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34392U - 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34392U
CN204334392U CN201420740398.8U CN201420740398U CN204334392U CN 204334392 U CN204334392 U CN 204334392U CN 201420740398 U CN201420740398 U CN 201420740398U CN 204334392 U CN204334392 U CN 204334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triode
circuit
pole
electric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403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彬
何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im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im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im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im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403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34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34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3439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变压器T,整流滤波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的双闭环控制电路,与双闭环控制电路相连的微调电路,与变压器T副边相连的线性驱动电路,与线性驱动电路相连接的稳压电路,与稳压电路输出端相连的运算放大电路,以及与运算放大电路输出端相连的输出电路组成;双闭环控制电路和微调电路均与变压器T的原边相连;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正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负极经电阻R16后与驱动芯片U2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等组成。本实用新型采用线性驱动电路,使调速系统更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许多生产活动中都已经使用机械化,由于机械加工和运行的要求,使电动机经常处于启动、制动、反转的过渡过程中,因此启动和制动过程中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械的生产效率。为了缩短这一部分的时间,目前均使用比例积分调节器的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系统来实现。但是现有的调速系统其动、静态性能不是很好,稳定性不高,容易受到电网的干扰,从而对机械的转速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生产机械用的调速系统稳定性不高,对机械的转速产生影响的缺陷,提供一种动、静态性能良好,稳定性高的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由变压器T,整流滤波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的双闭环控制电路,与双闭环控制电路相连的微调电路,与变压器T副边相连的线性驱动电路,与线性驱动电路相连接的稳压电路,与稳压电路输出端相连的运算放大电路,以及与运算放大电路输出端相连的输出电路组成;双闭环控制电路和微调电路均与变压器T的原边相连;
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正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负极经电阻R16后与驱动芯片U2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8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7,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2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2,正极与驱动芯片U2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1,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0,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9,N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正相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1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2,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21和电阻R22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7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2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家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7的N极与稳压电路相连接。
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熔断器FU1,熔断器FU2,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电容C0;熔断器FU1和熔断器FU2分别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的两个输入端相连,电容C0的一端同时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的一个输出端以及双闭环控制电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的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的另一输出端接地。
所述的双闭环控制电路由控制芯片U1,场效应管MOS,一端与电容C0相连、另一端经电位器R5后与控制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的电阻R4,N极与电阻R4和电位器R5的连接点相连、P极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的二极管D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另一端经电阻R2后接地的电阻R1,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COMP管脚相连、另一端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VREF管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VREF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容C4后与电容C3相并联电阻R3,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GD管脚相连、另一端与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的电阻R7,一端与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8,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S管脚相连、另一端经电阻R10后接地的电阻R9,以及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S管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5组成;所述场效应管MOS的漏极分别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和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其源极则与电阻R9和电阻R10的连接点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VFB管脚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其RC管脚与电阻R3和电容C4的连接点相连,其GND管脚接地;所述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接地。
所述的微调电路由二极管D2,电容C6,电阻R6组成;二极管D2的N极经电容C6和电阻R6后回到其P极;所述二极管D2的P极同时与电容C0和电阻R4的连接点以及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相连,其N极则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相连;电阻R6和电容C6的连接点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相连。
所述的稳压电路由稳压二极管D4,电阻R11,电容C7,二极管D3组成;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经电阻R11和电容C7后回到其P极;二极管D3的N极与电阻R11和电容C7的连接点相连,其P极则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稳压二极管D4的N极还与输出电路相连,其P极则同时与输出电路以及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
所述的运算放大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电阻R13,电阻R12,二极管D5,电容C8,电容C9;运算放大器P1的负极顺次经电阻R13和二极管D5以及电容C8后接地,其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P极相连,输出极则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极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P2的负极与其输出极相连;电阻R1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正极和输出极之间;电容C9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其另一端则同时与稳压二极管D4的P极和输出电路相连。
所述的输出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则经电阻R14后与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相连的电阻R15组成;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相连,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P极相连,其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其发射极则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
所述的驱动芯片U2为LM387集成芯片。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线性驱动电路,使调速系统更稳定。
(2)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闭环控制电路,通过其作用使系统更稳定,可以抑制电网干扰对电动机转速的影响,使电动机启动、制动、反转更顺畅,提高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双闭环控制电路还可以作为开关电源电路使用,对系统有保护作用,防止因电压过高对系统及电动机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性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由变压器T,整流滤波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的双闭环控制电路,与双闭环控制电路相连的微调电路,与变压器T副边相连的线性驱动电路,与线性驱动电路相连接的稳压电路,与稳压电路输出端相连的运算放大电路,以及与运算放大电路输出端相连的输出电路组成;双闭环控制电路和微调电路均与变压器T的原边相连.
如图2所示,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正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负极经电阻R16后与驱动芯片U2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8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7,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2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2,正极与驱动芯片U2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1,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0,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9,N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正相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1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2,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21和电阻R22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7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2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家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7的N极与稳压电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线性驱动电路,使调速系统更稳定。为了保证实施效果,所述的驱动芯片U优选为LM387集成芯片,其灵敏度高、并且价格便宜。
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熔断器FU1,熔断器FU2,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电容C0;熔断器FU1和熔断器FU2分别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的两个输入端相连,电容C0的一端同时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的一个输出端以及双闭环控制电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的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的另一输出端接地。
所述的双闭环控制电路由控制芯片U1,场效应管MOS,一端与电容C0相连、另一端经电位器R5后与控制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的电阻R4,N极与电阻R4和电位器R5的连接点相连、P极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的二极管D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另一端经电阻R2后接地的电阻R1,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COMP管脚相连、另一端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VREF管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VREF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容C4后与电容C3相并联电阻R3,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GD管脚相连、另一端与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的电阻R7,一端与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8,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S管脚相连、另一端经电阻R10后接地的电阻R9,以及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S管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5组成;所述场效应管MOS的漏极分别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和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其源极则与电阻R9和电阻R10的连接点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VFB管脚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其RC管脚与电阻R3和电容C4的连接点相连,其GND管脚接地;所述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接地。
所述的微调电路由二极管D2,电容C6,电阻R6组成;二极管D2的N极经电容C6和电阻R6后回到其P极;所述二极管D2的P极同时与电容C0和电阻R4的连接点以及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相连,其N极则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相连;电阻R6和电容C6的连接点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相连。
所述的稳压电路由稳压二极管D4,电阻R11,电容C7,二极管D3组成;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经电阻R11和电容C7后回到其P极;二极管D3的N极与电阻R11和电容C7的连接点相连,其P极则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稳压二极管D4的N极还与输出电路相连,其P极则同时与输出电路以及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
所述的运算放大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电阻R13,电阻R12,二极管D5,电容C8,电容C9;运算放大器P1的负极顺次经电阻R13和二极管D5以及电容C8后接地,其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P极相连,输出极则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极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P2的负极与其输出极相连;电阻R1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正极和输出极之间;电容C9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其另一端则同时与稳压二极管D4的P极和输出电路相连。
所述的输出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则经电阻R14后与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相连的电阻R15组成;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相连,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P极相连,其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其发射极则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
如上所述,便可以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8)

1.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变压器T,整流滤波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的双闭环控制电路,与双闭环控制电路相连的微调电路,与变压器T副边相连的线性驱动电路,与线性驱动电路相连接的稳压电路,与稳压电路输出端相连的运算放大电路,以及与运算放大电路输出端相连的输出电路组成;双闭环控制电路和微调电路均与变压器T的原边相连;
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正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负极经电阻R16后与驱动芯片U2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8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7,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2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2,正极与驱动芯片U2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1,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0,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9,N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正相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1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2,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21和电阻R22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7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2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家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7的N极与稳压电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熔断器FU1,熔断器FU2,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电容C0;熔断器FU1和熔断器FU2分别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的两个输入端相连,电容C0的一端同时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的一个输出端以及双闭环控制电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的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的另一输出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闭环控制电路由控制芯片U1,场效应管MOS,一端与电容C0相连、另一端经电位器R5后与控制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的电阻R4,N极与电阻R4和电位器R5的连接点相连、P极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的二极管D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另一端经电阻R2后接地的电阻R1,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COMP管脚相连、另一端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VREF管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VREF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容C4后与电容C3相并联电阻R3,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GD管脚相连、另一端与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的电阻R7,一端与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8,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S管脚相连、另一端经电阻R10后接地的电阻R9,以及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S管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5组成;所述场效应管MOS的漏极分别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和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其源极则与电阻R9和电阻R10的连接点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VFB管脚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其RC管脚与电阻R3和电容C4的连接点相连,其GND管脚接地;所述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调电路由二极管D2,电容C6,电阻R6组成;二极管D2的N极经电容C6和电阻R6后回到其P极;所述二极管D2的P极同时与电容C0和电阻R4的连接点以及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相连,其N极则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相连;电阻R6和电容C6的连接点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压电路由稳压二极管D4,电阻R11,电容C7,二极管D3组成;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经电阻R11和电容C7后回到其P极;二极管D3的N极与电阻R11和电容C7的连接点相连,其P极则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稳压二极管D4的N极还与输出电路相连,其P极则同时与输出电路以及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算放大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电阻R13,电阻R12,二极管D5,电容C8,电容C9;运算放大器P1的负极顺次经电阻R13和二极管D5以及电容C8后接地,其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P极相连,输出极则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极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P2的负极与其输出极相连;电阻R1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正极和输出极之间;电容C9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其另一端则同时与稳压二极管D4的P极和输出电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则经电阻R14后与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相连的电阻R15组成;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相连,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P极相连,其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其发射极则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芯片U2为LM387集成芯片。
CN201420740398.8U 2014-11-29 2014-11-29 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34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40398.8U CN204334392U (zh) 2014-11-29 2014-11-29 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40398.8U CN204334392U (zh) 2014-11-29 2014-11-29 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34392U true CN204334392U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70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4039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34392U (zh) 2014-11-29 2014-11-29 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343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7569A (zh) 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CN104467438A (zh) 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大功率触发升压电路
CN104917431A (zh) 一种具有过压过流保护的宽脉冲触发式直流调速系统
CN104869729A (zh) 基于相位处理的宽脉冲触发式低通滤波led稳压系统
CN204334392U (zh) 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CN104953997A (zh) 基于降压型恒定电流的驱动线束下线机系统
CN104977958B (zh) 一种基于非隔离输出降压的线性驱动系统
CN204316393U (zh) 一种基于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CN106208731A (zh) 一种性能稳定的自动交流稳压电源
CN106160525A (zh) 一种基于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自动交流稳压电源
CN106094952A (zh) 一种基于电压检测电路的自动交流稳压电源
CN104506096A (zh) 一种基于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CN104967348A (zh) 基于降压型恒定电流电路的低通滤波逆变系统
CN106211437A (zh) 一种基于电流检测电路的比较放大式led灯带用电源
CN106211421A (zh) 一种基于过压保护电路的led用多路输出稳压电源
CN104467777A (zh) 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高负载线束下线机系统
CN104954946A (zh) 基于降压型恒定电流的可调滤波频率音频处理系统
CN204316334U (zh) 一种具有过压过流保护的直流调速系统
CN204334528U (zh) 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高负载线束下线机系统
CN204335054U (zh) 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两级低通滤波放大led稳压系统
CN204316811U (zh) 一种基于逻辑保护放大电路的栅极驱动系统
CN106061031A (zh) 一种多电路处理型led恒流驱动电源
CN106211436A (zh) 一种性能稳定的多电路处理型led灯带用电源
CN204334540U (zh) 基于线性驱动的线束下线机系统
CN105934044A (zh) 一种基于复合缓冲电路的led用多路输出稳压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9