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61013U - 一种起动机及其保护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动机及其保护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61013U
CN204361013U CN201420796982.5U CN201420796982U CN204361013U CN 204361013 U CN204361013 U CN 204361013U CN 201420796982 U CN201420796982 U CN 201420796982U CN 204361013 U CN204361013 U CN 204361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relay
electromagnetic switch
triode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969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亚娟
秦建旭
胡立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969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61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61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61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起动机及其保护继电器,该起动机包括电机、电磁开关和保护继电器,该电机通过该电磁开关与一蓄电池连接,该保护继电器通过点火开关与该蓄电池连接,该保护继电器与该电磁开关连接,该保护继电器安装在起动机上并分别与蓄电池和该起动机的电磁开关连接,该保护继电器包括保护器、继电器线圈、两个继电器端子、继电器第一端和接地端,该保护器分别与该继电器的第一端、继电器线圈、该两个继电器端子其中之一、该电磁开关的第一端及该接地端连接,该两个继电器端子其中之一与该电磁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该两个继电器端子其中之另一与该电磁开关的第三端连接,该电磁开关的第三端为该电磁开关的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的首端。

Description

一种起动机及其保护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动机及其继电器,特别是一种起动发动机的带有多种保护功能的起动机及其保护继电器。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及图2,图1为现有技术的带有保护功能的起动机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的现有技术的带有保护功能的起动机电路图。这种类型起动机,包含直流电机1、减速装置2、电磁开关3、单向器4、输出轴5、驱动齿轮6、壳体7、铁芯8、拨叉9、电枢11、继电器12、复位弹簧14、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电磁开关的第三端50、接地端31、继电器端子32、33、继电器线圈34、吸引线圈36和保持线圈37。由电机1驱动通过单向器4安装于输出轴5的驱动齿轮6,通过减速装置2降低电机1中的电枢11的输出转速同时增加其输出的旋转力矩。参见图2,其继电器12通过检测继电器第一端50c的电压,以便达到对起动机进行超越保护和防止二次起动保护,以便降低起动机的故障率。但是由于整车应用比较复杂,继电器50c端和蓄电池13端的压降分布范围比较大,有的甚至达到了2V以上。这样通过检测50c端的电压大小,对起动机进行控制将不准确或起不到作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如超越电压值设置过小,在压降比较小的车辆上,起动机还未完成起动,继电器的保护功能就起作用,起动机被迫强制断电。当线路压降比较大时,起动机50c端的电压将有可能一直小于设置电压,起动机的超越保护功能将可能永远起不到作用。
此外,目前软啮合起动机的起动机顶齿故障率比较高,电磁开关容易产生烧毁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带有多种保护功能的起动机及其保护继电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带有保护功能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继电器,安装在起动机上并分别与蓄电池和所述起动机的电磁开关连接,其中,所述保护继电器包括保护器、继电器线圈、两个继电器端子、继电器第一端和接地端,所述保护器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继电器线圈、所述两个继电器端子其中之一或电磁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一端及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第一端与点火开关连接,所述两个继电器端子其中之一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两个继电器端子其中之另一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三端即为所述电磁开关的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的首端。
上述的保护继电器,其中,所述保护器包括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所述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分别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及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通过第一场效应管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连接。
上述的保护继电器,其中,所述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稳压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并联连接。
上述的保护继电器,其中,所述保护器还包括超越保护模块,所述超越保护模块分别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及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超越保护模块通过第一场效应管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连接,所述超越保护模块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的电路上还设置有一第四电阻。
上述的保护继电器,其中,所述超越保护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稳压管、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三稳压管、第一可控硅二极管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七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七电阻与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六电阻、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第二稳压管的负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九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第八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稳压管的负极、第一可控硅二极管的控制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可控硅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一可控硅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十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及所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并联连接。
上述的保护继电器,其中,所述保护器还包括顶齿保护模块,所述顶齿保护模块分别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及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顶齿保护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连接。
上述的保护继电器,其中,顶齿保护模块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四三极管、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三电容和第二可控硅二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与所述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并联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第三电容并联连接,所述第二可控硅二极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三电容并联连接,所述第二可控硅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一可控硅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三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第七电阻连接。
上述的保护继电器,其中,所述保护器还包括延时断电保护模块,所述延时断电保护模块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及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之间连接有TVS二极管,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第十六电阻。
上述的保护继电器,其中,所述延时断电保护模块包括第五三极管、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四电容、第四稳压管、第五电容和第十九电阻,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八电阻和所述第四电容并联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九电阻、所述第四稳压管的负极并联连接,所述第四稳压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电容、第十三电阻、第十七电阻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五电容和第十七电阻与所述接地端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起动机,包括电机、电磁开关和保护继电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电磁开关与一蓄电池连接,所述保护继电器通过点火开关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保护继电器与所述电磁开关连接,其中,所述保护继电器为上述的保护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够是使得起动机在完全启动前和运行状态不正常时,能够及时断电,避免顶齿故障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避免起动机长时间顶齿而导致电磁开关烧毁的事故发生。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带有保护功能的起动机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现有技术的带有保护功能的起动机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动机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保护继电器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电机                          2  减速装置
3  电磁开关                      4  单向器
5  输出轴                        6  驱动齿轮
7  壳体                          8  铁芯
9  拨叉                          10  飞轮齿圈
11  电枢                         12  继电器
13  蓄电池                       14  复位弹簧
16  静触片                       17  动触片
22  保护器
221  延时断电保护模块
222  顶齿保护模块
223  超越保护模块
224  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
30b 电磁开关的第一端             30  电磁开关的第二端
31  接地端                       32、33  继电器端子
34  继电器线圈                   35  点火开关
36  吸引线圈                     37  保持线圈
50  电磁开关的第三端            50c  继电器的第一端
S1  继电器的第一端接口
S2  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接口
S3  接地端接口
S4  电磁开关的第一端接口
S5  电磁开关的第二端接口
Q1  第一场效应管
Q2  第一三极管
Q3  第三三极管
Q4  第二三极管
Q5  第四三极管
Q6  第五三极管
R1  第十六电阻
R2  第八电阻
R3  第九电阻
R4  第十电阻
R5  第四电阻
R6  第一电阻
R7  第二电阻
R8  第三电阻
R9  第五电阻
R10  第六电阻
R11  第七电阻
R12  第十三电阻
R13  第十四电阻
R14  第十五电阻
R15  第十一电阻
R16  第十二电阻
R17  第十七电阻
R18  第十八电阻
R19  第十九电阻
C1  第二电容
C2  第一电容
C3  第四电容
C4  第三电容
C5  第五电容
D1  TVS二极管
D2  第一可控硅二极管
D3  第三稳压管
D4  第一稳压管
D5  第二稳压管
D6  第四稳压管
D7  第二可控硅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参见图3,一种起动机,包括电机1、电磁开关3和保护继电器12,所述电机1通过所述电磁开关3与蓄电池13连接,所述保护继电器12通过点火开关35与蓄电池13连接,所述保护继电器12与所述电磁开关3连接。电磁开关3采用一对触点来控制直流电机1大电流的通断。保护继电器12增加保护器22以控制继电器12线圈的通断,实现电磁开关3的吸引线圈36和保持线圈37的通断,吸引线圈36和保持线圈37二个线圈的匝数基本相同且首端连接在一起,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即吸引线圈36的尾端与直流电机1的电源端连接,保持线圈37的尾端搭铁。因该起动机其他组成部件的结构、相互位置关系、连接关系、功用及工作原理等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故下面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继电器予以详细说明。
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保护继电器的电路原理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继电器12,安装在啮合式起动机上并分别与蓄电池13和所述啮合式起动机的电磁开关3连接,其中,所述保护继电器12包括保护器22、继电器线圈34、两个继电器端子32和33、继电器的第一端50c和接地端31,所述保护器22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50c、继电器线圈34、继电器端子之一(或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及所述接地端31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50c与点火开关35连接,所述继电器端子之一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连接,所述继电器另一端子(除与保护器连接的端子)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三端50连接,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三端50即电磁开关的吸引线圈36和保持线圈37的首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器22包括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224,所述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224分别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接口S2及所述接地端接口S3连接,所述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224通过第一场效应管Q1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S2连接。
其中,所述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224包括第一三极管Q2、第一稳压管D4、第一电阻R6、第二电阻R7、第三电阻R8和第一电容C2,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6、第一电容C2和所述第一稳压管D4的正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D4的负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7和第三电阻R8,所述第一电阻R6、第二电阻R7、第一电容C2、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接地端接口S3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并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器22还包括超越保护模块223,所述超越保护模块223分别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及所述接地端31连接,所述超越保护模块223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连接的电路上还设置有一第四电阻R5。
其中,所述超越保护模块223包括第二三极管Q4、第三三极管Q3、第五电阻R9、第六电阻R10、第七电阻R11、第二稳压管D5、第八电阻R2、第九电阻R3、第十电阻R4、第三稳压管D3、第一可控硅二极管D2和第二电容C1,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基极与所述第七电阻R11并联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11与第四电阻R5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电阻R9并联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9与所述第六电阻R10、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六电阻R10、第二稳压管D5的负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D5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九电阻R3并联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3与所述第八电阻R2、第二电容C1、第三稳压管D3的负极、第一可控硅二极管D2的控制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可控硅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一可控硅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第十电阻R4并联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4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一电阻R6、第一电容C2及所述第一稳压管D4的正极并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器22还包括顶齿保护模块222,所述顶齿保护模块222分别与所述电磁开关第一端30b、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接口S2及所述接地端接口S3连接,所述顶齿保护模块222通过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接口S2连接。
其中,顶齿保护模块222包括第十一电阻R15、第四三极管Q5、第十二电阻R16、第十三电阻R12、第十四电阻R13、第十五电阻R14、第三电容C4和第二可控硅二极管D7,所述第四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R16和所述第四电阻R5并联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5并联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4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5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2与第五三极管Q6的发射极、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并联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4与所述第十四电阻R13、第三电容C4并联连接,所述第二可控硅二极管D7的控制极与所述第十五电阻R14、第十四电阻R13、第三电容C4并联连接,所述第二可控硅二极管D7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一可控硅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2并联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6与所述第七电阻R1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器22还包括延时断电保护模块221,所述延时断电保护模块221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第一端50c、所述继电器线圈负极端(接口S2)及所述接地端31连接,所述继电器第一端50c与所述继电器线圈负极端(接口S2)之间连接有TVS二极管D1,所述继电器线圈负极端(接口S2)与所述接地端31之间连接有第十六电阻R1。
其中,所述延时断电保护模块221包括第五三极管Q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四电容C3、第四稳压管D6、第五电容C5和第十九电阻R19,所述第五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第十八电阻R18和所述第四电容C3并联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九电阻R19、所述第四稳压管D6的负极并联连接,所述第四稳压管D6的正极和所述第四电容C3与所述接地端接口S3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电容C5、第十三电阻R12、第十七电阻R17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和第十七电阻R17与所述接地端接口S3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点火开关35接通时,保护继电器12的保护器22内的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224检测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的电压是否大于设定值U1(如27.5V),如果检测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的电压不大于设定值,保护器22的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继电器12线圈通电,继电器12的触点闭合,电流通过功率管流到电磁开关3的吸引线圈36和保持线圈37中,驱动齿轮6在电磁开关3产生电磁力的作用下朝飞轮齿圈10打出,起动机开始起动发动机;如果检测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的电压大于设定值,则控制保护器22的第一场效应管Q1截止,继电器12通电无反应,起动机不工作,此时防止二次起动保护功能起作用。
当继电器12的触点闭合,电磁开关3的吸引线圈36和保持线圈37通电,这样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的电流通过功率管流到电磁开关3的吸引线圈36和保持线圈37中,驱动齿轮6在电磁开关3产生电磁力的作用下朝飞轮齿圈10打出,同样由于电磁开关3的吸引线圈36的电阻比较小,电机1可以带动驱动齿轮6小扭矩旋转,驱动齿轮6开始与飞轮齿圈10啮合。
通电设定的时间t1(如0.3-1s)后,保护器22的顶齿保护模块222通过检测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的电压,以便于判断电磁开关3触点是否已经闭合,即间接判断驱动齿轮6是否啮入发动机飞轮齿圈10,当检测到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的电压与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的压降大于设定的值ΔU,则判断电磁开关3触点未闭合,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与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未导通,保护电路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1截止,继电器12触点断开,起动机停止工作。
反之,当间接地判断出驱动齿轮6完全与飞轮齿圈10啮合即驱动齿轮6与飞轮齿圈10实现啮合,电磁开关3的触点闭合,则逻辑控制电路控制功率管继续导通,保护器22继续工作,继电器12触点继续闭合,起动机继续起动发动机。
在起动机起动发动机过程中,保护器22的超越保护模块223检测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电压是否稳定地大于设定值U2(如24±0.3V),如果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电压稳定地大于设定值,则保护器22内的第一场效应管Q1截止,继电器12触点断开,超越保护功能工作;如果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电压稳定地不大于设定值,继电器12的触点继续闭合,起动机继续工作,当继电器12的通电时间大于设定值t2(如30s),则保护器22的延时断电保护模块221起作用,保护器22内的第一场效应管Q1截止,继电器12停止工作,触点断开,起动机停止工作。
顶齿保护模块222用来检测电磁开关3的触点是否闭合,电压检测端电磁开关的第二端接口S5连接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电压检测端电磁开关的第一端接口S4连接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当点火开关35接通时,电磁开关3的触点未闭合,第十二电阻R16两端的电位差即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的电压与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的压降大于设定的值ΔU,则第四三极管Q5导通,蓄电池13的电流通过第四三极管Q5经过第十一电阻R15、第十五电阻R14给第三电容C4充电,并设定第十一电阻R15、第十五电阻R14、第三电容C4的时间常数大于电磁开关3的触点的闭合时间,保证在第二可控硅二极管D7导通之前,触点已经闭合,当触点闭合则第十二电阻R16两端的电位差小于等于ΔU,则第四三极管Q5截至,第二可控硅二极管D7维持截至状态,第一场效应管Q1持续处于导通状态,保证起动机正常工作。当起动机发生顶齿时即检测到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的电压与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的压降大于设定的值ΔU,则第三电容C4持续充电至第二可控硅二极管D7导通,使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压降低,第一场效应管Q1截至,继电器12停止工作,使起动机停止工作。
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224用来检测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的电压是否大于设定值U1(如27.5V),当检测到大于设定值U1则第一三极管Q2导通,使第一场效应管Q1截止,起动机不工作。
起动机起动发动机过程中,保护器22的超越保护模块223检测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电压是否稳定地大于设定值U2(如24±0.3V)。起动机起动过程中,第二三极管Q4导通,进而第三三极管Q3导通,当第二电容C1端电压缓慢上升至设定值U2,则第一可控硅二极管D2导通,使第一三极管Q2导通,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G对地短接,进而截止,继电器12停止工作,起动机完成起动。延时断电保护模块221用于当点火开关35接通时,继电器第一端接口S1端附加蓄电池13电压经第十八电阻R18给第四电容C3充电,第五三极管Q6导通,则给第五电容C5充电,当第四电容C3充电完成第五三极管Q6截止,此时第五电容C5开始放电,当继电器12的通电时间大于设定值t2(如30s),第一场效应管Q1截止,起动机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器22通过检测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的电压,进而决定是否对起动机进行超越保护和防止二次起动保护,以便降低起动机的失效故障率。由于起动机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到蓄电池13的压降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小,通过检测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的电压,对起动机起动过程进行控制将更加准确。同时,保护器22通过检测开关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电压,当继电器12通电设定的时间(如0.3-1s)后,如果检测到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的电压与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的压降大于设定的值ΔU,则强制继电器12触点断电,这样可以有效性地防止由于起动机发生顶齿,电磁开关3发生烧毁故障。此外,保护器22中设有延时断电保护模块221,继电器12通电设定的时间后(如大于30s),自动断电,起动机停止工作,这样可以防止由于起动机长时间通电,导致的一些故障的发生(如换向器甩排、单向器4卡死、电磁开关3保持线圈37烧等)。
其中针对顶齿保护功能电压检测,本实施例中为检测到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的电压与电磁开关的第二端30的压降是否大于设定的值ΔU,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检测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与继电器第一端50c的压降是否大于设定的值ΔU,或者检测电磁开关的第一端30b的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U3。此外,上述各个模块的保护功能是相互独立的,针对不同的需求可以取消或者屏蔽其中部分功能,并对上述设定值进行调整。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保护继电器,安装在起动机上并分别与蓄电池和所述起动机的电磁开关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继电器包括保护器、继电器线圈、两个继电器端子、继电器第一端和接地端,所述保护器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继电器线圈、所述两个继电器端子其中之一或电磁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一端及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第一端与点火开关连接,所述两个继电器端子其中之一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两个继电器端子其中之另一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三端即为所述电磁开关的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的首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器包括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所述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分别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及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通过第一场效应管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二次起动保护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稳压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并联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器还包括超越保护模块,所述超越保护模块分别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及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超越保护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连接,所述超越保护模块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的电路上还设置有一第四电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越保护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稳压管、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三稳压管、第一可控硅二极管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七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五电阻与 所述第六电阻、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第二稳压管的负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九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第八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稳压管的负极、第一可控硅二极管的控制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可控硅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一可控硅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十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及所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并联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器还包括顶齿保护模块,所述顶齿保护模块分别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继电器线圈的负极端及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顶齿保护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与所述继电器线圈的负极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继电器,其特征在于,顶齿保护模块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四三极管、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三电容和第二可控硅二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与所述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并联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第三电容并联连接,所述第二可控硅二极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三电容并联连接,所述第二可控硅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一可控硅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三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第七电阻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器还包括延时断电保护模块,所述延时断电保护模块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线圈的负极端及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线圈的负极端之间连接有TVS二极管,所述继电器线圈的负极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第十六电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断电保护模块包括第五三极管、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四电容、第四稳压管、第五电容和第十九电阻,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八电阻和所述第四电容并联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九电阻、所述第四稳压管的负 极并联连接,所述第四稳压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电容、第十三电阻、第十七电阻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五电容和第十七电阻与所述接地端连接。
10.一种起动机,包括电机、电磁开关和保护继电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电磁开关与一蓄电池连接,所述保护继电器通过点火开关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保护继电器与所述电磁开关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继电器为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保护继电器。
CN201420796982.5U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起动机及其保护继电器 Active CN204361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6982.5U CN204361013U (zh)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起动机及其保护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6982.5U CN204361013U (zh)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起动机及其保护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61013U true CN204361013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62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96982.5U Active CN204361013U (zh)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起动机及其保护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610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1392A (zh) * 2021-02-04 2021-06-04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启动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1392A (zh) * 2021-02-04 2021-06-04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启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30197U (zh) 一种电子继电器以及具有保护功能的起动机
CN102629751B (zh)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
CN110635676A (zh) 一种自举式预充电缓启动充电电路
CN204361013U (zh) 一种起动机及其保护继电器
CN201877809U (zh) 锂电池电芯保护电路
CN205389123U (zh) 蓄电池的过流保护电路
CN202424257U (zh) 一种电池充电电路
CN204290266U (zh)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
CN109884525B (zh) 一种电池组接触器粘连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4847560B (zh) 一种电子继电器、具有保护功能的起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2524069U (zh) 一种防极性反接电路
CN202550940U (zh) 电机软启动装置
CN206023201U (zh) 一种断电延时型真空启动装置
CN105871045B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控制系统中的充电电路
CN202325967U (zh) 一种两线插入式起动保护器
CN103633675A (zh) 电池充电器极性自适应系统
CN203308636U (zh) 带有保护功能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CN202250544U (zh) 触发电路控制启动继电器装置
CN202435029U (zh) 一种电池防反接电路
CN102410123B (zh) 一种两线插入式起动保护器
CN201956655U (zh) 电器设备和继电器保护装置
CN102593818B (zh) 一种电池防反接电路
CN201656425U (zh) 防止工程机械浪涌电压的控制装置
CN103410649A (zh) 一种多功能起动机保护器
CN204290287U (zh) 一种竞赛机器人主控制器的微功耗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