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76941U - 外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和中间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外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和中间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76941U
CN204376941U CN201420786404.3U CN201420786404U CN204376941U CN 204376941 U CN204376941 U CN 204376941U CN 201420786404 U CN201420786404 U CN 201420786404U CN 204376941 U CN204376941 U CN 204376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anet
middleware
mobile terminal
outer ne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864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鑫
马超亚
刘宏涛
武登峰
牛庆峰
张磊
宋涛
叶建荣
马洁
毛娅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864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76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76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769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和中间件系统。本实用新型中外网中间件设置在外网中,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以及验证模块,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与验证模块相连,第一端口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验证模块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第二端口用于接收内网的内网中间件的查询信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和中间件系统使得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能通过内网中间件对外网中间件的查询信息而到达内网中间件,最终到达内网的服务器,实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

Description

外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和中间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外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和中间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移动终端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同时,移动办公应用越来越普及。移动办公又称3A办公,即办公人员可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Anything)。这种全新的办公模式,使得办公人员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随时随地通过笔记本、手机等便携终端高效迅捷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对突发性、应急性事件的处理。
但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企业内部网络一般不直接与外部网络相连接,采取“物理隔离”的方式与外部网络进行隔断。所谓“物理隔离”是指企业内部局域网在任何时间都不存在与互联网直接的物理连接,企业的网络安全得到真正保护。
现有技术中,由于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采用物理隔离方式,所以移动终端无法访问企业内部网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和中间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无法访问企业内部网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网中间件,所述外网中间件设置在外网中,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以及验证模块,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分别与所述验证模块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端口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所述验证模块用于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所述第二端口用于接收所述内网的内网中间件的查询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外网中间件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外网中间件中还包括转发模块,所述转发模块用于将从内网获取的所述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给所述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中还用于存储验证数据库,所述验证数据库中包含验证表;所述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验证数据库中的验证表验证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网中间件,所述内网中间件设置在内网中,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以及查询模块,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分别与所述查询模块相连,所述第三端口用于接收所述查询模块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的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所述查询模块用于从所述外网中间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所述第四端口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发送给内网的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查询模块具体用于以预设时间间隔从所述外网中间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内网中间件还包括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确定所述移动终端要访问的内网的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内网中间件还包括转发模块,所述转发模块用于将从内网的服务器获取的所述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给所述外网中间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间件系统,所述中间件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外网中间件和本实用新型的内网中间件。
本实用新型外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和中间件系统,通过设置外网中间件在外网中,设置内网中间件在内网中,使得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能通过内网中间件对外网中间件的查询信息而到达内网中间件,最终到达内网的服务器,实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网中间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网中间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网中间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网中间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间件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网中间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外网中间件设置在外网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外网中间件10包括:第一端口11,第二端口13,以及验证模块12。其中,第一端口11和第二端口13分别与验证模块12相连。第一端口11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验证模块12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第二端口13用于接收内网的内网中间件的查询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外网中间件10设置在外网中,此实施例中的外网可以是除内网外的其他公共网络,例如可以是电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此实施例中的内网可以是企业内部网络、政府内部网络等。此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脑等。
具体来说,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与外网中间件10进行通信,外网中间件10中的第一端口11接收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
验证模块12与第一端口11连接,验证模块12根据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信息对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具体验证该移动终端是否是安全的、经过授权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上发起访问的应用是否是安全的、经过授权的应用。
第二端口13与验证模块12连接,具体来说,第二端口13用于接收内网的内网中间件的查询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外网中间件10中的第一端口11接收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后,验证模块12通过该访问请求中携带的信息对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其中,验证通过的请求并不能主动发送到内网,只能通过第二端口13接收内网的内网中间件的查询信息后,通过内网中间件进行读取。也就是说,外网中间件10处于被动访问的状态,其并不能发送数据到内网中间件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外网中间件设置在外网中,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以及验证模块,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与验证模块相连,其中,第一端口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验证模块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第二端口用于接收内网的内网中间件的查询信息,从而使得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能通过内网中间件对外网中间件的查询信息而到达内网中间件,最终到达内网的服务器,实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网中间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外网中间件设置在外网中。
如图2所示,本实施的外网中间件10在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外网中间件的基础上,还包括:存储器21,用于存储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和存储验证数据库,该验证数据库中包含验证表;转发模块22,用于将从内网获取的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给移动终端。其中,验证模块12根据验证数据库中的验证表验证移动终端的身份。
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外网中间件10设置在外网中,此实施例中的外网可以是除内网外的其他公共网络,例如可以是电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此实施例中的内网可以是企业内部网络、政府内部网络等。此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脑等。
具体来说,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与外网中间件10进行通信,外网中间件10中的第一端口11接收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
验证模块12与第一端口11连接,验证模块12根据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信息对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具体验证该移动终端是否是安全的、经过授权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上发起访问的应用是否是安全的、经过授权的应用。
存储器21与验证模块12相连,存储器21用于存储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进一步地,存储器21还可以用来存储验证数据库,该验证数据库中包含验证表。具体的,验证表中可以包括经过授权的移动终端身份证件(Identity;简称ID)验证表和经过授权的移动终端应用ID验证表。
验证模块12根据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信息对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
具体的,该访问请求中携带有移动终端ID和移动终端应用ID,验证模块12首先根据该移动终端ID,验证该移动终端ID是否是处于存储器21存储验证数据库中的移动终端ID验证表中,如验证模块12经过验证,发现该移动终端ID处于存储器21存储验证数据库中的移动终端ID验证表中,则说明该移动终端是安全的、经过授权的移动终端,则再对移动终端上发起访问的应用进行验证。
具体的,验证模块12根据移动终端应用ID,验证该移动终端应用ID是否处于存储器21存储验证数据库中的移动终端应用ID验证表中,如验证模块12经过验证,发现该移动终端应用ID处于存储器21存储验证数据库中的移动终端应用ID验证表中,则说明该移动终端上发起访问的应用是安全的、经过授权的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存储器21中的验证数据库中验证表中的数据是提前内置在外网中间件10的存储器21中的。移动终端应用ID是提前内置在移动终端中的,优选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内网下载应用ID,该应用ID可以是二维码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验证模块12的验证过程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并不以上述验证过程为限。
验证模块12对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通过验证的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存储在存储器21中。
第二端口13与存储器21相连,具体来说,第二端口13用于接收内网的内网中间件的查询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外网中间件10中的第一端口11接收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后,验证模块12通过该访问请求中携带的信息对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其中,通过验证的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存储在存储器21中。其中,存储器21中的访问请求并不能主动发送到内网,只能通过第二端口13接收内网的内网中间件的查询信息后,通过内网中间件进行读取。也就是说,外网中间件10处于被动访问的状态,其并不能发送数据到内网中间件中。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外网中间件10还包括转发模块22,用于将从内网获取的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给移动终端。其中,访问请求的响应可以是查询的数据、确认信息等。
具体的,访问请求的响应由内网中间件发送给外网中间件10,外网中间件10的第二端口13接收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模块22将第二端口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响应通过第一端口11转发给移动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外网中间件10对移动终端的访问请求的响应直接转发给移动终端,而不进行数据存储。
本实施例提供的外网中间件设置在外网中,在实施例一外网中间件的基础上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还用于存储验证数据库,该验证数据库中包含验证表,该外网中间件还括转发模块,用于将从内网获取的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给移动终端,根据存储器中存储的验证数据库,验证模块验证移动终端的身份,通过验证的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存储在存储器中,使得存入存储器中的访问请求都是安全的、经过授权的移动终端上的应用发起的,保证了通过内网中间件对外网中间件的查询信息而到达内网中间件中的访问请求、最终到达内网服务器的访问请求都是由安全的、经过授权的移动终端上的安全的、经过授权的应用发起的,避免内网受到恶意攻击,保护内网的安全。同时,外网中间件的转发模块将从内网获取的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给移动终端,对访问请求的响应只进行转发,而不进行存储,有效避免内网的信息泄露,也就是说,即使有恶意程序攻击了外网中间件,但由于外网中间件上并没有存储内网对移动终端访问请求的响应,并不会造成数据泄露。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验证模块对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后,能通过验证的访问请求说明其是由安全的、经过授权的移动终端上的经过授权的应用发起的。可进一步对移动终端的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可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进行验证。此次验证可由内网的服务器进行验证,当用户名和密码与内网的服务器中存储的用户名和密码不符时,说明该用户没有权限访问内网的服务器,从而拒绝对该访问请求作出响应,进一步保证内网的服务器的数据的安全。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网中间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内网中间件设置在内网中。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内网中间件20包括:第三端口31,第四端口33,以及查询模块32。第三端口31和第四端口33分别与查询模块32相连,第三端口31用于接收查询模块32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的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查询模块32用于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第四端口33用于将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发送给内网的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此实施例中的内网可以是企业内部网络、政府内部网络等,此实施例中的外网可以是除内网外的其他公共网络,例如可以是电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此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脑等。此实施例中的内网的服务器可以是企业的业务数据库,例如可以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系统数据库等。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内网中间件20单向访问外网中间件。查询模块32与第三端口31相连,第三端口31接收查询模块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的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查询模块32用于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
可选地,查询模块32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查询模块32发送查询信息至外网中间件,该查询信息中包含验证码,数据内容,以及数据量,当该查询消息到达外网中间件后,比较查询信息中的验证码与数据内容是否与外网中间件存储器中的访问请求数据内容相符,如果两者不符,则说明外网中间件中有新的移动终端的访问请求,内网中间件学习外网中间件中的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查询模块32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并不以上述实现过程为限。
第四端口33与查询模块32相连,第四端口33用于将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发送给内网的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内网中间件20中的查询模块32主动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外网中间件处于被动访问的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网中间件设置在内网中,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以及查询模块,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分别与查询模块相连,第三端口用于接收查询模块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的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查询模块用于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第四端口用于将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发送给内网的服务器,通过查询模块主动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使得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达到内网中间件,最终到达内网的服务器,实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进一步地,由于内网中间件主动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外网中间件处于被动访问的状态,隔断了移动终端访问与内网的服务器的直接联系,保证了内网的服务器数据的安全。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网中间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内网中间件设置在内网中。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内网中间件20在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内网中间件的基础上,还包括:分析模块41,分析模块用于分析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确定移动终端要访问的内网的服务器;转发模块42,用于将从内网服务器获取的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给外网中间件。
需要说的是,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中的内网中间件20设置在内网中。
此实施例中的内网可以是企业内部网络、政府内部网络等,此实施例中的外网可以是除内网外的其他公共网络,例如可以是电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此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脑等。此实施例中的内网的服务器可以是企业的业务数据库,例如可以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系统数据库等。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内网中间件20单向访问外网中间件。查询模块32与第三端口31相连,第三端口31接收查询模块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的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查询模块32用于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
分析模块41与查询模块32相连,用于分析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确定移动终端要访问的内网的服务器。具体的,分析模块41根据查询模块32获取到的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根据该访问请求中的信息分析该移动终端是对内网中的哪个服务器发起的访问,并最终确定移动终端要访问的内网的服务器。
第四端口33与分析模块41连接,第四端口33用于将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发送给内网的服务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内网中间件20还包括转发模块42,用于将从内网服务器获取的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给外网中间件。其中,访问请求的响应可以是查询的数据、确认信息等。
具体的,第四端口33接收内网服务器对移动终端的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模块42将该访问请求的响应通过第三端口31转发给外网中间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网中间件设置在内网中,在实施例一内网中间件的基础上还包括分析模块,分析模块用于分析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确定移动终端要访问的内网的服务器;还包括转发模块,转发模块用于将从内网的服务器获取的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给外网中间件。分析模块根据访问请求中的信息分析移动终端要访问的内网的服务器,转发模块将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给外网中间件,在保证内网的服务器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访问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内网中间件中的查询模块具体用于以预设时间间隔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该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实际对内网的访问量确定。
通过查询模块以预设时间间隔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实现内网中间件定时主动地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提高了移动终端访问内网的时效性。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间件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中间件系统包括外网中间件10和内网中间件20。外网中间件10设置在外网53中,内网中间件20设置在内网54中。其中,外网中间件10是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外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20是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内网中间件。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中间件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移动终端51发送对内网54的访问请求,外网中间件10接收移动终端51对内网54的访问请求,并对移动终端51进行身份验证,将验证通过的访问请求存储在存储器中;内网中间件20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并对该访问请求进行分析,确定移动终端51要访问的内网54的服务器52,将该访问请求发送给内网54的服务器52。服务器52根据访问请求响应移动终端51,内网中间件20将该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给外网中间件10,外网中间件10将该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给移动终端51,完成一次通信过程。
本实施例中外网中间件10对移动终端51进行身份验证的过程、转发访问请求的响应的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内网中间件20从外网中间件10获取移动终端51对内网54的访问请求、对访问请求进行分析、转发访问请求的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中间件系统中,具有外网中间件和内网中间件,外网中间件处于被动访问的状态,并不能发送数据到内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主动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隔断了移动终端与内网的服务器的直接联系,实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同时,保证了内网的服务器数据的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外网中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网中间件设置在外网中,所述外网中间件包含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以及验证模块,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分别与所述验证模块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端口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所述验证模块用于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所述第二端口用于接收所述内网的内网中间件的查询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网中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网中间件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网中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网中间件中还包括转发模块,所述转发模块用于将从内网获取的所述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给所述移动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网中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还用于存储验证数据库,所述验证数据库中包含验证表;
所述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验证数据库中的验证表验证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
5.一种内网中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网中间件设置在内网中,所述内网中间件包含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以及查询模块,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分别与所述查询模块相连,所述第三端口用于接收所述查询模块从外网中间件获取的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所述查询模块用于从所述外网中间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所述第四端口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发送给内网的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网中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查询模块具体用于以预设时间间隔从所述外网中间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内网中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网中间件还包括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移动终端对内网的访问请求,确定所述移动终端要访问的内网的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网中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网中间件还 包括转发模块,所述转发模块用于将从内网的服务器获取的所述访问请求的响应转发给所述外网中间件。
9.一种中间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外网中间件和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内网中间件。
CN201420786404.3U 2014-12-11 2014-12-11 外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和中间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76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86404.3U CN204376941U (zh) 2014-12-11 2014-12-11 外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和中间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86404.3U CN204376941U (zh) 2014-12-11 2014-12-11 外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和中间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76941U true CN204376941U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33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8640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76941U (zh) 2014-12-11 2014-12-11 外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和中间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76941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1557A (zh) * 2015-12-25 2017-07-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邮件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8388631A (zh) * 2018-02-13 2018-08-10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威胁情报共享的方法、代理装置及系统
CN108932329A (zh) * 2018-07-04 2018-12-04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查询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327535A (zh) * 2018-11-09 2019-02-12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访问方法、系统、中间件设备及介质
CN110347505A (zh) * 2019-06-28 2019-10-18 北京淇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跨网段调度的访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277818A (zh) * 2022-07-29 2022-11-01 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1557A (zh) * 2015-12-25 2017-07-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邮件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8388631A (zh) * 2018-02-13 2018-08-10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威胁情报共享的方法、代理装置及系统
CN108388631B (zh) * 2018-02-13 2021-05-25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威胁情报共享的方法、代理装置及系统
CN108932329A (zh) * 2018-07-04 2018-12-04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查询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327535A (zh) * 2018-11-09 2019-02-12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访问方法、系统、中间件设备及介质
CN109327535B (zh) * 2018-11-09 2022-02-22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访问方法、系统、中间件设备及介质
CN110347505A (zh) * 2019-06-28 2019-10-18 北京淇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跨网段调度的访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347505B (zh) * 2019-06-28 2022-03-08 北京淇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跨网段调度的访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277818A (zh) * 2022-07-29 2022-11-01 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76941U (zh) 外网中间件、内网中间件和中间件系统
US20130174239A1 (en) Reinforced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context information at the time of access to mobile cloud service
CN103916244B (zh) 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3475726B (zh) 一种虚拟桌面管理方法、服务器和客户端
US9853967B2 (en) Private simultaneous authentication of equals
CN110266642A (zh) 身份认证方法及服务器、电子设备
CN104254073A (zh) 对接入终端进行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58824A (zh) 网络实名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6789897B (zh) 用于移动终端应用程序的数字证书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3873454A (zh) 一种认证方法及设备
CN104159225A (zh)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实名制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8022100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叉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03905399A (zh) 一种帐号登录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08327A (zh) 验证终端设备和用户卡安全关联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244243B (zh) 终端外设控制方法、机器对机器网关及通信系统
CN110392998A (zh) 一种数据包校验方法及设备
CN103401686B (zh) 一种用户互联网身份认证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07835162B (zh) 软件数字许可服务器给予软件开发商软件数字许可签发权限的方法及软件数字许可服务器
CN109769249A (zh) 一种认证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CN106453349A (zh) 账号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05516124A (zh) 一种portal认证方法、portal服务器及终端
CN109495458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CN104750723A (zh) 文件共享方法、系统、浏览器及服务器
CN105306577A (zh) 基于app的手持设备间的资料共享系统及方法
CN102355493B (zh) 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