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64174U - 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 - Google Patents

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64174U
CN204364174U CN201420764502.7U CN201420764502U CN204364174U CN 204364174 U CN204364174 U CN 204364174U CN 201420764502 U CN201420764502 U CN 201420764502U CN 204364174 U CN204364174 U CN 204364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avascular stent
iliac artery
support
vessel support
collatoral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645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学民
张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7645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64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64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64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包括与髂动脉血管相适配的主血管支架,在该主血管支架上设有与髂动脉分支血管相适配的侧支血管支架,侧支血管支架位于主血管支架的设置有纵向支撑梁的一侧,并两者通过柔性连接方式连通。采用上述结构,使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能够更好地与髂动脉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相适配,有利于提高血管支架与不同患者的适应性。

Description

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髂动脉分支装置为专为髂动脉分叉设计的分支支架,是主-髂动脉瘤、孤立性髂动脉瘤腔内治疗时重建髂内动脉血流的理想解决方案。美国COOK公司设计生产的髂动脉分支支架分为直线型、螺旋形以及新近推出的双级分支型。直线型为腹主动脉支架髂腿支侧方接一长约10mm、直径8mm短分支;螺旋形主体与直线型类似,但所接髂内分支稍长,缠绕主体半圈,有带外支持环及不带外支持环两种;双级分支型将腹主动脉分支支架主体与螺旋形组合成整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与髂动脉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相适配的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包括与髂动脉血管相适配的主血管支架,该主血管支架包括一纵向支撑梁,在所述主血管支架上设有与髂动脉分支血管相适配的侧支血管支架,其中,所述侧支血管支架位于所述主血管支架的设置有所述纵向支撑梁的一侧,并所述侧支血管支架置于所述主血管支架的内侧或外侧,两者通过柔性连接方式连通。
优选的,所述侧支血管支架位于所述主血管支架的设置有所述纵向支撑梁的一侧的外侧,其中,所述侧支血管支架的近端部分与所述主血管支架柔性连接,其末端部分朝向所述主血管支架的远端所在一侧倾斜,并且,所述侧支血管支架的近端与所述主血管支架的近端相距约3~4cm。
优选的,所述侧支血管支架整体呈直径约为6mm的直圆筒形,在该侧支血管支架的近端形成用以与所述主血管支架相接合的斜面部,由此在所述侧支血管支架上所形成的长边长度约为3cm,短边长度约为2.5cm。
优选的,所述侧支血管支架位于所述主血管支架的设置有所述纵向支撑梁的一侧的内侧,该侧支血管支架的近端部分缝合固定在所述纵向支撑梁旁边,它的远端部分与所述主血管支架的内侧柔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血管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缝合在该第一支架上的第一覆膜,所述侧支血管支架至少包括第二覆膜,其中,所述第一覆膜和第二覆膜均为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筒状部件,所述第一支架是由多个医用合金材料制成的环形部件沿其轴向排列所形成的筒状部件,这多个环形部件由所述纵向支撑梁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支血管支架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覆膜缝合在该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是由多个医用合金材料制成的环形部件沿其轴向排列所形成的筒状部件。
优选的,所述第二覆膜为由医用柔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筒状部件。
在所述纵向支撑梁的近端,和/或,所述侧支血管支架与所述主血管支架相接合处的周向边缘,和/或,所述侧支血管支架的远端设有金属标记物。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包括与髂动脉血管相适配的主血管支架和与髂动脉分支血管相适配的侧支血管支架,所述侧支血管支架位于所述主血管支架的设置有所述纵向支撑梁的一侧的内侧或外侧,并两者通过柔性连接方式连通,使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能够更好地与髂动脉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相适配,有利于提高血管支架与不同患者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的示意图,为第一实施例;
图2为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的示意图,为第二实施例;
图3为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在释放过程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的示意图,为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包括与髂动脉血管相适配的主血管支架1和与髂动脉分支血管相适配的侧支血管支架2。主血管支架1整体呈直圆筒形(即沿圆筒形的长度方向直径保持一致),它通常由第一支架11和第一覆膜12构成,第一支架11是由多个医用合金材料制成的环形部件沿其轴向排列所形成的筒状部件,这多个环形部件通常通过与其采用相同材质的纵向支撑梁3连接在一起。其中,单个环形部件是通过对医用合金材料进行弯折所形成的“Z”形结构或编织结构,医用合金材料如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镍钛超弹合金、钴铬镍钼铁合金、316L医用不锈钢合金等。第一覆膜12为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筒状部件,它通常通过医用缝合线缝合在第一支架11上,医用高分子材料如聚酯纤维纺织物、聚四氟乙烯、聚酰胺纺织物、聚丙烯纺织物。前述裸支架为由上述医用合金材料进行“Z”形弯折所形成的金属环。
侧支血管支架2整体位于主血管支架1的设置有纵向支撑梁3的一侧,并前者置于后者的外侧且两者连通,侧支血管支架2的近端与主血管支架1的近端相距约3~4cm。其中,侧支血管支架2的近端部分与主血管支架1相接合,其末端部分朝向主血管支架1的远端所在一侧倾斜。侧支血管支架2整体呈直径约为6mm的直圆筒形,在该侧支血管支架2的近端形成因与主血管支架1相接合而形成的斜面部,由此在侧支血管支架2上所形成的长边长度约为3cm,短边长度约为2.5cm。侧支血管支架2由第二支架21和第二覆膜22构成,其中,第二支架21与上述第一支架11相同,亦由多个医用合金材料制成的环形部件沿其轴向排列所形成的筒状部件,该环形部件是通过对医用合金材料进行弯折所形成的“Z”形结构或编织结构,医用合金材料如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镍钛超弹合金、钴铬镍钼铁合金、316L医用不锈钢合金等。第二覆膜22为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筒状部件,它通常通过医用缝合线缝合在第二支架21上,医用高分子材料如聚酯纤维纺织物、聚四氟乙烯、聚酰胺纺织物、聚丙烯纺织物。另外,第二覆膜22还可由医用柔性高分子材料制成。
在主血管支架1上于侧支血管支架2的近端部分的四周、侧支血管支架2的远端部分分别设有金属标记物23,在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应用于髂动脉疾病的腔内修复术时,通过金属标记物23在X射线下显影来标识侧支血管支架2在主血管支架1上的具体位置,释放主血管支架1时,能够更容易将侧支血管支架2所在部位与髂动脉分支血管的开口部位对准,从而确保侧支血管支架2与髂动脉分支血管顺利对接。
图2为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的示意图,为第二实施例。如图2所示,其与图1所示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的区别仅在于,侧支血管支架2整体位于主血管支架1的内侧,并该侧支血管支架2整体上与主血管支架1保持平行,该侧支血管支架2的近端部分缝合固定在纵向支撑梁3旁边,它的远端部分与主血管支架1的内侧柔性连接。
下面以图1所示的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为例,结合图3简单描述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应用于髂动脉疾病的腔内修复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预先,当需要将上述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植入髂动脉时,手术前测量CT(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或磁共振影像,明确股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分支动脉等的直径及其他关联数值,根据测量结果定制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或选定相应尺寸的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
手术前,在上肢动脉和股总动脉上分别开设切口,通过上肢动脉上的切口送入导管41,该导管41被送至股总动脉上的切口处。通过股总动脉上的切口置入加硬导丝42,该加硬导丝42被送至胸主动脉处。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以可拆卸方式束缚后被整体地置于输送器的鞘管内,在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的侧支血管支架2上穿设一根导丝43,该导丝43的导丝头被束缚在输送器44上的刻槽内,其远离输送器44的一端穿入导管41内。
输送过程中,输送器44沿前述加硬导丝42将送至髂总动脉处,同时,侧支血管支架2上的导丝43沿着导管41推进。待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移动至目标位置时,通过逐步撤下收装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的鞘管使主血管支架1逐步被释放,并同时沿导丝43推进导管41,随着侧支血管支架2被释放。导管41跟至侧支血管支架2的远心端,待侧支血管支架2被完全释放后,拔出侧支血管支架2内的导丝43,用导管41选入髂内分支血管,使导丝43进入髂内分支血管,由此送入侧支血管支架2。
最后,撤除输送器及各种导丝、导管,完成释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主血管支架和侧支血管支架均呈直圆筒形,然而并非局限于此,前者两者还可呈沿其长度方向由近端至远端逐渐变细的渐细圆筒形。
又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侧支血管支架由第二支架和第二覆膜构成,然而并非局限于此,该侧支血管支架还可仅由第二覆膜构成。
又例如,还可在纵向支撑梁的近端设置金属标记物。

Claims (8)

1.一种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髂动脉血管相适配的主血管支架(1),该主血管支架(1)包括一纵向支撑梁(3),在所述主血管支架(1)上设有与髂动脉分支血管相适配的侧支血管支架(2),其中,所述侧支血管支架(2)位于所述主血管支架(1)的设置有所述纵向支撑梁(3)的一侧,并所述侧支血管支架(2)置于所述主血管支架(1)的内侧或外侧,两者通过柔性连接方式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血管支架(2)位于所述主血管支架(1)的设置有所述纵向支撑梁(3)的一侧的外侧,其中,所述侧支血管支架(2)的近端部分与所述主血管支架(1)柔性连接,其末端部分朝向所述主血管支架(1)的远端所在一侧倾斜,并且,所述侧支血管支架(2)的近端与所述主血管支架(1)的近端相距3~4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血管支架(2)整体呈直径为6mm的直圆筒形,在该侧支血管支架(2)的近端形成用以与所述主血管支架(1)相接合的斜面部,由此在所述侧支血管支架(2)上所形成的长边长度为3cm,短边长度为2.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血管支架(2)位于所述主血管支架(1)的设置有所述纵向支撑梁(3)的一侧的内侧,该侧支血管支架(2)的近端部分缝合固定在所述纵向支撑梁(3)旁边,它的远端部分与所述主血管支架(1)的内侧柔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血管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1)和缝合在该第一支架(11)上的第一覆膜(12),所述侧支血管支架(2)至少包括第二覆膜(22),其中,所述第一覆膜(12)和第二覆膜(22)均为由医用高分子材料 制成的筒状部件,所述第一支架(11)是由多个医用合金材料制成的环形部件沿其轴向排列所形成的筒状部件,这多个环形部件由所述纵向支撑梁(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血管支架(2)还包括第二支架(21),所述第二覆膜(22)缝合在该第二支架(21)上,所述第二支架(21)是由多个医用合金材料制成的环形部件沿其轴向排列所形成的筒状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覆膜(22)为由医用柔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筒状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向支撑梁(3)的近端,和/或,所述侧支血管支架(2)与所述主血管支架(1)相接合处的周向边缘,和/或,所述侧支血管支架(2)的远端设有金属标记物(23)。
CN201420764502.7U 2014-12-05 2014-12-05 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 Active CN204364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64502.7U CN204364174U (zh) 2014-12-05 2014-12-05 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64502.7U CN204364174U (zh) 2014-12-05 2014-12-05 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64174U true CN204364174U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20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64502.7U Active CN204364174U (zh) 2014-12-05 2014-12-05 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6417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2293A (zh) * 2017-08-31 2018-08-14 北京裕恒佳科技有限公司 分叉人工血管
CN109700563A (zh) * 2018-12-24 2019-05-03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分支覆膜支架
WO2020108547A1 (zh) * 2018-11-28 2020-06-04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管支架及其内嵌分支支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2293A (zh) * 2017-08-31 2018-08-14 北京裕恒佳科技有限公司 分叉人工血管
WO2020108547A1 (zh) * 2018-11-28 2020-06-04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管支架及其内嵌分支支架
CN109700563A (zh) * 2018-12-24 2019-05-03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分支覆膜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33540U (zh) 分段复合式支架型人造血管
US8100960B2 (en) Bloused stent-graft and fenestration method
CN203841852U (zh) 开窗侧支型覆膜支架
EP1913897A1 (en) A surgical stent peosthesis and a transporter for transporting the peostheses
AU689094B2 (en) Non-migrating vascular prosthesis and minimally invasive placement system therefor
CN102014769B (zh) 编织球栓塞装置及输送系统
CN108056798A (zh) 支架推送系统以及对应的血流导向装置和血流导向装置装配方法
US2007011809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dovascular graft cutting
US20020193872A1 (en) Prosthetic graf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CN202122626U (zh) 一种术中分支覆膜支架
CN202859182U (zh) 覆膜支架
CN100553593C (zh) 侧支型覆膜支架
JP2013543416A (ja) 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システム
US20080228260A1 (en) Helical arm tie down
CN206491831U (zh) 支架推送系统以及对应的血流导向装置
CN204364174U (zh) 髂动脉侧支型血管支架
CN204798068U (zh) 血管重建装置及输送系统
GB2512775A (en) Aorta covered stent
CN104287871A (zh)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
JP2017159066A (ja) 血管内グラフト給送装置
CN205215447U (zh) 组合式腹主动脉覆膜支架
CN201046170Y (zh) 侧支型覆膜支架
CN103040542B (zh) T型覆膜支架
CN116919683B (zh) 分支血管内假体和血管内假体输送装置
CN102895053B (zh) 侧支型覆膜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