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0715U - 一种伤根接种铲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伤根接种铲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50715U CN204350715U CN201420835314.9U CN201420835314U CN204350715U CN 204350715 U CN204350715 U CN 204350715U CN 201420835314 U CN201420835314 U CN 201420835314U CN 204350715 U CN204350715 U CN 2043507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rtical tube
- perching knife
- fixed disk
- feeding shaft
- operating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伤根接种铲,包括立筒部分,所述立筒的顶部为安装料筒及下料机构的部位,立筒的下端焊接固定一个三角状的铲刀,在铲刀的内侧通过销轴铰接连接一个活舌翻盖,该活舌翻盖与铲刀配合具有两种状态:合拢状态下,与铲刀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打开状态下,释放空腔中的颗粒物质,在所述活舌翻盖的外侧设有一个第一操作点,在所述立筒的顶部为安装料筒及下料机构的部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满足一般试验田中玉米植株的伤根接种实验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伤根、接种一次完成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该方案涉及试验田中对植株进行抗性鉴定过程中对植物根系进行人为损伤以便病原菌侵染接种使用的工具铲,具体地说是一种伤根接种铲。
背景技术
在植物根部病害鉴定试验中,常常进行伤根接种,目的就是将植物的根部人为切断造成伤口,以便病原菌侵染发病,从而测定其抗病性强弱。在通常接种试验做法中,首先使用铁铲在植株的一侧铲一个土坑,将部分根铲伤,然后再将菌种投入到土坑中,最后进行覆土即可。此操作过程复杂,且需要人工投种,尤其是像在玉米田等高大植株田作业时,非常不便,试验效果难以保证,实验效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伤根接种铲,首先用于解决现有的伤根、接种两个工序不一致的问题,其次,通过该工具可以实现快速的接种工作,第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伤根接种铲,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筒,所述立筒的顶部为安装料筒及下料机构的部位,在所述立筒的上部焊接一个向上延伸的钢管,在立筒的一侧焊接一个脚蹬部位,所述立筒的下端焊接固定一个三角状的铲刀,铲刀为弧形面,在铲刀的内侧通过销轴铰接连接一个活舌翻盖,该活舌翻盖与铲刀配合具有两种状态:合拢状态下,与铲刀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打开状态下,释放空腔中的颗粒物质,在所述活舌翻盖的外侧设有一个第一操作点,
在所述立筒的顶部为安装料筒及下料机构的部位,其中下料机构包括一个固定盘、一个闸板和一个喂料轴,固定盘通过固定卡固定在立筒的顶部,固定盘上具有一个向上延伸的套筒,并在套筒上安装料筒,在固定盘中部设有一个缺口,所述闸板穿过缺口后正好挡住所述固定盘中的落料通道,在所述闸板中设有一个长条状的落料孔,所述喂料轴两端活结在固定盘上,且在喂料轴外端焊接一个摇臂,摇臂上具有第二操作点,通过外力驱动喂料轴转动,对应的在喂料轴上设有一个与落料孔对应的可以容一定颗粒物料进入的定量缺口,通过转动喂料轴可以将一定数量的颗粒物料排入到立筒中;
所述钢管顶端位于与操作点相同竖直面的面上,并焊接一个水平把手,其中水平把手上铰接一个杆件,杆件中部设有铰接孔,一连杆的上中下分别与杆件上的铰接孔,第一操作点、第二操作点进行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料筒部分可以选用透明材质,以方便观察是够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满足一般试验田中玉米植株的伤根接种实验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伤根、接种一次完成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局部立体图之一。
图3为局部立体图之二。
图4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剖视图。
图6为下料机构的俯视图。
图7为喂料轴的立体图。
图中:1立筒,11钢管,111水平把手,112杆件,12脚蹬部位,13铲刀,2固定盘,21缺口,3闸板,31落料孔,32螺钉,4喂料轴,41摇臂, 42定量缺口,5料筒,6连杆,7活舌翻盖,71操作点,71’操作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伤根接种铲,用于伤根接种实验。
立筒1,立筒下部为圆筒状,在立筒的上部焊接一个向上延伸的钢管11,在立筒的一侧焊接一个脚蹬部位12,立筒1的顶部为安装料筒及下料机构的部位,立筒1的下端焊接固定一个三角状的铲刀13,铲刀为弧形面,在铲刀13的内侧通过销轴铰接连接一个活舌翻盖7,该活舌翻盖7与铲刀配合具有两种状态,合拢状态下,与铲刀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打开状态下,释放空腔中的颗粒物质。在活舌翻盖的外侧设有一个操作点71,通过连杆对活舌翻盖进行操作。
在立筒1的顶部为安装料筒及下料机构的部位,如图6所示,其中下料机构包括一个固定盘2、一个闸板3和一个喂料轴4,固定盘2通过固定卡固定在立筒的顶部,固定盘2上具有一个向上延伸的套筒,并在套筒上安装料筒5,在固定盘2中部设有一个缺口21,闸板3穿过缺口后正好挡住所述固定盘2中的落料通道,在闸板中设有一个长条状的落料孔31,在闸板的一侧通过一个活动连接一个螺钉32,螺钉与闸板之间通过圆孔进行连接,在固定盘的一侧边沿上设有一个螺纹孔,螺钉穿过螺纹孔,通过操作螺钉,可以驱动闸板在直线方向上的进退。喂料轴4两端活结在固定盘2上,且在喂料轴外端焊接一个摇臂41,摇臂41上具有操作点71’,通过外力驱动喂料轴4转动,对应的在喂料轴4上设有一个与落料孔对应的可以容一定颗粒物料进入的定量缺口42,如图7,通过转动喂料轴可以将一定数量的颗粒物料排入到立筒1中。
钢管11部分向上延伸,并进行折返,其中钢管顶端位于与操作点相同竖直面的面上,并焊接一个水平把手111,其中水平把手上铰接一个杆件112,杆件中部设有铰接孔,一根连杆6,连杆6上中下具有三个铰接孔,连杆6的上中下分别与杆件上的铰接孔、摇臂上的操作点、活舌翻盖上的操作点进行铰接连接,形成一体,容易理解的,当向上拉动连杆时,活舌翻盖反转一定角度,同时 喂料轴旋转一定角度,可以完成定量下料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料筒部分可以选用透明材质,以方便观察是否堵塞。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如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伤根接种铲,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筒,所述立筒的顶部为安装料筒及下料机构的部位,在所述立筒的上部焊接一个向上延伸的钢管,在立筒的一侧焊接一个脚蹬部位,所述立筒的下端焊接固定一个三角状的铲刀,铲刀为弧形面,在铲刀的内侧通过销轴铰接连接一个活舌翻盖,所述活舌翻盖与铲刀配合具有两种状态:合拢状态下,与铲刀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打开状态下,释放空腔中的颗粒物质,在所述活舌翻盖的外侧设有一个第一操作点,
在所述立筒的顶部为安装料筒及下料机构的部位,其中下料机构包括一个固定盘、一个闸板和一个喂料轴,固定盘通过固定卡固定在立筒的顶部,固定盘上具有一个向上延伸的套筒,并在套筒上安装料筒,在固定盘中部设有一个缺口,所述闸板穿过缺口后正好挡住所述固定盘中的落料通道,在所述闸板中设有一个长条状的落料孔,所述喂料轴两端活结在固定盘上,且在喂料轴外端焊接一个摇臂,摇臂上具有第二操作点,通过外力驱动喂料轴转动,对应的在喂料轴上设有一个与落料孔对应的可以容一定颗粒物料进入的定量缺口,通过转动喂料轴可以将一定数量的颗粒物料排入到立筒中;
所述钢管顶端位于与操作点相同竖直面的面上,并焊接一个水平把手,其中水平把手上铰接一个杆件,杆件中部设有铰接孔,一连杆的上中下分别与杆件上的铰接孔、第一操作点、第二操作点进行铰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伤根接种铲,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部分为透明材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35314.9U CN204350715U (zh) | 2014-12-24 | 2014-12-24 | 一种伤根接种铲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35314.9U CN204350715U (zh) | 2014-12-24 | 2014-12-24 | 一种伤根接种铲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50715U true CN204350715U (zh) | 2015-05-27 |
Family
ID=53252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35314.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50715U (zh) | 2014-12-24 | 2014-12-24 | 一种伤根接种铲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5071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42034A (zh) * | 2014-12-24 | 2015-04-29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伤根接种铲 |
-
2014
- 2014-12-24 CN CN201420835314.9U patent/CN20435071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42034A (zh) * | 2014-12-24 | 2015-04-29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伤根接种铲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268004U (zh) | 一种具有施肥功能的栽苗器 | |
CN212059462U (zh) | 一种农业推广应用的土壤取样器 | |
CN105300724A (zh) | 田间水稻根系取样装置与方法 | |
CN203772580U (zh) | 农业土质采样装置 | |
CN204860754U (zh) | 一种蔬菜种植大棚用除草装置 | |
CN204350715U (zh) | 一种伤根接种铲 | |
CN110530664B (zh) | 一种田间作物根系取样装置及方法 | |
CN204964231U (zh) | 一种可采取原状土样的脚踏式取土器 | |
CN104542034B (zh) | 一种伤根接种铲 | |
CN202232128U (zh) | 可拆换的简易烟苗移栽器 | |
CN204907092U (zh) | 种苗定植器 | |
CN205175729U (zh) | 田间水稻根系取样装置 | |
CN203912550U (zh) | 棉花拔秆钳 | |
CN207219304U (zh) | 一种农用简易取土工具 | |
CN201107891Y (zh) | 带苗框的植物苗移栽器 | |
CN208023960U (zh) | 一种手持式园林施工放线器 | |
CN210953433U (zh) | 一种田间作物根系取样装置 | |
CN207093078U (zh) | 一种便捷取土装置 | |
CN106664892A (zh) | 烟苗移栽开穴器 | |
CN208739571U (zh) | 一种便携式无损伤农作物移苗器 | |
CN206760027U (zh) | 一种植物移植用机械装置 | |
CN202153868U (zh) | 伸缩式水果采摘器 | |
CN206118357U (zh) | 烤烟移栽大窝的制窝装置 | |
CN204498567U (zh) | 一种便捷移植铲 | |
CN204061467U (zh) | 一种插秧机插秧臂连接轴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012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012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