气囊101和胃气囊102均设置有用于容纳气体的空腔;食道气囊101和胃气囊102的空腔均可以充气膨胀,用于压迫止血,食道气囊101充气后压迫食道,胃气囊102充气后压迫胃部。
主管道103的内侧设置有相互贴合的胃管104、食道气囊管105和胃气囊管106,主管道103用于包裹胃管104、食道气囊管105和胃气囊管106,使三者较为集中,不容易分散,方便管道的插入或取出。
胃管104、食道气囊管105和胃气囊管106的起始端均伸出主管道103并设置有阀门107,阀门107用于阻挡气体,在将三腔二囊管置入人体内时,气体无法从胃管104、胃气囊管106和食道气囊管105等进入食道气囊101、胃气囊102等,保持食道气囊101、胃气囊102的体积,方便三腔二囊管的放入;在食道气囊101、胃气囊102膨胀压迫止血时,阀门107阻止内部的空气流出,保持其压力的稳定性能。胃管104贯穿食道气囊101和胃气囊102,胃管104的末端伸出胃气囊管106,胃管104的尾端伸出胃气囊102,用于抽取胃部内的液体或向胃部内注入药物,将三腔二囊管插入后,若能从胃管104中抽取胃液,则说明三腔二囊管已经到达指定位置;食道气囊管105的末端与食道气囊101连通,食道气囊管105用于向食道气囊101内注入气体,使食道气囊101膨胀;胃气囊管106的末端与胃气囊102连通,胃气囊管106用于向胃气囊102内注入气体,使胃气囊102膨胀。
在对食道气囊101、胃气囊102充气时,由于人体器官的大小不同,难以设定一定的充气量标准,且二者处于人体内部,无法准确观察充气的状况,只能依靠经验进行充气并通过向外拉扯三腔二囊管来测试充气状态,没有设定的标准,难以做到最为适宜的充气压迫状态,并且没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操作时,可能会出现压迫力不足难以止血或压迫力过大导致的患者不适;电子压力监测仪用于压力的检测及显示,电子压力监测仪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敏元件贴片108、电子信号转化器109和用于显示压力的数字显示器110,食道气囊101和胃气囊102的外侧表面均设置有压敏元件贴片108。通过压敏元件贴片108来感受食道气囊101与食道之间、胃气囊102与胃部之间的压力,并通过电子信号转化器109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数字显示器110显示压力大小,压力清晰可见,可以调节至最为适宜的压迫力,既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又能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电子压力监测仪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
通过电子压力监测仪检测食道气囊101与食道之间、胃气囊102与胃部之间的压力,使压迫力最为合适,在满足压迫止血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可以根据最为舒适的压力设定统一的标准,为操作人员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并可以通过观察数字显示器110进行实时调节;另外,在食道气囊101或胃气囊102漏气时,压迫力改变,数字显示器110显示的压力数值发生变化,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得知并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避免发生意外情况,减少安全隐患。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三腔二囊管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三腔二囊管,与实施例1相比,改进点在于:胃管104、食道气囊管105和胃气囊管106上均设置有第一压力表111,多个第一压力表111分别用于监测胃管104、食道气囊管105和胃气囊管106内的气体压力,进而监测胃部、食道气囊101、胃气囊102的气体压力,使工作人员随时得知各部分是否有漏气等情况的发生,避免出现压迫力不足导致的无法止血等状况,保证三腔二囊管正常压迫止血。第一压力表111靠近阀门107,可以减少第一压力表111对三腔二囊管的影响,使其远离人体的鼻腔。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在三腔二囊管的放置过程中,由于患者咽喉部收到刺激导致患者呕吐,若呕吐剧烈或者呕吐量过大时,患者可能会将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发生吸入性肺炎,吸入过多时可能导致患者窒息失去生命;三腔二囊管放置完毕后,食道气囊101或胃气囊102可能会出现压迫力不足导致的呕吐物无法被完全阻挡。主管道103的外侧套设有沿主管道103滑动的套管112,套管112可以沿主管道103滑动,可以随时调节其位置,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或不使用;套管112的一端设置有环状的套管气囊113,套管气囊11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114,套管气囊113与连接管114连通,在三腔二囊管置入指定位置之前,套管气囊113内部充气,三腔二囊管到达指定位置后,可以通过连接管114向套管112内充入气体使其膨胀,用于堵住食道。连接管114的远离套管气囊11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测量套管气囊113内气压的第二压力表115;套管气囊113内的气体压力可以通过第二压力表115显示,从而保证套管气囊113与食道之间的压迫力处于一个最为合适的数值,既能完全阻挡呕吐物,又不会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的患者不舒适。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三腔二囊管的置入过程中,若胃管104的端部较为锋利,可能会划伤食道等,为了使该问题得到改善,使胃管104的远离阀门107的端部封闭且为半球形,胃管104的端部较为光滑,难以划伤食道等;胃管104的端部侧壁上设置有通孔,胃液的抽取或药物的注入通过通孔进行,不会影响到三腔二囊管的正常使用。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电子压力监测仪为四个,每个电子压力监测仪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敏元件贴片108、电子信号转化器109和数字显示器110,四个压敏元件贴片108分别设置在食道气囊101的相对的两侧和胃气囊102的相对的两侧;外部的数字显示器110可以显示多个部位的压力数值,根据显示的压力数值清楚地得知各部分的压力是否相同,从而判断食道气囊101和胃气囊102的表面是否与食道或胃部充分接触,防止由于接触不充分导致的压迫止血不充分。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在将三腔二囊管置入人体内部之前,需要先丈量插入的大概长度,在胃管104的起始端设置有刻度区;操作时可以直接通过刻度区的刻度准确得知插入的位置,不需要做额外的标记,操作简单方便。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在将三腔二囊管置入人体内并对食道气囊101和胃气囊102充气后,需要系上牵引绳并使用沙袋等通过滑车固定于床头架上牵引以达到充分压迫的目的,若直接将牵引绳系在主管道103上,会使主管道103变形弯折,影响后续的使用;因此,在主管道103的远离食道气囊101的一端的外侧套设有适当长度的弧形的硬质管116,硬质管116与主管道103固定连接,硬质管11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用于系住牵引绳的拉环117,牵引绳施加的力通过硬质管116被均匀地分布在主管道103上,不会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保护主管道103的正常功能;另外,由于牵引绳的作用,主管道103会发生适当的弯曲,若硬质管116为直通管,则硬质管116的边缘会挤压主管道103使其变形,而硬质管116为弧形,牵引绳的拉扯过程中,硬质管116会顺着主管道103弯曲的角度,拉环117与主管道103的主体部分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过渡较为平滑,硬质管116对主管道103的压迫最小,有效保护主管道103的正常使用。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胃管104、食道气囊管105和胃气囊管106的起始端均套设有套环118,套环118靠近阀门107,每个套环118上均连接有标识片119;每个套环118上连接的标识片119均注明各个管道,通过标识片119区分不同的管道,从而可以对不同的管道进行充气或放气等工作,不会产生混淆,避免由于气体误充导致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三腔二囊管正常工作时,胃部的液体可能会增加而无法排出,导致患者不适,因此在胃管104的远离胃气囊102的一端设置有负压吸引器120,使用负压吸引器120将多出的液体抽出,保持胃部处于一个适宜的环境内,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若压敏元件贴片108的体积过大,可能会导致患者有异物感,食道气囊101和胃气囊102的外侧均设置有凹槽,压敏元件贴片108嵌设在凹槽内,压敏元件的上表面与凹槽的端部齐平,食道气囊101或胃气囊102与人体之间充分接触,降低异物感;并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压迫力的大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食道气囊和胃气囊,所述食道气囊和所述胃气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气体的空腔;
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内侧设置有相互贴合的胃管、食道气囊管和胃气囊管,所述胃管、所述食道气囊管和所述胃气囊管的起始端均伸出所述主管道并设置有阀门,所述胃管贯穿所述食道气囊和所述胃气囊,所述胃管的末端伸出所述胃气囊管,所述食道气囊管的末端与所述食道气囊连通,所述胃气囊管的末端与所述胃气囊连通;
至少两个电子压力监测仪,所述电子压力监测仪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敏元件贴片、电子信号转化器和用于显示压力的数字显示器,所述食道气囊和所述胃气囊的外侧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压敏元件贴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所述食道气囊管和所述胃气囊管上均设置有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靠近所述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的外侧套设有沿所述主管道滑动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环状的套管气囊,所述套管气囊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套管气囊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远离所述套管气囊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套管气囊内气压的第二压力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的远离所述阀门的端部封闭且为半球形,所述胃管的端部侧壁上设置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压力监测仪为四个,每个所述电子压力监测仪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敏元件贴片、电子信号转化器和数字显示器,四个所述压敏元件贴片分别设置在所述食道气囊的相对的两侧和所述胃气囊的相对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的起始端设置有刻度区。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的远离所述食道气囊的一端的外侧套设有弧形的硬质管,所述硬质管与所述主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硬质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拉环。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所述食道气囊管和所述胃气囊管的起始端均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靠近所述阀门,每个所述套环上均连接有标识片。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的远离所述胃气囊的一端设置有负压吸引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食道气囊和所述胃气囊的外侧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压敏元件贴片嵌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压敏元件的上表面与所述凹槽的端部齐平。
CN201420814810.6U 2014-12-20 2014-12-20 三腔二囊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79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4810.6U CN204379957U (zh) 2014-12-20 2014-12-20 三腔二囊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4810.6U CN204379957U (zh) 2014-12-20 2014-12-20 三腔二囊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79957U true CN204379957U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52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1481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79957U (zh) 2014-12-20 2014-12-20 三腔二囊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7995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4124A (zh) * 2018-12-17 2019-03-15 博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一种用于检测新生婴儿食管气管瘘的简易检测装置
CN112245772A (zh) * 2020-10-19 2021-01-2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可调节双囊三腔管内气压的监测调控装置
CN113750300A (zh) * 2021-08-20 2021-12-07 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一种预防坠积性肺炎用改良定位排痰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4124A (zh) * 2018-12-17 2019-03-15 博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一种用于检测新生婴儿食管气管瘘的简易检测装置
CN112245772A (zh) * 2020-10-19 2021-01-2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可调节双囊三腔管内气压的监测调控装置
CN113750300A (zh) * 2021-08-20 2021-12-07 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一种预防坠积性肺炎用改良定位排痰装置及方法
CN113750300B (zh) * 2021-08-20 2023-06-23 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一种预防坠积性肺炎用改良定位排痰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43988U (zh) 带气囊压力指示浮标或气囊压力监测装置的气管插管
CN110000137A (zh) 内窥镜再处理系统和方法
MX2013007050A (es) Dispositivo de cateter para alimentacion enterica con un indicador.
CN204379957U (zh) 三腔二囊管
CN112891714B (zh) 一种结、直肠手术用封闭器
CN111134759A (zh) 一种一次性三腔二囊管及制作使用方法
CN203089263U (zh) 一种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球囊
CN104998338A (zh) 一种胃镜检查用辅助气囊套管
CN203591517U (zh) 一种医用密闭式经肛门肠吻合口测漏器
CN203815904U (zh) 带有双层顶盖的三腔两囊管
CN201510626U (zh) 医疗用鼻胃管
CN209751702U (zh) 一种防止胃返流的胃管
CN204582219U (zh) 一种可定位式气管导管
CN203693654U (zh) 带连接头的可拆卸扩张球囊
CN209809242U (zh) 改良型气管插管
CN208892534U (zh) 一种小儿回盲部肠套叠充气复位装置
CN209361560U (zh) 气管封堵器
CN202620448U (zh) 一种多腔胃管
CN214762824U (zh) 一种三腔二囊管放漏气的测压装置
CN213252258U (zh) 一种自动补气的气管套管
CN204072807U (zh) 一种带气流报警装置的鼻胃管
CN215653325U (zh) 一种防反流型洗胃管
CN204950936U (zh) 消化道腔内压力实时监测系统
CN220938015U (zh) 一种胃镜防反流误吸装置
CN204170265U (zh) 带回吸装置的鼻胃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HUA UNIVERSIT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QU ZHIWEI

Effective date: 201508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07

Address after: 132013 Binjiang East Road, Jilin, China, No. 3999, No.

Patentee after: Beihua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32000, Hongguang District, Jilin, Jilin Province, 5-5-91

Patentee before: Qu Zhiwei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