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1168U - 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 - Google Patents

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51168U
CN204351168U CN201420807929.0U CN201420807929U CN204351168U CN 204351168 U CN204351168 U CN 204351168U CN 201420807929 U CN201420807929 U CN 201420807929U CN 204351168 U CN204351168 U CN 204351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er
bossy body
damping device
sole
footw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079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书涛
谢晨斌
高斌
戴惠恋
张冬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AODAN SPO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AODAN SPO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AODAN SPO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AODAN SPO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079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51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51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5116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由鞋中底、环形减震装置、外底组合而成。环形减震装置由支撑体和环形配件组成,支撑体设有支撑体上表面、支撑体下表面和弧形连接体,支撑体上表面与支撑体下表面之间呈镂空状态,弧形连接体将支撑体上表面与支撑体下表面连接成一体,环形配件位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镂空位置中;在置于环形减震装置上方的鞋中底下表面、置于环形减震装置下方的外底上表面分别设计凸出体,并与环形减震装置交叉组合。通过环形配件和镂空结构的支撑体来实现鞋底缓冲减震的功能;通过鞋中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与环形减震装置的交叉组合,加强鞋底的支撑、稳定性能。

Description

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特别是一种通过环形减震装置来达到鞋产品缓冲减震功能的运动鞋鞋底。
背景技术
伴随着国家对全民健身等体育活动的支持力度加大,以及人们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健康水平日益关注,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是,大多数的体育爱好者没有足够的知识来预防运动损伤,尤其是在脚跟着地瞬间产生数倍于自身体重的冲击力所造成的运动伤害。为了减少人们在运动过程中带来的足部损伤,目前,国内体育科研机构、国内外各大制鞋企业均在不断地研发各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鞋产品,这些产品通过材料本身的性能,以及通过缓冲结构的设计实现一定程度的缓冲减震效果,如:发明专利200910223841.8、实用新型201220250791.X等。但是,利用缓震结构实现减震功能的鞋产品,在实现其减震功能的同时,或多或少影响到鞋子常规的支撑和稳定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不影响鞋产品常规的支撑和稳定性能,又能够实现良好通风透气、缓冲减震功能的运动鞋鞋底。该鞋底的使用一方面实现了运动鞋的缓冲减震功能,给穿着者提供了运动防护,减少运动损伤,另一方面通过鞋底各配件之间的交叉组合,加强鞋底的支撑和稳定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由鞋中底、环形减震装置、外底组合而成;所述的环形减震装置由支撑体和环形配件组成,支撑体设有支撑体上表面、支撑体下表面和弧形连接体,支撑体上表面与支撑体下表面之间呈镂空状态,弧形连接体将支撑体上表面与支撑体下表面连接成一整体,环形配件位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镂空位置中;环形减震装置位于鞋中底与外底之间。
所述的环形配件上、下表面设有环形配件卡位凸出体,支撑体中放置环形配件相应位置的上、下表面设有固定孔,组合时,环形配件卡位凸出体穿入支撑体上、下表面的固定孔。
所述的环形配件上、下表面与支撑体相接触的位置呈凹弧状态,组合时,支撑体上表面、支撑体下表面位于环形配件凹弧位置中。
所述支撑体上表面、支撑体下表面的中间呈镂空状态,环形配件的一端位于支撑体体外,另一端位于支撑体上表面、支撑体下表面之间的镂空位置。
所述支撑体弧形连接体的个数与环形配件的个数相一致,每个环形配件位于相邻两个弧形连接体之间的镂空位置上。
所述鞋中底下表面与支撑体上表面中间镂空处相接触的位置设鞋中底凸出体,鞋中底凸出体的高度不大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组合时,鞋中底凸出体置于支撑体上表面中间的镂空位置,并延伸至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
所述外底上表面与支撑体下表面中间镂空处相接触的位置设外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的高度不大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组合时,外底凸出体置于支撑体下表面中间的镂空位置,并延伸至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
所述鞋中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的形状有两种设计方案,其一:所述鞋中底凸出体的形状与支撑体上表面的镂空形状相配套,外底凸出体的形状与支撑体下表面的镂空形状相配套,鞋中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的边沿均延伸至弧形连接体侧边镂空位置,鞋中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的高度之和不大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其二:所述鞋中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均置于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鞋中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的高度之和不大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
所述的支撑体在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上设一支撑柱,支撑柱周边与支撑体各弧形连接体连接成一体。
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设置支撑柱凹陷卡位,鞋中底下表面与支撑体上表面支撑柱凹陷卡位相对应的位置设置鞋中底凸出体,鞋中底凸出体的高度、大小、形状与支撑柱上表面凹陷卡位的深度、大小、形状相吻合。
所述支撑柱的下表面设置支撑柱凹陷卡位,外底上表面与支撑体下表面支撑柱凹陷卡位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外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的高度、大小、形状与支撑柱下表面凹陷卡位的深度、大小、形状相吻合。
所述鞋底在外底与环形减震装置之间设一鞋底支撑片,鞋底支撑片下表面的弧度、结构和与之相接触的外底上表面弧度、结构相吻合,鞋底支撑片上表面的弧度、结构和与之相接触的环形减震装置下表面,和与之相接触的鞋中底下表面的弧度、结构相配套。
所述鞋底支撑片上表面与支撑体下表面镂空处相接触的位置设鞋底支撑片凸出体,鞋底支撑片凸出体的形状有三种设计方案,其一、鞋底支撑片凸出体的形状与支撑体下表面镂空形状相配套,组合时,鞋底支撑片凸出体置于支撑体下表面镂空处并延伸至弧形连接体侧边镂空位置,鞋底支撑片凸出体、鞋中底凸出体的高度之和不大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其二、鞋底支撑片凸出体只位于支撑体的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鞋底支撑片凸出体、鞋中底凸出体的高度之和不大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其三、鞋底支撑片与带支撑柱的支撑体配合时,鞋底支撑片凸出体的高度、大小、形状与支撑柱下表面凹陷卡位的深度、大小、形状相吻合。
所述环型减震装置采用一体射出而成,其组成部件呈一整体。
环形减震装置的制造方法如下:
首先,开制环形配件模具,采用射出的工艺制造环形配件。
第二,开制支撑体的模具,在支撑体模具中预留有放置环形配件的位置,并在放置环形配件相应位置的支撑体上表面、支撑体下表面设计固定孔。
第三,将制造完成的环形配件放置支撑体模具中,采用射出的工艺将环形配件与支撑体材料一起加工制成环形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鞋底中放置环形减震装置,在运动过程中足部触地的瞬间,环形配件通过自身的形变吸收大量的冲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环形减震装置的支撑体呈镂空结构设计,在受到剧烈冲击力时,支撑体通过镂空结构产生自身的形变,进一步吸收冲击力,实现二次减震的功能。在足部腾空时,支撑体及环形配件反弹恢复原形,释放出形变时所吸收的能量,实现运动鞋的能量回传功能,帮助穿着者节省运动能量,预防运动损伤。环形配件上、下表面设有环形配件卡位凸出体,支撑体中放置环形配件相应位置的上、下表面设有固定孔,制造时,环形配件卡位凸出体穿入支撑体上、下表面的固定孔,加强环形配件与支撑体之间组合的紧密性。在位于支撑体上层的鞋中底与位于支撑体下层的外底(或鞋底支撑片)体上设置凸出体,并延伸至支撑体中间的镂空位置(或支撑柱上、下表面的凹陷卡位)进行交叉组合,加强鞋底各配件之间的紧密组合,确保鞋底的支撑、稳定性能。支撑体的镂空设计,一方面加大鞋底的形变幅度,增强鞋产品的减震性能,另一方面加强鞋产品的整体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环形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环形配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外底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外底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环形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鞋底支撑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
1——鞋中底
11——鞋中底凸出体
12——鞋中底凹凸形凸出体
13——鞋中底卡位凸出体
2——环形减震装置
21——环形配件
211——环形配件凹弧处
212——环形配件卡位凸出体
22——支撑体
221——支撑体上表面
222——支撑体下表面
223——弧形连接体
224——固定孔
225——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
226——弧形连接体侧边镂空位置
227——支撑柱
228——支撑柱凹陷卡位
3——外底
31——外底凸出体
32——外底凹凸形凸出体
33——外底卡位凸出体
4——鞋底支撑片
41——鞋底支撑片凸出体
实施例一:如图1、2、3、4所示,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由鞋中底1、环形减震装置2、外底3组合而成。环形减震装置2由支撑体22和环形21配件组成,支撑体22设有支撑体上表面221、支撑体下表面222和弧形连接体223,支撑体上表面221与支撑体下表面222之间呈镂空状态,弧形连接体223位于支撑体上表面221与支撑体下表面222的镂空位置中,将支撑体上表面221与支撑体下表面222连接成一整体,使支撑体上表面221与支撑体下表面222的镂空处呈内凹形态,凹处为弧形连接体侧边镂空位置226,中间为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225,环形配件21位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镂空位置中。环形减震装置2位于鞋中底1与外底3之间。
环形减震装置2的环形配件21上、下表面设有环形配件卡位凸出体212,在支撑体22中放置环形配件相应位置的上、下表面设有固定孔224,环形配件21上、下表面与支撑体22相接触的位置设环形配件凹弧处211,制造环形减震装置2时,先开制环形配件21的模具,采用射出的工艺制造环形配件;再开制支撑体22的模具,在支撑体模具中预留有放置环形配件21的位置,并在放置环形配件相应位置的支撑体上表面、支撑体下表面设计固定孔;最后,将制造完成的环形配件放置支撑体模具中,采用射出的工艺将环形配件与支撑体材料一起加工制成环形减震装置。加工完成时,环形配件卡位凸出体212的材料熔入支撑体上表面、支撑体下表面的固定孔224内,与环形配件21相接触的支撑体上表面、支撑体下表面置于环形配件凹弧处211内,环形配件21与支撑体22熔合呈一体。支撑体上表面221、支撑体下表面222的中间呈镂空状态,位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环形配件21一端位于支撑体体外,另一端位于支撑柱侧边的镂空位置226内,相邻的两个弧形连接体之间各放置一个环形配件21。
鞋中底1下表面与支撑体上表面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225相接触的位置设鞋中底凸出体11,外底3上表面与支撑体下表面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225相接触的位置设外底凸出体31,鞋中底凸出体11、外底凸出体31均呈圆形,位于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225上,鞋中底凸出体11、外底凸出体31凸出的高度之和小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在鞋底受压缩时,其高度差加大了鞋底的形变幅度,提高鞋底的减震性能。鞋中底凸出体11、外底凸出体31的外径略小于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的大小,组合时,鞋中底凸出体11、外底凸出体31均位于支撑体的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225内,与支撑体进行交叉组合。
在运动过程中,当脚后跟触地时,环形配件21通过自身的(被动)压缩形变,吸收大量的地面冲击力。在受到剧烈冲击力时,镂空结构的支撑体22也产生形变,进一步吸收冲击力,使鞋底达到二次减震的功能。脚后跟抬起时,环形配件与镂空结构的支撑体反弹恢复原形,恢复期间释放出其形变时所吸收的能量,起到能量回传的功能,帮助穿着者减小运动疲劳。环形配件21与支撑体22一体射出制造成环形减震装置2,使环形减震装置2为一整体,避免配件之间组合的松散问题。鞋中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的设计,以及延伸至环形减震装置2体内,相互之间交叉组合的结构,加强鞋底各配件之间组合的紧密性,确保鞋底的支撑、稳定性能。
实施例二:如图2、3、5、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及环形减震装置的结构和原理上,将鞋中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的形状设计为凹凸形,鞋中底凹凸形凸出体12的形状是根据支撑体上表面221的镂空形状来设计的,外底凹凸形凸出体32的形状是根据支撑体下表面222的镂空形状来设计的,组合时,鞋中底凹凸形凸出体12、外底凹凸形凸出体32从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225延伸至弧形连接体侧边镂空位置226中的环形配件21末端,或与之相接触;两者的凸出高度之和小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
实施例三:如图3、7、8所示,在实施例一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结构和原理上,开制支撑体模具时,在环形减震装置2的支撑体22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225上设一支撑柱227,支撑柱227周边与各弧形连接体223连接成一体;在支撑柱227的上、下表面设置支撑柱凹陷卡位228。鞋中底1下表面、外底3上表面在与支撑柱凹陷卡位228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鞋中底卡位凸出体13、外底卡位凸出体33,鞋中底卡位凸出体、外底卡位凸出体33的高度、大小、形状分别与相应支撑柱凹陷卡位的深度、大小、形状相吻合,组合时,鞋中底卡位凸出体13、外底卡位凸出体33分别置于支撑柱227上、下表面的支撑柱凹陷卡位228内。
在以上实施例一、二、三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结构上,外底上表面不设置凸出体,在环形减震装置与外底之间设置鞋底支撑片4,如图9所示。鞋底支撑片4下表面的弧度、结构和与之相接触的外底上表面弧度、结构相吻合,鞋底支撑片4上表面的弧度、结构和与之相接触的环形减震装置下表面、鞋中底下表面的弧度、结构相配套。在实施例一的结构中,鞋底支撑片上表面在与支撑体下表面镂空处相接触的位置上设鞋底支撑片凸出体41,鞋底支撑片凸出体41的形状与实施例一中的外底凸出体31的形状相同,即:鞋底支撑片凸出体呈圆形,鞋底支撑片凸出体、鞋中底凸出体的高度之和小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组合时,鞋底支撑片凸出体、鞋中底凸出体均延伸至支撑体的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225内。在实施例二的结构中,鞋底支撑片上表面在与支撑体下表面中间镂空位置相接触的位置上设鞋底支撑片凸出体,鞋底支撑片凸出体的形状与实施例二中的外底凸出体32的形状相同,即:与支撑体下表面镂空形状相配套,组合时,鞋底支撑片凸出体41置于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225内,并延伸至弧形连接体侧边镂空位置226的环形配件21末端,或与之相接触;鞋底支撑片凸出体、鞋中底凸出体的高度之和小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在实施例三的结构中,鞋底支撑片上表面在与支撑体下表面支撑柱凹陷卡位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鞋底支撑片凸出体,鞋底支撑片凸出体的高度、大小、形状与支撑体下表面支撑柱凹陷卡位的深度、大小、形状相吻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在实现运动鞋良好的缓冲减震与能量回归功能的同时,确保鞋底常规的支撑、稳定性能。其环形与镂空结构的设计,一方面加强鞋产品的减震性能,另一方面加强鞋产品的整体视觉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例如:支撑柱可设计为不同形状;弧形连接体及环形配件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做不同的设定;支撑体的镂空也可以设计为其它形状和大小;环形减震装置的工艺也可以是环形配件和支撑体各制造完成后,两者再以卡扣或粘合的方式进行组合;支撑体的固定孔也可以设计为其它形状和个数。以上结构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延伸,但凡与本实用新型结构或功能相类似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由鞋中底、环形减震装置、外底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减震装置由支撑体和环形配件组成,支撑体设有支撑体上表面、支撑体下表面和弧形连接体,支撑体上表面与支撑体下表面之间呈镂空状态,弧形连接体将支撑体上表面与支撑体下表面连接成一整体,环形配件位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镂空位置中;环形减震装置位于鞋中底与外底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配件上、下表面设有环形配件卡位凸出体,支撑体中放置环形配件相应位置的上、下表面设有固定孔,组合时,环形配件卡位凸出体穿入支撑体上、下表面的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配件上、下表面与支撑体相接触的位置呈凹弧状态,组合时,支撑体上表面、支撑体下表面位于环形配件凹弧位置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上表面、支撑体下表面的中间呈镂空状态,环形配件的一端位于支撑体体外,另一端位于支撑体上表面、支撑体下表面之间的镂空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弧形连接体的个数与环形配件的个数相一致,每个环形配件位于相邻两个弧形连接体之间的镂空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中底下表面与支撑体上表面中间镂空处相接触的位置设鞋中底凸出体,鞋中底凸出体的高度不大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组合时,鞋中底凸出体置于支撑体上表面中间的镂空位置,并延伸至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上表面与支撑体下表面中间镂空处相接触的位置设外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的高度不大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组合时,外底凸出体置于支撑体下表面中间的镂空位置,并延伸至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中底凸出体的形状与支撑体上表面的镂空形状相配套,外底凸出体的形状与支撑体下表面的镂空形状相配套,鞋中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的边沿均延伸至弧形连接体侧边镂空位置,鞋中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的高度之和不大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中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均置于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鞋中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的高度之和不大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体在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上设一支撑柱,支撑柱周边与支撑体各弧形连接体连接成一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设置支撑柱凹陷卡位,鞋中底下表面与支撑体上表面支撑柱凹陷卡位相对应的位置设置鞋中底凸出体,鞋中底凸出体的高度、大小、形状与支撑柱上表面凹陷卡位的深度、大小、形状相吻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下表面设置支撑柱凹陷卡位,外底上表面与支撑体下表面支撑柱凹陷卡位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外底凸出体,外底凸出体的高度、大小、形状与支撑柱下表面凹陷卡位的深度、大小、形状相吻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在外底与环形减震装置之间设一鞋底支撑片,鞋底支撑片下表面的弧度、结构和与之相接触的外底上表面弧度、结构相吻合,鞋底支撑片上表面的弧度、结构和与之相接触的环形减震装置下表面,和与之相接触的鞋中底下表面的弧度、结构相配套。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支撑片上表面与支撑体下表面镂空处相接触的位置设支撑片凸出体,鞋底支撑片凸出体的形状与支撑体下表面镂空形状相配套,组合时,鞋底支撑片凸出体置于支撑体下表面镂空处并延伸至弧形连接体侧边镂空位置,鞋底支撑片凸出体、鞋中底凸出体的高度之和不大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支撑片上表面与支撑体下表面镂空处相接触的位置设支撑片凸出体,鞋底支撑片凸出体的形状与支撑体下表面镂空形状相配套,组合时,鞋底支撑片凸出体置于支撑体下表面镂空处并延伸至弧形连接体侧边镂空位置,鞋底支撑片凸出体、鞋中底凸出体的高度之和不大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支撑片上表面在与支撑体下表面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相接触的位置上设支撑片凸出体,鞋底支撑片凸出体、鞋中底凸出体的高度之和不大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支撑片上表面在与支撑体下表面弧形连接体中间镂空位置相接触的位置上设支撑片凸出体,鞋底支撑片凸出体、鞋中底凸出体的高度之和不大于支撑体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支撑片上表面在与支撑体下表面支撑柱凹陷卡位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鞋底支撑片凸出体,鞋底支撑片凸出体的高度、大小、形状与支撑体下表面支撑柱凹陷卡位的深度、大小、形状相吻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减震装置采用一体射出而成,其组成部件呈一整体。
CN201420807929.0U 2014-12-19 2014-12-19 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51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07929.0U CN204351168U (zh) 2014-12-19 2014-12-19 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07929.0U CN204351168U (zh) 2014-12-19 2014-12-19 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51168U true CN204351168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52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07929.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51168U (zh) 2014-12-19 2014-12-19 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511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5967A (zh) * 2014-12-19 2015-05-06 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5967A (zh) * 2014-12-19 2015-05-06 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
CN104585967B (zh) * 2014-12-19 2016-08-17 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67787U (zh) 一种减震鞋底以及鞋
CN203662106U (zh) 一种新型弹簧减震运动鞋
CN204351168U (zh) 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
CN104585967B (zh) 具有环形减震装置的鞋底
CN204393501U (zh) 一种具有缓冲减震的运动鞋
CN201341504Y (zh) 一种鞋底缓冲装置
CN207202214U (zh) 一种具有外力缓冲层的童鞋
CN205250503U (zh) 灯泡气垫鞋底
CN201230632Y (zh) 一种鞋底减震装置
CN202774432U (zh) 一种新型五环减震结构的鞋底
CN204888884U (zh) 镂空半圆球形减震鞋底及设有该鞋底的鞋
CN203302440U (zh) 减震鞋底
CN201957900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鞋底
CN202697925U (zh) 高弹性减震运动鞋
CN104856341B (zh) 运动鞋及其鞋底
CN201375096Y (zh) 鞋跟保护结构
CN204682657U (zh) 运动鞋及其鞋底
CN205848831U (zh) 一种具后跟减震功能的鞋底结构
CN205912987U (zh) 具后跟减震功能的鞋底
CN205963080U (zh) 一种具后跟减震功能的跑鞋鞋底
CN202635776U (zh) 一种具有多重缓冲减震效果的运动鞋底
CN203776243U (zh) 一种弹簧鞋底
CN204015285U (zh) 一种缓震平底鞋鞋底
CN203608913U (zh) 新型三级减震鞋底
CN207075643U (zh) 一种侧向支撑减震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1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