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2449U - 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52449U
CN204352449U CN201520004795.3U CN201520004795U CN204352449U CN 204352449 U CN204352449 U CN 204352449U CN 201520004795 U CN201520004795 U CN 201520004795U CN 204352449 U CN204352449 U CN 204352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linkage
chin
pad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0479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烝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0479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52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52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524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包括一第一摆臂及一第二摆臂,该第一摆臂配置有一握把,该第二摆臂配置有一垫体,该握把相对坐落于垫体的上方,其中,该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之间设有一连杆相连接,使该垫体与握把之间形成一展缩空间,所述展缩空间是指握把与垫体之间相对缩位及相对展伸复位的空间。借此,改善传统引体向上训练机的占置高度过高而对摆设空间造成限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体向上训练机的结构技术,特别有关一种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
背景技术
周知,运动能锻炼全身的肌肉,使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根据运动种类的不同,可锻炼人体不同部位的肌肉,例如人体在进行引体向上的动作(通常是指拉单杠)时,主要是运用到上半身的肌肉,像是三头肌、二头肌、背阔肌等,使人体能通过引体向上的往复训练,来锻炼上述肌肉。
目前,当人要进行引体向上的训练时,除了使用单杠之外,市面上已经存在多种引体向上的训练机可供使用者选择。请参阅图1,说明传统所见的引体向上训练机具有一落地式骨架10a,该落地式骨架10a包含有一握把24a及一垫体34a,其中该握把24a是固定于落地式骨架10a上,该握把24a可供使用者双手握持以进行引体向上的动作,该垫体34a是活动配置于落地式骨架10a上,该垫体34a可供使用者的脚部站立或供使用者的膝部跪触,且该垫体34a牵引有可调整阻力值的配重,以减少使用者在进行引体向上时所需使用到的力量。为了方便操作,该握把24a通常都以固定的高度配置,且握把24a与垫体34a之间不具有连动性;换个方式说,在操作前,握把24a是位于垫体34a上方较高的位置,以便于使用者站立或跪触于垫体上之后,其双手能抬高握住握把24a,并借助双手施力以带动身体向上移动,随后并释放握把使身体复位,如此往复操作,即可令使用者的上述肌肉部位受到由本身重量所形成的载重负荷,进而达到健身效果。
然而,为了能够实现上述操作,迫使握把24a及垫体34a之间必须具备相当的距离,特别的是,当使用者是站立或跪触于垫体34a上并用双手抬高握持握把24a时,该握把24a及垫体34a之间的距离必须能够容纳人体脚底(或膝部)至双手抬高后的相对高度,且该握把24a通常是固定在使用者双手抬高后方便于握持的位置,同时,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体型上的使用,通常会在垫体34a旁固定设置一辅助式脚踏板70,但是,如此一来,却造成引体向上训练机的握把24a必须占用较高的配置高度,而对引体向上训练机的摆设空间造成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旨在通过握把及垫体之间的连动设计,使握把及垫体之间的相对距离,可随人手往复的拉引及释放握把的动作,而产生相对的缩位及展伸复位的运作,以改善传统引体向上训练机的占置高度过高而对摆设空间造成限制的问题。
为能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其技术手段包括:一第一摆臂,配置有一握把;一第二摆臂,配置有一垫体,该握把相对坐落于垫体的上方;其中,该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之间设有一连杆相连接,并于该垫体与握把之间形成一展缩空间,所述展缩空间是指握把与垫体之间相对缩位及相对展伸复位的空间。
更具体的说,上述技术特征还可进一步实施成:
该第一摆臂的双端分别形成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一轴接部,该握把配置于第一端部,该第一摆臂经由第一轴接部轴接于一落地式骨架上,该第一摆臂于第一端部及第一轴接部之间形成有一第一连动部。
该第二摆臂的双端分别形成一第二端部及一第二连动部,该垫体以枢设方式配置于第二端部,该第二摆臂于第二端部及第二连动部之间形成有一第二轴接部,该第二摆臂经由第二轴接部轴接于该落地式骨架上且位于第一摆臂的下方。
该连杆的双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连动部及第二连动部,该第一摆臂经由连杆连动第二摆臂,使握把及垫体分别朝相对接近及相对远离的方向摆动。
该落地式骨架于第二摆臂的摆动路径上固设有一第一挡杆,该第一挡杆用来拘束第二摆臂的摆动范围。
该落地式骨架配置有一配重体,该配重体经由至少一滑轮以线连接该第二连动部。
该配重体容置于一容置箱内。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是借助连动式设计,使垫体于展伸复位时高度降低,在上述操作高度特定的情况下,连带使得握把的高度对器械而言也能相对的坐落于较低的位置,进而降低引体向上训练机的占置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目的,旨在通过一助力器的设计,以改善传统引体向上训练机的垫体高度不方便调整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还进一步包含该助力器,其一端形成有一第三轴接部,该助力器经由第三轴接部轴接于落地式骨架上且与第二轴接部同轴,该助力器能连动垫体朝与握把相对远离的方向摆动。
更具体的说,上述技术特征还可进一步实施成:
该助力器于第三轴接部旁侧延伸形成有一臂部,该臂部与助力器之间互成力臂关系,该落地式骨架与该臂部之间连接有一气缸棒,该助力器经由气缸棒的拘束而复归原位。
该落地式骨架于助力器的摆动路径上固设有一第二挡杆,该第二挡杆用来拘束助力器的摆动范围。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助力器使垫体能移动到方便于使用者跪坐的高度,相较于传统引体向上训练机来说,该助力器能减少使用者在降低垫体高度时所需施加的力量,提升使用者在使用引体向上训练机时的便利性。
除此之外,有关本实用新型可供据以实施的相关技术细节,将在后续的实施方式及图式中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引体向上训练机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及图5分别是图3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助力器的动作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a、10b                   落地式骨架
11                               第一挡杆
12                               第二挡杆
20                               第一摆臂
21                               第一端部
22                               第一轴接部
23                               第一连动部
24a、24b                   握把
30                               第二摆臂
31                               第二端部
32                               第二连动部
33                               第二轴接部
34a、34b                   垫体
40                               连杆
50                               助力器
51                               握持部
52                               第三轴接部
53                               臂部
54                               气缸棒
60                               配重体
61                               滑轮
62                               容置箱
70                               脚踏板
H、H1、H2               展缩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合并参阅图2及图3,揭露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态样,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包括一第一摆臂20及一第二摆臂30,其中:
该第一摆臂20可以是由金属材质制成,该第一摆臂20双端分别形成一第一端部21及一第一轴接部22,且该第一摆臂20于第一端部21及第一轴接部22之间形成有一第一连动部23。其中,该第一端部21固设有一提供操作者握持的握把24b,该第一摆臂20是经由第一轴接部22而轴接于一落地式骨架10b上,该落地式骨架10b在实施上可以是由金属材质制成。
该第二摆臂30可以是由金属材质制成,该第二摆臂30双端分别形成一第二端部31及一第二连动部32,且该第二摆臂30于第二端部31及第二连动部32之间形成有一第二轴接部33。其中,该第二端部31枢设有一提供操作者跪坐的垫体34b,该第二摆臂30是经由第二轴接部33而轴接于落地式骨架10b上且位于第一摆臂20的下方。进一步的说,该落地式骨架10b上固置有一第一挡杆11,该第一挡杆11是位于第二摆臂30的摆动路径上,该第一挡杆11能拘束第二摆臂30在向上摆动时的幅度,进而控制垫体34b离地面的高度,以便于操作者跪坐于垫体34b上。
该第一摆臂20与第二摆臂30之间设有一连杆40相连接,该连杆40双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连动部23及第二连动部32,该第一摆臂20及第二摆臂30能经由连杆40而相互连动,使第一摆臂20上的握把24b及第二摆臂30上的垫体34b之间形成一展缩空间H,所述展缩空间H是指握把24b与垫体34b之间相对缩位及相对展伸复位的空间。
该落地式骨架10b在实施上配置有一配重体60,该配重体60可以是由多个配重块堆叠而成,在实施上,操作者可依使用引体向上训练机时的荷重需求,而自行选择配重块的堆叠数量,将整体荷重作为输出至引体向上训练机上的阻力值,该配重体60在实施上是经由至少一滑轮61以线连接该第二连动部32,其中所述的滑轮61及线亦可取代成是皮带轮及皮带,使第二连动部32能借助配重体60本身的重量向下移动,进而连动第二端部31上的垫体34b向上移动。进一步的说,该配重体60可以是容置于一容置箱62内,借以避免操作者在操作引体向上训练机而使配重体60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造成旁人夹伤、撞伤、或异物碰触配重体60的问题,能提升操作者在使用引体向上训练机时的安全性。
根据上述配置,请接续参阅图4及图5,依序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解说图,说明首先使用者双手握持握把24b且跪坐垫体34b,借助使用者放松身体使握把24b及垫体34b分别朝相对远离的方向摆动后,上述两者之间形成展缩空间H1(如图4所示),接着,当使用者施力来带动握把24b及垫体34b分别朝相对接近的方向摆动后,使握把24b及垫体34b之间形成展缩空间H2(如图5所示),然后,使用者再放松身体使握把24b及垫体34b分别朝相对远离的方向摆动,借助重复上述动作,以进行引体向上的训练。
请合并参阅图2及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还包含有一助力器50,该助力器50可以制成是便于手动的手把形态或是制成可供脚踩的踏臂形态,在本实施中是以手把作说明,该助力器50(或称助力手把)双端分别形成一握持部51及一第三轴接部52,该助力器50是经由第三轴接部52而轴接于落地式骨架10b上,且该第三轴接部52是与第二轴接部33同轴,借助使用者握持握持部51而能连动垫体34b朝与握把24b相对远离的方向摆动(如图6所示),也就是使垫体34b向下摆动,使垫体34b移动到便于使用者跪坐的高度。进一步的说,该助力器50于第三轴接部52旁侧延伸形成有一臂部53,该臂部53与助力器50之间互成力臂关系,该落地式骨架10b与臂部53之间连接有一气缸棒54,当使用者在拉动助力器50后,该气缸棒54内的气体受到挤压,当使用者放开助力器50后,该助力器50能经由气缸棒54内气体所生成的压力推动而复归原位。此外,该落地式骨架10b上固置有一第二挡杆12,该第二挡杆12是位于助力器50的摆动路径上,该第二挡杆12能拘束助力器50在接受气缸棒54推动而摆动时的幅度,使助力器50能定位在便于使用者握持的位置。此外,当将助力器5实施为踏臂时,亦可雷同于上述手把形式的连动配置,皆属本实用新型所思及且能实现的应用范畴,复予说明。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握把24b及垫体34b是采用连动式设计,相较于传统引体向上训练机来说,能降低引体向上训练机所需的占置高度,且使用者能利用助力器50以杠杆原理的方式来使垫体34b向下移动,能有效的减少使用者在降低垫体34b高度时所需施加的力量,进而提升使用者在跪坐垫体34b时的便利性。
以上实施例仅为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因此,本实用新型应以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权利要求内容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摆臂,配置有一握把;
一第二摆臂,配置有一垫体,该握把相对坐落于垫体的上方;
其中,该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之间设有一连杆相连接,并于该垫体与握把之间形成一展缩空间,所述展缩空间是指握把与垫体之间相对缩位及相对展伸复位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摆臂的双端分别形成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一轴接部,该握把配置于第一端部,该第一摆臂经由第一轴接部轴接于一落地式骨架上,该第一摆臂于第一端部及第一轴接部之间形成有一第一连动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摆臂的双端分别形成一第二端部及一第二连动部,该垫体以枢设方式配置于第二端部,该第二摆臂于第二端部及第二连动部之间形成有一第二轴接部,该第二摆臂经由第二轴接部轴接于该落地式骨架上且位于第一摆臂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杆的双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连动部及第二连动部,该第一摆臂经由连杆连动第二摆臂,使握把及垫体分别朝相对接近及相对远离的方向摆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落地式骨架于第二摆臂的摆动路径上固设有用来拘束第二摆臂的摆动范围的一第一挡杆。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落地式骨架配置有一配重体,该配重体经由至少一滑轮以线连接该第二连动部,或者经由至少一皮带轮以皮带连接该第二连动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配重体容置于一容置箱内。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连动垫体朝与握把相对远离的方向摆动的一助力器,其一端形成有一第三轴接部,该助力器经由第三轴接部轴接于落地式骨架上且与第二轴接部同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助力器于第三轴接部旁侧延伸形成有一臂部,该臂部与助力器之间互成力臂关系,该落地式骨架与该臂部之间连接有一气缸棒,该助力器经由气缸棒的拘束而复归原位。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落地式骨架于助力器的摆动路径上固设有用来拘束助力器的摆动范围的一第二挡杆。
CN201520004795.3U 2015-01-06 2015-01-06 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52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04795.3U CN204352449U (zh) 2015-01-06 2015-01-06 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04795.3U CN204352449U (zh) 2015-01-06 2015-01-06 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52449U true CN204352449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53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0479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52449U (zh) 2015-01-06 2015-01-06 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524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3683B2 (en) Upper body exercise equipment with lower body pedal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N207055832U (zh) 一种可调间距的俯卧撑训练架
CN107928989A (zh) 一种手功能综合康复训练平台
CN206660479U (zh) 一种多功能渐进式上肢综合康复训练系统
CN204352449U (zh) 引体向上训练机的连动装置
CN204364762U (zh) 多功能可折叠式健身器
CN205198801U (zh) 一种用于上肢训练的杠铃
CN207203293U (zh) 一种臂力健身器材
CN206372440U (zh) 多功能单站综合训练器
US20190336816A1 (en) Upper body exercise equipment with lower body pedal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N201791320U (zh) 深蹲训练器
CN202892809U (zh) 一种安全式曲臂臂力器
CN107661607A (zh) 新型多用功能健身器材
CN206560642U (zh) 互动式小腿三头肌健身器
CN109464779B (zh) 适用于初学者的俯卧撑助力装置
CN208959223U (zh) 一种万能力量训练机
CN209270730U (zh) 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
CN202822635U (zh) 小腿训练机的调节限位机构
CN103182158B (zh) 可调控半蹲站起提拉重量的力量练习器
CN206642284U (zh) 一种家庭用小型健身器材
CN206867611U (zh) 一种可调节弹簧的指力练习架
CN207076057U (zh) 多功能俯卧撑助力器
CN206518815U (zh) 一种便携式健身器材
CN206121094U (zh) 一种啦啦操抛接训练器
CN107998622A (zh) 一种坐式肩拉健身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