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75795U -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75795U
CN204375795U CN201520013475.4U CN201520013475U CN204375795U CN 204375795 U CN204375795 U CN 204375795U CN 201520013475 U CN201520013475 U CN 201520013475U CN 204375795 U CN204375795 U CN 204375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ing
microtrabeculae
emitting diode
guid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134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祥
刘周英
朱晖
胡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134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75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75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75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依次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有机功能层、第二电极,以及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界定有发光区域,所述发光区域中设置有导光微柱,所述导光微柱与所述有机功能层的折射率不相同。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发光区域设置导光微柱,由于导光微柱与有机功能层两者的折射率不同,故有机功能层内产生的光通过设置的导光微柱时光程会发生变化,即有机功能层内的光会通过导光微柱发生反射或折射等,将光发射出去,提高光的取出率,减小微共振腔效应的影响。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响应时间短、高发光率、色域广、工作电压低、可挠曲等特点,其被认为21世纪的明星平面显示产品。
OLED组件,可以根据光的发射方向分为底发光模式和顶发光模式。不论是底发光模式还是顶发光模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微共振腔效应。微共振腔效应主要是指不同能态的光子密度被重新分配,使得只有特定波长的光在符合共振腔模式后,得以在特定的角度射出,因此光波的半宽高会变窄,不同角度的强度和光波波长也会不一样。
对于底发光模式的OLED组件的阴极具有高反射率,阳极具有高穿透性,当光子从发射层发出后,由于光是往四面八方发射的,所以大部分的光直接穿出透明电极,另一部分则经高发射率的电极反射。而对于顶发光模式的OLED组件,阴极往往是半透明的金属电极,因此在此电极中的反射会增加,造成多光子束干涉,微共振腔效应就更加明显,这样,光取出率会较低,OLED的亮度明显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微共振腔效应、提高光取出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依次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有机功能层、第二电极,以及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界定有发光区域,,所述发光区域中设置有导光微柱,所述导光微柱与所述有机功能层的折射率不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微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微柱贯穿所述有机功能层和第二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区域设置多个导光微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微柱的高度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高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微柱沿着平行于所述基板方向的横截面为圆形、矩形、正方形、多边形之一的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微柱沿着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的横截面为矩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之一的形状。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为共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连接。
上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发光区域设置导光微柱,由于导光微柱与有机功能层两者的折射率不同,故有机功能层内产生的光在通过导光微柱时光程会发生变化,即有机功能层内的光会通过导光微柱发生反射或折射等,将光发射出去,提高光的取出率,减小微共振腔效应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在此披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剖面示意图。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包括基板110、设置在该基板110上的第一电极121、设置在第一电极121上的有机功能层122、第二电极123,以及像素定义层130,像素定义层130具有开口,该开口内界定有发光区域,有机功能层122设置在发光区域内。
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3分别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发光二极管100设置于顶法光模式的OLED组件时,第一电极121可以为至少包括Al、Cu、Mo、Ti、Pt、Ir、Ni、Cr、Ag、Au、W等一种材料制备而成,第一电极121也可以为上述的金属材料与透明半导体氧化物形成多层电极,如ITO/Ag/ITO、IZO/Al/ITO等。
第一电极121与基板110上之间还设置有平坦化层150,平坦化层150设置在基板110上为第一电极121提供平坦的表面,使得形成在平坦化层150上的膜层具有较低的粗糙度。
有机功能层122至少包括有机发光层,其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用来提高发光二极管100的发光效率。有机功能层122的各层可分别为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或高分子有机发光材料。
该有机发光二极管100还包括导光微柱140,导光微柱140设置在像素定义层130的开口界定的发光区域内。导光微柱140与有机功能层122两者的折射率不同,故有机功能层122内产生的光经过导光微柱140时光程会发生变化,即有机功能层122内的光会通过导光微柱140发生反射或折射,然后将光发射出去,从而提高该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光取出率,减小微共振腔效应对光取出率的影响。
为了更有效的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光取出率,本实施方式将导光微柱140设置在发光区域的中间位置,并且导光微柱140沿着垂直基板110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梯形,并且该梯形靠近第一电极121的下底的长度较长,这样的目的在于,能够使得更多的经过第一电极121反射的光通过导光微柱140折射出有机发光二极管。当然,导光微柱140沿着垂直于基板110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还可以为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导光微柱140沿着基板110的平行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正六边形等。导光微柱140沿着基板110的平行方向的横截面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其最小值由图案化时的曝光工艺决定,为了获得较高的光取出率,其最大值应该小于最薄层的厚度。
优选的,导光微柱140的整体形状为圆台形,为了更多的反射经第一电极121反射的光,该导光微柱140沿着垂直于基板110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梯形,并且该梯形靠近第一电极的下底较长,使得更多的经第一电极121反射的光通过导光微柱140发射到外界。
本申请的导光微柱140的数量为一个,导光微柱140设置在第一电极121上。在该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制备过程中,在基板110上形成平坦化层150和第一电极121后,可通过旋涂等方式将像素定义层130设置在第一电极121和基板110上,像素定义层130的材质为绝缘材料,可为有机树脂(如聚亚酰胺)或是介电材料(如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然后将该像素定义层130图案化,该像素定义层130形成开口和导光微柱140,该开口界定了发光区域,最后,设置第二电极123,形成相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由于像素定义层130和导光微柱140是同时形成的,故两者具有相同的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微柱140贯穿有机功能层122和第二电极123,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将有机功能层122内产生的光经过该导光微柱140折射出该发光二极管100,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微共振腔效应对光取出率的影响。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像素定义层130具有开口,该像素定义层130为四周环绕型结构,即其横截面为环状结构,且具有一定的壁厚,其中间的开口区域为空,用以在其对应的第一电极121上界定出发光区域。该发光区域沿着平行于基板110的方向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正方形、矩形、椭圆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定义层130均设置在基板110上,使得像素定义层130的开口界定的发光区域尽可能的大,这样,有机功能层122具有最大化的发光面积,从而提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分辨率。当然,像素定义层130还可以局部设置在基板110上,另外部分设置在第一电极121上。
当然,导光微柱140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多个导光微柱140可以均匀分布的设置在发光区域内,并成行或成列或成阵列或将其中一个导光微柱140设置在发光区域中心处而其他多个导光微柱140围绕该中心处的导光微柱140设置。这些导光微柱140沿着垂直于基板110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至少具有梯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中至少一个形状。这些导光微柱140沿着基板110的平行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至少具有圆形、矩形、正六边形等中至少一个形状。导光微柱140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工艺条件等具体情况来设置;导光微柱140沿着垂直或平行于基板110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设置。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显示装置200的剖面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多个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00,这些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可以共用基板110。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结构同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可以以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二极管100可以共用第二电极,形成共第二电极。
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第一电极121的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图未示),两者为有机发光二极管100提供固定电流。在此,该显示装置200可以为电子纸、电视、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上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在发光区域设置与有机功能层的折射率不同的导光微柱的结构,使得有机功能层内的光会通过导光微柱发生反射或折射等,将更多的光发射出去,提高光的取出率,减小微共振腔效应的影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依次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有机功能层、第二电极,以及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界定有发光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域中设置有导光微柱,所述导光微柱与所述有机功能层的折射率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微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微柱贯穿所述有机功能层和第二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在于,所述发光区域设置多个导光微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微柱的高度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微柱沿着平行于所述基板方向的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之一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微柱沿着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的横截面为矩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之一的形状。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为共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连接。
CN201520013475.4U 2015-01-08 2015-01-08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4375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3475.4U CN204375795U (zh) 2015-01-08 2015-01-08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3475.4U CN204375795U (zh) 2015-01-08 2015-01-08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75795U true CN204375795U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31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13475.4U Active CN204375795U (zh) 2015-01-08 2015-01-08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757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0295A (zh) * 2019-04-10 2019-06-2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Oled显示基板、oled显示装置、亮度补偿方法
CN110137226A (zh) * 2019-05-05 2019-08-1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被动式电致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板、制造方法和剥离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0295A (zh) * 2019-04-10 2019-06-2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Oled显示基板、oled显示装置、亮度补偿方法
CN109950295B (zh) * 2019-04-10 2021-03-2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Oled显示基板、oled显示装置、亮度补偿方法
US11508942B2 (en) 2019-04-10 2022-11-22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LED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OLED display device, and brightness compensation method
CN110137226A (zh) * 2019-05-05 2019-08-1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被动式电致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板、制造方法和剥离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95648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4037357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387297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000641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180226616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CN103928489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CN103490020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照明装置
CN109256491A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3579520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
KR20120054887A (ko) 유기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4851893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4315576U (zh) 显示单元及显示装置
KR20110067413A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722210B2 (en) OLE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4375795U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
KR20120076940A (ko) 유기 발광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N103996697A (zh) 一种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2014086286A (ja) 発光素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US988738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14078508A (ja) 有機発光素子用の金属酸化物薄膜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73933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818869B2 (en) Top-emitting typ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153390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5347130A (zh) 一种发光结构
KR102318385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